登陆注册
48257900000011

第11章 做人要学曾国藩(1)

长久以来,人们都有这样一种说法:做人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那么,曾国藩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处世之道,让后人如此的推崇备至……

做人从立志开始

做人是从哪里开始呢?从立志开始。没有志向的人和有志向的人绝对是不一样,不仅是想象上的不一样,而且也是事实上的不一样。立志则能把这两类人区别开来。

那一年,曾国藩深有感触:“《礼记》中说,君子庄敬日强。我天天过着很安逸、也很放纵的生活,于是,人也就一天天地颓废下来。正像那些草木,志之不立,本之拔矣。”由此可知,千言千语,首先在于确立志向。这一年,是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曾国藩正好三十三岁。

曾国藩立志要成为圣贤之人,要成为藩屏国家的忠臣,因此,他无论做人做事做学问,都是严格地按照此志去努力发奋的。而且,一辈子矢志不渝。因此,他能取得极高的地位,就理所当然了。

曾国藩少年立志,决心要做圣贤,因此一生孜孜以求,持之以恒。到晚年时他已位极人臣,身名俱泰,仍然矢志不渝,初衷不改。其立志之坚定,持志之高远,足以垂范后世。无论是低微鄙陋时,还是在温柔富贵中,他都能够自立自强。郑板桥说:“富贵足以愚人,贫贱足以立志。”也就是说,艰难困苦可以锻炼人,舒适安逸可以消磨人。有人奋斗是因为他的环境艰苦;一旦条件改善了,他也就没了奋发向上的动力了。曾国藩能在安适中自立自强实在令人感佩!

大凡有所成就的人,没有不自强不息的。

诸葛亮讲“志当存高远”,宋文帝讲做人应“慨然立志”,王夫之讲“传家一卷书,唯在汝立志。”还是曾国藩的同僚胡林翼说得好,他说:人生决不该随俗浮沉,生无益于当时,死无闻于后世。唯其如此,我们应自立自强,努力做众人所不敢为、不能为的事情,上以报国,下以振家,不负此昂藏七尺之躯。他所以说得好,是因为他说得全面、朴实,说得我们可以做到。当然,与曾国藩最为接近的是王阳明,“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王阳明的“根”和曾国藩的“本”说的就是一个意思。

所以,做人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志。也就是要使自己振作起来,抖擞精神,给自己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很多人并不是智力不如人,意志不如人,条件不如人,然而很多年过去后,他却不如人。这主要是因为他没有确立远大的志向!人无志向,柔弱无刚。王阳明说得好,志向不确立,犹如没有舵的船,没有马嚼子的马,飘流奔放,最后将到达何处呢?曾国藩独白:自从去年十二月二十日后,我常常忧心忡忡,不能自持,若有所失,到今年正月还是如此。我想这大概是志向不能树立时,人就容易放松潦倒,所以心中没有一定的努力的方向。没有一定的方向就不能保持宁静,不能宁静就不能心安,其根子在于没有树立志向啊!另外我又有鄙陋之见,检点小事,不能容忍小的不满,所以一点点小事,就会踌躇一晚。有一件事不顺心,就会整天坐着不起来,这就是我忧心忡忡的原因啊。志向没树立,见识又短浅,想求得心灵的安定,就不那么容易得到了。现在已是正月了,这些天来,我常常夜不能寐,辗转反侧,思绪万千,全是鄙夫之见。在应酬时我往往在小处计较,小计较引起小不快,又没有时间加以调理,久而久之,就是引盗入室了啊!

这恰恰说明,曾国藩其实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同样有斤斤计较的时候,有见识浅的时候,有心浮气躁的时候,但他敢于面对自己心灵中最黑暗的部分,并无情加以拷问,这就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吧?

志向不立,则心神不宁;志向即定,则鬼服神钦。

曾国藩说,人如果能立志,那么他就可以做圣人,做豪杰,还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吗?他又何必要借助别人的力量呢?古书上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就是说,我想得到仁,这仁也就到了。我想做孔子、孟子一样的人,于是就日夜孜孜不倦地攻读,一心一意地去钻研他们的学问,谁能够阻止我成为孔孟那样的人呢?如果自己不立志,即使天天与尧、舜、禹、汤这些圣人住一起,那只能他们是他们,我还是我啊!

人的立志是第一步,更应当存高远,也就是要有远大的抱负,正如《史记》中所说的“鸿鹄之志”。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曾国藩的六弟在一次考试中受到挫折,于是就抱怨自己时乖命蹇,牢骚满腹。曾国藩知晓后对他立志之小感到很可笑,以为六弟所忧虑的事情太不值得一提了!

在曾国藩看来:君子立志,应有包容世间一切人和一切物的胸怀;有内以圣人道德为体、外以王者仁政为用的功业,然后才能对得起父母的生养,不愧为天地之间的一个完人。因此他们所忧虑的是德行不修炼,学问不精通。所以,当顽民得不到教化时,他们就深深忧虑;当蛮夷入侵中原时,他们就深深忧虑;当小人在位贤才受害时,他们就深深忧虑;当天下百姓得不到恩泽时,他们就深深忧虑,这真是所谓悲天悯人啊!所有这一切才是君子所要忧虑的。至于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贵贱和毁誉,君子从来就无暇顾及。六弟小试受挫,就抱怨命运不济,我私下忍不住要笑他气度太小,志向不高远啦!

如果说这只是由于曾国藩身为翰林的空谈,那么及至晚年,权绾四省,位列三公,封侯拜爵时,他切切不能忘的仍是自己的德行与学问。在他心中他一直认为这是最重要的。

不可不诚实

《论语》云:“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一个人若与正直的人交友,与信实的人交友,与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便是极大的益处了。那么我们该如何与这样的人相交呢?曾国藩从日常交往中总结出了两句话,便是:相见必敬,开口必诚。

诚信,是人立身之本。俗话说: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的就是做人要诚实无欺。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苏轼也说:“天不容伪。”可见,诚信,是人赖以生存的灵魂。不,它就是生命本身。也许你能欺骗一个人,但你不能欺骗所有的人;即使你诡计多端,欺骗了所有的人,但你能欺骗自己吗?

然而,做到诚信,并不单单是不说假话,假话太容易被识破了。如果你的第一句假话被人识破了,那么你的第二句真话也将被人怀疑,所以人不到迫不得已是不会说假话的。曾国藩在日记中反复谴责和归咎自己的也不是说假话,而是比假话更隐秘,又以更冠冕堂皇的面目出现的不诚实。

有一天,好友窦兰泉来拜访曾国藩。两位学人相见,自然商讨理学,然而曾国藩并未能真正理解窦兰泉所说的意思,便开始妄自发表见解。事后曾国藩就指责自己,这就是心有不诚:不仅自欺,而且欺人,没有比这更厉害的了。由于不诚实,所以说话时语气虚伪强辩,谈文说理,往往文饰浅陋,以表示自己学理精湛,这不过是表演而已。这难道有什么好处吗?

曾国藩虽然意识到了自己的毛病,表示悔改,可事到临头,又身不由己了。没过几日,朱廉甫前辈偕同邵惠西来访,这两个人都是孔子所说的正直、信实、见闻广博的人。尤其是朱廉甫前辈屈尊来访,不就是把曾国藩视为志同道合的人吗?没想到曾国藩故伎重演,说了许多大言不惭、沽名钓誉的话。

还有一次,好友陈岱云来访,想看曾国藩的《馈贫粮》,结果曾国藩以雕虫小技不值一看为由,深闭而固拒。一时掩饰笨拙,文饰浅陋,巧言令色,种种复杂的情形交织在一起,难以言表。事后曾国藩反省,这都是虚荣好名的心理在作怪啊!这些都是不诚实表现。

经历了内心的这几次折磨与争斗,曾国藩开始给自己约法三章:

“大凡往日游戏随和的人,性格不能马上变得孤僻严厉,只能减少往来,相见必敬,才能渐改征逐的恶习;平日夸夸其谈的人,不能很快变得聋哑,只能逐渐低卑,开口必诚,才能力除狂妄的恶习。”

曾国藩就是这样逐渐成熟起来的。

曾国藩主张“诚”,而且在他早期的政治生涯中,也是身体力行的。咸丰初,皇上下诏求言,大有一番有所作为的样子。臣子们于是指陈时弊,恳呈己见,一时纷纷纭纭,奏章不下数百件。但大多被以“毋庸议”的上谕而束之高阁,“归于簿书尘积堆中”。血气方刚的曾国藩面对这种情况,颇为愤懑地说:“书生之血诚,徒以供胥吏唾弃之具!”这里,“书生之血诚”与“臣下之忠心”完全是同义辞。咸丰三年正月,他发出自己办团练后第三封给湖南“公正绅耆”的公开信说:“自度才能浅薄,不足谋事,唯有‘不要钱,不怕死’六字时时自矢,以质鬼神,以对父君。”“不要钱,不怕死”,是他的“血诚”的重要内容。后来,他失败于靖港,在向朝廷的请罪折中信誓旦旦地说,虽然挫折,“仍当竭尽血诚,一力经理”。曾国藩一生正是秉着这股“血诚”来与太平军和捻军纠缠的。他于咸丰十年感慨万分地说:

“天下滔滔,祸乱未已;吏治人心,毫无更改;军政战事,日崇虚伪。非得二三君子,倡之以朴诚,导之以廉耻,则江河日下,不知所届……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

曾国藩简直把“朴诚”当作医治满清王朝的政治病的一副良药。

所以,曾国藩不仅要求自己“须有一诚字,以之立本立志”,处处以“血诚”要求自己的下属。例如,他说:“带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人;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接着他说:“大抵有忠义血性,则四者相从以俱至;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这里,“忠义血性”与“血诚”也是同义词。

总之,血诚是曾国藩修身、求才、治军、治政的一条重要原则,是他借以团结一批封建文人、打败太平天国的精神力量,也是他企图“复礼”、实行“礼治”的重要保证和理想途径。这正是魏徵所说的“君子所保,唯在于诚信,诚信立则下无二心”的意思。

在政治上如此,在军事上,曾国藩也努力实施“诚”。在围攻金陵之战中,曾国荃呕心沥血,身心憔悴,就是为了占有攻破天京的头功,对此胡林翼知道,李鸿章知道,左宗棠知道,他们只能按兵不动,只能眼睁睁看着这颗又大又甜的桃子掉在曾氏兄弟的手中。可是当李泰国将要把轮船开进长江里时,可急坏了曾国荃。于是曾国荃上疏皇上,轮船不必进入江河,只宜在海上巡逻,防御海盗。曾国藩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给弟弟写了一封信:

“你是怕李泰国到了金陵搅乱局面,抢夺功劳,为什么不以实情剀切相告?十年苦战,却让外国人以数只轮船夺去了胜利果实,使我忠义将士心灰意冷,使我中华臣民气节受侮,这样的话都可如实上奏。心中本来想说这一件事情,上疏时却在另一件事情上危言耸听,这是道光末年督抚的陋习,欺蒙宣宗可以,文宗就难欺蒙了,现在更不能欺蒙了。

七条轮船入江一事,我已上奏过三次询问过两次,就是不准李泰国帮助围剿金陵、苏州。李鸿章也曾两次上书恭亲王,想必恭亲王定会心怀内疚。只是太平军还没有消灭,不想再树一个大敌,所以隐忍下来出此一计。君相都把我们兄弟视为心腹,而弟弟你上疏却言不由衷。恐怕朝廷会怀疑我们兄弟意见不合,甚至会怀疑你善用权术。”

但是,尽管曾国藩处处想体现自己的诚,但这么做却并不能带来好的效果,如: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后,朝廷命他带湘勇剿捻,当时,湘勇多不愿北上,纷纷逃归,或要求请假,锐气全消,甚至哗变丛生,曾国藩只能勉强凑足九千人,因而攻捻主力不能不是淮军。湘、淮军的私属性质,使他一开始走上攻捻战场便考虑到了自己对淮军的控制能力,因此,他调李鸿章弟弟李鹤章办理营务。他直截了当地在奏稿中说:“臣此次驰赴山东,随带楚勇无多,所有潘鼎新、刘铭传、张树声、周盛波等四军,皆系淮勇,经李鸿章兄弟苦心训练而成者。臣拟带甘凉道李鹤章前往总理营务处,庶几上下交孚,呼应又灵”。同时,他请调李鸿章的另一个弟弟、候选郎中李昭庆至徐州练马队,将来作为游击之师,“为国家干城之士”。这些举措分别是为了笼络李氏家族。

同类推荐
  • 高尔基从流浪儿到文化巨人的故事

    高尔基从流浪儿到文化巨人的故事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15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第15辑

    “世界教育艺术大观·百年教育人物传记”丛书,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教师、师范专业学生、教育工作者欢迎,成为很多地方教师培训用书,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丛书共有50辑,介绍了许多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事迹。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育家的成长。
  • 马尔克斯:活着为了讲述

    马尔克斯:活着为了讲述

    他是举世闻名的文学大师,《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传世巨著的作者,被誉为“20世纪的文学标杆”。同时,他也是一个爱讲故事的孩子。他想说的是:爱真的存在,幸福真的可能,死神也会败在幸福手下。他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活着为了讲述》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惟一自传。这一次,他亲自讲述自己的故事。“二十二岁的最后一个月,陪母亲回乡卖房子”不仅是这本书的开篇,也标志着马尔克斯文学生命的开始。正如他所言,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张謇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张謇

    张謇,字季直,晚年号啬翁,江苏南通人。张氏祖上原籍江南常熟,元末为避兵乱迁居江北。祖父张朝彦乃贫苦农民,以耕种为业,偶尔也摇鼓卖糖以助生计,后入赘南通金沙镇上开店铺的吴家为婿,家道渐富。张謇的父亲张彭年继承祖业,除经营20多亩土地外,还有10多个伙计操办瓷货生意。张謇是张彭年的第四个儿子,清咸丰三年(1853年)生,因承继祖母吴氏的香火,故幼年取号吴起元,乳名长泰。他天资聪颖,4岁在父亲的指授下即能将《千字文》朗读成诵。5岁入塾,15岁已修完四书、五经。
  • 周鸿祎:我的互联网思维

    周鸿祎:我的互联网思维

    本书是一部讲述周鸿伟成长成功经历的书籍。作者以严肃的态度,轻松的笔触,向我们全面地展示了周鸿伟一路走来的跌宕起伏。作者从周鸿伟年少时期的成长讲起,重点则是周鸿伟在商场上厮杀,透过惊心动魄的商战,展现周鸿伟独有的才智。
热门推荐
  • 我滴男票来自古代

    我滴男票来自古代

    韩芸儿觉得自己最悲催的事就是上班的第一天开车撞了人,好一个妖孽美男,但随后韩芸儿发现——此人是cosplay重度脑残患者!不会被她撞傻了吧!某XX警察局:“小姐!这男子好像什么都不记得了,现在只好拜托你先照顾一下他,我们会尽快的贴出告示,如果有他家人的信息我们马上通知你!”谁能告诉我,我竟然带了一匹狼回家!
  • 金刚般若经赞述

    金刚般若经赞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仙武神兵传

    仙武神兵传

    神界派出十神兵,想要再次毁灭人类文明,苍生浩劫,无人可以幸免。一个不屈的少年,凭借自己的决心和毅力,掀起了一场人神鬼妖的怒吼狂澜……年年英雄寂无名,夜夜将军陌上行。大雪飞落满弓刀,劈开苍穹方梦醒。……原来一切都是一场浩劫一个局。
  • 我媳妇儿世界第一甜

    我媳妇儿世界第一甜

    【新文《大佬全家都是我的真爱粉》已发布】重生成一个八十年代的乡村小土妞该做什么?虐渣?“忙着成医神,虐渣只是生活的调剂品。”挣钱?“有钱不挣,是傻子。”谈个恋爱,结个婚?“这辈子只嫁给医学,不嫁给人。”陈欣满意地看着自己做好的问卷调查,正准备提交,就被系统制止了。系统把“不嫁给人”四个字标出来,质问道:厨房里正给你做宵夜的那个叫姜斐然的男人,不是人?陈欣:“哦,他刚刚改名了,叫医学,不信你去问他呀。”
  • 离人坡上待离人

    离人坡上待离人

    离人初见离人坡,离人坡上待离人。尘封的往事出土,不过是又抹去一丝故人在这世间的痕迹罢了。前尘往事断送新生妄念,我可怜的五哥,也该醒来了。
  • 民国公子

    民国公子

    这是一个灵魂重生的故事,也是一个灵魂升华的故事,这里有风花雪月,也有热血铸就,“内惩国贼,外争国权”不仅是口号;“抵制洋货,支持国货”成主流。未来的世界在东亚,东亚的核心在中国,中国的强大在共和。不过,上述内容都是在林中天在自我满足后才慢慢实现的。
  • 腹黑彼岸开满夏

    腹黑彼岸开满夏

    这个颜色的夏天,他们首次初次的相遇了!从此,她弱小的人影便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期盼已久的再次相遇,又是一个美丽动魄的夏天,他们相爱了,可是却诸多的不顺。。。爱之辛,情且坚。。。。。。。
  • 黄箓九幽醮无碍夜斋次第仪

    黄箓九幽醮无碍夜斋次第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折红妆

    折红妆

    随着一颗星星陨落而降生的她,被赋予了尊贵的身份和艰难的使命;短暂的一生高潮迭起,悲欢离合。忍受到了最后,自己是不是能一死以谢天地,解救苍生?莫名其妙地被这位民间公主敌视,他恨不能离她远些;只是一见她被卷入是非圈中,危机重重,他就二话不说的出手相助。好不容易冰释前嫌,共谐连理,却又到了要面对生死离别时候……
  • 甜宠娇妻

    甜宠娇妻

    夏如歌做梦都想不到,有一天,小三竟登堂入室。“要么离婚,要么让于佳悦代孕,你自己选!”丈夫留下这样残忍绝情的话,全然不顾她的死活。小三步步紧逼、丈夫处处绝情,婆家和娘家双面夹击,她不堪重负,答应了离婚。五年后,她另嫁他人,他也另娶新欢,本该各自安好,没想到天意弄人,他们竟会再次纠缠在一起。她只想守着自己的婚姻平静一生,他却霸道的宣布:“夏如歌,我们注定纠缠一生,不死不休!”曾经,他虐她似仇敌,如今他宠她如至宝,她究竟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