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24400000074

第74章 至真要大论

“原文”

黄帝问曰: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余知之矣。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岐伯再拜对曰:明乎哉问也!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责曰:愿闻上合昭昭,下台冥冥奈何?

岐伯曰:此道之所主,工之所疑也。

帝曰:愿闻其道也。

岐伯曰: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司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燥;太阳司天,其化以寒。以所临脏位,命其病者也。

帝曰:地化奈何?

岐伯曰:司天同候,间气皆然。

帝曰:间气何谓?

岐伯曰:司左右者,是请间气也。

帝曰:何以异之?

岐伯曰:主岁者纪岁,间气者纪步也。

帝曰:善。岁主奈何?

岐伯曰: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司气为苍化,间气为动化。少阴司天为热化,在泉为苦化,不司气化,居气为灼化。太阴司天为湿化,在泉为甘化,司气为龄化,间气为柔化。少阳司天为火化,在泉为苦化,司气为丹化,间气为明化。阳明司天为燥化,在泉为辛化,司气为素化,间气为清化。太阳司天为寒化,在泉为成化,司气为玄化,间气为脏化。故抬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

藏所宜,乃可以言盈虚病生之绪也。

帝曰:厥阴在泉而酸化,先余知之矣。风化之行也何如?

岐伯曰:风行于地,所谓本也,余气同法。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故曰:谨候气宜,无失病机,此之谓也。

帝曰:其主病何如?

岐伯曰:司岁备物,则无道主矣。

帝曰:先岁物何也?

岐伯曰:天地之专精也。

帝曰:司气者何如?

岐伯曰:司气者主岁同,然有余不足也。

帝曰:非司岁物何谓也。

岐伯曰:散也,故质同而异等也,气味有薄厚,性用有躁静,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浅深,此之谓也。

帝曰:岁主脏害何谓?

岐伯曰:以所不胜命之,则其要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上淫于下,所胜平之,外淫于内;所胜治之。

帝曰:善。平气何如?

岐伯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

帝曰:夫子盲察阴阳所在而调之,论盲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大小齐等,命曰子,阴之所在寸口何如?

岐伯曰:视岁南北,可知之矣。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厥阴在泉,则在不应;太阴在泉,则左不应。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厥阴司天,则右不应;太阴司天,则左不应。请不应者,反其诊则见矣。

帝曰:尺候何如。

岐伯曰: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三阴在上,则尺不应。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三阴在泉,则尺不应。左右同。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帝曰:善。天地之气,内淫而病何如?

岐伯曰:岁厥阴在泉,风淫所胜,则地气不明,平野味,草乃早秀。民病洒洒振寒,善神数欠,心痛支满,预肋里急,饮食不下,阐咽不通,食则呕,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岁少阴在泉,热淫所胜,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民病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寒热皮肤病,目瞑齿痛须肿,恶寒发热如疟,少腹中痛,腹大,蛰虫不藏。

岁太阴在泉,草乃草荣,湿淫所胜,则埃岩谷,黄反见黑,至阴之交。民病饮积,心痛,耳聋,浑浑爆爆,嗌肿喉痹,阴病血见,少腹痛肿,不得小便,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腰似折,脾不可以回,旧如结,险如别。

岁少阳在泉,火淫所胜,则焰明郊野,寒热更至。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则血便,少阴同候。

岁阳明在泉,燥淫所胜,则需雾清瞑。民病喜呕,呕有苦,善大息,心胁痛不能反侧,甚则嗑干面尘,身无膏泽,足外反热。

岁太阳在泉,寒淫所胜,则凝肃惨粟。民病少腹控宰,引腰脊,上冲心痛,血见,嗌痛颔肿。

帝曰:善。治之奈何?

岐伯曰:诸气在泉,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寒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帝曰:善。天气之变何如?

岐伯曰:厥阴司大,风淫所胜,则太虚埃,云物以扰,寒生春气,流水不冰。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赢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则呕,冷泄腹胀,清泄,瘕水闭,蛰虫不去,病本于脾。冲阳绝,死不治。

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怫(fú)热至,火行其政。民病胸中烦热,喧于,右联满,皮肤病,寒热咳喘,大雨且至,唾血血泄,鼽衄嚏呕,溺色变,甚则疮疡附肿,肩背臂膀及缺盆中痛,心痛肺嗔,腹太满,膨膨而喘咳,病本于肺,尺泽绝,死不治。

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则沉阴且布,雨变枯槁。附肿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腰脊头颈痛,时眩,大便难,阴气不及,饥不欲食,咳唾则有血,心如悬,病本于肾。太溪绝,死不治。

少阳司天,火淫所胜,则温气流行,金政不平,民病头痛,发热恶寒而疟,热皮肤痛,色变黄赤,传而为水,身面附肿,腹满仰息,泄注赤白,疮疡咳唾血,烦心胸中热,甚则默觑,病本于肺。天府绝,死不治。

阳明司天,燥淫所胜,则木乃晚荣,草乃晚生,筋骨内变。民病左联胁痛,寒清于中,感而疟,太凉革候,咳,腹中鸣,注泄骛据,名木敛,生苑于下,草焦上首,心胁暴痛,不可反侧,嗑于面尘腰痛,丈夫痴店,妇人少腹痛,目昧毗,疡疮痤痈,蛰虫来见,病本于肝。太冲绝,死不治。

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则寒气反至,水且冰,血变于中,发为痛疡。民病厥心痛,呕血血泄就觑,善悲,时眩仆,运火炎烈,雨暴乃雹,胸腹满,手热肘挛掖肿,心澹(dàn)澹(dàn)大动,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善喧,嗑干,甚则色始,渴而欲饮,病本于心。神门绝,死不治。所调动气知其脏也。

帝曰:善。治之奈何?

岐伯曰:司天之气,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热淫同。燥淫所胜,平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

帝曰:善。邪气反胜,治之奈何?

岐伯曰:风同于地,清反胜之,治以酸温,佐以苦甘,以辛乎之。热司于地,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平之。湿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苦冷,佐以咸甘,以苦平之。火司于地,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平之。炽司于地,热扫胜之,治以平寒,佐以苦甘,以酸平之,以和为利。寒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咸冷,佐以甘辛,以苦平之。

帝曰:真司天邪胜何如?

岐伯曰:风化于天,清反胜之,治以酸温,佐以甘苦;热化于天,寒反胜之,治以甘温,佐以苦酸辛;湿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苦寒,佐以苦酸;火化于天,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燥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寒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咸冷,佐以苦辛。

帝曰:六气相胜奈何?

岐伯曰:厥阴之胜,耳鸣头眩,愦愦欲吐,胃肠如寒,大风数举,保虫不滋,月去胁气并,化而为热,小便黄赤,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肠鸣飱泄,少腹痛,注下赤白。甚则呕吐,阐咽不通。

少阴之胜,心下热善饥,齐下反动,气游三焦,炎暑至,木乃津,草乃萎,呕逆躁烦,腹满痛,溏泄,传为赤沃。

太阴之胜,火气内郁,疮疡于中,流散于外,病在胜胁,甚则心痛热格,头痛喉痹项强,独胜则湿气内郁,寒迫下焦,痛留顶,互引眉间,胃满,雨数至,燥化乃见,少腹满,腰椎重强,内不便,善注泄,足下温,头重足底附肿,饮发于中,附肿于上。

少阳之胜,热客于胃,烦心心痛,目赤欲呕,呕酸善饥,耳痛溺赤,善惊请妄,暴热消烁,草萎水涸,介虫乃屈,少腹痛,下沃赤白。

阳明之胜,清发于中,左肤胁痛塘泄,内为嗌塞,外发癞疝,大凉肃杀,华美改容,毛虫乃殃,胸中不便,嗌塞而咳。

太阳之胜,凝栗且至,非时水冰,羽乃后化,痔疟发,寒厥入胃,则内生心痛,阴中乃疡,隐曲不利,互引阴股,筋肉拘苛,血脉凝拉,络满色变,或为血泄,皮肤否肿,腹满食减,热反上行,头项囱顶脑户中痛,目如脱,寒人下焦,传为濡泻。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厥阴炎胜,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泻之。少阴之胜,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泻之。太阴之胜,治以咸热,佐以辛甘,以苦泻之。少阳之胜,治以辛寒,佐以甘咸,以甘泻之。阳明之胜,治以酸温,佐以辛甘,以苦泄之。太阳之胜,治以甘热,佐以辛酸,以咸泻之。

帝曰:六气之复何如?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厥阴之复,少腹坚满,里急暴痛,倡本飞沙,保虫不荣;厥心痛,汗发呕吐,饮食不入,入而复出,筋骨掉眩,清厥,甚则人脾,食痹而吐。冲阳绝,死不治。

少阴之复,澳热内作,烦躁鼽(qiú)嚏(tì),少腹绞痛,火见燔(fán)热,喘燥,分注时止,气动于左,上行于右,咳,皮肤痛,暴瘠(jí)心痛,郁胃不知入,乃洒渐恶寒,振粟话妄,寒已而热,渴而欲饮,少气骨瘦,隔肠不便,外为浮肿,哕(huì)噫喷,亦气后化,流水不冰,热气大行,介虫不复,病痒股疮疡,痈疽痤痔,甚则入肺,咳而鼻渊。天府绝,死不治。

太阴之复,湿变乃举,体重中满,食饮不化,阴气上厥,胸中不便,饮发于中,咳喘有声。大雨时行,鳞见于陆,头顶痛重,而掉德尤甚,呕而密默,唾吐清液,甚则入肾,窍泻无度。太溪绝,死不治。

太阳之复,大热将至,枯燥活熟,介虫乃耗,惊德咳此心热烦躁,便数憎风,厥气上行,面如浮埃,目乃谰(lán)瘛(chì)病,火气内发,上为口糜,呕逆,血溢血泄,发而为疟,恶寒鼓粟,寒极反热。监络焦槁,渴引水浆,色变黄赤,少气脉姜,化而为水,传为附肿,甚则入肺,咳而血泄。尺泽绝,死不治。

阳明之复,清气大举,森木苍乾,毛虫乃厉。病生联胁,气归于左,善大息,甚则心痛否满,腹胀而泄,呕苦咳哕,烦心,病在隔中,头痛,甚则入肝,惊骇筋挛,太冲绝,死不治。

太阳之复,厥气上行;水凝雨冰,羽虫乃死,心胃生寒,胸自不利,心痛否满,头痛善悲,时眩仆,食减,腰脏反痛,屈伸不便,地裂冰坚,阳光不治,少腹控宰,引腰脊,上冲心,唾出清水,及为哕噫,甚则入心,善忘善悲。神门绝,死不治。

帝曰:善。治之奈何?

岐伯曰:厥阴之复,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酸泻之,以甘缓之。少阴之复,治以咸寒,佐以苦辛,以甘泻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以咸欤之。太阴之复,治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泻之,燥之泄之。少阳之复,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咸欤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发不远热,无犯温凉,少阴同法。阳明之复,治以辛温,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以酸补之。太阳之复,治以咸热,佐以甘辛,以苦坚之。治诸胜复,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湿者清之,请者温之,散者收之,抑着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欤,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各安其气,必清其静,则病气衰去,归其所宗,此治之大体也。

帝曰:善。气之上下何谓也?

岐伯曰:身半以上,其气三矣,天之分也,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其气三矣,地之分也,地气主之。以名命气,以气命处,而言其病。半,所谓天枢也。故上胜而下俱病者,以地名之,下胜而上俱病者,以天名之;所谓胜至,报气屈服而未发也。复至则不以天地异名,皆如复气为法也。

帝曰:胜复之动,时有常乎?气有必乎?

岐伯曰: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

帝曰:愿闻其道也。

岐伯曰: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有胜则复,无胜则否。

帝曰:善。复已而胜何如?

岐伯曰:胜至则复,无常数也,衰乃止耳。复巳而胜,不复则害,此伤生也。

帝曰:复而反病何也?

岐伯曰:居非其位,不相得也。大复其胜则主胜之,故反病也。所谓火燥热也。

帝曰:治之何如?

岐伯曰:夫气之胜也,微者随之,甚者制之。气之复也,和者平之,暴者夺之。皆随胜气,安其屈服,无问其数,以平为期,此其道也。

帝曰:善。客主之胜复奈何?

岐伯曰:客主之气,胜而无复也。

帝曰:其逆从何如?

岐伯曰:主胜逆,客胜从,天之道也。

帝曰:其生病何如?

岐伯曰:厥阴司天,客胜则耳鸣掉眩,甚则咳;主胜则胸胁痛,舌难以言。少阴司天,客胜则鼽嚏,颈项强,肩背管热,头痛少气,发热耳聋目瞑,甚则附肿血溢,疮疡咳喘;主胜则心热烦躁,甚则胁痛支满。太阴司天,客胜则首面附肿,呼吸气喘;主胜则胸腹满,食已而普。少阴司天,客胜则丹股外发,及为丹票疮疡,呕逆喉痹,头痛监肿,耳聋血溢,内为瘛(chì)病;主胜则胸满咳仰息,甚而有血,手热。阳明司天,请复内余。则咳衄(nǜ)嗌塞,心鬲中热,咳不止而白,血出者死。太阳司天,客胜则胸中不利,出清涕,感寒则咳;主胜则喉喧中鸣。

厥阴在泉,客胜则大关节不利,内为痉强拘病,外为不便;主胜则筋骨势饼,腰腹时痛。少阴在泉,客胜则腰痛,屁股膝脾险要脆足病,管热以酸,附肿不能久立,溲便变;主胜则厥气上行,心痛发热,同中众痹皆作,发于胜胁,魄汗不藏,四道而起。太阴在泉,客胜则足疫下重,便俊不时,湿客下焦,发而儒泻,及为肿隐曲之疾;主胜则寒气逆满,食饮不下,甚则为疝。少阳在泉,客胜则腰腹痛面反恶寒,甚则下白溺白;主胜则热反上行而客于心。心痛发热,格中而呕。少阴同候。阳明在泉,客胜则清气动下,少腹坚满而数便泻;主胜则腰重腹痛,少腹生寒,下为骛清,则寒厥于肠,上冲胸中,甚则喘不能久立。太阳在泉,寒复内余,则腰尻病,屈伸不利,股胚足膝中痛。

帝曰:善。治之奈何?

岐伯曰: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折之,不足补之,佐以所利,和以所宜,必安其主客,适其寒温,同者逆之,异者从之。

帝曰:治寒以热,治热以寒,气相得者逆之,不相得者从之,余以知之矣。其于正味何如?

岐伯曰:木位之主,其泻以酸,其补以辛。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咸。水位之主,其泻以咸,其补以苦。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收之。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欤之。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帝曰:善。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

岐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

帝曰:阳明何谓也?

岐伯曰:两阳合明也。

帝曰:厥阴何也?

岐伯曰:两阴交尽也。

帝曰: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愿闻其约奈何?

岐伯曰: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里六,偶之制也。故曰: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缓则气味薄,适其至所,此之谓也。病所远而中道气味之者,食而过之,无越其制度也。是故平气之道,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

帝曰:善。病生于本,余知之矣。生于标者,治之奈何?

岐伯曰:病反其本,得标之病,治反其本,得标之方。

帝曰:善。六气之胜,何以候之?

岐伯曰:乘其至也。清气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焉。热气大来。火之胜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寒气大来,水之胜也,火热受邪,心病生焉。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风气大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生焉。所谓感邪而生病也。乘年之虚,则邪甚也。失时之和,亦邪甚也。遇月之空,亦邪甚也。重感于邪,则病危矣。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

帝曰:其脉至何如?

岐伯曰:厥阴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脉钩,太阴之至其脉沉,少阳之至大而浮,阳明之至短而涩,太阳之至大而长。至而和则平,至而甚则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阴阳易者危。

帝曰:六气标本,所从不同奈何?

岐伯曰:气有从本者,有从标本者,有不从标本者也。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帝曰:脉从而病反者,其诊何如?

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

帝曰:诸阴之反,其脉何如?

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鼓甚而盛也。

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标而得者,有取中气而得者,有取标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逆,正顺也;若顺,逆也。故曰:知标与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顺,正行无问。此之谓也。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足以乱经。故《大要》曰:粗工嘻嘻,以为可知,言热未已,寒病复始,同气异形,迷诊乱经。此之谓也。夫标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标与本,易而勿损,蔡本与标,气可令调,明知胜复,为万民式,天之道毕矣。

帝曰:胜复之变,早晏(yàn)何如?

岐伯曰:夫所胜者,胜至已病,病已温湿,而复已前也。夫所复者,胜尽而起,得位而甚,胜有微甚,复有少多,胜和而和,胜虚而虚,天之常也。

帝曰:胜复之作,动不当位,或后时而至,其故何也?

岐伯曰:夫气之生,与其化衰盛异也。寒暑温凉盛衰之用,其在四维。故阳之动,如于温,盛于暑;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春夏秋冬,各差其分。故《大要》曰: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谨按四维,斥候皆归,其终可见,其始可知。此之谓也。帝曰:茂同正法,待时而去也。《脉要》曰:春不沉,夏不弦,冬不涩,秋不数,是谓四塞。沉甚日病,弦甚日病,涩甚日病,数甚日病,参见日病,复见日病,未去而去日病,去而不去日病,反者死。故曰:气之相守司也,如权衡之不得相失也。夫阴阳之气,清静则生化治,动则苛疾起,此之谓也。

帝曰:幽明何如?

岐伯曰:两阴交尽故日幽,两阳台明放日明,幽明之配,寒暑之异也。

帝曰:分至何如?

岐伯曰:气至之谓至,气分之谓分,至则气同,分则气异,所谓天地之正纪也。

帝曰:夫子言春秋气始于前,冬夏气始于后,余已知之矣。然六气往复,主岁不常也,其补写奈何?

岐伯曰:上下所主,随其攸利,正其味,则其要也,左右同法。《大要》曰:少阳之主,先甘后咸;阳明之主,先辛后酸;太阳之主,先咸后苦;厥阴之主,先酸后辛;少阴之主,先甘后咸;太阴之主,先苦后甘。佐以所利,资以所生,是谓得气。

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写之,虚者补之,余锡以方土,而方土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停鼓相应;犹拔刺雪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

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

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照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管病,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疾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粟,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请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附酸惊骇,皆属于火。请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故《大要》曰:遵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帝曰:善。五味阴阳之用何如?

岐伯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咸味涌泻为阳,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

帝曰:非调气而得者,治之奈何?有毒无毒,何先何后?愿闻其道。

岐伯曰:有毒无毒,所治为主,适大小为制也。

帝曰:请言其制。

岐伯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位五,制之中也;君一巨三位九,制之大也。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儒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帝曰:何谓逆从?

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

帝曰:反治何谓?

岐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失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

帝曰:善。气调而得者何如?

岐伯曰: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气令调,则其道也。

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

岐伯曰: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

帝曰:善。火热复,恶寒发热,有如疟状,或一日发,或间数日发,其故何也?

岐伯曰:胜复之气,会遇之时,有多少也。阴气多而阳气少,则其发日远;阳气多而阴气少,则其发日近。此胜复相薄;盛衰之节。疟亦同法。

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土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

岐伯曰:请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

帝曰:善。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

岐伯曰:治其王气,是以反也。

帝曰:不治工而然者何也?

岐伯曰:昭乎哉问也!不治五味属也。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咸先入肺,咸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帝曰:善。方制君臣何谓也?

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非上下三晶之谓也。

帝曰:三品何谓?

岐伯曰:所以明善恶之殊贯也。

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

岐伯曰: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子之,盛者夺之,汗者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

帝曰:善。

黄帝问道:五还相互交合主岁,太过不及交替为用,我已经知道了。六气分治在一年中,主管司天在泉,其气来时是怎样的?岐伯再拜而回答说:问得多么英明啊!这是自然变化的基本规律,人体的机能活动是与天地变化相适应的。

黄帝道:人体与司天在泉之气相适应的情况是怎样的?

岐伯说:这是受自然规律所主宰的,是一般医生容易疑惑难明的。

黄帝道:我要知道它的道理。

岐伯说:厥阴司天,气从风化;少阴司天,气从热化;太阴司天,气从湿化;少阳司天,气从火化;阳明司天,气从燥化;太阳司天,气从寒化。根据客气所临的脏位,来确定其疾病。

黄帝道:在泉之气的气化是怎样的?

岐伯说:与司天同一规律,间气也是如此。

黄帝道:间气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分司在河天和在泉之左右的,就叫做间气。

黄帝道:与司天在泉有何分别?

岐伯说:司天在泉主岁之气。主管、年的气化,间气之气,主一步(六十日多)的气化。

黄帝道:很对!一岁之中气化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股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岁运为苍化,间气为动化;少阴司天为热化,在泉为苦化,岁运不司气化,间气为灼化;太阴司天为湿化,在泉为甘化,岁运为龄化,间气为柔化;少阳司天为火化。在泉为苦化,岁运为丹化,间气为明化;阳明司天为燥化。在泉为辛化,岁运为素化,间气为清化;太阳司天为寒化,在泉为成化,岁运为玄化,间气为藏化。所以作为一个治病的医生,必须明了六气所司的气化;以及五九五色的产生与五脏之所宜,然后才可以对气化的太过、不及和疾病发生的关系有了头绪。

黄帝道:厥阴在泉而从酸化,我早就知道了。风的气化运行又怎样呢?

岐伯说:风气行于地,这是本于地之气而为风化,其他人湿燥寒诸气也是这样。因为本属于天的,是天之气,本属于地的,是地之气,天地之气相互交通化合,六节之气分而后万物才能化生。所以说:要谨慎地察候气宜,不可贻误病机、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道:主治疾病的药物怎样?

岐伯说:根据岁气来采备其所生化的药物,则药物就不会有所遗略了。

黄帝道:为什么要采备岁气所生化的药物?

岐伯说:因其能得天地精专之气,故气全而力厚。

黄帝道:司岁运的药物怎样?

岐伯说:司岁运的药物与主岁的药物相同,然而有太过不及的区别。

黄帝道:不羼司岁之气生化的药物,又怎样呢?

岐伯说:其气散而不专。所以非司岁和司岁的药物相较,形质虽同,却有等级上的差别,气味有厚薄之分,性能有躁静之别,疗效有多少的不同,药力所及也有浅深之异。就是这个道理。

黄帝道:主岁之气伤害五脏,应当怎样来说明?

岐伯说:以脏气所不胜之气来说明,就是这个问题的要领。

黄帝道:治疗的方法怎样?

岐伯说:司天之气淫胜于下的,以其所胜之气来平调之;在泉之气淫胜于内的,以其所胜之气来治疗之。

黄帝道:对。负气平和之年怎作呢?

岐伯说:仔细观察阴阳病变之所在,来加以调整,达到平衡为目的。正病用正治法,反病用反治法。

黄帝道:先生说观察阴阳之所在来调治,医论中说人迎和寸口脉相应,象牵引绳索一样大小相等的,称为平脉。那么阴脉所在寸口应该怎样?

岐伯说:看主岁是南政还是北政,就可以知道了。

黄帝道:请你详尽地讲给我听。

岐伯说:北政的年份,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厥隅在泉,则右脉不应;太阴在泉,则左脉不应。南政的年份,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厥阴司天,则右脉不应;太阴司天,则左脉不应。凡是寸口脉不应的,尺寸倒候或复其手就可以见了。

黄帝道:尺部之候怎样?

岐伯说:北政的年份,三阴在泉,则寸部不应;三阴司天,则尺部不应。南政的年份,三阴司天,则寸部不应;三阴在泉,则尺部不应。左右脉是相同的。所以说:能掌握其要领的,用很少的语言就可以介绍完了,如果不知其要领,就会茫无头绪。就是这个道理。

黄帝道:很对。司天在泉之气,淫胜于内而发病的情况是怎样的?

岐伯说:厥阴在泉之年;风气淫盛,则地气不明,原野昏暗不清,草类提早结实。人们多病洒洒然振栗恶寒,时喜伸腰呵欠,心痛而有撑满感,两侧肋里拘急不舒,饮食不下,胸隔咽部不利,食入则呕吐,腹胀,多暖气,得大便或转矢气后觉得轻快好像病情衰减,全身沉重。

少阴在泉之年,热气淫盛,川泽中阳气蒸腾,阴处反党清明。人们多病腹,中时常鸣响,逆气上冲胸脘,气喘不能久立,寒热,皮肤痛,眼模糊,齿痛,目下肿,恶寒发热如疟状,少腹疼痛,腹部胀大。气候温热,虫类迟不伏藏。

太阴在泉之年,草类提早开花,湿气淫盛,则峡谷之间昏暗浑浊,黄色见于水位,与至阴之气色相交合。人们多病饮容积聚,心痛,耳聋,头目不清,咽喉肿胀,喉痹,阴病而有出血症状,少腹肿痛,小便不通,气上冲头痛,眼如脱出,项部似投,腰象折断,大腿不能转动,膝弯结滞不灵,小腿肚好像裂开作。

少阳在泉之年,火气淫盛,则郊野烟明,时寒时热。人们多病泄泻如注,下痢赤白,少腹痛,小便赤色,甚则血便。其余症侯与少阴在泉之年相同。

阳明在泉之年,燥气淫盛,则雾气清冷昏暗。人们多病喜呕,呕吐苦水,常叹息,心胁部疼痛不能转侧,甚至咽喉干,面暗如蒙尘、身体干枯而不润泽,足外侧反热。

太阳在泉之年,寒气淫盛,则天地间凝肃惨栗。人们多病少腹疼痛牵引率九、腰脊,向上冲心而痛,出血,咽喉痛,颔部肿。黄帝道:对。

黄帝说:对,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凡是在泉之气,风气太过而侵淫体内的,主治用辛凉,辅佐用苦味,用甘味来缓和肝木,用辛味来散其风邪;热气太过而侵淫体内的,主治用咸寒,辅佐用甘苦,以酸味收敛阴气,用苦药来发泄热邪;湿气太过而侵淫体内的,主治用苦热,辅佐用酸淡,用苦味药以爆湿,用淡味药以渗泄湿邪;火气太过而侵淫体内的,主治用咸冷,辅佐从苦辛,以酸味药收敛阴气,以苦味药发泄火邪;燥气太过而侵淫体内的,主治用苦温,辅助用甘辛,以苦味泄下;寒气太过而侵淫体内的,主治用甘热,辅助用苦辛,用咸以泻水,用辛味以温润,以苦味来巩固阳气。

黄帝道:对。司天之气的变化又怎样呢?

岐伯说:厥阴司天,风气淫胜,则天空尘埃昏暗,云物扰动不宁,寒季行春今,流水不能结冰,蛰虫不去潜伏。人们多病胃烷,心部疼痛,上撑两胁,咽隔不通利,饮食不下,舌本强硬,食则呕吐,冷泻,腹胀,便涪泄;小便不通,病的根本在脾脏。如冲阳脉绝,多属不治的死症。

少阴司天,热气淫胜,则天气都热,君火行其政令,热极则大面将至。人们多病脚中饭热,咽喉干燥,右胁上涨满,皮肤疼痛,寒热,咳喘,唾血,便血,衄血,鼻塞流涕,喷嚏,呕吐,小便为色,甚则疮疡,浮肿,肩、背、臂、德以及缺盐等处疼痛,心痛,肺胀,腹胀满,胸部胀满,气喘咳嗽,病的根本在肺脏。如尺泽脉绝,多属不治的死症。

太阳司天,湿气淫胜,则天气阴沉,乌云满布,雨多反使草木枯槁。人们多病浮肿,骨痛阴痹,明痹之病接之不知痛处,腰脊头项疼痛,时时眩晕,大便困难,阳痿,饥饿而不欲进食,咳唾则有血,心悸如悬,病的根本在肾脏。如太溪脉绝,多属不治的死症。

少阳司天,火气淫胜,则温热之气流行,秋金之今不平。人们多病头痛,发热恶寒而发疟疾,热气在上,皮肤疼痛,色变黄赤,传于里则变为水病,身面浮肿,腹胀满,仰面喘息,泄泻暴注,赤白下痢,疮疡,咳。嗽吐血,心烦,胸中热,甚至鼻流涕出血,病的根本在肺脏。如天府脉绝,多属不治的死症。

阳明司天,燥气淫胜,则树木繁荣推迟,草类生长较晚。筋骨发生变化,大凉之气使天气反常,树木生发之气被抑制而郁伏于下,草类的花叶均现焦枯,应该蛰伏的虫类反而出动。人们多病在胜胁疼痛,寒凉清肃之气感受之后则为疟疾,咳嗽,腹中鸣响,暴注泄泻,大便稀信,心胁突然剧痛,不能转侧,咽喉干燥,面色如蒙尘,腰痛,男子痴痴,妇女少腹疼痛,眼目昏昧不明,眼角疼痛,疮疡痈痤,病的根本在肝脏。如大冲脉绝,多属不治的死症。

太阳司天,寒气淫胜,则寒气非时而至,水多结冰,如遇戊癸入运炎烈,则有暴雨冰雹。人们多病血脉变化于内,发生痈疡,厥逆心痛,呕血,便血,组血,备塞流涕,善悲,时常眩晕仆倒,胸腹满,手热,肘臂挛急,腋部肿,心悸甚,胸胁胃脘不舒,面赤,目黄,善暖气,咽喉干燥,甚至面黑如火台,口渴欲饮,病的根本在心脏。如神门脉绝,步属不治的死症。所以说,由脉气的搏动,可以测知其脏气的存亡。

黄帝道:对。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司天之气,风气淫胜,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味缓其急,以酸味泻其邪;热气淫胜,治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味药收敛阴气;湿气淫胜,治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味药燥湿,以淡味药泄湿邪,如湿邪甚于上部而有热,治以苦味温性之药,佐以甘辛,以汗解法恢复其常态而止;火气淫胜,治以咸冷,佐以苦甘,以酸味药收敛阴气,以苦味药发泄火邪,以酸味药复其真气,热淫与火淫所胜相同;燥气淫胜,治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味下其燥结;寒气淫胜,治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味药泻其寒邪。

黄帝:对!本气不足而邪气反胜所致之病,应当怎样治疗?

岐伯说:风气在泉,而反被清气胜的,治以酸温,佐以苦甘,以辛味药平之;热气在泉,而寒气反胜的,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味药平之;湿气在泉,而热气反胜的,治以苦冷,佐以咸甘,以苦味药平之;人握在泉,而寒气反胜的,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味之药平之;燥气在泉,而热气度胜的,治以平寒,佐以苦甘,以酸味之药平之,以冷热平和为方制所宜;寒气在泉,而热气反胜的,治以咸冷,佐以甘辛,以苦味药平之。

黄帝问道:司天之气被邪气反胜所致之病,应当怎样治疗?

岐伯说:风气司天而清凉之气反胜的,治用酸温,佐以甘苦;热气司天而寒水之气反胜的,治用甘温,佐以苦酸辛;湿气、司天而热气反胜的,治用苦寒,佐以苦酸;火气司天而寒气反胜的,治用甘热,佐以苦辛;燥气司天而热气反胜的,治用辛寒,佐以苦甘;寒气司天而热气反胜的,治用咸冷,佐以苦辛。

黄帝道:六气偏胜引起人体发病等情况是怎样的?

岐伯说:厥阴风气偏胜,发为耳鸣头眩,胃中翻腾混乱而欲吐,胃脘横高处寒冷;大风屡起,保虫不能滋生,人们多病月去胁气滞,化而咸热,则小便费赤,胃脘当心处疼痛,上支两胁,肠鸣飱泄,少腹疼痛,利下赤白,病甚则呕吐,咽隐之间隔塞不通。

少阴热气偏胜,则病心下热,常觉饥饿,脐下有动气上边,热气游走三焦;炎暑到来,树木因之流津,草类因之枯萎,人们病呕逆,烦躁,胜部胀满而痛,大便溏泄,传变成为血痢。

太阴湿气偏胜,火气郁于内则蕴藏酿成为疮疡,流散在外则病生于法胁,甚则心痛,热气阻格在上部,所以发生头痛,喉痹,项强;单纯由于湿气偏胜而内郁,寒迫下焦,痛于头顶,牵引至眉间,胃中满间;多雨之后,湿化之象方始出现,少腹满胀,腰臀部重而强直,妨碍入房,时时泄泻如注,足下温暖,头部沉重,足径浮肿,水饮发于内而浮肿见于上部。少阳火气偏胜,热气客于胃,烦心,心痛,目赤,欲呕,呕酸,是饥饿,耳痛,小便赤色,易惊,这妄;暴热之气消烁津液,草萎枯,水干涸,介虫局伏,人们病少腹疼痛,下痢赤白。

阳阴燥气偏胜,则清凉之气发于内,左胜胁疼痛,大便信泄,内则咽喉窒塞,外为癫庙;大凉肃来之气施布,草木之花叶改色,有毛的虫类死亡,人们病胸中不舒,咽喉窒塞而咳嗽。

太阳寒气偏胜,凝瘭之气时至,有非时之冰冻,羽类之虫延迟生化。发病为痔疮,疟疾,寒气入胃则生心痛,阴部生疮疡,房事不利,连及两股内侧,筋肉拘急麻木,血脉凝滞,络脉郁滞充盈而色变,成为便血,皮肤因气血否塞而肿,腹中痞满,饮食减少,热气上遵,而头项巅顶脑户等处疼痛,目珠疼如脱出,寒气入于下焦,传变成为水泻。

黄帝道:怎样治疗?

岐伯说:厥阴风气偏胜致病,治用甘清,佐以苦辛,用酸味泻其胜气;少阴热气偏胜致病,治用辛寒,佐以苦咸,用甘味泻其胜气;太阴湿气偏胜致病,治用咸热,佐以辛甘,用苦味泻其胜气;少阳火气偏胜致病,治甩辛寒,佐以甘咸,用甘味泻其胜气;阳明燥气偏胜致病,治用酸温,佐以辛甘,用苦味泻其胜气;太阳寒气偏胜致病,治用普热,佐以辛酸,用咸味泻其胜气。

黄帝道:六气报复引起人体发病等情况是怎样的?

岐伯说:问得真详细啊!厥阴风气之复,则发为少腹部坚满,腹胁之内拘急暴痛,树木倒卧,尘沙飞扬,保虫不得繁荣;发生厥心痛;多汗,呕吐,饮食不下,或食入后又吐出,筋骨抽痛,眩晕,于犀逆冷,甚至风邪入脾,食入痹阻不能消化,必吐出而后已。如果冲阳脉绝多属不治的死症。

少阴火气之复,则懊烦热从内部发生,烦,躁,鼻塞流涕,喷嚏,少腹绞痛;火势盛而潘的,咽喉干燥,大便时泄时止,动气生于左腹部而向上逆行于右侧,咳嗽,皮肤病,突然失音,心痛,昏迷不省人事,继则洒渐恶寒,震栗寒战,谵语妄动,寒罢而发热,口渴欲饮水,少气,骨软萎弱,肠道梗塞而大便不通,肌肤浮肿,呢逆,喷气;少阴人热之气后化,因此流水不会结冰,热气流行过甚,介虫不蛰伏,病多疾疹,疮疡,痈疽,痤痔等外症,甚至热邪入肺,咳嗽,鼻渊。如果天府脉绝,多属不治的死症。

太阴湿气之夏,则湿气变化而大行,于是发生身体沉重,胸腹满间,饮食不消化,阴气上过,胸中不爽,水饮生于内,咳喘有声;大雨时常下降,洪水淹没了田地,鱼类游行于陆地,人们病发头顶痛而重,抽痛瘤病更加厉害,呕吐,神情默默,口吐清水,甚则湿邪入肾,泄泻频甚而不止。如果大溪脉绝,多属不治的死症。

少阴火气之夏,则大热将至,干燥灼热,介虫亦死亡。病多惊恐瘤疚,咳嗽,纽血,心热烦躁,小便频数,怕风,厥逆之气上行,面色如蒙浮尘,眼睛因而目闪动不宁,火气内生则上为口糜,呕逆,吐血,便血,发为疟疾,则恶寒鼓栗,寒极转热,咽喉部干槁,渴而善饮,小便变为黄赤,少气,脉萎弱,气蒸热化则为水病,传变成为浮肿,甚则邪气入肺,咳嗽,便血。如果尺泽脉绝,多属不治的死症。

阳明燥气这复,则请肃之气大行,树木苍老干枯,兽类因之多发生疫病。人们的疾病生于航胁,燥气偏于左侧,善于叹息,甚则心痛痞满,胰胀而泄泻,呕吐苦水,咳嗽,呢逆,烦心,病在隔中:头痛,甚则邪气入肝,惊骇,筋挛。如果太冲脉绝,多属不言的死症。

太阳寒气之复,则寒气上行,水结成雨年冰雹,禽类因此死亡。人们的病是心胃生寒气,胸隔不宽,心痛痞满,头痛,容易伤悲,时常眩仆,纳食减少,腰臀部疼痛,屈伸不便,地裂诉,冰厚而坚,阳光不温暖,少腹痛牵引肇九并连腰脊,逆气上冲于心,以致唾出清水或呢边暖气,甚则邪气入心,善忘善悲。如果神门脉绝,多属不治的死症。

黄帝道:对。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厥阴复气所致的病,治用酸寒,佐以甘辛,以酸泻其邪,以甘缓其急;少阴复气所致的病,治用咸寒,佐以苦辛,以甘泻其邪,以酸味收敛,辛苦发散,以咸更坚;太阴复气所致的病,治用苦热,佐以酸辛,以苦泻其邪、燥其湿、渗其湿;少阳复气所致的病,治用咸冷,佐以苦辛,以咸味更坚,以酸味收敛,以辛苦发汗,发汗之药不必避忌热天,但不要触犯温凉的药物,少阴复气所致的病,用发汗药物时与此法相同;阳明复气所致的病,治用辛温,佐以苦甘,以苦味渗泄,以苦味通下,以酸味扑虚;太阳复气所致的病,治用咸热,佐以,廿辛,以苦味坚其脆弱。

凡治各种胜气复气所致之病,寒的用热,热的用寒,温的用清,清的用温,气散的用收敛,气抑的用发散,燥的使用润泽,急的使用分和,坚硬的使用柔软,脆弱的使用坚固,衰弱的补,亢盛的泻。用各种方法安定正气,使其清静安宁,于是病气衰退,各归其类属,自然无偏胜之害。这是治疗上的基本方法。

黄帝道:对。气有上下之分,是什么意思?

岐伯说:身半以上,其气有三,是人身应天的部分,所以是司天之气所主持的;身半以下,其气亦有三,是人身应地的部分,所以是在泉之所主持的。用上下来指明它的胜气和复气,用气来指明人身部位而说明疾病。“半”就是指天枢。所以上部的三气胜而下部的三气都病的,以地气之名来命名人身受病的脏气;下部的三气胜而上部的三气都病的,以天气之名来命名人身受病的脏气。以上所说,是指胜气已经到来,而复气尚屈服未发者而言;若复气已经到来,则不能以司天在泉之名以区别之,当以复气的情况为准则。

黄帝道:胜复之气的运动,有一定的时候吗?到时候是否一定有胜复之气呢?

岐伯说:四时有一定的常位,而胜复之气的有无,却不是必然的。

黄帝道:请问是何道理?岐伯说:初之气至三之气,司天之气所主,是胜气常见的时位;四之气到终之气,是在泉气之所主,是复气常见的时位。有胜气才有复气,没有胜气就没有复气。

黄帝道:对。复气巳退而又有胜气发生,是怎样的?

岐伯说:有胜气就会有复气,没有一定的次数限制,气衰减才会停止。因之复气之后又有胜气发生,而胜气之后没有相应的复气发生,就会有灾害,这是由于生机被伤的缘故。

黄帝道:复气反而致病,又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说:复气所至之时,不是它时令的正位,与主时之气不相融洽。所以大复其胜,而反被主时之气所胜,因此反而致病。这是指火、燥、热三气来说的。

黄帝道:治疗之法怎样?

岐伯说:六气之胜所致的,轻微的随顺它,严重的制止它;复气所致的,和缓的平调它,暴烈的削弱它。都直随着胜气来治疗其被抑伏之气,不论其次数多少,总以达到和平为国的。这是治疗的一般规律。黄帝道:对。客气与主气的胜复是怎样的?

岐伯说:客气与主气二者之间,只有胜没有复。黄帝道:其道与顺怎样区别?

岐伯说:主气胜是逆,客气胜是顺;这是自然规律。

黄帝道:客气与主气相胜所致之病是怎样的?

岐伯运:厥阴司天,客气胜则病耳鸣,振掉,眩晕,甚至咳嗽;主气胜则病胸胁疼痛,舌强难以说话。

少阴司天,客气胜则病鼻塞流涕,喷嚏,颈项强硬,肩背部门热,头痛,神疲无力,发热,耳聋,视物不清,甚至浮肿,出血,疮疡,咳嗽气喘;主气胜则心热烦躁,甚则胁痛,支撑胀满。

太阴司天,客气胜则病头面浮肿,呼喂气喘;主气胜则病胸腹满,食后胸膜闷乱。

夕阳司天,客气胜则病赤疹发于皮肤,以及步游丹毒,疮疡,呕吐气逆,喉痹,头痛,咽喉肿,耳聋血溢,内症为癌疚;主气胜则病脚满,咳嗽仰息,甚至咳而有血,两手发热。

阳明司天,清气复胜而有余于内,则病咳嗽,衄血,咽喉窒塞,心高中热,咳嗽不止,出现吐白血就会死亡。

太阳司天,客气胜则病胸闷不畅,流清涕,感寒就咳嗽;主气胜则病咽喉中鸣响。

厥阴在泉,客气胜则病大关节不利,内为控强拘挛瘤病,外为运动不便;主气胜则病筋骨振摇强直,腰腹时时疼痛。

少阴在泉,客气胜则病腰痛,尻、股、膝、髀、喘胻、足等部位病沓热而酸,浮肿不能久立,二便失常;主气胜则病送气上冲,心痛发热,隔丙及诸痹都发作,病发于胜胁,汗我不收,四肢厥冷因之而起。

太阴在泉,客气胜则病足疾,下肢沉重,大小便不时而下,湿客下焦,则发为泻以及浮肿、前阴病变;主气胜则寒气上道而痞满,饮食不下,甚至发为疝痛。

少阳在泉,客气胜则病腰腹痛而反恶寒,甚至下痢白沫、小便清白;主气胜则热反上行而侵犯到心胸,心痛,发热,中焦格拒而呕吐。其他各种症候与少阴在泉所致者相同。

阳明在泉,客气胜则清凉之气动于下部,少腹坚满而频频腹泻;主气胜则病腰重,腹痛,少腹生寒,大便诸泄,寒气过于肠,上冲胸中,甚则气喘不能久立。

太阳在泉,寒气复胜而有余于内,则腰、尻疼痛,屈伸不利,股、烃、足、膝中疼痛。

黄帝道:对。治法应该怎样?

岐伯说:上冲的抑之使下降,陷下的举之使上升,有余的折其势,不足的补其虚,以有利于正气的辅助,以适宜的药食来调和,必须使主客之气安泰,根据其寒温,客主之气相同的用边治法,相反的用从治法。

黄帝道:治寒用热,治热用寒,主客之气相同的用逆治,相反的用从治,我已经知道了。应该用哪些适宜的味呢?岐伯说:厥阴从本主气之时,其泻用酸,其补用辛;少阴君人与少阳相入主气之时,其泻用甘,其补用咸;太阴湿土主气之时,其泻用苦,其补用甘;阳明燥金主气之时,其泻用辛,其补用酸;太阳寒水主气之时,其泻用咸,其补用普。厥阴客气为病,补用辛,泻用酸,缓用甘;少阴客气为病,补肝咸,泻用甘,收用酸;太阴客气为病,补用甘,泻用苦,缓用甘;少阳客气为病,补用咸,泻用甘,更坚用咸;阳明客气为病,补用酸,泻用辛,泄用苦;太阳客气为病,补用苦,泻用咸,坚用苦,润用辛。开发股理,使津液和利阳气通畅。

黄帝道:对。请问阴阳各分之为三,是什么意思?

岐伯说:因为阴阳之气各有多少,作用各有不同的缘故。

黄帝道:何以称为阳明?

岐伯说:两阳相合而明,故称阳明。

黄帝道:何以称为厥阴?

岐伯说:两阴交尽,故称厥阴。

黄帝道:气有多少,病有盛衰,因之治疗有缓急,方剂有大小,请问其中的一般规律怎样?

岐伯说:病气有高下之别,病位有远近之分,症状有内外之异,治法有轻重的不同,总之以药气适达病所为准则。《大要》说,君药一,臣药二,是奇方的制度;君药二,臣药四;是偶方的制度;君药二,臣药三,是奇方的制度;君药二,臣药六,是偶方的制度。所以说:病近的尼奇方,病远的用偶方;发汗不用奇方,攻下不用偶方;补益与治疗上部的方制宜缓,补益与治疗下部病的方制宜急。急的气味浓厚,缓的气味淡薄。方制用药要恰到病处,就是指此。而官。如果病所远,药之气味经中道者,当调剂药食的时间,病在上可先食而后药,病在下可先药而后食,不要违反这个制度。所以适当的治疗方法,病位近用奇方或偶方,宜制小其方药之量;病位远而用奇偶之方,宜制大其方药之量。方剂大的是药味数少而量重,方制小的是药味数多而量轻,味数多的可至九味,味数少的可用两味。用奇方面病不去,则用偶方,叫做重方;用偶方而病不去,则用相反的药味来反佐,以达治疗之目的。所谓反佐,就是佐药的性味,反而与病情的寒热温凉相同。

黄帝道:对。病生于风热湿火燥寒的,我已经知道了。生于三阴三阳之标的怎样治疗?

岐伯说:懂得病生于本,反过来就会明白病生于标,治疗病生于本的方法,反过来就是治疗病生于标的方法。

黄帝道:对。六气的胜气,怎样候察呢?

岐伯说:当胜气到来的时候进行候察。清气大来是燥气之胜,风木受邪,肝病就发了;热气大来,是人气之胜,燥金受邪,肺病就发生了;寒气大来,是水气之胜,火热受邪,心病就发生了;湿气大来,是土气之胜,寒水受邪,肾病就发生了;风气大来,是木气之胜,上湿受邪,脾病就发生了。这些都是感受胜气之邪面生病的。如果遇到运气不足之年,则邪气更甚;如主时之气不和,也会使邪气更甚;遇月廓空的时候,其邪亦甚。重复感受邪气,其病就危重了。有了胜气,其后必然会有复气。

黄帝道:六气到来时的脉象是怎样的?

岐伯说:厥阴之气到来,共脉为孩;少阴之气到来,其脉为钩;太阴之气到来,其脉为沉;少阳之气到来,其脉为大而浮;阳明之气到来,其脉为矩而涩;太阳之气到来,其脉为大而长。气至而脉和缓的是平入,气至而脉应过甚的是病态,气至而脉相反的是病态,气至而脉不至的是病态,气未至而脉已至的是病态,阴阳交错更易的其病危重。

黄帝道:六气各有标本,变化所从不同,是怎样的?

岐伯说:六气有从本化的,有从标本的,有不从标本的。

黄帝道:希望听你详细地讲讲。

岐伯说:少阳、太阴从本化,少阴、太阳既从本又从标,阴明、厥阴不从标本而从其中气。所以从本的化生于本;从标本的或化生于本,或化生于标;从中气的化生于中气。

黄帝道:脉与病似相同而实相反的,怎样诊察呢?

岐伯说:脉至与症相从,但按之不鼓击于指下,诸似阳症的,都是这样。黄帝道:凡是阴症而相反的,其脉象怎样?

岐伯说:脉至与症相从,但按之却鼓指而强盛有力。

所以各种疾病开始发生,有生于本的,有生于标的,有生于中气的;治疗时有治其本而得念的,有治其标面得愈的,有治其中气而得愈的,有治其标才而得愈的,有逆治而得愈的,有从治而得意的。所谓过其病气而治,其实是颅治;所谓顺其病气而治,其实是过治。

所以说:知道了标与本的理论,用之于临床就不会有困难;明白了过与顺的治法,就可正确的进行处理而不至产生疑问。就是这个意思。不知道这些理论,就不足以谈论诊断,却足以扰乱经旨。故(大要)说:技术粗浅的医生,沾沾自喜,以为什么病都能知道了,结果他认为是热症的,言语未了,而寒病又开始显露出来了。他不了解同是一气所生的病变而有不同的形症,诊断迷惑,经旨错乱。就是这个道理。标本的理论,扼要而广博,从小可及大,单一个例子可以了解许多病的变化。所以懂得了标与本,就易于掌握而不致有所损害,察知属本与属标,就可以使病气调和,明确胜复之气,就可以为群众的榜样。天道的学问,就算得彻底了。

黄帝道:胜气复气的变化,时间的早晚怎样?

岐伯说:大凡所胜之气,胜气到来就发病,待病气积聚之时,而复气就开始萌动了。复气,是胜气终了的时候开始的,得其气之时位则加剧。胜气有轻重,复气也有多少,胜气和缓,复气也和缓,胜气虚,复气也虚,这是自然变化的常规。

黄帝道:胜复之气的发作,萌动之时不当其时位,或后于时位而出现,是什么缘故?

岐伯说:因为气的发生和变化,盛和衰有所不同。寒暑温凉盛衰的作用,表现在辰成丑末四季月之时。故阳气的发动,始于温而盛于暑;阴气的发动,始于凉而盛于寒。春夏秋冬四季之间,有一定的时差。故(大要)说:白春天的温暖,成为夏天的暑热,因秋天的肃杀,成为冬天的凛冽。谨慎体察四季月的变化,伺望气候的回归,如此可以见到气的结束,也可以知道气的开始。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道:四时之气的差分有常数否?

岐伯说:大多是三十天。

黄帝道:其在脉象上的反应是怎样的?

岐伯说:时差与正常时相同,待其时过而脉亦去。《脉要》说:春脉无沉象,夏脉无弦象,冬脉无涩象,秋脉无数象,是四时生气闭塞。沉而太过的是病脉,弦而太过的是病脉,涩而太过的是病脉,数而太过的是病脉,参差而见的是病脉,去而复见的是病脉,气未去而脉先去的是病脉。气去而脉不去的是病脉,脉与气相反的是死脉。所以说:气与脉之相守,象权衡之器一样不可有所差失。大凡阴阳之气,清静则生化就正常,扰动则导致疾病发生。就是这个道理。

黄帝道:幽和明是什么意思?

岐伯说:太阴、少阴两阴交尽,叫做幽;太阳、少阳两阳合明,叫做明。幽和明配合阴阳,就有寒暑的不同。

黄帝道:分和至是什么意思?

岐伯说:气来叫做至,气分叫做分;气至之时其气同,气分之时其气就异。所以春分秋分的二分和夏至冬至的二至,是天地正常气化纪时的纲领了。

黄帝道:先生所说的春秋之气开始在前,冬夏之气开始于后,我已知道了。然而六气往复运动,主岁之时又非固定不变,其补泻方法是怎样的?

岐伯说:根据司天、在泉之气所主之时,随其所宜,正确选用药味,是治疗上的主要关键。左右间气的治法与此相同。《大要》说:夕阳主岁,先甘后咸;阳明主岁,先辛后酸;太阳主岁,先咸后普;厥阴主岁,先酸后辛;少阴主岁,先甘后咸;太阴主岁,先苦后甘。佐以所直的药物;助其生化之源泉,就掌握了治疗六气致病的规律。

黄帝道:讲得对!许多疾病的发生;都由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变化。医经上说:实症用泻法治疗,虚症用补法治疗,我把它告诉了医工,但是医工们运用了它,还不能收到十全的效果。我要这些重要的理论得到普遍运用,并且能够收到得鼓相应的效果,如拔刺、雪污一样,对于望闻问切的诊察方法和技术,可以告诉我吗?

岐伯说:审察疾病发生和发展变化的机理,切勿失却气直。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道:请问疾病发生和发展变化的机理是怎样的?

岐伯说:凡是风病,振播眩晕,都属于肝。凡是寒病,收引拘怠,都属于肾。凡是气病,喘急胸闷,都属于肺。凡是湿病,浮肿胀满,都属于脾。凡是热病,神志昏乱,肢体抽搐,都属于人。凡是疼痛控痒的疮疡,都属于心。凡是厥逆,二便不通或失禁,都属于下焦。凡是痹症,喘逆呕吐,都属于上焦。凡是口噤不开,鼓颔战抖,神志不安,都属于人。凡是痉病,颈项强急,都属于湿。凡是气道上冲,都属于火。凡是胀满肢大,都属于热。凡是躁动不安,发狂越常,都属于人。凡是突然发生的强直,都属于风。凡是因病有声,甲之如鼓,都属于热。凡是浮肿,疼痛酸楚,惊骇不宁,都属于人。凡是转筋反折,排出的水液,都属于热。凡是排泄的水淹澄明清冷,都属于寒。凡是呕吐酸水,急剧的下利,都属于热。所以《大要》说:溪镇地掌握病机,分别观察其所属关系,有邪、无邪均必须加以推求,实症、虚症都要详细研究,首先分析五气中何气所胜,然后疏通其血气,使之调达舒畅,而归于和平。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道:讲得对。药物五味有阴阳之分,它们的作用怎样?

岐伯说:辛甘发散的属阳,酸苦涌泻的属阴,咸味涌泻的属阴,淡味渗泄的属阳。辛甘酸苦咸淡六者,或收敛,或发散,或缓和,或急暴,或燥湿,或润泽,或柔软,或坚实,根据病情之所宜运用,以调理气机,使阴阳归于平衡。

黄帝道:有的病不是用调气之法所能治愈的,应该怎样治疗?有毒无毒之药,哪种先用,哪种后用?我想知道它的方法。

岐伯说:有毒无毒药物的使用,以适应所治病症的需要为原则,根据病情的轻重制定方剂的大小。

黄帝道:请你讲讲方剂的制度。

岐伯说:君药一,臣药二,是小方的组成法;君药一,臣药三,佐药五,是中等方的组成法;君药一,臣药三,佐药九,是大方的组成法。寒病用热药治疗,热病用寒药治疗,病轻的道其病气而治,病重的从其病气而治,坚实的削弱它,有客邪的驱除它,因劳所致的温养它,郁结的疏散它,滞留的攻逐它,干燥的滋润它,拘急的缓和它,耗散的收敛它,虚损的温补它,安逸的通行它,惊悸的平静它,在上者使之上越,在下场得使之下夺,或用按摩,或用汤浴,或迫使其外出,或劫截其发作,或用开导,或用发泄,以适合病情为度。

黄帝道:什么叫逆从?

岐伯说:逆就是正治法;从就是反治法。反治药的多少,要根据病情而定。

黄帝道:反治是怎样的?

岐伯说:就是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国通用。要制伏疾病的木质,必先探求发病的原因。反治法开始时药性与病性似乎相同,但最终其药性与病性是相反的。可以用来破除积滞,消散坚决,调畅气机,使疾病痊愈。

黄帝道:对。调畅气机而病得痊愈的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或用边治,或用从治,或先逆后从,或先从后逆,疏通气机,使其调达,这就是调气的治法。

黄帝道:对。病有内脏与体表相互影响的,如何治疗?

岐伯说:从内脏影响到体表的,先治其内脏病;从体表影响到内脏的,先治其体表病;从内脏影响到体表而偏重于体表的,先治其内脏病,后治其体表病;从体表影响到内脏而偏重于内脏的,先治其体表病,后治其内脏病;内脏与体表没有相互影响的,就治其发病部位所主之病。

黄帝道:对。火热之病,反复恶寒发热,有如疟疾之状,或一天一发,或间隔数天一发,这是什么缘故?

岐伯说:因为胜复之气相遇的时候,阴阳之气有多少的关系。阴气多而阳气少;则发作的间隔时日就长;阳气多而阴气少,则发作的间隔时日就短。这是胜气与复气的相互搏斗,也是寒热盛衰的关键。疟疾的原理也是这样。

黄帝道:医论上说,治寒症当用热药,治热症当用寒药,医工是不能违背这些准则而改变其规律的。但是有些热病,服寒药后而更热;有些寒病,服热药后而更寒。不但原有的寒与热症仍旧存在,而且更有新病增加,这应该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凡是用寒药而反热的,应该滋其阴,用热药而反寒的,应该补其阳,这就是探求其根本而治的方法。

黄帝说:对。服寒药而反热,服热药而反寒,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说:仅注意治疗其亢盛之气,而忽略了虚弱之根本,所以有相反的结果。

黄帝道:有的并非由于治疗亢盛之气所造成的,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问得真详尽啊!没有治疗亢盛之气,那就是由于不知道五味所属的关系。大凡五味入胃之后,各归入所喜的脏:所以酸味先入肝,苦味先入心,甘味先入脾,辛味先入肺,咸味先入肾。服用日久便能增强各脏之气,这是药物在人体气化的一般规律;若使脏气增强过久,又是导致死亡的原因。

黄帝道:对。方剂的制度分君臣,是什么意思?

岐伯说:主治疾病的药叫做君,辅助君药的叫做臣,应顺臣药的叫做使,并不是指上、中、下三品的意思。

黄帝道:什么叫三品?

岐伯说:三品是用来说明药性有毒无毒的分类法。

黄帝道:对。疾病的在内在外怎样分别治疗?

岐伯说:调治病气的方法,必须辨别阴阳,确定它在内还是在外,根据病之所在,在内的治内,在外的治外。轻微的它,较盛的平静它,亢盛的劫夺它,在表的汗之,在里的下之,根据寒热温凉的不同属性,而衰减其所属时病症,随其所直为准。谨慎地遵守如上的法则,可以万治万全,使气血和平,确保他的天年。

黄帝道:讲得好极了。

同类推荐
  • 肥胖病知识读本

    肥胖病知识读本

    市场上有关减肥的书琳琅满目,鱼龙混珠,肥胖是什么,如何减肥,减肥的疗法有哪些,有哪些副作用,怎样正确看待肥胖与美丽,关于这些问题,一般的书往往侧重一点,不及其余。《肥胖病知识读本》的优点,恰恰在于,以肥胖病研究者的角度入手,对肥胖病的知识、减肥的方法、减肥的副作用,以及肥胖与美丽的看法等,进行了通俗与专业相结合的介绍。既有介绍减肥误区,以及令人啼笑皆非的减肥故事,也有针对减肥效果和减肥方法,科学和专业地去做出解释。不争取噱头,也不剑走偏锋,踏实严谨,以专业与通俗想结合的笔法,描述关于肥胖病和减肥问题,是一本有益、有趣的关于肥胖病和减肥的科普读物。
  • 针灸与养生

    针灸与养生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是苏轼《赤壁赋》里的名句。养生实际是人们长生梦想破灭后的一种现实补偿。看看时下大街小巷各式各样的美容院,令人眼花缭乱的保健品店铺,听听周围日渐平常的减肥健身话题,你就不难发现,追求健康、健美已成为都市人的生活时尚。
  • 计划生育知识问答

    计划生育知识问答

    人口与计划生育国家立法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近三十年的漫长历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制定了地方计划生育条例,西藏、新疆制定了政府规章,为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国家立法创造了有利条件。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以人口与计划生育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下简称《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确立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法律地位,并于2002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 张院士趣谈整形与美容

    张院士趣谈整形与美容

    本书由德高望重的整形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张涤生教授亲笔撰写。张院士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以轻松、活泼、通俗、风趣的笔调,介绍了现代整形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叙述了多种常见畸形的原因和整形矫治的手术方法,展示了珍藏多年典型的整形病例图片。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可作为城乡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现代整形与美容医学知识的重要参考书,亦可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阅读参考。相信,不论您以何种心态阅读这本书,透过书中的文字和图片,它都能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 麻疹新论

    麻疹新论

    麻疹是中医儿科四症(四症指麻、痘、惊、疳)之一,在我国秦汉时期医书里就有记载,经过隋唐到了宋代,对麻疹的描述更为详细,以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历代医学家的反复研究,不断地加深和完善麻疹的认识,明代以后就有专门论对麻疹的著作,在麻疹理论、预防和治疗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至今仍为我国医学防治麻疹的有效方法。随着现代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的发展,我们对麻疹的认识治疗和保健又推进了一步,已基本掌握了麻疹预防、诊断、治疗的规律,为了进一步掌握对麻疹防、诊、治的规律,因而编成本书供读者参阅。
热门推荐
  • 她笑起来全世界都变甜

    她笑起来全世界都变甜

    高中名声作出省,毕业名声作出国的陆爷,就喜欢作天作地,一天不作心慌慌。某天午休,躺在沙发上的陆爷突然说要改邪归正重新做人,此话一撂出,可把跟他后面的几个兄弟给吓坏了。哥几个啥也不说,先是拉他去医院给脑子拍个片,没毛病,那就是间接性抽疯,需要嗨一下,然后拉着他去酒吧,唱歌喝酒又蹦迪,坏了,不对劲,没了以前的骚气劲。就在兄弟几个正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时,嘴上说要改邪归正的陆爷,搁大马路上突然拦住一漂亮姑娘,哥几个总算松了口气,终于正常了。陆爷:“八十四小时五十六分钟零十秒,不继续躲我?”漂亮姑娘皮笑肉不笑:“昨晚爬我家窗户的是谁?”兄弟几个:“……”感情陆爷是中了女人的邪,想要正个名分!
  • 混沌与秩序

    混沌与秩序

    追逐亿年的尘世轮回中,当宿命的齿轮开始转动的时候,一切终于开始,原本处于地平线的命运交汇于同一个地点,以及被诅咒了的命运,跨越了数亿年的思念,看看那通天彻地的有色地带,是最美丽的光芒,也是最绝望的黑暗。在光的背后是影,影的对面是光,迷失于光暗交叉口的灵魂,迎来的是创造?亦是毁灭?在通往终结的道路中,开始亦是结束,站在命运的分叉口,迎来的,是混沌,亦或秩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界鸣录

    界鸣录

    毁于生时,葬于旧时不明情理,不觉世中,一人行,尝过,炼狱苦见过,人间愁踏过,极乐园未曾,有你。
  • 霸艳邪神

    霸艳邪神

    “什么?你要以身相许?可是我还没有准备好呢!”够卑鄙,够无耻,够阴险……纸醉金迷是我的梦想,妻妾成群是我的追求,人生短暂,何不懂得享受!猎艳绝世美女,打造玄幻神话。
  • 依恋:远望爱情

    依恋:远望爱情

    他叫沈云溪,是被全班欺负的对象。可谁都不知道,他实际上却是整个班级乃至整个学校最为厉害的人物。分别几年,他们重新见面,冥佩禅说要保护他,却不知他其实是最不需要保护的。他说:“既然不可能,又何必继续?”他说:“原来你真的喜欢我?真恶心!”
  • 翰林学府——问情

    翰林学府——问情

    我不知道这书好不好看,总之好看你就看下去,不好看就请绕过,就算一个人看我也觉得宽慰了,感谢每一位用心去读的书虫儿。
  • 守护者的灭世路

    守护者的灭世路

    暂停中~~目前在写另外一本书····这本书的话,你们可以暂时脱坑了。
  • 梦见旧年

    梦见旧年

    记得那些大学时光么?那些辣苦酸甜,和你一起重温一遍。方程诗从大学的青涩与轻熟女到职场上的风轻云淡,点点滴滴,都是青春的印记。而陪伴她左右的是林子昂,郭志逸,还是。。。
  • 斗罗大陆之空雪

    斗罗大陆之空雪

    主角是千仞雪与司空溪和(原创,女)中间含有两个女人的爱情,你们懂的所以不要再问来问去。高三党,渣文笔学业繁忙,不定期更新,不喜勿喷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