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119200000018

第18章 传统与道德杂议

自古以来, 圣贤都强调民众的道德教育, 儒家的思想就是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有家, 后才有国。要想具有治理国家的能力, 就要先把一个家治理好, 要想把家治理好, 就要把自己的道德修持好。所以, 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公民自身的道德建设是至关重要的。结合这一命题, 我讲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文质彬彬这一词自“文化大革命” 以来, 它的含义就被曲解了。

按照通行的说法, 文质彬彬就是比较文气、文弱书生的样子, 而且带有一点贬义。这真是有些风马牛不相及。文质彬彬的本意, 是文和质搭配得非常得当。文是指人的表面, 衣着打扮、仪表、仪容、行为举止; 质是内在的, 指一个人的学识、教养、修养。《论语》里面有一段话: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 指的是一个人虽然很有文化和学识, 但不修饰外表, 则显得很粗野; “文胜质则史”, 是说你表面看上去像一个很有学识的人, 如同大学教授一样, 但是实际上却腹内空空, 是一个大草包。“史” 在这里是软的意思。只有内在的文和外在的质搭配得非常得当, 才是文质彬彬, 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把文质彬彬的本意歪曲掉, 肯定会出现大问题。现在社会很重要一个问题,就是能否做到文质彬彬。中国古代在这方面对人的教育是很重视的, 但是现在已经被淡化了, 这个问题在此提出来, 主要是说明中国的传统文化, 源远流长, 内容非常深厚, 如果把它歪曲了, 或者脱离了原来的本意, 就会造成一种混乱的局面。对中国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要全面准确地继承、发扬、光大, 如果背离了中国文化的传统, 就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现在, 总感到社会的道德水准在下降。例如, 今年春节晚会上的有一首歌《老鼠爱大米》, 听完以后心里感到很震惊。为什么震惊呢? 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 男女之间的爱情是非常神圣、非常庄重的一种情感。中国人都是用一些最美好的词句来形容美好的爱情, 如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笔下的“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白居易的《长恨歌》

里写道: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做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这些都是人们在用语言寄托美好的愿望。但是《老鼠爱大米》所表达的是些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老鼠蹲在粮囤子里, 是一边吃一边拉, 一边糟蹋的。假如男女之间的爱情是老鼠和大米之间的关系, 那意思就说, 你也可以随便吃, 随便扔, 随便糟蹋, 想想这样的后果是很可怕的。在座的都是有儿有女的人, 我想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女儿做大米, 任人糟蹋, 也不愿让自己的儿子像老鼠那样去糟蹋别人! 看起来这是一首近似于玩笑的一首歌词, 但是它蕴含的文化含义是不同的。现在社会男女青年和中年的爱情婚姻生活, 有些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离婚率是社会各项指标中上升最快的。而作为中央电视台, 特意选择这一类低级趣味的东西向全国人民推荐, 实在令人齿冷。

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 就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地学习和思考。孔子对学习有五个阶段性的要求: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就是要求人们无论是学习传统道德还是现代文明, 都要坚持这样五个阶段, 经常对自己问些为什么。现在的媒体上, 经常可以看到对中国龙文化的宣传, 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读一读中国圣贤们的著作, 绝少见到和龙文化有关的记述。中国最早的传统道德的思想家、哲学家, 孔子、孟子、老子, 当时百家争鸣的墨子、荀子, 都是如此。而且民间传说中的龙, 并不是很受人们尊崇的, 历史上有名的周处除三害, 其中之一就是除蛟龙。龙是一个喜怒无常, 擅于兴风作浪的动物, 性情暴烈, 中国历史上讲龙讲得最多的是帝王, 自诩为真龙天子, 所以说龙的文化, 最多只能说是帝王文化, 与民族文化有很大的差异。龙在西方文化中是很凶恶、危害四方的一个动物, 西方传说的中国“威胁” 论, 与龙的文化不无关系。讲龙的文化讲得再多一点, 传统龙的九子, 一个叫赑屃, 就是驮石碑的; 一个叫螭吻, 就是在房角上立着的; 一个叫蒲牢, 就是钟上面挂的钮; 一个狴犴是看监狱的; 还有一个狻猊, 就是佛像旁边的狮子; 睚眦, 指气量非常小, 睚眦必报, 杀人无数, 它是刻在鬼头刀的刀把上; 还有一个儿子叫椒图, 就是大门上叼着铁环把手的, 擅于看门; 还有一个儿子喜欢音乐, 名叫囚牛, 就是二胡杆上端雕的龙。龙的形象和龙的性格, 怎么能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传统联系上? 我不是专门研究这方面问题的, 今天提出来, 希望有识之士能把这个问题讲明白。

前一段流行一句话: “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说是古人说的, 我请教了很多人, 是哪位古人说的, 在什么地方说的, 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都查不出来。孔子, 孟子从来没教育人去爱财。人可以用财, 人的生活离不开财, 但是人不能爱财, 不能到爱的程度。一些人敛财敛到了疯狂的程度, 成本几元钱的东西卖几百, 其手段是坑蒙拐骗, 之所以到了如此程度, 根源就在于爱财上。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 怎么样学习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宣扬的一些东西, 都应该进行一些反思, 就应该像孔子所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细细品查一遍, 看看是不是真的有道理? 如现在兴起的评富豪, 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一位伟人因为是富豪而流芳百世的, 一些钱太多的人, 总有一部分钱是不干净的, 旧社会一些有钱人为什么要修桥铺路, 为什么要捐赠社会,就是因为有一部分钱来路不是很干净。比如搞网络游戏发财的, 我就觉得不仁。

我个人认为, 网络游戏是21世纪毒害青少年的鸦片, 我敢肯定地说, 没有一个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网络游戏耗费钱财, 消磨斗志, 摧残身体, 靠这种东西去挣钱, 你挣一百亿、一千亿有什么意思, 这种钱挣的安心吗?

中国的传统道德修养就是要求人们用道德来约束自己, 目的是什么? 现在讲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就要有和谐的人, 和谐状态应该是一种快乐的状态, 如果你感觉不到快乐, 你就没有生活在和谐的环境中。社会学把人生的追求归为四点:

一是快乐, 二是健康, 三是幸福, 四是成功, 要达到这四点, 不是很容易, 快乐常常是个人的感觉, 我感觉快乐就是快乐, 不需要别人的配合, 健康是需要别人的帮助的, 幸福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形成的, 成功是一种比较而言的, 我觉得比你做得好才感觉到是成功的, 只有快乐是更多的属于个人的, 可以说快乐是一种非常的幸福。我时常想,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哲人, 如孔子、孟子、佛陀、耶稣、穆罕默德, 当时他们生活的年代都差不多。佛教徒总觉得佛是至高无上的,说佛陀生的年代非常久远。我最近看了一本书, 梁启超先生有一个研究, 他说如来佛只比孔子早死了七年。当如来佛圆寂之后, 他有个弟子, 把佛陀的教导都记忆下来, 写出了一本传佛的书, 写完以后进城时正值7月15日。他就在书上点一个点, 并留下遗言: 凡我弟子, 每年在看这本书的时候, 都要点上一个点, 这个年代被记录下来了, 梁启超据此研究出孔子只比佛陀晚死七年。《中庸》里面讲: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悖。” 佛家、道家和儒家这三教为什么能并行承传, 就是因为他们都有些共同的理念。关于快乐, 过去圣贤作了一些诠释, 从诠释中我们可以感到, 快乐的含义也是在不断地演化。如孔子讲快乐, 是在《论语》的第一篇《学而》, 讲了三句话, 前两句话是“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悦与乐是相差很远的。悦是喜悦, 乐是手舞足蹈的样子。第三句话是: “人不知, 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说, 不被人理解, 也不恼怒, 不就是君子吗? 孔子这些话, 涵盖了他对快乐的诠释。这三句话总的意思, 一是要有事情可做, 二是要有朋友可交往, 三是要有好的心态。这三种感觉组合起来, 才是人生的大快乐。孔子总是强调人要有一颗平常心, 而孟子则不然, 孟子也提出“三乐”: “父母俱存, 兄弟不故, 一乐也。” 父母兄弟欢聚一堂的天伦之乐。“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于人, 二乐也。” 不做亏心事, 不做坏事, 堂堂正正做人, 也是一种快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 他们在快乐上有了变化, 用现在的理解就是孟子比孔子的境界高了。孔子育人的方法是因材施教, 诲人不倦; 孟子是要揽天下英才而教, 不是英才就不教了。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变化, 变化最大的一点就是孔子注重平常人的快乐, 而他的继承者们放大了他的思想, 要人们关心更多的事情, 国事, 天下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佛的快乐是无我无欲的快乐, 《金刚经》里最核心的东西, 就是无我无欲, 佛在无我这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现在的佛教与以前是大不一样了, 现在一些信佛的人, 不是无我, 而是为我了, 都是向佛要东西, 要健康, 要长寿,要升官, 要发财, 要孩子, 什么都要, 佛讲的是无我, 无欲, 可你偏向佛索要,佛能给吗? 佛在中国世俗化已经很严重了。把佛的无我无欲的快乐思想与孔、孟之道的快乐思想, 再与道家的快乐结合起来, 就会理解为什么佛、道、儒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了。在道家的学说里, 老子最崇尚的一句话就是: “上善若水”, 人生的最高境界应该如水一样, 水甘居人下, 水不弃涓流, 点点滴滴汇聚成江河; 水利万物而不争, 水滋润万物, 却从不说功劳是我的; 水滴石穿, 具有持久永恒的力量。老子把水的特性与人的道德操守结合起来讲得再妙不过了。同样的话在《论语》里也有表述: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孔孟对人和修养的要求讲的非常具体、深刻、到位, 有人问孔子的志向, 孔子讲了十二个字: “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孟子讲了四种心态。当时的社会把人群分为三等,圣人、君子、小人。孟子讲这四种心态是, 恻隐之心、羞耻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没有这四种心, 非人也, 连小人都不是。我们现在也强调做事先做人,到底怎么做人, 没有具体的标准, 但孔子、孟子都讲得很清楚。

第一是恻隐之心, 也就是同情之心。我们上山下乡的这批人, 最大的长处就是绝不会看不起农民, 不会因为他们衣衫不整、谈吐不雅就歧视他们。第二是绝不会轻视劳动。现在的社会宣传导向有问题, 动不动就白领阶层, 白领难道就高人一等吗? 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是看他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 不是以职业来衡量的, 也不是以金钱来衡量的。现在的一些广告语: “尊贵住宅, 王者风范”, 这不仅背离传统的道德观, 也与现在建设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的精神相违背。人有一颗平常之心才会时时感到快乐。有个酒店叫“红泥”, 这个酒店的名字取自白居易的一首诗: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意思是说天晚了, 外面又下雪了, 留下来我们一起围着火炉喝一杯酒吧, 展示了一种朋友间亲密无间、平等相待、相互关爱的情怀。这是多么美好一种情谊, 这种平常之人, 简简单单的快乐, 让人一辈子不能忘怀。

第二种就是羞耻之心。现在的社会很多事没有一种道德的压力, 没有道德压力的原因就是没有了羞耻心。泰坦尼克沉船时, 由于救生船有限, 船长决定妇女和儿童上船, 男人就留在船上壮烈地等死。当时有一个日本人, 他挤上装满妇女小孩的救生船, 船到岸后, 岸上有许多新闻记者, 这个日本男人暴露在媒体下,没脸下船, 后来回到了日本, 全日本社会都谴责他, 说他丢了日本人的脸, 后来这个日本人在忧郁中死去了。目前我们的社会就缺乏这种道德的压力, 上公共汽车年轻人拼命去挤, 把老的挤到一边, 自己上去占个座位还沾沾自喜, 老人就站在他旁边, 他内心竟然没有一点压力, 做了不道德的事还坦然自若, 全社会也默然视之, 这是社会的一种悲哀。人要时时怀着一颗羞耻之心, 就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来。民国时期一位女士叫施剑翘, 她有一句名言: 只要你不跪下, 就不比别人矮半截。这句话看似简单, 却充满了人生的智慧。

第三种就是辞让之心。中国传统美德中最讲求的就是这种心, 谦让也是中国人的美德。辞让之心与羞耻之心是相互作用的, 没有羞耻之心, 也就无所谓辞让了, 现在争权力、争地位、争利益, 你争我夺, 这与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格格不入的。一个人要想过一种非常奢华的生活, 有个三五百万就足够了, 你要三五千万, 三五亿干嘛呢, 你就把床镀成金, 不是也只能供你睡觉吗, 况且还未必睡得安稳。印度人就为我们做出了好的榜样, 公共饮水器旁边, 只放一个水杯子, 大家自觉地仰颌倒饮, 不沾嘴边, 保持卫生, 喝完杯子放回原处, 大家共用, 这在中国恐怕做不到, 没了羞耻和辞让之心, 就什么下作的事情都做得出来。

第四是是非之心。要有一个明辨是非的能力,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哪些正确的该做, 哪些不正确的不能做, 那他就该进监狱了。举个例子, 现在的体育活动的方针, 如果我来评判, 只能说是“非之”, 绝不是“是之”。现在是金牌体育, 花大量的钱, 培养少数几个尖子, 拿几个金牌, 与过去倡导的群众性体育的方针是大相径庭的。毛泽东讲的“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 非常明确, 发展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增强人民体质, 不是为了少数人拿几块金牌。那时强行搞劳卫制, 单位搞工间操, 学生做课间操, 现在什么都不搞了。去年奥运会, 女子网球双打冠军, 据说国家为她们花了六千万, 值得吗? 六千万拿块金牌, 轻视群众性体育活动, 让全国老百姓生病去买药, 这还能叫社会主义吗? 类似的事情很多,如果不及时加以调整, 必将会对国计民生产生不利的影响。现在宣传一些收藏家, 有些收藏家挣的都是不光彩的钱, 他们走到摊上发现一个文物, 价值不菲,但是他连蒙带骗五十元买下来, 然后再高几十倍的价格卖出去, 这样的收藏家说白了就是坑人。古人的收藏, 是把收藏品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一幅画, 一个杯子, 一个壶, 他经常把玩, 经常体会, 视为终身的朋友一样, 现在的收藏家看钱, 怎么想法挣钱, 这样的收藏也就失去本来的意义了。

中国传统文化另一个重要的一点就是智慧教育。中国人注重智慧教育, 对孩子除了识字以外, 更多的是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和启发他们的智慧。如最典型的就是三个故事, 《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 这三个故事的教育,给中国培养了很多大师级的人物。大家都去过鲁迅的故居“三味书屋”, 那么简陋的书屋, 培养出了周氏三兄弟。古时候的教育就是特别注重对孩子道德的培养, 先学做人的道理, 再学文化知识。在《论语》中就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对待你的上司、如何对待你的父母、如何对待你的同事、兄弟姐妹。孔子对自己学习成长有一个描述, 他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仔细研究一下,孔子为什么这样说, 为什么十有五而志于学, 为什么三十而立, 这非常关键。咱们现在是三岁而至于学, 三岁就开始认字、背唐诗、学乐器等等。从托儿所、幼儿园一路学下去。刚上幼儿园就开始立志报效祖国, 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台湾有个学者说, 三四岁就让他背数学口诀, 虽然会背了, 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到十来岁, 不用背就懂了。为什么要三十而立呢? 从我们成长的经历来讲, 十几岁二十几岁时, 志向很多都是虚假的, 大多是不能成立的, 只有到了三十几岁, 才能悟出自己真正能做点什么事。四十不惑就是你确定的生活志向和目标, 到了四十岁就不会动摇了。五十知天命, 就是到了五十岁就知道自己今生哪些事情是做不了的。到了五十岁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很大, 别人能做到的自己可能永远做不到。六十而耳顺, 到了六十岁就能听进不同意见了。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七十岁再做什么事就大都不离规矩了。这是孔子的人生总结, 获得人生智慧的经历, 当然不是一般人所能相比的。人有智慧和没智慧, 所做的事情是有很大的差别的。20世纪有一位李叔同大师, 他入了佛教就给佛教带来了一片新气象。

因为李叔同非常博学, 他喜读佛经, 并且由于他的博学, 他又能读懂佛经, 所以他的感悟就深。最近看了李叔同写的一本书, 他讲的经非常深刻, 咱们都没听说过。一般来讲阐述问题都是深入浅出, 可是李叔同能做到浅入深出。他说佛经的受戒就像宣誓一样, 你能做到多少戒多少, 就在佛面前发誓, 如果做不到, 你又说了, 那佛就会加倍惩罚你。就如孔子讲的: “巧言令色, 鲜矣仁。” 老子也讲:

“美言不信, 信言不美。”

李叔同讲, 大家都应该做君子, 不做小人。什么是君子, 什么是小人。他认为事事肯吃亏的人是君子, 事事想占便宜的人是小人。我看到这句话真是豁然开朗。这是智慧之言。他没有像现在这样, 动不动列出一大堆空洞的标准, 而是以最简单明了而又生动具体的概括诠释了君子的标准。他还说, 作为领导者, 善用威者不轻怒, 领导的权威不是靠发脾气骂人骂出来的。善用恩者不轻施, 奖励也要恰到好处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如唐太宗手下的谏官魏征的《谏太祖十思疏》,通篇讲的都是居安思危。我特别欣赏他的第九和第十个问题。他讲到: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缪赏”。意思是说你在嘉奖属下的时候, 不能因为你心情高兴就滥赏, 本来该赏一千你赏一万; “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在惩罚属下的时候,不能因为你在生气, 照理该判三年, 你判他十年。过去我们批判中庸之道, 这些思想就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意思, 是让你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时, 要把握在一个准确的度上。李叔同讲: “急事要缓办, 缓事要急办。” 用现在的语言来解读, 这就是辩证法。建议大家读此书, 这里面有一些很智慧很闪光的思想。知识可以从书上照搬, 智慧是不能照搬的。智慧是一种悟性。佛家讲戒、定、慧。戒就是破除不良的生活习惯; 定就是按着一定的程序去做事情; 慧就是通过戒和定的阶段, 最后才能达到慧。达摩面壁十年才达到慧。抗日将领冯玉祥只念了一年零三个月的书, 后来成了统兵几十万的将领, 他的智慧是一般人所不及的。智慧有大智慧和小智慧之分。阎锡山这个人, 你说他有没有智慧呢? 也是有智慧的。

但是, 他是小智慧, 他尽打小算盘。阎锡山的故居墙上挂了二十多条自己的语录, 其中一条是: 算计一年不如算计一月, 算计一月不如算计一天, 算计一天不如算计一时, 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当前着想。他在抗战初期坚决反对抗日。他认为打不过日本人。到了珍珠港事件以后, 他又坚决抗日。他认为日本人把全世界都得罪了, 美国参战了日本必败, 这就是一种投机的伎俩。他这种智慧怎么能和毛泽东比呢?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用白崇禧的解读就是以时间换空间, 集小胜为大胜。依照这种智慧, 中国人一定会胜利, 这是一种大智慧。1922年吴佩孚在洛阳过五十岁生日, 一些达官贵人都去给他拜寿, 送的寿礼各色各异。张宗昌用军饷送了八个金人, 但是送金银财宝的太多了他都记不住, 只有两个人的礼让他印象最深: 一是冯玉祥送了一罐水, 寓意君子之交淡如水; 第二个是康有为, 他送了一副对联, 虽然吹捧但不肉麻, 上联写的是: “牧野鹰扬, 百世功名方过半”

(牧野指文官, 鹰扬指武官); 下联是: “洛阳虎踞, 八方风雨会中州”。河南就是中州。这副对联不俗, 没有万寿无疆之类的落俗之词, 但是却对吴佩孚的身份、地位、功绩表达出了溢美之意。吴佩孚是秀才出身, 看了这副对联, 心里非常愉悦, 反而回赠了康有为五千大洋, 五千大洋在当时是一笔不菲的数额。这件事就说明别出心裁的智慧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智慧运用得恰当, 成功的机会更大一些。中国有句古话: 忠言逆耳利于行, 良药苦口利于病。其实古时候, 并不强调忠言必须逆耳, 忠言为什么逆耳呢? 如果忠言是逆耳的话, 就不易被对方接受, 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孔子说: 君子要注意“三愆”: 不该说的时候说了叫燥, 该说不说叫隐, 不看周边情况乱说就是有眼无珠。你读了《论语》以后就会感到孔子是一个非常和蔼可亲的老人, 老子也是如此, 从来不给人下不来台。孟子则不然, 孟子太直言, 但在大是大非上, 他们的观点是接近的。他们都反对昏庸的君王, 孟子曾质问秦惠王: 厨有美食, 厩有肥马, 民有饥色, 路有饿殍, 这样做就等于率兽而食人。野兽相食, 人看了都不舒服, 何况你带着野兽吃人呢?

岂不更恶劣? 老子也有率兽而食人的说法。老子把这种人称之为“盗竽”, 就是强盗的头子。

司马迁有一段很长的话: “昔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的意思是人要受一些苦, 才会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来。王国维讲了人生的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第二个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一句是看到自己的目标。第二句是为了这个目标苦苦地追求。第三个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说好多事情当你达到一定境界之后, 就会豁然开朗, 得其真谛。仔细想想人生, 很多大的收获往往都是意外所得。侯宝林先生对人生的感悟很深刻。二十年前应约给他出版自传, 有机会与侯先生做一些深入的交流。他家境十分贫困, 小时候捡煤渣, 也没上过学, 后来能到北大去讲课。他对成功的体会有三点: 一是看你是不是这块料, 也就是先天有没有这种素质, 他说我也特想做个运动员, 为国争光, 可是不行啊, 打乒乓累死我也打不过庄则栋。第二是要有名师指点。名师指点有两个好处, 一是少走弯路, 二是让你很快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第三是勤学苦练。勤学苦练为什么放在第三位呢? 他的意思是勤学苦练很多人都能做到, 但是缺乏前两个必要条件, 还是达不到理想的目的。

根据我自己的人生体验, 我向大家推荐四首诗。在人的一生中, 很多时候都会碰到忧愁和烦恼, 没有一帆风顺的时候。有些诗能帮你排除烦恼。诗是一种简化了的人生智慧。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首诗告诉我们, 人不能向世界、向社会要求太多, 索取的太多, 什么都想要, 最后什么也得不到。第二首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这首诗最后两句特别耐人寻味: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 将变为可爱”。就拿我们上山下乡的时候来说, 累得晚上上炕都上不去, 觉得日子特别难熬, 现在回味起那段生活, 却觉得非常的充实, 富有意义。第三首诗是杜甫的《赠卫八处士》。这首诗讲了人与人之间相交的真诚。第四首诗是李白的《将进酒》。李白的这首诗表现出了他对待生活的一种乐观、豪迈、奔放的情怀。希望大家能像他们那样豁达。几十年的人生, 如同浩淼江海中的一滴水, 转瞬即逝, 即使人生有点小挫折, 即使稍有不如意, 也要以积极的态度快乐地生活。

(张淑琴根据录音记录整理)

同类推荐
  • 张岱集

    张岱集

    《张岱集(修订版)》为绝世散文家张岱的佳作选集,其内容包括《西湖十景》《蝶恋花(山水精神莺燕喜)》《葑门荷宕》《小青佛舍》《伍公祠》等。张岱散文广汲市民文化和通俗文艺的丰富养料,既雅且俗,亦庄亦谐,洋溢着十七世纪的时代气息,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 恋恋乡愁

    恋恋乡愁

    乡愁是一种甜蜜的苦涩。该书把这种根植于灵魂的情绪,具化为对故土自然风物、历史人文、风土人情的点滴描述,古蜀国的旖旎风光,古嘉州的壮丽山川,大峨眉的恢宏画卷,小凉山的独特风情,更有说不尽的古道漫漫,诉不完的乡情悠悠。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乃至一盏一茶,都是作者寄托乡愁的载体,给你带来心弦的颤动……
  • 中国,少了一味药

    中国,少了一味药

    慕容雪村命悬一线,23天惊险卧底,只留遗书一封,孤身暗访混沌传销界,那里只有残酷无情的生存法则,只有暗无天日的权色统治、只有烈性的洗脑毒药和触目惊心的噩梦。传销黑手深藏于重重帷幕之后,正在制造着罪恶与咒怨。“无间道”真实再现,没有剧本,没有重来,惊天骗局摧残无数人生。揭露黑暗传销的无知与疯狂!且看笔者如何全身而退。
  • 登山者

    登山者

    本书是一位上校军官创作的诗集,作者以诗意的笔触、饱满的情感,描摹了他眼中的祖国山川、家乡风物及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与爱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和思乡、思亲的情怀,赞颂了人间真情的伟大与温暖。
  • 许辉散文典藏·河西走廊的散步

    许辉散文典藏·河西走廊的散步

    本书为许辉散文典藏丛书之二,收录了作家2000至2010年间200余篇散文。作家以其“作家的眼光”“文化学者的视野”“地理学者的脚步”,凝聚成篇篇美文。其中有作者在农村参与小麦生产的亲历亲验,有作者夏天在麦田里“蹲守”的有趣描述,有作者在欧洲寻找小麦的足迹,有作者对麦作区人群的传神描写和塑造,有作者大江南北行走的感受和思考,有作者对淮河徒步、骑车、乘车、开车进行实地考察的见闻记录。
热门推荐
  • 初恋是明星

    初恋是明星

    周期期是个追星女孩,暗恋着那个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的男孩。她努力成为练习生,从练歌练舞到出道、采访、参演电视剧、走红毯、到成为家喻户晓的爱豆,以学妹、邻居、同事、朋友的关系,暗恋着,追星着,在喜欢和接近他的同时让自己也变得更好。他是学长,是偶像,是邻居。那……还有没有再加一个身份呢?她要圆一个追星女孩的梦想——我在追星,追梦,也在默默地暗恋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被爱唤醒的她

    被爱唤醒的她

    经过车祸后,恩爱情侣获得了真挚的爱情!终于走进了幸福婚姻的殿堂!
  • 与你的第二次相恋

    与你的第二次相恋

    老人常说,经常做梦梦到的那个人一定也在想你你呢……
  • 仙侠奇缘莲花烙

    仙侠奇缘莲花烙

    她叫楚影蝶,从小喜欢医术,立志进入四大仙派中的百草门,以便日后可以帮助更多的百姓解脱痛苦。十三岁时村子被屠一颗复仇的种子却在心间种下,恰在此时被高人指引,这颗种子没有萌发,她懂得了只有医术不够帮助别人。之后一系列发生的事情使她性格大变,她发现苦苦追求的只是谎言。恋人的背叛、好友的生疏、师门的欺骗、幼年的苦难……当得知真相,楚影蝶你会如何选择?(有结局,结局为坑,谨慎入坑,打算重发,正在翻写中)
  • 霸道少爷的可爱大小姐

    霸道少爷的可爱大小姐

    一位是全国首富的儿子炎逸爵,而另一位是全国排名第二富有的女儿安雨晴。刚见面的时候她与他撞到了一起……,而且他还成了她的未婚夫……第二次见面时他夺走了她的初吻……两人的爱情会有怎样的过程呢???!!!
  • 诡域尸咒

    诡域尸咒

    揭秘国内隐秘事件调查局未公开档案!我是缝尸匠的后代,五年前,我被人算计缝错了一颗人头,致恶鬼缠身,父亲为了救我,将我送到阴婆的住所,我伴着一盏幽明的人皮灯笼浑浑噩噩的活着。五年后,当我重见天日,曾经的村子离奇消失,我弟弟和父亲也下落不明,从此邪灵魑魅如影随形。人皮血衣、冰尸追魂、阴阳沉沙墓……一切诡异的事物接踵而至……每走一步都凶险莫测。为了活下去,我被迫认了七位师傅,然而这七位师傅却是一个人……所有的秘密,都指向那个叫归墟的诡域,一切都只是一场阴谋……
  • 素年剪影

    素年剪影

    万家灯火,总有一盏绽放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光。
  • 末日寰宇行

    末日寰宇行

    突然的分手。武者秘密的出现。强悍的敌人,数不清的强大势力。巅峰之路,谁能挡我半步!
  • 天晴给我一个承诺

    天晴给我一个承诺

    我的第一个打算出版的作品,希望得到大家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