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242700000010

第10章 快乐工作,轻松学习

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活到老学到老,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物质的贫穷不算穷,这只是暂时的,只要努力,贫穷的现状终究会改变。而知识的贫乏,思想的贫穷,才是真正的贫穷,更是永久的贫穷。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只要努力学习,终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纪昌学射箭板凳须坐十年冷

甘绳是古代一个射箭高手,他只要张弓射箭,就一定箭无虚发,无论是飞禽还是走兽,都会应声落地。甘绳有个徒弟名叫飞卫,飞卫虚心向甘绳学习射箭,最后,飞卫的技术超过了老师。

有一个名叫纪昌的年轻人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对他说:“你先要学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眨眼睛,然后才能谈射箭。”纪昌回到家里,躺在妻子的织布机下,两眼死死地盯住穿来穿去的梭子。两年以后,即使是锥子已经快刺到他了,他的眼睛也一眨不眨。

他把自己的练习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你还需要练好眼力才行。当你能够把极小的物体看得很大,看得非常清楚,到那个时候再来告诉我吧。”

纪昌回到家里,捉了一只虱子用牛毛系住挂在窗口上。每天起床都面朝南方,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只悬挂的虱子。虱子在他的眼中越来越大。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竟和车轮一样大,转过头再看其他的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纪昌于是用燕国的牛角做成弓,用北方出产的蓬杆制成箭杆,向那只虱子射去。箭头穿过了虱子的心脏,牛毛却好好地挂在窗口上。

纪昌非常兴奋,高兴地跑去告诉飞卫。飞卫也很激动,说:“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技巧,我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教你了!”

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掌握任何一门学问,必须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急于求成,害怕吃苦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智慧点亮人生

华罗庚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中国矩阵几何学、解析数论等方面的开拓者和创始人,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氏算子”、“怀依-华不等式”等。华罗庚生于江苏金坛,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1930年,在清华大学任教。华罗庚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就在于他甘于扎实做学问,几十年如一日。

华罗庚曾给年轻人这样介绍自己的读书心得:做学问要打好基础,有两个必经的过程,即“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过程。由“由薄到厚”是学习知识、接受知识的过程;“由厚到薄”是消化知识、提炼知识的过程。比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加上自己的注解等,就会愈读愈厚,我们知道的知识也就“由薄到厚”了,但这个过程主要是接受和记忆的过程,学习并不到此为止,要真正学会、弄懂还必须经过“由厚到薄”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的问题来。这时,你得到的东西似乎比以前少了,但实质上经过消化,变成精练的东西了。只有经过消化、提炼的过程,基础才算是巩固了。有了这样的基础,以后的学习才能更进一步。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无论是做学问还是经营事业,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必定要经历一番风雨,打好成功的基础,最终才能有所成就。

其父善游为什么技能不能遗传

一天,有个人在江边散步,大老远就看见一个中年男子抱着一个婴儿,正要把婴儿抛到江里去。婴儿大声啼哭着,小手紧紧地抓住男子的衣服不放,他赶紧跑上去制止他。

这时,围上了一群人。有人问中年男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中年男子说:“我要把他放到水里去让他自己游泳。”

周围人听后都非常震惊,其中一个人质问道:“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游泳呢?把他丢进水里不就没命了吗?”

这个人满不在乎地说:“这个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水性很好,因此孩子的水性肯定也很好。把他扔到江里,正好可以欣赏小孩子游泳。”

听了中年男子的话,人们都摇头。其中有个人斥责他说:“你这人也太混账了!他父亲擅长游泳,这孩子也肯定擅长游泳吗?我问你,你父亲擅长什么?”

男子回答说:“木工。”

那人又问:“你也会木工吗?”男子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我也擅长木工!”

“难道你生下来就擅长木工吗?”

男子说:“是长大后跟随父亲学的。”

那人说:“这就是了。你父亲擅长木工,你不可能生下来就会木工,而是后天学习的。你怎么要求这个婴儿生下来就像他父亲一样会游泳呢?像你这样办事情,也真是太荒谬了!”

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是无法遗传的,没有人一出生就全知全能。如果一个人单纯强调先天智力和体能因素,而忽视了后天刻苦学习的重要性,那是非常幼稚的。

★智慧点亮人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三字经》中的话,意思是说人刚出生的时候是善良的,而人们后来的不同和巨大差异,是后天造成的。没有哪个坏人是天生的,只是因为图一时享乐,经不住诱惑而迷失了方向。孔子也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这句话是说他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只是喜爱古代文化,勤奋地去学习知识罢了。由此可见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1791年,法拉第出生在一个贫困的铁匠家庭。他的父亲收入微薄,还经常生病。家里兄弟姐妹也多,所以法拉第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有时,他一个星期只能吃到一个面包,当然更谈不上上学了。但法拉第并没有放弃学习的机会,12岁的时候,他上街卖报,一边卖报,一边从报纸上识字。13岁的时候,法拉第进入一家印刷厂当图书装订学徒工。他一边装订图书,一边学习。每有空闲时间,他就翻阅装订的书籍,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终于脱掉了文盲的帽子。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法拉第成为了当时赫赫有名的英国化学家戴维的助手。法拉第非常勤奋,很快就掌握了实验技术,成为戴维的得力助手。几年以后,法拉第开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不久,他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后又发现了电解定律,震惊了当时的科学界,这一定律被命名为“法拉第电解定律”。法拉第从一个连小学都没读过的装订图书学徒工,到跨入世界一流科学家的行列,被恩格斯称赞为“到现在为止最伟大的电学家”。

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有关。科学家曾对爱因斯坦的大脑进行过剖析,发现他的大脑和别人的没有什么不同,反而还有些迟钝。小时候,同学总是欺负他,大学考了两次才被录取,毕业后在一家专利局当了7年的职员。但他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和工作,终于奠定了相对论的基础,成为“世纪伟人”。

囫囵吞枣好读书求甚解

有个读书人看书的时候,总喜欢把文章大声读出来,可是却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只追求量,见了人就夸耀自己学富五车,什么书都看过,什么道理都懂。

后来有一次朋友聚会,大家边吃水果边聊天。有个人想起一个困扰自己很久的问题,于是趁着人多,让大家出出主意,说道:“哎,这世上真是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情,就拿吃水果来说吧,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了会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会伤牙齿。”大家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对怎么解决这个两难问题都没有发表意见。这时,那个读书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大声说道:“这不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嘛!吃梨子的时候,只用牙齿嚼,然后再把果肉给吐出来;吃枣子的时候,就直接吞进肚子里,这样就不会伤牙啦!”

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这个人认为其他人在嘲笑自己,不相信这个办法,于是拿起桌上的枣子打算直接吞下去。大家见状,忙劝阻道:“千万别吞,卡在喉咙里就危险了。”

有些人对学习的知识不加分析,不求甚解,只是一味地生吞活剥,终究徒劳无功,一无所获。

★智慧点亮人生

“好读书不求甚解”是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的句子,即喜欢读书并不需要真正读懂,这种方法在当时甚至是读书治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但这种不求甚解、浅尝辄止的阅读方式很难令读者养成思考的习惯。长期的“不求甚解”甚至容易滋生浮躁的情绪,而浮躁是做学问的大敌。那么读书一般都有哪些方法呢?

◆精读。精读就是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力求明白透彻,以便吸取精华。对本专业的书籍及一些名篇佳作应采用这种读书方法。只有精心研究,细细品味文章的“微言大义”,才能对文章研究得越来越透彻,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泛读。泛读指读书的面要广,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不仅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都应广泛阅读,博采众长。马克思在写《资本论》的时候,曾钻研过1500种著作,通过泛读来搜集资料。

◆通读。通读即是对书报从头到尾的阅读,意在了解全貌,来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如对比较重要的书报杂志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速读。速读就是陶渊明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这种读书方法追求速度,只求对书报杂志浏览一遍,了解大意即可。但这种读书方法只限于阅读同类书籍或参考书之类的。

◆选读。读书要加以选择,人类的文化宝藏非常丰富,但一个人精力有限,如果读书时不加选择,就会事倍功半,收不到好的效果。人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读书,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记得伏尔泰说过这样一句话:书读得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会觉得自己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思考越多的时候,就会越清楚地看到,自己知道得还很少。故事中的那个读书人就是前者的情况。

愚才酸甜,蠢材涩尽信书不如无书

从前有一户人家,兄弟二人相依为命,弟弟小时候生过一场大病,烧坏了脑子。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傻里傻气的。

有一次,兄弟二人要到一位前辈家里拜访,临行前,哥哥对弟弟不放心,再三叮嘱说:“这次,你跟着我到前辈家做客,千万不要再犯傻了,不然会让别人笑话的。进门见了前辈要说‘伯父好!’走的时候再作揖说‘伯父再会!’除此之外,就不要再开口说话了。”弟弟满口答应说:“哥哥放心,我知道了!”

兄弟俩来到前辈家中,进了门,见过主人,弟弟彬彬有礼地向主人作了个揖,说“伯父好!”主人连连称赞:“好懂事的孩子!”哥哥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暗想弟弟果然长进了不少。

寒暄过后,兄弟俩坐下来,主人一边和他们说话,一边吩咐下人端上水果茶点。下人端了一盘蟠桃干,弟弟看到蟠桃干,便用手推着问哥哥:“这是什么东西呀?”哥哥一瞧就生气了,连这么普通的东西都不认识,难道是存心在外人面前丢我的脸吗?于是没好气地对弟弟说:“愚才!”过了一会儿,下人又端来一盘橄榄。弟弟又盯着橄榄端详了很长时间,问哥哥:“这又是什么?”哥哥更生气了,心想忘了我之前怎么教你的吗?于是不耐烦地骂了句:“蠢材!”

终于该告辞了,主人把兄弟俩送到了大门口,客气地说:“招待不周,敬请见谅。”这会儿弟弟又开口了:“招待得还可以,只是刚才吃的第一个‘愚才’,虽然有些酸味,但还有甜味,那第二个‘蠢材’,就全是涩的了!”主人听得摸不着头脑,哥哥却是又气又恼,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故事中的弟弟头脑过于简单,把哥哥的气话当成了知识,结果当然会令人啼笑皆非。

★智慧点亮人生

在非洲大草原上,一位动物学家和一头犀牛不期而遇。动物学家慌了神,因为他知道犀牛一旦嗅到可疑的气味便会朝气味狂奔而来。但犀牛好像没有注意到他一样,在不停地摇着头。

动物学家终于松了一口气,并缓缓地朝犀牛走去。犀牛背上的犀牛鸟非常焦急,提醒动物学家说:“你快走吧,我主人的脾气喜怒无常,你最好在主人没有发怒之前赶紧逃走吧。”动物学家却气定神闲地说:“放心吧,不会有危险的,根据《犀牛习性研究指南》第九章第六节所说,犀牛摇头无非有两种可能:一是它没有敌意,不会主动攻击对方;二是它见到了异性,发情的时候也会摇头,它不会对人感兴趣的。”

犀牛鸟刚想再次提醒动物学家,他却在嘴边竖起了食指:“嘘,安静!正好可以让我和犀牛来一次近距离亲密接触。”话音未落,犀牛突然朝动物学家狂奔过来,可怜的动物学家被顶出了数米远,摔了个狗吃屎。他浑身是血地趴在地上,吐着断牙,奄奄一息地说:“怎么会是这样?书上明明说……”

犀牛鸟无奈地说:“刚才没来得及告诉你,主人刚才并不是真正在摇头,而是在驱赶钻入耳朵里的苍蝇。”

俗话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无论是读书学习,还是为人处世都不要被固有的知识禁锢头脑,一味地照本宣科,或是不假思索,只知道循着别人的脚印走。凡事照搬别人的经验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结果往往会闹出笑话。读书还要学会思考,只读书不思考是读死书的书呆子,而书呆子麻木迂腐,不会有所作为。

知识本身不是力量,知识的力量在于正确运用,在于活学活用,在于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只有这样,知识才能不断深化、提升,才会形成真正强大的力量。

一头学问渊博的猪了解自己的特长

有一头自认为绝顶聪明的猪,住在一个非常有名的院子里,它深信自己多年受图书馆的熏陶,已经成了渊博的学者。

一天,一只八哥来图书馆访问,这头猪立即按照惯例对客人进行自我介绍。“朋友,请相信我吧,我在这个图书馆里待的时间很长了,我对这里的沟渠、粪坑、垃圾堆,都有非常深刻的了解,甚至连后面山坡上的墓穴都被我拱翻了好几个。谁要是想在图书馆里学习知识而不找我,那它一定是白跑一趟了。”

八哥说:“你所说的都是图书馆外面的事,那里面的东西你了解吗?”

“里面?”这头学问渊博的猪说,“那我更是最清楚不过了,里面无非是一些木头架子,上面堆满了各色各样的书。”

“你对那些书也了解吗?”八哥问。

“怎么不了解呢?那其实是最没意思的了。它们既没有什么香味,也没有什么臭味,我咀嚼过好几本,根本没有什么味道,干巴巴的,连一点儿水分也没有。”

八哥疑惑地说:“可是为什么人们总是喜欢在里面待着,据说他们在里面探求知识的宝藏呢!”

“人们?你说他们干什么?”这位猪学者说,“他们确实是那样想的,想在书里找点什么东西。我常常看到许多人把那些书翻来翻去,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仍然把书丢在架子上又走了。我保证他们在里面连一片菜叶都找不到,还谈什么宝藏!我从来不做那样的蠢事,与其花时间啃书本,还不如到垃圾堆里翻几个烂萝卜啃啃呢!”

“算了吧,我的大学者!”八哥说:“一个从垃圾堆里啃烂萝卜的嘴巴,来谈论书本中的事,是不大适宜的,你还是去啃你的烂萝卜吧!”

这头“学问渊博”的猪,不学无术,却总是装出一副事事全懂的样子,到处吹嘘,自以为是的样子终于遭到了八哥的讥笑。这也告诉我们,每个人要做自己所擅长的事情,在有学问的人面前班门弄斧只会自取其辱。

★智慧点亮人生

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身边的人总会鼓励他:要相信自己。可是相信自己也要以自己具备的能力为基础,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任何优点,试问他又怎么会相信自己呢?另外,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就会使相信自己变成一种盲目自大。

我们在确立目标的时候要考虑自己的特长,聪明的人总是会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如果做了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就算再努力,顶多是不会被人落下太远,但要想出人头地却是难上加难。而我们如果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就会容易很多,也更容易出成果,并成为这个领域的精英。

欧洲著名的诗人歌德年轻的时候就是因为没有了解到自己的特长,而白白浪费了10多年的时间。但他与那些终生蹉跎岁月的人相比也是幸运的,至少最后他找到了自己的路,因此在世界文坛上多了一颗璀璨的明星。而北宋的王安石却没有这么幸运了,他做的文章文采极好,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但偏偏选择了从政,结果领导了一场并不成功的改革,最后落得个被罢官的下场。如果他专心在文学创作这条路上走下去,后世对他的评价恐怕会更高。

无数的事实证明,一个人在了解了自己的特长并发挥之后,终会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会吹口哨的猎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

在动物世界中,鹿的天敌是,而的天敌是老虎,老虎又害怕罴。罴体型巨大,而且非常强壮,乱蓬蓬的毛发披散在肩上,可以像人一样直立起来行走。罴性情粗野,谁要是碰上它,休想活着回来。

楚国有一个胆小的猎人,性格懦弱却又不愿意好好学习武艺,结果上山打猎,顶多就是打只山鸡、野兔什么的,要是碰到凶猛的野兽,根本无法对付。不过这个猎人也有自己的一个绝活,那就是会用口哨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他希望能凭这个本领将自己想打的动物吸引过来。

一天,他带着弓箭等武器,一个人到山上打猎。他选了一块比较隐蔽的地方躲起来,开始学鹿的叫声,然后准备好弓箭,等鹿群过来寻找同伴的时候,借机猎杀它们。谁知事与愿违,叫声没有引来鹿群,却有几只饥饿的闻声而来,以为这次可以饱餐一顿了。猎人看见,有些害怕,不敢射杀它们,害怕万一射不中自己反遭它们反扑。于是他又模仿虎啸,以为老虎在旁边,马上逃掉了。这时却又来了一只老虎寻找同伴。猎人惊恐万分,再次拿出他的看家本事,学罴的叫声吓唬老虎。

可是这一回事情变得更糟了,有一只罴真的循着声音找来了,罴是山中最危险的野兽,它什么也不怕,也没有任何叫声可以把罴吓走,最后那个胆小的猎人根本不敢去和罴搏斗,只能等死。就这样,猎人被凶残的罴吃掉了。

打猎要靠真刀真枪真本领,只学几下口技的花招是派不上大用场的,到头来反而害了自己。人们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投机取巧,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实力做好本职工作,否则,终会有原形毕露的一天。

★智慧点亮人生

近些年来,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在其他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阴暗面,社会上“文凭风”盛行,致使许多人为了弄一纸文凭而四处奔走,甚至不惜弄虚作假。

文凭虽然是学历的一个证明,但它只反映了一个人接受教育时间的长短而已,正像那个猎人的口技一样,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真正水平。一个人即便获得了比较高的学历,但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并不可能让其受用终生,他们还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有真才实学的人并不一定都有文凭,古今中外,没有很高的文凭而大有作为的人不知有多少。唐朝诗人罗隐连试十次不中,但他发誓要走自己的路,他踏遍千山万水,终于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世界上著名的发明家法拉第、数学家华罗庚更是连大学都没上过,都是靠自学而成才的名人。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立志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不是片面追求形式上的文凭。

越人造车鲁迅的“拿来主义”

越国没有战车,越国的人们也一直不懂得该如何造车,因此越人很想学会造车的技术,好将战车用到战场上,来提升本国的军事力量。

有一天,一个越国人到晋国去游玩,在晋国与楚国交界的地方,一件东西将他的视线吸引了过去。“这不是一辆车吗?”这个越人立即联想起在晋国见到的车。这东西确实是一辆车,不过毁坏得很厉害,所以才被人弃置在这里。这辆车的辐条已经腐朽,轮子也坏掉了,车辕也毁了,总之上上下下没有一处完好的地方。但这个越人对之前见到过的战车看得并不真切,又一心想为没有车的家乡立一大功,于是就想办法把破车运回了越国。

回到家乡后,这个越人逢人便说:“快到我家看车吧,这是一辆真正的车!我好不容易才搞到的呢!”于是到他家看车的人络绎不绝,几乎每个人都听信了这个越人的炫耀之词,纷纷议论说:“原来车就是这个样子啊!”

有些人有异议:“这辆车看上去不能用吧,是不是损坏了的?”而另一些人马上反驳道:“你不信先生说的话吗?车一定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

这样,越人造车都模仿这辆车的样子,后来晋国的人看到越人造的车,都笑得直不起腰来,讥讽说:“越人实在太笨了,竟然都把车造成破车,哪里能用呢?”可是越人并不理会晋人的讥讽,依然我行我素,造出了一辆辆的破车。

终于有一天,战争爆发,敌人大兵压境。但越人一点也不惊慌,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现在有车了,再没有什么可怕的了。越人驾着破车向敌军冲去,才冲了没多远,破车就散了架,在战场上滚得七零八落,最后越人抵挡不住,死的死,伤的伤,投降的投降,可是直到最后,越人都不知道自己是败在了车上。

向别人学习当然是对的,但是这个学习的过程也是选择的过程,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果不加选择,连糟粕也一并纳入怀中,就会栽大跟头了。

★智慧点亮人生

中国文化受外国文化影响最集中、最剧烈的莫过于“五四”前后,但与以往的文化革新不同,这次新文化的提倡者对旧文化几乎彻底发生了怀疑,主张“全盘西化”。可是没过多长时间,这种完全学习西方文化的态度遭到了人们的广泛质疑。人们发现,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学不来的,因此上世纪30年代又出现了一股“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在这样的形式下,鲁迅以其敏锐的眼光提出了他的拿来主义: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鲁迅的“拿来主义”并不像“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他是有选择的拿,为自己所用。正如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有用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才是“拿来主义”的真正含义。

寻找千里马切勿纸上谈兵

伯乐是相马的高手,他也想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相马能手,于是他给儿子写了一本《马经》,要求儿子按照书上画的图样去寻找千里马。

儿子于是外出寻找千里马。他遇到每一匹马,都拿《马经》上的图样来一一仔细核对,看看与书上画的特征是否相符。可是每次总有些细节与书上对不上号。就这样找了整整一年,还是没能找到一匹与《马经》上画的一模一样的马。他只好回去告诉了父亲。伯乐让他接着去找。

无奈,儿子又踏上了寻找千里马的征程。去哪里寻找千里马呢?他抚摸着父亲的心血结晶——《马经》,叹了口气,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儿子漫无目的地找,心中还不停地问:“千里马,千里马,你到底在哪里呢?”

正在发愁的时候,突然一只大蛤蟆一边“咕咕”叫着,一边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儿子心里突然“咯噔”一下:“咦,这不就是我要找的千里马吗?”于是他掉头就往家里跑。

还没迈进家门,他就大嚷起来:“我找到千里马了!我找到千里马了!”伯乐听了,急忙跑出来,“快说说,你找到什么样子的千里马了?”儿子上气不接下气地回答:“我见过这么多的马,只有这一匹和书上画的最像了。它也是头颅高高隆起,眼眶深陷,背脊缩着。只是有一样,它的蹄子却不像。”

伯乐听完儿子的描述,苦笑着说:“孩子啊,这匹‘马’虽好,可是它蹦蹦跳跳的,人骑上去怎么受得了呢?”话音一落,儿子刚才的兴奋劲立马没了。

伯乐的儿子错就错在把课本当做一成不变的教条,不从实际出发来分析问题,怎么能找得到千里马呢?

★智慧点亮人生

从实际出发,就是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时以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行动。

战国时期的赵括是一个非常自大的人。他自幼聪明,读了不少兵书,并且看得非常仔细,几乎可以倒背如流。每当谈论军事战略战术时,他还可以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许多人称赞他,钦佩他的才华。赵括扬扬自得地说:“打仗很简单,没什么难的!”

后来,秦国想统一天下,便对赵国发动进攻。赵括被派到前线去抵抗秦军。赵括在前线威风凛凛,并按照兵书上的条文,一一部署兵力。结果,赵国的军队很快被秦军围困,最后弹尽粮绝,被迫突围。在突围过程中,赵括被乱箭射死,赵军全军覆灭。从此以后,赵国一蹶不振。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并根据客观实际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薛谭学唱歌学习知识就像画圆

古时候有个叫薛谭的人平时非常喜欢唱歌,而且唱得非常好听,所以每当农闲的时候,很多人都围在他身边,要求他唱歌给大家听。但是有一个人听见他的歌声却讥讽说,唱得好听是好听,但是远远比不上秦青。

薛谭非常好学,听到有人批评并没有生气,而是虚心向这个人请教。后来薛谭决定拜师学艺,向当时著名的歌唱家秦青学习唱歌。秦青也非常耐心地教他,从最基本的开始教起,如怎样练音,怎样唱出节拍,怎样在歌声中投入情感等等。

薛谭学得非常认真,过了一段时间,他已经唱得很好听了,于是开始飘飘然了,自认为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会了,可以出师了。他决定向老师辞行,秦青听到薛谭要告辞回家,并没有挽留,相反,在薛谭临行的那一天,他在郊外的大路旁摆好酒为他送行。喝完告别酒之后,秦青唱起送别的歌曲。

他的歌声时而慷慨悲壮,时而婉转悠扬,连天上的云彩都好像沉醉在歌声中,忘记了浮动,伫立在天空中静听着。听着老师为自己唱的送行歌,薛谭这才意识到自己还没有学完老师的全部本领,唱的歌远不及老师唱得好听,心中羞愧不已。于是赶忙向老师道歉,请求再回到老师身边继续深造。从此,他再也不提回家的事了。

学习知识,永无止境,一个人要想学有所成,就不能仅仅满足于一知半解,否则便不会有任何成就。

★智慧点亮人生

众所周知,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之一,他们的经商智慧被人们广为传颂。但犹太民族更是一个重视学习的民族。在几个世纪之前,一本书会被犹太人传来传去地读,直到整本书都七零八散,字迹模糊不清再也不能翻阅的时候,四邻八舍才会聚到一块,像埋葬圣人一样,恭恭敬敬地在地上挖一个坑,将这本书埋掉。

犹太家庭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房子着火了,你会带什么东西逃跑呢?要是孩子回答不上来,家长就会告诉他:你要带走的不是金钱,不是财富,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只要你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

正是犹太人这样的教育方式,使这个民族在几个世纪的颠沛流离中不断涌现出大批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以及一流的经营者。马克思、爱因斯坦、门德尔松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生命虽然可以终止,但学习却永无止境,正像在一张白纸上画圆一样,有起点,却找不到终点。

乐羊子求学我成功因为我坚持

有个读书人叫乐羊子,没有什么赚钱的本事,却娶到一个美貌、贤惠的妻子。妻子总是鼓励丈夫积极上进,做个有伟大抱负的人。妻子常说:“你是一个堂堂的男子汉,要多学些有用的知识,将来好做大事。像你现在这样,天天待在家里,或者四处串门闲聊,开阔不了眼界,长不了见识,更不会有什么出息。你不如带些钱,到远方拜求名师,学本领去吧,这也不枉在世上活几十年!”乐羊子不为所动。

终于有一天,他觉醒了,决定采取妻子的办法,出门拜师学艺。乐羊子走后,虽然妻子非常想念他,惦念着丈夫在外面的求学情况,但她却把这份思念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只是通过日复一日的织布干活来排解自己的忧郁,好让丈夫能够安心求学,但她的丈夫显然没有明白她的良苦用心。

一天,妻子正在屋里织布,突然听见外面有敲门声。她过去开门一看,竟然是自己朝思暮想的丈夫回来了。她高兴极了,忙将丈夫迎进屋。可是欣喜之余,妻子似乎想到了什么,问丈夫说:“现在才刚刚过了一年,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是出了什么事情吗?”丈夫的表情有些尴尬,苦笑着说:“只是这么长时间没有见到你,心里非常惦念,实在忍受不了,就回来了。”

妻子听完,一句话都没说,拿起手边的剪刀把花费好多个日日夜夜才织好的一大匹布全剪断了,转眼间,一匹布就变成了成百上千的破布条。丈夫大吃一惊,问:“你这是干什么?”妻子说:“这匹布是花费了我很大的心血才织成的,现在我把它剪断了,白白浪费了那么长的时间,现在如何都不能挽回了。学习不也是一样的道理吗?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成功,你现在半途而废,不是和我剪掉这匹布一样可惜吗?”

乐羊子听后,意识到自己错了,脸上露出羞愧的表情。他对妻子说:“我知道自己错了,这一次学不到真本领我就不回来了。”乐羊子又一次外出求学,过了整整七年,他终于学成而归。

乐羊子的妻子以其远见卓识帮助丈夫坚定了求学的意志,而乐羊子也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学习,终于学到了一技之长。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磨炼意志,更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

★智慧点亮人生

有人采访第一位成功征服珠穆朗玛峰的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问他是如何征服这座世界最高峰的,他说:“我真正征服的其实不是这座山,而是我自己。”这种优秀的品质就叫做意志力,也就是坚持。

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每天做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来磨炼自己的意志力。例如,可以事先安排好周六上午要做的事情,并下决心如果做不完不吃午饭;你可以计划用一个月的业余时间读一本书,读不完就晚上加班读完,哪怕是到第二天凌晨才读完;你可以坚持每天早晨6点起床,如果有一天没有做到,惩罚自己第二天5点半起床。

每一次的成功,都可以增强我们的意志力,提高面对下一次挑战的信心。坚持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其实人们每天都在锻炼自己的意志,让我们每天都用这样的心态迎接挑战吧。

万字难写活到老,学到老

汝州农村有个大财主,家里非常有钱,可是祖祖辈辈都是文盲,连最简单的“一、二、三、四”都不认得。不识字给大财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于是他决定让唯一的儿子读书识字。

这一年,大财主聘请了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教公子识字念书。第一天,老师就开始教他识字。老师用毛笔在一张白纸上写了一笔,告诉公子,这是一个“一”字。公子学得很认真,于是写了一个“一”字拿给大财主看,大财主看到儿子这么用功识字,心里非常高兴。第二天上学,老师用毛笔在纸上写了两笔,告诉公子,这是一个“二”字。这次,财主的儿子不觉得有什么新鲜了。第三天,老师又在白纸上写了三笔,告诉公子说,这是个“三”字。

大财主的儿子学到这里,眼珠子一转,好像想到了什么,于是扔下手中的笔,兴高采烈地找父亲去了。见到父亲后,儿子说:“识字太简单了,孩儿已经学会了,现在不用再聘请那个先生了,省得花费这么多的聘金,请父亲把先生辞退吧。”看到儿子这么聪明,大财主高兴地准备了酬金辞退了老师。

过了几天,大财主想请一位姓万的朋友到家里做客,于是吩咐儿子一大早起来写个请帖。儿子满口答应说:“行,这很简单,看我的吧。”

大财主看到儿子自信满满,就放心地去做其他事情了。时间慢慢地过去了,眼看快到下午了,大财主见儿子还没有写好,于是心里有些急了,等了又等,大财主终于不耐烦了,决定亲自到儿子的书房里看看。

进门之后,大财主看到儿子愁眉苦脸地坐在桌边,纸在地上拖得很长。儿子正拿着一把蘸满墨水的木梳在白纸上画着。看到父亲进门,儿子向父亲抱怨说:“天下有那么多的姓氏,为什么偏偏姓万呢?我借来了母亲用的木梳,一次可以写20多画,从一大早到现在,手臂都写酸了,才写了几千画,‘万’字真难写啊!”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如果我们学习知识的时候只满足于一知半解,那和这个大财主的儿子又有什么区别呢?

★智慧点亮人生

学习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必经过程,也是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必由之路。无论一个人、一个团体,抑或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获得新知、获得进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因此,终身学习就成了一种趋势。终身学习是说人的一生都要学习,无论是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还是老年,学习会伴随着一个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如今社会,世界在飞速发展,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人们要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就必须把学习转变为一种生活方式,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

詹姆斯·马丁是英国的一个技术预测专家,他曾有过这样的一个测算:19世纪人类的知识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初是每10年增加一倍;20世纪末则是每3年翻一番;预计到2020年,知识的总量会是现在知识总量的3倍到4倍;而到2050年,目前的知识只会占那时知识总量的1%。比尔·盖茨也曾对公司的软件开发人员说过,再过四五年,现在的每个程序指令都会遭到淘汰。

不学习,就会落伍,这是许多人的体会和共识。因此,作为个人,我们只有抱定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不断地充电,才能处变不惊,不至于落后于时代。

博学的卡里亚斯知识就是力量

卡里亚斯出生于一个平民家庭,虽然家里没有钱供他读书,但是他利用一切机会去学习,因此,等卡里亚斯成年之后,他已经是一个非常博学的人了,无论是音乐、修辞、演讲,还是军事、科学,各种学问他无一不精。

有一天,卡里亚斯独自一人到山上的神庙去祈祷,回来的时候,不小心掉进了山谷之中。幸运的是他被树枝挂住,只受了一点儿轻伤。四周都是悬崖峭壁,卡里亚斯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出去的路,但他没有气馁,反而很快接受了这样的命运,还乐在其中。

在山谷中,卡里亚斯每天都研究没有见过的植物,考察山谷的地形,饿了就采食野果、野蔬充饥,渴了就喝山谷中的泉水。后来他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点起了篝火,终于在人们的帮助下走出了山谷。

还有一次,卡里亚斯驾船到海外经商,回来的途中,船遭遇了风暴。几天后,奄奄一息的卡里亚斯被海水冲到了伽太基。被人救醒后,好学的卡里亚斯好像丝毫没有受这一巨大变故的影响,他开始投入到研究当地人的语言和社会文化之中。不久,卡里亚斯便以自己的博学赢得了当地人的尊敬。

后来,卡里亚斯凭着自己所掌握的航海知识,带领伽太基人到希腊做生意,不仅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还赚了很大一笔钱。因为他的博学多才,卡里亚斯后来被公民推举为希腊的执政官。

学习知识应当好学不倦,无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学习都应当是我们每个人的不懈追求。知识、理念和技术日新月异,更新的速度很快,一年不学习,我们的知识结构就会落伍,所以说好学不倦者,必成大器。

★智慧点亮人生

过人的功业,因为有过人的思想,而过人的思想,因为有过人的学习,康熙帝一生的丰功伟业,“学习”是解开千古一帝之谜的一把钥匙。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嗜书成癖的皇帝。5岁的时候,入书房读书,昼夜不辍,废寝忘食。康熙还酷爱书法,“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他读四书的时候,甚至字字成诵,后来他要求自己的皇子皇孙读书要读满百遍,并要求能背诵,这也是他早年读书经验的传承。

康熙即位后,学习更加刻苦。他读书从来不是为了消遣,而是为了治国、平天下。在出巡途中,或深夜行舟,谈《周易》,看《尚书》,读《左传》,诵《诗经》,甚至到了六七十岁,仍然手不释卷。康熙帝重视史籍,下令编纂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等,他还有《御制文集》、《御制诗集》、《几暇格物编》等传世,留下了1147首诗词。

每个人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都是通过后天的实践和学习获得的。学习知识可以让我们在短暂的人生中,获得那些远超出自己所能体验的数个世纪之前的智慧。

齐人学弹瑟成功没有捷径可走

瑟是一种乐器,它能发出非常悦耳的声音。古时候,赵国有很多人都善于弹瑟,这让别的国家的人羡慕不已。

有一个齐国人看到赵国人弹瑟那么好听,非常羡慕,于是希望自己也能掌握那样高超的弹瑟本领。第二天,他就带着盘缠到赵国拜师学艺去了。齐国人拜了一个赵国的弹瑟能手做师傅,开始跟他学习弹瑟。可是没过几天,这个齐国人就开始厌烦了,每次上课不是迟到就是早退,课堂上不专心听讲,平时练习也经常偷懒。

不知不觉,一年很快过去了,但这个齐国人学了一年,连一首完整的曲子都弹不出来。这时,齐国人开始慌了:我到赵国来这么久,不就是为了学弹瑟吗,现在整整一年过去了,如果什么都没学到,这样回去一定会遭到乡邻的嘲笑,以后还有什么脸面见人呢?虽然,齐国人有些悔悟,但他不是抓紧时间认真练习弹瑟,而是一天到晚只想着投机取巧。

齐国人注意到老师每次弹瑟之前都要调好音,然后才能演奏出动听的曲子。于是,他开始琢磨了,既然只要调好音就能弹好瑟,如果我把调音用的瑟弦上的那些小柱子在调好音之后用胶水固定下来,这样就可以一劳永逸了。

于是,他就请老师为他调好了音,然后真的用胶水把那些调好音的小柱子都粘了起来。第二天一早,齐国人就辞别了老师,带着瑟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回家之后,他逢人就夸耀说:“我学成归来了,现在已经是弹瑟的高手了!”大家听后信以为真,纷纷请求他弹一首曲子来听听。齐国人欣然答应,可是他哪里知道,他的瑟是弹不出完整的曲子来的。于是他在家乡父老面前出了一个大洋相,以后再也不敢提自己会弹瑟的事情了。

这个齐国人感到很奇怪,明明固定好了的音,怎么会弹不好呢?他不知道,调好音只是弹好瑟的条件之一。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我们只有认真学习、努力钻研,才能真正学有所成。

★智慧点亮人生

有一个年轻人总是感觉自己拥有的知识非常少,很想找到一条学习的捷径,让自己很快就能领略到知识的奥秘。于是他到一座深山里去拜访一位智者。

这个年轻人很虔诚地向智者问道:“大师,请问我该怎么做,才能很容易就学会您所有的知识呢?”智者听后,笑了笑,反问说:“你认为应该怎么做,才能学会我所有的知识呢?”

年轻人思索了一下,“我想,如果大师能够一次教会我所有知识的关键,就能让我完全了解大师您所了解的事情!”

智者笑了笑,但他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在桌子上拿起了一个苹果,然后大大地咬了一口,过了一会儿,智者张开嘴把口中已经嚼烂的苹果,吐在了手掌上。

然后,智者把嚼烂的苹果拿到年轻人面前,对他说:“来,把苹果吃下去!”

小伙子很惊讶,甚至有些气愤,不满地说:“大师,您又开玩笑,这……怎么能吃呢?”

智者语重心长地说:“我咀嚼过的苹果,你当然不愿意吃,然而,你为什么又想轻而易举地汲取我知识的精华呢?难道你不知道,所有的学习必须经过本身亲自去咀嚼吗?”

要想获得苹果的甘甜,就需要自己亲自去咀嚼、体会;要想获得知识,也不能单纯地去寻找什么捷径。世上其实并不存在什么捷径,唯一的捷径就是自己不断地努力,没有任何人可以代劳。

神童的不幸做一个后天的学习者

在一个祖祖辈辈都是种田人的家庭里,出了一个少年天才——方仲永。他5岁就能作诗,无论什么样的题目都能出口成章,而且内容深刻雅致,文采绚丽多姿,一时被乡人传为奇事。

方仲永的家庭里没有一个文化人,长到5岁,还不知道纸墨笔砚是什么模样。有一天,方仲永突然哭着向家里人索要笔墨纸砚,他的父亲感到非常奇怪,马上从邻居那里借来。方仲永拿起笔便写了四句诗,最后还给这首诗加了一个题目。

5岁的方仲永会作诗的事情很快传到了同乡几个读书人耳中,读书人都来看方仲永作诗,而且一致认为他写得不错。于是,这件事越传越广,不久,就传到了县里。

县里的那些富人,非常欣赏方仲永,纷纷邀请方仲永到家里做客,连他父亲的地位也提高了不少。由于方仲永的父亲可以经常得到那些富人的接济,便认为这是件有利可图的事情,于是放弃了让方仲永上学读书的念头,天天带着他轮流拜访县里那些富人,来博得他们的称赞和奖励。

这样方仲永就失去了继续学习的机会,作诗的水平每况愈下。到十二三岁的时候,作的诗比以前逊色了许多,前来与他谈诗的人感到有些失望。到20岁的时候,他的才华已经全部消失,和一个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很多人都很遗憾,一个“天才”少年,就这样沦落为一个平庸之辈了。

生活中,像方仲永一样的天才少之又少,而更多的是普通人,虽然我们没有天赋,但是由勤奋来弥补天赋的不足,一样可以有所作为。方仲永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仅有先天的智慧而不注重后天的学习是不行的,不注意接收新知识,到头来只会落在别人的后面。

★智慧点亮人生

纵观古今,那些仅凭天赋而成功的人几乎是古今未有,绝大部分都是在天赋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努力最终成功,当然更不乏那些全凭后天勤奋成功的典型。因此,后天的努力才是决定人生能否成功的要素,天赋有助于成功,但不能决定成功。

因此,如果一个人只凭借着自身的优势,不思进取,最终会一事无成。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方仲永和其父亲都没有竞争意识。记得有人曾说过,一匹马如果没有另一匹马在身后紧紧追赶并想要超过它,它就永远不会疾驰飞奔。

竞争贯穿着人类历史的始终,人类社会时时刻刻都存在竞争。原始社会的弱肉强食是竞争,先秦诸侯争霸也是竞争,殖民与掠夺的战火也是竞争,看起来竞争似乎有点儿无情,但它是公正的。没有一个人注定是强者,强者如果不能自强不息,就会在竞争的大潮中一落千丈;也没有一个人天生就是弱者,只要付出努力,就会化弱为强。

无论你现在身处社会中的什么位置,你是否在头脑中树立起竞争意识了呢?既然投身竞争的大潮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宿命,那就让我们热情拥抱它,在未来的竞争中勇往直前吧。

盲人摸太阳认识事物的本质

有一个人天生是盲人,他从来没有见过太阳的样子,平时又总是听到身旁的人说“今天的太阳很大”、“今天的太阳很耀眼”之类的话,于是他百思不得其解,太阳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有一天,他向人请教太阳是什么模样的。在路旁,他碰到了一个手拿铜盆的人,于是问这个人太阳是什么样子的。那人回答说,太阳就像个大铜盆,说着把铜盆举起来敲了敲。盲人说:“原来太阳是这个样子的。”于是在心里暗暗记下了这声音的特征,还自言自语地说:“原来太阳是这个样子的。”有一天,盲人在路旁休息,大老远就听到了一阵钟声,他以为是太阳来了,高兴地喊起来:“太阳来了,太阳来了,我听到它的声音了。”

盲人遭到周围人的嘲笑,心有不甘,于是又向人询问。一个人告诉他说:“太阳会发光,就像蜡烛一样。”那人还把蜡烛拿出来让盲人摸了摸。这次盲人用心记住了“太阳”的形状。一天别人给他一支短笛,他用手将短笛摸了一遍,心想,这不就是太阳吗?这次他又高兴地喊起来:“我拿到太阳了,我拿到太阳了!”

其实,太阳与短笛、钟的差别实在太大了,盲人仅凭一点儿局部的感知,是没有办法弄清楚太阳是什么样子的。这个故事也讽刺了那些只靠道听途说,粗略地了解一点儿皮毛,便自认为掌握了真知的人,实在是可笑之至。要想掌握知识,必须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这样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智慧点亮人生

一切事物都有其现象和本质,我们不能把认识仅仅停留在现象上面,而是要透过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有两个天使来到一个富人家,富人很吝啬,只在地下室里腾出了一小块地方给他们睡觉。年长的天使看见富人家的墙上有一个洞,就将它补好了。

年轻的天使觉得年长的天使的行为有些不可思议,年长的天使说:“事情并不总是像你看到的那样。”

第二天晚上,两个天使又来到了一个贫穷人家。农夫夫妇让天使一起分享他们仅有的一点儿食物,还把自己的床让给了天使。

第三天清晨,天使们刚起床,就发现农夫夫妇泪流满面,原来,他们赖以生存的奶牛竟然死在了田里。

年轻的天使愤愤不平:“你怎么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呢?富人家里应有尽有,而您却帮助他;农夫家里什么都没有,但还是和我们分享他们所拥有的一切,而您却让他们的奶牛死了。”

年长的天使说:“事物的表面和本质有时是两回事。我看见那个自私的富人墙洞里有金子,就封了洞口,让他永远也发现不了金子;昨晚,死神要带走农夫的妻子,我让奶牛替代了她。”

事情的表面和本质往往是两回事,我们要在了解现象的同时,发现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太阳是什么样子的,而不会错把钟和笛子当成太阳。

捕蝉专心是成功的基石

孔子带领门生周游列国,这一天,他们行走到一片树林中,看见一位老人正拿着一根很长的竹竿捕树上的蝉,技艺之精让他们赞叹不已。

孔子对老人说:“老人家,您捕蝉的技术真是高超极了,在那么高的树上捕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东西一样自如,您对捕蝉一定有什么心得吧?”老人听后,谦虚地说:“方法算是有吧,当初我开始学捕蝉的时候,在长长的竹竿上垒放两粒粘丸而不会掉下,粘蝉的时候,很少能有逃脱的;如果在竹竿上垒放三粒粘丸而不掉下,则蝉十有八九会被捉住;如果能把五粒粘丸垒放在竹竿上不会掉下,那么捕蝉就会像在平地上捡东西一样容易了。”

老人顿了顿,接着说:“捕蝉要具备的是臂力和站功。捕蝉的时候,身体站在那里,要像树桩一样纹丝不动。竹竿从手臂上伸出去,要像树枝一样毫不颤动,当然注意力集中也是必须具备的。站在那里,无论周围有什么样的风景,我都专心致志,精神到了这样的境界,捕起蝉来就会得心应手。”

大家听完老人捕蝉的经验之谈,感慨良多。孔子对学生们深有感触地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心致志,如果神情专注,那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好呢!”

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样的本领都需要苦练基本功,专心致志,这样,日积月累,才能获得真本领。

★智慧点亮人生

人的成功源于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做事能够专心致志。专心能够让我们集中精力、体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我们心有旁骛,不能集中精神,那么,我们就永远不能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巨匠,他曾说过:“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天才。”

一天,巴尔扎克正埋头写作,一个朋友来探望他。朋友看见他在专心致志地写作,不忍心打扰,便安静地坐在一旁。不久,仆人给作家送来了午饭,他却视而不见,朋友误以为是给自己送来的,便不客气地把饭吃光了。

又过了一会儿,朋友看见巴尔扎克还没有停笔的意思,便悄悄地告退了。

巴尔扎克终于感觉到肚子饿了,便停下笔来吃饭。当他发现桌上一片狼藉的饭菜时,自责地说:“真是个大饭桶,刚吃了饭还想吃!”

还有一天早晨,巴尔扎克外出散步时,特地在门前写了几个大字:“巴尔扎克不在家,请来访者下午再来。”

他一边散步,一边思考着小说的结构、人物的对话、情节的安排,想着想着,他感到有点儿饿了,便返回家去。到了门口,刚要推门,猛然看见了门上的几个大字,便感慨地说:“原来,巴尔扎克不在家。”说完,转身便走了。

实践证明,事业的成功者,往往做事非常专心,从不三心二意,甚至专心到忘我的境界。巴尔扎克正是靠这样的专注,在20年的时间里,出版了90多部作品,成为一代小说巨匠。

师文学琴学习就要深谙其味

瓠巴是古代有名的琴师,据说他在弹琴的时候,鸟儿会随着节拍翩翩起舞,鱼儿也会随着韵律来回游动。

郑国的师文听说了这个故事,非常神往,于是千里跋涉,来到鲁国拜师襄为师。师襄手把手地教师文调弦定音,可是师文的手指好像十分僵硬,学了三年,竟然连一首曲子也弹不出。师襄无可奈何,认为师文手指不灵活,缺乏悟性,不是弹琴的好材料,于是劝他回家。

师文放下琴,对老师说:“老师,并不是我不能调弦定音,也不是不能弹奏出一首完整的曲子,而是我关注的并不是调弦,所向往的也不是能定准音,而是追求那种用琴声来宣泄内心复杂而难以表达的情感。在我还不能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情感,并且用琴声与之相互呼应的时候,我怎敢放手去拨弄琴弦呢。因此,请老师再给我一些时间,看看我能不能有所进步。”

果然,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师文又去拜见自己的老师师襄。师襄问:“现在,你弹琴的水平有进步了吗?”

师文胸有成竹地回答说:“稍微摸到了一些门道,请让我为您弹奏一曲吧!”于是师文开始弹奏起来,琴声时而把人带到硕果累累的秋天,时而把人带到花红柳绿的春天,时而把人带到霜雪交加的冬天,时而带到祥云缭绕的夏天。早已听得如痴如醉的师襄忍不住按节而唱,非常激动。

师襄夸赞师文说:“你的琴演奏得真是太美妙了,即使是晋国的师旷、齐国的邹衍也无法弹出这样动听的琴声啊!”

学习任何本领,都不能只满足于学习表面上的简单操作,而是要花气力去研究其真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从而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智慧点亮人生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自幼酷爱书法,几乎所有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字体他都临摹过,经过长年的苦练,终于和前人写得一模一样,几可乱真了,但是大家却并不欣赏他写的字。

一天晚上,郑板桥和妻子在院子里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了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气地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却写别人的体?”

晚上睡觉的时候,郑板桥猛然想到,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身体,写字也是一样,我为什么偏要学别人的字体,而不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字体呢?从此之后,郑板桥吸取众家之长,融会贯通,用作画的方法写字,终于形成了受人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为清代著名的书画家。

学习不是简单、机械的模仿,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正像师文一样,花大力气研究弹琴的真髓,使琴声完美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才能成为弹琴高手。

射箭和倒油熟能生巧

宋朝有个人叫陈康肃,擅长射箭,可以说是百步穿杨。他自认为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比得上他,所以经常在人们面前表演射箭,来获得人们的赞誉,他喜欢这种被人吹捧的感觉。

有一次,陈康肃在自家的场地里练习射箭,很多人前来围观。有一位卖油的老头挑着扁担经过,也停下了脚步,前来凑热闹。

陈康肃的箭术果然了得,射出的10支箭有9支命中靶心,围观的人都大声喝彩,唯独那位卖油的老头没有鼓掌,斜着眼睛瞅着,好像不满意的样子。

陈康肃看见老头似乎不满意他射箭的技艺,心中非常不满,于是放下弓箭走到老头面前:“你也懂射箭吗?”他的语气很轻蔑。老头儿平静地回答说:“我觉得这也没啥了不起的,只是你练射箭的时间比较长,手熟了而已。”

陈康肃有点儿发怒了,质问道:“你怎么敢这样贬低我的绝技!”

老头儿不急不慢地说:“我是从多年的倒油技巧中获得这个道理的,你不相信的话,我就给你演示一下吧。”

老头儿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又取出了一枚圆形方孔的铜钱盖在了葫芦嘴上,然后他舀了一满瓢油,将油穿过铜钱倒进葫芦里。只见那油成细细的一线流向葫芦嘴,很均匀。等油倒完后,老头把铜钱拿下来让人们细细验看,竟然连一点油星子都没有沾上。

人们无不啧啧称奇,老头笑了笑,说:“我这点雕虫小技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不过是手熟了而已。”

陈康肃看完老头儿的表演,客客气气地把卖油的老头送走了。

再难的事情,只要我们不间断地反复练习、实践,时间长了,必定会熟能生巧。

★智慧点亮人生

社会学家马尔科姆·格兰威尔在其著作《鹤立鸡群:成功者的故事》一书中,提出了“10000小时”规则。也就是把10000小时作为一个临界点,无论是谁,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训练,定会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举例来说,作家、神经外科医生等工作,不经过10000小时的练习,是不可能熟练掌握的。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每周20小时并坚持10年,大脑在经过如此长时间的训练,一定会精通这件事。

这个“10000小时”规则,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它的成功不依赖运气,更和时机无关。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始10000小时的练习,并且在多长的时间内完成也没有严格的限制。只要你能通过长期不辍的训练,一定能够逐步积累自己的优势,来获得自己的成功。

这个“10000小时”规则不正是卖油翁“唯手熟尔”的翻版吗?只要你有毅力、有恒心,朝着既定的目标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成功是迟早的事情。

同类推荐
  • 知识格言(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知识格言(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中国人成事最常用的招儿

    中国人成事最常用的招儿

    有人说,中国人聪明,现在的中国人更聪明!是呀,几千年的华夏文明,让中国人沉淀出成事大智慧。梳理中国历史不难发现,那些成功的人,总是充满着智慧。他们做事,往往拿出立竿见影的办法,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出手,轻轻松松成事。
  • 选择决定人生

    选择决定人生

    每一个人都有希望获得成功,每一个人都有权利选择,成功来于正确的选择,选择的权利就在你的手中,不要再麻木了,希望获得成功的人们,勇敢地站起来,大胆地去选择你的未来,你未来的成功就在你的正确选择之中。为了帮助那些初入社会的年轻人选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本书,从多角度、多方位的阐...
  • 找准你的位置——大学生求职与职场制胜方略

    找准你的位置——大学生求职与职场制胜方略

    本书将按大学生求职前、求职中和求职后三个阶段来写作和指导。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自我定位—职业准备篇,第二部分就业定位—职业谋取篇,第三部分职场定位—职业发展篇。
  • 点亮青少年心灵的人生感悟Ⅲ

    点亮青少年心灵的人生感悟Ⅲ

    生活的根基不仅包括我们得到的所有答案,而且包括我们提出的所有问题。花样年化,花样梦想,花样认识,花样求索,我们除了学习知识,还要对心灵进行构筑,书中的人生词语是构筑心灵的重要话题。
热门推荐
  • 腹黑王爷:绝宠小毒妃

    腹黑王爷:绝宠小毒妃

    她是21世纪王牌第一杀手,能治百病、能与动植物交流、能制作百毒和用毒,杀人也是顶级,还是一个神偷,却意外穿越到懦弱、胆怯的将军府苏家大小姐身上。哼,说她是废柴?什么也不能修炼?呵呵,看她如何逆天修炼,变成天才,虐继妹,气继母,收复强大的萌宠。却被一纸赐婚给腹黑、扮猪吃虎的妖孽王爷,“苏陌樱,你给本王过来!”“你想干嘛?喂,你的手放哪呢?你不是脑子被烧坏了吗?怎么还能干这种事?”“爱妃,谁说脑子烧坏了就不能干了?”
  • 黑与白的邀请函

    黑与白的邀请函

    汝等所行之事,既非光明之事,亦非黑暗之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霸道总裁的囚禁恋人

    霸道总裁的囚禁恋人

    那天晚上,他带她回家,她写下了一份遗书,想要上吊自杀再嫁祸给他。可是却失败了。那一晚,他强占了她。破罐子破摔!她答应做他的签约女友,辅助他坐上集团总裁的位置。其实,她是趁着他和仇人的关系报仇。她等了一个青春的仇人,最终被她所吸引,倾心于她。可是,她又算错了。一次情敌的陷害中,她差点要被仇人吃干抹净,还好他来的及时。原来他爱她,可是她从来没想过,他爱她的方式就是将她锁在他的身边,二十四小时监视着她。其实,她早就爱上他了。最后一次,她替他冒险,这次冒险决定了集团的总裁位置属于谁。为他,她甘心再赌一次。
  • 叩风

    叩风

    谁家少年最风流?莫过旬阳常家小霸王。只是那大雀的铁骑,翻江倒海,摘星拢月,开城断天而来。江湖的酒,是寂寞的酒、是人情的酒、是情愁的酒、是身不由己的酒——原来江湖,就是江湖。浊酒烈喉敬春秋,万里归途故人留。幸会江湖,后会无期。
  • 跟明星学保养

    跟明星学保养

    世界上所有美丽的方法五花八门,美丽的表现千娇百媚,只有美丽的心情才能心花怒放!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人甚之。如何让美丽永驻,让健康长在,让魅力常伴,实在是一件闺中大事。女明星们每天那么忙,那么累,可是靓丽工程从不忽略,她们究竟有什么样的独家窍门和神奇配方呢?本书从九个方面一一道来,包括减肥、塑身、饮食、保健、运动、美容、美颜、护肤、丰胸等。所披露介绍之方方面面,无不是独家秘闻,先睹为快,方为上上策。明星为什么那么靓丽可人?明星为什么那么性感妩媚?明星为什么那么婀娜多姿?明星为什么那么星光四射?明星为什么那么肤白如脂?明星就是明星,明星自有独家的美丽秘方。
  • 海贼之钱是王道

    海贼之钱是王道

    21世纪屌丝被误伤来到了海贼世界,在这里他遇到了很多人。比如女帝,佩罗娜,莫奈,白星,大和……柳妖离:我不强,但我后台硬啊!签约不上架,看书还是免费的。本文主写搞笑,不无敌不黑暗,毕竟我希望的是看我的作品会开心。
  • 嫡女归来之清欢渡

    嫡女归来之清欢渡

    八岁那年,惊闻父亲战死,母亲一病不起撒手人寰,而她和弟弟也被送往庄子上自生自灭,弟弟死后她几经周折回到侯府,本想报仇的她却忘了很多事情,不顾祖母反对执意嫁给了礼部尚书庶子宋文竹,助他平步青云官拜一品,自以为苦尽甘来,却不料身首异处。临死前那一刻,她终于明白,自己的一生就是一场笑话,再次睁开眼,叶清欢有幸回到了十三岁那年,原本只想保弟弟一生平安,为父母报仇雪恨,然而,当一切真相浮出水面,她又该何去何从?
  • 重生之小鸭的逆袭

    重生之小鸭的逆袭

    就因为送过一封失败的情书,因意外而落水溺死的陈文斌,却被人传言成了为情自杀。一段来自地球平行空间的灵魂记忆却莫名其妙的占据了他的身体。丢在人群里找不出来的五官,泛黄的牙齿,又瘦又矮的身体,干枯的有些发黄的头发,长而卷,紧紧的贴在头皮上,泛出些许油光。15岁这是一个多么青春洋溢的年纪,看了看家徒四壁的出租房,陈文斌不由得重重的叹了一口......
  • 魏少又来追妻啦

    魏少又来追妻啦

    前一秒,叶泠川一脚踩着凳子,按着吴智的头,指着桌子上的练习题给他讲解。后一秒,魏烨来了,叶泠川立马乖坐下,一只手拿着笔,另一只规矩的放在桌子上,轻声细语的对吴智说:“你看啊,你这个解法是有问题的…”吴智:“大姐您没事儿吧,你别这样我害怕。”………“烨哥哥,放学一起回家啊。”“好,我等你。”“烨哥哥,中午吃烤肉吧。”“我随便,看你的。”“烨哥哥,我男神的电影周末上映!!!”“我陪你去看。”“烨哥哥,我喜欢你啊。”“我也是。”………“魏烨!”“叫哥哥。”“咦,你好骚啊。”“宝宝这是嫌弃我了?”1v1双洁甜宠
  • 破空记

    破空记

    老丑、瞌爷与爽姐分分合合,出三九封印阵,寻齐天大圣,射日破空。北方雪原,七星瞌睡虫的后裔瞌爷在天敌冰熊虫的领地出生,从父母留下的影像中获得去花果山寻找悟空的使命,在冰掌的追捕中惊险出逃,因被冰髓打中而失去飞行能力,收服七鹰鸟为坐骑,进入三九封印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