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30100000031

第31章 于右任:弹劾宰相、警示皇帝的“御史”(2)

在会上,于右任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担任执行部的工人农民部长。毛泽东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1926年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再次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自然少不了与国民党重臣于右任共事。

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曾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所以和许多国民党元老级的要人们都认识。但他最敬重的是大才子于右任先生。毛泽东不仅在青年时代受其影响,并与之有过谈诗论词等多次交往,而且晚年时还向秘书田家英索要保存下来的于右任的草书。

于右任后来到了台湾,但毛泽东对他的书法仍旧极感兴趣。1958年10月16日,他在给田家英的一封信中说:“田家英同志,请将已存各种草书字帖清出给我,包括若干拓本(王羲之等),于右任《千字文》及《草诀歌》……”

于右任早年曾主编过思想激进的《民立报》,毛泽东在学生时代喜欢阅读此报,当时就知道了于右任的大名,对其很仰慕。

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民立报》,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报纸,刊载着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的广州反清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我深受这篇报导的感动,发现《民立报》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材料。这份报纸是于右任主编的,他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一个有名的领导人。这个时候,我也听说了孙中山这个人和同盟会的纲领。当时全国处于第一次革命的前夜。我激动之下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堂的墙上。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政见,思想还有些胡涂。我还没有放弃我对康有为、梁启超的钦佩。我并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差别。所以我在文章里提出,把孙中山从日本请回来当新政府的总统,康有为当国务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

这是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延安采访毛泽东时,毛泽东和他如此谈论《民立报》及其主编于右任。

毛泽东写的那篇文章就是《打倒清王朝》。这篇文章的发表,在学校引起很大的轰动。这也是毛泽东第一次公开发表政见!从此,毛泽东把知识的触角从文化领域转入政治领域,思想发生了重大转折,开始了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人生!这与于右任主编的《民立报》有着不小的关系。

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于右任与中国共产党保持着良好的关系。1938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于右任应邀为该报题写报头;到重庆后,于右任仍通过屈武与中共保持联系。

从现存史料看,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有一段时间,于右任在上海工作时,也曾与毛泽东有过不少的接触。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与于右任曾在一起畅谈诗词。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到重庆谈判。8月30日,毛泽东即与周恩来由山洞林园赴城内拜访于右任。不巧的是,于右任因公外出,未能见面。当天晚上,张治中在桂园为毛泽东举行宴会,并邀请了于右任、孙科、邹鲁等人前来参加。时隔多年以后,毛泽东终于与于右任又见面了。

9月6日中午,于右任设午宴招待毛泽东、周恩来和王若飞,并邀请张治中、张群、邵力子、丁维汾、叶楚伧等人出席作陪。由于毛泽东和于右任两人志趣相投,都喜欢诗文,在宴席上,两人就聊起诗文来了。在谈话中,于右任对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极力称赞,对该词的结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尤为赞赏,认为是激励后进之佳句。毛泽东却道:“怎抵得上先生‘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之神来之笔。”

原来,于右任参观成吉思汗陵墓时曾赋《越调·天净沙》:“兴隆山上高歌,曾瞻无敌金戈,遗诏焚香读过,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说罢,于右任与毛泽东皆拊掌大笑,举座皆欢。毛泽东与于右任都熟谙诗词,都对古人的名作即兴拈来则不足为怪,可他们都能背诵对方的诗词,两人的学问之博、互敬之情,真令人不得不叹服。

4担任“御史”,大力惩贪

于右任刚正不阿、嫉恶如仇。抗战前夕,蒋介石置国内抗日舆论于不顾,以“危害民国”为名,在上海逮捕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领袖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时、史良,造成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针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于右任、宋庆龄、何香凝、胡愈之等联合发起了名震中外的“救国入狱”运动。于右任、冯玉祥也在南京发起征集10万人签名营救“七君子”的运动。国际上的名流学者,如时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以及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等,都致电南京国民政府要求释放“七君子”。蒋介石迫于国内外的舆论,不得不将“七君子”释放。

众所周知,于先生是国民党元老,是一个真诚的爱国者。他出身贫苦,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于推翻清廷的辛亥革命,其后又参加了反袁和护法诸役。在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他拥护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的主张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大革命失败后,又与何香凝、经颐渊、陈树人诸先生发起组织“寒之友”社,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腥风血雨中,他还是有所不为,有不少值得称道的地方。所以,在抗日战争时期,他赞同团结抗日,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战胜利之后,他反对内战,赞成和平;一直到全国解放前夕,他希望能留在祖国大陆,都不是偶然的……

至于对国民党的顽劣与贪腐分子,于右任会毫不迟疑地给予严厉的制裁。

抗战期间,国民党大员贪污腐化最有名的要算是孔祥熙与孙科了。一笔天文数字的国家巨款巧妙地成为国库局少数人的囊中财富,对于这样一个损公肥私的签呈,身为中央银行总裁的孔祥熙居然批了一个“可”字,引发社会“反孔”情绪日趋强烈,蒋介石不得不考虑“换马”。但孔是蒋的姻亲,有宋霭龄、宋美龄“护孔”,“换马”谈何容易。政学系不仅向蒋介石告状,还利用《大公报》等报揭发和抨击,并要监察院派员调查。此事未了,“半甘半晋”、人称“卫大法师”的卫聚贤拜访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卫聚贤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历史学家,作为“山西人才”被“收容”于孔家“人才库”,以高薪放在中央银行研究室。卫聚贤借此良机长期研究历史,颇多建树。卫聚贤找到于院长说:“去年中行结算,不多不少结余一元法币,岂非怪事?”中央银行乃国库,当年经费已被“皇亲国戚”鲸吞。经手人员有所不平,因分赃不均而互相攻讦。卫聚贤虽是吃孔家饭的人,但他毕竟还有几分文人正气,听说中行之丑事不平则鸣。他不敢公开抨击孔祥熙,故把有关情况向监察院院长于右任透露。

此次卫聚贤据实揭发、检举,监察院不能不管。经监察会会议研究,卫聚贤的检举材料来自中央银行内部,有根有据,决定由鄂籍监委刘禺生执笔写就《弹劾中央银行总裁孔祥熙贪污渎职、祸国殃民一案》。

监察院秘书长程沧波,在监察院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非常关键的人物,原是CC系重要骨干,曾担任过中央日报社社长。他认为可以“舆论先行”,于是由程签署后新闻稿被送往中央社。

殊不知蒋介石侍从室第一处主任陈布雷打电话说,蒋介石命令撤回新闻稿。次日仅有一家《益世报》刊出,原因是参加监察会的委员范争波是该报主笔,他返报社以本报讯发出此稿。范本身又属中统,从他的立场,不仅要刊出,还要放在显著地位。结果《益世报》被勒令当天报纸全部收回,且罚停刊一月。这种惩罚算是很轻,虽说是中宣部下的命令,但实际上是陈布雷所为。程沧波也被停职,隔了一段时间,才被派到中宣部当副部长。

于右任身为国民党元老,素来就看不起蒋介石“不学无术”,声称不干了,打算离开重庆。这个消息立即为蒋介石所知,深感去除了胸中的块垒,火速指示行政院送来汽油三桶,以作于院长远行之用。于右任准备前往成都而不再返回,并正式提出辞呈。蒋介石假意慰留,又派四川省主席张群前去劝留。据闻于右任后来返重庆后怪事频频发生,坐汽车,途中车轮飞脱;坐飞机,空中漏油。于右任几经死里逃生,有惊无险。

另一大案乃弹劾孙科案。1949年3月9日香港《华商报》报道:孙科一当上行政院长,就立刻下令俞鸿钧由中信局发还蓝妮的敌产染料,价值数十万美元。俞鸿钧时任财政部长,因拒付而被撤职。

3月15日《华商报》继续报道:“监察院14日决定弹劾孙科和他的女友蓝妮。孙科任行政院院长时曾命令敌产管理委员会发回蓝妮在抗战将结束时拥有的8吨日本染料。监察委员金越光出示孙科一封信的照片——信中孙科说染料是属于他的家眷的,请调查没收后的情形并迅速发还该批货物,信尾曰‘不胜感激之至’。于右任的好友兼同事、监委金越光对于右任院长说:‘孙科此举是愚蠢和违法的,如果我们不严厉制裁他,怎能平公愤而提高我们军队的士气?’于院长乃慨然同意调查,结果监察院遂以8票对7票通过弹劾孙科和蓝妮。”其中多出的一票,是于右任投的,这有违主席中立的规定,但是为了通过弹劾案,他也顾不得主席之尊而毅然投出赞成票。

该报介绍这条新闻的背景资料时说,政府曾把蓝妮的84桶染料当作敌产拍卖,因为蓝妮抗战时和大汉奸陈公博有关系。孙科因此事曾写信给三任行政院院长(宋子文、张群、翁文灏),请求将该染料发还蓝妮,但是都遭到拒绝。到孙科自己当行政院长时,亲自下令发还,但该批染料早已拍卖,因此孙科下令中央信托局照当时市价以美元赔偿。

此事竟使得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苦痛极矣。”1945年年末,国民党元老张继偕夫人到昆明举办书法展览。他告诉陈赓雅说:“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对此案也有弹劾,而且主导投票。”显示出于老对蒋、陈、孔、宋家族的不满由来已久。

5竞选副总统失利

1948年,于右任参加副总统竞选。其他候选人又是包饭店请吃喝,又是招待看电影送礼品。只有于右任招待活动最少,请了一两次客,便支持不住了。于右任没有办法,只得在国民大会堂前摆上一张八仙桌子,有人开玩笑说:“于大胡子,人家几十桌、上百桌地开席,你这一张桌子打算请几个人?”于右任微笑着铺纸研墨说:“谁投我一票,我给谁写上一副对联!”

于右任精书法,早在20世纪20年代便有“北于南郑”之称。“南郑”指郑孝胥。于右任在八仙桌前,只要有人来求字,就挥毫写上一幅,一天下来,居然也有不少支持者排队求字,把他累得头晕眼花。

现在看来,于老的墨宝价值是远高于其他三人的招待,但在当时却不然,选举结果可想而知,于右任和两位党外人士第一轮就被淘汰出局。他的一位同乡代表说得十分中肯、有趣:“纸弹是敌不过银弹的。”于右任落选后,继续担任“只拍苍蝇,不打老虎”的监察院院长。

6为张学良求情

然而于右任一生无时无刻不在找蒋介石的“麻烦”,让蒋介石既爱又怕。蒋介石下野后,准备动身离京前,李宗仁亲眼见到这样一幕,后来写在他的回忆录上:“这时于右任忽然老态龙钟地追上去,口里喊着:‘总统!总统!’蒋先生稍停问何事。于右任说:‘为和谈方便起见,可否请总统在离京之前,下个手令把张学良、杨虎城放出来?’”

这位老同盟会员、年已古稀的监察院长、美髯公于右任很少在公开场合高声叫喊蒋介石,何况趋步向前以低姿态敦请蒋介石下令释放张学良、杨虎城。蒋介石似乎并不买账,只把手向后一摆说:“你找德邻办去!”说毕,便加快脚步走了。拖着一大把胡须的七十老人于右任,在众人注视之下,颜面扫地、尴尬不已,只有慢慢地走回,大家这才黯然地离开会场。

提到张、杨两人,蒋介石的心情已经不佳,不知趣的于大胡子却哪壶不开提哪壶,难怪他刚开口就触痛了蒋最不愿提起的不愉快的往事,恼怒之情溢于言表,“找德邻办去”是最好的推托,人在他的特务手中,德邻办得了吗?可怜于老碰了一鼻子灰。

7被迫离开祖国大陆

1948年春,于右任出席在南京召开的第一届伪“行宪国民大会”,与孙科、李宗仁、程潜、莫德惠、徐傅霖六人竞选,于右任选“副总统”落选后仍任监察院院长。这时,他极力希望通过和谈解决中国问题。1949年2月15日,由颜惠庆、章士钊、江庸、邵力子组成的“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到北平、石家庄等地,与毛泽东、叶剑英等中共领导人协商和谈事宜。2月27日,颜惠庆、章士钊等人返回南京时,于右任亲往机场迎接。同年4月,国共和谈在北平正式举行。李宗仁原拟派于右任作为特使去北平,他亦欣然受命,并做好了动身的准备。但正在北平参加和谈的国民党首席代表张治中认为,于右任暂不离开南京可以促使南京政府批准和谈协议,待南京政府批准和谈协议后,由于右任到北平主持签字。李宗仁接受了张治中等的建议,于右任遂未能成行。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上的“坏”女人

    中国历史上的“坏”女人

    被世人蔑称为“七为夫人”、“九为寡妇”的夏姬真的嫁了七次,以采补术克死了九个男人吗?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母亲赵姬真的如史话中那样,是一个淫乱无度的妓女吗?一代明君唐太宗宠爱的高阳公主为什么性情乖戾,身为皇家金枝玉叶却作奸犯险?千古第一女“丞相”上官婉儿有着怎样波折艰辛的人生经历?在这些众口相传的坏女人身上究竟发生了怎样刻骨铭心的事情,让她们前后性情大变,在人性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
  •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叔本华,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原来袁世凯

    原来袁世凯

    他推崇西方文明,却拥有十房妻妾;他倡导教育改革,却相信儒学在控制民众方面的道德力量;他力行维新立宪,却出卖戊戌维新派;他掌握大总统权柄,却又迷恋皇帝宝座;他签订“二十一条”,却提倡国货,实行“国有主义”;他背叛共和,却推行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教育制度……袁世凯的一生,浓缩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激变与冲突,中与西、新与旧、强与弱、保守与进步、封建与民主……功与过,是与非,本书以详尽、充实的史料,一分为二,冷静客观的视点,抽丝剥茧,剔抉真伪,为你呈现袁世凯的历史真容。
  • 读懂王国维

    读懂王国维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徐志摩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徐志摩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中国历代风云人物(上下)

    中国历代风云人物(上下)

    从上古时代到王朝结束,在你面前展开了一幅绚丽的历史画卷。所有你能够记起来的风云人物,在这里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君王、武将、思想先哲、文学家、忠臣、发明家、变革家,任何一个领域的人物几乎没有疏漏。记载的他们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大历史风貌,让人无限向往。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将我们带进属于他们的那个年代,一起翻阅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感受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膨胀,热血沸腾,在内心深处多一份对祖国、对华夏文明的热爱与崇拜。
热门推荐
  • 我回来你还要我吗

    我回来你还要我吗

    你将我宠成了猪,没人要我了。现在我回来了,你还要我吗?离开你后,我去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风景,想给你带点礼物,想来想去,只有我最适合你,最终决定将我带给你。你还接受吗?我想回来。我知道你还喜欢我。别闹了。
  • 我有一鼎仙炉

    我有一鼎仙炉

    一鼎仙炉将我带到未来世界,突遭变故,身死道未消,灵魂重组融合之后,我才知道我叫易无尘,这又是一个新的轮回,他必须要完成我的夙愿,达到重未达到的高度,寻找最后的答案。
  • 《淮南子》哲学思想研究

    《淮南子》哲学思想研究

    西汉初期,统治者所采取的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推进了先秦诸子思想的再度活跃。吸取百家之长并各有所宗构成了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特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正是这一时代的主题。《淮南子》就是在这一思想背景下产生的。《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宗,融合各家之长,对当时的社会和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试图形成融贯各科知识为一体的庞大的思想体系,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博大宽容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淮南子》不仅是汉代思想史上也是道家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淮南子》的作者在当时已意识到道家自身理论的...
  • 玄天神帝传

    玄天神帝传

    这是一个天道扭曲的世界,强者永生不灭,凌驾众生之上,弱者只能成为任人宰割的鱼肉,少年执剑问天,苍茫大地,谁主浮沉,以我手中剑,掌天罚,定天理,立天命,我命由我不由天!
  • 十方万界

    十方万界

    三界之地,仙踪难寻。纵是万般神通,也在劫难逃。文明湮灭之后,他不过是懵懂孩童。却独走青阶,求学山门,只为书生一诺;身怀天地至气,本欲青衫为衣。奈何风云际会,从此踏入千万世以来的上古棋局。三界任他纵横,只为众仙之愿:道法自然,十方万界!
  • 来到兽世搞科研

    来到兽世搞科研

    女主冷漠孤僻搞科研,女主三观不代表作者三观
  • 全职神农氏

    全职神农氏

    神者,神棍也;农者,农妇也;神农者,古今万世圣王也。一代伟大有才阶级革命家沈唯同志被导弹轰至异界,附带穿越后遗症‘神农系统’,神农系统可种万物,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种不出的。腹黑女正无限畅想于种出千万黄金,万千美男之际,却被告知神农系统种植无需阳光空气水,它只需信仰之力......于是乎,为骗取信仰之力的沈唯不得不三百六十行样样掺一脚,明星.作家.老板.神医.情圣......一代神棍坑嗲忽悠又畅快的征途正式开启。这是一个邪恶的励志故事,卫道士观看时请闭上双眼。
  • 感谢你们的陪伴

    感谢你们的陪伴

    高中对于很多人来说既痛苦又令人怀恋。令人痛苦的是永远都做不完的题目和起早贪黑的学习,令人怀恋的是那种淳朴的友情和那种懵懵懂懂的喜欢。刚刚踏进高中的成洛面对紧张的高中生活又会如何做呢?是平平淡淡的过完一生又或者是其他。一切内容尽在《感谢你们的陪伴》。
  • 原来,我们还会在一起

    原来,我们还会在一起

    爱了你十年,终于,下定决心不再爱你。我真的只想对自己好一点,可,你为什么又要出现在我的世界。“我们之间相差百步,我从不曾要你向前跨越一步,可你却连头也未曾回过。”“我以为我的执着可以换来你的倾心以对,原来终究只是我的一厢情愿……”“我不可能再给你一个十年了,因为我再也回不到我的青春了”“我只有一颗心,求你,行行好,不想善待它,也请不要伤害它”
  • 遇见倾城的你

    遇见倾城的你

    许珍曦忧郁,高贵又冷艳。她有三个没有血缘关系,蛇精一样的哥哥。上官耀然家产丰厚,可对比许珍曦显赫的的家世和数不胜数的财富,可以说是九牛一毛,对于接近许珍曦的男人,哥哥们更是觉得谁都糟蹋了她,谁对她都是意图不良。上官耀然天性洒脱,只爱玩没有正经事干,见到许珍曦是退避三舍,喜欢又不敢接近,许珍曦头脑聪慧,性格刚烈,逮着喜欢的上官耀然就……然而,俩人并没有一番顺利,上官耀然给人的感觉不过就是一花花公子,俩人合了又分,分了又离,来来回回不知多少次,而俩人也因为生活无聊各自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全本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