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66500000032

第32章 屯城村(2)

崇祯四年(1631),王嘉胤帅匪众数万窜入阳城沁水,在坪上、屯城一带烧杀抢掠、杀人如麻。被当代称作“农民起义军”的贼众,完全是一伙没有丝毫人性的匪徒,屠刀之下,妇孺老幼,贫富贵贱,概莫能免。张慎言亲眼目睹了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惨烈。为避匪患,张慎言在故乡修建了三层高楼,名曰“同阁”,盗匪来时,藏乡民于其上,救活乡民万余人。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张尚书慎言》:“金铭为人有别趣,诗亦有别调,怀负志节,敦笃友谊。家居时,流贼猖披,造三层楼,临洎水上,楼橹渠答,火炮悉备,一乡人保其上,贼屡攻不克,所全活者数万人。有才如此,而置之冗散,不得为国家挡一臂,由今念之,尤可痛惜也!”朝廷派兵前来平患,然而前来追剿匪众的官兵给民众带来的灾害比之贼患更甚。张慎言亲眼目睹了“兵之害更惨于贼”的状况,愤慨不已,写下了《点灯行》一首长诗,描写了“我民耳目乱,呼天但号咷”的悲惨。他在《同阁记·后序》一文中记载了其时家乡匪患的真实情状。大致内容如下:明朝壬申年的正朔四日,贼首王家胤(详见本书《花沟·寨上·坪上村》)先到了沁水的坪上烧杀抢掠(刘东星的老宅子就是在这个时候被一火烧尽),而后沿榼山进入阳城,向西到了端氏,又折而向东,以数万之众兵犯高都,郭谷、白巷诸村。烧杀抢掠,无法计算,有的死在水井里,有的跳了茅坑,有的跳了沁河。贼众抢夺人口玉帛满载而去。屯城的男女老幼,躲进了同阁,免受了奔逃之苦。当年的秋末,匪众又从武安过来突然袭击了屯城和上佛村,大肆烧杀抢掠,有乡民躲进了山上的崖窟中,被贼众以火攻之,幸免的人,又被硫磺毒烟熏死。死去的人太多了,可以用沟壑为单位来计量。有的一家十几口人中竟没有一个存活下来。乡人登上女墙望去,但见蜂拥而至的贼众密密麻麻弥漫在山谷间,有骑马的有步行的,一连数日,在屯城滞留不去的有万余众。张慎言五亩之大的家宅,挤满了匪徒,没有一点空隙,这些匪徒把耕牛椎杀了来享用,没有椎杀的将后腿砍断。张家的门窗桌椅、茶几屏风、车辇床第,全部被劈了烧火煮饭,从早到晚,不停地在焚烧……

此时的屯城,连年遭受了匪患、兵患、瘟疫、饥荒,一灾更比一灾甚。《阳城县志》(康熙版)卷七记载,崇祯六年,阳城一带遭遇了大的瘟疫,一门之中,病死者十有六七,有的全家死绝。当年一冬无雪,翌年一春无雨,到处是横陈的死人枕藉于路。此时张慎言的诗歌中,忍泪含涕,其忧患悲愤之情不知向谁哀告控诉。有诗《寇至后大祲疫且甚,与死于杀掠者几等》一首可见一斑。

崇祯十一年(1638),张慎言被再次起用,任工部右侍郎,崇祯十四年(1641),官迁南京户部尚书、掌右侍郎御事。崇祯十七年,福王在南京即位,史称南明,拜张慎言为吏部尚书,张慎言上书“中兴十议”,虽被采纳,却难实施。他受到阉党的攻击弹劾,被迫上疏辞退。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其时,张慎言唯一的儿子张履旋(崇祯十五年的乡试举人),贼犯阳城南部山区时被执,要把他送到平阳去,张履旋写了一封和亲人诀别的书信,叹曰:“吾大人不为乱臣,吾岂为贼子乎!”遂投崖自尽。家破国亡,致仕后张慎言无家可归,寄居安徽芜湖、宣城一带,只有孤孙张泰茹前来于膝下侍俸。经历了国破家亡惨烈的伤痛,张慎言人生理想悉数破灭,此时的张慎言,对生活的要求降到了最低点,说:祖孙相聚足矣!清顺治二年(1645年),大明亡,张慎言病死于安徽芜湖。明史有《张慎言传》记载:“山西尽陷贼,慎言无家可归,流寓芜湖、宣城间。国亡后,疽发于背,戒勿药,卒,年六十九。”张慎言有病不让医治,表明了他甘为大明殉葬的求死之心。

张慎言的民族气节和文学才华,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清康熙年间的工部侍郎田六善称赞说:“太宰文章足以华国,才略足以御变,学术足以辅成,君德言论风采足以羽仪一世。”

明末清初着名的文坛领袖钱谦益在《列朝诗集》中说:“藐山公。虽牵丝入仕,神明寄托恒在山水间,孤情回照,翩翩然如野鹤之立鸡群也。”

张慎言之所以成为一代名臣,除了位高权重、地位显赫,更有高于权位之上的因素,那就是道德、文章、思想和才略,正是这些因素使得他的姓氏光华灿烂,光耀千秋。

张慎言死后由孙子和如夫人田氏扶榇归葬。

屯城张家祖坟和其他几户簪缨世家的祖坟,经历了几番洗劫和盗墓,已然面目全非。

明朝灭亡后,张家衰败破落,而后在清朝康熙年间崛起的张泰交为张慎言的从孙。如今的屯城除了留有张慎言内院和张慎言书房院遗址外,还有张泰交的花园和书房院。张泰交的花园西园最为值得称道的是康熙御书厅,其间曾珍藏过康熙当年御赐给张泰交的诗歌和对联石刻。中有一首题为“凯旋言怀”,是康熙早年的旧作,康熙抄录了赐予张泰交,落款为:旧作“凯旋言怀”壬午冬录,赐浙江抚臣张泰交。

屯城在明清曾一度名为“善良”,张泰交在《受祜堂集·自叙》一文中说:“其地山形似虎,沁流绕之,名虎谷里。里缘俗醇厚,官复名里曰善良。”何时恢复屯城称谓的不得而知。

大清立国后,饱经蹂躏的屯城又渐渐恢复了元气,在尔后的三百年间,依旧光风霁月,流金溢彩。历史匆匆走过,转瞬间,昔日的繁华已成为过眼云烟。经过了各种名堂的风雨摧残,屯城曾经有过的美丽,只有从前人的诗歌中略窥一二。屯城现存一方石刻,名曰“沁园”,是康熙年间做过刑、工、户、礼四部尚书的江西吉水人李振宇为陈谦吉的“沁园”题写的门额。陈廷敬三子陈壮履有《诸侄邀饮沁园》诗一首,曰:“村落衣冠古,园亭景物嘉。檐垂当夏果,篱艳后庭花。拔地青峰瘦,穿林碧水斜。更无酬酢事,藉草酌流霞。”诗中其时的屯城,村民衣着古朴,园亭齐楚,屋檐下垂挂着夏天的瓜果,篱笆墙开满了艳丽的鲜花,隐隐青山拔地而起,一湾碧水穿林而过,西天里布满了金红色的流霞,正是可以助兴下酒的风景……

张慎言从孙张泰交有《受祜堂集》传世,诗才似在张慎言之上,录一首《襄城七夕》供读者品评:“万里劳三月,他乡七夕天。几声茅店雨,一带晚村烟。兴到酒难觅,愁来夜不眠。鼓盆余已久,乌鹊亦空填。”

屯城当年的松柏苍翠依稀还在,秋冬之际,红叶弥满山谷间的风情还在,但溪涧曲折,溪尽处的小桥、桥北悬崖上状若飞楼的菌阁却是看不到了。在泊园旧址的半山腰上,透过树枝的杈桠,可隐约望见几处洞窟,那极有可能就是张慎言笔下的“石屋”。

张慎言有《虎谷》诗一首,中有句云:“石室溪桥泊水东,玄根幽构易为衷。起居竹气花光里,眠食泉声鸟语中。”可见当年的泊园的风韵,张慎言每日坐卧起居在满园的竹气花光里,睡眠饮食于泉声鸟语中,该是怎样的一种风雅和淡泊。这种古代的文人情怀和士大夫的贵族风范,是被今人一度当做“四旧“极尽毁灭破坏践踏之后又四处遍寻不见的精神。张慎言《虎谷杂咏有“泉欣迂可来”之句因赋》有句云:“泉源在左沼在右,中间涧仄石钦崎。今看倒影云难尽,试问清源人未知。”而今,一切的精美典雅、流风遗韵,早已渐行渐远渐淡渐无,只留下了几处残败的旧址供后人思古遐想了。

站在泊园的旧址抬眼望去,是小山一样黑压压的煤堆。泊园当年的明月清风,只剩了一勺泉依旧旱涝不枯,泉下原有的一座八角水池于上世纪70年代被农民拆毁,其石料用来做了房基。一条被溪流冲刷出的浅沟尚在,当年的溪流却早已干涸,据村里人说,这一带曾经都是茂密的树木,泊园旧址上原有四棵巨大的白皮松,于上世纪60年代全部砍伐净尽做了他用。卧虎山因地下挖煤的缘故,裂开了许多缝隙,宽的有一米多。

远处,成片新房簇拥着三座残败的赵家高楼,遗世独立般隐约在雾霾里,而建于张慎言同阁之后的陈家堡楼早已没了楼顶,敞着豁口面向苍天,宛若一曲悲凉的古老歌谣。陈家堡楼解放后被分给一户贫农,该户因孩子考上大学却没钱读书,把顶层的房梁拆掉卖了,当年用来避难自保的古堡楼就成了今天这副残败的模样。据本村知情人介绍,屯城的毁坏,除了“大跃进”、人民公社、“文革”几个阶段外,1977年的毁坏是最为严重的。其时处于“文革”后期,极左思潮的影响远未消除,不少人仍认为凡是古旧的东西都在“横扫”之列,于是在大队主要领导人的号令下,村中的文物古迹,又一次遭到“浩劫”。街面上各家的牌楼,包括陈家当年的牌楼,在见证了人间风雨、历史变迁后就此彻底消失。张泰交花园的御碑亭早已成了居民的住宅,里面的碑石除一面康熙赠诗尚在,其余一部分被后人做了门前的踏脚石,这部分石碑正因此得以保存到现在。其他的石碑都在那时被粉碎成石子充当建筑材料砌进了新居。张慎言的书法其时和董其昌齐名,被称为“南董北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屯城尚存的张慎言的一面珍贵的书法石刻,也被张家后人裁开当了踏脚石。

屯城村除民居建筑颇具特色外,比较有影响的建筑还有一座东岳庙,庙为金代建筑,正殿和耳殿石柱上刊勒的建筑年代,如“承安四年”“大安二年”“泰和戊辰”等还清晰可辨。掐指算来,大殿已历约八百年。飞檐斗拱,硕大的具有明显收杀的抹棱檐柱,依然是金代原物。但屋顶是上世纪60年代返修过的,已非原来的螭吻雕甍。正殿屋脊上后补的三个五角星,曾被摄影家们传为笑谈。唯有一座古钟和几根石柱保留了一丝原貌,院中左右有松树围起的两条甬道,石子铺排的图案为“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打倒刘少奇”,字形依稀可辨。据说屯城东岳庙的庙门曾经非常壮观,四梁八柱,木雕纷披。上世纪那个特殊年代,有村人把庙门上的铁钉敲下来卖了钱,门上木雕被破坏殆尽。现有的大门为后来补建,寻常光景而已。

东岳庙内的砂石石阶严重风化,其风化程度证明了历史的久远,八百年,八百年足以让石头化成土。八百年足以使山崩地裂,河水断流。八百年留下的只是一段文字,几个传说。

造访屯城,最初是因了对张慎言的追慕,走马观花一番后,才知屯城丰厚的人文历史,不止一家一姓,也绝非一篇文章可以穷尽。私心希望屯城在今后的建设中,能恢复泊园的部分旧貌,能将现存的旧民居保存下来,希望走进屯城第一眼看到的不只是一个抽象的图案,还有张慎言的塑像。

同类推荐
  • 忏悔录

    忏悔录

    在我七年的改造岁月中,有一双布鞋一直陪伴着我,它是我入监那年,70岁的老母亲亲手为我做的一双“千层底”。每当受到了挫折,心情压抑时,它总能使我情绪高涨地投入到改造中,因为它满载着母亲的叮咛和期盼。
  • 生命里的世外桃源

    生命里的世外桃源

    本书是一本抒情的散文和随笔作品集,共7部分,分别是:淡泊,岁月静好;心灵独舞;阳光,温暖时光;榕树,亲情相融;沉思,感悟生命;奏响,生命强;素美,馨香几缕。《人生漫品:生命里的世外桃源》抒发了这样一种情绪,或许我不是喜欢寂寞,而是喜欢在寂寞中等待,等待一场花开,等待一场雨来,等待一弯新月,等待一缕花魂,其实世外桃源不在陶渊明的文字里,而是在淡泊的生命里。
  • 大海商

    大海商

    千帆云集,万商影随,从这里出发,征服世界。15世纪至19世纪末“闽南商人”以大海为舞台,以世界为市场,勇于开拓的历史。《大海商》用散文手法,发现历史,辩证地看沧海桑田变幻,激情澎湃地抒写了东南沿海的商人,填补了中国一段真实的海洋文化,情真意切地再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 常春藤诗丛复旦大学卷·陈先发诗选

    常春藤诗丛复旦大学卷·陈先发诗选

    《陈先发诗选》是《常春藤诗丛·复旦大学卷》的其中一册,诗歌语言内涵丰富,极具表现力与创造力,完美融合了古典诗歌传统和当代表达方式。用词新奇、意蕴悠长,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沉郁顿挫”的诗歌美感、层层递进的诗歌节奏给读者带来了不一样的审美情趣。作者密切关注自然,与大自然深度对话,以特有的个人生命体验挖掘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 对自己说还好

    对自己说还好

    访美的一位中国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着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也很虚弱,但脸上却是祥和高兴的神情。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说:“你看起来很乐观。”“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对烦恼,你倒真能看得开。”女作家随口说了一句。老太太的回答令女作家大吃一惊:“耶酥在星期五被钉上十字架时,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热门推荐
  • 命运描绘

    命运描绘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
  • 孤独的活着骄傲的死去

    孤独的活着骄傲的死去

    刑侦队长误入特工圈,卷入一场惊天阴谋当中。权利、美色、暗杀、格斗、蛊毒、太极,在这里不但有身怀绝技的特工之间的战斗,还有着意想不到的故事发展……
  • 逆天帝君

    逆天帝君

    逆天之才,被人围攻致死,百年苦修,从此悔于一旦,再世重修,又能否王者归来,笑傲九天。
  • 噬血变

    噬血变

    一柄黑黝黝的断剑,不知多少年后,却奇迹般的产生怨气剑灵,又欲破剑而生,一个剑灵婴儿,从天而降,开始勇闯世界,灵魂深处的秘密,他该如何开启,前世,今生,早已不同……
  • 云山草原的六大狮族

    云山草原的六大狮族

    狮族传说,风族、空族、林族、湖族、梦族、古族,谁将在这场生存之战中胜出?
  • 谁动了我的韭菜

    谁动了我的韭菜

    如果有一天,只存在于神话故事中的修炼功法突然被公开在网上。并且经过网友们的证实,这些修炼功法真实有效,那么这时候你是选择练呢,还是练呢?面对只存在想象中的手摘星辰、撒豆成兵、寿与天齐等等大神通……似乎没有人能够拒绝。于是,全人类修炼时代开启。而这一切幕后的始作俑者杨小易,早已准备好了菜地,就等着韭菜们(全人类)入坑了。杨小易:你们问我为什么无偿提供修炼功法……你家韭菜不浇灌肥料能茁壮成长?本书主题:征战异次元世界、割韭菜、幕后玩家流
  • 天刑帝

    天刑帝

    “你是谁?”尚还在稚年的青衣小童一脸呆呆的看着他。眼神中尽是茫然。白嫩细小得手指绕绕头发说道。“我有一卷天级功法,你想不想要?。”中年男子一袭白衣,没有回答也毫不介意对方只是一个幼童,将手放于背后,眼神露出一抹温和的笑意。小童艰难的绕着后脑勺,仿佛整个大脑都有些不够用了,这对他而言无亦于是一个奇怪的问题,就好像有人突然问他想不想要烧鸡一样,他还年幼根本无法理解帝皇是怎么样的。慢慢的小童才答到。“想”白衣男子轻轻点点头,神色淡然,右手长袖一挥,一道流光打入小童脑海中。方才轻言道。“十年后来此处找我。”
  • 田家有女之我的傻子丈夫

    田家有女之我的傻子丈夫

    田家有女初长成,12岁时,林佩佩印在傻子豫霎脸颊上的一吻,竟然成了日后豫霎“威胁”她林佩佩最有利的武器!
  • 仙界崩坏之后

    仙界崩坏之后

    三流仙人吕纯良闭关千年冲击天仙之境,却发觉仙力流失,道行跌落,险些衰竭而亡!当他走出闭关洞府时,才发现整个仙界千疮百孔,荒芜死寂……
  • 我从大唐来之千年情

    我从大唐来之千年情

    大唐时代的女将,因师傅的搭救,自己的努力,终于又得到一次重入人界的机会。此次,她将不会再失去她的唯一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