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131200000019

第19章 十七、同质理论

原始同质规律是实体发展哲学在认识世界万物本质的活动中获得的第一个原始逻辑规律,简称同质规律。同质规律是一种思觉创造的思辨逻辑规律,即凡是能产生相互关联的实体或存在体必然在原始本质上相同。任何实体或存在体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因此所有的实体与存在体都是原始同质的,都是遵循原始同质规律的。同质规律揭示了世界万物在原始本质上的相同,因此,只要我们认识到任何一个实体的原始本质,那么就可以推断所有实体的原始本质。同质规律是我们在探索世界万物的本质中获得的符合真实的原始规律,在宇宙的原始形态的假说中,我们可以获得完满的对原始同质规律的解释。原始同质规律可以让我们在认识活动中获得确定的方向引导。我们可以对同质规律进行纯思辨逻辑的检验,我们的思觉与思辨在接受同质规律之外无法拥有别的途径。实体或存在体的本质是思觉与思辨属性对实体或存在体变迁来源的判断,或对实体与存在体构成来源的判断,所谓原始本质是其最初的变迁来源。而同质规律肯定了所有的实体或存在体都是具有一个相同的最初的变迁来源。我们无法理解如果实体或存在体不是原始本质相同的,那么就无法解释它们是如何相互关联的。我们同样无法理解如果实体或存在体不是最初来源相同,那么它们又如何在变迁中相互影响。

在人类的认识活动中,经验知识是思辨逻辑知识的基础与来源,我们的思辨逻辑知识必须建立在经验知识之上。我们在认识活动中,常常通过感悟获得经验知识,但经验知识无法摆脱一次经验的几率困境,思辨知识建立无一例外的必然规律。那么人类在认识活动中怎样通过思觉属性的创造达到从经验知识到思辨知识的升华呢?人类的思觉属性首先创造了思辨逻辑规律,即通过各种感官经验在相对性处理中获得一致的去矛盾化,从而获得思辨逻辑规律。同一个现象经过各种不同的感官获得的经验结果是不同的,它们汇聚在大脑里,但同一个现象是同一的,思觉属性首先创造了原始同质规律,大脑接受了原始同质规律的引导对同一现象的不同经验知识作出一致的处理判断,从而获得升华的思辨逻辑知识。原始同质规律就是完满的无一例外的思辨逻辑知识。为什么产生原始同质规律?思觉为什么创造出原始同质规律?这只能从表象实体的原始来源与人类生命形态的变迁中获得解释。对于思辨逻辑知识,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个思辨逻辑检验的途径来获得,但这是一个效率极低的方法,即假定一个知识是思辨逻辑知识,然后通过思辨逻辑知识的无一例外特征进行推理,如果它是符合真实的,那么它必然不会陷入逻辑困境;如果它不是思辨逻辑知识,那么它必然会陷入逻辑矛盾中,从而不会是符合真实的。在接受思辨逻辑检验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运用思辨逻辑规律之外,必须接受求实精神的引导,也就是与各种经验知识结合在去矛盾化的一致处理中。没有经验知识所具有的求实精神的的引导,思辨逻辑的检验是无法进行的。思辨逻辑与真实具有一致的对应。苏格拉底就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大师,这是一个在经验知识匮乏的时代最稳妥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思辨逻辑的检验来论证原始同质规律,如果我们找到两个相互关联的存在体,它们不是在原始层面上相同的,那么依据思辨逻辑知识的无一例外特征,原始同质规律就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不符合真实的。我们断然不会找到这样的现象。正如我们在前面提及的,原始同质规律在宇宙的原始形态的假说中,我们可以获得完满的解释。

同质规律折射出实体的原始来源,只是界定了实体在原始本质上的相同,并没有否定实体形态的差异,更没有否定实体形态的变迁。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原始本质上的相同,或者实体层面的本质上的相同就可以判断实体无差异,或者实体形态无变迁。实体形态总是在变迁之中,也没有任何两个相同的实体,正如那句哲学上经典的话,人不会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中国有一句古语,叫万变不离其宗,很有这层含义。在古老的形式逻辑学中就有同一律,即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我们接受形式逻辑中的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三个基本逻辑规律,为什么?犹如几何学中的公理,我们为什么接受?因为否定它们是不可能的,我们无法否定它们。犹如真实世界,我们怎么否定?犹如我们自身,我们怎么否定?我们通过思辨逻辑的检验来论证它对真实的符合。尽管这个论证过程需要来源的假说,似乎更像一种解释。在存在中,我们通过实体之间的关联来解释某种属性或者现象。在影象存在中,我们通过观念之间的关系来论证某种规律或者判断。但这一切必须在求实精神的引导之下。对于影象存在对存在的对应,我们只能通过解释来论证等效的转化对应。犹如我们拍摄电影,电影对现实的启迪功能,我们只能通过解释的途径来获得。形式逻辑中的三个基本规律其实是从三个角度表述原始同质规律的,A是A,不能A是非A,或者A或者非A,规律是对属性的对应,而属性必然是存在体具有的,所以规律的对象必然归于对存在体的对应;如果存在体在变迁中不遵循同质规律,那么这三个基本逻辑规律将无法成立,或者说完全失去意义与价值。存在体不论在变迁中或者极限量变或者极限质变,它在变迁中都是原始同质的,这才给三个基本逻辑规律提供逻辑起点。如果我们无法获得A与非A在变迁中保持本质的一致,那么它就无法符合真实。然而在存在中,实体总是处于变迁之中的,如果我们不能获得它在变迁中保持原始本质上的趋向不变,那么我们就无法获得形式逻辑中三个基本逻辑规律的被陈述对象,也就无法获得这三个规律本身。因此,古老的形式逻辑中的三个基本逻辑规律来源于原始同质规律,统一于原始同质规律,即凡是相互关联的存在体必然在原始本质上相同。存在体包含了实体。

我们要建立一个符合真实的知识体系,首先要在接受求实精神的引导下确立基本概念和基本命题,而我们如何从复杂的表象世界中在求实精神的引导下获得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命题的?对世界万物本质的追问是一个开端,早在人类社会的远古时代就开始了。尽管我们对世界万物仍然缺乏认识,但人类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建立了诸多的经验知识和一些思辨逻辑知识。虽然经验知识缺乏思辨逻辑知识的无一例外的普遍,但它们在某个有限的范围内对应着真实的存在,经验知识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有利于思辨逻辑知识的建立。即使在经验知识严重缺乏的远古时代,人们朴素地意识到实体的同质规律,通过业已获得的经验知识逆向推理世界万物的本质。我们人类是世界里最表象的实体形态,即拥有思觉属性的生命实体,感官的感觉属性从最表象的实体或者现象展开认识与实践活动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从表象开始的,即人们通俗所说的由浅入深。如果我们只有感觉属性,那么我们将永远停留在表象的认识层面,这种感知的结果尽管在某种角度或者层面符合真实,但永远无法触及实体的本质,更不会获得实体的原始本质。但人类拥有思觉属性,人们一开始就在努力通过思觉属性探索世界万物的本质,尤其是世界万物的原始本质。在远古时代的人类社会,尽管人类社会处于阻隔的状态,在国家社会形成之后,以国家社会的形态各自探索世界万物的本质。当然,国家社会只是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无法构成整体性的实体形态,因此,在阻隔的社会状态也是互相关联的。无论在东方的四大文明古国,还是古希腊和古罗马,都形成了没有太大差异的自然哲学。比如古中国的五行学说,比如古印度的五大元素学说,比如古希腊的四元素学说等。在这些朴素的探索中,他们遵循了共同的同质规律,尽管他们没有清晰认识到这一点,但他们所创造的几元素学说无疑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判断之上,即世界万物具有相同的原始本质。虽然他们大部分没有建立一元素学说,但在这里,一元素学说与几元素学说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异。把世界万物的原始本质归结为一种表象的实体形态是不可能的,但即使这样,这种判断仍然具有巨大的认识成就。

在今天,我们似乎很容易判断用表象的实体作为世界万物的原始本质是不可能的,它无法解释宇宙形态的变迁。但真的这样容易吗?在现代物理学上,一些物理学家仍然持这种自然哲学的世界原始本质观念,比如宇宙大爆炸理论,比如宇宙奇点理论。尽管它们看上去与元素学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并没有本质的差异,它们都是一种表象的有限的实体形态,如果存在这种奇怪的实体的话。对于远古社会的人们,他们极度缺乏经验知识,但如果遵循求实精神的引导,他们仍然可以获得巨大的认识成就。古中国社会的老聃创造的无论就是一个巨大的认识成就,在世界万物原始本质的探索上超越了他时代的太多太多,是一个具有极深思辨逻辑的判断。老聃哲学的无论是典型的一元论,由于古中国的文言用词存在严重的局限,所以无的概念在用词上显得混沌。但有一点是清晰的,无的概念不可能解释为什么也没有,或者真空这样的概念,它是某种形态的存在体。当然,老聃为什么用无一词来作为无概念的用词?显然无的存在体不是表象形态的实体,这是人类社会第一次把非表象形态的实体作为世界万物的原始本质,这个认识成果不亚于苏格拉底的形式理论,尽管它显得非常模糊。

德国的古典哲学始于康德哲学,具有一个与老聃哲学相似的思辨逻辑体系,而康德本人受到了老聃哲学的影响。马克思哲学直接继承了德国的古典哲学,其哲学体系与康德哲学的逻辑体系一脉相承,在世界万物的原始本质的探索上接受了非表象的实体形态,尽管它们各有差异,但我们可以看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人类文明发展到十七、十八世纪,起源于远古时代的自然哲学在人类各自分散的不同的社会形态传承发展中相交汇,德国的古典哲学就接受了起源于古希腊的哲学体系与古中国的哲学体系的影响。而其来源于古中国哲学的主要影响是老聃哲学,而非孔丘哲学。在马克思哲学中,在对世界万物的原始本质的探索中陷入困境,尽管它肯定了物质,但无法放弃意识,尽管看似一元论,实则二元论。当然,马克思哲学企图努力统一物质与意识概念,好确定世界万物本质的一元论,但它没有做到。我们在理解马克思哲学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撕裂感与倾向感,把世界撕裂开然后做出倾向选择,其后又极力撮合。尽管它没有放弃融合,但却无法融合。我们在追问物质与意识是什么的时候,会陷入困境,在追问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时会同样陷入困境。物质在同一层面无法脱离意识的情况下如何做到一元论呢,又如何能派生意识存在呢?物质与意识是如此的本质不同,又如何相互作用呢?这是违背思辨逻辑的,对立是无法统一的,也是无法融合的。矛盾是不存在的。正如矛盾一词在中国的来源一样,什么盾都能刺穿的矛与什么矛都不能刺穿的盾是不能共存的,是违背思辨逻辑的。如果有两个在原始本质上不同的实体,那么它们就永远不会产生任何关联,也永远不会融合成一个具有整体属性的实体形态,宇宙也不能包容它们。因此这样的两个实体是不存在的。遵循同质规律,物质与意识概念就必然不符合真实,也必然不能作为世界万物的原始本质。

论证关于世界万物的普遍命题或者关于世界万物的规律,我们可以从物理学中获得比较充分的来源性解释。物理学的研究包含了宇宙的变迁历史,还有什么不是从宇宙的变迁中走出来的呢?除涉及人类自身的属性与规律,或者涉及我们如何获得知识,涉及宇宙万物本质的属性与规律都可以从物理学等自然科学中获得比较充分的解释。从更广泛的范畴来看,自然科学是哲学的基础,正是因为如此,古希腊社会从自然哲学中清晰地分离出自然科学与哲学,并且自然科学获得了清晰的研究方法和途径,这样的文明形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最终促使了欧洲的文艺复兴,产生了近代文明。而古中国社会或中国古代一直没有清晰地分离出自然科学,尽管也有自然科学的一些部分,但始终没有形成知识体系,哲学裹胁着一切文明形式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困境。在近代与西方近代文明的碰撞中,在头破血流中醒悟过来,开始学习自然科学。在物理学中,我们用相同的一些物理量来描述世界万物,比如质量、时间、空间、能量等,为什么可以?如果它们不是同质的,我们怎么可以这样来描述世界万物?而物理学的研究给我们开阔了眼界,从表象实体的一些容易感知的属性与规律一直深入下去,越来越发现世界万物在本质上是越来越相同,比如,任何一个我们知道的表象实体都可以归向基本粒子,都是有基本粒子构成的。引入到哲学的思辨逻辑上来,实体的同质规律便跃然呈现。宇宙原始形态的假说更是给同质规律一个完满的解释,一切实体都是时空场形态,一切实体都来源于原始形态的宇宙。因此,实体在原始本质上是相同的。我们就此可以获得同质规律,凡是能产生相互关联的存在体必然在原始本质上相同,存在体包含了实体。

依据同质规律,我们可以把世界万物通过一个概念表述出来,实体的概念就是这样获得的。既然世界万物在原始本质上是相同的,我们便可以把这个原始本质通过一个概念表述出来,从而获得人类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实体是拥有相对独立属性的存在体,是世界万物的统称,是世界的唯一存在,是世界的本质。哲学以及人类一切知识的认识对象都是归向实体的,我们通过认识实体形态的属性与规律来达到认识实体的目的。

同类推荐
  • 郭嘉秘传

    郭嘉秘传

    曾有一次穿越三国的机会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如果在来一次我想对那次机会说你还是别来了,凭什么人家穿越都有躯体,我只是个游魂!我知三国,三国却不知有我。东汉末年,战乱四起,民不聊生,郭嘉作为其中的一员,自当修身,治国,平天下。ps与历史不符,考究党误入,接受善意批评,喷子勿扰,能接受毒点的自行进入
  • 霸者征途

    霸者征途

    面对家变,易扬选择了一条不归路,踏上这条不归路开始,哪怕是刀山火海,血色漫天易扬都是义无反顾。走上这条路,易扬只能越走越远,迎着看不见方向的远方。看着远处城墙上方飘扬的旗帜,易扬挥刀呐喊:“谁今日与我生死与共,谁就是我的袍泽。共患难,同富贵。
  • 大汉皇座

    大汉皇座

    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大汉的天下在俩个穿越者面前根本就没有什么困难。困难的是,皇位只能有一个,诱惑的你不要不要的。机会平等,你不想去争取嘛。再懦弱的人也会不甘吧。大学同寝的老大和老二,将会取代袁绍和曹操悲情基友的戏份。废话少说,开打吧!
  • 汉末争霸传奇

    汉末争霸传奇

    汉末乱世我来平,天下江山我来定。问我有什么资本?哼!老子是穿越客!什么?要造反?看我敢不敢斩你九族!想做太子?你政绩考核得了多少分啊?不及格?那就等下次吧!中国宇航局在比邻星系一颗类地行星发现了一千八百年前就和现在地球科技水平相当的文明古国。从星球上的残存石壁上可以辨认出依稀有汉字!
  • 三国召唤之全能系统

    三国召唤之全能系统

    也没什么好介绍的,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写。这小说只是我的兴趣,我这个人也懒,所以更新时间很随意。不过我还是会尽自己所能去写。
热门推荐
  • 牧羊人掉在云上

    牧羊人掉在云上

    北晋朝的监察司金牌侍卫秦牧奉命到扬州查案,却意外的身受重伤被一名叫苏云起的女子救起。时代的洪流下两人逐渐携手,对抗之后未知的命运!
  • 皇后的敛财生活

    皇后的敛财生活

    她的座右铭是“我贪故我在!”嘴上信誓旦旦说我从来不干偷鸡摸狗之事,其敛财手段已跟抢钱没有分别。穿越到夏国正巧赶上皇帝选妃之际,国都开始风靡一项“皇后猜猜猜”活动,老百姓们都疯狂了,文武百官都抓狂了,宫女太监都癫狂了,正当他们黄金白银往上下注时,某人正在皇宫阴暗的一角阴恻恻地数银子。他眼中爱财如命的她,到底藏了多少秘密?当秘密全部揭晓时,他又该拿她怎么办?
  • 这里,异能者

    这里,异能者

    岛上有一座矗立云霄的高塔,白色的塔身直直地刺向天际,在阴暗的天空中非常显眼。这才是真正的高耸入云。岛上的居民们对它的称呼是,巴别塔。《圣经·旧约》中记载,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在两河流域繁衍起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或者他们想偶尔到上帝的居室来拜访一下,揩揩上帝夫人的油。但我们的耶和华先生可气坏了,心想你们怎么能上天呢?你们是不是还想跟太阳肩并肩呀?你们怎么这么吃得这么撑呀?我呸,滚滚滚!于是一巴掌拍碎了巴别塔,并打乱了世界人民的语言,使之不能交流,分散在世界各地,再也造不出这样可以登天的巨塔来。
  • 春哥在手天下我有

    春哥在手天下我有

    叮“恭喜宿主开启春哥系统”什么鬼?系统“信春哥,得永生。”!!!!!!
  • 谁与倾情

    谁与倾情

    简介:青梅竹马的佑哥哥,强势腹黑的阁主大人,不离不弃的生死搭档,谁能与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明明是个农家女,阴差阳错卷入江湖势力,本以为只是江湖厮杀,哪想又引来一位逍遥王爷,一场夺宝,翻云覆雨搅动天下。“爹爹,娘亲去哪儿呢?”,咬紧指头的的星翔宝宝又一次问起。“极北封城”。刚十五岁的星翔看着御桌上的传位诏书,眉峰微皱,无良爹追娘亲去了,只是还追得上吗?
  • 剑幕遮天

    剑幕遮天

    长空万里,剑气纵横!烈火剑气,玉阳剑气,冰魄剑气……谁能称雄!少年身怀无形剑气,屡出奇招,斩妖除魔,又有兄弟美女相伴,游历天下,传奇经历,可歌可泣……远古大陆之上,包罗万象,杀机四伏,神秘难测,变化万千!有万年妖兽,落花洞女,古村养尸,邪恶蛊灵。又有神壶降世,收进天下妖物……读者群号:292457359,欢迎加入!
  • 妖孽神女:一顾倾人城

    妖孽神女:一顾倾人城

    某女绞尽脑汁都不明白,为何蠢萌蠢萌的小萌娃会摇身变成强势霸道的俊美男子?然而,从“姐姐……”到“娘子……”这需要一个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但纵使她心理承受能力不差,也不能从孤身一人入眠到身旁有人共眠还不安分的一个情况……【此文一女多男加爽文,不喜误入,】(大宠小虐,不管怎样,你们喜欢看就好,陌陌秉承让男主酸死的原则,嗯就是这样,请戳文收藏。)
  • 石评梅精品集

    石评梅精品集

    石评梅是民国才女之一,但英年早逝。本书收录了她有代表性的作品多篇,以让读者领略石评梅作品的风采。
  • 葬天刀

    葬天刀

    刀者,霸绝天下也!刀者,天地所忌也!欲修刀道,必遭天妒,相传荒古时期,一把天刀劈开九重天阙,遭到大道轰杀。一个刀修没落的修真世界,最后一名刀修王子斌登仙路失败,灰飞烟灭。四方大地,佛道妖魔,群雄并起,远古黄金大世重现。一名青年持刀战遍天地,欲重现荒古刀帝之威!
  • 那个转折点

    那个转折点

    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我这样做,而你会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