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146700000004

第4章 二锅头与威士忌

几年前回国,跟表哥一起吃过一顿饭。中国人说跟谁谁吃了一顿饭,其实是跟谁谁喝了一顿酒。酒桌上,表哥喝得高兴了,问我中国的酒文化知道多少?他这么一问,我不知道如何回答。我头脑中首先想到的是酒与中国古代文化人之间的联系,我一下想到了三首诗。在高中时,我特喜欢古诗词,抄写背诵过不少古诗词。下面三首诗是熟记于心的。李白的诗: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王翰的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杜牧的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说:“表哥,你说的酒文化是不是古代人写的与酒有关的诗词歌赋之类的东西。”表哥说不是。我问那酒文化指的是啥呀?表哥说你连中国的酒文化都不懂,真是没文化!我说:“那你就给我扫扫盲,跟我讲讲什么是中国的酒文化。我后天还要跟俩同学和俩买卖人一起喝酒呢。酒桌上,他们如果问我啥是中国的酒文化,我就知道如何回答他们了。”表哥说:好,我今天就当一回老师,给你扫扫盲。什么是中国的酒文化呢?说白了,中国的酒文化就是喝酒的学问,也就是喝酒的规矩。喝酒的规矩很多,在场面上混的人都懂。在中国,如果你请你的上司喝酒,同时还请来了其他相关人物,那你就要懂得酒文化。按照喝酒的规矩请客,你才能使你的上司满意。要不然,客白请了,还惹得你的上司不待见你。酒文化的第一学问是座位的安排。比如你是在一个很大的大厅里请客,大厅里只有你们这一张大圆桌,你上司的座位应该正对着大门。正对着大门,他就能俯视整个大厅,大厅里的一切活动就都在他的视野之中。这样安排你上司的座位,才能充分显示出他的重要地位。其他人的座位安排应该按“左重右次的原则来安排。就是说,第二重要的人物应该被安排在你上司的左边,第三重要的人物应该安排在你上司的右边,以此类推。酒文化的第二学问是如何敬酒。敬酒时,要按座次的尊卑大小轮流斟酒敬酒。你应该先给最尊贵的客人斟酒敬酒,也就是先给你的上司斟酒敬酒,然后再给第二尊贵的客人斟酒敬酒。切忌摇动酒壶和酒瓶……”听到这,我打断了表哥的话。我问,“为啥切忌摇动酒壶和酒瓶?怕被领导看出来酒里有毒?领导是啥人物,聪明至极。知道你使劲一摇酒壶就把沉淀到酒壶底的耗子药摇起来了,领导就用手捂住酒杯说啥都不让你给他倒酒了。”表哥说:“别打岔。你还想不想学文化?”我说:不想学你的文化了。你讲的哪是什么酒文化?纯粹是拍马屁文化。把领导请来,用酒文化的名义拍领导马屁。你说的酒文化里哪有一点“文化”含量?表哥不示弱,说:“这就是当今中国的酒文化。在中国混,不按照中国酒文化的规则来请客,你的前途就会越混越黑。”我说:“算啦算啦!我不在中国混,也没必要知道那些酒文化。咱哥俩还是继续喝酒吧。我来给你倒酒。你可看好了,我可没摇酒瓶子!”

出国多年,我不懂啥是中国的酒文化。我觉得在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官场上和生意场上,中国人请客喝酒的目的和美国人请客喝酒的目的是不同的。中国人喜欢在一件事未发生之前喝酒。比如请领导喝酒,是为了将来的好前程或有事相求。请生意人喝酒,是为了将要与其做一笔生意。酒桌上,宾主之间用酒联络感情,拉近关系,增加信任。酒喝好了,领导喝满意了,将来的前程可能就有了着落。酒喝好了,生意伙伴喝高兴了,生意基本上也就成了。所以说,中国人请客喝酒是为了以后的合作铺路,是一场戏的前奏。通常情况下,美国人请客喝酒是事办成了以后,或者签完了合同之后请对方喝酒。喝酒是为了事情的顺利完成,或者庆祝合作成功。所以,西方人喜欢搞答谢宴会。喝酒的目的是答谢对方,事情办得圆满成功。对老美和西方人来说,喝酒是尾声。这样看来,中国人请客喝酒比老美请客喝酒重要的多。酒喝得好坏,可能关系到一个人的远大前程;酒喝得好坏,也可能关系到一个公司的存亡。老美请客喝酒,就没那么重要了。酒没喝好,没关系,合同已经签了,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了。

中国人在一起喝酒喜欢相互敬酒劝酒。尤其是北方人在一起喝酒,很喜欢喝二锅头这类烈性白酒。七盏八盏酒下肚,高度酒精中毒,达到一种High的状态后,人就开始兴奋,管不住自己的情感。有人开始大笑,有人开始唠叨,有人开始调情,有人开始睡觉。中国人好像认为客人喝醉了,才是尽兴了。出丑了,才是喝好了。好像见不得人的那一面都互相见到了,老底全都被揭穿了,两人之间就没啥好瞒的了。下次见面后,两人的关系就更近了,互相就更信任了。

老美请客比较尊重个人意愿,宴席上不劝客人喝酒。客人就是一口酒不喝,主人也不会不高兴。美国人认为喝醉了是丑事,是没有礼貌的表现,下次见面互相会很尴尬,关系变得更远了。主人心里会想:下次请客可不能再叫这个没出息的家伙,真没想到他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酒鬼。

来美国这么多年,参加过老板请的宴席、朋友家里的圣诞宴席、婚礼的宴席等等,但从来没喝过威士忌,也没人问过,喝不喝点威士忌?老美的正式宴席上一般只喝红葡萄酒和香槟,不喝白酒。喝红葡萄酒要用那种矮胖的高脚杯。第一次参加老美的宴席时,见侍者给每人倒酒时,只倒一个杯子底,大约有杯子的三分之一。中国人喝酒讲究倒满。我想,老美这酒一定非常贵,一瓶酒大家每人喝点就行了。既然舍不得给客人多倒酒,干嘛不用小杯子呢?后来才知道,用大杯子喝红葡萄酒是有道理的。刚开瓶的葡萄酒倒进杯子后,酒中的一些醇类的化学分子与空气接触氧化之后,喝起来醇香味道会更浓,口感更好。会喝酒的人,在喝酒之前,先把杯子拿起来后,轻轻的摇一摇,让杯中的红酒更大面积的接触空气,之后才慢慢的喝。如果把杯子倒满了酒,杯子就不能摇了。一般喝红葡萄酒时只喝室温的酒,不喝冰葡萄酒,也不往酒里加冰块。我想,可能在低温情况下,葡萄酒中的醇类不容易氧化。这也可能只是个习惯问题。我这个人味觉不灵敏,喝葡萄酒时,从来不摇酒杯。酒杯里的红酒摇不摇,我喝起来都一个味儿。有时想多喝点,我就叫侍者一次多倒点。

有一老美跟我很熟。我去他家串门时,他问我喝杯香槟吗?我说行。他就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香槟,给我倒一杯。喝香槟用的酒杯是那种长筒小口矮脚杯。喝香槟一定要喝凉的。香槟跟啤酒一样起气泡。凉香槟气泡少,口感也好。香槟酒不需要氧化,喝香槟的人不用摇晃酒杯。所以,喝香槟的杯子就不用那种矮胖的高脚杯,酒也可以倒得比较满。有时主人还会问,吃点奶酪和橄榄?我说,行。主人就会端来一个小盘子,上面放着几片三角形的奶酪,几颗黑色橄榄和一把小叉子。

美国的烈酒是指威士忌、伏特加和白兰地等烈性酒。美国的烈性酒的酒精含量一般都是40%。我从来没见过酒精含量超过40%的烈酒。红葡萄酒等都不算烈酒。通常,喝烈酒用的酒杯跟以前中国人喝白酒的小酒盅差不多大,大约装1.5盎司酒(一罐可乐是十二盎司)。也有人喜欢用喝水的平底玻璃杯喝威士忌,里面再加点冰块。关系一般的人到老美家窜门,主人很少问,喝点威士忌吗?除非是父子兄弟姐妹,或是熟人,知道对方喜欢喝烈酒,主人才会问要不要喝点威士忌?老美去酒吧时,很多时候喝威士忌这样的烈酒。老美去酒吧有两个目的,年纪大的人或者是有家室的人去酒吧,很多时候是为了社交。去酒吧里喝点酒,跟酒吧里以前认识的熟人或陌生人聊天解闷。很多单身年轻人去酒吧,主要目的是为了一夜情。在酒吧里找个异性,晚上带回家,玩个一夜情。听说中国大城市的年轻人非常开化,不少人也去酒吧里找一夜情。我对这一夜情的说法很纳闷?那明明是一夜性,非要叫一夜情。情从何来?

在美国,很多时候,烈性酒是用来勾兑鸡尾酒的。简单地说,鸡尾酒就是用烈性酒与各种饮料混在一起的酒。由于各种不同颜色的饮料与烈性酒混在一起后,就变成了各种颜色的酒,像鸡尾巴一样。所以,用不同饮料和烈性酒勾兑在一起的酒就叫鸡尾酒了。

说起鸡尾酒,人们可能会想到头牌鸡尾酒马提尼。在美国好莱坞的电影中经常有这样的镜头:一个金发碧眼的时髦女郎进了一个酒吧后,跟吧台后的侍者说:“请给我来一杯马提尼好吗?”过一会,侍者就端来一V型高脚杯,杯中是马提尼酒和一个绿橄榄。马提尼通常是用金酒(英文叫Gin。也叫杜松子酒,酒精含量40%)和味美思(英文叫vermouth,也叫苦艾酒,是一种甜酒,酒精含量15%)勾兑起来的鸡尾酒。比例大约是五份金酒和一份味美思。V型高脚酒杯看着漂亮,可装不了多少酒。马提尼的酒精浓度高(酒精含量大约是35%),谁也不能大碗大碗地喝,用漂亮的V形酒杯盛马提尼真是恰到好处。

我还喝过两次血腥玛丽(Blood Mary)。第一次喝血腥玛丽是在加拿大同学家喝的。同学端来一杯红色饮料,里面还插着一根绿色芹菜。我觉得很新鲜。喝了一口后,才知道饮料里加了酒。酒杯边缘还沾有盐末和黑胡椒粉。血腥玛丽是用番茄汁和伏特加混在一起的鸡尾酒。比例大约是三份番茄汁和一份伏特加。装血腥玛丽的酒杯也有讲究。先用柠檬片擦拭一下杯口,再把其倒置于事先平铺好的一层细盐和胡椒粉的混合粉末上。这样,杯口上就沾上了薄薄的一层细盐和胡椒粉。血腥玛丽的酒精含量不高,挺好喝的。

美国人喝得最多的酒是啤酒。喝啤酒的场合很多,聚会上,餐馆里,酒吧里,周末看球赛时,都可以喝。每当朋友聚会,逢年过节参加聚会,我主要是喝啤酒。我家里也老存些啤酒。夏天时,我有时一星期也喝两三罐啤酒。我主要喝美国啤酒。由于我的味觉比较迟钝,不同牌子的啤酒我喝不出太大的不同。我比较喜欢喝米勒(Miller)、库斯(Coors)和百威(Budweiser)。华人食品超市里能买到青岛啤酒,价格比美国啤酒稍贵点。

美国很多州和当地政府对酒管制都很严。首先,不论什么店,卖酒就必须有牌照。由于卖酒的牌照很贵,手续也很繁琐,很多饭馆就不申请卖酒的牌照,所以就不能卖酒给顾客。顾客想喝酒还得自己带酒来。卖酒的牌照也有不同。有的商店没申请卖烈性酒的牌照,就只能卖酒精含量低的红酒和啤酒。像华人食品超市能买到红酒、啤酒、日本清酒、韩国梅酒等,但买不到像茅台、五粮液和二锅头这样的烈性白酒。

美国不光对卖酒的商店管的严,对喝酒的人也管得严。美国法律规定,二十一岁是法定喝酒年龄。前美国总统布什的十九岁女儿,杰娜·布什在2001年5月31日用假身份证买啤酒时被警察抓了起来。这件事当时成为美国总统家里的一大丑闻。

美国很多州法律还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在车内喝酒,不是司机也不行。如果发现车内有开封的酒精饮料,警察就会给司机开一张罚款单。严重的还有可能被罚很多天的社区服务。

有时开车路过穷人区,可以看到马路边上行走的人,或者坐在马路边上聊天的人手里都拿着一个小牛皮纸袋子。实际上,牛皮纸袋子里装的是酒瓶。德克萨斯州法律规定不能在公共场合喝酒。但是,只要把酒放在牛皮纸袋子里喝,警察就不管。在美国,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美国有很多戒酒中心,每年有很多人被送进戒酒中心醒酒。如果醉酒开车被警察抓住,可能会被罚款,吊销驾照,还有可能被关进大牢六个月。每到逢年过节,美国的各种媒体就开始宣传酗酒的危害,提倡大家不要酒后开车。还有很多志愿组织和一些大的保险公司也会做出宣传,为喝酒的人提供免费接送服务。只要打个电话,就会有人来把你送到你要去的地方。美国这些规定、宣传和行动避免了大量的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损失。

跟美国比起来,中国对酒的管制太松了。

同类推荐
  • 姓名的故事

    姓名的故事

    本书道出姓名背后的故事,为学文史的青年朋友提快一点文化知识,为学科学技术者提供一点“谈助”资料。初民社会时,任何人一生下来,就有一姓一名,表示她或他属于某一氏族的成员,因此每一个氏族成员都能背诵自己祖先的名字和世系、谱牒,可以背诵四五十代以上至七十余代。姓从女生,最初人类父家长为首的宗族成员,包括高祖,曾祖、祖、父子及其妻妾、奴婢等人,这父家长及其族人不常称姓而称为氏,就是说,姓是氏族的分支,氏是宗族的称号。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百家姓·三)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百家姓·三)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一日一读

    《资治通鉴》向来被视为辅佐统治、提供政治智慧的“帝王之学”,是中国自宋代以来历代皇帝的必学科目,也是今日为官从政者案头必备的历史参考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参照这面历史的镜子,可以练就看破成败的眼光,养成敏锐的世情嗅觉,让我们跳出人性的盲点,不再跌入历史的覆辙。历史是最不该被忽视的智力资源。关于今人面临的竞争、成败、取舍、抉择等生存问题,过去的时空中早就有过相关的案例:终南捷径、东山再起、狡兔三窟、择木而栖……破解尔虞我诈的政治权谋,领略对抗性的精英思维,悠悠青史,无疑是国人最可宝贵的阅历。
  • 纳西族风俗志

    纳西族风俗志

    本书读者对象:民俗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专业工作者及有兴趣读者。
  • 给孩子讲点国学精粹

    给孩子讲点国学精粹

    本书囊括的国学精粹,包含经、史、子、集四部的经典及发展,也收纳了古代科学、艺术、文学方面的精华,以及影响中国的12位历史人物。
热门推荐
  • 虚拟财富

    虚拟财富

    文章讲述的是:看不见的财富,老板成了代理人,人生快车为每一天的快乐而祈祷等内容。
  • 打工生涯的青春

    打工生涯的青春

    八九十年代农村的孩子因为没条件或是读不了书的孩子,无论男女到了十几岁就开始走上打工生涯,或是亲友带着出去,或是独自出门开始了打工的日子。燕儿也有着同样的命运,在懵懵懂懂的青春岁月,面带稚嫩的燕儿在刚满十六岁的年纪,懵懵懂懂的也跟随着打工队伍的大流,开始了打工生涯。打工的日子是枯燥的,而正值青春期的燕儿却不甘生活如此枯燥无聊,跟着朋友们寻找着工作之余的快乐~
  • 首席大少的千万小妻

    首席大少的千万小妻

    他是A市最尊贵的首席大少,霸道,邪恶。她是叶氏集团的大小姐,冷清,淡定。那日,她父亲去世,未婚夫强硬退婚,叶氏面临倒闭。他却突然跳出来用2000万买了她的一夜。叶氏经济危机解除。谁知?一夜纠缠之后,他却吵着要她负责。
  • 拐个狐仙带回家之王爷,莫瞎来

    拐个狐仙带回家之王爷,莫瞎来

    古有神农尝百草,今有邪医震九霄。中华公子是天骄,外界六神皆成殍。————帅尽天下“邪医公子,有客来访”“让他稍等,爷在撩妹”“…”指尖银针,天下称臣,古今中外,邪医称王。一朝女穿男,就变成了:撩妹是主旨,邪魅是原则,坚持走风流倜傥帅炸天下后宫三千之路。【纨绔成性,帅出天际!】邪医组织欢迎你们加入:575570837
  • 晓丽龙君奇缘

    晓丽龙君奇缘

    突如其来心转魂移九天灵界当中重启龙君这具身体新生
  • 别拿孩子开玩笑

    别拿孩子开玩笑

    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所有的女性,不管她们倾向于生孩子,还是不生孩子,能够倾听内心的声音,并遵循它的指引,无论它指向何处。幸运的是,我们的故事将播撒相互之间尊重和理解的种子,无论她们是选择了把后代排除在外的路,还是勇于承担伟大艰巨的做母亲的责任。《别拿孩子开玩笑》并没有打算影响任何女性的决策,她们只是分享她们的经历,无论她们出于什么原因没有养育子女。《别拿孩子开玩笑》赢得了德克萨斯州2015年作者图书奖。本书的前言由伊丽莎白·吉尔伯特撰写,她是《美食、祈祷和恋爱》小说的原作者,这本书已经拍成了同名电影。
  • 盖世天人

    盖世天人

    杀一百成魔!杀一千成神!我先成魔再成神!
  • 邦国

    邦国

    人性的光辉与险恶,都在魔法归来时原形毕露。有的人奉献灵魂,有的人苟且偷生。魔法时代是好是坏,无人知晓,但不堪的大陆,又能否度过危机?
  • 不可名状的邪神

    不可名状的邪神

    穿越一方巫界几十年,因资质而前路已断,真的不甘心就这样死了!所以…既然有机会那就不做人了!这是一位起源邪神的万界低语!他们称呼吾为…星空呓语者,邪眼窥视者,吞噬世界者,不可名状者!qq群:932322164
  • 拾纪

    拾纪

    25岁以前,我们所经历的,是成长。后来,是变老。多么希望,我成长的路上有一个人,也能在那条叫“余生”的路上,陪我一起慢慢变老。“人生”这条路很漫长,而我却奢望有一个人,从未从主角,褪变成路客。“陪伴”两个字很短,可要真正写完,却要花费很长。我希望,我,和他,用一生书写“陪伴”二字。我们俩一人写一半,这样,少了谁都不是最完整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