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28500000015

第15章 东汉及其以后儒者的(3)

依唐太子李贤《后汉书注》及《汉书·平帝纪》,元始五年(5)是在明堂举行的一次祫祭。这次祫祭,被张纯及作《续汉书》的司马彪当成了禘礼。建武十八年(42),刘秀到长安,在高祖庙中合祭诸位祖宗,也被张纯当成了禘礼。把祫礼当成禘礼,就是把祭祀上帝的礼仪变成了祭祀祖宗的礼仪。禘礼就这样没有经过争议地改变了性质。至于“三年一祫,五年一禘”,则出于《礼纬》。张纯解释禘礼的意义时说:

《礼》说: 三年一祫,天气小备;五年再闰,天气大备。故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禘之为言,谛。谛定昭穆尊卑之义也。(《后汉书·张纯传》)

刘秀据张纯禘祫之义,制定了东汉的合祭祖宗礼仪,为后来所沿袭。东汉末年,郑玄认为禘就是郊,就是祭天。宗庙大祭也可称禘,这就是所谓“祭有两禘”。王肃反对郑玄,认为“禘祫一名”(杜佑《通典》卷五〇)。也就是说,禘和祫一样,都是合祭祖宗的礼仪。东晋、南朝,禘礼是祭祖之礼几乎无人怀疑。北魏君臣,又开始检讨禘祫的异同和意义。孝文帝下诏道:

《礼记·祭法》称:“有虞氏禘黄帝”。《大传》曰,“禘其祖之所自出”,又称“不王不禘”……郑玄解禘,天子祭圆丘曰禘,祭宗庙大祭亦曰禘……圆丘、宗庙大祭俱称禘,祭有两禘明也。王肃解禘祫,称天子诸侯皆禘于宗庙,非祭天之祭。礼文大略,诸儒之说,尽具于此。卿等便可议其是非。(《魏书·礼志》)

尚书游明根等四人赞同郑玄的意思,认为圆丘祭天的禘和宗庙之禘可以并行不悖。中书监高闾等十三人比较充分地说明了以禘为祭天礼仪的根据:

禘祭圆丘之禘与郑义同,其宗庙禘祫之祭与王义同。与郑义同者,以为有虞禘黄帝,黄帝非虞在庙之帝,不在庙,非圆丘而何?又《大传》称祖其所自出之祖,又非在庙之文。《论》称“禘自既灌”,事似据。《尔雅》称“禘,大祭也”。《颂》“《长发》,大禘也”。鲁行天子之仪,不敢专行圆丘之禘,改殷之禘,取其禘名于宗庙。因先有祫,遂生两名。(《魏书·礼志》)

依高闾等人的说明,则禘礼从殷商时代就是所谓“圆丘之祭”。只是因为鲁国虽然可用天子之仪,但“不敢专行圆丘之禘”,才改变了前代的规矩,把本来是圆丘祭天的名称用在了宗庙祭祀。儒经所说的禘,就是祭天大礼。

禘礼的改变性质是不是鲁国开始的,目前未见其他证据。重要的是,依北魏儒者们的意见,禘礼原来确实就是祭天的大礼,性质发生改变,是后来的事情。而我们所能查到的,是东汉张纯的意见。

在宗庙问题上,高闾等主张依王肃为准:“据王氏之义,祫而禘祭之,故言禘祫。总谓再殷祭,明不异也。禘祫一名也。”

孝文帝综合了双方的意见,下令道:

王以禘祫为一祭,王义为长。郑以圆丘为禘,与宗庙大祭同名,义亦为当。今互取郑王二义。禘祫并为一名,从王。禘是祭圆丘大祭之名,上下同用,从郑。(以上均见《魏书·礼志》)

北魏虽然用折中的办法对待所谓郑、王二义,但实际上是恢复了禘作为祭天大礼的原义。只是北魏以后,南郊祭天仍然称郊,而禘礼也就仅仅作为祭祖礼仪而存在了。

禘礼的变质,是儒教改变传统上帝观念在礼仪制度上的反映。而这个改变的起点是张纯,张纯根据的是《礼纬》和当时的《春秋》学家的意见。后来,儒教的宗庙大祭都沿用所谓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的制度。两汉之际的纬书,对于将传统宗教变为儒教,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祭孔制度的发展

从曹魏开始,皇帝或者太子学通一经,就要向孔圣报告,行释奠礼。起初由于孔子在世时官职低,祭礼由太常代行。晋代,皇帝或者太子开始亲自行礼。此后祭孔的规格则不断提高。

随着上帝配食制度的建立,孔子的配食制度也开始建设。曹魏正始七年(246)十二月,齐王芳“讲《礼记》通,并使太常释奠。以太牢祠孔子于辟雍,以颜回配”。

南朝齐代,讨论孔子祭礼。陆纳、车胤依据传统,认为应按照“天子祭天,诸侯祭山川……”这个原则,其后代是什么职位,就以什么规格祭祀孔子。当时孔子后代其爵为亭侯,也就应当依照亭侯的规格祭祀孔子。范宁则认为应依照周公的规格,用王者礼仪。范宣从理论上说明,孔子是帝王师,帝王不得再以孔子为臣。祭祀孔子时,也应该用帝王的礼乐。尚书令王俭认为陆、车二人建议的规格过低,二范建议的规格又过高。他认为,应该用上公的礼仪:

……皇朝屈尊弘教,待以师资,引同上公,即事未允。元嘉立学,裴松之议应舞六佾。以郊乐未具,故权奏登歌。今金石已备,宜设轩悬之乐,六佾之舞,牲牢器用,悉依上公。(《南齐书·礼志》)

这就进一步表明,孔子已经不是由自己子孙祭祀的先祖,而是国家祭祀的公神。所以,孔子的规格,不受其子孙品位的限制。

太和十三年(378),北魏在京城修建孔子庙。从此,孔子庙庭开始走出曲阜,走向全国。南朝梁,就在自己境内修建孔庙。

北齐时代,规定在正常的春秋祭祀之外,每月朔日,学校师生必须向孔子行礼,雨大可停:

后齐制,新立学,必释奠礼先圣先师。每岁春秋二仲,常行其礼。每月旦,祭酒领博士以下及国子诸学生以上,太学、四门博士升堂,助教以下、太学诸生阶下,拜孔揖颜。日出行事而不至者,记之为一负。雨沾服则止……郡学则于坊内立孔、颜庙,博士以下,亦每月朝云。(《隋书·礼志》)

北周时,又追封孔子为“邹国公”,并且“立后承袭”(《周书·宣帝纪》)。

到了唐代,对孔子的祭祀,又有新的发展。唐初制礼,曾以孔子为先圣,以左丘明等二十二人为先师。高宗显庆年间,一度曾重以周公为先圣,而“黜孔子为先师”(《通典》卷五三)。后来,又恢复孔子的先圣地位,而将周公作为武王的配食者。这一项制度,到《开元礼》,终于被确定了下来。据《开元礼》载,仲春仲秋上丁,于太学行释奠礼,祭祀孔子:

孔宣父为先圣,颜子为先师。

先圣、先师之称,来自《礼记·文王世子》。汉代以来,周公、孔子都做过先圣,孔子、颜回都做过先师。

孔子成为先圣,颜回就是先师。其他诸儒,就不能再称先师。《开元礼》继承了唐初对二十二位儒者的表彰,同时把孔子的弟子置于二十二人之前,作为“从祀”。由于原在二十二人之列的卜子夏归位弟子列,所以二十二人只剩下二十一人。这二十一人是: 左丘明、公羊高、谷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杜子春、马融、卢植、郑玄、服虔、何休、王肃、王弼、杜预、范宁、贾逵。这些儒者的入选,都是因为在注经方面的成就。所以像孟轲、荀况、董仲舒等,没有入选。

唐代规定,郡县都要建立孔子庙,祭祀孔子。并且由地方长官担任主祭。这样,孔子的国家公神的地位,就日益巩固和发展了。

孔子在神间如此崇高的地位,使韩愈无限感慨。韩愈写道:

自天子至郡邑守长通得祀而遍天下者,唯社稷与孔子为然。而社祭土,稷祭谷。句龙与弃乃其佐,非其专主。又其位所,不屋而坛。岂如孔子用王者事,巍然当座,以门人为配。自天子而下,北面跪祭,进退诚敬,礼如亲弟子者。

句龙、弃以功,孔子以德,固自有次第哉。自古多有以功德得其位者,不得常祀。句龙、弃、孔子,皆不得位而得常祀。然其祀事皆不如孔子之盛。所谓生人以来,未有如孔子者,其贤过于尧舜远矣,此其效欤!(韩愈《处州孔子庙碑》)

其自豪与欣羡之情,溢于言表。在韩愈的心目中,孔子就是和社稷同等规格而且实际上要更加高贵、尊崇的儒教神灵。韩愈心目中的孔子,也是所有儒者心目中的孔子。

后世孔庙,其制度基本依据《开元礼》,只是做些小的调整。

六集大成的《开元礼》

东汉末年及其以后有关儒教问题的种种讨论、改革,到唐代逐步臻于成熟。唐开元年间,朝廷制礼,以往的争论、改革,此时大多都以制度的形式被固定了下来。《开元礼》规定:

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圆丘,以高祖神尧皇帝配座,在坛上。

以下,从上数第一阶,祀“五方帝”。即青帝灵威仰、赤帝赤熛怒等。再下,则依次是天皇大帝、北辰、北斗、天一、太一等天上的星座。对此,《开元礼》自注道:

所谓昊天上帝者,盖元气广大则称昊天,远视苍苍即称苍天。人之所尊,莫过于帝。讬之于天,故称上帝。故《书》曰: 钦若昊天日月星辰,以授人时。《周官》曰:“以禋祀昊天上帝……”

在《开元礼》的制定者看来,《尚书·尧典》的“钦若昊天”,和《周礼·大宗伯》所禋祀的昊天上帝,乃是同一个对象。

武则天时,曾下诏规定:“天无二称,帝是通名。承前诸儒,互生同异,乃以五方之帝亦称为天。假有经传互文,终是名实未当。称号不别,尊卑相混。自今郊之礼,唯昊天上帝称天,自余五帝皆称帝。”这一条,在《开元礼》中也体现出来了。灵威仰等名号前,只有“帝”,而无“天”。从此以后,昊天上帝作为至上神的地位,就更加突出出来。王肃的主张,得到了彻底贯彻。

对于日月星辰,《开元礼》解释道:

按: 此星神之位,盖浑仪制图,圣人观象,羲和所职,推步有徵。传曰:“万物之精,上为众星。故天有万一千五百二十星,地有万一千五百二十种。星之与物,各有所主。”

所谓“星之与物,各有所主”,就是说,地上有一种物,天上就有一种星。天上的星,主宰着地上的物,如同上帝主宰着地上的世界一样。而星,乃是物之“精”,即精灵、灵魂。至于五方帝,乃是五行之精:

上帝之号,元属昊天……夫五方帝者,五行之精,九谷之宗。

即灵威仰、赤熛怒等,乃是木、火、金、水、土这五行的精灵。那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物,都要归属这五行之中,五方帝自然要高于众星。而昊大元气,则包容一切,所以昊天上帝自是独尊,而不与五方帝并列。

以对星辰和五方帝的解说推测,则昊天上帝之所以为至上神,那昊大元气应该仅仅是它的形体,而其中之精才是它的灵魂。也就是说,昊天上帝,乃是那昊大元气的精灵。

五方帝之下,还有“五帝”。这五帝是“太昊、炎帝、轩辕、少昊、颛顼”(《开元礼·序例上》)。这样,原来的五帝也得到了妥善安排。为了区别明显,这五帝在《开元礼》中也称为“五人帝”。

句芒、蓐收等神也得到了很好的安排,他们成为“五官”,即五行之官,排在五帝之下。

社稷祭祀也确定下来,所祭的就是土和谷。社和稷,就是土谷之神。句龙(为后土)、弃(为后稷)就是配食者:

仲春、仲秋上戊,祭太社,以后土氏配;太稷,以后稷氏配。

这就是韩愈所说的虽然也是全国通祀,但不如孔子尊贵的社稷祭祀。后来的社稷祭祀,也都依此为例。

大约关于社稷的神主问题此后还有争论,于是作《通典》的杜佑也借机发表了一长段议论:

说曰: 王者诸侯所以立社稷者,为万人求福报功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生,不可偏敬,故立社稷而祭焉。

自经籍灰烬,互执不同。郑玄曰: 社稷者,土谷之神。句龙、后稷以配食也……王肃云: 句龙、后稷并为五官,故祀为社稷……崔灵恩云:“二家之说,虽各有通途,但昔来所习,谓郑为长。”……按: 崔灵恩以郑为长,当矣。……

(王)复云以无“配食”字是正神者,“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亦无配食之说,岂得不谓郊天者乎?

稷者,土有生长之功,立其神,因以稷名之。郑据《孝经》说曰:“社者土地之神,稷者能生五谷之神”。《孝经援神契》云:“稷乃原隰之中,能生五谷之祇。”今按: 本无正神,人感其功,欲美报之,因以稷名。所以稷名神者,五谷之长故也。(《通典》卷四五)

杜佑这段关于社稷神主的议论,可以作为儒教社稷神主的定论。即社是土之精灵,稷是五谷之精灵。祭社稷,就是祭祀土和五谷。

土和五谷不是自然物吗?它们怎么能是神呢?这是不少人难以理解儒教问题的重要障碍。他们不理解,在西方哲学中,精神是可以离开物质独立自存的。但中国哲学中,精神则不能离开物质(气)独立自存,而物质(气)本来就是具有精神的。既然不能独立自存,它就只能寓于物质之中。物质本来具有精神,那么,那些自然物,从天地到名山大川,再到大地五谷,就都可以作为神灵被人所祭祀,并且给人以福报。不理解这一点,就很难理解中国哲学和宗教。

禘祫彻底成为宗庙礼仪。《开元礼》载:

太庙九室,每岁五享。又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

纬书的意见,也成为儒教礼仪制度的正式规条。

《开元礼》是前代儒教改革的集大成,也是后世儒教制定礼仪制度的蓝本。

同类推荐
  • 琉璃慧光

    琉璃慧光

    本书为易菁先生对《药师经》的讲记,逐句消文纳义,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下现实有独到闻发,十二讲内容将全经妙义尽释无遗。
  • 圆融

    圆融

    星云大师说,清净无碍读书人,妙有圆融看世界。这是一本给你清净之心,教你妙看世界的人生哲理书,涉及处世、幸福、智慧、情感等人生重要话题。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娓娓道出星云大师返璞归真的大智慧;以幽默含蓄的小故事,描摹世间百态;以博大精深的佛法,为读者点亮一盏心灵的指路明灯。当下人们普遍处在浮躁烦嚣的生活状态中,容易内心空虚、迷失自我,就让我们放慢脚步,聆听大师的教诲,让眼界豁然开朗,从大师毕生的修行心得中,体悟幸福与快乐的真谛,发现人生的价值!
  • 花雨满天悟禅机

    花雨满天悟禅机

    大师以书画名家而为出世高僧,复以翰墨因缘为弘法引资粮,成熟有情,严净佛土,功钜利博,泽润无疆,岂仅艺事超绝,笔精墨妙而已哉。
  • 快不得

    快不得

    本书是计划中的星云大师套书“人间万事”中的第十册,是台湾星云大师目前仍在《人间福报》“人间万事”专栏连载的部分短文集结。本书有别于过去传统佛教读物的写作手法,是一种完全应世的、软性的文章。风格情形,朴实有味;取身近物,道不远人,体现出很强的人间性和普遍性。该书从最普世的角度谈人生和社会,文字简洁清新,没有不合时宜的政治倾向,更无狭隘的宗教习气,实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是继《降伏其心》之后,于2008年至2010年2月间,万行法师在建寺之余,每晚共修时与四众弟子及信众之间的交流问答,皆是针对弟子们在佛法修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而谈。万行法师坚持“以人为本”,将佛法与深奥的禅理融入生活,让弟子们在“农禅并重”的道风里,在“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的家风下,借人炼心,借事检心,于堂上坐禅,堂下禅做,在工作中修行,修行中工作,在降伏身心的同时,融入生活,融入自然,融入道,在消除自我的同时圆满自我。
热门推荐
  • 妃常难追:王爷靠边站

    妃常难追:王爷靠边站

    萧若依是二十一世纪顶尖级杀手,一朝穿越到没听说过的朝代—天蓝王朝,成了逸亲王妃。可那个没见过面的王爷老公不但联合丫头设计她,还准备迎娶他的心上人。于是她一不做二不休,在婚礼堂上洋洋洒洒的留下一纸休书,逃之夭夭。在他迎娶侧妃的婚礼上丢下休书,一走了之。让他在众人面前颜面尽失。
  • 无非是想要为皇

    无非是想要为皇

    这是一个欢快的故事,这是一个不忍心让人难过的故事。故事中没有生离死别,也没有太多尔虞我诈,只是单纯地想让大家看着看着就露出会心一笑。虽然很喜欢两个主角,可是更喜欢那个拥有湛蓝色眸子的家伙,因为他啊,是个傻瓜。混蛋户殊书是女的女的女的!!!本来是想留个惊喜,结果几乎快成惊吓了。俗话说得好,东华国都产三宝,贤皇、雅官、浣熊遍地跑。又有俗话说,东华朝堂有三书,尚书、秘书、户殊书。前二为官职,后一为人名。至于这户殊书——年岁十三状元及第?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年岁十六官拜尚书?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身为男儿却对同僚情有独钟?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昭告天下对吾皇的爱慕?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 后乐斋诗文选集

    后乐斋诗文选集

    《后乐斋诗文选集:我的离休生活》首先搜集整理了1978年以前编写的顺口溜、快板诗等诗文作品,进行反思和修改。1979年后,根据新的形势和个人经历,亲见亲闻,随干随记。1994年离休后,通过走访调查,以文会友,外出参观旅游等方式进行编写。
  • 傲世狂妃王爷你太逗

    傲世狂妃王爷你太逗

    穿越重生,废材逆天变天才。她陌北霓一朝穿越,爹娘不见,没事找。任人欺负,不可能。我陌北霓的字典里只有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犯我必死无疑。
  • 重生之我为天王

    重生之我为天王

    困顿半生的搞基程序员竟被自己做的系统带到了平行世界,这个世界的历史跟地球大不相同。任行这下牛逼了,穿越不算什么,关键这系统居然发生了异变,不仅会触发隐藏任务,抽奖也不只是各种渣药水,它还能抽到可以升级的乐器道具,每升一级就跟游戏装备强化一样,增加音乐效果。系统:点击查看更多功能。敬请期待!?你玩我啊!正式版简介:这其实就是一个瘟(逗)疫(b)青年,重生之后,辗转在孤独和庸俗之间难以抉择的故事。有酒吗?任行:没有,有炮。有故事吗?任行:来,你主动一点,我们连孩子都有了。PS1:本车没有刹车,请乘客到终点站下车。PS3:来不及解释了,快上车吧,别找了。没有2,2被吃了。
  • 全能盟主

    全能盟主

    千年武馆,一朝冷落。强者窥伺,被人踢馆。父亲誓死一身殉武馆,云飞杨临危受命,扛起武馆大旗,救父亲,化险情,斗智斗勇。携一幅山水画,踏进千年大世家。为父证明路,从此战不息。
  • 剑侠情缘之师父有喜事了

    剑侠情缘之师父有喜事了

    要想练就绝世武功,就要,就要有一个千年不遇的好师父!”师父,小师妹被临安城主掳走了!“”告诉他若不放人,屠他整个家族!“”师父,小师妹想当桃花新人王!“”你们几个都转桃花,替她扫清障碍再由她杀个痛快!“”师父,小师妹看到哪个外装和披风都想买……“”买它!“恶人谷的小菜鸟踏入剑侠世界,牢牢抱住师父这条大粗腿,从此无恶不作,无祸不惹,分分钟被宠的无法无天,演绎了一出爆笑又腹黑的剑侠之旅!
  • 夜半三更过桥

    夜半三更过桥

    意气风发的新起修仙秀儿,没有后台受人白眼,出山游历的传说级大佬变成小白兔,陈门:“别怕,我保护你。”池鱼:“嘤嘤嘤”池鱼做梦都没想到有朝一日“天机”会允许自己出山,也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被迫“失.身”这不能怪他,主要是这厮长的和师尊,太像了……
  • 千秋醉江山梦

    千秋醉江山梦

    齐国末年,齐尽帝祁阳昏庸无道,民不聊生,天下四分五裂,季芳若,莫澜雪,玉清歌三个出身不同,经历不同的女子,又有着怎样的命运?乱世浮沉,英雄少年,最终,又是谁,拥得佳人,陪伴她踏遍天涯;又是谁,历经磨难,最终坐拥天下;又是谁,失去一切,僧庐修行洗冤孽?权谋斗争,究竟失去了什么,赢得了什么?看她伴他半生戎马权倾天下。
  • 四离天

    四离天

    四离天下,人、神、魔、兽四者,各占据一个“离陆”,各过各的生活,可是,人离陆里诞生了一个婴儿,他将会毁了人离陆,将箭头指向其他三陆。可悲催的是,他掉进了一个坑,~~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