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75200000005

第5章 为人艺去守望

排练话剧为我融合自身传统与现实矛盾提供了一个机会

这个时代不乏聪明人才,缺少深刻的批判精神

在戏剧上,真正的传世之作是“野生”的

戏剧由大众变成小众,给从事戏剧事业的人极大的考验

我希望在一生中排的100部戏里能有一部经典,这是我最大的梦想

我是人艺的儿子

时代之问

为人艺去守望

许多人知道任鸣是北京人艺当年最年轻的副院长,导演了许多经典话剧,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他对戏剧艺术的痴迷和执著,很少有人知道他对人艺浓厚的深情。直到走进首都剧场那古色古香的大楼,听他讲述戏剧的艺术人生,才理解了他一生不排一部经典剧目死不瞑目的豪情壮志。

采访中,我们常为任鸣对中国戏剧对北京人艺深沉的爱所感动,为他不排经典死不休的艺术家的人格魅力所鼓舞。当我们走出端庄典雅的剧院,回首见证了半个多世纪中国话剧发展之路的艺术殿堂,深深地感受到,中国有这样敬业执著的优秀艺术家,何愁产生不了经典和艺术大家!

记者:在中国近代史上,虽然话剧是舶来品,但却诞生了许多至今久演不衰的经典作品。如何评价我国的戏剧现状和话剧演出市场?

任鸣:话剧这门艺术的确诞生了许多深受群众喜爱并流传至今的作品,如《茶馆》、《雷雨》等都是经典。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戏剧进入了最繁荣的时期,那时戏剧是大众艺术,在文联的各个协会中剧协的人数最多。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单就话剧来说,戏剧已经成为小众艺术,除了上海、北京以外,受众越来越少,许多戏剧院团难以生存,省市一级的也很一般,所谓排的一些“大戏”也是为了评奖,生存的空间很艰难。

戏剧由大众变成小众,给从事戏剧事业的人极大的考验。这主要是由社会大环境决定的。戏剧的市场要回到文革前一样,那根本不可能,写戏剧的人和看戏的人都越来越少了。即使在著名话剧院团,所有的演员没有不拍电影和电视剧的。作为话剧,现在很难培养出“腕儿”,人艺所有的“腕儿”都沾了影视的光。话剧的舞台受众有限,尽管演员很有水平,但成名却都在影视上。演员在剧院外都有签约公司,由他们包装演员,签约公司的出发点是经济角度,但演员还要尽量考虑剧院利益。演员是在两个体制下生存的人,我们承认现实,我们希望演员将更多的观众带进剧场。

话剧是艺术,但剧院要生存,有时就要适应商业化,这就是矛盾。矛盾似乎一直伴随着我,我希望自己的剧院能吸引大批观众,希望自己的戏红红火火;但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创作者,我又希望自己不是一个被购买者守在门口的生产者,我希望能非常安静地创作,不受外界干扰。有记者一再追问如何化解这一矛盾,我无奈地说“这就是我的职业与我内心的矛盾,是我的悲哀”。我艳羡能“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作家,我希望我的作品是创作而不是生产。我希望戏能卖很高的收入,但它的艺术含金量也要很高。如果含金量不高,卖得再好,也只是商业化的产物。

记者:作为我国话剧最高艺术殿堂,人艺这块沃土培育了许多著名导演和艺术大家,进入新世纪,您是如何在传统与现代的创作道路上探索的?

任鸣:在艺术创作道路上,我坚持的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看上去很矛盾,我身上本来就有很多矛盾的东西。一方面我有很多传统的东西,比如说文化的传统、人艺的传统、对戏剧认识的传统;但我又是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身上又有很多现实的东西。这种结合在我排演的剧目中有鲜明的体现。

我所排演的剧目中有很传统、非常京味的戏,如《北京大爷》、《古玩》、《金鱼池》,但也有很现实的、荒诞的戏,如《等待戈多》,还有很时尚青春的戏,如《第一次亲密接触》,同时也排非常严谨、纯话剧的戏,如《足球俱乐部》。

我在排传统戏的时候,不单单关注传统,还融入了现代人的思维。而现代人的思维又有很大的历史背景。以《北京大爷》为例,这个戏讲述北京城内满族德仁贵家的故事。他家的四合院位于京城好地段,庭院宽阔,闹中揽静,常有不速之客登门相扰,欲买房经商。可德仁贵性格耿直,秉性刚烈,他认为院子是祖上传下来的产业,贵贱不卖。可儿子和闺女们却是另有主见,外人也钻天觅缝地要打小院的主意……随着剧中情节的展开,围绕着旗人世代久居的四合院,在这个传统的家庭中,引出了一段亦喜亦悲的故事来。这个戏直接表现了商品经济大潮中北京人的一种颇有意味的心态。

排练话剧为我融合自身传统与现实的矛盾提供了一个机会,一个舞台,民族的传统精华不能遗忘。有时走在北京大街上,如果没有古建筑的话,我觉得和东京以及纽约、洛杉矶一样。全球的一体化,甚至包括了对人思维的一体化,好像只有这样才能现代化。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又要吸纳现代文明,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创造出真正的经典作品。

记者:戏剧成为经典需要哪些条件,从人艺的实践看,难以产生经典和大家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任鸣: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的人不乏聪明人才,他们不缺乏才华,但缺少深刻的批判精神。老院长曹禺的四部剧为什么能成为精品?他具备亮点,具有永恒的深刻,这种深刻是跨越时空的,具有很强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我们现在的作品缺少的是这种深刻。戏剧必须是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和批判,老舍的作品也是如此,《红楼梦》能够传世更因为有深刻的批判内容,这是成为经典的必要条件。

随着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有些作家艺术家无法安心写作和创作。在中外历史上,一些创作个体一定是在一种自我封闭、巨大孤独和自身矛盾的状态才能写出精品。由于社会诱惑的增多,戏剧的光环在慢慢褪去,一些精英已经不在戏剧界了。整个社会氛围缺少对艺术大家的吸引力,造成了一流人才的缺失。

戏剧经典的关键在于剧本,而优秀剧本实在太少了,优秀的编剧都改行了。以人艺为例,当年最多时编剧有10个人,人称小作协,现在编剧一个没有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氛围变了,写一个话剧剧本和写一个影视剧本的收入差距太大,这就是“时势造英雄”。

我们不能拿过去经典的尺子来衡量现在的经典。另外今天的一些作品是不是经典,那还要后来人说了算。经典常常是需要经过时间来证明的。我们不能够放松,不能要求改变环境和时代,我们只有努力工作。

记者:作为一个著名话剧导演,如何努力在舞台上塑造经典?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利益社会里,您的追求是什么?

任鸣:导演经典作品当然是每一位艺术家的追求,但在戏剧上,真正的传世之作是“野生”的,而不是像科学一样有计划培养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艺术创作缺少公正的批评声音,没有批评社会就没有进步。一部电影和戏剧作品问世后,几乎听不到评判的声音。在戏剧评论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捧场和说好话的声音还是太多,缺少那种高水准的、真实的或者不留情面的评论。我们对没有批评的环境似乎习惯了。

人艺作为一个话剧艺术的殿堂,自然要把排演经典作为首要追求,我们现在瞄准所有一线作家,只要能联系上的有了好作品就往话剧里拉,只要有了一流的作家、一流编剧、一流剧本、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导演,就有可能排出精品。如果没有经典剧本,有再好的导演也没用。经典的出现不取决于导演,而取决于剧本。

我已经排了65部戏,我一生想排100部戏,平均10部里能有一部优秀作品,我希望在我排的100部里有一部经典作品,就是我最大的梦想。

记者:您是人艺历史上最年轻的副院长,如何看待艺术团体的管理工作,您是如何处理好艺术家与管理者关系的?

任鸣:我是1994年担任人艺副院长的,我是导演也是人艺主管行政工作的副院长。做导演,就是要越富有激情越好,越有想象力越好;做管理,则是要越理性、越周全、越客观越好。戏剧是我今生的挚爱。

作为一个艺术家,要管理好一支以艺术家为主的团队,主要有三点:第一要尊重;第二要理解;第三要宽容。对艺术家,必须要支持爱护。艺术是需要有棱角的,你必须允许他们有激烈的想法,要照顾他们的个性。作为导演,我对他们充分理解;作为管理者,就是为他们提供环境,让他们发挥才能。与人为善、亲和力强是作为管理者的一大特点。任何事都会出现矛盾,艺术工作更是如此。但这项工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结论鲜明。无论是挑戏还是挑演员,只有“行”和“不行”两种可能,绝无第三种方案。但在下结论之前,一定要和对方有充分的交流,要给对方一个“说法”,而不是直接下结论。

作为管理者必须具备两点:第一要有坚持的精神;第二就是妥协。作为管理者,既要懂得坚持的重要性,也要懂得妥协的艺术。任何事都要有妥协,而我的工作就是永远在二者间找平衡。这个平衡点是:坚持剧院的最高利益,妥协自己的个人利益。

记者:尽管当了十几年的副院长,听说您给自己的定位仍然是“终身爱好是导演”。在灵魂深处,您已经把自己和人艺融为一体了。

任鸣:是的。导演对我来说是一种永恒。我热爱这个专业,我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导演。做管理者,在我看来是暂时的。作为副院长,迟早有卸任的一天;而作为导演,只要自己愿意,任何时候都会有自己发挥作用的舞台。

我曾经颇为骄傲地对一些记者说:“我是人艺的儿子,我愿意为人艺去守望,愿意跟人艺共沉浮。如果不是院长,单单是个导演,我也愿意跟人艺绑在一块做,人艺兴我就兴,人艺亡我就亡。如果有一天人艺完了,我将备受打击,然后就不做话剧了。最担心人艺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没做好。”

我常讲,我是人艺的儿子,人艺是有祖先的,几代艺术家终其一生创造出了人艺风格,我要做这种风格坚定的继承者和捍卫者,我们这一代人的任务,第一是继承,第二是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和创新。自从实现了“在北京人艺当一名导演”的人生理想,我就在不停地实践着“把传统美与现代美和谐统一在话剧舞台上”的戏剧理想。在我排的《北街南院》,人物是戏剧的灵魂,表演是舞台的核心。抓住这两点,戏出来就会好看,而想叫人物好看,台词又最关键。虽说《北街南院》讲的是“非典”的大背景,但是人物要立得住,台词要上口,京味儿要地道。

任鸣小传

任鸣,北京人,生于1960年,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1987年到北京人艺工作。现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北京人艺艺委会委员,国家一级导演,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导演话剧五十余部,主要作品有:《北京大爷》、《阮玲玉》、《好人润五》、《古玩》、《情痴》、《等待戈多》、《哈姆雷特》、《日出》、《楼梯的故事》。曾获文化部“文华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北京市“金菊花奖”、“新剧目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话剧“金狮奖”。 荣获“北京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中国文联颁发“全国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的光荣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最崇拜的一个人:毛泽东。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愚公移山。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篇文章:《为人民服务》。座右铭:“无欲则刚”。

同类推荐
  •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阅读2011年的随笔,脑子里总是缠绕狄更斯的一段话。这是让人辗转不寐的话,一想起心里就有莫名的躁动,骨子里仿佛添加了别样的物质。狄更斯的话本来是对法国大革命而言的。那是震荡的时代,那是血与火的时代,是方生方死,是绝望时希望,是血污与啼哭,是产床与墓碑,是破坏与打碎也是祈祷与重建。在大变革的时代必有大撕裂,在血水里浸泡,在沸水里蒸煮,在清水里涤洗。但是当下呢,我们身处的当下,这是怎样的时代?怎样的时期?我们心绪茫然,真不知如何命名这种情绪:是说爱还是言恨。你要爱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吧,这是天堂;你要恨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这是地狱。
  • 我最难忘的事和人

    我最难忘的事和人

    在日暮的岁月,我笑着走上前去。路上偶有难忘的人事在我记忆里闪过,也算是远路上的一些插画,虽然那些画面,早已是过眼烟云。我在烟云里走过,它们在我背后,但对读者说来,它们正该是天边的远景……《我最难忘的事和人》是李敖对自己“最难忘”的人士所写的随笔集,以事为经,以人为纬,包括《我最难忘的人和事》和《胡适与我》两个部分。
  • 见好

    见好

    畅销书作家柏邦妮有一个好人缘,这让她的每一个被采访者都和她“相见甚欢”,所谓“见好”就是看得见对方的好,但首先要让对方看得见你的好,而柏邦妮就是有这种亲和力。不管是陈丹青的神采奕奕——“他妈的”;黄晓明的细腻——“给每个亲人送礼物,我一定想得很仔细很周全”,还是范冰冰的老辣——“拍《十月围城》,剧组和当地的地头蛇起了冲突,范冰冰亲自去谈判”,柏邦妮都能聊得很开怀,并且得到她最想了解的。这是一本以平常心交流的文集,这里没有光环、不打官腔,有的只是平等相对又妙趣横生的交谈。
  • 孙伏园散文选集

    孙伏园散文选集

    孙伏园在《三弟手足》、《药》、《辛亥革命时代青年服饰》、《记顾仲雍》、《哭鲁迅先生》等文篇写到青少年时代他“也曾到府山下去瞻礼过秋(谨)先烈的白木棺材”,也曾在辛亥年参加“武装演说队”等生活片断。
  • 悉达多

    悉达多

    意气风发的青年悉达多厌倦了婆罗门生活,与好友戈文达踏上了寻找自我、寻找真理之路。他们聆听了乔达摩的教义,戈文达认为已经寻得真理,选择追随乔达摩,而悉达多则觉得自己关于人生、关于自我的疑惑并没有解开,所以再次踏上求索之路。他在城市中结识名妓卡马拉,想要到世俗中学习新的未知,却逐渐陷入情欲和名利的漩涡,直至对一切产生厌倦。于是他再次抛下世俗,决心结束自己的生命。在绝望的瞬间,他听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顿悟了自己追寻一生的到底是什么。
热门推荐
  • 寰宇无双

    寰宇无双

    平凡的少年,不平凡的世界,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强着之路,碾压万界专治不服,少年从弱小中崛起。走上弑仙灭神之路。
  • 勿为生

    勿为生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我辈之人,断不可无情于尘世,亦不能无志至丧钟。然天地悠悠,仍需苟且偷生!
  • 快穿反派女配A炸了

    快穿反派女配A炸了

    新书《小仙女稳拿HE剧本》,欢迎收藏吖~ * 沈怜死了,系统告诉她,要想复活就得获取别人的悔恨。系统:小姐姐,要想让人渣悔恨,我们必须得……卧槽!你干嘛呢?!Σ(?д?|||)??沈怜:悔恨,不存在的!这些人渣,让我打了再说!系统:小姐姐,你这样是得不到他们的悔恨……卧槽槽槽!我的宿主A炸了,一言不合就走上人生巅峰。#小姐姐心狠手辣A爆全场,了解一下?#
  • 冰雪妖神的冰晶帝国

    冰雪妖神的冰晶帝国

    冰雪妖神是一个游戏玩家高手,对生活失去了活力。只有在游戏中才有快乐的感觉。知道那一天游戏公司倒闭,冰雪妖神因为没有下线不小心困在了游戏世界。统治世界,成为天下第一,成了冰雪妖神唯一的目标……
  • 冬夜有微光

    冬夜有微光

    蓝卿弦是娱乐圈的影帝,大咖云芷诺是娱乐圈的当红小花旦谁都知道,影帝迎娶了一个当红小花旦娱乐圈传得沸沸扬扬影后当面损云芷诺云芷诺:“我会用我的实力来证明我配得上他!”
  • 舟以轻飏

    舟以轻飏

    如若青春连同记忆一齐烟消云散,那深梦间无人知的呓语与清醒时无意识的低吟,能否证明,我仍记得你?
  • 英雄联盟之死神轩

    英雄联盟之死神轩

    是游戏还是现实?是人还是虚拟人物?轩抬起头看了看天空,管他呢,活下去就好了。
  • 病娇大佬想让我告白

    病娇大佬想让我告白

    作为娱乐圈反串专业户,宋殊女扮男装,能文能武,身怀绝技,跻身娱乐圈顶流。据传言,宋殊是靠着她的隐婚老公,阴险狡诈,不择手段,冷血无情的秦家少爷秦敛,抢了诸多一线男演员的角色……宋殊特地澄清了一下,她明明是靠脸吃饭的。从前宋殊一直觉得,唯一能解释秦敛看上她的原因,是相亲那天,秦敛没戴助听器。结婚三年,秦敛和宋殊,还是再纯洁不过的室友情和兄弟情。直到一场车祸之后,宋殊意外发现自己能听到秦敛的心声。原来秦敛每天想的不是离婚换老婆,而是“宋殊是不是暗恋我?”,“宋殊是不是喜欢我?”,“宋殊怎么还不对我告白?”时间久了,就连宋殊自己也觉得,她是不是喜欢上秦敛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寒门贵子之缘定今生

    寒门贵子之缘定今生

    古有,寒门学子,头悬梁,锥刺股,为求功名,不惜凿壁借光。最后一人得功名,鸡犬同升天。而今,寒门学子,随不如古人艰苦,但为求学,依然努力奋进。最后也并为了衣锦还乡,只为全村父老,家乡变貌,刘认念,一个农村孩子,十年寒窗苦,一夜状元加身,附带相亲的众望,远赴他乡求学。求学的路上,虽然坎坷,但是自己一直坚持,学业有成,不忘初心,最后几经周折和自己心爱的女孩,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