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35900000025

第25章 “毛主义”话语,历史的断裂和自由主义的复仇(1)

胡德(Daniel Vukovich)

除了少数重要的研究例外,世界上大部分关于现代中国的认识要么忽视毛泽东时代要么将其妖魔化为一系列长期的经济灾难和专制政治。比如,Jung Chang和Jon Halliday的流行读物《毛泽东:不可知的故事》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冷战东方主义思维的“宝库”。更严肃的学术研究,如Frank Dikkoter的《开放的时代:毛时代以前的中国》通过将中产阶级、半殖民时代的都市中心,例如上海,表现为一个充满世界主义、财富和自由的乌托邦空间,然后将其泛化为一个关于整个中国的所谓真实和秘密的故事,以此表达了一个与Jung Chang和Jon Halliday相似然而更隐晦些的关于“毛主义”和革命的论点。这种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激进时代的妖魔化既不令人惊奇也并不简单,它与中国和世界境况的巨大变迁相关。本篇论文的后半部分将强调这点。

但有两个关键点需要在此指出:一是,在后毛时代(post-Mao)的自由派知识界有一种向“曾被压抑的回归”的倾向并且蔓延至全球。换句话说,我们需要重视新自由主义因为它不单单是一种经济规划。我想强调的是一种基本的、简单的,然而却是十分强大的话语的兴起,这种个人主义、自由人文主义的话语强调消极自由――这种自由首先不受制于国家,也不受制于任何社会观念、集体的责任和决定。与之相关的是,一些不同领域的思想家们,例如Carl Schmit和汪晖都已注意到:我们不得不认识到如今是一个“去政治化”的时代,其间,自由主义不仅战胜了共产主义和激进右翼运动,也击败了民主。这胜利是如此强大。我不得不提醒大家,卢梭和“毛主义”那种意义上的民主恰恰意味着群众政治,或者大众的、集体的或公共的意志。在知识分子和政治文化中也有其他的相关因素导致对毛时代的否定:比如在中国研究领域中对马克思主义和后殖民理论的拒斥;即使不是“反政治化”的,也是道德至上的对法国理论(主要是后结构主义理论)的挪用;以及“中国问题”观察家一贯以来的东方主义和优越感。同样,中国对自身的认识过多地受到西方知识生产的影响。

论“毛主义”话语,一种反对“极权主义”的视角

尽管有人说:现在我们都明白了毛泽东时代就是一个黑暗时期,是一次东方的错乱,在我看来,这种自七十年代末以来的“胜利主义”(triumphalism)式的观点并没有反映真正的事实(the real Truth),它不过是从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字记述中生产出来的关于那个激进时期的一种所谓的“真相”、“真理”(a production of truth)。在文革后对于毛泽东时代有一个否定的或者去政治化的知识生产过程,与此息息相关的是一种对于“毛主义”话语的驱逐。当我们把中国的毛泽东主义放回产生它的社会历史语境中,认识到它既具有强大的情感召唤力又是一种理性的思考、活动和存在方式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将它简单地归结于“极权主义”或“对自由主义和人权的攻击”了。

这种审慎的态度需要对“毛主义”话语有一种基本认识。为了避免对毛泽东时代的妖魔化,从而修复现代中国政治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第一步我们需要通过分析重新获得“毛主义”复杂的话语形成过程:这不仅指毛泽东主义的意识形态(毛泽东的思想和语录,毛泽东路线),更包括“为(当时的)中国人提供了一种理解自身生活的思维结构和行为规范”的“常识性的认识、社会共有的价值、信仰、实践、管理措施、规训方式、教育等等”(Gao,“Maoist”14)。为了修改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毛主义”话语因为是真实的所以是强有力的。它从延安时期直至文革后成为强大的“真理的制度”(the regime of truth)。这就需要我们从“极权主义”的看法转移到一种更正面的、福柯关于话语和权力的观念,从三个关键的角度考察权力/知识的关系:第一点,是话语层面之外的“毛主义”的统治机器、制度层面,这绝非自由主义者和政府恐惧(state-phobic)者们所认为的一种“全面专制统治”;第二点,是毛泽东时代主体的自我认知;第三点,是“毛主义”话语所提供的知识、“陈述”或内容●161◆。这潜在地包含了福柯语言中的那种经典的、双重的对于“知识”的观点。其一,是“认识理解过程”(savoir),即“主体对知道的事情一种修正修改过程”,这也是我所指的一种人类学范畴上的主体自我认识过程(Foucault,Power 256);其二,是“知识”(connaissance),即我们所知道的事情事物,一种更加传统意义上话语陈述或知识。那么,我所倡导的就是这种必要性:从历史唯物主义和福柯的思路对“毛主义”话语和革命统治进行考察。或者说,为了复原毛泽东时代的复杂性,我们需要处理它的自我认识:它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它说过自己做了什么。我们需要这样做以调整我们对于那个激进年代的认识,那个绝然不同于我们当下这个去政治化时代的一个历史时期。我们这个时代以大众的、信奉的政治的缺席为特点(至少在“左”的方面),但那个年代并非如此。

在很多人看来毛泽东时代仅仅充斥着恐怖、彼此揭发和文化沙漠,这种自八十年代以来发现和传播开来的观念并没有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真正事实。它反映出话语的变化,从一种话语形成到另外一种的历史转变,即从“毛主义”话语到七十年代以来席卷全球的自由人文主义话语形成,在中国即呈现为邓小平主义话语。这种转变是不断高涨的全球化进程的一部分,也隶属于在知识和政治文化上“向右转”的中国和世界性思潮。七十年代末文革结束之后,这种“去毛主义”的思潮通过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和倡导新自由主义理性而强有力地结束了上一个时代。对此我们并不陌生,我们都存留着对这样一种“政变”的记忆。但是这种转变的另外一面更值得被我们记住:那就是主体所使用的话语的根本性的断裂。在这个过程中,西方欢庆了它自身所理解的与中国的本质差异,中国的自由主义者们也表达了他们意欲弥补这种差异,企图一夜之间赶上西方的愿望。

为了讨论这种“断裂”,我们就要把“毛主义”话语中的自我认知跟当下流传的种种“受害”、“侵害人权”等讲述区别开来。请允许我在此引用女权主义历史学家王政的话:

“直至八十年代晚期每个人,包括曾经损害别人的红卫兵们,都把自己讲成是一个受害者,都被毛泽东式的独裁所创伤。但是我想不出生活的任何一个例子可以将我自己呈现为一个受害者或者害人者。我不知道怎样看待那些发生在人们斥为“黑暗年代”里的快乐的、值得珍视的记忆和体验。”(Wang Zheng,“Call”35)

我不是说王政的记述可以代表所有前文革参与者,我的观点与学者高默波的观点一致:“自由主义人权”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个人”的观念在中国高度政治化和革命的语境中并没有广泛传播开来,用它们去总结整个文革时期不过是一种时代错误,而在最坏的情况下这就是一种关于“专制现代中国”的东方主义式的论述。同样,传统中国文化对于社群或公共归属和责任的强调也反映出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在中国语境里的局限和非普遍性。尽管西方汉学早已注意到后面这种根本的方面(对集体社群的强调),他们还是将毛泽东时代看作是对西方的源于犹太-基督教的自由主义主体的攻击而反对任何对这个时代的重估。

“毛主义”话语值得写一本书来深究,但是在这里我将集中论述(前面提及的)第三种视角——它思考了什么,做了什么。这不仅仅包括“毛泽东思想”,更包括整个“毛主义”话语的核心构架,例如它对种种问题的强调:矛盾、阶级斗争、继续革命、智力/体力劳动、城市/农村区分等等。可能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它重叠了我以上提及的所有要点——就是“敌/友划分(friend/enemy distinction)。学者Michael Dutton最近借鉴Carl Schmitt的政治理论,在他丰厚的对中国警察问题的历史论述中探讨了这一问题●162◆。Carl Schmitt将敌/友划分看作政治理论的构成部分——中国革命政治尤其如此。这里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就像毛泽东年代被制度化了的“社会性别中性”(“gender neutrality”)一样,是“不是…就是…/…或…”。敌/友划分是中国革命思想体系中最根本的政治二元论。从毛泽东自己的文献,到对国民党剿共运动的回应,再到激烈的冷战时期,中国革命始终信奉这样的政治观念,也就是1926年由毛泽东本人提出的一个问题:“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163◆Carl Schmitt对革命的政治观念也作如是观。

这个问题统辖着解放后时期直至八十年代的经济改革前。在去政治化时期之前,这种“敌/友划分”反映在阶级问题上(工人/资本家,革命者/反动派),使得“阶级”不仅仅是一种经济上的范畴,更囊括了社会性因素和主观情感。这是一种简约却极富成效的一种划分。Michael Dutton认为“新的毛泽东主义革命政权其实就是一种“敌/友划分”的凝聚,因为它(“敌/友划分”)既被运用到统治问题上,也被应用到生活的本体的政治的问题上(onto-political question of life)。”(Michael Dutton,“Passionately”103)它不仅促成了一个独特的毛泽东主义的统治形式,也促成了这样的一个中国:

“一个对政治有担当的政府生存于一种二元划分的刀锋之上。它促成了一种虽然极端危险但却有坚定信念的生活。它给人们的生存以目的,并提供一种归属感以充实人们的灵魂。”(Michael Dutton,Policing 313)

这种有生命的并且被制度化了的二元划分成为了一切政治思维的基础,此外,它将人们的生活变成一种以两种价值形式为结构的政治计划。(Michael Dutton,Policing 313)

同类推荐
  • 白鹿洞书院的秘密

    白鹿洞书院的秘密

    本书以章回体形式,对白鹿洞书院的发展历史按朝代顺序进行叙述,并介绍了白鹿洞兴废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
  • 家庭中世代间的照顾

    家庭中世代间的照顾

    本书着重研究老人在高龄时与家中隔代人之间的关系:照顾关系模型和家庭的变化。本书告诉我们:最新教育科学研究表明,世代间的关怀和照顾是通过对个人培养的过程来探索家庭的意义,在亲近与疏远,责任与放任,传统与革新间徘徊。
  •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伴随着中国“申奥”成功,“奥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议题,有关奥运与媒介传播的研究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一个关注方向。作为该研究领域具有奠基意义的中外学者交流和研讨的盛会,2006年7月28日至29日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联合召开了“2006传播论坛——体育与大众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法国巴黎政治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的国外学者,与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国内高校的中国研究者共聚一堂,就广泛的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奥运传播研究提供了多元的观点与研究的路径。
  • 师生之间如何相处

    师生之间如何相处

    采用夹叙夹议的编写风格,叙述的是事例,议论的是道理。为了最终能让读者更广泛、更深刻地明白教育道理,本书一般通过“生活事例—生活道理—教育道理—教育案例”这种内外结合、纵横交错的行文方式,实现“顺理成章”的阅读品质。
  • [苏]哈尔拉莫夫苏联学校教育教学原理与教育学教程

    [苏]哈尔拉莫夫苏联学校教育教学原理与教育学教程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热门推荐
  • 傲娇宝贝是大佬

    傲娇宝贝是大佬

    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一个女人拍打着他的车窗。他本想不理她,但………
  • 青春恋曲之真情蔓延

    青春恋曲之真情蔓延

    青春的岁月,日子一天一天的慢长,真情一点点的蔓延,爱,也许就是在一句轻轻的问候,一个心疼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怀抱之中,一点点的堆积起来,一点点的浓郁起来,一点点的填满你的心房,一点点的蔓延你的整个一生……
  • 珞伽谣

    珞伽谣

    ——“你喜欢薜荔还是蘼芜?”“我喜欢你。”——“这汉水只管往前流着,从来不回头,可见是世间最无情之物,你自己心里有情,偏偏要硬加在这无情之物上。”——“如果有来世,我们一定可以忘记彼此,我要化成一捧飞灰,这样你就不会来找我,不用受这颠沛流离的苦。”
  • 奋斗的飞跃(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奋斗的飞跃(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21世纪的青少年面临着生存能力、毒品、艾滋病、创新潜能、环保意识、意志力培养、独立自主、文学修养、良好习惯、心理健康、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自我管理、安全保护等考验!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迷茫时,此套书为你明确前进的方向;当你陷于痛苦煎熬时,此套书为你补足勇气去战胜一切困难;当你迷失自我时,此套书将为你制定振作精神的计划。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勇敢去爱,有足够的坚强去宽容,有足够的度量去为别人的快乐而高兴,有足够的睿智去理解充溢于我们身边的爱,那么我们便可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此套书是一套内容丰富、文笔流畅的励志精品集。每次读起,字里行间对我们的灵魂是一种很好的滋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狗婿

    狗婿

    自从他入赘林家以来,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牛晚,丧尽尊严……这种狗一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当他得到奇遇的那一刻,欺辱他的人,全部都得跪下来唱征服、学狗叫!!!
  • 欧阳汐的高中生活

    欧阳汐的高中生活

    当她遇见了她,又将会发生怎样的生死离别呢?
  • 破灭剑痕

    破灭剑痕

    上一世,死于疾病,这一世,却复生于一被称为异端的早夭孩子身上。但这孩子一出生就与这世界的至高存在结下不解之仇!上辈子,平凡一世,这辈子,却要被这至高无端斩杀!?不!叶凡不甘!遂拿起手中三尺青锋,一路杀至那至高面前!异端?何为异端?叶凡轻抬起手中的剑轻轻一划,一道破灭的剑痕,横贯苍穹,朝那至高的存在斩去,随即轻蔑的一笑:”至尊,您是否怕了我这所谓的‘异端’!”且看叶凡凭手中的苍冥之剑,破灭苍穹!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情绪收容所

    情绪收容所

    人生很难,生活很苦吗?不,那是你没见过别人的人生!
  • 河伯的诅咒

    河伯的诅咒

    有这样一个传说——河伯为爱诅咒了洛神:“我——河伯,伟大的河神。以大海的名义,定下诅咒——永生永世,你——洛神,永远都逃不出大海的囚禁。”新的身份,新的面孔,新的生活——被雪葬的小花旦,却逃脱不了他的爱。因为他的爱,她失去了自由;因为他的爱,她遍体鳞伤;因为他的爱,她变得恐惧;因为他的爱,她舍弃生命,挣脱牢笼……一次意外,上帝没有放弃她,赐予她新生命。一切便从这里开始,帷幕正缓缓升起,敬请期待……(诅咒,将会被履行,还是被解除?笼中的金丝雀真的会飞出牢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