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29200000021

第21章 今天我们怎样阅读(4)

这里,我还想补充两句,如果一本书拿起来觉得看不懂,无非有两种原因: 一是作者故弄玄虚或文不达意,这种书当然没有读的必要;二是作者写得很好,但你现在的水平还达不到,这种书也不应该读,而应该等你过一段时间水平提高了之后再读。所以,不论哪种原因,对于书籍只要你读不懂,就不该勉强自己去读。还有一点就是不要人云亦云,别人都说好的东西,并不一定适合你。尤其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更应该如此。真正的智慧都是相通的,智慧也绝不会只集中在哪一本书里或哪一个人手中,少读一本书,少看一个人的著作,天塌不下来。所以,选择书籍有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 你拿起来,随便看5分钟,先看目录,再选读其中的章节。如果它在5分钟内吸引了你,那就可以买;如果5分钟之内不能吸引你,无论是读不懂、不喜欢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就不要买。这个方法难免错过一些好书,但现在市场上书实在太多,不得不快刀斩乱麻,节约出选书的时间来读书。李晓鹏: 毫无疑问,“善选”是阅读的前提。孔子主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一个“择”字,说明了人的学习需要一定的判别能力。而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问题不在于学到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金克木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将图书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跪着读的书——神圣经典;站着读的书——权威讲话;坐着读的书——为某种目的而进行阅读;躺着读的书——文艺类书籍;走着读的书——能自身与之对照、与之谈话的书。如果说校长更多的是坐着读、走着读,那么教师则更多的是跪着读、站着读和躺着读。

那么,具体来说,教师当下应该读哪些书呢?在我看来,提升教育理论水平要阅读陶行知、叶圣陶、苏霍姆林斯基、霍华德·加德纳等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理论著作,以及魏书生、于漪、朱永新、李镇西、肖川等一批活跃在教育研究和实践前沿的老中青年实力派教育专家的著述;了解新课程要读叶澜主编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丛书》、杨九俊主编的《新课程教学问题与解决丛书》、袁振国主编的《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等;强化专业素养要读柳斌主编的《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分学科卷)、雷玲主编的《听名师讲课》(分学科卷)、窦桂梅所著的《梳理课堂》等;拓宽知识和视野要读一些报纸杂志,如《读者》、《新华文摘》等。特别是《新华文摘》,它是知识百科类的刊物,读这一本刊物,就像树木扎根在丰沃的土壤里,汲取水分和各种养料。

如果要走向更有深度的阅读生活,站在宇宙的高度看人生,站在人生的高度看教育,我建议教师要多读点教育以外的书。比如,多读一点历史和哲学。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求学时期就曾说过: 读史,是智慧的事。就是说: 你若要增加智慧,史书是不可不读的。说到学历史的重要性,我们不妨举一个例子。我国绘画大师徐悲鸿的代表作中,有许多取材自中国古代的历史典籍,如《田横五百士》就取材于司马迁的《史记》,《九方皋》、《愚公移山》取材于《列子》。同样,哲学也很重要。读哲学不仅是为了获得哲学思想,更是为了获得哲学的思维方式。恩格斯早就指出: 一个民族要站到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而要发展和锻炼这种理论思维,唯有学习以往的哲学。一个民族的发展是这样,一个人的发展也是这样。著名国画大师傅抱石的小女儿傅益瑶的画特别有深意。友人问她秘诀,她的回答是:“我读哲学,哲学使人深刻,使人通达。”有一点需要说明,中国的一些著作既属于文学书,又属于历史书和哲学书。

其实,书并不在于读得太多太杂,而在于能否从中获得知识和享受,诚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何林夏先生所说:“只要是自己喜爱的、愉悦的,就是好的,只是要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六、 读书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长期以来,人们围绕读书的问题,一直有“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争论。其实,“功利”与“读书”从老祖宗那儿就挂上钩了。南宋文学家尤袤在《遂初堂书目》序中说道,“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古人读书的功效利益观跃然纸上。宋真宗(赵恒)所作《劝学诗》讲得更加直白:“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这意思就是说,读了书可以做大官,获厚禄,可以不至于住茅草房子,可以娶到年轻漂亮的太太,可以出门有车马随从。

但是,读书也不都是为了“功利”。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认为:“并非所有无用的知识最终都会有用,而且有用未必就是唯一的价值判断,因为知识的价值无须体现在功利意义上;但换个角度看待时间与知识,你们会变得智慧。”读过《老子》的人都知道,它核心内容就是“自然、无为”四个字。老子曾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主张的是不要被学问的外衣所蒙蔽,只注重外在的东西,而是应该体悟到学问内在的规律对人生的意义,用有用的规律指导行为,才能到达“无为而无不为”的境地。

举例来说,大家都看过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吧?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张无忌武功很高,能够很好地表达“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张无忌的武功非常强,但还没有达到最高境界,因为他的“软实力”还不够。所以他又向张三丰学太极剑,张三丰在他面前表演太极剑,张无忌没有看剑招,而是看剑意。有一天他突然说:“我现在全部忘记了,忘记得一干二净了。”这说明他已经摆脱了剑式的约束,实现了人剑合一,即所谓无剑无招,无我无剑,无我忘我。这是一种真正的“无为”境界。

由此可见,我们只有摆脱一切条条框框,不要太功利,把心沉下来,全神贯注,专心做事,才能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无为”境界。在这方面,日本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日本的教育不那么急功近利、实用主义地追求升学。他们有“修养课”。实际上,修养对人的成长很重要。而人之修养的养成,往往得益于那些“无用”的闲书。在中国近代史上,提起梁启超,大家并不陌生。他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当年,梁启超送儿子梁思成去美国学建筑,临行时反复告诫儿子要多花时间阅读文学和哲学作品,否则生活会过于单调、乏味。在梁启超看来,专业知识可以用来做事,文学则可以用来修身,提升自己的生活品位和乐趣。作家莫言说:“读小说、闲书,最愉快;读有用的书比较痛苦;读不愿意读又必须读的书最痛苦!当人有了选择读物的自由,那真是人的一大解放!”从哲学的角度说,“有用的可能是有害的,无用的可能是有用的。我们要想想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二者都是相对而言的。这也就是庄子所说的‘有用之害与无用之用’。我们对世间任何事物的认识,永远不要只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看,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去看待人生,结果也许完全不一样”。潘宗光: 于丹说得好:“这个时代阅读分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有用的阅读能够给我们更多的知识,我认为更好的是无用的阅读,它拓展生命。”

再说,读书是很“私人”的事,本不应当带有浓重的功利色彩。英国大哲学家罗素说过: 要读点“无用的书”。真正的阅读,从不会在书中寻找理财良方,也不会念念不忘强身健体。诸如《如何炒股》、《投资交易笔记》、《有病不用吃药》之类的书籍,绝不会是真正阅读的案头必备。审美的愉悦与心灵的满足,应该是书籍给予阅读者的最大快乐。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更应该切实感受到读书是自己的学习行为,读书是自己的生活习惯,读书是自己的存在状态。这种境界,恰如梁实秋先生在《读书苦?读书乐?》一文中所说:“人生到了一个境界,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不是为人,是为己,是为了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吾故曰: 读书乐。”

记得陈寅恪在1929年曾为北大史学系的毕业生题过两首诗,第二首中有“天赋迂儒自圣狂,读书不肯为人忙”两句,意思与梁实秋的话大体相同,讲的都是读书的终极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为了“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的实用价值,还是为了探求文化知识,寻求个人思想的独立自主?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阅读不可避免地具有明确的功利意识,即“有所为”。如专家们的阅读主要是为了专业上的了解和研究,学生的阅读主要为了学业的完成,像这样的阅读它的功利性是非常明确的。

在当代阅读者中,人文学者的读书,大概最近于以无功利的美学态度读书,也最接近以读书为乐的古风。比如《红楼梦》,人文学者不可不读: 白纸黑字“大观园”,“字字看来皆是血”,令人百读不厌。已故红学泰斗周汝昌曾说过:“《红楼梦》不是一个好玩的小玩意,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因为它包含总结了我们民族的文史哲和真善美,是一个前无二例的最美的大整体。”文学书的质地、神韵,是其他艺术所无法替代、不可企及的,尤其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样的文学经典,其中不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而且流淌着思想的要义。读得多了,背得多了,人生境界自然也就高了,也就有了超越常人的智慧。也许,初读这样的经典著作可能充满了艰深和痛苦,但当你走过泥泞崎岖的山路,到达峰顶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乐,与文学巨匠、哲人对话的快乐甚至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快乐,就会油然而生。

关于读书这件事,我很赞同汪涌豪教授在《经典阅读的当下意义》一文中所阐明的观点,“人可以带着目的读书,但不能太有目的,正如可以带着目的与人交往,又不能总带着目的,否则会很可怕”。

七、 读书要讲究方法

读书之法,因人而异。每一个人的背景、学问都不一样,方法也不一样。这个方法对你不成功,对他可能就会成功。就读书而言,有人读书,只要随便翻翻就抛开了。有人读书,却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末一个字才罢。其实两种方法都有道理,但永远只用一种方法是不对的。

人们常说“教无定式”,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读书亦然。靠规律和方法能够事半而功倍。面对一本书,尤其是经典著作,我们应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观察、去了解、去解读。有一句话说得好: 条条大路通罗马。研究发现,古往今来,每一个成功者都有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例如苏轼用“抄读法”来加深记忆理解;华罗庚用“厚薄法”读书,由厚读薄,取其精华;陈善爱用“认理法”,读有字之书,识无字之理,记心中之思。还有所谓“求异法”、“引申法”、“猜读法”、“写读法”等,都是前人在读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符合个人习惯的阅读方法。可见,读书效果的好坏在于你会不会读,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得当的问题。

一般来说,一个人要想做出成绩,需要有三个方面的条件,一个是天赋,一个是环境,还有一个就是个人的努力。但是个人的努力应该得法,而不是靠拼体力、延长劳动时间和增加劳动强度。读书也是一样,书读得好与坏,跟拼不拼命没有关系,天天开夜车,我不认为那是正确的方法。当然一点不努力,也不行。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 有的人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地学习,结果却收效甚微。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学习方法不合适。看来,学习方法不同,其成效和收获也不同。

对此,浙江省理科状元陆文在演讲中曾经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不是抓紧每一分钟学习,而是抓紧学习的每一分钟。”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不是你每天学习24小时你就一定能学好,而是你可能每天只学习10个小时,甚至8个小时,但你能保证在学习的8个小时中,你是精力充沛的、专心致志的、富有效率的,这才能真正学好。当然,他这里指的是学生。成年人不可能一天有8个小时的读书学习时间。读书学习除了要有一定的时间外,关键得看谁的学习效率高,方法得当。美国的珍妮特·沃斯和新西兰的戈登·德莱顿于1994年出版了一本《学习的革命》,几乎轰动全球。书中预言: 21世纪“真正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一预言的正确性。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爆炸的今天,“渔”比“鱼”更重要。知识是一条流动着的河,淘汰旧知识,获取新知识是一个流淌不息的过程,所以现成知识的效益是有限的,而方法却可使人终生受益,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爱因斯坦曾提出过一个关于成功的公式: 成功=刻苦学习+正确的方法+少说废话,实际上也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八、 读思结合

同类推荐
  • 教学相长文丛-享受着,如此美丽的教育

    教学相长文丛-享受着,如此美丽的教育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 追寻教育的乌托邦

    追寻教育的乌托邦

    本书记载了作者的心灵成长、记录了作者变革的梦想,体现了作者对理想教育的向往及一种大教育的情怀。全书内容包括:走向讲台——在执著与坚毅中为人师表、享受课堂——让课堂成为孩子的精神舞台、学生观——你的心我永远会懂等七章。
  • 社会文明学导论

    社会文明学导论

    本书试图在对人类社会文明进行总体统观、系统反思和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构建社会文明学的理论体系,决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当今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文明实践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特别是消解一系列文明危机和矛盾的学理呼唤。从研究难度来看,本书所涉及的社会文明的本质与特征问题,社会文明结构及其运行机制问题,社会文明的形态及其转型问题,社会文明主体及其构建问题,社会文明交往与借鉴问题,社会文明的规律与趋势问题,社会文明的范式与走向问题等,都是哲学研究的前沿性问题,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 武威通志·天祝卷

    武威通志·天祝卷

    《武威通志(共8册)》内容简介为: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面积3.3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万,居住着汉、藏、土、满、回、蒙古等25个民族。辖凉州区和民勤县、古浪县、天祝藏族自治县。武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丝路重镇,五凉古都,西夏辅郡,佛教圣地,是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中国葡萄酒的故乡,世界驰名的白牦牛产地。
  • 和谐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工作

    和谐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工作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整体素质。
热门推荐
  • 我的生活不太平

    我的生活不太平

    有时候只想写一点文字,祭奠自己平凡的生活。或许有的看了,或许没有,不管看还是不看,这些文字,还是在这里!
  • 狼战紀

    狼战紀

    【狼神进化史:狼灵—狼人—狼魔—鬼狼—狼尊—魔狼尊—狼神—终极神狼尊】楚凡自幼在孤儿院长大,七岁那年被一伙神秘人物带走,从此开始了倍受操控和残害的人生。他对自己的身事还留有片断的记忆,对孤儿院里一同长大的小伙伴更是难以忘怀。为了揭开充满疑团的身事和寻回往昔的旧友,他忍辱负重,十八岁就登上了人生巅峰,成为跨国财团的总载。可表现的风光掩盖着私下不堪的屈辱,涌动在身体里的狼性又呼唤着遥远异域的真身……当旧时的伙伴突然闯入自己的生命,楚凡才惊觉,原来他们之所以被自幼囚禁在孤城般的深深院落里,就因为他们异常的兽性既是无敌的超能,又是灭世的元凶……在毁灭与保全之间,这群绝世遗孤又该何去何从?
  • 嫡女妖娆,督公大人请自重

    嫡女妖娆,督公大人请自重

    目睹亲人惨死,跳崖未遂,命运重来,她势要血洗苏府祭祀亲人!一不小心吓疯了白莲花妹妹,打残了阳奉阴违的姨母!他是传闻中杀人嗜血,视女人为玩物的东厂督公,却将她看入眼中,为她,甘负天下人!
  • 山河禅

    山河禅

    出生河图星域的她,是整个星域唯一一个凡人体质,出生时聚集天地灵气但却又毫无生机,被天罗人忌惮称之为不哭死神,被抛弃在星河间流荡。二十年后,灵元阁,人间唯一一个修仙门派。掌教收她入门时,却仍是一副孩童般的模样。三年后掌教缘尽仙逝,她与师侄相依为命,治水患,救饥荒,除妖魔,她习惯了他的陪伴……地极海中的玄丹山上,一座孤坟,那熟悉的声音不曾改变。琴弦撩动,对月空望,河图世界再也不复过往。
  • 若那年栀子花开

    若那年栀子花开

    那年,栀子花开,少女誓言守护少年,多年陪伴,却不敌缘分一到那人微微一笑。如今,别后,她嫁。
  • 太极开天

    太极开天

    火神祝融,掌握五行火之天道,动辄焚天煮海。水神共工,掌握五行水之天道,翻手间陆地沉浮,可淹满天诸神!四方神兽霸绝天地,一声咆哮日月摇坠,一声怒吼,山河破碎。魔神蚩尤,统管天地间最为强健的魔族,征战九天,万族胆寒。战神刑天,领悟天地极阳之力,掌握天地五行,战力冠绝九天!天帝昊天,领悟天地极阴之力,跳脱五行,掌管天地间的空间,时间,风,雷,冰的力量,是整个天界修为最高之人。妖圣女娲,太古众神中唯一一个追随过父神盘古的大神,身负无比玄妙的生命之力。人王伏羲,天地间第一个出现的人类,和女娲一起创造了最终颠覆了太古的人族!看主角如何一步步追寻这些太古众神的足迹,解开开天之谜...
  • 超凡书童

    超凡书童

    哈喽大家好,我叫陈世美,因为在现代是位全能大明星,被老天爷嫉妒羡慕,所以被雷劈去了古代,精彩内容,敬请往下看。
  • TFBOYS星娱萌萌哒

    TFBOYS星娱萌萌哒

    通过努力走上明星之路的三位性格不同的女生和三只发生的不可思议的故事。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绝对不可能!!
  • 不死人之秘

    不死人之秘

    在这个魔法相互争奇斗艳的世界里,黑魔法与白魔法的斗争一直没有得到终结,而由于一位不死人的到来,结束了神魔世界两块大陆这样长达几千年的争斗格局。如果死亡并不是人生终点,如果战士那视死如归的勇气不是必须守护的信念,那么所谓的结局、归宿又是什么呢?
  • 我的世界我是僵尸

    我的世界我是僵尸

    我的世界我的生存技巧欢迎大家看我是机甲全名:机甲动物【恐龙】武器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