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75200000022

第22章 培养创意写作人才发展多元文化产业

当前的社会复杂而多元,一方面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素材与强大的动力,另一方面又给文学艺术工作者带来了困惑与迷茫

仅仅忙于生计,或者说一味迎合市场,导致作家艺术家缺乏对人类、对时代的深度思考和应有的高度的思想情怀

一切与文化有关的产业,在具有产业经济性一般特征的同时,又具有自身浓郁的文化特殊性和创意性

文学系不教写作、创作,恐怕是建国60多年来中国文学教育教学的最大失败

作家需要天赋,但新型复合型文学创意写作人才可以通过训练培养

上海应成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商业文化发展中心和多元文化创意的新中心

时代之问

培养创意写作人才发展多元文化产业

既是上海大学的文学教授,又是沪上知名的作家和文艺评论家。最近几年,葛红兵教授对于中国和上海文艺的发展繁荣思考良多。他的评论直人快语,往往恰击要害,让人痛过之后感觉他的文章一针见血;时时紧扣形势,让人读过之后深感淋漓酣畅。

然而不凑巧的是,我们在上海采访期间,恰逢葛教授事务缠身,难得有闲。但一直视文艺兴亡为己任的他,还是在电话中很爽快地答应通过邮件来完成我们的采访。回复很快,且让人惊喜:一是洋洋洒洒数千字,是邮件采访中难得之举;二是字字珠玑,句句深刻,让人感受到一种认真与责任;三是捧卷读来,掷地有声,犹如他在电话中的铿锵之言。

记者:葛老师您好。经过新中国60多年的全面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全面加快,文艺创作日益繁荣。请问您怎么评价目前我国文学艺术创作所面临的环境?

葛红兵: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党的文艺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齐心协力、精诚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文艺发展繁荣的历史阶段。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再到21世纪,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结合时代的伟大变革,勤于思考,努力实践,不断创作出一批深刻反映时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品。这些成就的取得,首先反映了当前整个中国文艺大环境的宽松与有效,说明我党的文艺政策一直在与时俱进和自我完善,这非常值得肯定。

其次,从当前文艺工作取得的成就来看,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博大民族精神、不断自我创新的民族。一方面,我们的文艺作品努力审视自身的历史,并深刻反思历史和精心重塑历史。这是当代文艺创作的一个历史使命,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我们的文艺作品正在深刻地认识当下的社会现实,并高度概括现实和全新地提炼现实。可以预见,通过这两个途径的不懈努力,我们的文艺建设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我们的民族和国家也才能形成强大的意志合力。

记者:我们的文艺发展繁荣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值得反思和总结的地方?

葛红兵:概括地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文艺事业发展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在新中国成立的前30年里,我们的文艺事业在内容、路线等方面存在历史的局限性,这与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是,当时的文艺事业在形式和方法上做得非常好。而在后30年的时间里,我们的文艺事业路线和内容得到了正确的发展,但是在形式和方法上却有所松懈。这是改革开放、思想解放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之一,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细究起来,我们当前文艺事业的发展也有其自身值得总结的经验:一是我们的传统文学始终在强调和坚持的作家与工农结合的思路。作家与工农结合,也就是作家文艺家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最基层的生活中寻求创作的灵感和素养,从而创作出切合大众真实生活、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来。比如,一些地方和机构一直坚持的作家到基层挂职的制度。

二是国家关心作家文艺家生活和思想的作协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都非常重视作家和文艺家的健康成长与思想状态,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指导和规范实际的文艺创作活动,这为我们的文艺事业始终坚持正确的路线方针和积极向上的发展势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这些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可以重新借鉴。

记者:我们这个时代确实产生了一大批好的作品,但与日新月异剧烈变革的伟大时代和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我们这个时代还缺少震撼于当代、可传之于后世的精品力作,还缺乏能够真正经世流传、精神火炬式的大师大家。请问您认为这里边深层次的原因有哪些?

葛红兵:当前的社会复杂而多元,一方面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形态日渐丰富,为我们的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素材与强大的动力;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环境下商业化思想的冲击和物质因素重要性的提高,又给文学艺术工作者带来了困惑与迷茫。具体说来,造成这种文艺创作与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和恢弘伟大的时代不相匹配的内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一,作家和艺术家的生活成本增加,生活难度加大,这牵扯了作家艺术家全身心进行文艺创作的精力。现在大多数的作家都要经历上大学、离开农村到城里生活的过程,而要在城里安家落户、娶妻生子则一般需要消耗20年左右的青春时光,这个漫长的过程使得作家艺术家没有太多的能力集中精力写作。一句话,作家艺术家先要挣钱养家糊口,之后才能安下心来创作,所以他们的创作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生活琐事的干扰。我本人在前20年就是这样过来的。现在40多岁了,安顿下来了,终于可以安心写作了。所以,我经常说我的写作才算刚刚开始。

仅仅忙于生计,或者说一味迎合市场,导致作家艺术家放弃了传统文学创作的方向,从而缺乏对人类、对时代的深度思考和应有的高度的思想情怀,因而作家艺术家在创作精品力作方面整体乏力。

第二,缺乏组织上必要的指导和关心。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难、下基层没有门路,这已是文艺圈内一个不争的事实。再以我为例,最近,我作为一个作家特别想下基层去挂职锻炼,但却不知道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机会。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躲在书斋里,工作在高校里,不了解当下的生活,这让真正想创作的人内心焦急不已。而同时,一些人胡编乱造,写一些一味否定当下社会的文字,也是因为他们没有社会生活的常识,不知道基层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

第三,有些作协的一些签约项目基本上是杯水车薪,很难发挥真正的促进作用。我们的作协是作家的机构,应该真正为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坚实的条件。但是现在有些创作项目规模不够,缺乏规划,没有集中精力做大题材的思路,也缺少年富力强的带头人进行传帮带,更没有形成创作营、写作坊式的集合优势的运作模式。因而一再错过抓住重大题材、反映历史时代的重要机会。

后面两点主要是作家艺术家所面临的客观方面的因素,但总体说来,目前中国的作家艺术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缺乏相对的经济自由度。生活压力不多说了,但就是下基层、深入生活,或者进行重大创作,都需要有外界或上级的支持。否则,单靠自己,作家们很难完成创作的意愿。

记者:当前我们的文化事业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您是怎么看待当前的文化事业改革?

葛红兵:我个人认为在文化界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走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思路,整体的方向是对的。扩大社会资本的作用、走市场化发展的道路,是市场经济环境下,文学艺术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毕竟,改革开放已经探索了30多年,文化艺术的发展自然也不能落后于时代大发展、大前进的整体潮流。

但这里我想提醒的一点是,在进行产业化改革的过程中,所有的相关人员,不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具体的从业人员,都要清楚地认识到一切与文化有关的产业,在具有产业经济性一般特征的同时,又具有自身浓郁的文化特殊性和创意性。所以,不能光顾着发展“产业”,还要注重提高“文化”。

记者:那么结合您分析的几条原因,围绕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进步和加强对文化产品的创新与引导,您对促进不愧于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和大师大家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葛红兵:具体到一些建议和对策,我认为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首先,是建立全国范围内的“驻市作家”制度。就是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一整套各地招聘“驻市作家”的制度,邀请外地的文艺工作者交流常驻到本地一段时间,促进和深化基层作家以不同地域的眼光来感受不同地区的文化和风情,从而真正促进作家感知差距、融合交流和思想碰撞,促进文艺工作者通过异地体验深入基层和深入生活。

其次,是鼓励和扶持高校建立“住校作家”制度,探索在高校中形成创作营和写作坊式的资源优势集合运作模式。现在的大部分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都有着丰厚的学术资源,但社会上的作家却很难在日常创作中享用这些资源。要达到这种社会学术资源的共享,就要鼓励和扶持各个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住校作家”制度,定期邀请社会上的一些作家在院校常驻,建立类似高效“写作坊”和“创作营”之类的优势资源共享模式,以实际举措助推作家艺术家的创作繁荣。上海大学率先在国内建立了第一所“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但是由于经费有限,很多邀请“住校作家”的想法难以实现。因此,我非常希望能得到有关方面在这方面的支持,使我们真正建立“住校作家”制度,以为催生好作品和大作家提供知识素养。

同时,我想介绍的是,“住校作家”在国外非常普遍,而且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我们正在翻译国外有关“住校作家”和高校创意工坊的一些专著,其中一本《美国战后文学与高校创意工坊》就介绍了这方面的情况。我觉得,在这方面中国需要向美国学习,二战后,美国全面建立了高校创意写作工坊制度,目前在全美高校中已经有500家左右的创意写作工坊。至于这种做法产生的效应,我们看看美国好莱坞的影响力,看看美国文化产业出口在其GDP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就知道了。

第三,就是重视具有海外游学和生活经历的青年作家。未来的文学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一种高学历的写作,也是一种丰富生活经验的比拼。成长于上个世纪冷战时期的老一辈作家,因为当时的客观因素所限而不具备体验不同文化的条件。但现在,新生代的作家中有相当一部分拥有博士学历、拥有海外游学和生活的经历。对这部分人我们要抓紧培养和扶持,给他们多创造深入中国社会基层的机会与条件,促使他们进行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交融与对比,从而以一种国际化的视野来繁荣我们的文学创作。想当年,鲁迅、郭沫若他们去日本,老舍、钱钟书去过英国,冰心在美国,巴金在法国,那一代的大师和大家,基本上都有丰富的在海外留学和生活的经历。

记者:您既是一位作家和文艺评论家,又是一名大学文学教授,还曾多次赴海外进行学术访问,那么结合您的海外访学体会,您怎么评价中国的高校文学教育现状,或者说,我们的高校文学教育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葛红光:文学系不教写作、不教创作,这恐怕是建国60多年来中国文学教育教学的最大失败。我们传统的中文教育教学以培养研究型人才、基础型人才为目标,强调语言文学通识和语言文学研究,反而忽视,甚至歧视创作实践与创意写作。有的高校甚至取消了专业写作课,只保留了公共应用写作,他们以为培养作家是作协的事情。

这种思想和做法不能给具有写作兴趣的同学以充分的发展空间,结果导致学生们一种“研究做不了,中文的写作根底也不行”的尴尬局面。这种不追求专业性的“专业”特征,在日益专业化的市场下,势必使得学生们找不到工作。而反过来,一部分院校也觉得中文没有出路,于是开始压缩中文学科的建设,甚至有一种要取消中文系的说法。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持续的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难得地实现了逆势飘红,年平均增幅达到了17%,但即使是在这种繁荣景象下,大学里中文专业的毕业生也很难顺利就业。我们的传统高等文学教育出现这些与社会实际的不适应,促使高校文学教育需要迫切的改革。

记者:那具体说来,中国高校文学教育的这种改革应该从哪方面入手?

葛红光:当前,我们在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化和创意经济,因此发展文学创意写作学科,培养复合型、创造型的写作人才应该成为传统中文学科进行改革的主要着力点。文学系应该教文学,我从英国访学回来,立志要改革上海大学的中文系教育教学方向。于是,2009年上海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本科创意写作学科平台,创建了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

再来看看国外的经验。国外一般认为语言属于科学,而文学属于艺术,于是他们从来都把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分开进行,重点强调艺术类创造性写作的研究和技能培养。具体说来,欧美地区的很多高校都把强大的文学创意写作作为文化产业的发动机,建立了文学创意写作学科,开设了故事建构等创意写作训练的系列课程,并招收创意写作方面的硕士。目前,创意写作在英语国家已是一个涵盖了近20个门类,并为整个文化产业提供着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大学科。

在新的时期新的形势下,我们的文化产业呼吁高校的中文系培养新型复合型文学与创意写作人才。因为,这种人才更多是一种适应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的特性,源自文化积累又透过智慧财富的酿造,形成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并促进整体环境提升的职业人才。

培养创意写作人才,这几乎是我要表达的全部意思。人们常说培养作家是难的,因为作家需要天赋,但是新型复合型文学创意写作的人才是可以通过训练培养的。著名创意大师赖声川就曾经说过,人的创意才能可以通过创意概念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训练来提高。

记者:上海的文学艺术发展曾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但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似乎相对缓慢了许多。您怎么看待上海文艺目前的发展现状?

葛红光: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都市和经济中心城市,文化软实力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应该非常明显。2007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时就曾指出,上海在加快硬件建设的同时,必须更要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把文化的力量融入到经济发展中,全面推进文化大都市建设。俞正声书记在2010年年初的政协会议上也指出,上海的文化产业要迈大步发展,并重点提到新兴媒体发展要有规划思路。未来上海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城市的建设,绝对离不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上海文化产业发展尚存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缺乏有辐射力的文化创意基地。二是缺乏有辐射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三是严重缺乏有国际视野的创意型文化人才。上海目前虽然有了新场镇的大东方当代艺术家村、8号桥时尚创作中心、莫干山路50号的中国艺术村和杨树浦滨江创意产业园等带有创意内涵的文化机构,但是这对向世界级文化交流中心迈进的上海还是不够的。上海应该拥有一批全球知名的文化创意基地,集聚更多的文化创意人才,形成大都市多元文化发展的强大原动力。

记者:结合您的文学实践与思考,您觉得当前上海文学艺术要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繁荣应该从哪方面取得突破?

葛红兵:上海应成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商业文化发展中心和多元文化创意的新中心。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机遇与前景值得期待,但同时这也是对文学与创意写作学科建设的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

文化产业发展需要软实力的支撑,而文学创意写作是文化产业软实力的重要学科支撑点。从内在逻辑来说,文学创意写作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发动机。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分为出版产业、广播电视电影产业、音乐产业、会展业、游戏产业与新媒体产业等门类。创意写作基本上都处于这些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始发端,为其提供脚本或策划资源。也就是说,文化产业需要创意写作的灵感来承担内容的精华,没有创意的、平庸的产品就没有市场。

拿电影产业来说,为什么《功夫熊猫》、《金刚》这样的电影在中国生产不了?首要的一条原因就是我们缺乏对电影产品内容的研发与创意的能力。只有发展文学创意写作学科,才能真正促进文化产业的优化和升级。

上海完全可以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上海的高校在中国大陆率先建立创意写作学科,历史性地承担起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点和发动机的角色。建立学科研究和教学高地,培养新型写作人才和创意人才,上海完全可以做得到。

葛红兵小传

葛红兵,1968年11月出生于江苏南通。上海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主任,文艺学教授,作家和批评家。2003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做访问学者,2004年在英国剑桥大学东方所做访问学者,2008年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做访问学者。2010上海世博局聘任专家(2009年)。葛红兵一直致力于中国文学和文化研究,代表作有《我的N种生活》、《沙床》、《财道》、《未来军团三部曲》以及《葛红兵中短篇小说佳作选》等,另有散文随笔集《葛红兵海外日记》、《街边的主题》、《横眼竖看》、《直来直去》、《现在活着》,以及《葛红兵文集》、《正午的诗学》等学术专著和文学创作集。

同类推荐
  • 三种向度

    三种向度

    本书诗歌作品集。作品分三部分,以“时代镜像”“灵魂的呼啸与细语”“隐秘柔情”三个篇名辑录了诗人的87首诗歌作品。诗歌文字优美,语言流畅,诗所表达的意思和意境,有比较深的意向性思维,给人作法味不尽的想像空间。
  • 海雀,海雀

    海雀,海雀

    本书是一篇长篇纪实性报告文学作品,以贵州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老支书文朝荣为描述中心,描绘了他如何带领村民植树造林,如何改变生态环境,如何使海雀村脱贫致富的故事。文朝荣的事迹不仅树立了新时期基层共产党员的“时代楷模”,而且也探索了在石漠化地区如何坚持生态和致富协同发展的路子。
  • 潮起潮落:我笔下的浙江文人(蠹鱼文丛)

    潮起潮落:我笔下的浙江文人(蠹鱼文丛)

    本书是李辉老师近年所写随笔的结集。全书共收入23篇文章,记述了丰子恺、冯雪峰、戴望舒、徐志摩、蒋梦麟等一批浙江现当代文化名人的命运遭际,作者夹叙夹议,笔墨饱含感情,具有相当的感染力。
  • 世界散文经典·西方卷5

    世界散文经典·西方卷5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本选集将我国现代散文定于“五四”现代文学的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上与西方的启蒙主义运动相当。回顾近一个世纪来我国散文的发展,大体上也与西方文学三、四百年间各种流派兴衰更迭的历史相当,确切些说,西方现代文学三、四百年间的历史发展被我们浓缩在一个世纪里有选择地加以介绍、传播和完成了。西方现代散文的前两大篇章,相当于“五四”至三十年代我国现代散文发展繁荣的个高潮期;台湾地区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散文创作可视为我国现代散文的第二个繁盛期,而八十年代后半叶开始,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在散文接受本世纪人类文化成果方面,海峡彼岸和此岸都已经或正在与世界同步。我国现代散文近二个世纪高高低低、坎坷不平的历程表明,把外来文化和文明成果作为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撞击,触媒可发酵的机制,几乎是一个必要的前提。鲁迅讲,“五四”时期的散文就在新兴的诗歌和小说之上;周作人讲,“五四”现代散文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明清小品的传统,一是英国小品的传播,是两者融合的产物。世界散文经典包括东方卷和西方卷。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马雅可夫斯基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马雅可夫斯基

    本套丛书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热门推荐
  • 精灵的爱恋史

    精灵的爱恋史

    顾漫之青春活力,美丽大方,是精灵界的一代贵族。全凌少、司青雨、灵蓝是精灵界赫赫有名的三少。他们在高级魔法校园相遇了,彼此之间擦出了青春的火花。全凌少、司青雨同时爱上了顾漫之,面对两个优秀的男子,她到底该如何选择。为了他的失踪,她放弃了精灵的身份到凡间去寻找他,在凡间最著名的皇家学院里,他们再次相遇,只可惜他失忆了,她又该怎么办?他们会在凡间演绎出怎样的青春校园故事呢?
  • 泛娱乐英勇创世纪

    泛娱乐英勇创世纪

    LOL的RPG版,DNF的3D版,塔防,养成一大波大杂烩,演绎游戏泛娱乐。
  • 中国式农村孩子

    中国式农村孩子

    以中国式农村孩子的视角记录一个孩子的改变
  • 霸道宠爱,总裁太腹黑

    霸道宠爱,总裁太腹黑

    “江淮南!你干嘛,赶紧放开我啊,你是不是找揍。”被某禽兽抱着的顾冉冉动弹不得,“哎,你听到没有啊,奇怪了,也没发烧啊,怎么就没反应呢?”顾冉冉一手摸着江淮南的额头,一手放在自己的额头上比划着。“老婆~”江淮南拿下放在自己额头上的芊芊玉手,略感无奈。“嗯?”“我想要你怎么办。”“什么怎么办,凉拌炒鸡蛋,想都别想,哼!”“女人,你要知道,男人的欲望是越来越强的,所以……”“啊啊啊,放我下来,你这个坏蛋……”江淮南不理会顾冉冉的大喊大叫,一把抱起她往房间里去。本文很纯洁,真的很纯洁,是那种比特仑苏还要纯洁的书,请宝宝们放心排队跳坑!!!
  •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本书共分为8章,70多节,记录了超过240个家庭亲子教育案例。作者既从教育者的角度阐述了科学的教育观,又从妈妈的视角讲解该如何处理孩子在成长路上面临的种种问题。这为父母培养孩子,提供了一个全新而又典型的标本式的案例集合。有着极强的实用性,贴近生活、来源生活,是父母开启了解孩子大门的书。
  • 综漫之梦亦的九界之旅

    综漫之梦亦的九界之旅

    梦亦大小姐闲来无聊,决定一闹九界,那么,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梦亦能否旅游的畅通无阻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朝暮何夕

    朝暮何夕

    兵荒马乱的青春中,有人骑着白马而来,有人踩着祥云而去,在人来人往分离重逢中交错出纵横错乱的感情。在这样的青春里,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曾经住着一个性格孤僻的死小孩,他总是紧咬着牙根把痛苦埋在心里不愿倾吐,他也总是将敏感的感情小心翼翼的隐藏徒留百毒不侵的外表。于是我们错过失去重逢,然后再次错过再次失去。那几个年轻的少年在最美好的年华里把生命交织在一起,像橡树的树根那样盘横交错深深扎根于生命的河流里,在一次次的分离和重逢中学会成长,学会了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