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81800000004

第4章 中西传统建筑的审美特征(2)

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建筑物的不同功能和建筑材料的自身特点,中国传统建筑逐渐形成了纯熟的模数制度。如宋代建筑“构屋之制,以材为祖的材分制度,清代建筑控制建筑尺度和比例的斗口制度等,在集中反映中华民族建筑智慧的《营造法式》、《清工部营造则例》、《营造算例》和《营造法源》等典籍中都有详细的记载和说明。它们虽是经验性的感悟和积累,却积淀着清醒的科学和理性精神,蕴涵着浓郁的内在和谐与韵律。模数理论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谐美的经验总结。在这里,数字不再是纯粹的符号,不再是简单的能指,而成为破译伦理内涵的代码,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如《礼记·礼器》对作为坛台使用的堂规定为“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栙。唐代《营缮令》规定:“三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三间五架;四、五品堂舍不得过五间七架,门屋不得过三间两架;六、七品以下堂舍不得过三间五架,门屋不得过一间两架。《明会典》规定:“公侯,前厅七间或五间,两厦九架,造中堂七间九架。后堂七间七架,门屋三间五架。……其余廊庑、库厨、从屋等房,从宜盖造,俱不得过五间七架;一品、二品,厅堂五间九架……门屋三间五架;三品至五品,厅堂五间七架……正门三间三架;六品至九品,厅堂三间七架……正门一间三架。栛数字成了等级序列的标志。《周易》有“九五至尊之说,因而将“九“五之数用于建筑,也就喻示了天与皇权的尊贵和威严。

中国古老的农业社会的特点,使华夏之民对天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和理解,形成了祭天的习俗,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国泰民安,天坛建筑就是这一观念的物化产物,其中的“数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天坛的圜丘,被建成一个外方内圆的圆形坛,以符“天圆地方之说。坛分上、中、下三层,第一层径九丈,取“一九之意;第二层径十五丈,取“三五之意;第三层径二十一丈,取“三七之意。就连铺砌圜丘的白石,也全取阳数、奇数。比如第一层坛,其中心铺圆石一块,环绕圆石的第一圈铺九块白石,第二圈铺十八块,余次以九的倍数递增,形成一个以九为倍数的数差序列,整个建筑形象节奏明晰又浑然一体。仰视天坛,是敬畏,也是亲和,它优美的造型,理性化的数字运用,绝不会使你陷入西方人那种宗教般的迷狂。

儒家礼制思想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有着深刻而重要的影响,其所表现的和谐美依附于“礼的特点也就十分明显。其实,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补充,对中国建筑艺术和谐美的影响也至为深远。

儒、道两家都讲“和,都讲“天人合一,虽侧重点有别,但有一点是共通的,这就是它们都没有引向彼岸、超世的神灵,而是落在了此岸、现世的人生。如果说,儒家思想通过宫殿、都城、陵寝、宗庙、民居等建筑形态,规范了伦理道德的思想观念,以情与理的统一为审美理想,孜孜以求人与社会之和谐的话,那么,道家思想之于建筑,则是以心与物的统一为审美理想,通过旨在追求人与自然之和谐的园林这一建筑形式,为文人士大夫的畅怀游心提供了一个自由之境。

中国古代对自然的审美观,是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之上的。儒家以“人为来求“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和审美境界,道家则以“无为来求得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无为而无不为,认为只要以“无为的态度拥入到大自然当中,就能达到“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和审美境界,这也即是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身与物化、“万物复情、人“与物为春的“天和境界。正是道家这种崇尚自然、返朴归真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形成和发展的深厚哲学基础。

园林是一种广义的建筑文化。一方面,在构成园林的山水、草木、道路、建筑物等物质性要素中,亭、榭、廊、堂、馆、台、楼、阁、轩、桥等本身就是建筑,它们都是园林构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它们正是构成园林艺术的骨骼,是园林艺术赖以存在的物质支撑,园林中的每个角落都闪烁着建筑美的光辉。另一方面,园林又是建筑向室外空间的有机延伸和拓展,是人们亲近大自然的重要媒介和桥梁,它把建筑变相地运用于现实的自然环境,是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进一步物质渗透和艺术融合。

中国园林这一广义的建筑文化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和谐审美心态和审美意识的产物。作为一种特殊的出于人对大自然的依恋与向往而创造的建筑空间,一种为文人士大夫所欣赏的人化的自然美与建筑技术人工美的特殊方式,它是人对大自然欣喜的回眸与复归,是自然美、建筑美、人文美的相互渗透与和谐统一。它汲取了传统诗论、画论的创作经验,把山水诗、山水画的意境与造园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借景、对景、隔景、分景和空间处理等多种造园手法,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佳境,使自然美与艺术美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与融合。

中国园林是建构在大地之上的非程式化的艺术,儒家思想影响下的礼制性建筑所讲究的统一、均衡、对称、装饰等形式美原则,在园林建筑中都成了大忌。在这里,一般没有横贯的中轴线,没有建筑物的对称,没有相同的建筑形体,其和谐绝对地是由杂多和差异而构成的优美,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使人欣赏到园内的景色和景深的变化,产生一种悠然自得、回味无穷的审美感受。因此,中国园林建筑的和谐之美,也正在于它所营造出的那种虚实相生、动静相济、淡雅幽远、自然含蓄而又韵味无穷的意境之美。

意境是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灵魂。中国园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它对意境的审美创造。中国园林最高的审美层次,并不在于构成园林的山水、花木、建筑等一景一物的工拙妍媸,而在于对深蕴人文内涵的意境美的追求。

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姿的美学神韵。对于意境的不同内涵,人们有多种理解。宗白华先生的五种境界说颇具有代表性。他认为:“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暞。艺术境界主于美。栙这种“艺术境界,也是中国园林艺术所追求的美的境界。中国园林艺术的意境美,正是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在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过程中的心灵的“具体化和“肉身化。

在一切艺术形式中,中国园林艺术以审美的形式最直接、全面、形象而又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关于“天人之际的宇宙模式,不论是上古高耸的苑台、秦汉宫苑中的瀛海仙山,还是中唐以后的“壶中天地、“芥子纳须弥,园林实际上都不过是人们理想中的宇宙之艺术的再现而已。而无限广大和涵蕴万物的宇宙空间,也正是园林艺术在有限的空间里所要表达的文化主题和构建的景观内容。

因此,完备的景观体系构成了中国园林内容丰富而又变幻无穷的艺术境界的物质基础。

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中我们都能深刻地体会出这种收天地无尽之景于一园之内的努力。

但是,这“壶中、“芥子的园林天地毕竟不能囊括包蕴山海、吞吐万物的宇宙景观,所以,中国园林借助于对景、借景、聚景、隔景、分景、引景、纳景等多种表现手法,通过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扩大空间,圆满地解决了这一无限与有限之间的矛盾,使美的感受不断得到丰富,从而创造出园林艺术的意境美。比如,私家园林的“留水口现象,在通常情况下,主体水面的边岸都不是封闭的,而是留出许多的“水口,它们看上去仿佛是向外延伸的支流,实际上只是隐蔽的短短水湾。这就突破了水面的封闭感,给人造成源远流长、绵延不尽的视觉效果,从而扩大了水体的空间观感。因此,中国园林的虚实问题,首先可以理解为园林平面的布局和空间序列的处理问题。沈复《浮生六记》写道:“若夫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又不在地广石多徒烦工费。他进一步举例说:“虚中有实者,或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厨处,一开而可通别院。实中有虚者,开门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实无也;设矮栏于墙头,如上有月台,而实虚也。栙园林的意境就是在“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不断变幻中生成的。不过,这里的虚实问题,还有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王振复先生说得好:它“首先是一个宇宙观、人生观问题。老庄之‘道暞就是一种有‘大美暞的虚,它比实更真实,并且是一切实有的本源。因而对于渗溶着道家情思的中国园林文化而言,无‘虚暞则不成意境。这种‘虚暞即意境之‘意暞,便是审美主体超越于功利、伦理与政治羁绊的自由自在的内心栙。

然而,“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又从根本上决定着园林景观所包含的人文内涵,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园林艺术的意境美。意境美的产生在于情与景的交融,情由景相激而启于内,景因情起而人格化,物我同一,主客相契,这是自然之“道与人心之“道的往复交流。在往复交流中不知何者为情,何者为景,自然化作我心,我心亦即自然。

从先秦起,人们就开始努力在山水之美与士大夫人格价值间建立某种直接的联系。这在孔子那里还只是简单的一句话:“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但到了孟子的阐释中,这种联系就被赋予了空前广泛、普遍的哲学意义。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栛儒家的这一“比德说,经道家的天地之“大美,到魏晋对自然美的发现,再到宋元的山水画,士大夫总乐于将自然的美与人格的美相对应,并将人格的美上升到宇宙本体的高度。所以,自然界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丘一壑,因“我之色彩的注入,就更具生命的意义,它们已不再是可以一览无遗的固定物质形态,而是散发着深蕴情致的活生生的精神形态,在它们身上也无不寄寓着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与爱恋,体现着人与自然景物间的情感交流。这样,一切春色寄寓于数点桃花,拳石勺水启示着自然的无限生机,景物与心灵体会交融,景境也就化为意境了。且不说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时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栙的人与自然的亲近与同情,也不必说“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云相与还栛的视山水为知己,但只那被人称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就足以表征中国士人表达自己情操和理想的特殊方式。所有这些寄寓在自然景物上的意趣,都成为中国园林意境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类推荐
  • 中国古塔

    中国古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现代城市管理机制创新实证研究

    现代城市管理机制创新实证研究

    本书旨在对宜昌城市管理进行实证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宜昌城市管理的理念与特色、、宜昌城市管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宜昌城市管理的模式、宜昌城市管理的成效与不足、宜昌城市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希望通过上述问题的考察和研究,梳理经验,发现不足,以此丰富现代城市管理的理论。
  • 人体工程学与建筑环境设计

    人体工程学与建筑环境设计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人体工程学简介;人体工程学的发展历史;人体尺寸与环境;人体与家具;人的感知觉与室内环境;人的心理行为与室内外环境等。
  • 大城小事

    大城小事

    同是购物天堂,为何与首尔相比,香港显得那么无趣?上海究竟是务实主义还是享乐主义?纽约客们如何把高架改造成花园?这是城市的故事,也是我们的生活。
  • 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适应性保护研究

    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适应性保护研究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本书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秉持“融贯学科”的系统理论观,探索古镇保护研究的地域时空视角与理论方法。研究立足于城市规划学科,以巴蜀古镇为课题对象,在古镇保护历程回顾的基础上,从历时与共时角度分析了古镇保护导向,并对古镇保护的总体策略、技术方法与制度环境进行了展开研究,意图探索并建构巴蜀古镇历史文化遗产适应性保护的基本理论。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建筑学、历史学、城市社会学、文化地理学等研究、设计及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热门推荐
  • 清雅无双

    清雅无双

    从小都呆在深闺的她终于嫁人了。春宵之夜她却傻乎乎地把他揍了。“打死你这个登徒浪子,我打打打”“原来成亲是那么吓人的,爹娘你骗我!”
  • 汉阙

    汉阙

    蓦然回首千年,汉家宫阙依旧!时值汉昭帝元凤三年,朝中权臣当道,外有匈奴未灭,丝路不绝如缕……卫霍虽没,但汉家儿郎的开拓精神,却永不止息,新的英雄,正呼之欲出!敦煌戈壁,名为悬泉置的驿站里,微末小吏任弘投笔怒喝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张骞、傅介子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书友群:567351610.VIP群(弟子以上):496717165.
  • 听说你没忘记我

    听说你没忘记我

    林可,如果你没我想的那么坏,知不知道我会多喜欢你!
  • 苦命儿

    苦命儿

    她,真的是预言中的“天煞孤星”吗?生于农历七月十四,“鬼节”,难道就注定她一生的命运坎坷?从小就被亲生父母抛弃,她真的无从选择自己的命运吗?偏偏长得倾国倾城,偏偏受伤的总是她难道就这样倒霉一辈子,幸福,你到底在哪里?扬子咏丁天赐:从小就孤苦零丁,在跌跌碰碰中长大。乐俊:了不起呢,小小年纪就已是小偷帮里的领头人物,还认定她是他的。韦唯:他是影视界的新晋,多少少女心中梦昧以求的白马王子,随风:接近她,
  • 海滨小城的安秀

    海滨小城的安秀

    本文讲述了安秀,一个其貌不扬,家庭贫穷的女孩子如何通过个人的努力改变命运的故事。她个人的性格与这座海滨小城息息相关。
  • 到时见

    到时见

    帝都女王归来却变成了纯良小白兔,同居小室友摇身一变成了自己老板,“小白兔”舟晓表示问题很大。对外:“谁敢欺负我家喻老师,有什么冲我来!”对内:“老板,求放过,我只是个小助理啊!”喻言:“舟助理,辛苦了,我刚做的甜品,您尝尝?”当想“重新做人”的傲娇女王遇上“温婉居家”的娱乐圈糊咖,看纯良小白兔被扒马甲后如何应对圈中顶流......
  • 教皇崛起

    教皇崛起

    这是一个宗教的崛起,迪斯小镇,这座未来的圣城,还未笼罩正神的光辉,主角来了,世界从此不一样
  • 消失的油画

    消失的油画

    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本书,而我的这本书被我称为“TheLostCanvas”也就是消失的油画,而你们即将读到的故事只是我站在我狭隘的角度描述的往昔!
  • 来生守候

    来生守候

    每敲下一个字,我都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内心的那种让我窒息的痛。等着我,来生,求你,等着我!
  • 重生之最强妖灵师

    重生之最强妖灵师

    在一个名为青铜大陆的地方,在经历了由天上的白银大陆所制造的黑暗时代后,绝大多数地方被妖兽占领,而光辉之城也是幸存者之一。万年后,妖兽占领光辉之城,只有数人得已逃脱。而在逃亡途中,又有数人死亡,活下来的只有寥寥六人。而六人之首陆尘意外得到神秘至宝《时空妖灵之书》,可不料却引来了杀身之祸,无一幸存。只有陆尘神秘重生,陆尘发誓:这一世,我会守护所有我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