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22000000061

第61章 当年哈密“十大王”-王昊鹏(1)

20多年前,哈密市委、市政府评选出哈密农业领域的“十大王”,有葡萄大王、种瓜大王、园艺大王、水利大王等。这些大王都是地道的农民,可他们却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收获了财富,在那个人均年收入不过千元的时代,他们人人都是万元户。

“十大王”为什么能赚钱?他们的致富之道是什么?近日,记者走访当事人,为您解密。

“葡萄大王”阿皮孜·阿不都

哈密市东河区吾尔达村的阿皮孜·阿不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成了哈密的万元户,那时候,人们一个月的工资才几十元。他种的葡萄不仅品质好,产量高,价格也比别人卖得好。当时别人家的葡萄1公斤一块四毛钱,他的却能卖到二块四,还不用去找客户,人家主动上门抢着要,还会先把押金交给他,生怕交晚了买不上。

和天下所有的农民一样,阿皮孜也是苦干苦熬出来的。提起年轻时的生活,阿皮孜说,那时候是大集体,干农活都算工分,辛辛苦苦忙活一年,不但赚不上钱,还会倒挂账。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包产到户,阿皮孜高兴极了,承包了40多亩地,承包期20年。

1986年,哈密市推广种植葡萄,公家给了苗子,阿皮孜开始种植葡萄。葡萄不像粮食,种下去好几年才会见效益,为了补贴家用,阿皮孜家先后养了奶牛、羊、鸡,不仅要管养殖,还要去市场上销售,每天都忙忙碌碌。

“那时候没白天没黑夜地干活,除了晚上睡几个小时,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中午回来吃饭,坐到饭桌上等饭那一会儿都能睡着,老婆把我叫醒,吃完饭稍微休息一下,就赶紧忙活去了。虽然辛苦,但是我们身体都还好。人一定要吃好,吃好了身体才能经受住劳累。”阿皮孜说。

阿皮孜有4个儿子,他们从小就跟着父母干农活。阿皮孜说,孩子到了12岁,就让他们去地里干活,每天上学前去地里割苜蓿,放学回来再干一会。

“我给孩子们说,外面雇的人,我每天给多少钱,也给你们多少,干多少拿多少。孩子们一下子有了积极性,每天早早起来,一早晨就能割完一档子苜蓿。所以他们从小就能吃苦,还锻炼了身体。”阿皮孜自豪地说。

1993年,阿皮孜家的十几亩葡萄大获丰收,一亩地就卖了1万元,谁家都没有卖过这么高的价格。收葡萄的人抢着来他家收葡萄,别人家的葡萄收购价1.4元/公斤,他们家的2.4元/公斤。

好多人听说这事后,都不太相信。阿皮孜说,不信你们来地里看。成为“葡萄大王”后,南湖、二堡等地的农民都到他家来参观,对他家的葡萄赞不绝口。为什么阿皮孜种的葡萄比别人的质量好、价格高呢?

“主要是靠管理。什么时候该浇水,什么时候该嫁接,这个时间一算错,一年就白干了。特别是虫害,每年都要注意,哪个虫什么时候出来,什么时候打药?比如红蜘蛛,才出来时肉眼根本看不见,我找了农业专家用显微镜才看出来。我用了3年时间才找出规律,每年的5月25日到6月10日,这十几天要是管不住,就再也管不住了。等虫子准备出来的时候打一次药就够了,否则以后再打多少次都没有用。”阿皮孜说。

这些年,阿皮孜一家开始往内地贩运葡萄,并且成为哈密最早建保鲜库的农户之一。他说,现在生意好了,还想建个更大的保鲜库。

“园艺大王”李风华:第一个种出寿桃的哈密人

人们常说,樱桃好吃树难栽。对于大泉湾乡三道城的李风华来说,这句话应该改一改:寿桃好吃树难栽。20世纪90年代,李风华家种了500亩地的山东中华寿桃大获丰收,畅销哈密。哈密人头一回吃到这样又大又甜的桃子,李风华家一下出名了,她也因此被评为“园艺大王”。可她这个“大王”当得并不容易。

李风华出生在大泉湾乡疙瘩井村,从小务农。20来岁出嫁到三道城,丈夫在乡政府上班,她在家里操持家务,干点农活。

“80年代刚刚包产到户时,我们家的责任田也就十几亩。我丈夫是农校毕业的,特别喜欢园艺,我们就开始开荒。那时候风大,也不像现在都是机械化,全靠人工干。”李风华回忆。

荒地上的白硝盖足有一指头厚,非得用大水泡一两年才能泡下去。为了治碱,每年4月,有一股山水下来,机井的出水量太小,容易流失。山水只有短暂的几天,为了抢时间,李风华和丈夫一晚上不睡觉在地里踩。胶鞋穿上,用脚来来回回地踏。泡熟后还得拉沙子。其他人家怕累,也怕白忙活一场,都不敢泡荒,一看他们泡的好了,也跟着来泡。后来,每家都泡出几十亩地。

生地泡成熟地后,还要吆上牛车拉沙子、犁地。那时候犁地都是二牛抬杠,每天来来回回要走好多趟。后来才买了拖拉机。

李风华家从山东引进了中华寿桃,专门请了两个技术员,在哈密待了两年,等小树苗成活后才离开。熬了4年时间,桃花开得漂亮,桃树也终于结果了。拳头大的桃子十分香甜,畅销哈密。友谊路市场的老板直接来拉走,寿桃十分抢手,小贩们也跟着赚了一笔。小贩怕别人也去大泉湾进货,别人问起时,都说是黄田的桃子,生怕别人知道抢了自己的生意。

然而,好景不长,桃子收了两年后,就被冻死了。树干已经长到碗口粗,冬天用黑色的厚毡裹住,还是没防住。有一个老太太,专门从城里坐班车到大泉湾,找到他们家,要买桃子,听说桃树被冻死后,失望而归。

“那一年冬天气温零下30摄氏度,下了50厘米厚的雪,桃树连根都冻死了。你想想,500亩的桃树啊,如果还在,我们现在的收入该有多好。”李风华遗憾地说。

由于气候原因,李风华家种植的大枣也受了冻灾,损失惨重。丈夫开了几个矿,矿上的收入全部补贴到农场里。尽管如此,他们并没有绝望。一直坚持着,不断摸索。

那时候,即使农活再累再忙,每天晚上睡觉前,李风华都要把全家人的衣服洗干净。村里人纳闷,你一天那么忙,白天干那么多活,还有时间精力洗衣服。洗了也白洗,第二天干活还是要弄脏。李风华却不这么想,她说,衣服脏了就脏了,回来再洗,她不愿意连续几天穿脏衣服。

如今,李风华家有2000亩地,有棉花,有葡萄,年收入上百万。可她和丈夫每天还是下地干活。李风华的丈夫说,我们从小就是农民,就喜欢农业,种地有保障,只要你好好干,就会有收获。

“水利大王”谭成林

谭成林当上“水利大王”那一年,年收入4万多元,那还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哪里要是出了个万元户,就像现在谁中了几百万一样。谭成林说,不管什么年月,只要敢吃苦,能吃苦,就能赚上钱。

谭成林家世代务农,清朝末年,爷爷从青海随军队做买卖来到哈密安家落户。爷爷身体硬朗,活了100多岁。父亲也是地道的农民,也是高寿,90岁而终。谭成林今年56岁,很多人在这个年龄都准备或者已经退休了,谭成林说,他觉得自己浑身还充满干劲。

初中毕业后,14岁的谭成林就开始下地务农,捡砖头,打土块,什么活都干。但家里一直很拮据,以前在生产队按工分劳动时,辛辛苦苦干一年,不但赚不上钱,反而还欠生产队的钱。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谭成林种了8亩地。

20世纪90年代初,哈密农业发展飞快,谭成林看准了打井的生意,自己成立了一个打井队。他说,他可能是那时候打井最多的人,一年能打15口井,打一口井要十来天。一般人都只有一台打井机,谭成林一个人就有3台。

那么多打井的人,为啥就谭成林当上了大王?谭成林的答案还是那两个字:吃苦。

“有一年元月,下大雪,我们那时打井都是扎帐篷住在外面,扬风搅雪的,帐篷都被刮起来了,早上起来我头底下都是雪。”

谭成林在骆驼圈子打井时,寒风刮起沙土,帐篷里尘土弥漫,人待不住,只好找一个小饭馆避风,有时候要等上一天,风停了才能做饭吃饭。

谭成林不仅能吃苦,还比别人多了耐心和智慧。

“我打了十几年井,没一个失败的。打井最常见的失败就是塌方,我每次都观察计算,找规律:钻头打到多少厘米会出沙子?沙子粗细程度如何?需不需要用红土把沙子封住?这些全凭感觉和经验。”谭成林说。

有一次,谭成林在红星一场打井时,钻头卡在石层里。谭成林花了几千元请专家来取,用了100吨的千斤顶也没弄出来。别人都说扔了吧,可谭成林没有放弃,扔了这个钻头,不仅损失了钻头,这个井也废了。谭成林花了9天时间,每天用钢丝绳一点点吊着往外拔,终于成功了。

同类推荐
  • 从五十岁开始

    从五十岁开始

    《从五十岁开始》收录了作者以多年积累的阅历学识,创作的大量散文、随笔。其内容多是反映过去在小兴安岭林区的生活,回顾作者从困顿自学、做有准备的人,到改革大潮涌起之时,积极参与融入时代洪流,去改变自身命运的心路历程和生活足迹。
  • 文学喜欢我

    文学喜欢我

    这本书创作的时间跨度,前后长达8年。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真可谓匠心精神!除了《写给22岁的生日》、《学车记》是大学期间作品,其余均为大学毕业后创作。这本书中,有对大历史的梳理和思考,如《大时代·大人物·大风歌》、《月下英雄》;有对生活中苦难小人物的描写,如《神仙姑奶奶》;有对当代作家的一些评说,如《寻找余秋雨的故乡》《请把我流放到那片高粱地》;有对90后的青春回忆,如《金芒果之恋》《我的高中时代》;有旅行途中的随感,如《首尔的冬天》《巴厘岛之旅》;有对故土生活的怀念,如《文王村》……总之,这是一本精彩富饶、妙笔生花的著作!
  • 歌德谈话录

    歌德谈话录

    《歌德谈话录》是歌德的学生爱克曼辑录的关于歌德的言论和活动的散文集,涉及文艺理论、创作实践、美学、哲学以及日常生活和处世态度,记录了歌德晚年成熟的思想和实践经验。
  • 柔石作品集(一)

    柔石作品集(一)

    在烟一块似的衰柳底下,有一位三十岁的男子,颓然地坐着;似醉了,痴了一般。他正在回忆,回忆他几年来为爱神所搬弄得失败了的过去。他的额上流着血,有几条一寸多长的破裂了的皮,在眉的上面,斜向的划着,这时已一半凝结着黑痕,几滴血还从眼边流到两颊。这显然是被人用器物打坏的。可是他并不怎样注意他自己的受伤,好似孩子被母亲打了一顿一样,转眼就没有这一回事了。夜色冷酷的紧密的包围着他,使他全身发起颤抖来,好象要充军他到极荒鄙的边疆上去,这时,公文罪状上,都盖上了远配的印章。他朦胧的两眼望着湖上,湖水是没有一丝漪涟的笑波,只是套上一副黑色而可怕的假面,威吓他逼他就道。
  • 张值诗选

    张值诗选

    真正好的诗歌,完全就只是一种纯个人的文本。纯个人文本的含义指向有二:一是文本的个人趣味;二是指个人的文本意图。就具体的写作而言,在创作欲出现的当下,诗歌写作形而下地表现为码字、分行、标点应用甚至字体选择。写作过程中的“诗意”更大程度上表现为各种要素因偶然组合而展露出来的可遇不可求的生趣。我常常对那些故意玄化诗歌写作的理论或经验嗤之以鼻,一些人在描述写作经验时总是把写诗搞得像行为艺术。某种意义上,写作过程中文字和其他元素随机组合呈现出的可能性才是诗人的鸦片。而书写时的直觉、语言惯性和临场处置能力就成为决定诗人段位高低的最可靠的标准。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毒手良医

    毒手良医

    钢琴演出摔下台,舍我没谁了,本就准备全部放下,孤身一人打算走哪算哪,只是没想到自己离开的方式这么特别,演出睡着被梦直接吓到另一个时空。一朝穿越,还不让我休息休息,这是想累死我的节奏啊。
  • 爱上电竞大神后我变甜了

    爱上电竞大神后我变甜了

    (5.1恢复正常更新)众人皆知林幼朵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是个学渣小霸王,直到有一天她以全市第一的成绩被B大录取,随后各大媒体新闻头条都在报道她赢得了最火电竞比赛的冠军,热搜新闻只增不降。后来又有一则热搜横空出世,电竞界第一“杀神”陆以南手动艾特林幼朵大肆表白官宣!!!四亿少女一夜失恋!而手机屏幕前的林幼朵表示:“我特么这是要出道的节奏啊!”假装学渣冷清少女x电竞大神学霸哥哥#男女主年龄差6岁#披着电竞马甲的小甜饼#少女暗恋成真的故事#文风日常向,涉及游戏不多,想看竞技请慎重#前十四万字女主读高中,后面成年了(你们懂的)#喜欢我你就收藏我吧!
  • 天涯海角都有你

    天涯海角都有你

    五年前男虐女,五年后女虐男,他们究竟有没有在一起?我也不知道更新慢,不要催
  • 巧克力追爱记

    巧克力追爱记

    肤白貌美的校园女神原本是来找妹妹的,但半路遇到帅哥,居然贪恋男色,展开各种倒追模式,送巧克力、假装偶遇、甚至为了靠近男神化身“弱柳扶风”的小女子。路人:说好的软妹子呢?一脚踹飞流氓是怎么回事?果然小仙女什么的,都是骗人哒~你以为单单送巧克力、偶遇就可以得到美男心了吗?不不不,当然不!虽说女追男隔层纱,但女神采取的乃是“温水煮青蛙”计划,让猎物不知不觉的掉进坑了,并且舍不得爬出来~
  • 行游诸天

    行游诸天

    我曾在剑与魔法的魔幻世界里演奏光与暗的交响曲,在人鬼并存的神话世界中吹响毁灭的华章,在古老神秘的巫师世界内诵读赤色的葬歌......我是斐济,是见证者,是征服者,亦是最终的毁灭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携满夜星辰以赠你

    携满夜星辰以赠你

    那个夏天,注定遇见你!&这个夏天,从这里开始,那么就从这里结束吧!
  • 重申亦白亦黑:堕落天使沐兮

    重申亦白亦黑:堕落天使沐兮

    一个隐士家族,世代是女子当家,所以第33代的秋旋要当家。秋旋有很多男人追她,但她对他们都没意思,只对一个臭道士感兴趣!(【贼嘻嘻】这只是秋旋的个人想法)谁知道,秋旋把楚晔追到手过后,楚晔露出了他的本性………某一日,“啊啊!你哪是臭道士简直就是头饿狼,吃人不吐骨头”嘿嘿!某男贼嘻嘻的说:“当初是你追我的!怪不得我,要怪就怪你眼光太好了!”
  • 趋近于一切美好

    趋近于一切美好

    人生如梦,说也不知道生活下一步的走法。史娣生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之后又是否能看见明天呢?她的人生又将怎样被书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