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68100000031

第31章 制民之产·取民有制·使民以时

◎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

◎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想得“民心”就需“保民”;如何“保民”?需有具体措施。孟子对此有深入细致的思考。老百姓最关心什么?孟子很明白,无非民生问题!百姓现实生活中养生送死这些民生问题如果没什么遗憾了,那 “王道”、“仁政”也可说是开始了。如何能保障老百姓的民生,孟子又有不少措施,“制民之产”、“取民有制”和“使民以时”就是其中比较主要的内容,我们且来看看这三点:

“制民之产”,就是必须保证老百姓拥有最起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一份固定的产业,这是让他们能活得下去的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条件。它使百姓上能赡父母,下能养妻儿;遇上丰收年景可保衣食无愁,碰到灾荒年成也不至于饿死。孟子认为,只有达到百姓有饭吃了、有衣穿了这个底线,才有可能对他们进行教化,引导他们讲道德(“谨庠序之教,申孝悌之义”,“驱而之善”),而他们也容易接受。至于具体如何落实下去呢?孟子设想首先应该从划定土地开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孟子·滕文公上》)夫仁政必自经界始。(《孟子·滕文公上》)。然后让每户人家拥有一小块土地(“五亩之宅”),使他们能在这块土地上生产、生活、受教育。应该说,孟子的构想是实在的,他提出的标准决不算高,只能算是保证老百姓能活下去的底线。

“取民有制”,就是向百姓征收赋税要有定制。孟子曾说过:“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孟子·滕文公上》)”(《孟子·滕文公上》)(贤明的君主必定做到恭谨俭朴,对臣下有礼,向百姓征收赋税有定制。)关于古今国家的税赋问题,孟子有不少讨论。他的论述虽然有的只能认为是猜测,如对古制;有的也只是设想,如对今制。但总的倾向是强调统治者不能乱来,因为它关乎民生,所以必须要有严格规定。

“使民以时”,就是政府动用民力时要顾及季节,不能耽误时节。所以,孟子反复强调“不违农时”、“勿夺其时”、“以时入”、“食之以时”等等。众所周知,农业最讲时节性,一旦错过节气,那收成一定不好。实际上,非唯农业,林、牧、副、渔业也都讲求季节性。但在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连年征战不息。统治者为打仗频繁征用民力,这肯定就会耽误农时,对经济生产造成很大影响,进而影响到民生。所以孟子必须把此点强调出来。

孟子的“使民以时”,在当时固然主要是从“勿夺其时”入手,来讲养民、保民的“仁政”,是其政治思想的体现。但今天有人从中读出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意思来。这可以吗?我以为可以的。作为原创性精神体现的文本,经典的意义并不仅限于了解过去,经典的意义具有开放性,存在着广阔的不确定域。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人们知识结构的不同,所需解决问题的不同,经典的意义可以不断地被历代阅读者所发掘、重建和阐扬。从“使民以时”中读出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尽管或不合孟子的原意;但“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的话中,确实也含有这几层意思在。这就叫做“题中应有之义”,只是以前没被发掘出来罢了。

原文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

制民之产: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今译

所以贤明的国君规定民众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养活妻儿;遇上好年成能够温饱,即使凶年饥岁也不至于饿死;然后引导他们走向善的正道,民众也就容易听从了。

原文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

衣帛:穿丝织品。豚:小猪。彘:猪;无失其时:不错过饲养繁殖的时间。勿夺其时:不要耽误农时。谨:认真办好。庠序:地方学校。颁白:斑白,头发花白。负戴:背负、头顶。

今译

在五亩的宅田上,种植桑树,上五十岁的人就能穿丝织品衣服了;鸡和猪狗之类家畜,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七十岁的人就能经常吃肉了。每户所种的百亩田地能不耽误耕种时节,数口之家就不会饿肚子。认真做好乡校教育,反复讲明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肩挑背负地出现在路上。年老的人穿丝绸、吃肉食,老百姓不少食缺衣,做到这样还不能得到人民拥戴而成为王者,那还从来没有过。

原文

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 (《孟子·尽心下》)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 (《孟子·尽心下》)

注释

征:赋税。殍:通莩,饿死。

今译

赋税有征收布帛的,有征收粮食的,有征发人力的。君子采用其中的一种,其他两种就暂时不用。同时用两种,百姓就会有饿死的;同时用三种,那父子骨肉都要离散了。

原文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

数罟:密网。洿池:深池。斤:斫木用的斧子。

今译

不去妨碍农民耕种的时间,那粮食便吃不完;不拿细密的鱼网去池塘捞鱼,那鱼鳖之类水产便吃不完;砍伐林木有一定的时间,那木材便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老百姓养生送死不会感到有什么缺憾。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那就是王道仁政的起点。

同类推荐
  • 有一种智慧叫包容

    有一种智慧叫包容

    本书详细阐释了包容这一人生大智慧的深刻内涵,及其在为人处世、婚姻家庭、成就事业、面对成败、化解苦难等方面的广泛运用。阅读本书,你将明白:包容是灵活处世的哲学,是审时度势的大智慧,是成熟人生的自我完善。
  • 生命安宁

    生命安宁

    人生最大的焦虑之一就是: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在人生的终点我们都有可能发现自己虚耗了生命。而在本书中,威廉·欧文教授运用斯多葛主义深邃的心理探索与有效的实践技巧,为我们描绘新生命的路线图。斯多葛哲学是古罗马最流行、最成功的思想流派,其生活的艺术能让我们减低焦虑,释怀过去,将心力聚焦于生命中能够控制的事务上;能让我们更好地对付羞辱、悲伤、衰老,坦然地面对声名与财富的诱惑。我们从马可·奥勒留那里学会取舍,从爱比克泰德那里学会从有限的生活中获得更大的满足。当然,这种生活的艺术还能彻底治愈折磨现代人的心理慢性病症——对生活无休无止的不满足感,让我们的内心归于从容和安宁。
  •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死亡简史

    死亡简史

    本书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著述,它从战争、宗教、政治、自然灾害、疾病等各个方面,对东西方死亡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人民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积极的地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
  • 庄子原来这样说

    庄子原来这样说

    《庄子》不仅仅是一部哲学范畴的著作,它将哲学思想以一种艺术的表达呈现在世人面前。那些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蕴含的不仅仅是人生大道理,更有着极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入则孔孟,出则老庄”,现代人的自处和处世准则,很大一部分有赖于老祖宗的智慧教导,而儒家道家的思想则在其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中坚地位。当我们遇到庄子,便深深折服于他的奇思妙想,他的聪敏,他的激情,他的快乐,他的独行于世。他尖锐而激烈地面对这个世界,他淡然却又悲悯地跨过俗世红尘。他眼中的一切都那么的与众不同偏又发人深省。
热门推荐
  • 见习少女成长记

    见习少女成长记

    一个二十五岁见习少女重回高中时代的青春流水账。苏欧:姐姐,你为什么老得比我们快?安式微:放p,姐姐十八岁,永远十八岁!苏欧:你眼角的皱纹明明已经不是一日两日了。安式微:姐姐爱笑,自娘胎里生下来就有!平平淡淡的时光,需要细品的青春。
  • 脚步,是文化的刻度:费孝通文化随笔

    脚步,是文化的刻度:费孝通文化随笔

    从《脚步,是文化的刻度:费孝通文化随笔》中,读者可以了解费孝通如何通过“人人可以看到的事”,表达自己对厚重的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思考;可以感受作者对亲友、师长一往情深的思念。可以领会一个社会学家眼里观察到的,对社会生活多姿多彩的描述。作者长期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常常能从生活细节中发现闪光点,选篇范围从青少年时代到老年时代,内容丰富,文字质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历史由我推动

    历史由我推动

    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事件,都有一只看不见的黑手在推动着。也许是一个组织,也有可能是一个人,谁知道呢?这本书讲的就是一个长生不老的家伙,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TF之那抹阳光

    TF之那抹阳光

    微风轻轻起,你就是我心中的那抹阳光——王俊凯轻风微微起,你就是我心中的稚嫩少年——黎萌
  • 游在异世

    游在异世

    惊醒之时发现自己身处冷兵器战场,被人救下发现忘记身世来历。这个世界的他应该以何种身份何种方式生存下去,又怎么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
  • 金鱼与木鱼

    金鱼与木鱼

    故事讲述了金鱼和木鱼来到了人间,从不识人间烟火一直到他们俩相爱直到老去.......
  • 这么近,那么远

    这么近,那么远

    窗外不远处的一颗樱花树下,一位少年坐在地上,倚靠着树干,安详的闭着眼。她踏着微风,轻轻地走到了樱花树下。眼前是一位英俊的少年。从此,少年就再也没有从她的心里消失过。
  • 流浪的白色青春

    流浪的白色青春

    作品讲述四个无家可归的年轻人,如何在奇幻、神秘的南方城市流浪,艰难地生存,在原生家庭的阴影中挣扎,痛苦,逃离,最终选择神秘的归宿。每个文字背后都浸湿了“我”在无处可逃的青春黑夜中流下的泪水。“我”能逃往何处去?“我”如何能获得幸福和爱?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