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35900000048

第48章 社会主义的危机以及克服危机的努力(5)

一些历史材料都涉及到了1980年代的历史来源,显然,这些来源未必都在同一个逻辑起点上,相反,众多的甚至是偶然的历史机遇,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设想,这些设想构成了不同的逻辑起点,而这些众多的逻辑起点才构成了1980年代内部的复杂的多重的逻辑缠绕。比如,在一些研究者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1975年国内形势的主流是全面整顿,而实际上,毛泽东在更早的时候就已提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8年。现在,以安定团结为好。全党全军要团结”。一些甚至是偶然的政治机遇也恰恰在此时出现,继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之后,1975年,美国总统福特来访,会谈中美建交事,也正是在这一年,蒋介石在台湾去世,蒋经国继任国民党主席。正是这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决定释放在押的原国民党县团以上党、政、军、特人员。毛泽东并在公安部《关于清理省将级党政军特人员的请示报告》上批示“建议一律释放”。邓小平则批示:拟照主席批示,由公安部照办。县团以上的,也照此原则办理。而在具体的释放过程中,不仅召开释放大会,宣布给予公民权,发给裁定书和释放证,每人发一套布棉衣、一套内衣、一套被褥和帽子、鞋袜、一百元零用钱,等等,同时还说明,愿意回台湾的,可以去,并提供方便●286◆。这些琐碎的历史材料能说明什么呢?也许,我们能看到1980年代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安定团结”的政治来源,或许,也能感受到1980年代的“两岸”关系解冻的某些症候。这并非不重要,尽管在1980年代,整顿秩序变成恢复秩序,但是,秩序的重要性被再次提了出来,而强调秩序必然强调现代社会的重建;同样,民族内部冲突的缓解的政治设想在1980年代逐渐转为阶级和解的理论幻觉。但是,正是这一“大和解”的现代幻觉才导致1980年代对所谓“普遍性”(人性、共同美,等等)的追求●287◆。显然,1980年代并非无源之水。

同样,一些研究者也注意到了个人成长史意义上的1980年代的历史关联。比如,在《今天》杂志的“七十年代专号”的“编者按”中,北岛和李陀就着重提及“七十年代”的重要意义:“我们这里说的‘一代人’,是比较具体的,主要是指在七十年代度过少年和青年时代的一代人,这代人正是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环境里成长起来的;这种成长的历史特殊性造就了很特殊的一个青少年群体,而正是这群体在文革后的中国历史中发挥了非常重要和特殊的作用……”●288◆。实际上,不止是个人成长史,也不仅是政治和经济等领域呈现了1980年代的复杂的历史关联性,即使在思想史领域,我们也能同样看到这一关联性的存在。

在一历史的关联性在于,它提示我们,为什么在1976年之后,中国并没有回到传统的社会主义(“十七年”)之中――尽管,这一重回“十七年”的愿望曾经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述内涵,当然,这个“十七年”我主要指的是被激进的政治实践(“继续革命”)所压抑的“十七年”。历史的延续性还在于,它同时也延续了社会主义的危机以及克服这一危机的历史过程,显然,1980年代不可能不考虑这一历史的关联,并以此作为自己反思的逻辑起点。在这一思考过程中,1980年代的特殊性同时也在积极地参与进来,并形成一种社会转型的契机。

因此,我们起码可以在多种层面上思考为什么1980年代拒绝重回传统社会主义的可能性――这一拒绝相对形成了“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激烈冲突。当然,我并不会着意扩大这一政治文化层面冲突的绝对性,对于历史发展来说,更多地可能依靠某种逻辑的力量,一旦某种逻辑开始启动,这一逻辑的发展往往会超出个人的意志,并不受这一意志的控制。

显然,这一逻辑的起点正是“改革开放”这一最为重要的概念。比如说,在《班主任》中强调了一种“知识”的开放――尽管这一“开放”在小说中只是被限定在《牛虻》这类作品――那么,这一“开放”就势必会引起更为激烈的“读书”要求,这就是1979年4月《读书》杂志创刊号上李洪林的文章《读书无禁区》,而在具体的表述中,“读书”甚至被引申为“民主”的政治权利的要求:“在书的领域,当前主要的问题是好书奇缺,是一些同志思想还不够解放,是群众还缺乏看书的民主权利,而不是放任自流。为了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需要,我们迫切希望看到更多更好的书。应当打开禁区,只要有益于我们吸收文化营养,有助于实现四化的图书,不管是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都应当解放出来,让它在实践中经受检验”。

“民主”的政治诉求在1980年代,尤其在所谓的“前三年”带动了这一时代激烈的变革要求,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会看到李一哲的大字报《关于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的思想延续。用“法制”代替“人制”,用“民主”代替“专制”,正是1980年代最为重要的思想表现形式之一。而“封建”(无论这个词是如何的不准确)则成为前三十年的一个隐喻,并由此划定两个三十年的边界。一方面,它带动了1980年代的思想创新,但另一方面,却由此生产出一种新的思想禁区,这一禁区就是如何讨论社会主义的思想遗产。

更为重要的,可能还在于对“现代化”的解释上,正是在1980年代,“现代化”成为一种不证自明的元话语,并获得了它的权威性。问题则在于,仅仅在技术层面上的解释,可能导致的则是另外一种逻辑发展――从技术崇拜到制度崇拜再到意识形态崇拜,这一内在的逻辑力量无论经过怎样的理论修饰都很难阻挡它的逻辑发展方向。这一方向最终被定格在对“西方”的模仿上――从制度设计到文化生产。

而一个社会的情感结构也在这一时代发生了悄悄的变化,经过“伤痕”文学的再三叙述,每个人都成为“受难者”――从知识分子到普通民众,怨愤和恐惧成为对前三十年中国社会主义的最直接的情绪反应。未来被再次提出――这一未来现在被明确为西方式的“现代”,尽管国家意识形态仍在用老式的语言反复阻绕,但在现代的冲击下,几乎溃不成军。

从政治到经济,再到思想和日常生活领域,甚至无意识,似乎都在一种巨大的力量的催动下,要求中国重回世界――一度,中国挣脱了这个世界,并企图重新创造一种世界体系。

1980年代的变革是深刻的,新的思想资源的征用,对传统社会主义的危机进行了有力的克服,不能说这一克服是无效的――这一克服来自多个层面,对个人利益的正视,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这一调整还意味着对专业化的尊重,自由的思想空气,等等。但是,更大的危机也同时生产出来。

对平等主义的实际的驱逐,导致社会分层的合法化,并进而导致更为严重的两极分化;对科层制的强调,实际取消了群众参与的可能性,并进而导致下层群众的尊严的消失;个人生活世界的合法性的确立,同时公共领域却在逐渐萎缩,阻碍群众进入公共领域的,除了政治,还在于个人欲望的无节制的生产――这一生产来自于商品资本主义的强大力量,当个人进入这样一种资本的逻辑,除了对个人的热忱,同时生产出对公共领域的冷漠;“主人”概念的消亡,使得下层群众再次也是仅仅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合格”的劳动力,劳动再次进入一种异化的状态;未来再次失去,“西方”成为我们的未来,任何一种创造性的思想都可能被视为左翼思潮的“复辟”。等等,等等。

显然,社会主义的“退场”,意味着对这一“现代”最为重要的制衡力量的消失。而一旦资本的逻辑成为控制我们的最为主要的力量时,它可能导致的就是这个社会另一种危机的积累乃至爆发――三十年后,这一危机我们已经能够感同身受。

我当然无意把这一危机的生产归咎于1980年代,我至今仍然对这一年代充满感情,而且,它提供了多种的历史机遇,并打开了我们更为开阔的思想视野。问题只是,我们必须对1980年代重新思考,1980年代不能仅仅成为1980年代人的纪念馆,而是成为历史的图书馆,以供我们反复阅读。同样,反复阅读的,还有中国的前三十年的社会主义,不仅是为什么正当性会生产出它的无理性,还包括它的理论上的有限性。正如我在前面所说,从“文革”前期的巴黎公社式的激进民主到后来李一哲“法制民主”的转变,本身就提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结语

我想,对于一个认真的思想者来说,讨论中国的社会主义,并不意味着他要就此重回那个时代――那样,未免过于简单。可是,我们仍然需要这样一种讨论,不仅是它已成为一段历史,而且,我们更需要的是对这一历史的理念的回应。我们在对这一革命理念的回应中,讨论历史,不仅讨论它的正当性,还在讨论这一正当性如何生产出了它的无理性;不仅讨论它的巨大的成功的经验形态,还在讨论它的失败和教训――当然,这一失败也仅仅只是在一种相对的意义上。

只要我们仍然坚持这样一种理念,即将劳动和劳动阶级从某种异化的状态中解放出来,那么,我们就必须认真对待我们自己的历史,包括这一阶段的文学史,在这一意义上,历史已经成为一座活着的图书馆,以供我们时时阅读,并反复征用。

而在这座图书馆里,最基本的主题仍然是:世界应该怎样。想像的重要性在“应该怎样”中被凸现出来。如果我们不满足于当下的秩序安排,那么,我们就会重新面临这一历史的想像主题:世界应该怎样。而我们一旦企图重新讨论这一世界秩序,那么,我们就会重新走向政治。因此,我以为,在文学性的背后,总是隐藏着政治性,或者说政治性本身就构成了文学性。

同类推荐
  • 大地牵龙

    大地牵龙

    本书是中国管道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又一个成果,是中国管道文学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管道文学繁荣发展的里程碑。
  • 悦读MOOK(第九卷)

    悦读MOOK(第九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日本文化新论

    日本文化新论

    中日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渊源,具有两千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1972年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和发展,学习日语的人数增多,人们从各种渠道了解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特别是对于日本文化的了解热情很高。但对于日本文化的了解,不少是通过国内出版的很多日本文化概要等书籍来进行的,这类书籍在传播日本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全书共八章。内容包括:憧憬与求索、凯歌行进中胜利与曲折、改革与剧变、改革与辉煌、继承与创新、让历史告诉未来等。
  • 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研究

    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研究

    国内第一本从民商法学视角考察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史的学术专著。全书以新闻出版改革为背景,以转型期各报业集团法人定位的不同时段为经,以各家报业集团在三个时间段的不同表现为纬,深入细致地论述中国报业集团从事业法人走向企业法人的转变原因、发展进程、组合模式、未来发展等方面的异同,旨在探寻建设中国一流报业集团、实现中国文化产业腾飞的发展路径。对于深度了解当代中国报业集团的体制机制改革,为中国报业集团的做大做强提供理论支撑,对丰富和发展中国报业理论有一定意义。
热门推荐
  • 有你的人间

    有你的人间

    你我曾约定,一起梦一回这人间。可走着走着,就只剩下了一句各自珍重,就像我当初说过的,要么离你远远的,要么在你手里死的连渣都不剩。
  • 逆世武尊

    逆世武尊

    王恒还是王恒,只是灵魂天赋怎么也不是那么高,当年的聪明伶俐哪里去啦?十年如故,该如何进步,该如何更近一步,看他融合灵魂,天赋暴增力量无敌,都是灵魂惹的祸.......
  • 须臾之间人之篇

    须臾之间人之篇

    本作讲述的是一个平凡小子,卷入一系列大人物的争端中,慢慢揭开一个又一个千古之谜的故事,书中的”我“意外获得了掌控天地万物运行规律的能力,从而一步一步揭开了一个隐藏了千年的秘密,这个秘密关乎着我们从何而来,又要往何处而去。
  • 冷王盛宠惊世小毒妃

    冷王盛宠惊世小毒妃

    她是一国公主,也是江湖人人惧怕的鬼手毒仙,她从小与他订下婚约,她因自己的母妃来到他的身边,步步
  • 丁泽仁之陌上花开

    丁泽仁之陌上花开

    这本小说要是虐就虐到底,要是甜就甜到底,可能有点人格分裂哈,时而虐时而甜,都是看我心情的。读者们,拿好你们的小篮子,这本小说会有许多情话
  • 柯南之为哀而生

    柯南之为哀而生

    意外的穿越,让林逍遥来到了死神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的世界~咳咳,应该是名侦探柯南世界。那岂不是能虐虐琴酒撩撩哀殿——可是没有实力。不用担心,我的父亲是工藤优作,可以到万能的夏威夷小岛上训练,我的师傅是黑羽盗一,琴酒永远都不知道我的武器藏在哪里,我还加入了FBI,琴酒你来咬我啊。(本书单女主灰原哀,只是兴趣之作,不喜勿喷。本书书友群:524215641)
  • 重生嫡女之杀手归来

    重生嫡女之杀手归来

    我本是现代的一名杀手。我追杀那个人到古楼里,却不见了,我看见屋子里发出淡蓝色的光,我打开屋子,原来发出的光是一条链子,我用手去碰了它……
  • 重生白月光的掉马日常

    重生白月光的掉马日常

    【热爱生活清醒自持天才仙女×心思深沉腿残腹黑偏执霸总】【1v1双洁,非逆天双强,是旗鼓相当,有修罗场掉落】*大小姐林离被设局骗财骗情,好牌打烂,意外过世。命运转盘眷顾,她重生到两年后,变成平庸无势却梦想进入娱乐圈的小姑娘。而以前的故人,全站在了金字塔顶端。*孤儿院收养来的可怜大哥吞并了家族集团,成了全国瞩目的财团大亨。喜欢拉着自己在街边撸串的无名写歌小伙,成了家喻户晓的才华歌王。当年合作拍戏时内向不爱说话的演戏小白,成了温文尔雅的励志影帝。故人们谨慎接近,步步试探,让林离反应不及。*财团大亨:“你从未入我梦,怎么会心疼。”才华歌王:“小没良心的家伙,转头就把我忘了。”励志影帝:“很喜欢啊!遇到就忘不掉的喜欢。”还有重生后遇到的呆毛编剧、反骨律师这些小奶狗们,怎么都暗戳戳在表白啊!*这一次,林离珍惜重来机会。以美夺心,演技吊打,逆风翻盘,冲出国际,问鼎桂冠。要做自己生命的太阳,也努力成为照亮他人的光。*-娱乐圈事业互宠甜爽文-在各种剧本和综艺里演技掰头、升级历练-林妹妹身边莺莺燕燕多,只取顾哥哥这一瓢可乐汽水-女主控、坑品好,放心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祖之魔

    祖之魔

    少年叶雨天生就是废柴,天赋奇差,但一次意外的经历获得了特殊魔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