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42300000026

第26章 百善孝为先,孝为人之本——谈行孝(2)

王阳明对此感到很不解,就此询问黄梦星。黄梦星回答说:“我的父亲是一个仰慕圣贤之道的人,他偶然从同乡的薛、杨两位先生那里听说了先生的学问博大高深,于是便对我说:‘我老了,并不期望你考中功名去做官,你如果能够像薛、杨两位先生那样向阳明先生求得圣贤的学问,我即便是每天喝粥饮水过清贫的日子,死后无钱买棺材只能直接入土下葬,我也十分满足。’就这样,我就不远千里来向先生求学。我每次回家后,总是希望能多些时间陪伴父亲,但父亲连一个月也不让待够,总是在我到家十多日后,就给我准备了行囊和路费,催着我赶紧出发。我哭着想要留下来,父亲却责备我说:‘你以为这样是在孝顺我吗?如果你不能像鸿鹄一样在广阔的天地飞翔,只是想做在父母的保护下的雏鸟,只能使我感到痛心啊。’我既想留在父亲身边尽孝,又不敢违背父命,因而只能在两地之间来回奔波。”

王阳明听了之后大为感动,说:“黄处士是多么贤明的父亲啊,黄梦星是多么孝顺的儿子啊。能够遵从父亲的意愿,满足父亲的要求,才是真正的孝顺啊。”

在王阳明看来,不违背父亲的养志之孝,是远远高于养亲之身的养体之孝的。这才是尽心尽力满足父母需求的表现。

而天下父母对子女最大的期望,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从养志为孝的角度来说,王阳明认为一个人能够成贤成圣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正如《书张思钦卷》中记载的那样:“三原张思钦将葬其亲,南走数千里而请守仁铭。守仁对他说:请人铭,无非是为图亲有不朽之名。但图之人,哪里及得上图之于己?使亲传之于人之口,哪里及得上传之于其子之身?如果子为贤人,则其父就为贤人,子为圣人,则其父就为圣人之父。其托人铭而扬名,哪里及得上孔子父亲梁纥之名的不朽呢?由此思钦醒悟,归而自学。”由此可见,只有成贤成圣,才能扬名显亲;而扬名显亲,让父母为子女的成就而自豪,就是满足了父母最大的期望,就是对父母最真诚的孝顺。

营造父慈子孝的和睦氛围

父而慈焉,子而孝焉,吾良知所好也;不慈不孝焉,斯恶之矣。

王阳明认为,为人父母者应慈爱子女,为人子女者应孝顺父母,这就是致良知的表现。如果父母不慈爱,子女不孝顺,家庭也就没有和谐、幸福可言。可见,王阳明十分推崇“父慈子孝”的和睦氛围。

国学大师南怀瑾也说:“做父亲的是一个父亲,如果父亲做得不合一个父亲的标准,却要儿女孝顺,尽儿女的本分,怎么可能呢?所以父母是父母,子女是子女,这才是所谓的父慈子孝。”

人们常说“父母德高,子女良教”,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对孩子的一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子女的教育,父母要先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耳濡目染,并会极力仿效,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父母教育孩子,对于孩子来说,重要的不是听父母讲了多少道理,而是要看父母怎样做,如果父母自身的所作所为都不符合一个合格的父母的标准,那么要求孩子能够成为孝子则是很难的。

《三字经》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因为教子有方而流传千古,出身于富裕家庭的窦燕山,是当地很有名的富户。据说,窦燕山起初为人不好,因为自己有钱,经常以势压榨贫苦百姓。年景不好的时候,有贫苦人家从他那里借粮食,他用小斗借出,人家还的时候却用大斗去量,瞒混骗诈,做事总是昧着良心。由于他常做缺德之事,所以到了30岁,还没有一儿半女。窦燕山为此十分着急,有一次,他死去的父母托梦给他说:“你心术不正,心德不端,恶名彰著天曹,如不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仅一辈子没有儿子,也会短命。你要赶快改过从善,大积阴德,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

之后,窦燕山便决心痛改前非,再也不做缺德之事了。窦燕山发现很多穷人家没有钱送孩子去读书,便在家里办起了私塾,请了很多有名的老师教课,并且不收任何学费。自那以后,窦燕山就像是换了一个人,周济贫寒,克己利人,广行方便,大积阴德,经常救济穷人。有人统计,窦燕山资助过27户棺椁埋葬者,28户陪嫁者也受到他的资助,还资助过做买卖维持生活者数十家,接济柴米而得活者不可数计……他的善行受到人们的广泛称赞。

也许是他的所作所为感动了上天,后来他的妻子为他连续生下了五个儿子。有了儿子后,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养和教育儿子身上,不仅时刻注意他们的身体,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更注重他们的教育和品德修养。窦燕山自己也极力做一个好父亲,在他的培养教育和言传身教下,五个儿子不仅谦恭有礼、遵从孝道,并且都成为有用之材,先后登科及第。

当时有一位叫冯道的侍郎为其赋诗说:“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其中所说的“丹桂五枝芳”,就是对窦燕山“五子登科”的评价和颂扬。

如果窦燕山没有及时地醒悟,还像之前一样昧着良心做事,也许他的下一代会像他一样因为家庭富裕而不思进取,最终成为纨绔子弟,人品尚且不能保证怎么能孝顺父母,成才立业呢?幸好,他能够痛改前非,弃恶扬善,为后代树立了榜样,才有了“五子登科”的美名。

现在有很多人,一心想赚很多钱,对子女的生活和教育却并不关心,以为用钱可以得到一切,有钱可以让别人对自己的子女进行教育,让子女进最好的学校,请到最好的老师,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很多时候,这样只能造就一些品行极差的“富二代”,为社会所鄙视唾弃。试想,当父母老去,这样的子女怎能对他们尽到孝道,继承他们的事业呢?

美国作家诺埃尔说:“作为一个现代父母,我很清楚重要的不是你给了孩子多少物质的东西,而是你倾注在他身上的关心和爱。关心的态度不仅能帮你省下一笔可观的钱,而且能使你感到一份欣慰,因为你花钱不多并且给予了胜过礼物的关怀。”想让下一代有所作为,孝顺父母,父母就要从自身出发,关心爱护子女,做好他们的榜样,才能营造王阳明所推崇的“父慈子孝”的和睦家庭。

心存孝道,生活更美好

善人也,而甚孝。

良心是人人内心都具有的,不需要到外面去求。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王阳明认为孝是人的本能,也是其良知的体现,是一个人生存必备的品质。

《论语·学而》中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其意为:“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的,是很少见的;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产生了。因此,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可以作为‘仁’的根本。”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也认为,孔子之学所重在道。所谓道,即人道,其本则在心,而这人道最鲜明的体现是孝悌之心。所以要想培养仁爱之心,必先从孝悌开始。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孝”的事迹,著名的《二十四孝》就是典型的代表,其中的有一则“卧冰求鲤”的故事。

晋朝琅玡人王祥,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但是王祥并没有因为这些而怨恨父母,相反,他对父母非常孝顺。父母患病,他便衣不解带、日夜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但当时是寒冬腊月,冰封三尺,天寒地冻,根本无法捕鱼。但是王祥为了能让病中的继母吃上活鲤鱼,就解开衣服卧在冰上,想用自己的体温化开坚冰捉鱼。突然三尺厚的冰自行融化,从冰下跃出两条鲤鱼。王祥高兴地回家为继母做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后来王祥隐居二十余年,给父母养老送终后,才应邀出外做官。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后人为了纪念他,有诗云:“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老有所终,幼有所养”,孝想必也是为了人类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而施行的一种生存策略。儒家认为,“孝”是伦理道德的起点。一个重孝道的人,必然是有爱心的、讲文明的人。重孝道的家庭,亲情浓郁、关系牢固;反之,必然是亲情淡薄、家庭结构脆弱容易解体。而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可见,不重孝道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正像一位名人指出的:“孝道不受重视,生存的体系就会变得薄弱,而文明的生活方式也会因此而变得粗野。我们不能因为老人无用而把他们遗弃。如果子女这样对待他们的父母,就等于鼓励他们的子女将来也同样对待他们。”

从前有一对夫妻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他们对儿子尽心竭力地抚养,孩子一天天茁壮成长。这对夫妻还有一个老母亲与他们同住,平时儿媳老是嫌弃婆婆,不愿意养婆婆,但是因为婆婆能帮他们干活,所以媳妇虽有怨言还是让婆婆同他们吃住。年复一年,孙子渐渐长大,奶奶越来越老了,她的腰因为长年的劳作变得佝偻,她再也不能做重活了。而且由于年龄的原因,吃饭的时候常会撒出一些饭粒。

这时候,媳妇看婆婆越来越不顺眼,她急于想把婆婆赶出家门,于是总在丈夫面前说婆婆的坏话,没想到丈夫竟然答应妻子赶母亲出门。一天吃过午饭,这对夫妻就把老母亲送到三十里外的山沟里,扔下几块饼,让老母亲自生自灭。没想到回家后,他们发现儿子在村口的大树下坐着。夫妻俩问儿子为什么不回家,儿子说:“我在等奶奶,你们现在把奶奶拉出三十里地外,以后我拉你们八十里也不止。”听了儿子的一番话,夫妻俩顿时明白了,他们赶紧回到山沟里把母亲接了回来。

孔子弟子有子说:“将来这些不懂得孝敬父母的人如果到了社会上,就是社会动荡不稳定的主要因素!”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不是骇人听闻!也如王阳明所说:“知是理之灵处。就其主宰处说,便谓之心,就其禀赋处说,便谓之性。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无不知敬其兄,只是这个灵。”只有良知走入我们的内心,我们才能“爱其亲”、“敬其兄”,这是一种本能的行为,是一种心的要求。

孝是一种生存策略,将来孩子能否做到孝,关键还是在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所以在孩子出生,父母就要明白,在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爱孩子的同时,必须教会孩子孝!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会自酿苦果,老无所养!

同类推荐
  • 成大事必备的148个成功法则

    成大事必备的148个成功法则

    追求卓越,渴望成功,是古今中外有识之士的不懈追求,更是23世纪人们的热门话题。如何捕获成功?通向成功之路的起点在哪里?本书告诉你!本书将向你传授如何才能走向成功之路?其内容浅显易懂,突出实践指导性。你不妨对照这些因素,看看自己是否具备这些成功的资本?在当今社会,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创造幸福、美好的人生。相信,你一定会从中受益,熟悉成大事的规律,掌握成大事的策略,从而取得无往不利的大事业!
  • 读《佛经》学生活

    读《佛经》学生活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有的人想方设法延长生命,却没有意识到要好好利用已有的生命,就好像一个饥饿的人一直在憧憬明年的丰收,却不理会仓库里已有的粮食,任由它们发霉腐烂。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坛经》
  • 销售口才的锤炼

    销售口才的锤炼

    正所谓:”买卖不成话不到,话语一到卖三俏。“做销售,不仅靠精明的头脑,更重要的是优秀的口才,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做一个成功的销售人员,锤炼自己的口才很重要。
  • HR不会告诉你的那些面试技巧

    HR不会告诉你的那些面试技巧

    本书将面试中的技巧分为了四大板块:准备篇,主要介绍如何在面试之前做好准备,包括资料准备、形象设计,以及心理准备。战场篇,主要介绍面试时的一些应对策略,如何和HR巧妙过招,同时还包括一些面试礼仪等。案例篇,把技巧运用到实际的案例中,从成功中获得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篇,对前文所述的面试技巧做一些总结。
  • 幸福就在抬头间

    幸福就在抬头间

    本书汇集了作者100多篇充满爱和哲理的智慧箴言。告诉读者做人做事的道理和人生的感悟,是一本人生幸福手册。
热门推荐
  • 青春无悔我亦相随

    青春无悔我亦相随

    青春无悔,吾自相随。碧海丹心,天地可鉴。正在使用发音m.86315.cnnxintheworldcanlearnfrom.
  • 往事随风记

    往事随风记

    回念过去,想念那些事,那些人,仅此而已。
  • 全境恶灵

    全境恶灵

    新书《幻世王冠》
  • 邪谱

    邪谱

    武侠没落,是没有好的作品?还是跟不上潮流,满足不了快餐式的小说?好吧……我不清楚……希望自己写的东西,能够找到共鸣的人,唤起你对武侠的一点点痴迷。-------------------------------------------有人的地方,听说就叫做江湖,因为人才是最复杂的物种,人们的喜怒哀乐往往不在于表,不如动物变现的那么直接……喜与悲,血与泪,往往归咎于情!一把剑,至邪之物。一个人,比剑更邪。一条路,必死之路。一段情,义字当头。夜无双就是那个至邪之人,他手握的就是至邪之剑,他的路就是必死之路,他的情,便是义字当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道魔争锋

    道魔争锋

    道魔之争,天下大乱,一个看似普通的少年,在异界残魂附体之后,是如何利用它,在高手如云的修真路上摸爬滚打;得知身世之后,是喜是悲?卷入道魔之争中,又是如何化险为夷,继续推进?弱肉强食,亘古不变,修魔修道,各凭机缘!
  • 从伤痛中开出最美的花

    从伤痛中开出最美的花

    漂在北京,没车没房没男友没存款的大龄未婚文艺女青年语含非,实在觉得自己有理由对自己的人生感到愤怒和悲伤,无可言说的消极席卷着她的心。然而,一个特殊的夜晚,一位'神'找上了语含非,他引导语含非踏上了追溯自己前世今生的奇妙之旅……
  • 春风拂面玉兰香

    春风拂面玉兰香

    一个连皇上都想不起的公主,在后宫受尽冷落,本以为,无人惦记,就这么在宫中虚度余生也不错,突然有一天一道圣旨,打破了所有的宁静,“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弟子思敬,尚安平公主,连姻帝室,益见崇重。”
  • 梧桐那么伤

    梧桐那么伤

    你曾给了我一道伤疤,在眉心;你曾给了我一记耳光,在脸上;现在,你给了我一辈子的内疚和挂念,在胸膛。我可以再也不看镜子,忘记这道伤疤;我可以不去回忆,忘记这记耳光;但是我如何让自己的心脏不再跳动,来遗忘这辈子对你的挂念和内疚?
  • 倾尽一世只为寻你

    倾尽一世只为寻你

    为了前世的誓言,我选择今生无怨无悔;为了今生的重逢,我放弃来生的欢聚。爱没有来生,那只是美丽的传说,爱,只在今生今世。把握住今天的美好,才能与你共度来生的喜悦。多少次望而却步,只在犹豫是否同你共享欢乐的痛楚;多少次风尘仆仆,只为能赶得上你的脚步。流着泪,期待我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