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93000000004

第4章 如何理解 “无为”

老子的“为无为,则无不治”,在这里讲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之意,更不是什么都不做。这里的“无为”是指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相反,对于那种符合道的事情,就必须以“有”为“为之”。

老子最经典的智慧就是“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在这里讲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之意,更不是什么都不做。这里的“无为”是指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相反,对于那种符合道的事情,就必须以“有为”“为之”。

老子所指的“无为”智慧,只是让人在处世之时顺应大势、顺应自然。所以老子这种“无为”不仅不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进程和自然秩序,而且还有助于事物的成长和发展。

无为的核心内容是不该做的事情不要勉强,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把个人的意志强加在人与事之上,并不是怯懦的表现,而是一种大的智慧。它能使人在潜移默化中走向自觉,收到良好的成效。

唐睿宗时,睿宗的嫡长子李宪受封宋王,十分受宠。睿宗的另一个儿子李隆基聪明有为,他杀死了篡权乱政的韦皇后,为睿宗登上皇位立下了大功。

按照礼制,李宪当被立为太子,有的大臣便对睿宗说:“嫡长子李宪仁德忠厚,没有任何劣迹,立他为太子既合礼法,又合民心,望皇上早日定夺。”

睿宗感到李隆基雄才大略,最适合治理天下,所以一时陷入了两难境地,立太子的事于是一拖再拖,没有定论。

李宪看出了睿宗的心思,心有所悟,他对心腹说:“父皇不肯立太子,他是对我有疑问呐!李隆基虽不是嫡长子,但他功劳很大,父皇是中意他啊。”

李宪的心腹说:“于情于理,太子之位都是你的,这事绝不能相让。我马上和百官联络,共同上书,向皇上说明利害,一定促成这件大事。”

李宪的心腹和百官议定,当他们在起草奏书时,李宪急忙赶来,他对百官说:“我考虑了多时,决定放弃太子之位,你们就不要为我费心了。”

百官十分惊诧,他们说:“太子之位事关你的前程性命,怎会轻易放弃呢?自古这个位置你争我夺,本是常事,有我们替你说话,你还怕什么呢?”李宪说:“大丈夫做事有所为,有所不为,我是十分慎重的。赞平王李隆基是我的弟弟,他有大功于国,父皇有心立他为太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我若据理力争,不肯退出,我们兄弟之间必有大的冲突,朝廷就不会平安。如果危及了国家,我岂不是罪人吗?这种事我绝不会干。”

李宪制止了百官,又亲自上书推荐李隆基为太子,他说:“赞平王文武双全,英勇睿智,他当太子有利于国家,我是衷心拥护他的。我个人的得失微不足道,请父皇不要为我担心,早下决断。”

睿宗很受感动,他对李宪说:“你深明大义,我就放心了。你有什么要求,我一定都会满足你。”

李宪一无所求,他说:“一个人只要顺其自然,就没有什么事可以妨碍他了,我不会强求什么。”

李隆基当上太子后,第一个拜访李宪,他说:“大哥主动让出尊位,不是大贤大德的人难以做到,大哥是如何设想的呢?”

李宪说:“你担当大任,大唐才会兴旺,我不能为了私利而坏了国家大事。望你日后勤政爱民,做个好皇帝,为兄就深感安慰了。”

李隆基连声致谢,又说要和他共享天下。李宪不让他说下去,他告诫李隆基说:“很多事是追求不来的,只有顺天应命,才不会多受损伤。将来治国不要逞强任性,这样效果会更好的。”

后来,李隆基登上了帝位,是为唐玄宗。他顺应民情,推出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使唐朝进入了另一个盛世——开元盛世,天下走向大治。

李宪在立太子事情上的无为,是深思熟虑的,他既避免了一场宫廷内斗,又使自己全身而退,赢得了让贤的美名,这个结果无疑是很完美的。

“无为”的思想在老子《道德经》中多次阐述、解释。本章开头第一句即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道不同于任何宗教的神,神是有意志的、有目的的,而“道”则是非人格化的,它创造万物,但又不主宰万物,顺任自然万物的繁衍、发展、淘汰、新生,所以“无为”实际上是不妄为、不强为。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无不为了。在谈到“道”的法则在人类社会的运用方面,老子根据自然界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要求“侯王若能守之”,即在社会政治方面,也要按照“无为而无不为”的法则来实行,从而导引出“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的结论。

老子认为,理想的执政者,只要恪守“道”的原则,就会达到“天下将自定”这样的理想社会。这里所说的“镇”,人解释为“镇压”,并据此认为,老子在这章的说明中露出了暴力镇压人民的面目:谁要敢一闹事,那就要严厉加以镇压。这种解释,我们感到有悖于老子的原意,“镇压”应当是“镇服”、“镇定”,绝非是武力手段。

道看上去是抽象的、无形的。多少年以来,有很多的管理者不知什么是道。道可道,非常道,这让他们感到非常困惑,因为抓不住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要让侯王们能够遵守,那实在不是一件易事,如果他们都能理解,都能遵守,确实是一件好事。什么是道?怎么来解释它?“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这就是老子心中所认为的道,其实是不欲以静。侯王守道,万物自化,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天下自正了,便自然是万物自化,这是相等的,侯王守道与不欲以静也是相等的。

在老子看来,侯王能依照“道”的法则来为政,顺任自然,不妄加干涉,百姓们将会自由自在,自我发展。这是无为的象征。所以“道”也无为。“静”、“朴”、“不欲”都是无为的内涵。统治者如果可以依照“道”的法则为政,不危害百姓,不胡作非为,老百姓就不会滋生更多的贪欲,他们的生活就会自然、平静。其实,这也是一种妄想而已。

想要治理天下,不能够违背人民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统治天下,就一定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天下。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世人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的刚强,有的羸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因此,圣人要除去那种极端、奢侈的、过度的措施法度。

老子在这里,主要谈了统治者应行“无为”之治。他极力宣传“无为”的政治思想,主张一切都要顺应自然,因应物性,希望那些得"道"的统治者治国安民,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走向极端,不要心存奢望,不要好大喜功。这里面也有一个“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点。他告诫那些当权者,不要忘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人类追求功名地位,为的是显要门庭,光宗耀祖,从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显赫;追求优裕富庶的物质生活,目的是为了有一个温馨舒适的安泰生活。这并不奇怪,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对于那些统治者,既然已经成为万人之上的显耀人物,就得有一个适可而止思想和行动,有一个“夹着尾巴做人”的作风。换句话说就是有所收敛。因为既成了显耀人物,你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众人的瞩目,好与坏、强与弱、热与冷,人们都在心中有个底数。如果过分特殊,就会背离民众,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不要认为自己有权有势,就为所欲为,强食弱肉,须知,这样下去的结果只能招致自己的尽快失败。也许一两个人不能与你抗衡,但是,这些弱势群体若是团结起来,再强大也能将你推翻。这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道理的确切解说。

老子运用“无为”之治,对于“有为”之政所提出的警告,也是非常恰当的。“有为”必然招致失败,“有为”就是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或者把天下据为已有。事实上,老子所讲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也不是在客观现实面前无能为力。他在这里说,如果以强力而有所作为或以暴力统治人民,都将是自取灭亡,世间无论人或物,都有各自的秉性,其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是客观存在的,不要以自己的主张意志强加于人,而采取某些强制措施。那些聪明有头脑的统治者,由于懂得这一道理,往往能够顺任自然,不强制、不苛求,因势利导,遵循客观规律,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这无疑是明智之举。

老子提出的“镇之以无名之朴”的主张,仔细分析一下这也是一种中心调节的观点。尽管他没有将 "镇"提到哲学的高度,但客观上已体现了调节在自然规律中的重要性。他让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当中,认识到“中心”在对立中的调节作用,即在什么情况下存在对立互为因果,在什么情况下对立不互为因果。其实,老子以前的哲学家在这方面已经有所论述。众人所知《周易》理论,就在解决这一哲学问题上有了明确的论说。《周易》提出了建立在对立基础上的三位一体理论。“三”即是建立在对立基础上的中心调节数。中心实际是整体的代表形式,数学中零除以任何数都等于零,表明中心的零是认识上的整体反映。因此,中心的调节,实际就是整体的调节,对国家而言,就是法律的调节。

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 "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我就要用“道”来镇住它。用“道”的真朴来镇服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

“无为而治”又是一种管理之道。在老子看来,理想的社会应该奉行无为而治,管理者应当不断减少对人的管制和束缚,制定政策不能政出频繁,更不能朝令夕改。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规律是不可否认的,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有尊重规律,利用规律。水遇热变成蒸汽,这是客观存在,无法改变,但我们却可以用这一规律来生产暖气,制造人工降雨等等。这正是说明,我们无法改变事情的规律,却只有顺应它,利用它。

总之,老子的无为不是叫你不做事,是叫你不要刻意做某件事,不刻意做,相当于佛学里的不执着。老子提倡自然,就是让事情自然而然地发生,不要人为改变。这跟无为的意思是相通的。“无为而无可不为”,打个比方就是说不需要去强求一件事,例如在企业里,你不是一定要做领导,但是别人让你做你也不用拒绝。“无为”强调的是一个和谐的心态和生活环境。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强调一个和谐社会。

同类推荐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分为八个部分,用最简单的文字转述了最深奥的佛家智慧。每天为生活加一点禅,经营幸福人生的必修课。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五百罗汉之谜

    五百罗汉之谜

    《全彩五百罗汉之谜》由云一编著,以罗汉为开端,从介绍罗汉起源一直到佛教的宗派传承,洋洋洒洒间。带出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八百罗汉的相应解释,最后具化为佛陀、菩萨、僧信、与佛结缘的人物和形形色色的佛教人物。作者通过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和一个个佛教典故来深入浅出地诠释深奥佛法的传布、佛教宗派的发展与传承。本书对大量的资料进行了筛选,精心构建了一座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的通向佛法之桥。
  • 佛是一棵树:用佛法智慧经营成功人生

    佛是一棵树:用佛法智慧经营成功人生

    藏传佛教宁玛新伏藏传承者,敦珠法王新宝藏持有者,国际西藏学会发起人,《西藏仁波切》著者。——杨瑞智巴活佛。由西藏活佛亲自作序,第一本真正的佛商养成手册。东方人管理企业,要运用适合东方人的管理方法;现代人感悟佛法,要应用适宜现代人的佛门法则。一个有智慧的人,会无往不利;一个有智慧的团队,将战无不胜。这是一个属于佛商们的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心经》是流传最广的佛经,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本书以《金瓶梅》解《心经》,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开篇先录《心经》全文,标以白话。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讲解。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热门推荐
  • 亚蕾克灵魂之契

    亚蕾克灵魂之契

    一个单纯小萝莉蜕变为耀眼的强者的过程。中间有生死与共的伙伴、有效命于他的手下、有忠诚于她的骑士、有背叛他的竹马,还有嫉妒她想要置他于死地的亲人和朋友。当然,主要的还是她成长历程。这里是卡帕斯大陆,剑与魔法的世界。有着神秘的女巫,忠诚的骑士,奢靡的贵族,狡诈的地精,高傲的龙族还有着许多许多神奇的物种。亚蕾克西儿.林.布里克萨特,我们的主人公,一位普通的贵族少女就在这片神奇的大陆成长,就如许许多多的贵族少女一样平凡,可是,一场命运的安排,神灵的眷顾伴随着远古的契约——印刻在她的灵魂之上。命运之轮转动,她经历背叛,伤痛经历铁与血的历练,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 见习魔法师(上)

    见习魔法师(上)

    有着海盗和魔导一族血统的马其雷,作为莫达山区选送到巴斯洛魔法学院的工读生,作为会魔法的人间凶器,带领着他梦幻的无敌宠物——胖小福,开始了他在继承巴亚克王国巴奈公爵前的魔法学习之旅……
  • 我的日常似乎不太正常

    我的日常似乎不太正常

    看惯了打斗文,来看看日常文轻松一下吧!作者的目标是狗粮管饱!!!目前出现二次元:newgame、中二病也要谈恋爱、暗杀教室、宅男腐女恋爱真难、小林家的龙女仆、关公说事、龙与虎(随剧情更新)本书周更,提前说一声
  • 阿拉德战记的序章

    阿拉德战记的序章

    在渡过了长久平稳日子的阿拉德大陆上忽然发生了异常现象。在大森林地带出现了巨大的湖泊、草原上忽然出现了暗黑都市。极少袭击人类的怪物渐渐变得凶暴起来并开始攻击人类,阿拉德大陆上的可怕怪物日渐增多;有野心的帝国则趁着混乱之机发动战争,使得大陆上的人口急速减少世界正处在崩溃的边缘。在这样的世界里,各地的冒险者们为了使阿拉德大陆能够重归和平,纷纷起来抗争。冒险者们能够拯救阿拉德大陆吗?
  • 魔瞳天下

    魔瞳天下

    地球上的道士穿越异界!与他一起遇难的韩非子身在何方?千年前的控魂一族的不传之秘控魂术到底谁是创造者?是韩非子还是另有其人?当今的四大魔瞳是否能与地球的阴阳黑瞳匹敌?一切尽在魔瞳天下!看冷星手握苍穹,手破苍穹!
  • 静止的十八岁

    静止的十八岁

    洋子的身体一百年来一直都停留在十八岁的模样,她的异能带给她.......存在即是合理,洋子是这样想的......
  • 群神缥缈

    群神缥缈

    山海经,或许是人的臆想又或许是人们青眼见到的历史。一滴血,古老的钥匙被激活,尘封的故事被打开。就这样开始了一段新的传说,一个新世界的冒险就此展开
  • 微妙地带

    微妙地带

    她穿着红色的裙子朝我走来,像极了清晨最娇艳的花朵。
  • 极仙道尊

    极仙道尊

    大能者焚天蒸海,颠倒世间黑白,仙之强者,只手遮天。
  • 愁横浅黛

    愁横浅黛

    一场灾难将她拉入深渊,困境时的暖阳,还是错爱的白月光。本以为一步步大仇将报,漠然回首,放不下的只是自己,折磨的也是自己,断送的亦是执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