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9000000027

第27章 听南怀瑾讲禅宗 (1)

◎初祖达摩大师

中国的画家,在元、明以后,经常喜欢画一个环眼碧睛而虬髯的胡僧,足踏一枝芦苇,站在滔滔的波浪间,作前进的姿态,那便是描写达摩大师由南朝暗渡长江而到后魏的典故。

——《禅话》

据佛经《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载,佛陀在灵鹫山为众人说法时,闭口不言,拈花而立。全场只有摩诃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就在众人不明的情况下,佛陀以“佛心印心”的方式传给了摩诃迦叶尊者。佛陀说:“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随后将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予迦叶。

这即是禅宗“拈花一笑”和“衣钵真传”的典故。摩诃迦叶尊者也由此成为印度禅宗的第一代祖师。

南怀瑾先生指出,禅宗是释迦牟尼佛教的心法,与中国文化精神结合,形成了中国佛教,融合了古印度佛教哲学最精粹的宗派。在佛学中,“禅定”是大小乘共通行持修证的方法,“禅定”的原名为“禅那”,又有中文的翻译为“静虑”,后来取用“禅”的梵文原音,加上一个译意的“定”字,便成为中国佛学惯用的“禅定”。禅宗,虽然不离于禅定的修证,但并非就是禅定,它又名为心宗,或般若宗。心宗是指禅宗传佛教的心法,般若是指唐代以后的禅宗,注重般若经与求证智慧的解脱。近世以来,欧洲学者又有名为达摩宗的,即是因印度菩提达摩大师到中国首传禅宗而命名的。

印度禅宗的初祖迦叶尊者秉承世尊衣钵,将法脉传给了二祖阿难尊者,法脉迭传至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祖师。达摩祖师秉承师父般若多罗尊者的嘱咐,来到中国弘法,成为中土禅宗的初祖。

达摩是南天竺国人,刹帝利种姓族,是古印度香至国的一位王子。据禅宗的史料记载,菩提达摩秉着他师父的遗训,正当中国南朝梁武帝普通元年、后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期间到达了中国。中国历史上所称的北魏正是佛教文化的鼎盛地区,也是南北朝期间佛教最发达的时期。达摩师父的遗训说“路行跨水复逢羊,独自栖栖暗渡江”,便是指他由南印度渡海东来,先到南朝与粱武帝见面,话不投机,因此就栖栖惶惶地暗渡长江,到了北朝的辖区,河南的嵩山少林寺。

话说嵩山五乳峰中峰的上部,离峰顶不远的地方,有一天然石洞。传说达摩来到此,就把这一天然石洞作为他独自修习禅定的地方。达摩这样一位从印度而来的外国和尚,言语不通,加之同时的人除了讲论佛学经典的义理外,只有极少数人学习小乘禅定的法门,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禅宗。因此,一般人对于大师的“终日默然,面壁而坐”就莫名其所以然了。所以大家便替他取了一个代号,叫他“壁观婆罗门”。南怀瑾先生为之感慨道:当此之时,举世滔滔,哪里找到明眼人?哪里找个知心人?又向哪里找个“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举世誉之而不加劝”,立志以天下为己任的继承人呢?所以他只有独坐孤峰,面壁相对,沉潜在寂默无言的心境中,慢慢等待后起之秀的来临。

达摩整日面对石壁,盘膝静坐。不说法,不持律,默然终日面壁,双眼闭目,五心朝天,在“明心见性”上下工夫,在思想深处“苦心练魔”,面壁九年最终得悟大道。

达摩大师面壁九年而悟道,后世学禅的人就以为学禅宗必须面对墙壁打坐,才是禅门的心法。这种情景越传越久,流入唐、宋以后的道家,修炼神仙丹法者的手里,就变成“百日筑基,三年哺乳,九年面壁”的修道程序。南怀瑾先生说,把达摩大师初到中国于少林寺“面壁而坐”的故事,变成修道或学佛的刻板工夫,实在令人哑然失笑。因为在大师传授的教法中,根本找不出要人们都去面对墙壁而坐的指示。

达摩在少林期间,有道育、慧可二沙门礼见达摩,并亲近和供养四五年。达摩感觉他们真诚,传授以衣法。又把四卷《楞伽经》授与慧可说:“我看中国人的根器于此经最为相宜,你能依此而行,即能出离世间。”除二祖慧可(神光)接承了达摩的衣钵外,道育和尚与道副和尚以及比丘尼总持,也都是他的入门弟子。

达摩晚年的事迹,各传都未明确记载。后人传说他遇毒而逝,葬于熊耳山(河南宜阳县),但又传魏使宋云自西域回国时遇达摩于嵚岭。达摩手携只履翩翩独逝。所以又有“只履西归”的传说。

对此南怀瑾先生指出,禅宗的重心是“只贵子正见,不贵子行履”,这些有关神通的事情只属于禅与宗教之间的神秘问题。

廓然无圣,凡夫不知

大师(达摩)说:“真正智慧的解脱,是证悟到智慧的体性,本来便是空寂、圆明、清净、妙密的实相无相。这种智慧成就的真功德,不是以世俗的观念求得的。”粱武帝问:“怎样是圣道最高的第一义呢?”大师说:“空廓无相,并无圣道的境界。”

——《禅话》

相传达摩大师秉承师父遗训,乘一只做生意的商船航海东来,先到了中国南海。当时南海的刺史肖昂,马上写了一道表上报梁武帝。梁武帝得知印度来了一个有道德的高僧达摩大师,心里非常敬仰。于是派人到南海来专程迎接到金陵(南京)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梁武帝即萧衍,南朝梁的建立者。梁武帝原来信奉道教,但称帝三年后,便下诏宣布自己舍道事佛,并要求王公贵族、文武百官都“返伪就真,舍邪入真”。从此,梁武帝遵照在家居士的戒律修行,礼佛颂经,吃素念佛,广建佛寺,优待僧人,敕僧译编佛教典籍。在其大力倡导之下,南朝佛教很快达到极盛,仅京城建康一处,寺院就多达五百余所,僧尼十万余人。唐朝诗人杜牧在《江南春》中写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形象地描绘出南朝佛教的盛况。梁武帝本人也因大力弘扬佛法,“以佛化治国”,而被称为“皇帝菩萨”。

这位“皇帝菩萨”最引人瞩目的经历便是四次舍身同泰寺的故事。

同泰寺建于大通元年(527),梁武帝几乎每天早晚都要去该寺礼佛诵经,给全国臣民消灾祝福。有一天他到同泰寺后没有回宫。他对随从说,他已决定舍身为僧,不打算再当皇帝了。可是国不可一日无主,群臣只好天天去寺里恳求武帝回宫。结果梁武帝仅在寺院住了四天,便在大臣们的苦苦哀求下,回到了皇宫。

两年后,梁武帝第二次到同泰寺舍身事佛。按当时的风俗,只有用金钱才能赎身。大臣们集资一亿钱,替武帝赎了身。

第三次是在公元546年,八十三岁的梁武帝再一次舍身。这一次更苦,他连自己、宫人、国土都布施出去了。大臣们用了两亿钱才把武帝赎了回来。

过了一年,也就是公元547年,梁武帝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舍身同泰寺。这一次他出家时间最长,共三十七天,文武大臣依例又用一亿钱把他赎了出来。

南怀瑾先生指出,梁武帝舍身佛寺为奴,又充当传教师,讲解道书,这已是违背大政治家的法则,没有做到无偏党而“允执厥中”,所以达摩大师的师父般若多罗六十年前远在印度时,便预言他会失败。他告诉达摩说:“你到中国传道,将来悟道之士,多不胜数。但在我去世后六十多年,那一个将有灾难,犹如‘水中文布’(指梁武帝),你须好自为之。最好不要在南方久耽,因为南方的领导者,只是喜欢世俗有所为而为的佛教功德,对于佛法的真谛,并没有真正的认识。”

传说达摩到金陵时,梁武帝正身披袈裟,自讲《放光般若经》,感得天花乱坠,地变黄金,辨道奉佛,诏诰天下,起寺度僧,依教修行。达摩一来,就被接到金陵的宫中,与武帝讨论佛法。

武帝初见达摩,就向这位祖师炫耀自己:“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记,有何功德?”其言外之意,我的功德多大啊!

达摩回答说:“并无功德。”

武帝犹如热头浇冷水,渗出一身冷汗。然而,武帝仍不省悟,接着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达摩斩钉截铁地说:“廓然无圣!”

武帝曾与娄约法师、傅大士、昭明太子持论真俗二谛。真谛以明非有,俗谛以明非无。真俗不二,即是圣谛第一义。这是教家极妙穷玄处,故武帝拈此来问达摩。但武帝既然立足于佛教的二谛观,把这种真谛妙理,作为一种概念来问达摩,所以达摩答道“廓然无圣”,意谓禅的根本法不是教典上所说的圣义谛。这正是截断了教义中所说的妙理,显示出是佛自证自悟的真实境界,为超越凡圣的境界。这是无佛无众生无古无今的境地。这个境地,就是禅的根本法。所以达摩答的廓然无圣的第一义,意义完全相异。武帝问的是二谛中的真谛的第一义,达摩答的却是自证的第一义。这种自证的第一义,非言说寻思拟议所能道。任何言说都不能显示第一义,所以达摩的答语,正显示了自证自悟的境界,是超越了一切迷悟凡圣以及是非得失的清净自在无碍之境地;同时也是挥动廓然无圣的慧剑,截断梁武帝垢意情尘的知解,洒洒落落地显示了禅的生命。

如果能参透这一句,则千句万句一时透,胸中廓然,心外无圣。故古人云:

“粉身碎骨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

达摩这劈头一句,截断了多少疑云,可惜武帝不省,仍以人我之见发问:“对朕者谁?”

达摩冷淡地说:“不识。”

隔山见烟,早知是火;隔墙见角,便知是牛。举一明三,是禅家寻常茶饭。达摩与武帝一见,已知机缘不契,渡江北上。后来武帝追忆此事,亲自撰写碑文,流露出对自己机缘未熟而与达摩失之交臂的懊悔。

南怀瑾先生认为,关于“廓然无圣”一语,解释得最透彻的莫过于明末禅宗大师密云圆悟的答问《中庸》“虽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的话了。密云圆悟禅师说:“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具足圣人法,圣人不知。凡夫若知,即是圣人。圣人若知,既是凡夫。”《尚书》多方说:“唯狂克念作圣,唯圣罔念作狂。”

二入四行,性净之理

凡不合于达摩大师初传禅宗的“四行”者,统为误谬,那是毫无疑问的。如果确能依此而修心行,则大小乘佛学所说的戒、定、慧学,统在其中矣。

——《禅话》

后世佛教徒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为达摩禅法的标志,因它直以究明佛心为参禅的最后目的,所以又称禅宗为“佛心宗”。又有人因达摩专以《楞伽经》授人以为参禅印证,因而称它为“楞伽宗”。达摩的禅法,据敦煌出土资料,古来作为达摩学说而传的许多著述之中,只有“二入四行说”似乎是达摩真正思想所在。唐代净觉《楞伽师资记》的达摩传中收录有《略辨大乘入道四行》,由达摩弟子昙琳记录而传出。据昙琳的序文说,他将达摩的言行集成一卷,名为《达摩论》;而达摩为坐禅众撰《释楞伽要义》一卷,也称《达摩论》。这两论文理圆净,当时流行甚广。

现在一般作为达摩学说的有《少室六门集》上下二卷,即:《心经颂》、《破相论》(又名《观心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六种。还有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又名《大乘法论》)等,以及朝鲜梵鱼寺所刻《禅门摄要》上下二卷。

达摩“二入四行”的禅法,是以“壁观”法门为中心。壁观禅法的特点在于“藉教悟宗”,即启发信仰时不离圣教的标准,构成信仰以后教人“不随于文教”,即不再凭藉言教的意思。理入是纲,行入是目,纲举目张,二者相辅相成。唐代道宣在《续高僧传》卷二十《习禅篇》中评价达摩禅法说:“大乘壁观,功业最高,在世学流,归仰如市。”

所谓“二入”,就是“理入”与“行入”二门。理入是属于教的理论思考,行入是属于实践,即禅法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义。理入和行入的名称,见于北凉所译《金刚三昧经入实际品》第五。但《金刚三昧经》说的理入是“觉观”,而“壁观”是达摩传出的独特禅法。

据道宣解释说:“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一等,坚住不移,随于文教,与理冥符,寂然无为,名之理入。”达到觉悟解脱(入道)虽有多种途径,但最重要的有两种:一是理入,即通过归信和修学佛教而体悟觉悟的要旨(宗),深信自性本心(真性、佛性),本来与佛、菩萨无别,只是由于被情欲烦恼(相对于本心,被称为客尘)污染,才使它不能显现;如果能够凝心坐禅壁观,在内心断除一切情欲烦恼和自他、凡圣等差别观念,不再执着于文字,便使自己的认识与真如佛性之理相契合,达到寂然无为的解脱境地。

而壁观可有两种解释:一是修禅的人,坐对墙壁,无有众色,绝诸杂念,心易入定;一是不仅专指行者向外对墙面壁,乃指向内心做工夫,使内在的定慧浑融,凝结不二,犹如铜墙铁壁,外邪不入。如达摩教授慧可的时候曾说:“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同类推荐
  • 弘一法师开释人生

    弘一法师开释人生

    弘一(1880年-1942年),俗名李叔同,幼年时名文涛,又名广侯,字叔同;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别号息霜,又称晚晴老人。生于天津河东,祖籍山西洪桐,明初迁到天津,因其生母本为浙江平湖农家女,故后来李叔同奉母命南迁上海,每每自言浙江平湖人,以纪念其先母。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为中国近代著名书法家、教育家、画家,重兴南山律宗第11代祖师,为著名的佛教僧侣。本书摘录弘一法师的言论和处世经典,结合佛家开化众生的智慧故事,于大师的谆谆教诲之中,于珠玑智语的佛家文字之中,戡破现世的迷网,在大师“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的悠扬偈语抚慰下,为自己开拓一片心灵的净土,去感悟人生的甘味。
  • 与佛有缘

    与佛有缘

    在人生的纷杂喧闹中,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和不如意,佛学蕴涵着的隽永的哲理和宝贵的智慧带我们走进一个沉静而安详的世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执关现在。不担忧未来。让心灵得到平静,用清静之心看世间,世间即清静,用解脱之心看世间,心即解脱。用心去感受佛恩,以佛来洗礼心灵。得失随缘,来去随缘,心能随缘,故得自在。佛带给人心的宁静,佛让我们的心安祥。使我们对功与利都看得淡些,在社会上处处做好事正直,有善心,对人真诚,对佛有敬仰之心,他一定就是与佛有缘之人。
  •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内容简介:黄檗无念禅师,法名深有,号无念,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李卓吾、袁宏道、瞿汝稷诸人之推崇。《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原收录于《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共分四卷,第一卷法语,涉及的是黄檗无念禅师参悟、觉解的“缘起性空”之论,不离法藏,融汇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精随。第二卷酬问,谓之酬问,实是解经是也。第三卷复问,乃是黄檗无念禅师针对其所生活之时,明末社会变革带来的思潮动荡,在文化观念需要重建之时,而从禅宗角度给出的仁学机缘解答。
  •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为作者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他试图从跨文化和跨社会的角度来研究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和中国穆斯林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特点。全书分为六篇,有历史篇、礼仪组织篇、苏非篇、比较宗教篇、振兴篇、海外学者篇。虽然是一种从属于华夏主流文化的亚文化,中国伊斯兰文化却是融汇了其他中文化优秀成分的独特文化,具有包容性、并蓄兼收的特性、灵活应变的能力及适应时世的机智。凭借如此跨文化的智慧和能力,中国穆斯林所承载的伊斯兰文化能够经历巨大的沧桑变动而一直不断发展和兴盛,且百折不挠地前进。
  • 佛语禅心

    佛语禅心

    本书在选取翻译《百喻经》中每篇的寓言故事的基础上,省略了它所譬喻的深刻佛理,增加了更有阅读情趣与指导意义的禅林故事。
热门推荐
  • 劳动争议实务操作与案例精解(增订4版)

    劳动争议实务操作与案例精解(增订4版)

    本书从常见的劳动争议案件入手,选取了劳动争议纠纷中常见的12个方面的法律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精心收集、挑选了100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劳动争议案件,一一分析点评,从法律规定和实务操作两个方面阐述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日常劳动管理及处理劳动争议纠纷中应当注意的法律问题。这12个方面的法律问题包括:试用期问题、订立劳动合同问题、劳务派遣问题、特殊用工关系问题、规章制度问题、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问题、双倍工资问题、保密义务与竞业限制问题、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问题、社会保险问题、加班问题、带薪年休假问题。围绕每一个方面的法律问题,作者试图寻找与该问题有关的不同侧面、不同法律要点的劳动争议案件,力求全面分析、阐述与这一法律问题有关的劳动争议纠纷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实务中对于这一法律问题的应对及处理。为方便读者查阅、了解、运用相关的法律规定,本书选取了常用的10部劳动法律法规,作为附录。
  • 我真不是大帝

    我真不是大帝

    【火爆畅销】上官宗主,T恤已给您发货,请注意查收。天教圣女,高跟鞋和你的剑法更配哦。那个大和尚,虽然你们是光头,但也得用我们的飘柔呀。莫小白穿越至玄幻世界,从卖T恤开始,成就不朽大帝。==本人完本4万订作品《重生之我为书狂》以及2万订作品《我是全能大明星》,天下第一白出品,质量保证,请放心阅读。---QQ群:565142078
  • 火影之漩涡岚

    火影之漩涡岚

    一个普通的学生,一个超级火影迷得学生,踏入一道门改变了他的人生......
  • 命缘香

    命缘香

    “神经”哥哭闹不离师娘,小萝莉捂头喊疼:“我怎么摊上一个这样的是哥!!!!!”他们要去哪?“神经”哥竟如此!“我还是希望她能回去~”……
  • 宙始

    宙始

    上天赐我白色的眸,让我看破世间百般虚妄,还复乾坤清明;地狱给我血色的瞳,令我染血以止天下刀兵,血洒苍茫万界;先祖予我神龙的身,使我携炎黄一笑震穹苍,立华族以守乡;亡者铸我不灭的魂,叫我破轮回与寰宇共存,斩混沌而重开。
  • 扑倒竹马:宇中有晗

    扑倒竹马:宇中有晗

    两人的背景深不可测。从小是青梅竹马,俩小无猜。六大家族继承人之一。拥有颜值和高智商。成为了校园热门人物。有一天,某男来找某女。某女生气对他说“你有女朋友了,干嘛来骚扰我。”某男抱住某女说到“你就是我的女朋友。”
  • 看一场万里云野

    看一场万里云野

    【甜文】他们相遇的那天,谁也不知道他们之后会是夫妻。他是个偶像,红遍亚洲,称得上是亚洲第一人,不仅颜值高,歌唱的好听,而且演技贼好,是千万少女的梦。她一个A大高材生,16岁上大学,有着倾国倾城的美貌,无数人追捧。这看上去毫无交集的人,却发生了许多不可描述的事情。
  • 念念不忘,灼灼余威

    念念不忘,灼灼余威

    她回来的时候以为自己在这里已无所牵挂。他回来的时候以为世界都在他的掌握之中。相遇是命定,相爱是缘份。而一份感情如何相守靠的是不离不弃,倾心经营。“徐铭威,你老实说,你是不是从幼儿园就开始暗恋我,始终念念不忘?”“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古人诚不余欺。”有多少人在27岁的时候还能记得再无联系的幼儿园同学叫什么长什么样?陶灼灼不记得了,但是徐铭威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对着他脖子咬过一口的小公主。被你咬过的我要十倍要回来!
  • 我有一座冒险者小屋

    我有一座冒险者小屋

    “废墟紫土很危险……”“不!那有一位非常和善的主人!”“废墟紫土很荒芜……”“不!那有一个巨大的超级市场!”“废墟紫土很无聊……”“不!那吃喝玩乐,应有尽有!”讲师把课本一扔,大声朝着下方抬杠的同学吼道:“废墟紫土你去过啊!这么喜欢抬杠!”直到讲师亲自去了废墟紫土…………“额……真香!”PS:(一本非常有爱,非常可爱的故事,不装逼,不打脸!!只是异世界少年的日常生活!)
  • 往返阴阳

    往返阴阳

    我是一名报刊总编,文武双全,为了办好报纸,四处征集奇闻异事。这天,一名高挑、美丽的女子来给我讲故事,她神秘而又诡异,浑身都是谜,而我若要解开她身上的迷,必须要做两件事。一、强奸她;二、杀了她!而我接下来的选择,也是彻底的改变了我的命运。阴阳两界,我见识到了我从未见过的世界。原来这个世界是真的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