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29200000014

第14章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书(1)

“腹有诗书气自华”,没有真正的阅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但近年来调查发现,“我国识字的人口中只有一半在看书,国民阅读率的走低令人担忧”。更有甚者,有“很大一部分教师都不读书”,这显然是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也是造成教师“职业倦怠”和“平庸化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不少专家呼吁: 教师要在读书中生存与发展。

读书,除了要掌握有效方法,学会与文本对话,做到读与思结合、读与写结合、学以致用外,还有一点必须强调: 读书是一项苦中有乐的工程,贵在及时,重在坚持。没有极大的毅力支撑,是很难将教师阅读进行到底的。

读书,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人人都知道读书的好处。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曾经出过一本书,题目叫“读书这么好的事”(张新颖)。初看这个书名,心想读书的益处岂一个“好”字了得。然而你细想想,纵有千言万语,怕也抵不过这个“好”字,正所谓“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张元济)。为何?因为人类千百年以来保存智慧的手段不出两端,一是实物,比如长城、故宫等;二是书籍。

阅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的影响是巨大的。虽说书籍不能改变世界,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书是人类认识的载体,有知识的人把所见所闻或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便成为书。有价值的书是历史的见证、知识的宝库、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标志。人们常说,岁月无情,然而阅读却是最有情义的。我们对于世界有所认识、对于人类的崇高理想有所了解,都得益于读书。通过读书,我们认识到,除了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之外,还应有高尚的精神生活。通过读书,我们了解到自古以来许多志士仁人感人肺腑的光辉事迹。

因此,我非常赞同朱永新先生的话:“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社会文化和历史就是通过阅读而代代相传、继往开来的。记得2009年“两会”召开前夕,温家宝总理在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中提到:“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坐在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深受启迪,也十分感动。如果我们能够摆脱“急功近利”的心情,读书的确是一种幸福,能给人安全感,正如于丹在《读书就是滋养自己》一文中所说:“文化的力量,我们不能夸大它,它不能阻止地震的来临,也不能改变金融危机。它能改变什么?它改变的是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态度,是我们自己和世界相遇的方式。”于丹: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即世界读书日,意在鼓励人们发掘读书的乐趣,并纪念那些为推动人类文明前进而做出不懈努力的先辈。为什么选择4月23日作为世界读书日呢?据说跟西班牙有点关系。这一天是西班牙大文豪、《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的忌日。还有一个根据,就是这一天是西班牙一个地区的传统节日,叫作圣乔治节。其来历是,当地有一个英雄叫乔治,他从怪兽手中救出了一个公主。通常“英雄救美”的民间故事,一般公主得救以后会嫁给英雄,可这个故事不是这样,没有说公主为了感恩就嫁给英雄了。她怎么感谢的呢?她送给英雄一本书,这就不落俗套了。作为英雄,你光是能杀死怪兽还不够,你还得有文化,有品位。根据这个故事,西班牙这个地区就有了一个节日,到4月23日这一天,姑娘送自己爱的小伙子一本书,小伙子送姑娘一枝玫瑰花。我觉得这倒不错,姑娘要求自己的意中人是有文化的、爱读书的。其实,所谓的“世界读书日”,也只不过是提倡一下,或许有点推动作用,但“推是为了不推”,真正的读书行动要靠持之以恒,靠个人的“文化自觉”。我们这里说的“文化自觉”,强调的是一种“自主意识”,即把读书当做一种自觉行为。

据我所知,世界最早的书籍产生于五千多年前。1845年一位英国考古学家,经过长达六年的发掘,找到了传说中的亚述人的藏书室,里面堆满了刻有符号的大大小小的泥板,这些符号被证明是公元前32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这些泥板便是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书。这些泥板每块重约1公斤,他们首先用半干的黏土制成方方正正的板块,然后把芦苇秆或木棒削成三角形尖头作为书写的“笔”,在泥板上压出楔形字,用火烘干后就成了“书”。之后埃及发明了写在纸莎草上的象形文字,中国发明了甲骨文。当埃及古文字和苏美尔楔形文字逐渐走向死亡之际,秦朝告示全国实行“书同文”,中国的文字才真正进入了规范统一的生长发育期。经过了“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的早期阶段,公元150年左右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从而彻底改变了图书的形式,而后来印刷术的发明更是为图书的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应该说,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良好阅读传统的民族。有关名人与书的趣事不胜枚举:

《论衡》的作者王充,家贫买不起书,常游洛阳书肆,所阅之书过目即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宋太宗每天读《御览》三卷,宋琪认为皇帝这样做太辛苦了,太宗却说:“开卷有益,不为劳。”意即读书固然需要时间和体力的付出,但同时能够获得知识的回报和精神的滋养,而且每每因为醉心于书而将寂寞、空虚摒之于身外,何劳之有?

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书数百卷,连给女儿嫁妆时,亦是满满一箱书。

《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经济学家王亚南,在乘船遭遇风浪、海轮颠簸不止时,要求服务员将其绑在椅子上以聚精会神地读书。此举颇有些《荷马史诗》中奥德赛把自己捆在桅杆上不受海妖歌声诱惑的风范。

诗人闻一多在结婚当日忽然不见了踪影,后被友人发现在书房中如痴如醉地读书。

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时,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读书,有时吃饭也不出书房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将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无独有偶,据说当年陈望道独守柴屋翻译《共产党宣言》时,也有痴迷中误服墨汁之举。

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更是不计其数。例如,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别林斯基说“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等。

一、 教师读书的当下意义

也许有人会问,今天这个时代,读书到底有什么意义?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引用王蒙先生的一段话:“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风度。我们这个时代之所以出现一些浮躁的风气,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一些人不读书,缺乏应有的风度,缺乏对事物的专注之心。”王蒙: 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不间断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

如今,时代确实有些浮躁与功利,但读书能让人沉醉,让人保持内心的宁静。读书,就是与博学的先生对话。他以和缓的语调,告诉我们物质的速朽和精神的永恒。譬如当年唐宋,曾肥马轻裘雕梁画栋,而存活于人心不朽流传的,却是激扬精神的诗词歌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从人类发展史看,文明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生活,也是人类传承文明的主要方式。对人来说,“恐怕没有比读书更好的精神食粮了”。曾国藩家书有言:“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可变化气质。”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也说过:“人,要有气质,要想真正地漂亮起来,一定要读书,读书是最好的‘精神化妆’。”应当说,阅读及其质量,的确关乎一个人的素质养成和精神状态。冯友兰先生曾说,他第一次见蔡元培先生,就感到有一种光风霁月的气象。美学家叶朗认为,这是因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有高有低,中国的传统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品质,涵养气象,就必须读书,就必须有生活的积累、思想的积淀。文化的涵养会使我们的思想保持鲜活的亮色。

其实,古今中外的名人志士都爱读书,像孔子、陆游、巴甫洛夫、萧伯纳、马寅初、巴金、冰心等,他们不仅把读书作为获得知识的手段,而且还把读书作为养生的方法之一,得到了健康长寿。宋代诗人陆游在医学并不发达的时代,尚能活到85岁。他在诗中多处提到读书:“读书有味身忘老”,“病需书卷作良医”等。欧阳修自述其读书感受时说:“每遇体之不康,则取六经、百氏,若古人之文章,诵之。爱其深博闲雅、雄富伟丽之说,则必茫乎以思,畅乎以平,释然不知疾之在体。”身体的不适感,竟然因为读书而荡然无存。现在有些国家在医院开设了图书馆,称之为“书籍疗法”,其道理就在于读书能转移不良情绪,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当然,这还不足以证明读书就能使人长寿,但读书有益身心,却是不争的事实。书要读进去,必须心先静。静心读书时,忘却烦恼,心静如水,物我两忘,人体各个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人体远离疾病的侵袭。由此看来,所谓“读书破万卷,不用去医院”,这句话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不仅如此,作家曹文轩曾说过:“阅读是人类最优雅的行为,也是最优美的姿态。”他说,一位瑞典作家曾给他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家庭里有两个孩子,因经济原因,老大没有读书,也就是说没有阅读行为,而老二上了学,有了读书行为。几年后有家科研机构对他们的大脑作了科学测试,结果发现没有阅读行为的那个孩子的大脑发育是不完善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阅读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人道主义行为”,它让人的大脑得到了充分发展,能使他更完美地感受到这个世界,享受到足够多的东西。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周国平则认为:“人生有种种享受,读书是其中之一。读书的快乐,一在求知欲的满足,二在与活在书中的灵魂交流,三在自身精神的丰富和生长。”著名作家贾平凹也说:“读书对一个人来讲特别重要,人生经验一部分从生活中来,一部分从书本中来,书读得多,对你的人生、心灵健康发展,肯定有好处的。”的确,读书有诸多益处: 读书,可以开阔人的视野,让我们拒绝平庸;读书,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提升我们的教育境界;读书,可以优化人生层次,提高我们的生存质量;读书,可以启发人的思维,点燃思想的火花,让我们更加善于思考。更重要的是,读书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滋养了底气和灵气,使我们睿智、深邃,站得高看得远,远离浮躁。

人是生活在物质和精神两个世界里,书是精神世界中再现物质世界的载体,因而凡是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人,都时常生活在书里,读书才能过更有趣的生活。书,关乎人的生命质量和命运走向。人一辈子怎样生活,生活得怎样,就是从他与书的关联开始。苏轼有诗曰:“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饱读诗书,可以使人气质高贵、气宇轩昂。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大家知道,人类在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这些财富保存的载体主要就是教育的经典著作。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说过:“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意思是说,一部经典著作,无论你读多少遍,你都有新鲜感,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为什么呢?因为经典著作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共同的大问题,比如人生的意义、生命和死亡、灵魂和肉体、信仰,等等,同时又各有独特的贡献和历史地位。用库切《何谓经典》中的话说,那些“历经最糟糕的野蛮攻击而得以劫后余生的作品就是经典”。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是中国的老子、庄子也好,西方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也好,只要是真正进入世界文化宝库的作品,都是公认的经典著作。读这样的书,才能进入真正的阅读,可以“以一当十”、“事半功倍”。如果碰到什么读什么,是永远走不到真正的阅读里面去的。

同类推荐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忠心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忠心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实践教学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实践教学

    为适应世界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第三次全教会提出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一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模式的根本变革,无疑对中小学教学管理提出挑战。显然,过去中小学教学管理与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不相适应,广大一线干部教师呼吁,中小学教学管理亟待改革,如果不紧紧抓住管理这根缰绳,任何成功的改革都是不可能的。
  •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编者在“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五届(2008)年会收到的大量文稿中,经作者同意在部分新闻学期刊2008年发表的有关文稿中,共选取111篇稿件,辑成《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以飨读者,并恳请各方指正。
  • 大报智慧:《环球时报》研究

    大报智慧:《环球时报》研究

    本书对《环球时报》的发展历程、报道特点、标题、版式、发行、广告、人才、文化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全景展现了《环球时报》的积极探索和丰硕成果,揭示出其成功的秘笈。本书指出,在国内国际新的传播环境下,《环球时报》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大报,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本书观点鲜明、逻辑严谨、材料着实、图文并茂,综合运用新闻学、传播学、叙事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加以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书可为传媒从业者提供借鉴,也可为传媒及相关专业师生提供参考。
  • 公文写作大全

    公文写作大全

    公文是党政机关,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在行政管理活动或处理公务活动中产生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有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比一般文章要规范要多。公众学习公文写作,既是我国民主政治不断进步的表现,也是公民维护自身权益的体现,每个人和集体都要至少了解几种与自己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文种。
热门推荐
  • 宇刃

    宇刃

    【英雄联盟改编小说】瓦罗然大陆经历第三次符文战争,遍处疮痍,百废待兴。而此时此刻大陆之中却是暗流涌动,诺克萨斯兴兵艾欧尼亚。德玛西亚先锋骑士团副团长赵宇却在此刻前往艾欧尼亚。。。同名游戏《英雄联盟》改编小说,希望大家喜欢请喜欢本书的朋友,收藏推荐一下,拜谢各位QQ群:106434697(喜欢本书的朋友都来哟)小松另一本书《蛮荒志》小松回归仙侠之作,书号1784338希望大家也能支持一下。小松努力为大家打造最好最优质小说
  • 花心劫

    花心劫

    北陵国玉罗公主,含花心玉而生,天生异象,山洪暴发,水漫京都,尸横遍野,世人视为妖孽,赐予焚刑。十四年后,为拯救仙族而下凡的少女,无意在人间掀起了一场风云变幻,却又深深卷入那波澜诡谲的漩涡深处。绝颜丹后,浮现于世的倾国倾城,她一笑成灾,那一世成殇,名震天下的谦谦君子,不谋江山,只为谋她。他说以心为聘,以命为媒,是一念执着,还是前世不忘?他位登九五之尊,赐天下至毒,是诛心,还是诛仙?一块花心玉,穿梭了两个不同的时空,维系了两个支离破碎的灵魂。。。。。。
  • 针之魔女的忧郁

    针之魔女的忧郁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会不会觉得“面向男生的作品主角居然是个女孩”从而感觉不爽呢?不过,还请耐心的看下去。本文借用《魔法少女小圆》的世界观,无论是对于对硬科幻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还是对软科幻感兴趣的朋友们,这本书都是值得读下去的。
  • 拨开云月见到你

    拨开云月见到你

    职场妈妈俞幼涵突然失业了。在一边面对着生活的重压,一边想要找回缺失的自我的过程中,她逐渐意识到,她所珍爱和依赖的亲人、朋友、爱人……看似交织的人生,其实每个人都孤独地行走在自己的轨道上。她开始反观自己,反观这个被家庭、婚姻、工作所束缚的自己,决定来一次任性的出走。不断地陷入困境,又勇敢地从困境中走出……这是每一个现代社会人必然要去面对和经历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半妖入世

    半妖入世

    当人们从不相信的妖进了人类的世界,是否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呢?
  • 五月似秋凉

    五月似秋凉

    很普通的开始。就是我说在一起吧。他说好。故事的过程普通。故事的结尾也很普通。
  • 一界封王

    一界封王

    既然这个世界拒绝成就剑仙,既然你要封杀所有剑仙,纵然狂笑拼天劫又怎样。天威之后,灰飞烟灭。踏入轮回,转生新的世界,剑仙之名不再遥远。一剑伴前行,一剑逆天威,一剑独封王。
  • 落雨怎知泪何流

    落雨怎知泪何流

    关大将军的千金落雨也有自己的两小无猜林杨公子,但随着自身的法力逐渐恢复,一些模糊的记忆也随之而来……发现原来她早已爱上天神焕廷,而林杨只不过是焕廷的一丝魂魄。千般思绪杂念心中,万般痛意早已焦灼。落雨该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