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33100000010

第10章 论文学的生态关怀(2)

根据袁鼎生教授的观点,从总体上看,人类的审美形态目前为止已历经三代: 最初的阶段是“依生之美”,其次是“竟生之美”,现在则开始步入“整生之美”袁鼎生: 《审美生态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袁先生这样的美学代际划分,其依据无非是人类实践(认知并且驾驭自然)能力的不同阶段。在最初的时代,也就是所谓的“前现代”,人类意识处于蒙昧状态,驾驭自然能力严重不足,大自然是人类敬畏的“神”,冥冥中左右着人类命运,人类只能依附在大自然威力下战战兢兢地生活。这个时代的人类审美形态当然只能是“依生之美”了。随着历史向前推进,人类掌握客观规律逐渐增强,一代一代积累,终于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视野”,人类也从此步入了自己所命名的“现代”。这个时代,人类凭借着理性思维、科技力量,不断地给大自然“祛魅”,“人化大自然”。人类与大自然变成了对立与竞争的关系;并且,人类越来越胆大包天,肆意抢夺资源,随意蹂躏环境,其结果是人类在极大地发展了自己生产力的同时也导致了地球不堪重负,招来大自然惩罚。建立在机械的对立的工具理性基础之上的工业时代人类审美形态当然只能是“竟生之美”了。物极必反,地球生态严重危机,促使人类终于真正地觉醒了自己的生态意识,认识到人的存在与自然的存在尤其是地球生命息息相关,人类只有与大自然和平相处才能真正地保全并进一步持续发展自己。这种新的系统的整体的和谐意识的出现,人类的审美时代终于可以开始踏入“整生之美”的新纪元。

这并非说过去时代人类就根本地缺乏了“生态意识”和“生态审美”。历史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文化的产生,审美的变迁,文学的创新,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持续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其间可能还会有反复,即所谓的螺旋式上升。张皓先生就曾有言:“在中国生生不息的大地上,很早就萌生了关爱自然、与自然同乐的生态观。如孔子提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庄子追寻着‘与麇鹿共处’的境界;陶渊明敞开‘复得返自然’的心怀;杜甫直抒肺腑: ‘山鸟山花吾友于’;柳宗元移情于山水鱼鸟;张载提出‘民胞物与’。他们尊重自然、钟爱自然、倾慕自然、乐于融入自然,主张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爱。这种关爱自然的精神一直在中国作家心中涌动。”张皓: 《中国文艺生态思想研究》,武汉出版社,2002年。张皓所说的情况在西方也大体如此。就连倡导理性主义的启蒙时代大师卢梭都有这样的举世名言:“大自然是人类的第一情人!”其实,早在人们还欣欣然陶醉于征服自然所获得的“丰功伟绩”的时候,恩格斯就已经指出: 对于每一次破坏自然界的行为,“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页517…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提出文学的“生态关怀”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彻底地否定、抛弃文学的“人文关怀”。从逻辑上讲,文学属于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而只要还是文化的,就只能是人的文化;换个简单的说法,文化只能有一个服务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人;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说,文学的人文关怀价值是永恒的。

但又应该看到,“人文关怀”是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代——现代工业社会时代的一种文学价值论;既然是历史的,就难免会有局限。举个例子说明,“人文关怀论”在当下时代如果真的遭遇到类如胡发云小说《老海失踪》胡发云: 《老海失踪》,《中国作家》1999年第1期。中所描写的那样——一边是遭受环境破坏和人为猎杀而濒临灭绝的珍奇野生动物乌猴,一边是封闭愚昧落后穷极思变喊着要吃饭要修路要发展要致富(甚至根本就没有多少力量可以喊出声音来)的偷猎山民,两边正针锋相对剑拔弩张,这个时候,该怎么办?人与动物,要保护“谁”(进而要惩罚“谁”、枪毙“谁”)呢?这的确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一个绕不开的时代新课题。如果仅仅还只站在过去时代那种机械的“人类中心”、“人类本位”思维立场上,紧抓着现代社会传统的“人文关怀”不放,大行工业时代的“人道主义”(而不是相反的类如作品中主人公老海那样所坚持的“猴道主义”)的做法,其后果自然可想而知了。依此类推,那么,整个地球生态的厄运恐怕也就可以预见了!工业时代,人类对于自己所能唯一依靠的地球家园所进行的恶行罄竹难书。其背后,不能说人类的所有这些恶行都是盲目的、自发的,是无辜的犯错。只要细致考究现代发展史便可以发现,现代社会那种机械的人类本位主义文化价值观(其中自然也包括传统文学价值论里的“人文关怀”)其实难逃其咎。

好在人类的智慧至少目前为止还可以发现自己文化的失误、偏执和狂妄。面对现代(工业时代)因人为的原因而层出不穷的生态灾难,人类终于完全觉醒了自己的后现代的生态保护意识,这样,生态时代就到来了。人类的文学,从“生态关怀”角度,继续掘进人性的更深处,在新的审美境界里,进一步构建文学新的“人文关怀”,这当然是明智的选择。

二、 “人文关怀”与“生态关怀”和谐关系对于高智慧的人类来说,掌握基本的生态知识,恐怕并不存在多少困难。但,为什么直到目前为止,人类不仅没有立即停下自己伤害地球母亲的恶行,相反还愈演愈烈呢?症结所在,恐怕可以简单归纳为这样的几个字:“人的贪欲”,这其实是人的自然本性使然。而人之所以能成为人,必须对自己的自然人性进行必要的制衡。于是,文化产生了。但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且包治百病的。一种文化出现后,随着产生它的时代向前推移,甚至会出现这种文化反过来成为了人类新诞生的贪欲的同谋、帮凶,比如像现代工业社会普遍盛行的那种狭隘的人类本位主义文化;所以,我们必须坚决反对这种文化及其价值观。但我们却不能一味地把产生于这个大系统里的人文主义文化价值给全部抹杀了,更不可能把文学的“人文关怀”也给抹杀了。文学的天职规定这样做的不可能,做违反历史文化发展辩证法的事也只能是荒唐可笑的。文学是人学,文学离开了对人的关爱,即否定了文学的人文关怀精神价值,文学离开了人性的审美烛照,那么,文学还能做什么呢?这肯定是一个伪问题,根本不值一提。那么,解决文化(包括文学)本身出现的问题,应该怎么做呢?答案是明确的: 只能对文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再创新。

具体到文学创作,过去我们说,文学是人学,文学必须关爱人类,文学必须进行“人文关怀”,这样的说法一点没错;但过去我们对“人文关怀”内涵的认识有可能是不全面的,甚至是偏颇的。原因是,过去我们受机械的人类本位主义文化价值观束缚太严重,所以必须彻底打破这样的局限。其实,作为人学的文学也同样需要关爱自然。道理很简单,关爱自然就是关爱人类自己;人类永远只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离开了大自然,人类就失去自己。所以,“生态关怀”与“人文关怀”一点不矛盾,相反它们一直是相互包容的和谐关系。缪俊杰曾有言:“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但过去在理解上有一定的片面性。认为社会生活,就是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生活,阶级关系。我们今天可否理解得更宽泛一些呢?除了我们往常理解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政治、经济、文化之外,可否扩大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身之外的其他物种的关系?如果把观念拓宽,那么,文学描写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动物的关系,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这样,我们文学创作的题材、主题就会宽泛得多,文学所提供给人们的审美对象也就会广泛得多。”缪俊杰等: 《生态文学四人谈》,《光明日报》2001年4月4日,第2版。这段随口而出的谈话对于以严谨著称的文论而言也许并不具备权威性,但从中仍然可以得到一些启迪——生态时代,在传统的“人文关怀”之外,进一步鲜明地提出“生态关怀”,这恐怕已不仅仅是文学创作本来的“题中之义”了,针对文学创作时代个性文化价值要求,这样的提法,其实是可以起到理论建构的强调作用的,其意义毋庸待言。

笔者非常同意张皓先生这样的看法:“人文关怀是对压迫人的霸权的否定,是对人的异化的匡正,是对人的需求、人的个性特别是人的弱势境遇的关怀。讲人文关怀,就不能屈从于跨国资本的霸权,不能听任资本权力肆意蹂躏广大弱势群体和大自然,而应该脚踏实地为弱者的生存、为整个地球的生态而呼吁。”是的,关爱生态,并非是反人道,而是人的进步与觉醒;质疑“人类中心主义”,也并不是要否定人类,而是对人的缺陷进行探究与超越;尤其是,质疑“人类中心主义”也不是要代替以“生态中心主义”或别的什么中心别的什么主义,所有静止的机械的片面的对立的这样的一些思维方式和主张都应该引起我们警惕。学者王宁有言:“要警惕生态(中心)主义或环境(中心)主义意识的扩张,因为这种新的二元对立有可能再度破坏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导致人类最终受到伤害。”王宁: 《生态批评与文学的生态环境伦理学建构》,《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所以说,文学的“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关系;这才符合生态时代和谐社会的文化伦理。其实,文学是人学,文学的关怀——不管是“人文关怀”,还是“生态关怀”,归根结底皆源于文学的“人学”本质,即源于文学的“人性关怀”,源于人类对于自己最为广博的爱。著名的文艺理论家钱谷融与殷国明两先生在谈及“文学是人学”这一话题的时候,曾提出“无边的人道主义”钱谷融、殷国明: 《中国当代大学者对话录: 钱谷融卷》,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页1。这一文艺哲学范畴,笔者认为,其依据恐怕也正是居于上面的思考吧。

结语

总而言之,既然“生态关怀”毋庸置疑地成为了生态时代的关键词。“生态关怀”必然要成为文学在生态时代最基本的文化伦理要求;“生态关怀”必然也要成为文学在生态时代最基本的文化价值追求。在文论中,提出“生态关怀”不是替代传统的“人文关怀”,而是对其进行必要的补充,以弥补其历史的局限;“生态关怀”是“人文关怀”在生态时代一种新的也是自觉的美学要求。文学“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关系;它们归根结底皆源于文学的“人学”本质,即源于文学的“人性关怀”,源于人类对于自己最为广博的爱(无边的人道主义)。在生态时代,特别提出文学的“生态关怀”是对文学时代个性价值的一种强调、一种倡导;“生态关怀”应该也必然要成为生态时代除了“人文关怀”之外另一种文论普世论。

同类推荐
  • 人畜之间

    人畜之间

    动物为了繁殖后代,只对同类有性要求。让它们对人类的“性趣”,是人类培养出来的。不知这是文明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倒退?许多人一一中国人外国人都有,总觉得人民币的坚挺“挺”得有点悬乎。议论最多的是中国产品的出口受到遏制,数额急剧减少。我亲眼见到的是,因为人民币的坚挺,把大量中国人“挺”出了国门,坚挺着下巴和肚子到东南亚去旅游。
  • 鲁迅小全集:文学与出汗(精装)

    鲁迅小全集:文学与出汗(精装)

    《文学与出汗/鲁迅小全集》收录了鲁迅杂文专辑《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中的代表作品。鲁迅的杂文,在现当代仍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他的杂文对现代传播中各种评论性文体的出现和影响,杂文创作题材、体裁、手段的开拓,对现代文语言运用的自由无拘、富有创造力的贡献,以及想象思维的逆向运用和正反结合可谓影响至深。
  • 寻找英雄

    寻找英雄

    本书收入作家王培静的中短篇小说和散文六十四篇。不少篇幅都是军旅题材,是读者了解军营生活和军人情感世界的一个窗口,更是军人英雄情结的真实写照,军人内心世界的独特表白。语言风趣幽默,主题深刻,思想性强。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古马:种玉为月

    古马:种玉为月

    对于“青春”的定义,如果我们不准备深文周纳,做一种不说倒还明白越说越糊涂的无效劳动的话,那么,它的最简明的定义应该是:“只有一次,不再回来。”而中年写作或知识分子写作,从其表征来看,其含义也许更接近罗兰·巴尔特所说的秋天写作状态,即写作者的心情在累累果实与迟暮秋风之间,在已逝事物之间,在深信与质疑之间,在关于责任的关系神话和关于自由的个人神话之间,在词与物的广泛联系和精微考究的幽独行文之间转换不已。
  • 一叶慈悲

    一叶慈悲

    本书为姚凤霞的散文集作品。共分为四辑:望海潮、如梦令、千钟醉和满江红。散文体现了作者对曾经生活过的故乡的深深眷恋,深度描写了她少儿时的故乡,展现了她的父辈,以及家乡之乡民与名人多姿多彩的生活。散文整体昭示了作者的的胸怀与境界,更是呈现了她对人类生活品质的悉情关注。
热门推荐
  • 帝姬之江山谋

    帝姬之江山谋

    初见时,瑶月是天真活泼的月国大公主,他是楚国留在月国,人人喊打,受尽屈辱的质子扶苏。她温暖了他。再见时,他是让世人闻风丧胆的战神,消灭一切欺辱他的人。她是死死护住皇城的月国帝姬。月国亡,瑶月下落不明。他们爱而不得,今生何求?宫廷之人,皆是棋子。
  • 花开花落桃花依旧

    花开花落桃花依旧

    这个故事没有招式,只有快与狠。他有着李寻欢的潇洒,陆小凤的手指,更有傅红雪的仇恨。一个传奇的故事,在身为血衣门少主李清的身上,充满了神奇。什么是江湖?江湖只是一个迷!或许你在一瞬间扬名立万,或许又在一夜之间烟消云散,这就是江湖,一个永远无法理解的武侠世界!
  • 幻想逍遥行

    幻想逍遥行

    系统又见系统,造个无限玩养成,开个小店通时空!逆战中带领僵尸纵横星空;天龙中,玩转仙侠建天庭;《粉红西游之万神传》,我去这个又是什么鬼?《超侠》《萌萌坦克炮》一切尽在不言中!群号码:29086565
  • 说不完的青春年华

    说不完的青春年华

    这是我的故事,也是和我一样的人的故事。不会很感人,不会很热血。但这就是现实。这就是零零后
  • 穿书后我成了国宝级女神

    穿书后我成了国宝级女神

    时苒穿书了。穿成了家里有矿,被渣前夫害的家破人亡的炮灰女配,看着渣男小三he走上人生巅峰,死不瞑目。时苒表示,这人生随便造作都能躺赢。她踹掉渣男,拯救父母亲人,顺便演演戏,玩玩电竞,搞搞研发,竟然收获粉丝千千万。就在她准备佛系养老时发现,书中那个被她渣掉的小可怜竟然是最大的反派,睚眦必报,制作活人标本,毁灭世界的那种。惹不起,我躲得起。谁料逃跑失败,大反派将她堵到墙角,“睡了我的人,偷了我的心,生了我的娃,还想跑,嗯?”小反派从他后面跳出来,“粑粑身高腿长钱多,我软萌可爱嘴甜,求包养。”时苒欲哭无泪,“我可以拒绝吗?”大反派:“这个世界好像没什么值得我留恋的了,还是毁了吧!”时苒:“……”(1V1宠文,孩子是亲生的。)
  • 恶魔之吻の等待

    恶魔之吻の等待

    “丫头,要加油哟。”“嗯,一定。”她的笑容,就如她的名字般,如晴天里绚烂的阳光刻在他的心里,照进了他那灰暗的心底。他说过会陪着她走过每一场比赛,会看着她如何在舞台上发光发亮,看着她一点点地蜕变。只是,她以为的美好世界却只是一场笑话,一场阴谋。很傻、很天真的她全心投入,换来的却是他毫无声息的背叛。
  • 命运之宛若天堂

    命运之宛若天堂

    该剧讲述了主角卫宫士郎在一次意外中召唤出古代英雄,被卷入一场名为“圣杯战争”的事件,为了实现老爹,卫宫切嗣的理想,而决定参与这次战争,然而自己的学妹,间桐樱也同样被卷入,为了解决她,背叛了自己从小的理想,10年活下来的信念由理想转化为保护一个人……FateHeavensFeel小说(命运之宛若天堂),游戏Fate/StayNight的最后一线,间桐樱线。简称HF线(宛若天堂),该线中亦提到的HeavensFeel翻译为“天之杯”,是“五大魔法中”的“第三法”。此线路揭示了圣杯战争的本质。也是最为阴暗的线路。
  • 带着手枪穿越

    带着手枪穿越

    一个普通的高中生穿越到了魔法和剑的世界。而普通的他该怎么生存下去呢?
  • 诡玉魂

    诡玉魂

    在这个世界上,有着你不愿相信,但还不得不相信的事。一个莫名的玉佩,究竟隐藏着多少密码。一个少年的前路,究竟布满多少坎坷与辛酸。仅有的一丝线索,“我”决定去解开这块玉的秘密。
  • 叶上画蝉

    叶上画蝉

    天地初开,大地上出现第一批生灵。那时只有山川草木之分,却无仙魔之别,人族成了大地的统治者,逐渐形成部落。又过了不知多少年月,山川河流草木巨兽化为妖魔,为了人族能在逆境中生存,两个来自不同部落的青年便在北荒大泽中悟道,道成后以大泽南北为界,各自前往两处传道。万年过后,两人各自对彼此心生不满,便发生了南与北众多部落的战争,大地因为两人而烽烟四起,满目疮痍。转眼便到了太初年间,一个青年突然觉醒,他像是活了无数万年,自昆仑山下救得一仙女便决定入世修行,此时人间已被仙佛奴役妖魔欺凌,且看那青年如何步步为营,为人间挽得一片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