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28500000013

第13章 东汉及其以后儒者的(1)

争论和唐代制礼

一上帝名号的改革

东汉以后,先是三国,后是两晋南北朝。统一的国家分裂了,原本政教一体的教也发生了分裂。这个分裂,首先表现为上帝名号的混乱。

继汉而起的曹魏政权,认为汉代的上帝祭祀不合规范,他们又进行了改进。他们也没有沿袭汉代的上帝名号,而是采用了新的名号。《通典》卷四二载,景初元年(237)十月,魏明帝下诏道:

曹氏世系,出自有虞氏。今祀圆丘,以始祖帝舜配,号圆丘曰皇皇帝天,郊所祭曰皇天之神,以太祖皇帝配。

《宋书·礼志》载,曹魏青龙年间,魏明帝有诏道:

今祭皇皇帝天、皇皇后地、天地郊、明堂、宗庙,宜皆用白。其别祭五郊,各随方色。

依此诏书,则曹魏所祭的最高上帝,是“皇皇帝天”。

刘备自以为继汉正统,上帝名号一仍其旧:

刘备章武元年,即皇帝位,设坛。“建安二十六年夏四月丙午,皇帝臣备,敢用玄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祇。”(《宋书·礼志》)

孙权则称上帝为“皇皇后帝”:

孙权初称尊号于武昌,祭南郊告天。文曰:“皇帝臣孙权,敢用玄牡,昭告皇皇后帝。……”

“皇天上帝”出自《尚书·召诰》和《礼记·月令》。“皇皇后帝”见于《诗经·鲁颂》和《论语·尧曰》。“皇皇帝天”不知所出,其创造的根基,也离不开儒经。

晋代,群臣讨论,称上帝为“昊天上帝”:

泰始二年……时群臣又议: 五帝,即天也。五气时宜,故殊其号。虽名有五,其实一神。明堂南郊,宜除五帝之坐。五郊改五精之号,皆同称昊天上帝,各设一坐而已。(《宋书·礼志》)

“昊天上帝”出于《周礼·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左传·成公十三年》有“昭告昊天上帝”语,《诗经·云汉篇》也有“昊天上帝”称号。至于单称“昊天”以指至上神,则儒经中所在多有。以“昊天”指至上神,多见于《诗经》,以“皇天”指至上神,多见于《尚书》。这是儒经中两个最普遍的对至上神的称呼。

到了梁代,至上神的名号又改为“天皇大帝”:

梁武帝即位,南郊为坛,在国之南……正月……上辛行事。用特牛一,祀天皇大帝。(杜佑《通典》卷四二)

“天皇大帝”不见于儒经,但见于《春秋纬·文耀钩》。纬书是两汉之际儒者的创造,所以被郑玄引入对《毛诗》、《周礼》、《礼记》等儒经的注释,也广为后世儒者所知。

北魏时代,至上神曾经称过皇天上帝,后来大约称昊天上帝。参阅《魏书·礼志》。北齐、北周,则称至上神为“昊天上帝”:

北齐每三年一祭,以正月上辛,禘祀昊天上帝于圆丘。

后周宪章,多依周制。正月上辛,祀昊天上帝于圆丘。(杜佑《通典》卷四二)

北齐还有一项重要改进,就是把祭祀上天的日子定在冬至:“后诸儒定礼,圆丘改以冬至祀之”(杜佑《通典》卷四二)。隋承北周,但祭天的日子也定在了冬至:

隋文帝受命,再岁冬至日,祀昊天上帝于圆丘。

经过魏晋南北朝,昊天上帝作为至上神的名号,即将被确定下来。

这一时期上帝名称的混乱,使我们可以想见春秋战国时代各国上帝祭祀的混乱。不过春秋战国时代的混乱,是真正的混乱,各国都要把自己的祖宗尊为上帝。而此时的混乱,则有一个中心,那就是儒经。这说明儒经已经成为中国人信仰的中心;对于中华各民族的凝聚和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至上神名号的改变,五帝的名号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东汉时代把句芒、祝融等作为五帝名号的做法没有被延续下来。其原因,也是在儒经上找不到根据。这时候,虽然于儒经无据,但由于谶纬书被说成是孔子之言,其中的五帝名号逐渐引起了后世儒者的重视。

谶纬之学出现于两汉之际,被当今学界深加诟病。所谓谶纬之学,就是使孔子所说的“不言”的天,采取了“言”的形式,给人发布命令。就汉代的历史看,它是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的极端发展。从更长的历史发展看,它是孔子以前可言的天在新条件下的重现。在孔子之前,秦穆公、赵简子所见的上帝,就是一个可言的天。

谶纬中所记载的“天言”,绝大多数都是荒唐的神谕。然而,荒唐可以是荒谬,也可能是新的创造。所以在那大量的沙子中间,也时现闪光的金粒。比如科学史界非常重视的“地动说”,就是汉儒借助谶纬所作的重要的、天才的科学假说。上帝观念的更新,也是从纬书开始的。正因为如此,历代儒者,在解释儒经的时候,也常常不能不引谶纬之说。宋代欧阳修曾经抨击孔颖达引纬解经,但无法实现他删除其中谶纬内容的愿望,也无法阻止其他儒者把孔氏的《五经正义》作为必读之书。没有其他原因,因为儒者们认为,那些解释是正确的。

在这被认为是正确的解释之中,就包括对上帝名号的解说。

据《春秋纬·文耀钩》,五帝的名称分别是: 灵威仰(苍、青帝)、赤熛怒(赤帝)、白招招,一作昭。矩(白帝)、叶叶,同协。或作汁,亦通协。光纪(黑帝)、含枢纽(黄帝)。据《尚书纬·帝命验》,则五帝的名称分别是: 灵府(苍帝)、文祖(赤帝)、显纪(白帝)、玄矩(黑帝)、神斗(黄帝)。 一说“灵府”、“文祖”等只是五帝的府第。见司马贞《史记索引·五帝本纪》。据司马贞《史记索隐·天官书》,灵威仰等名号来自纬书《诗·含神雾》。据现存辑佚而成的纬书,则《河图》类、《春秋》类纬书中,都有灵威仰等五帝帝名的记载。

给五帝重新命名,其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使这天上的五帝脱离他们的原型,使之成为更加一般的上帝。

在著名的儒者之中,大约最早是郑玄据纬书把灵威仰、赤熛怒等五帝名号引入儒经注释。《周礼·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郑玄注道:

五帝,苍曰灵威仰,太昊食焉。赤曰赤熛怒,炎帝食焉。黄曰含枢纽,黄帝食焉。白曰白招矩,少昊食焉。黑曰汁光纪,颛顼食焉。

魏晋南北朝时期,灵威仰、赤熛怒等五帝名号得到儒者以及儒教国家的承认。《晋书·天文志》载:

黄帝坐在太微中,含枢纽之神也。天子动得天度,止得地意,从容中道,则太微五帝坐明以光。黄帝坐不明,人主求贤士以辅法,不然则夺势。四帝星夹黄帝坐,东方苍帝,灵威仰之神也;南方赤帝,赤熛怒之神也;西方白帝,白招矩之神也;北方黑帝,叶光纪之神也。

《梁书·处士传》载,梁武帝要何胤出山为官,派王果去传达手令。何胤建议改革国家祀典:

圆丘国郊,旧典不同。南郊祠五帝灵威仰之类,圆丘祠天皇大帝,北极大星是也。往代合之郊丘,先儒之巨失。

据何胤的口气,五帝为灵威仰之类,似乎是个常识。说明这样的五帝名号,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魏书·儒林传》载,北魏儒者李业兴出使南朝梁,与梁朝朱异讨论祀典。李批评梁朝的明堂没有上圆下方,朱问上圆下方之说出于何经,李说出自《孝经援神契》。下面的对话是:

异曰: 纬候之书,何用信也!

业兴曰: 卿若不信,灵威仰、叶光纪之类,经典亦无出者,卿复信不?

异不答。

朱异无言以对,说明灵威仰之类五帝的名号,已经为儒者普遍接受,因而无法否认。《魏书·术艺传》载,张渊曾著《观象赋》,其中有“五座并设,爰集神灵”句。赋中注道:

五座,谓太微宫中五帝座也。黄帝灵威仰位东方,赤帝赤熛怒位南方,白帝白招矩位西方,黑帝汁光纪位北方,黄帝含枢纽位中央。五帝各异,并集诸神之宫,与之谋国事。《孝经援神契》曰:“并设神灵集谋。”此之谓也。

张渊曾为北魏太史令,与北魏重臣崔浩争论占星。他的《观象赋》,影响深远。天象上的五帝座,司马迁作《天官书》时就如此说。然而五帝是谁?司马迁没有明确指出。依照当时的祭典,则应该是黄帝、炎帝、太昊、少昊等。但从晋代起,正式成为灵威仰等。而黄帝、太昊等,则正式定为“人帝”,不得和上帝同列。

汉代齐、鲁、韩三家《诗经》学者以及《春秋》公羊家,都认为“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郑玄笺注《毛诗传》,在《生民篇》“不康禋祀,居然生子”下,解释圣人感生说道,“此乃天帝之气也”,以致“无人道居然自生子”。在对《礼记·大传》篇的注释中,郑玄又明确指出:“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从汉代刘氏起,就难以追寻自己的上帝血统,此后的皇帝,就更难追寻。随着把上帝说成是皇天上帝或者灵威仰等,这种追寻更不可能了。于是,儒者们依据汉代儒者的意见,开始祭祀“感生帝”:

(北齐)祀所感帝灵威仰于坛,以高祖神武皇帝配。

(北周)南郊,以始祖献侯莫那配所感帝灵威仰于其上。

(隋)高祖受命,从新制度。南郊为坛于国之南……孟春上辛,祠所感帝赤熛怒于其上。(《隋书·礼志》)

这就用制度确定了皇帝和上帝的关系。

二上帝的身份和形象

最高上帝的名号确定了,那么,这上帝是什么呢?过去,说上帝是五帝,五帝就是黄帝、少昊、颛顼等,他们的身份、形象都很明确;现在说上帝是太一,是皇天上帝,那么,他们的身份、形象又是什么呢?

太一或者皇天上帝是上帝,五帝也是上帝,那么,上帝是一位还是六位?

西汉儒者似乎还未来得及讨论这些问题,东汉时期,儒者们对上帝观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周礼·大宗伯》有“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语,东汉初年的儒者郑众认为,“昊天上帝”的意思是:“昊天,天也;上帝,玄天也。”(郑玄《周礼注》引)唐代贾公彦作《周礼疏》,认为郑众认玄天为上帝,来自《周易·文言传》的“天玄而地黄”。把上帝看做玄天,表明他已经不再认为上帝具有人的形象。

东汉末年的郑玄,不同意郑众的意见。他认为,昊天上帝,就是冬至于圜丘所祭的天皇大帝。而天皇,就是北极星,名叫耀魄宝。并且,昊天上帝又名太一。天上紫微宫中的“皇天上帝”,也是昊天上帝。(参见《周礼》郑玄注、贾公彦疏)

依郑玄的意见,则太一、昊天上帝、天皇大帝、皇天上帝,都是同实异名的概念。而他们的实体,则是北极星。也就是说,那最高的上帝,儒教的至上神,就是北极星。至于五帝,则是天上太微垣中五星。《礼记·大传》记载:“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郑玄注道:

凡大祭曰禘。自,由也。大祭其先祖所由生,谓郊祀天也。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苍则灵威仰,赤则赤熛怒,黄则含枢纽,白则白招矩,黑则汁光纪。皆用正岁之正月郊祭之。盖特尊焉。《孝经》曰,“郊祀后稷以配天”,配灵威仰也。“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泛配五帝也。

依郑玄此注,则五帝就是天上太微宫中的五颗星,它们的名字分别是灵威仰、赤熛怒等。郊祀天,也是祭祀它们。《孝经》中所说的“配天”,就是配灵威仰。因此,这五帝称上帝,也都可以称天。这五帝加上《周礼》说的昊天上帝或者称皇天上帝(它是北极星,名叫耀魄宝),上帝就有六位。它们分别是天上的六颗星。这就是著名的“六天说”。

汉代之后,三国曹魏的儒者王肃反对郑玄,他认为上帝只有一位,五帝,是“五行之神”:“以地有五行,而其精神在上,故亦为帝。”(《孔子家语注·五帝》)但他们只是“佐成天事”(同上),不能和昊天上帝相提并论。

与上帝有关的最重要的事件,就是郊祭制度。依郑玄说,祭祀上帝的禘礼和郊礼是两种礼仪,也不在一个地方。《礼记·祭法》记载:“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郑玄注道:

禘、郊、祖、宗,谓祭祀以配食也。此禘,谓祭昊天于圜丘也。祭上帝于南郊,曰郊。祭五帝、五神于明堂,曰祖、宗,祖、宗通言尔。

这就是说,圜丘不一定在南郊。因此,它和南郊祭祀不是一回事。唐代贾公彦为圜丘作解道:“言圜丘者,案《尔雅》,土之高者曰丘,取自然之丘,圜者,象天圜,既取丘之自然,则未必要在郊,无问东西与南北方皆可。”(《周礼疏》卷二二)

但王肃也不同意郑玄关于郊丘的意见。王肃认为:“天唯一而已,何得有六?”五帝,不得称天:“五帝可得称天佐,不得称上天。”祭天的郊和丘,也只是一处:“所郊则圜丘,圜丘则郊,犹王城之内与京师,异名而同处。”(孔颖达《礼记正义·祭法》引)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还说,王肃作《圣证论》,广征博引,“言郊则圜丘,圜丘即郊。天体唯一,安得有六天也”。又说:“晋武帝,王肃之外孙也,泰始之初,定南北郊祭,一地一天,用王肃之义。杜君(按: 杜预)身处晋朝,共遵王说。《集解》、《释例》都不言有二天。”

依郑玄说,曹魏在京城洛阳城南的委粟山营建为圜丘,在圜丘之外,另建郊坛。晋代则用王肃说,将郊丘合而为一。此后北朝多用郑说,南朝多用王说。是一天还是六天,郊丘是一是二?在教义上,理解各异;在实践上,则各行其是。

然而,和在上帝名号上的混乱状况一样,在上帝数量和祭坛上的混乱,也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儒经或者先儒对儒经的解说。大家都要把儒经作为自己的根据。

同类推荐
  • 细说中国佛教

    细说中国佛教

    佛教初传入中国内地的确切时间,历史上很难考证,一般认为在西汉哀帝时。西汉末年,西域与我国内地有所往来,西域派来的外交使节和商人中,有一些是佛教信徒。
  •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为作者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他试图从跨文化和跨社会的角度来研究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和中国穆斯林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特点。全书分为六篇,有历史篇、礼仪组织篇、苏非篇、比较宗教篇、振兴篇、海外学者篇。虽然是一种从属于华夏主流文化的亚文化,中国伊斯兰文化却是融汇了其他中文化优秀成分的独特文化,具有包容性、并蓄兼收的特性、灵活应变的能力及适应时世的机智。凭借如此跨文化的智慧和能力,中国穆斯林所承载的伊斯兰文化能够经历巨大的沧桑变动而一直不断发展和兴盛,且百折不挠地前进。
  • 佛家智慧一点通

    佛家智慧一点通

    在古代,不管是君王还是庶民,只要遇到难以解开的疑惑和难题,他们往往会去深山古庙去寻找高僧大德,虔诚向他们求教,以求得问题的圆满解决。因为人们相信,只有生活在清静之中的人,才会有通天彻地的大智慧。如今,生活在现代的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房子问题、婚姻问题、工作问题、人生问题等等接踵而来,但是我们又去哪里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呢?事实上,高僧虽然远去了,但是他们却把智慧留给了后人。本书立足于佛教圆满无上的智慧,从人生、工作、社会、婚姻等不同的角度着手,依靠古人的智慧,去解决现代的问题,以处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以此给忙忙碌碌的人们一个智慧参考。
  • 清净

    清净

    在当今社会,我们整天为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左右,为身外之物所烦扰,为名位所刺激,我们的心怎么净得下来呢?烦恼自然时刻也不会远离我们。生活要能事事如意、不受外界干扰,实在很不容易。既然人世问有这么多不如意的环境要面对。不如先自我净化,让内心世界保持清净。《清净》通过大量的禅宗故事,从慈悲心、平常心、随缘、舍得、放下、活在当下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使尘世中忙碌的人们在禅的智慧中修清净心。只有内心清净,才不至被各种境遇所牵引,才能远离烦恼,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幸福的人生。《清净》由孟阳编写。
  •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四本,以胡适谈禅说佛为线索,遴选其综述禅宗历史、考证禅宗代表人物、以及谈禅说佛杂记等文章汇编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虽然不能说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胡适对于禅宗和佛教的思考和主张,但基本上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尤其是胡适谈禅宗历史的文章,深入浅出,学理清晰,趣味横生,凸显大师小书的品位,可读性极强。
热门推荐
  • 兽世生活录,求放过

    兽世生活录,求放过

    不就是看见路边一条小野狗,大雪天的又冷又饿的瑟瑟发抖,同情心泛滥喂了一根火腿肠,我去,那走s线的汽车怎么回事?还没反应过来米兰就呈抛物线的飞了出去撞在一颗四人环抱也抱不过来的千年大树上,吐出一口血,闭眼时看见那小野狗朝自己跑来,那一蓝一绿的眼睛越来越亮……接着就失去了直觉……“哎呦……”浑身疼的要死就像被拆开又重新组合在一起一样!米兰费力的挣开眼,视线慢慢清楚,“啊!鬼啊!”这些围着自己的是什么?人头动物的身体!动物头人的身体?天啊,这是怎么回事? 且看女主角米兰是如何在这个神奇兽世混的风生水起
  • 无限身份的副本世界

    无限身份的副本世界

    开局选身份?不会吧......又是乞丐.....
  • 这个女主有点皮

    这个女主有点皮

    适逢上古神器散落各处,既有强敌环伺,亦有巨兽死守,想要收复失地谈何容易,等等,也许真的soeasy呢!靠什么?美貌!emmm……,靠智慧,好像也够呛……对了,丫有运气。 【咳咳!为免大家看到一半愤而撕书,我再小声bb两句】↓↓ 女主疑似花心大萝卜,她甚至为了打包一众花美男,做上了女帝的位子……连自己的师父都…… 所以喜欢一对一的小可爱,现在撤离还来得及,囧rz
  • 梦渡轮回——炀帝篇

    梦渡轮回——炀帝篇

    隋皇后萧氏的波澜起伏之人生。与六位帝王之不得不说的故事。穿越未知时空,刚一出生就要被父亲缢死,生命何其脆弱,盛世大隋静看萝莉如何成长,萧后如何袖舞乾坤。炀帝背后的潜故事。以弱求存,以柔而立。
  • 冷王的叛逃丑妃

    冷王的叛逃丑妃

    他以为她很丑,因为初见她时,她脸上有块很大的红斑,那块红斑让她看起来格外的丑陋。多月后再见她时,是在皇宫的夜宴上,当时她戴着面纱,他以为她是因为貌丑才戴的面纱。然而,面纱下,她有张极美的脸,美得妖娆,美得魅惑,美得令人窒息,只需一眼便可俘获人的心。只是,她再美,这时候她也不是他的妻,因为———她已被他休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板凳姑娘

    板凳姑娘

    说板凳,道板凳,什么样儿的姑娘会叫板凳?板凳姑娘姓史名板凳,生得一副倾国倾城的绝色之姿,但却三天两头在外面惹事,进出官府更是家常便饭。商家第三代长子商辂,一表人才、博学多闻,却偏偏被这市井小女子勾去了魂儿。起初两人死缠烂打,每逢必斗,简直是天生死对头。可斗到后来却是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敢情咱们的板凳姑娘是要飞上枝头变凤凰了吗?
  • 道离

    道离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假设:如果一切可以重新再来,让自己重生回到过去……当然,这样的剧情只存在于故事当中,可是某一天,这样的好事却在一个执行死刑的罪犯身上发生了,这还了得?
  • 位面超级穿梭

    位面超级穿梭

    他,得到了一个系统。魔法位面的绚丽,武侠位面的惊险,修真位面的神奇,科技的位面神秘,当然肯定会有现代都市的艳遇,他不一个小心发达了……
  • 归来否

    归来否

    昔汝去时,雨雪霏霏。如今杨柳依依,试问何日复来归?这是一个纯粹的关于等待的故事,不知这场等待何时结束?是怎样的结局?秦艽看着眼前逼近的人,退后一步,“长宁郡主,男女之间还是保持适当距离为宜。”云苓逼近一步,含笑问:“什么算适当距离?秦郎君,你不如来教教儿?”秦艽后退一步,“郡主,请自重。”云苓突然上前抓住眼前人的手:“不如我们回房间慢慢探讨一下什么是适当距离吧。”秦艽看着抓住自己的手,忽然眉语目笑,温声道:“好啊,顺便叫上陆三他们,一起讨论才有意思。”小虐怡情,非宫斗宅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