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113200000015

第15章 重要的佛教寺庙(12)

唐代兴建的觉寂塔后毁于兵火,现塔为宋宣宗大中初年重建,但塔貌仍保持唐时风貌。此塔高10余丈,上下7层,层层皆有斗拱和环廊,出入相制,外旋中空,为国内罕见。塔的北面有石梯可上,四门相对,虚实相错,凭栏外眺,奇山秀水尽收眼底。塔中存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寺僧了莹修复时所立碑记。塔顶有一相轮高达1丈5尺,全以生铁铸成,既壮观,又可起避雷针作用。轮分9节,上为葫芦铁圈,下为壶形宝瓶,中间5节如轮,轮上有一个宝瓶,承轮而立。底下还有个相轮反扣于塔顶之上,大大增强了相轮的稳定性,是艺术和建筑的巧妙结合。为了使相轮和宝塔连成一体,有力地抗击风雪,古人还以一根斗粗的木柱穿立于塔的上部,以8根铁链拉向八方,挂上51个风铃。微风吹来,叮当作响,十分悦耳动听。

寺院周围名胜很多,有宝志禅师开山所居的宝公洞,有宝禅师开山所居的宝公洞,有宝志禅师用锡杖柱地,掘出的锡杖井、卓锡泉,至今泉水清冽。

三祖寺建于南朝梁天监六年(507年),武帝萧衍(号佛心天子)赐名“山谷寺”。隋大业二年(606年),禅宗三祖僧璨在此向四众弘法时立化,并葬于寺后。唐天宝四年(745年),舒州别驾李常在此得五色舍利,建塔奉之。肃宗元年(756年),赐寺名“三祖山谷乾元禅寺”。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册谥舍利塔曰“觉寂”。此后,寺、塔几经兴废。元末,寺遭兵燹,唯塔独存。明清时重建。

寺院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寺内当年遗留下来的三祖洞、立化塔和佛教著作《信心铭》被誉为镇寺三宝。

十五、浙江

(一)普陀山诸寺

普陀山位于浙江省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呈狭长形,最高处佛顶山,海拔约300米。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岛上风景秀丽,古刹林立,集海上胜景和人文景观于一体。

普陀山大海怀抱,金沙绵亘,景色优美,气候宜人。著名景点有潮音洞、梵音洞、朝阳洞、磐陀石、二龟听法石、百步沙、千步沙、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南海观音、大乘庵等。

普陀山流传着许多有关佛教的民间故事。佛教传说在1000多年以前,南海观音曾在普陀山对面的洛迦山上讲经说法、超度众生;又传说在五代后梁时(公元916年),日本高僧慧锷曾从山西五台山请得观音圣像一尊,经明州(今宁波)乘船回国,途经普陀洋面,遇风受阻,其洋面上出现了数百朵铁莲花挡住了慧锷的去路,几经努力,船仍无法前进,此时慧锷立刻省悟到,可能是观音菩萨不肯离开中国故土去日本。于是慧锷祈祷说,如是观音菩萨不肯去日本,那么就在船到之处建庙供奉。忽然铁莲花随即隐去,船飘到了普陀山下的潮音洞,慧锷与岛上居民在紫竹林中建了一座“不肯去观音院”。此后,普陀山渐渐成为供奉观音道场。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是3个观音的香会期。实际上二月十八、六月十八、九月十八是朝山人最多的日子。一直到半夜12点钟声敲过,人们开始下山或离开寺院。到十九的中午香客逐渐减少,香会期结束。

(二)普陀山普济寺

又名普济禅寺、前寺。坐落在浙江省普陀山白华顶南侧的灵鹫峰下。这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观音菩萨道场普陀山的一座重要寺庙。主殿中供奉的观音菩萨及其32尊变身像,全国少见。

此寺始建于宋代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初名宝陀观音寺。明初被毁。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重建。清初,再度被毁。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重建,改名为普济禅寺。后经多次维修,普济寺各类建筑保存完好。

普济寺占地面积37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多平方米,有大小房屋300余间。这是普陀山最大的一座佛教寺庙。天王殿、大圆通殿、藏经楼等,排列在中轴线上。伽蓝殿、罗汉堂、承德堂、关帝殿等,位居两侧。庭院之中古木参天。全寺布局严谨,庄严肃穆。

大圆通殿是普济寺的主殿。此殿高18米,宽42米,深28米。殿内正中供奉着一尊观音像,高八点八米。两侧,排列着三十二尊观音菩萨的变身像。这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作品。

唐代成通四年(公元863年),当日本僧人慧萼在五台山迎得一尊观音像,试图东渡日本,在普陀山海面遇阻后,便在普陀山修建了“不肯去观音院”。这样,普陀山有了第一座寺庙。北宋元丰三年,普陀山修建了宝陀观音寺。南宋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规定普陀山各大小寺院主供观音神像。从此,普陀山就成了观音菩萨的道场。普济寺大圆通殿中的观音菩萨像如此高大,变身像又如此之多,其原因就在这里。

(三)普陀山法雨寺

又名法雨禅寺、后寺。坐落在浙江省普陀山白华顶左侧光熙峰下。这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观音菩萨道场,是普陀山的一座重要寺院。

此寺始建于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初名海潮庵。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改名为海潮寺。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赐额“护国镇海禅寺”。后被火烧毁。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重建。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赐额“天花法雨”,改名为法雨寺。后经不断维修,法雨寺保存依然完好。

依山而建的法雨寺,占地3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有大小房屋200余间。天王殿、玉佛殿、圆通殿、御碑殿和大雄宝殿等,是该寺现存的主要建筑。

圆通殿又名九龙殿,是清康熙年问从南京明代故宫拆迁而来的建筑。这座重檐歇山式的大殿,面宽35米,进深20米,高22米,屋面上铺着黄色琉璃瓦,雄伟壮观而又金光灿烂。这是法雨寺的主体建筑。殿内顶部的穹窿为拱圆形,中有一珠,九龙争抢,图案生动优美。这是其他佛教寺庙中不曾有过的。

圆通殿前,有两株精壮高大的古银杏树。东侧,有一株长势奇特的龙凤柏。寺后,有秋似彩霞落地的枫香林。这些名木古树,为法雨寺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四)杭州灵隐寺

坐落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岸边的飞来峰下。这是我国一座著名的古代寺庙,至今仍享有盛名。

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创始者为印度僧人慧理禅师。以后多次更名,先后叫过灵隐山景德寺、景德灵隐寺,灵隐山崇恩显亲禅寺等。清康熙皇帝题名“云林禅寺”。但是,这座寺庙仍以灵隐寺的名称驰名天下。

灵隐寺初创规模不大。梁武帝曾赐田给灵隐寺,使灵隐寺初具规模。宋宁宗嘉定年间评定浙江禅院,以余杭径山寺为第一禅院,灵隐寺为第二,净慈寺为第三,宁波天童寺为第四,阿育王寺为第五,全称为“禅宗五山”。除径山寺今已废外,其他四寺皆为东南名刹。五代吴越国时,该寺曾有9楼、18阁、72殿、房舍1200余间,僧众3000余人。明万历年间和清康熙年间,该寺两度重建,最终拥有7大殿、12堂、4阁、3轩、1林、3楼,形成今日规模。

清代康、雍、乾时期,三位皇帝多次巡视江南,驻跸灵隐,赋诗纪游,刻碑立寺。尤其康熙帝玄烨、一生六次南巡,五次驻跸灵隐,赐额留诗,与灵隐结下不解之缘。由于三朝帝王优礼有加,故灵隐寺在清初有百年隆盛之局。清成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占杭州,灵隐寺遭到毁坏。1937年底,日军入侵杭州,灵隐寺再度遭到严重破坏。至1949年7月,大雄宝殿因年久失修而倒坍,殿内三尊泥塑大佛也被毁。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指示修复灵隐寺。1952年,浙江省政府成立了“杭州市灵隐寺大雄宝殿修复委员会”,主持修复工作。改原砖木结构为钢筋水泥结构。1954年,大雄宝殿落成。1985年起,灵隐寺制定全面恢复寺院十年规划,投资5000万元,将灵隐寺建成了一座亭台楼阁齐全、殿堂寺宇配套的佛教丛林,江南千年古刹从此再现雄姿。

灵隐寺入山处有一横匾,上题“最胜绝场”,字迹苍劲,传说为晋人葛洪所书。参道照壁上镌有“东南第一山”五字。东西二山门之间是天王殿,面阔7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殿前悬“云林禅寺”匾。

天王殿内供奉着一尊袒胸露腹弥勒像,称为“皆大欢喜弥勒佛像”。弥勒像佛龛壁上挂着“说法现身容大度,救人出世尽欢颜”对联。两侧有高近8米的四大天王塑像,弥勒像背后是韦驮护法像,系南宋时雕刻,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佛身由香樟木雕成,可以一块块卸下来,整个佛像不用一钉,镶嵌连在一起,是南宋木雕造像中的艺术精品。天王前有两座经幢,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经文至今清晰可辨,是重要的古代文物。

天王殿后过园林登石砌月台,即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为单层重檐式,高33.6米,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是全寺的主殿。殿内主像释迦牟尼佛像高19.6米,连座达24.8米。佛像用24块巨大香樟木雕成,妙相庄严,发髻、衣褶、坐姿皆为唐朝佛雕风格。此像被国际佛教界人士和学者视为佛祖释迦牟尼标准造像。殿后分坐12缘觉像。12缘觉之布局为全国寺院之孤例。释迦牟尼佛背后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群塑,正中塑观音立鳌鱼背上,前为善财童子,作膜拜观音状,四周山岩云水之间,满缀乌兽神怪,群塑有大小佛像156尊,全为泥塑,部分镀金,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大雄宝殿前有两座八角九层经塔,建于北宋建隆元年(960),为大理石砌成,塔壁镌有无数石雕佛像。二塔结构相同,为仿楼阁式,每层四门,有柱,出檐,造型和顺流畅,是典型的宋式建筑。

灵隐寺内古木参天,周围郁郁葱葱,景致极佳。寺前冷泉流经处有“青淙”、“壑雷”诸亭,清流潺缓,清幽静谧。寺对面飞来峰海拔168米,山上奇岩突兀,堕者似倾,翘者欲飞。峰下龙泓、玉乳、射旭诸洞,回旋幽深,洞中遍布造像。峰前清涧回绕,逢水盛时,声如轻雷。

灵隐寺久享盛名,景色绝佳,是杭州著名旅游胜地。1983年,灵隐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五)宁波天童禅寺

天童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东30公里的鄞县东乡的太白山麓,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号称“东南佛国”,为我国“五大丛林”之一,创建于永康元年(300年),距今有1700余年历史。此寺乃日本佛教曹洞宗的祖庭,在中日文化交流中占重要地位。

天童寺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8万平方米,有殿、堂、楼、阁、轩、寮、居三十余个计999间。诗赞日:“山外青山翠满峰,丛林禅宗九州同。楼堂仟阁难相数,广厦千座是天童。”天童寺现存规模,基本上保持明朝格局,寺宇布局严谨,结构精致,主次分明,疏密得体。

主要建筑天王殿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落成,近几年重修。广七间32米,深六间24米,高18米。殿正中供奉欢天喜地弥勒佛。

寺内保存宋朝(1159年)周葵撰文、张孝祥书写的《宠智禅师妙光塔铭》碑石;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铸造的,直径2.36米,深1.07米,重2吨的千僧铜锅;著有8l卷的《华严经)),重6.5吨的铜钟,清顺治赐鎏金药师铜像以及顺治、康熙御书碑刻等。

相传,当时僧人义兴法师云游到此,结茅开山,建造“精舍”,日夜虔诚诵读经书,此事感动了天上的玉帝,玉帝便令太白金星化为童子下凡,为义兴法师伺给供奉。因传说中这座寺庙是从天上派下来的孩童帮助法师建造的,故名天童寺。

十六、湖北

(一)武汉宝通寺

宝通寺位于武汉市洪山南麓,为荆楚名刹。洪山位于武昌,是武汉著名风景区。早在南朝刘宋时(420—479)洪山即建有“东山寺”,唐贞观年间(627—649),鄂国公尉迟敬德在此扩建寺宇,监制铁佛,改东山寺名“弥陀寺”。南宋端平年间(1234—1236),理宗赐寺名为“崇宁万寿禅寺”,至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更名为“宝通禅寺”,沿用至今。

宝通寺拥汉地之青山碧水,得楚天之钟灵毓秀,风光无限,美不胜收。现有殿宇多系清同治四年至光绪五年(1865—1879)所建,其建筑或昂举或幽深,皆依山势而起伏,隐现自然,层迭有致。殿阁庄严古朴,宏伟壮丽,蔚为大观。进入山门,有放生池、圣僧桥、钟鼓楼、弥勒殿、东西花厅、普同塔院等;登般若门至大雄宝殿,依次递进为客堂、禅堂、玉佛殿、藏经楼、方丈室、关房等;东侧有般若楼、斋堂、香积寮;西侧有伽蓝殿、客堂;西院内有宾客楼、僧寮等。直登后山可见万佛殿、法界宫、华严洞、洪山宝塔等。寺中鼓楼内有一大鼓,据称为全国第二,法界宫(亦称罗汉堂)建筑融中西风格,石柱高耸,饰有浮雕、顶覆琉璃瓦。洪山宝塔为七层八角塔,高45.6米,砖石结构,结构严整,体型壮丽,为洪山风景区标志性建筑。文物古迹有宋朝古钟、明朝石狮、清朝藏经等。寺院周围古木参天,修竹滴翠,空气清新,环境幽静,为武汉著名景观。

同类推荐
  • 东晋宋齐梁陈比丘尼研究

    东晋宋齐梁陈比丘尼研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玄学,至东晋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无论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之中。特别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东晋文人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东晋的玄言诗、山水诗、佛理诗中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学理论独特的思维方式。佛经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扬的神通变化尤其是当时流行的观音感应故事,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叙事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

    这部唯一由中国人写的佛经,记载了六祖慧能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和他亲口传授的佛法精髓,是公认的禅宗至高经典,只言片语都蕴藏无穷智慧,任何人都能从中获益,因为六祖总能用一语点醒梦中人的独特方法,让你顿悟人生的本来面目,教你放下妄念执着,在瞬息万变的世界,更快乐地活在当下,每时每刻都能享受最活波、最自在的生命状态!
  •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

    《心的大学:觉真法师体悟人生53问》是一本涉及哲学与心理学的普及性佛学读物,由“我”与法师的对话、“你”与法师的对话和“心”与法师的对话三组对话,53个问答组成。觉真法师通过很多具体的生活或者人生的问题,比如家庭、爱情、婚姻中遇到的问题,以自己一生的研佛心得,给予了积极和智慧的解答,在阐述中贯穿儒释道传统文化精华。
  • 心中月

    心中月

    从书中你可以领悟出更多的人生智慧和启示,从而助你打开蒙尘幽暗的心灵。万行法师言:古之成佛者,不惟有虔诚的信佛之心,还必有坚韧不拔的学佛之志。自古道:“信佛容易,学佛难。”即信之又学之,是走向圆满独一无二的途径。所谓“信之”,就是要终生不渝,矢志不移;所谓“学之”,就是要学习佛的崇高品质,学习佛的超凡意境,学习佛的博大胸怀。修学佛法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才能使自己在心态、情操、体能、智慧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升华。只有真正地了知佛法,明确见地,才会真修实证,走进走出。信而不知即学者,乃迷信,非智信。惟有信学合一,方可迈入成佛之道。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寺庙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寺庙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习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像。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这种约束力来自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这是一个神秘的、个别的、直接的、功利的、保守的、多样的、复合的、无权威的、无系统的、迷乱的世界:治学者从中窃见智慧的闪光;执政者从中总结驭政的权谋;生意人从中获取滚滚财源;迷信者从中祈求缚身的绳索。
热门推荐
  • 从推销员到华人首富

    从推销员到华人首富

    本书全方位透视了李嘉诚作为一个优秀管理者的商学理念和管理法则,揭秘了李嘉诚高人一筹的管理心得和他独一无二的生意经在内容安排上,每章节前均有李嘉诚的原话为点睛,节后有凝练的智慧总结。
  • 此间相遇

    此间相遇

    朴俊森说她是一束向日葵,应该属于阳光下,不是属于自己。林智恩说他是舞台上万众瞩目的偶像,是异国他乡的温暖星光。“偏偏我有千万句情话,在你面前却只能是个哑巴。”
  • 我能无尽觉醒

    我能无尽觉醒

    灵气复苏,万物觉醒,原本称霸世界的人类,只能挣扎苟活。杨少飞重生在了灵气复苏前的十天,并且还获得了无尽觉醒的能力。别人只能觉醒一次,而他的觉醒次数没有上限。这一世,他要高歌猛进,执掌乾坤!
  • 姜糖味初恋

    姜糖味初恋

    年少时的李棠舟自以为窥透世情,苦口婆心的劝诫周围人别瞎折腾。她对着江逾白态度笃定:每一个高喊“那时我们有梦”的人最终都会在深夜颓然饮酒。正如北岛在《波兰来客》中说的那样:“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可多年以后李棠舟坐在家里的沙发上看着那个人,她才懂得,和他在一起,山林可以是公寓,电铃可以是诗。
  • 九尾狐的日常

    九尾狐的日常

    某狐因为一点点小事情不小心被坑了,从而重生,开始了他的日常生活这是去二次元和都市之间的小说
  • 重生学霸当自强

    重生学霸当自强

    苏圆重生回到12岁,那年正是父亲破产自杀,母亲带她去新疆躲债的时候。那年情况糟糕透顶,也是她人生灰暗的开始。回到初中,邂逅初恋,一切都重新开始,她要从根本源头抵制前世的灰暗。这一世,她坚决不做学渣!也决不让母亲再受人欺负!
  • 牌皇

    牌皇

    人类踏入星河时代,走上了卡牌进化的道路!召唤师,法术流,诅咒教派,更有植卡肉身进化!匪夷所思的卡牌组合。而周游则要成为一个游戏卡的制作者,《拳皇》,《刀塔》,让一个个游戏和修行一起结合!
  • 我被男神治愈了

    我被男神治愈了

    【1v1爽甜暖】重生后,她魂穿沁城著名可怜虫乔沫儿,身病体弱不说,还有一家子想害死她的奇葩亲戚。前世叱咤风云的女魔头此刻只想找宿敌抱大腿,然鹅对方不买账。“身材一般不太配我。”“倒追来的没有挑战。”“作风太狠像个男人。”她大门一摔:“滚!老娘不伺候了!”结果口嫌体直的某人主动送上门。“地球是圆的,我滚回来了!”后来,她战渣滓、怼白莲、撩帝少,再次登顶人生巅峰~有人捧她为王,她:“嘻嘻,基本操作。”
  • TFBOYS一生的守候

    TFBOYS一生的守候

    那年她十七岁正是花样年华,却遇上了影响她一生的三个大男孩,她不知如何选择亦无可奈何。与王俊凯的错过,与王源的邂逅,与易烊千玺的磨难。是巧合还是上天的赐予?我是一只四叶草
  • 老婆乖乖入局

    老婆乖乖入局

    她是超级狗仔,本以为偷拍到大料,某当红明星夜会高富帅总裁,暧昧求欢,谁知道第二天所有头条都成了她自己和大总裁的吻照……不是吧,她不想上头条啊。最关键的是,大总裁是不是脑抽了,一直跟她蘑菇。是哪个瞎眼的记者报道称他是冷酷无情酷霸拽啊,简直就是一无赖啊,再一次证明,传言坑爹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