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119200000004

第4章 孔子最讨厌什么?

仔细阅读《论语》和司马迁笔下的《孔子世家》, 可以强烈地感觉到, 孔老夫子是位感情色彩浓烈、爱憎相当分明的人。对权贵及其附庸者的越轨行为, 他高声呐喊: “是可忍, 孰不可忍?” 号召弟子“鸣鼓而攻之”。对学生们的不规矩举动, 诸如子路的妄言妄行、宰予的偷懒睡觉、樊迟的不得要领的提问等等, 老先生无不直言, 或嘲或讽, 或斥或责, 不留半点情面。

那么, 孔夫子最讨厌的是什么呢?

《论语》和《史记·孔子世家》都没有明说。但以在下之愚见, 老夫子最讨厌的应该是说大话、假话、空话。

何以见得?

且容在下细细道来。

《论语》开篇第一章“学而” 里, 就有孔夫子的一句果断的判言: “巧言令色, 鲜矣仁。” 这句话很容易翻译成白话: “善于花言巧语、伪装自己的人, 没有什么仁德。” 花言巧语也好, 令仪令色也好, 其实, 说白了就是“说大话、假话、空话”。孔老先生一方面告诫自己的弟子, 不要做“巧言令色” 之徒, 贻害他人;同时又提醒大家, 对这一类人千万不能放松警惕, 以免上当受骗。

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 一部《论语》中, 单单和“巧言令色” 四个字有关的论述, 竟然有四处之多。

第一章我们已经述说过, 不再多讲。《论语》第五章“公冶长” 里, 孔子又说: “巧言、令色、足恭, 左丘明耻之, 丘亦耻之。” 左丘明其人其事, 史书上介绍的不多, 我们只知道他写过一部《国语》。司马迁曾经称道过, “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但从孔夫子对左丘明谦恭的态度中, 我们完全可以猜测出, 左丘明在当时绝对是一位相当有影响的人物。所以, 孔子会以左丘明的判断作为自己思想的强大后盾, 用以加强自己理论的力度。在这里, 孔子的论述中又加了“足恭” 两个字, 意为“过分谦卑, 讨好他人”。在他老人家看来, 这三种毛病, 都是一路货色, 不是什么好东西!

第十五章“卫灵公” 中, 孔子说道: “巧言乱德。” 时隔两千多年之后, 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孔子这四个字的沉甸甸的分量。很明显, 孔夫子对“巧言令色”

的认识有所升华。前面说的是“鲜矣仁”, 没有多少仁德。现在讲的是“乱德”,“巧言” 已经远远地脱离开了仁德, 跑到了仁德的对立面, 和仁德真刀实枪地干起来了! “乱德” 两个字, 形象地描绘出了“巧言” 的恶劣和荒唐。

最后, 第四处, 在《论语》的第十七章“阳货”, 孔夫子又来了原汁原味的一句: “巧言令色, 鲜矣仁”。

看到这一段文字, 可以使人强烈地感觉到, 老人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自己的主张, 仿佛生怕弟子们没有将他的教导牢牢地记在心上, 不得不加重语气,再三再四地大声疾呼。

诲人不倦之心, 多么感人!

“白玉上有了斑点, 可以随时清除。但错话说出去, 犹如覆水难收, 常令人后悔莫及。” 这是古代的一首很有名的诗歌的大意。尽管时光已然越过了两千五百来年, 时至今日, 我们依然可以认定, 诗歌中所表述的内涵, 和孔子的主张简直是如出一辙!

孔夫子肯定是太喜欢这首诗歌了。所以, 当他老人家得知一个名叫南宫适的年轻人也对这首诗爱不释手, 竟然一连读了很多遍, 老先生不由得生起慈爱之心, 自作主张, 将自己的亲侄女嫁给了这个小伙子!

上面讲述的, 就是《论语》第十一章“先进” 里记载的“三复白圭” 的故事。

由此, 我们不难体会到孔子的一贯思想: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的思想认识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对此, 《论语》第四章中有十分明确的解释。“子曰: 古者言之不出, 耻恭之不逮也。” 孔夫子认为, 自古以来, 中国人就有良好的传统, 将说到而做不到视为极大的耻辱。《论语》第十四章更明确指出: “子曰: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对照孔子的教诲, 我们会十分清楚地看到, 现今的人们, 在这方面同我们的先人有着多么大的差距!

而今, 我们一般不大会将“言过其行” 视为耻辱, 相反, 在大多数情况下,“言过其行” 往往会成为人们展示才干、取悦他人(自己的上级或者下级)、创造业绩的有效而常用的手段。

说大话、假话, 说自己肯定不可能做到的话, 已经成为目前社会上习以为常的潜规则。

据说, 在中国境内, 已经有几十个城市宣布, 将在不远的将来建设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还有说不清的多少城市, 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 或者其他的什么中心。而动辄提出在几年内超越世界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准的口号, 更是随时可以在各种媒体上看到。

这些耀眼的目标能实现吗? 人们仿佛并不十分在意。因为, 在此之前, 已经有数不清的没有兑现的标语口号被大家遗忘掉了。没兑现就没兑现吧, 反正我们身上也没少掉什么, 而且, 还有那么多更加振奋人心的远景规划和口号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足以支撑大家不时跃动的精神世界。

那些制造或提出耀眼目标的人呢? 有的可能已经在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有的可能已经成为更加引人注目的政治明星。他们根本不需要为自己的曾经“食言”

承担任何责任。这是因为, 社会大众并没有要求他们承担必要的责任。我们的社会, 也缺乏严格规定他们必须承担责任的相关措施。

稍有中国历史常识的人, 都应该知道“曹刿论战” 的故事。第一遍战鼓擂响, 战士们肯定会勇气倍增, 斗志昂扬, 摩拳擦掌, 积极准备出战。但若第一遍战鼓只是虚惊一场, 在第二遍战鼓响起的时候, 战士们的勇气和斗志必然会大打折扣。两遍鼓声响过, 还等不到上阵厮杀的机会, 这时候的勇士们常常会处于曹刿所说的“三鼓而竭” 的境地, 只有等着挨打的份儿了。

战场上的道理移到日常生活中来, 其所产生的效果, 常常会惊人的相似。说话不算数, 说了做不到, 本就很容易出问题, 如若一而再、再而三地循环往复,不断地重犯同样的错误, 那么, 往后的事情就不用明说了!

所以, 我们真应该将孔子所说的“古者言之不出, 耻躬之不逮也” 中的“耻” 字放大几十倍, 放在眼前, 最好每天看一看, 牢牢地记在心上, 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不敢越雷池一步, 认真地落实在行动上。如此, 知耻近乎勇, 坚持下去, 对提升国家和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 一定大有益处!

正因为孔夫子本人十分讨厌说大话、假话、空话, 他老人家的言论总是十分谨慎、得体、准确。

“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是一句流传时间极久、流传范围极广的名言。孔夫子以松柏为譬喻的载体, 称颂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不畏艰难、极力奋争的高贵品格。这一段文字, 不知曾激励过多少有志之士, 其被后人引用的次数,实在无法统计。

孔子在这里虽然赋予了松柏人格化的高贵品德, 但他老人家的描述极有分寸: “后凋”。就是说, 松树和柏树虽然耐得住严寒的考验, 但并不是“毫不为之所动”。和其他树种比起来, 松柏只是“后凋” 而已, 通俗一点来讲, 它们只不过是在严寒中坚持的时间更长久一些。

让孔夫子万万想不到的是, 后来的人们, 将称颂松柏的溢美之词逐渐演化、升级, 不知放大了多少倍。大家一定记得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一段唱词: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挺然屹立傲苍穹。

八千里风暴吹不倒,

九千个雷霆也难轰。

烈日喷炎晒不死,

严寒冰雪郁郁葱葱。

那青松,

逢灾受难,经磨历劫,

伤痕累累,瘢迹重重,

更显得枝如铁、干如铜,

蓬勃旺盛,倔强峥嵘……

怎么样? 这里描绘的青松, 几乎可以抵挡原子弹的攻击了。“文化大革命”

结束之后三十余年, 再看这段唱词, 常令人有恍如隔世之感! 孔老先生如若再世, 也会被惊得目瞪口呆!

还有一些经常流转在口边的“名言”, 比如, 东林党人的那副对联: “国事家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 我们不禁要问: “事事关心”, 做得到吗? “声声入耳”, 果真如此吗? 再如, 曾经被人称为至理名言的“无欲则刚”, 不能不使人感到疑惑。人能无欲吗? 彻底的无欲, 只有死人能够做到。对比《礼记》里的表述: “傲不可长, 欲不可纵, 志不可满, 乐不可极。” 不难看出“无欲则刚” 的片面性和简单化。

尽管, 我们都懂得“敏于事而慎于言” 的道理, 但可悲的是, 说大话、假话、空话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一种难以改变的习惯。尤其是在公众场合, 像开会的时候, 只要一开口, 成套成套的大话、假话、空话往往会源源不断地从口中“喷射” 出来。而且, 说的人可以面不改色, 从容自得; 听的人更是不嗔不怪,习以为常。

这绝对不是健康的社会现象。

此种风气不除, 四个现代化、小康社会, 能实现吗? 着实值得怀疑。

《论语》全书最后的一句话, 十分耐人寻味: “不知言, 无以知人也。”

我想, 如果没有读懂孔子的这一行字, 很难说读懂了《论语》。

同类推荐
  • 夜对星空(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夜对星空(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女人芬芳

    女人芬芳

    本书为笔者文集,包括散文、诗歌及社会写真三个部分,其中,社会写真为过去已发稿。散文中,仅有部分为已发稿,其余为新作。散文诗及诗歌均为新作。共计12余万字。
  • 密室喧哗

    密室喧哗

    《密室喧哗》精选诗人罗亮二十余年诗歌200余首,分“纯白”,“玩具房”,“野花”,“此在”共四卷。《密室喧哗》全面展示诗人诗歌创作极具魅力的语言风格和独特的审视世界的方式,及诗人跨世纪的语言和思想风格流变过程。
  • 会移动的房子

    会移动的房子

    作者的小小说风格是非典型的80后文字风格:不张扬,不华丽,不哗众取宠,不停留在叙述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感伤,而是真实地揭示了80后生活、工作和情感等方面遇到的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矛盾和问题。生活中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丰富的,复杂性的,纷繁的。作家们往往会通过抽丝剥茧,将那些普遍性或独特的可能性提炼出来,诉诸文字,以达到关注现实、关照读者内心的目的。
  •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

    文学乃是以语言为工具的、以感情来打动人的、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文学作品之所以能用感情来打动人,一方面是由于作家本人受到强烈的感动并有较高的表现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作家的感情乃是基于人性的,所以能与读者相通。
热门推荐
  • 旋旋梦中醒

    旋旋梦中醒

    第一次进顶级高中的普通平民染梦梦.第一次见到不友好的贵族楠旋他们以为自己不会爱上对方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 不当王妃

    不当王妃

    她在这异世界活了17年,行走江湖闯荡天下,当过小姐丫鬟乞丐媒婆,人生得意啊,还差点被人绑成王妃,这怎么行,她的老公当然要自己选,他,可是皇上的亲弟弟,人人敬畏、英明的逍遥王,她却在成亲当日让他成为弃夫,要不是她长的象他死去的心爱女子,他才不会娶她,他发誓一定要报复她,而故事就这么的开始了。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虫洞之地球末日

    虫洞之地球末日

    地球各处莫名的不断出现虫洞,各种怪异生物及外星人类不断涌现,地球仿佛成了各个其它有生命的星球的连接穿梭点,不断破坏并占领着地球。地球上的残存的人类无时无刻不在战斗着,而在战斗中也得到并破解了很多玄奥的修行方法,残破的地球转向了一个新的时代……日久显人心,我将用全书来刻画人物性格,而不是某一章、某一段或某一句话来表明的。
  • 朱轮

    朱轮

    隔一个时空,是你不能逆转的归宿;携一程山水,跨越光阴的两岸。你从梦的枷锁醒来,重新审视命运,该如何写就这一段际遇。穿越——二字成谶,彼处桃花盛开,你淡青的衣襟飘拂;剑,一声风,刺破难掩的悸动;仿佛昨夜不曾醒来的残梦,无力回忆。朱轮玉钿的繁华,寂寞如风,你一生的沧桑。以永恒见证柔情,岁月成伤,落英如雨云渐残。穿越若能下酒,朱轮便可作一场宿醉不愿醒来————————————————题记且看他穿越之后,如何平步青云,骑高头大马,坐朱轮钿车,泡绝世美女,出将入相,笑卧沙场,纵横朝野。。。。。。◆◆◆朱轮:古代王侯显贵所乘的车子,因用朱红漆轮,故称之。后多代指王侯显贵。
  • 寒潭出天琛

    寒潭出天琛

    一觉醒来,天翻地覆,身为一个伪古代人,本想无欲无求了此一生,奈何形势推着人走,只能自强不息,一路铲妖打怪,终于层层误会解开,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 偏不爱你

    偏不爱你

    打从娘胎就跟他订了娃娃亲,知道将来必须要嫁给他的事实,为了摆脱他故意惹事。当她出现了生命里最重要的人时,决定私奔却被他逮个正着,逼着自己和他订婚,她不甘心,一场腥风血雨正要袭来、她能成功摆脱这个钳制了二十年的他吗?(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快穿之虐渣女王求放手

    快穿之虐渣女王求放手

    岚玥对于自己莫名奇妙死了这件事情并不上心,做任务就当是玩玩。系统对于自家聪明又腹黑的宿主表示崇拜,但是她对任务这么不上心真的好吗?总裁,末世,网游,校园……一个个虐渣世界,她的毒舌和雷厉风行俨然就是一个女王!对此,岚玥只是耸肩:太聪明,我也没办法。
  • 重生之我是丑男

    重生之我是丑男

    杨三丰,本是龙国豪门子弟,但天生残疾难进仕途而被打压凌辱,最后愤愤离世!但没想到重生回到了三年前离开杨家的时候!并得到一个坑爹的二百五系统!什么!系统第一个任务是叫我附身到丑男身上去告白?失败可以得到好人卡!难道这就是传说中集齐七张好人卡召唤神龙?********不行,为了让丑牛角色学龟派气功,我必须要多得几张好人卡!********这是一个内心阴狠黑暗少年走向阳光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君卿万年

    君卿万年

    天界万福五十八年。这一年天地混乱,妖族嗜杀成性。皆人人的性命都处于不报。十方英雄崛起。倒是这天界逍遥自在,监测到了新的生命在涌动。那是独特的一个生命体。名叫君卿。战天下。为我独尊!这世间万物。我为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