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9000000012

第12章 听南怀瑾讲佛理 (3)

那什么叫定呢?南怀瑾先生指出,定是第六意识境界,例如自己在念一句“南无……”的佛号,或者想一个佛的境相,而此刻身体正遭受刀割,意识却毫不为所动。痛归痛,这个意识是定的,这个意识即叫定,意识的坚定,既不为痛感拉走,也不给舒适感拉走,不给清净拉走,意识一念坚定叫定。否则,我们的意识思想便会一个念头一个念头不断地冒出来,因而意识上需要修定。修空也可,空的境界即是切断众流,而修空者想“我现在空,现在一空,下一个思想不起来了,不来了、不准来了。过去这个思想过去了,中间就空,我永远把心念保持这个空灵”,这不是道,而是修空的一种方法。

一个学佛者照修空的方法上坐、打坐,以为自己是在修定,实际上这并不是,而是被五阴境界牵着走,没有得定。得定,即“系心一缘”,第六意识挂着一物,譬如一点亮光,将其定住,定在这一明点上,使自己的意境假照着一动不动,什么境界都不动。如此等于一个蜡烛点在那里,没有风,不摇摆,而永远这一点是亮着的。这时有思想、有理解吗?有!你这个亮光、第六意识的这个意境还是定的、不动摇。像蜡烛点在无风的地方,不动摇,也不跳动,永远是亮的。杂念思想都没有了,永远是定的。此时只有自己知道正处于净的系心一缘的境界,这不是妄想,而是慧与智的境界。妄想是生灭心来的,分别来的。这个时候不起分别、不起生灭心,所谓“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不要思想,说不可思议,没有思议它,知止了。这是慧的境界。这样才是定。

释迦教导我们要“系念一处”,或者“系念住意”。要“系念”,把心念拴住,让心念专一。为什么要“系念”呢?南怀瑾先生举了《西游记》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

孙猴子就象征我们第六意识的心念。一个筋斗云就翻过了十万八千里;一会儿上天,一会儿下地;打了龙宫,又大闹天宫。我们的心念不正是如此?刚刚才想着“肚子饿了”,马上又想到“美国的航天飞机”……总而言之,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乱七八糟,没有什么不想的。但唐僧取经主要还是靠这只猴子护驾,才大功告成的。他虽然不听话,调皮捣蛋,可是既能收妖又能降魔,本事大得很!我们这第六意识的心念也是一样,虽然它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地乱想一通,但是诸如电影、电视、电子、电脑,乃至于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等新事物,不都是它想出来的?要成佛作祖,得道证果,关键也还是在它。

孙猴子又叫“孙悟空”,为什么叫他“孙悟空”?“悟空”就是悟了空性,道理上明心见性了,然后还要老老实实修持,所以孙“悟空”又叫孙“行者”,乖乖地随着唐僧,一步一步地往西天行去。路途的坎坷自然不在话下,但是最要命的是他那难改的猴性,也就是所谓的“余习难除”,一发脾气,就不干了,跑回老家去,和猴子猴孙们吃喝玩乐,好不快活!

碰到这么一个神通广大,又猴性难驯的齐天大圣,怎么办?有“金箍咒”。咒子一念,孙猴子就只好乖乖地又回到唐僧身边,继续这段千辛万苦的道路。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系念法”,用“金箍咒”把猴子拴住。

不论净土宗也好,天台宗也好,什么禅宗、密宗的,及至于华严宗,都有其特殊修法,但总而言之,各宗各派的修法都是以“系念”为基本法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道”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每一个人所应遵行、修习、弘扬的。它是身、口、意的自律、自我的开展、自我的净化。它是一条通过道德、理性与精神的完美化而走向最终实相、圆满自在、快乐与平和的途径。

◎十二因缘

凡人与物之生住异灭,皆可循此因缘旋转不息之定律以说明之。老死而又缘无明而至生,故见人世之生生不已。今脱此生之力,必须了其死之阶段。故曰了生脱死。若得不生,何死之有?

——《禅海蠡测》

人的痛苦从何产生?人的生命由何而来?人的命运由何而定?人生将来的归宿究竟是什么?关于这些问题,释迦主张一切事物都由因缘和合而成,都生于因果关系,同样,人的痛苦、人的生命和人的命运,也都是自己造因,自己受果。

原始佛教将人生痛苦的根源归结为“五取蕴”,即构成人身的五种成分(“五蕴”)和执着(“取”)相联系,形成了苦。同时,它又从过程的角度,把人生划分为许多部分,犹如互相结合的链锁,并以此阐明人生的痛苦及其根源。关于这方面,佛经中记载的有五分、九分、十分和十二分等。“分”也称为“缘”,如五分即是五缘。其中论述得较多的是北方所传的十二分,也称“十二因缘”或“十二有支”。

十二因缘是佛教的独创理论,用以解释世间人生和世间现象之所以发生和变化的原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的现象;任何现象都处在生灭变化中,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这些联系和变化,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引起。这就叫“缘起”,缘就是条件。《大正藏》卷二有云:“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此中的“因”,指诸缘中起决定作用的那些条件。离开因缘,就没有世间的一切。十二因缘即是用“缘起”说解释人生及其流转过程的,后人称为“业惑缘起”。

南怀瑾先生指出,整个的佛学可以用十二因缘法则来解释,十二因缘代表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共是三世,也可以说是三个阶段的循环流转和轮回。在范围上来说,大乘的说法,是扩大的观念,所谓三世流转,其范围广及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也就是说,一个欲界的生命,在未来可能流转到色界,一个无色界的众生,老死后也可能流转到色界,一切的众生,就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流转中,在三界六道中轮转。

十二因缘的具体内容和关系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老了以后死,死了以后再来,轮回往复,又从无明开始。这十二因缘可以由因推果,也可以由果推因,前者叫做“顺观”,后者叫做“逆观”。

无明缘行

“无明”指愚痴无知,有碍于智慧的开发,使人生迷惑,例如,人生是无常的,终归要死灭,而人们往往企求它“常”,恒常不变,这就是一种“常见”。人生是由“五蕴”结合而成,没有自体,即是无我的,而人们往往相信“我”——永恒的不变的实体是实有的,这就是一种“我见”。无明中最根本的是不能理解缘起的性质——无常性和无我性,即常见和我见,尤其是我见更是直接迷惑众生,因此,无明被认为是众生生死的根本。“行”指行为意图,意志活动。“无明缘行”,是说由于无明而有种种世俗的意志活动生起。佛学上讲,能造作、能牵引三界身、口、意三业的力量叫做“行”,有“行”就产生了“业”。南怀瑾先生解释说,一念之动,变易而为无明。无明为用,不知返于本然体性,随念力而行,故曰无明缘行。唯识宗认为,“行”是由三种属于“心不相应法”的因素所构成,即“势”、“时”、“速”。所谓心不相应法,是说不论人的心中怎么想,这个事情都是超越心而存在的。“势”——太阳在照耀,地球在转动,都是一种势。“时”——时虽不是绝对的,但是个人的感受却不能影响那另外存在的“时”。“速”——是一种力量,明天如何,今天不得而知,但是有力量在推动着,却非有主宰。

行缘识

从无始以来,过去的因缘所带的“因”,构成的一种特性,称为“种性”,在佛学上的说法,又称为第八识。这里的“识”简单而言,就是众生在父精母卵结合时前往受胎的那一心念。因为一个胎儿的产生在佛看来,不仅仅是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它真正的种子(亲因)其实是这个“识”。“行缘识”,即是依照过去业行的牵引,产生相应的“识”而入现世投胎受生。

识缘名色

“名”指心、精神,“色”指肉身。“名色”就是指胎中的精神和形体。因为精神无形,所以以“名”称之。“识缘名色”,是说在母胎中身心得到发育,也就是指由识介入受精卵而形成的生命体,在六根尚未完备时的这一发展过程。

名色缘六入

南怀瑾先生指出,名色既得,六根以生。故曰名色缘六入。“六入”也作“六处”,指眼、耳、鼻、舌、身、意,即“六根”。这里指胎儿由身心混沌状态发育出不同的认识器官,也就是胎儿即将诞生前的阶段。

六入缘触

“触”指刺激、触觉。这是指胎儿出生后,各种认识器官与外界事物相接触而产生视、听、嗅、尝、摸等触觉,相当于两三岁时的幼儿阶段。南怀瑾先生指出,六入所用,即发感触,故曰六入缘触。这是指对物理世界的感触性,一个婴儿,直至达到五六岁时,对物理世界的反应才能逐渐增强。

触缘受

“受”指感受。由于年龄增长,心识渐次发达,认识器官与外境相接触时,能够领受外界的反作用,而产生苦、乐、不苦不乐三种感受。相当于四五岁到十四五岁时的童年阶段。南怀瑾先生指出,触之感者,必有受,故曰触缘受。一个人逐渐长大,反应更趋强烈,感受更为深切,知道吃什么好,穿什么好,感受意识与日俱增,造成思想的感染,开始了新的“见思惑”。

受缘爱

南怀瑾先生指出,受之贪者,必有爱,故曰受缘爱。“爱”包括渴爱、情爱、欲爱、挚爱,指渴望、贪爱、贪欲。人进入青年阶段,就会对外界事物产生感受,进而产生贪爱,如贪求生命和繁殖生命的乐趣,追求财富、权势和名望等。

爱缘取

“取”指追求执取。成年以后,贪欲转盛,对外界可享受的一切,周遍驰求,执着不放。南怀瑾先生指出,爱难以舍,数取不失,故曰爱缘取。生命有了爱,对其它的一切也都产生了“取”的心理,把一切身外之物都抓紧不放,年纪越大,抓得越紧。孔子说“晚年戒之在得”,这个道理与佛学的理论不谋而合。

取缘有

南怀瑾先生指出,有取因有物,故曰取缘有。“有”指现世的业行,即思想行为。由于执取而有种种思想行为,这些思想行为必然作为业因而在今生来世产生果报的作用,故名为“有”。

有缘生

“生”指来世之生。由于前面的爱、取、有所生起的迷惑和所造的善恶业,必然产生果报,从而导致来世的再生。南怀瑾先生指出,有则方生,故曰有缘生。有了“有”,则产生了“生”,一切欲、色、无色,等“有”具备,自然发生了“生”。没有一切的“有”,自不会有“生”。

生缘老死

有生则有老死,故曰生缘老死。没有“生”,就没有“老死”,老死是“生”演变的结果。

这十二因缘为因果循环的链条,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称流转门,即生死轮回;反之,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称还灭门,即涅槃。佛教修行的最终目标在于摆脱所谓十二因缘的束缚,脱出生死轮回,进入涅槃。

千年暗室,一灯即明

我们的思想情绪都是无明,生从哪里来?死向何处去?父母未生前,我究竟是谁?死后是否真有轮回?有没有我?这些一概不知,皆在无明中。

——《圆觉经略说》

释迦牟尼在即将开悟成佛时,从逆观十二因缘——由老死逐渐逆观到无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人生现象的真正原动力和人生痛苦的最后总根源是“无明”,即对人生实相的盲目无知。如果正确认识人生的实相,认识十二因缘的实相,就能灭尽无明。没有无明也就没有行,直至没有老死。没有生死,一切痛苦也就都没有了,也就达到了所谓超脱生死、获得解脱的涅槃境界。

由此可知,“无明”是十二因缘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十二因缘的次序可以从顺向和逆向两方面加以观察,如果从原因往结果方面顺推,无明是众生一系列流程的起点;如果从结果往原因方面逆推,无明也被归结为造成生死的始因。

南怀瑾先生指出,大无明就是一切的大疑问,学佛不从这里入手,一切都是空事,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此是因地法门。其次,我们心念的来去,以及思想情绪难以控制,自己做不了主,反而做了思想情绪的奴隶,这些妄想烦恼从哪里来?是唯心?是唯物?是生理?是心理?自己永远搞不清楚,这即是无明。假如这个因地法门认识不清,只求佛保佑,求佛加庇,这正是无明烦恼。

我们的思想从何而来?这是一个大问题。刚刚睡醒,眼睛还没有睁开,但已知道自己是醒了,这就是思想。无论大小乘的佛学,都称这个不知道来源的思想为“无明”,因为,如果我们明白了思想的来去,就是“明”,也就是“悟”了的意思。

同类推荐
  •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六祖慧能的一生,既是一个充满奇遇与追杀的故事,也是一场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
  • 皖山禅话

    皖山禅话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东方古国,在长达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由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
  • 浮云

    浮云

    抬眼望,云烟散去,天际空空,这没有任何障碍的天空,浩荡苍茫,没有凝滞,多么羡慕那没有来处的流云,悠闲散去的归宿。生命原本都有着落,就如同花香,生在枝头,散在无处。多少云烟,不过是心头的迷雾,把追逐的目光收回来,让浮云还它浮云,我们终将发现,最宽的天空来自心底的辽阔。你是谁,他是谁,我是谁,故事里的,故事外的,书里写的,书里忘的,入眼的,错过的,都是风景。
  • 星云日记37:善听

    星云日记37:善听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三十七册。收录星云大师1995年9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拒绝的艺术”、“不比较、不计较”、“义工精神”、“善听”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个圣经故事

    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个圣经故事

    《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个圣经故事》是一本了解《圣经》的理想读本。本书精选100个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圣经故事,通过它们读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圣经》的基本内容、主要人物、文化精华和思想要旨,同时也充分领略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同《圣经》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巨大魅力。《圣经》是有史以来发行量最多、被人们阅读得最多的一本书,它历经两千年,至今不衰。今天,全世界有10亿以上的人把《圣经》当作他们的精神食粮,《圣经》被译成1800多种文字,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一本书。一个人在其一生中,应该了解和掌握《圣经》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知识。特别对于我们中国人,《圣经》是学习西方文化、了解西方历史和社会的必读书。但是《圣经》是一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人物复杂的作品,再加上中西文化差异,对普通读者而言,在短时间内掌握它并非易事。鉴此,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个圣经故事》,全书精选100个经典圣经故事,并有机结合文字、编写体例和艺术设计等多种要素,为读者打造出一个立体的、极具文化魅力的阅读空间,使读者在提高阅读和学习效率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想象空间和文化熏陶。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九龙奇案录

    九龙奇案录

    辰御天代替天子,带着一幅虎画,去凌州府替老献王祝寿,却不想从此卷进了一连串的离奇迷案之中......
  • 逆反网游

    逆反网游

    当太阳消失之时,所有的人都在热烈的庆祝着,他们躲在虚假的太阳之下,高颂着文明之歌。当第二个太阳也要消失之时,他们又能逃到何处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深渊求魔

    深渊求魔

    夏鼬蹲在街边,嘴里的万宝路吧嗒吧嗒的抽着,烟雾缭绕里,手指熟练地弹着烟灰,一双呆板的眼睛目不斜视地直视前方,没有焦距一般。不过,你要是以为夏鼬在发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其实他是在观察,在路边的行人从夏鼬眼前晃过的那十分之一秒里,夏鼬的大脑立刻就对眼睛传送的信息进行反馈。对他或者她的相貌、穿着、行走姿势、宠物昂贵程度、身边小白脸或者小美人的靓丽指数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此人的社会地位,学识程度,荷包鼓胀程度,从而选定下手的目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郡主的谋略

    郡主的谋略

    一场由赐婚引发的造反,一次阴谋与实力的较量。远在蜀地的和乐郡主本只是一颗用来联姻的弃子,却因她不甘为鱼肉,誓作执棋人,从而将整个天下都卷入皇权与世家的争斗中,火中取栗,反败为胜。
  • 我居然有超能力

    我居然有超能力

    主人公建勇是一个成功人士,他是一家知名公司的老板,但是有一天他的公司被黑帽人盗取资料,建勇急于追的那个人因闯红灯被车撞飞,后来发现自己拥有了逆天的超能力和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