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58800000026

第26章 性具实相说(2)

止观在天台学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宋代释元照在为智的《小止观》一书所作的序中写道:“台教宗部虽繁,要归不出止观,舍止观不足以明天台道,不足以议天台教。”止观是佛教的基本修证方法,天台宗的整个学说体系,就是围绕着止观而展开的。东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分裂,北方重禅法,南方重义理,止观被析为两途,佛教传统中定慧双开、止观并重的实践原则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北朝末叶,天台前驱慧文禅师则以《大智度论》指导禅修,创造性地引入了“一心三观”的观心法门,弟子慧思,南游衡岳,更深得南北佛法之长,他“昼谈义理,夜便思择”,把教与禅、定与慧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法华经》而自悟“法华三昧”。智承慧文、慧思之后,在南北走向统一的社会政治背景下,进一步把止观并重确立为佛教实践的根本性原则:若夫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当知此之二法,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若偏修习,即堕邪倒。故经云:若偏修禅定福德,不学智慧,名之曰愚;偏学智慧,不修禅定福德,名之曰狂。狂、愚之过,虽小不同,邪见轮转,盖无差别。若不均等,此则行乖圆备,何能疾登极果?值得指出的是,止观并重并不是两种修行方法外在的平行共举,而是“非禅不慧,非慧不禅,禅慧不二,不二而二”的,它们的统一乃出自其内在的圆融互具,“言定即有慧,言慧即有定”,如果硬要将其分为两截,就既不能修成止,也不能修成观。

天台宗止观并重,定慧双修的修行原则不仅从其思想本身而言具有圆融互具的特性,而且就其以止观圆融纠正、统一南北方各重一面的意向来说,也显示了天台佛学的圆融精神。更进一步看,天台佛学将止观原则与佛学理论贯通,将佛学理论落实于止观实践的特征,在显现出其理论构建的圆融性的同时,也体现了其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实践精神。

如前所述,智所传止观有三种,即渐次、不定与圆顿。渐次初浅后深,比如登梯,智有《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十卷来开演此门;不定则没有固定的阶次,可以前后互更,一般认为《六妙法门》一卷是智开演该门的代表作;圆顿与前两者均不同,它“初缘实相,造境即中,无不真实”,是对“纯一实相”当下、直接、圆满的体证,天台三大部之一的《摩诃止观》,集中论述的就是这一圆顿法门。此外,智另有《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卷,又名《童蒙止观》、《小止观》,一般认为它是《摩诃止观》的概要。

圆顿止观显然是智关注的中心,因为它体证的是“纯一实相,实相外更无别法”,因此也就超越了纯粹宗教实践的范围,在大乘中道实相论的基础上,智由此构筑起他别具特色的天台宗性具实相理论。性,指法性,亦即真如。天台宗认为,世界万法都是本来具足的,千差万别的事物和现象当体就是实相,都显示了法性真如的本相,这就是性具实相的基本观点。其义理又有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即“三谛圆融”和“一念三千”。

第二节三谛圆融与一念三千

宗教理论的基本特色之一是它的实践性,虽然实相说是天台宗的理论重心,但契证实相的止观实践依然是它的出发点。据载,慧文曾依《大智度论》修观心法门,悟“一心三智”之旨而立“一心三观”说以传慧思,此为天台理论之滥觞。其后历代辗转相承,观心法门一直处于天台理论的枢机地位,直至宋代山家、山外之争,亦由对观心的不同解执而来。荆溪湛然认为天台宗教义乃是“观心为经,诸法为纬”,以观心来统摄所有法门,实为确当之见。

慧文的具体行事今已不可详考,据天台史籍《佛祖统纪》卷六所载,他因读《大品般若》有关“三智”的经文,参以《大智度论》的解释,认为“三智”可于一心中得,继而又联系到《中论》的“三是偈”,以“三智”与“三谛”相配而首创“一心三观”说。

所谓“三智”,指道种智、一切智、一切种智。一切智体证缘生假法的缘起空性,为声闻、辟支佛所得;道种智认识缘生假法的各别行相,为菩萨所得;一切种智双照空、有,契证空有不二的中道实相,此唯佛的境界。

在慧文看来,此三智可于一心中得,并不存在先后的次第,而此三智所观照的境界,又恰好就是《中论》“三是偈”所说的空、假、中三谛,能观与所观、智慧与实相,由此都是一心顿得,而不是多心分别成就,这就是慧文所悟得的“一心三观”。而智则对“一心三观”作出了更为系统的陈述。

首先,依据止观并重的基本原则,智“映望三观”而“随义”立“三止”之名,构成了他“三止三观”的学说。“三观”一名,源自《菩萨璎珞本业经》中的“贤圣学观品”,智的解释是:(1)二谛观。二谛从假入空,即认识诸法缘起如幻、空无自性、虚妄不实,从而上不见有佛果可求,下不见有众生可度,这里“俗是所破,真是所用,若从所破应言俗谛观,若从所用应言真谛观,破用合论故言二谛观。”(2)平等观。平等从空入假,缘起性空不碍假相宛然,唯有达到空假同用的平等观,才能不沉空沦寂而方便利益六道众生,这里的假不同前者,前者假在空前,是对名相的虚妄执着,后来知礼把它称为“生死假”;这里假在空后,乃是名相的方便施设,后来知礼称之为“建立假”。(3)中道第一义谛观。以前二观为方便,可以得入中道第一义谛,一方面,初观是空生死,后观是空涅盘,“双遮二边……得会中道”,另一方面,“初观用空,后观用假……入中道时能双照二谛”,如此双遮双照,自然得会中道第一义谛。按照三观的名义,智又提出三止分别与之相配:一是“体真止”。知诸法乃因缘假合、当体即空,一切攀缘妄想则自然息灭,它对应于三观中的二谛观。二是“方便随缘止”。菩萨以无所得为方便,随顺众生的不同机缘,应病与药教化众生,心安于此,故名为止,它对应于三观中的平等观。三是“息二边分别止”。知俗谛有非真有,唯是假名,则俗边体性空寂,知真谛空非真空,不碍假相宛然,则真边亦体性空寂,如此止息对空、有二边的分别执着,便能使心安于中道谛理,它对应于三观中的中道第一义谛观。

三止的名义于经文无征,是智自己的创构。不过,与三止相比,智似乎更为重视三观的意义,三观以空、假、中三谛为所观境,因此也可分别称为空观、假观与中道观,而以三观观三谛,所得的便是三智:今用从假入空观为因,得成于果名一切智;用从空入假观为因,得成道种智果;用中观为因,得成一切种智果也。如此“所照为三谛,所发为三观,观成为三智”,一个止观学说的基本理论框架便被建构起来了。

其次,在三止三观说的基础上,智通过与次第三观的比照,确立了一心三观作为圆顿止观的特殊地位。在他看来,上述对三止三观的梳理尚是一种可思议的方便渐次,虽然其实质与一心三观并无不同,但它主要是接引钝根人的,由于三智并非一心顿得,因此所证悟的三谛也隔别不融;一心三观则是不历阶次于一心中同时观照空、假、中三谛,在智的解释是:一空一切空,无假、中而不空,总空观也;一假一切假,无空、中而不假,总假观也;一中一切中,无空、假而不中,总中观也。即《中论》所说不可思议一心三观。空同时即具假、中,而从空的角度来观照,假、中亦即是空,此为总空观,假、中亦同样如此,可见,这里随举一观即具三观,与上述次第隔历的三观有根本性的“圆”、“别”之殊。

最后,更为重要的是,一心三观的落脚点是观心法门,只有从“一念无明法性心”出发,所谓一心三观、三谛圆融、一念三千等天台宗要义才有得以澄清的可能。在《摩诃止观》“正修止观”章中,智对观心法门作了集中论述,在他看来,虽然五阴、十二入、十八界是正修止观的通境,但其中又以观心为本:

论云:一切世间中,但有名和色,若欲如实观,但当观名色。心是惑本,其义如是,若欲观察,须伐其根,如炙病得穴。今当去丈就尺,去尺就寸,置色等四阴,但观识阴。识阴者,心是也。此心首先乃是根尘相对而起的一念无明虑知心,对此,智还有一个简别:“质多”者,天竺音,此方言“心”,即虑知之心也。天竺又称“污栗驮”,此方称是草木之心也,又称“矣栗驮”,此方是积聚精要者为心也。今简非者,简积聚、草木等心,专在虑知心也。“质多”是梵语citta的音译,它与色相对而专就主体特有的活动而为言,智所谓“对境觉知异乎木石名为心”,亦即此意。在智看来,这一“心”是不可思议的,它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诸法名字,这是因为,十二因缘十法界的缘起总体皆依一念无明而起,并随之而回转,换言之,缘起的总体性正是随着一念无明而敞开,它既不越出于一念无明之外,也不为一念无明所包含,相反,一念无明与世间具有共同的论域,一念无明即世间。

所谓观心法门,就是以这一念心起的十二因缘十法界为所观境,如此虽历一切法,而从根本上说,亦只是观一念无明心,这就是智所谓“色心不二,不二而二,为化众生,假名说二”的意义。不过,在智看来,“一念无明法性心”作为总纲,若广说,应为“四句成一偈,即因缘所生心,即空即假即中”,上面所达到的还只是“因缘所生心”的层次,更为重要的是,一念无明之所以具十二因缘十法界,乃因为一念心起,是即于空、假、中的,无明心同时也就是法性心。

于一念心起的十二因缘十法界中观照到空、假、中三谛的圆融互具,乃是观心中能观的意义,也是观心所要达成的结果,其理论根据,就是《中论》的“三是偈”,智解释道:一念心起,即空即假即中者,若根若尘,并是法界,并是毕竟空,并是如来藏,并是中道。云何即空?并从缘生,缘生即无主,无主即空;云何即假?无主而生即是假;云何即中?不出法性,并皆即中。当知一念即空即假即中,并毕竟空,并如来藏,并实相,非三而三,三而不三。此一念心不纵不横,不可思议。这里的毕竟空、如来藏与实相,智称之为“三轨”,毕竟空即观照轨,指观照实相的般若智慧;如来藏即资成轨,指助成观照的无量诸行;实相即真性轨,指真如实相本身,它们分别对应于止观中的空、假、中三观。如此以空观观心,则十法界虚幻无主、唯有名字;以假观观心,则一心具十法界,假相宛然;以中观观心,则一心即十法界,皆入实相,不可思议。而从根本上说,空、假、中又只是对同一实相在不同层面的观照,用智的说法,点实相而为第一义空,点实相而为如来藏,实相有非真有,空非真空,所以可作三谛的分别,但虽有三谛,其实只是一实谛,实相非纵非横,所以三谛亦非纵非横,圆融互具:虽三而一,虽一而三,不相妨碍。三种皆空者,言思道断故;三种皆假者,但有名字故;三种皆中者,即是实相故。但以空为名,即具假、中,悟空即悟假、中,余亦如是。通过以上的梳理,我们大致能得到“一念无明法性心”的全幅展开。

一方面,十二因缘十法界的缘起总体随一念无明心而回转,故一念心即具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念心起,是即于空、假、中的,无明心同时也就是法性心,如此心具诸法才得以可能。智总结道:唯信此心但是法性,起是法性起,灭是法性灭,体其实不起灭,妄谓起灭。只指妄想,悉是法性。以法性系法性,以法性念法性,常是法性,无不法性时。体达既成,不得妄想,亦不得法性。观者观察无明之心,上等于法性,本来皆空,下等一切妄想善恶,皆如虚空,无二无别。可见,虽然在观心实践中我们不妨有能、所的方便施设,但在事实上,此一念心与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却圆融互具,它们在即空即假即中的实相层面上达到了统一。

观心法门在天台宗的轴心地位,体现了天台佛学的实践精神。而天台宗围绕观心实践建立的“一心三智”、“一心三观”、“三止三观”、“三谛圆融”以及“一念无明法性心”等相互关联、相互贯通的思想体系则体现了天台佛学理论的圆融性。

不过,智并不是泛泛地谈论空、假、中,空、假、中首先即于一念心起的缘起总体性,唯有基于对缘起总体性的观照,才能证悟到空、假、中三谛的圆融,而对缘起总体性的敞开,智是通过“十如是”、“十法界”、“三种世间”互具而成的“三千”来表征的。

这里关键是“十如是”。“十如是”出自罗什所译七卷本《妙法莲华经》的“方便品”,它认为可从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十个方面来见证诸法实相,它们是一切诸法共通的相状,而唯佛才能究竟。对这“十如是”的意义,竺道生就曾有过解释,慧思则作出了新的阐发,在他看来,经文在相、性等前均置以“如是”,并非无因,如者如实之谓,是说此十项就其本性而言都体性空寂。智继承慧思的思想,对“十如是”作出了创造性的发挥。

同类推荐
  • 印度智慧(引进版)

    印度智慧(引进版)

    本书绝非是对某事的定论,它只是为那些开始向印度学习的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些可能的途径。因为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开始一种对知识和灵性的探求,提供了一些特例,通过它们,读者可以看到某种新事物,然后反观自我——新的神性形象,然后再回到自己对神的理解。尽管有很多机会可以进行卓有成效的对比,但我只是偶尔地在实际中进行除印度教以外的宗教传统对比,而其中大部分我用的对比来自《圣经》。当然,因为我是罗马天主教徒,以那种背景执笔写作,我所讲的任何事情可能在本质上都非常具有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味道,但是如果这一点能被认可并牢记在心,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毕竟我们总要有个起点。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一是多少

    一是多少

    本书是计划中的星云大师套书“人间万事”中的第六册,是台湾星云大师目前仍在《人间福报》“人间万事”专栏连载的部分短文集结。本书从最普世的角度谈人生和社会,文字简洁清新,没有不合时宜的政治倾向,更无狭隘的宗教习气,实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 《坛经》注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坛经》注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将佛法三藏经律的核心内容传递给大地的有缘人。作者出生普通农民家庭,感受到人生苦空无常与虚妄。为解脱人生困惑,26岁开始接触佛法。为弘扬禅宗正法,2004年于云南鸡足山剃度出家。近年来,在多个地方教授六祖禅宗文化。
  • 中观精要

    中观精要

    著名藏学家、学者、翻译家白玛旺杰,对包括藏传佛教在内的藏文化的各方面,有深厚的功底,同时对中文及世界文化也有广泛的涉猎,他精通汉藏英三种语言。在翻译领域,可称得上是一位翻译家,在学问方面,则是一位大学者。
热门推荐
  • 最强星空帝皇

    最强星空帝皇

    尊血榜第五位,星空皇族血脉拥有者,星月。“你是想试试我左手上的黑洞,还是右手上的类星体?”“说吧,你想怎么死?”
  • 诡灵之叹

    诡灵之叹

    世人谁又分善于恶?大家好,我叫张三许,一个不入流的道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汉藏民族关系史

    汉藏民族关系史

    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搜集、阅读和整理了大量的有关汉藏古籍文献、考古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结合田野调查,多视角、多方位地考察了汉藏两个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联系和发展过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汉藏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
  • 朱门锁

    朱门锁

    那年初见是在长安城的茶馆再见是在青楼。她爱上了不该爱的人。“你爱我吗”“当然爱,你要天上的星星我都给你摘”………“你爱我吗”“你不过是个戏子,怎配得到君王之爱”她从皇后位上退下,在她妹妹成婚当天被赐死罪。她喝下毒酒。雪还在下,而她却停止了呼吸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杀戮之路

    杀戮之路

    无限的杀戮,在各种的恐怖片中战斗,死亡不会是唯一的结局,想要跳出轮回,那么只有成为圣人!
  • 战甲大陆

    战甲大陆

    战甲大陆,广袤无痕,人口无数,神秘莫测,强者为尊。和母亲相依为命的牧凡自小饱受欺凌,为了母亲,为了自己,牧凡踏入了战甲的世界,成为了战士,而在接触后牧凡被其成功的吸引,无法自拔。且看一个少年如何在这强者无数的世界中闯出自己的一条路。
  • 源泉

    源泉

    自古天下繁衍,万类霜天竞自由,于九州内有各族混战,凡人争一线生机,寻觅天机渴求长生,仙人以万物为刍狗,享受敬畏之力。幽都魔族觊觎中州,伺机而动。天下纷争,以求生存之地。
  • 只有在梦中

    只有在梦中

    淡淡的喜欢,深深的爱恋,就这样,无法自拔,心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