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30100000002

第2章 胡适:台湾没有言论自由(2)

美籍华裔学者余英时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当时副国务卿鲁斯克的旧档案披露了一个重要史实:1949年6月23日,鲁斯克跟胡适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谈话,希望由胡适出面领导中国的事业,以取代蒋介石政权,但胡适对此表示全无兴趣。他深信以个人的身份说话,对蒋介石政权或更有益。也正是在此前后,宋子文密电蒋介石,推荐胡适出任台湾行政当局一把手。蒋介石请胡适回台湾面商,但胡适坚决表示他对此议“从未赞成,也决不赞成”。宋子文跟胡适之间的矛盾是众所周知的,他出面推荐胡适,显然也是出于美国政府的旨意。只是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美国才不得不继续采取援蒋的政策。

5民主·自由·独立

对于盘踞台湾的蒋政权,胡适的寄望主要有三点:

(1)延续法治精神。他于1951年3月30日、31日和1952年9月14日先后三次给蒋介石写信,规劝蒋介石辞去国民党总裁,听任国民党自由分化,分成几个独立的新政党。慑于胡适在美国的影响,蒋介石表面对胡适的谏言表示宽容,但实际上丝毫没有让步。

(2)保证言论自由,包括批评蒋介石父子的自由,批评三民主义和所谓的“五权宪法”的自由。他支持的《自由中国》杂志就是他争取言论自由的阵地,也不到几年就名存实亡了。

(3)维护学术独立,特别要使“中央研究院”独立于政治之外。1957年8月,蒋介石逼迫原“中研院”院长朱家骅辞职,依照规章,“中研院”评议会推出三位院长候选人,最后由蒋介石拍板敲定。胡适在这方面展现了知识分子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事情缘于胡适对朱家骅被迫去职一事表示愤慨,他委托王世杰代他投票时,仍把第一票投给了朱家骅,以示对政治干预学术的抗议。后来经过四轮投票,胡适、李济、李书华三人被选为候选人。蒋介石选定了胡适,胡先回电表示不就,李济、李书华也表示,胡适不就,他们也不就。但这样一来,“中研院”的大权就可能由属于国民党派系的张其昀执掌。基于这一状况,胡适才改变初衷,于1958年11月5日到台湾定居。

6父子分道扬镳

胡适离开中国大陆,他的儿子却没走,后来进入了华北人民革命大学。胡适没想到这个小儿子竟会朝他投枪,“追求进步”地称他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并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对我父亲——胡适的批判》,宣布与胡适脱离父子关系。胡适知道后坚信是别人逼儿子写的,并在《时代》杂志上发表《没有沉默的自由》一文;文中还表达出知子莫若父的无尽的凄凉与无奈。

在台湾复任一把手的蒋介石认为有机可乘,同时为了笼络胡适,他专门约见胡适并出示一份香港的《大公报》,上面有胡思杜批胡适的文章。蒋介石对此事表示“关怀”,孰料胡适却不领情,反倒认为这是蒋介石借此嘲弄自己儿子不肖,便情绪激动地反唇相讥,巧妙地兜出蒋经国的老底:“我的小儿子天性愚钝,实不成器,不如先生令郎迷途知返!”

胡适这番话暗指1927年蒋经国留学莫斯科时,曾写文章大骂其父蒋介石是“革命的叛徒,帝国主义的帮凶”,“是我的敌人”。此举不是同胡思杜如出一辙吗?蒋介石一下子愣住了,只好尴尬地报之以苦笑,可见胡适公私分明。

7为言论自由而奔走

胡适回台湾后除了登上多所大学的讲坛外,在各种公开场合的演讲也不少,向来声音洪亮的他,由于频繁地演说,喉咙变得嘶哑,不得不求助于大夫。在台湾受到如此隆重的欢迎,胡适对台湾多了几分依恋,他面对台湾媒体问及返台感想时说:“大约一年左右,我还是要回来的;以后希望每年能回来一次,但我也希望当我下次回来时,大家能给我不说话的自由,让我胆子更大些,多玩些日子。”从这时开始,胡适开始频繁地往返于中国台湾与美国之间。

1952年11月19日,胡适应邀回台湾讲学,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蒋经国也代表蒋介石前往机场迎接。几天后,胡适在《自由中国》杂志三周年纪念茶会上发表演说,强调“民主社会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言论自由”。他说:“单单在法律上有保障言论自由的规定是不够的,我们还须努力去争取。如果我们不去争取言论自由,纵使法律赋予我们这种权利,我们也是不一定会得到的。”为此,他希望“在朝的应该培养鼓励合法地反对;在野的应该努力自己担负起这个责任,为台湾人民做诤臣,为台湾行政当局做诤友。有这种精神才可以养成民主自由的风气和习惯”。利用一切机会争取言论自由,是胡适此行的最大特色。12月4日,胡适在台湾有关当局举办的欢迎会上说,“民主政治最要紧的基础,就是建立合法地批评‘政府’,合法地反对‘政府’,合法地制裁‘政府’”的机制。

五天后,他在台北市编辑人协会上强调,言论自由是需要争取的,要把自由看得和空气一样重要。他还说,台湾行政当局承认新闻独立,扶持私人办报,是获得舆论支持的必由之路;报人说老实话,说公平话,不发表不负责任的高谈阔论,是争取言论自由的主要秘诀。

1953年1月16日,蒋介石设宴为胡适饯行,胡提出台湾没有言论自由等问题。胡的意见相当尖锐,但是蒋介石却能够接受。这一点,从他当天的日记中可以看出:“蒋公约我吃晚饭,七点见他,八点开饭。谈了两点钟,我说一点逆耳的话,他居然容受了。”

胡适又记载:“我说,台湾今日实无言论自由。第一,无一人敢批评彭孟缉。第二,无一语批评蒋经国。第三,无一语批评蒋先生。所谓无言论自由,是‘尽在不言中’也。”

《胡适回忆录》记载:“我说,有关法律只许蒋先生有减刑与特赦之权,绝无加刑之权。而蒋先生屡次加刑,是违‘宪’甚明。然整个台湾行政当局无一人敢如此说!蒋先生必须有诤臣一百人,最好有一千人。开放言论自由,即是自己树立诤臣千百人也。”

然而书生毕竟太天真了,蒋介石在政坛滚打了一辈子,怎会听信一介书生的空话。蒋介石要的是权力与地位,因此他想利用胡来捞取政治资本,想继续连任。但是胡适却看不透,以为蒋不知“宪政”运作,居然在日记里说:“最奇怪的,是他问我,召开‘国民大会’有什么事可做?我说,当然是选举‘总统’与‘副总统’。他说,这一届‘国大’可以两次选‘总统’吗?我说,当然可以。”

当届伪“国大”,召集是在1948年3月29日。台湾地区领导人的任期到1954年5月20日为满任,2月20日必须选出新的台湾地区领导人,故正在此第一届“国大”任期之中。蒋听罢大喜,他立刻向胡适说:“请你早点回来,我是最怕开会的!”

胡适还傻乎乎地写到:“这最后一段话颇使我惊异。难道他们真估计可以不要有关法律了吗?”

1954年2月18日,胡适回台湾参加在那里举行的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当天晚上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他说蒋介石又劝他竞选领导人,他重申1933年说过的“为国家作诤臣,为政府作诤友,不愿居官”的愿望,并表示要全力支持蒋介石竞选。胡适又回到台湾参加“国民大会”,在开幕式上,胡适提出“扣足六年任期”的推算法,来解释一届“国大”为何能两次选举领导人,为蒋介石的连任制造了绝好的舆论。

会议结束后,胡适在会见台北记者时,一方面批评新闻界争取独立的精神不够,一方面向大家披露,蒋介石曾向他保证,“今后台湾将实施更多的民主措施,人民将获享更多的自由”。

此时的胡适似乎又沦为蒋家的弄臣。他力排众议,全力支持蒋连任,并将领导人的聘书亲手送给蒋介石,使得蒋介石心花怒放,摆出台湾随时欢迎胡适归来的姿态。胡适并不领情,他说:“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是可以连任一次的!”他争的是“宪政”发展。

因为胡适关键的临门一脚,让蒋介石再次坐稳“总统”大位,蒋因而对胡感铭五内,礼遇有加。相对于在美国的冷清,年入古稀的胡适在台湾受到追捧,飘飘然有与天接壤之快感,使得生性喜欢热闹的他也动起归去来兮的念头。

8祝寿不忘争自由

1956年蒋介石七十岁生日的时候,胡适回台,他根据《“中央”日报》负责人的要求,草成一文为蒋祝寿。胡适在文章中讲了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两个小故事之后,交代了自己的用意。胡适说:“我当年在武汉第一次见他的时候,就托人送给他一本《淮南王书》,希望他能够像书中说的那样,尽量克制自己,不轻易做一件好事,正如不轻易做一件坏事那样。今天我要奉劝蒋先生的还是‘无智、无能、无为’这六字诀,希望他能够做一个无智而能‘御众智’,无能无为而能‘乘众势’的‘总统’。”

随后,他在接见台北的一位记者时说:“言论自由对政府领导人而言,可以说有百利而无一弊。自由的言论,只有增加政府领导人的力量。”他还说:“现在能办事的人的最大弱点,就是在那些人中没有诤臣,只有唯唯喏喏的‘是是是先生’(Yes Man),要把‘是是是先生’变成诤臣,不是容易的事,只有从言论自由着手。

言论自由了,不仅有诤臣,而且有无数的诤臣、诤友敢于说话,有痛苦的人可以诉苦,有冤枉的人可以宣冤,政府有不当的言行,有人敢出来批评而不致有犯罪坐牢的危险。言论自由了,领导人才有无数的诤臣、诤友,就不必再靠私人耳目,这才是真正的民主力量。”

第二天,胡适在机场上对前来送行的蒋经国说:“蒋先生对我太好了。昨天我们谈得很多,请你替我谢谢他。”胡适的台湾之行,受到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有人说“在台湾,只有胡适一人享有言论自由”,也有人说他是一位“象征自由”的老人。

二十年后,那位《“中央”日报》的负责人胡健中也披露了一些内情。他说:“犹记在1956年蒋先生七十华诞,那时我还在《‘中央’日报》服务,报社征文为蒋先生祝寿。我就打一个电报给适之先生,请他写一篇文章为蒋先生祝寿。他答应了,写了一篇寄给我,并有一封信说:‘我量你不敢登!’这文章是希望蒋先生‘无为而治’,不要管太多的事情。……我当时确很为难,但蒋先生非常宽宏大量,说可以照登,让他去讲好了!这篇文章就一字不改地登了出来,胡适不知台湾真的没自由,只有他才是唯一有部分自由的人。”

9《胡适与“国运”》公案

1958年胡适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之后,准备回台湾定居。据说为了给他盖房,蒋介石表示要从自己的稿费中拨出一笔款项,“中央研究院”也要追加预算。胡适听到后深感不安,他在信中对代院长李济说:“我盼望最切的有两点:一、我要的是一个学人的私人住房,不是“中研院”院长的住宅。二、我仍坚持此房子由我出钱建筑。”为此,他先寄上2500美元,并表示“如有不敷,乞即示知”。不久,胡适从美国返回台湾。刚下飞机,就有记者问他关于组建反对党的事情。胡适以不了解情况和对政治不感兴趣为由,避开了这个敏感的问题。

1958年4月,胡适即将返台出任“中研院”院长之时,台湾突然出现一本匿名的小册子,名为《胡适与“国运”》,四处散发。内容包括五篇文章:《胡适的领袖欲》、《请看空前的胡博士和我怎样佩服他的理由》、《吴虞文录序》、《敬以“无为”为胡适之先生寿》、《拜伦哀希腊诗的汉译》,从品德到学术,全面攻击胡适。警务处涉入调查后,很快搞清楚是台大教授徐子明与国防医学院教授李焕荣所印发。

经警方传唤,两位教授坦承所为,并愿负责。且辩称全书系“纯为学术研讨”,并无任何政治因素存在。为此,殷海光教授特别在《自由中国》发表《请勿滥用“学术研究”之名》一文,并指出:虽然“一切的人都可被批评,胡适是人,所以胡适也可被批评”,但这本小册子给他的印象却是:“一、人身攻击;二、毫无思路;三、缺乏常识;四、汉文欠通;五、不诉诸论证而诉诸情绪;六、有主张而无解析;七、专门向真正学人不屑的实现政治权利等问题上瞎扯。”所以他认定应为现实政治的副产物。

事情真相到底如何?谁也不晓得。从后续发展来看,殷海光的推论却不能说没有道理。因为这本小册子后来干脆光明正大地冠上“徐子明等著”,交由学生书局正式出版。李焕荣更是再接再厉,又写出了续集,且照样刊行。

在白色恐怖的时代里,言论箝制从严从紧,宁可错杀一百,不愿放过一人。若非背后有政治势力支持,若是胡适确实被国民党推心置腹地视为“我党中人”,则这本小册子如何还能流传下去?难怪日后有人解释,这根本就是蒋氏父子授意,给即将回台的胡适当头棒喝,要他回台后,最好不要跟《自由中国》合流!是耶非耶,当事者俱逝矣,无凭可据。倒是这本小册子,实实在在地留了下来,成了时代的见证。

10谏蒋遵守规则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到1960年蒋介石的领导人任期即将届满,因此谁是下一届领导人就成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这时,社会上盛传蒋介石为了连任要修改有关规定,甚至有人在报端刊登“劝进”电报。

同类推荐
  • 史玉柱的人生江湖

    史玉柱的人生江湖

    本书以传记的方式,以史玉柱的各个方面入手,由梦想、人生、方向、创业、投资、成败、个性、高度、团队、人才十个角度入手,题目涉及当代社会人们最容易出现困惑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了史玉柱的选择,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以期令读者得以从这种传奇商人的经历中,获得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一些经验、建议。
  • 书立方4-曾国藩家书

    书立方4-曾国藩家书

    《书立方·第4辑: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咸丰年间19世纪中叶。《书立方·第4辑: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达30年的官场生涯,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冶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 战国非常人物

    战国非常人物

    本书从赵毋恤写到苏秦,揭示权谋学的三个阶段,揭秘权谋家成功的手段,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全景再现战国中、前期群雄逐鹿的大国战略。
  • 阿玛尼传奇

    阿玛尼传奇

    本书是全球首部由乔治·阿玛尼本人授权出版的个人传记,全面而真实地揭秘了阿玛尼帝国的崛起历程和乔治·阿玛尼与赛尔吉奥·加莱奥蒂之间隐秘的同性之爱,向我们呈现一个真实的乔治·阿玛尼。
  • 梁漱溟传

    梁漱溟传

    《梁漱溟传》介绍了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学者、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颇具传奇的一生。《梁漱溟传》通过梁漱溟先生的成长历程和为国家发展所作的贡献,展示其一生之中的追求和境界,这为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她的人

    重生之她的人

    她一个侧身躲过机关“糟糕,这是陷阱”。她带着几个小弟立马反应过来。这一次她不能再像上一世一样软弱,她不要像兔子一样躲在别人身后。这一次她要自己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 病一次就知道

    病一次就知道

    只有自己或身边的亲人病一次,你就知道了,在健康面前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值一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仙尊之王

    仙尊之王

    无数凡夫俗子一生岁月不过几十载,幼时学道,成年时娶妻生子,历经生老病死,未能逃过命运轮回。不甘命运则踏上修仙之路,去逆天改命,追求长生永恒之道,道之艰险,同人斗,与天争,获得那一线生机,证道为永恒。凡人踏入修仙之路,需要具备先天灵力,先天灵力绝佳者悟性极高,在修炼一途一日千里。而悟性不佳者在修道一途中则争夺各种机缘,在最惨烈的杀戮中一步步登高而上。道之浩渺,遁于无形,隐于天地间,古来为仙者,皆为传说。
  • 逃跑妾妃:腹黑王爷是师兄

    逃跑妾妃:腹黑王爷是师兄

    南城第一恶女木萧萧要嫁人了,什么?嫁的是逍遥王?那可是万千少女的梦啊!一个古灵精怪,一个切开是黑的,这两人到底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我要休了你!”“不行。”慕风拿过休书看也不看便撕得粉碎。木萧萧瞪大眼睛看着满地的纸屑,那可是她翻遍所有文献才写出来的。“根据相关条例,我是可以休了你的!”“根据王爷府家规,本王不允许。”木萧萧道:“狗屁王你是个怪物吧?绝对是个怪物吧?”“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任凭你木萧萧再聪明,也逃不了本王的手掌心。”慕风如是说道。
  • 凤煮九天之风华初露(上)

    凤煮九天之风华初露(上)

    据北燕国宫中传闻,王后凤浅仗着娘家得势,横行霸道,肆意欺凌,掌掴邻国公主,脚踹王上奶娘,惹得后宫佳丽怨声载道。凤浅她亲爹,当朝丞相凤苍感慨万千:我家闺女虽然很凶,但她脑子也笨啊;我家闺女虽然琴棋书画样样不通,但她能惹事啊;我家闺女虽然让我操碎了心,但王上还是不喜欢她呀。凤浅得知广大子民对她的不良印象后,十分纳闷她一个入得了厨房,上得了朝堂,挡得了杀手,解得了奇毒,养得了娃的低调女子,怎么就混成了这样?
  • 润玉有娘了

    润玉有娘了

    年幼的润玉吃下浮梦丹,被天后荼姚带到天宫。龙鱼族全族覆灭,簌离被水神救下,醒来后已不再是她。苏璃魂穿簌离,花了一百年时间,终于找到方法,通过太虚幻境与润玉暗中相见。母子两个相互扶持,共同对抗无情的太微、狠毒的荼姚。我的书友群:777486301
  • 重来称王

    重来称王

    重生后的萧毅得到了一个神奇的空间,并借此空间所带来的能力,让身边人过的开心,让周边事都过的顺心,还总有敌人乐此不疲的跑来被打脸。萧毅说,重生之后,我自当称王。
  • 女左男佑

    女左男佑

    一把提琴,一首曲子,一张银色面具初识,他是冷漠才子,她是打工小白领一枚只因不靠谱的上司是个Gay,她为了兄弟两肋插刀再见,他是沈家二少,A市有名的花花公子,完美的大众情、人殊不知,他是大总裁,冷家黑道二爷然,一首曲子将两人的命运轨迹紧紧地交织在了一起个中缘由,谁知?神秘的身世之谜,多少人要她的命!一条项链,她要如何寻找自己的生父,如何替家人报仇?他将她纳入自己的羽翼,将璞玉般的她打造成精美的宝贝一纸契约朋友还是情、人她毅然选择后者,他亦尊重却不知情早已生根发芽他吻她,她亦吻他只是朋友,无关爱情谁信?“乱伦又如何?就算是我妹妹,这辈子,她只能是我的!”初恋,闺蜜,亲人,阴谋,阳谋,未知的秘密一场车祸最终将她从他身边带走,分开了他们的情,守住了他们的爱!五年后,她携子归来,却是别人的妻........本小说一对一,男强女强,不小白,不滥情搞笑幽默,时而小虐,俊男靓女,秘密多多想看暖男?有!想看霸道总裁?有!想看豪门?有!想看杀手?有!想看阴谋?有!想看商斗?有!想看萌宝?有!你还等什么,快来入坑吧
  • 凤主倾世

    凤主倾世

    凤莞,凤凰一族最小的公主,受魔族蛊惑,给天界带来重大灾难,天帝震怒,凤凰一族被贬,又被魔族趁机屠杀。凤王凤后在危急关头,将他们的毕生修为渡给凤莞,连同记忆一同被封印,并送入人界。——————路人一号:“听说了吗?苏家的那个苏凤莞都没有门派愿意收呢。”哦?凤莞被第一大门派黎川派掌门收为关门弟子时脸疼吗?路人二号:“听说了吗?掌门的关门弟子是个不能修炼的废物呢。”哦?凤莞参加的对抗赛上吊打对手时脸疼吗?路人三号:“听说了吗?掌门的关门弟子每天都带着面具或面纱,是因为奇丑无比呢。”哦?凤莞一舞倾城被风吹掉面纱时脸疼吗?路人四号:“……我什么都没听说,不要打脸!”凤莞在打脸的路上越走越远,没事虐虐渣很开心,可是这个一直用不怀好意的眼神盯着自己的师兄是搞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