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44500000030

第30章 扩大悲心的圆周(1)

儿子纳拉扬6岁生日时,我送他一个蚂蚁养殖箱作为生日礼物。

他花了好几个小时,惊奇着迷地看着这些小生物神奇地建造了地底隧道网络,他还给其中几只取了名字,持续追踪它们的奋斗过程。

几个星期之后的某一天,他指着蚂蚁的坟场,一脸迷惘地看着几只蚂蚁奋力地拖着死去的同伴,将尸体安置在那里。隔天我去接他放学时,他很沮丧地告诉我,在游乐场玩耍时,看到别的孩子玩踩蚂蚁的游戏,看到他们这样伤害自己喜爱的朋友,他简直快吓坏了。

我试着安慰他,向他解释:就好像他跟蚂蚁的相处一样,只要真正花时间与任何生物相处,我们就会知道它们是真实的,也会不断改变,是活生生的生命、会饿、会彼此交流。就好像我们的生命一样,它们的生命也很脆弱,它们也想生存下去。

我告诉他,他的同伴并没有机会像他一样跟蚂蚁相处,否则他们就不会伤害蚂蚁了。

每当我们全心全意关注身边的人、前院的树、树梢上的松鼠,这些活生生的生命就会与我们亲密起来。精神导师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写道:“所谓的关注(觉照)即是说,我们关心,也代表我们真正去爱。”关注是爱最基本的形式,透过关注、觉照,我们让自己被生命触动,我们的心也会自然变得更加宽广且专注。

某位颇有成就的禅修者曾说:“我实在不知道别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我,一定是因为我重视菩提心(觉醒之心)的关系,我不能说自己有在修持菩提心,不过我的确很重视它。”我们之所以重视菩提心,乃因为菩提心是全然了悟的自身本性,犹如一朵盛开的花。我们最重视的莫过于被爱和去爱,当我们的心感到彼此联结,感到与周遭的世界联结在一起,觉得开放、宽厚、充满爱,这就是我们最能感受菩提心的时刻。

甘地在描述他的心灵修持过程时说道:“我不让自己怨恨地球上的任何众生。通过长期虔诚持守戒律,我已停止怨恨任何人超过40年了。这样说似乎是大言不惭,然而,我确实是心怀谦卑地说出这些话。”综观我们的生命以及人类历史,我们清楚地看到,仇恨、愤怒和各种不同形式的怨恨,是生命中普遍且自然的现象。怨怒的产生,源于我们固执地认为自己与他人是分离的不同个体。如同甘地所发觉的,唯有刻意训练自克里希那穆提(1895~1986),生于印度婆罗门家庭,著名的哲学家,在西方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主张真理纯属个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来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这位慈悲与智慧化身的人类导师,穷其一生企图带领人们进入他所达到的境界。印度的佛教徒肯定他是“中观”与“禅”的导师,印度教徒则承认他是彻悟的觉者,近代最伟大的灵性导师。

己,我们才有可能消融这种习性,以彻底接纳的心来拥抱一切众生。

特蕾莎修女则矢志为加尔各达的穷人与濒死之人服务,练习把他人看作“用痛苦烦恼伪装自己的基督”,这使她得以超越心灵的差异,以无条件的悲心服务于她所接触的每一个人。不断地训练自己穿透表相,我们就能认出其实大家都有同样的本性。对特蕾莎修女而言,这代表每一个人都具有神性的光辉:而根据佛陀的教法,我们的真实本性是超越时间的璀璨觉性。以无条件的悲心接纳自己和他人,意味着认清了清净觉性不但是我们的本性,也是原始的人性弱点。

本书到此为止已经多方探索:如何把彻底接纳的觉察心和悲心带进自己内在的生命。也就是说,通过碰触自身的恐惧、嗔恨和伤悲,来唤醒自己的悲心,并关注他人的脆弱,让自己的心变得开阔而仁慈。对自己悲悯,自然也会引生对他人的悲心。“爱”就是这种彼此息息相关的基本感受;对他人的悲心,则是当我们了悟彼此共有的痛苦实相时所生起的爱的感觉。

以智慧慈悲的心过生活,即是菩萨道的精神。上一章我们已经提过,菩萨的祈愿就是:“祈愿一切境遇都能让悲心觉醒。”这祈愿能够引导我们,以接纳与关怀的态度去拥抱生命的任何遭遇。如此我们将痛苦转化为悲心之时,即了悟自身与世间万物的彼此联结,而这深奥的了悟又生起了菩萨祈愿的第二个关键层面:“祈愿我的生命能够利益一切众生。”

传统佛教经典对这句祈愿的描述是,菩萨誓愿不入涅槃——最究竟的解脱,直到所有众生都能解脱。尽管人们对这句话的解读各有不同,其含意却是再明确不过:出于悲心之故,菩萨贡献其生命岁月,修持解除痛苦的方法。这句祈愿中包含的无我精神,能够提高我们证得无尽悲心的能力。我们可以效法悲悯的菩萨,扩展宽广仁慈的怀抱,以关爱的态度拥抱一切众生的痛苦。在本章节,我们要来看看,如何通过关心他人的痛苦,持续不断地扩大悲心的圆周;犹如甘地所说的,我们可以训练自己把每一个人放在心中。

我们同在一起

某个新年,“唤醒悲心”闭关营的学员金梅,因为工作上犯了重大错误而感到羞愧异常。公司五千份小手册印刷完毕之后,她才发现有很多字打错了,为此和同事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金梅为了护卫自己,把部分责任推给同事,责怪他花太多时间参加假日餐会,若他那时来帮忙接听一下电话,也许她就不会这么累了。她还愤怒地把堆叠整齐的小手册扫到办公桌下以示不平。但如今回想起这些场景,一想到自己当时的语气,还冷眼看着同事屈身捡起地板上的手册,她就局促不安,羞愧得无以复加。

第一次协谈时,我鼓励她放下那些场景,当恐惧和羞愧感在心中生起时,就让自己深入体验这些感受。她告诉我,她觉得胸口很痛,喉头像是被老虎钳钳住一样。我以之前闭关课程中介绍过的传统悲心禅修为基础,要金梅先从修持觉醒的悲心开始,“用关爱来拥抱、接纳这些痛苦,你可以利用学到的这几句话:’我关心这种痛苦,祈愿我脱离痛苦。‘”

看到金梅终于放松下来,我要她想想,有没有家人或朋友也曾因犯错和情绪性反应感到羞愧,她马上想到妈妈和弟弟困窘羞愧的几个情景,心里溢满了对他们的仁慈和心疼;接着,金梅轻声地说:“我关心你们的痛苦,祈愿你们脱离痛苦。”

我们继续悲心的练习,金梅开始想着那些已经认识但还不熟悉的人,将她关爱的圆周扩展到他们身上,例如闭关的学员、在健身房看到的人、她孩子朋友的父母等等。由于仍然在自我怀疑,金梅可以想象自己所经历的相同恐惧,也曾躲藏在某些人的冷漠、高傲、忙碌或防卫的表象后面。了解、接纳每个人的弱点,并献上自己的关爱祈愿之后,金梅觉得一股亲密的联结感油然而生。

随着心扉渐渐敞开,她忆起了那个惹恼她的同事。她想到自己猛烈抨击他之后,他那受伤的眼神;也忆起他一贯担忧的神情、身体的紧绷、自我责备的言词,意识到他也害怕自己是无价值、无能的。金梅感到一阵痛悔自责,接着又悲伤起来,因为她意识到自己大概打击到他最脆弱的地方。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她继续以完全专注的观照,为他献上自己的关爱,祈愿他也能脱离恐惧。

我引导金梅完成悲心修持的最后一个步骤——完全打开她的心扉,把关爱扩展到所有受苦、没有安全感、觉得疏离的众生身上。

金梅做完禅修后睁开眼,神情柔和,身体放松。她靠着椅背,双手悠闲地放在腿上,给了我一个既悲伤又甜美的笑容,说道:“当我记起其他人也会跟我一样有不安全感,我就不再觉得自己特别坏了,毕竟我只是一个凡人。”她停顿了一下,补充道:“我可以感受到我们是多么同病相怜。”

这个刻意观想自己与他人痛苦的练习,是佛法悲心修持的基本形式,珍爱的人、不熟悉的人、难以忍受的人、素昧平生的人?我们将所有人的痛苦都包括进来,将这圆周扩展到最大的范围。在其他的禅修中,我们可能不会正式观想这些,这个练习却强化了我们修持悲心的能力。就好像金梅发现的,当我们观想他人的痛苦时,即明白大家并不孤独,而是通过共同的弱点彼此联结在一起。

若不是真的愿意让他人的痛苦进入心房,心灵修持就毫无意义。基督教神秘主义者席哈枫神父曾在著作中提过,有次他放下教区的日常工作,到一个偏远的寺院闭关,他听说那里有一位僧侣智慧过人,于是决定去见他。不过,他事先就听说这位僧侣只以提问作为忠告。他急欲得到适合自己的特殊法门,兴冲冲前去询问:“我是个来这里闭关的教区神父,您可否给我一个问题好让我冥修?”

“哦,这样啊,”智者回答,“我要给你的问题就是,他们需要的是什么?”席哈枫神父听了不免有点失望,谢过后便告离去。他冥修这个问题好几个小时,觉得毫无进展,于是决定回去请教老师。“请多包涵,”他说,“也许我没说清楚,您的问题很有益,但我并不想在这次闭关时思考跟职务有关的事,而是想认真专注于自身的心灵修持。可否请您给一个有关我自己心灵修持的问题?”“我知道了,”这位智者回答道,“那么我的问题就是:他们到底需要什么?”

就像许多人一样,席哈枫神父也以为真正的心灵修持是专注于个人身上,智者却提醒他,心灵的觉醒与他人是纠结相连的,若席哈枫神父将心专注于他誓愿为之服务的人们的需求上,就能够认出他们的脆弱处,认出他们对爱的渴求,并领会到,他们的需求和他自己的需求并无不同。智者问的问题恰如其分地唤醒了席哈枫神父,真正的心灵修持有赖于真心关注他人。

走出自我

当我们困在自我之中,其他人就成为相对于“我”的“他人”,既不同于我也不真实。整个世界也变成自己生活的背景,他人全是配角,有的是对手,有的是同盟伙伴,大部分则是无关紧要的角色。因为执著于自己的贪欲和利害关系,我们无法专注于关心他人;而我们身边的人,包括家人和朋友,都将变得很不真实,成了平面的纸偶,而不是有需求、会害怕、有颗跳动心脏的人类。

他人跟我们之间的差异愈大,我们就愈觉得他们不真实。若是跟我们完全不同种族或宗教,或是另一个社会阶级的人,我们也很容易忽略或漠视他们,并将他们评断为上流或低阶,优或劣,重要或不重要。由于执著于显相——他们的外表,行为举止、说话方式等,我们遂将他人标签为特定类型:这是艾滋病患者、这是酒鬼;这是犯罪分子或掌权者,这是男女平等主义者或行善者,等等。有时我们也以个性来分配角色——这个人很无趣或很自恋,很无知或很上进,很有野心或很消沉等。这些标签无论鲜明还是微细,都会使我们对真实的人视而不见,同时也封闭了自己的心。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极为复杂、潜意识运作的分类系统。我看报纸或电视新闻时,常会对某一类人产生嗔恨或厌恶感:富有,白种人,通常是男性,有权有势的守旧派。因为执著于自己的是非观念,我将参议员、企业主管、总编辑等标签为“坏人”,认为他们是造成问题的因素之一,于是乎他们都成了烂片中的角色,而不是会呼吸的凡人。

作家欧瑟拉贺姬(UrsulaHegi)的小说《河中石》(St-onesfromtheRiver),描述了一个发生在纳粹德国的故事,剧中呈现“他人”之痛苦的方式,实在令人印象深刻。故事的主人翁楚狄是一位勇敢的女性,甘冒生命危险藏匿镇上的犹太人。楚狄是个具洞察力而又令人动容的角色,而且是个侏儒。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开始通过楚狄的视角看到“他人”的痛苦。她渴望邻居和镇民能够了解她,而不是以貌取人,只看到她笨拙短小的身体和过大的脸庞。楚狄对于自己所收容的犹太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因为她对于周遭不人道的无言轻视或口头污蔑有着切肤之痛。

这个故事犹如当头棒喝,于是我开始思考,由于不自觉地将别人标签为“他人”,我每天不知漠视了多少人,冷淡了多少人。假使我是楚狄镇上的居民,在街上和她擦肩而过,极有可能也会尴尬地扭过头去,不愿正眼看一下像她这样的“怪人”。忽略他人的真实感和痛苦,常导致可怕的后果。曾有许多年,世界上大部分人袖手旁观纳粹德国的犹太人身陷困境,而今日,我们同样会漠视为数众多、濒临死亡的艾滋病患者,以及中东、阿富汗或其他地区遭受战火与贫穷摧残的人们。

1991年夏天,我搭飞机去美国西岸,跟邻座女士聊天时,她说她的儿子是空军,刚从伊拉克“沙漠风暴”之役安全归来,然后她倾身向前,面带微笑地悄声说道:“知道吗,那一战真是锐不可当,我们只有几个士兵战死。”我的心直往下沉,我们只有几个士兵战死?那么伊拉克的士兵、伊拉克的妇女、伊拉克的孩子呢?还有因为辐射污染而濒临死亡的几百万人呢?还有因为战争封锁货物出入港,而遭受饥饿与疾病之苦的人们呢?我们只有几个士兵战死!

一旦把他人看作不真实的角色,我们就会无视他人的痛苦,不知道他们也是活生生有感觉的人,我们不仅漠视他们,还毫无良知地将痛苦施加在他们身上。父亲与同性恋儿子断绝关系,离婚的父母把孩子当作筹码,所有战争和暴力所带来的巨大痛苦,都是源于我们一开始就不将他人当成真实的人。

同类推荐
  • 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

    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的历史演变和现状,诸如基本信仰和功修制度、教坊和掌教制度、寺院经堂教育、传统节日、婚丧礼仪和生活定制、苏非门宦、清真寺建制、近代回族伊斯兰教的维新运动,以及现阶段的新面貌等等,都有所涉及,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归纳和认识回族伊斯兰教的社会作用。尤其是对回族伊斯兰教的民族特色,作了比较充分的探讨和论述。
  • 禅修与静坐

    禅修与静坐

    蒲正信居士性情淳和,深具慧根。平常爱钻研佛学、医学、武术,自皈依三宝后,尤好禅学和静坐。她的近作《禅修与静坐》一稿,我阅读后,深感她能将正信、正见与修持相结合,有一定成就,值得高兴和赞扬。
  • 佛度有心人

    佛度有心人

    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问。”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的,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
  • 星云日记19:谈心接心

    星云日记19:谈心接心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19册。收录星云大师1992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梦中说梦”、“逆增上缘”、“把心找回来”、“广结善缘”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悟道

    悟道

    本书是采撷星云大师的禅心禅话,锤炼成一本智慧的结集,希望在每个读者的心中开垦一块天地,洒上几颗莲花的种子,等待净莲绽放的日子,身心皆安,烦恼不再丛生……
热门推荐
  • 兔子急了不咬人

    兔子急了不咬人

    “尤爱……”只见张浩风轻轻的唤着她的名字…然后郑重其事的说:“我们交往吧,从今以后,让我来替代林简轶。”说完,张浩风弯腰吻向她的额头林简轶望着资料发呆,竟然有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这个软弱迷糊的小笨蛋,什么时候也这么强大了,自从离开了自己之后,他的生活似乎更加有声有色,风生水起…他……竟然住在她隔壁,他可不可以再阴魂不散一点!那一刻,尤爱只想从九楼直接跳下去。而林简轶却像个没事人一样走出房门,浅浅一笑:“是去上班吗?我送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声的琴

    无声的琴

    琴息16岁以前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打骂、争吵、驱逐……16岁那年,琴息迎来了人生中的一道光。原本以为尤子衿能驱逐自己的黑暗,却发现,自己的黑暗也许会吞噬他。“您好,是尤子衿的妈妈吗?我同意了……”
  • 神衍阴阳汇

    神衍阴阳汇

    穿越,修真,女主,魔修报不世之仇,掌天下之命 一刀,一剑,这是属于魔的绝代风华! 百万年来无人封神,那我白伶便要成为一代魔神! (简介这玩意真不好写,想来个霸气的,先这样吧。)
  • 埋骨记

    埋骨记

    本是太平郎,误入修罗世。火鼠燎百创,冰蚕蚀肺腑。故人皆不见,廿载双鬓斑。愿有青纱舟,载我归故乡。看小白领穿越宋元乱世,左手运筹学,右手厚黑学,求活于神州浩劫,挽天下倾覆!
  • 赫然爱上非凡的你

    赫然爱上非凡的你

    艺人宣传赫然没想到,与男明星林越泽三年的初恋,会以对方劈腿,自己被分手告终。告别伤心地,从艺人宣传变身时尚杂志编辑的赫然,竟然被5岁的小男孩儿墨儿牵线,遇见了自己的“MrRight”。可幸福哪儿那么容易获得?斗得过情敌,打得了对手,还得能自我升级。爱情虽然甜又暖,但硬核女孩养成记才是赫然的故事主线。
  • 我只想这样爱

    我只想这样爱

    卓天易的冰山腹黑男,冷血无情没肝没肺,手下卓氏三少,骆晔,许长生,皆乃妖孽,要么让你笑着身不如死,要么让你哭着跪地求饶,只是,卓氏三少的冰冷的生活,被突然出现的一个女人打破了。父亲意外死亡,留下一个烂摊子和一个不懂事的小妹妹,乖乖女瞬间变成腹黑强悍女子,为的就是保住父亲留下来的东西,完成父亲生前的梦想。可是!可是卓氏都是些什么怪咖啊!!!好不容易遇见个正太小弟弟,清澈如同阳光般的大男孩陆立,千方百计的接近,却不想失心遗爱。人生的第一次心动,什么阴谋阳谋,都见鬼去吧。其实,夏琴音也不过是想简简单单的爱一场罢了。【卓天易】“怎么?你很不希望老公是我?”夏琴音转过头,看到卓天易闲闲地靠在门口,似笑非笑地看着她。“不然,你觉得呢?”夏琴音挑眉反问。卓天易定定地看了夏琴音半响,终于,才缓缓张开薄唇:“可是,我忽然间有些庆幸是你呢……”夏琴音回屋的动作突然顿住了,用一种极为古怪的眼神看着卓天易,卓天易突然抬起手臂,有些孩子气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怎么了?”夏琴音没说话,看了卓天易半响,突然上前,伸出一只白皙的手,踮起脚尖放到卓天易的额头上。鼻尖是夏琴音如淡雅的清新香气。“你没发烧吧。”“……”如果可以,他真想狠狠蹂。躏面前的这个女人!【陆立】“我像是那种食言而肥的人么?”陆立端着下巴观察了夏琴音半响,最后总结道,“你不肥,最近瘦了。”一股冷空气飘过……夏琴音也不去和陆立贫嘴,直接开门见山地问道,“陆立,你到底想干嘛。”“追你啊。”陆立回答得理直气壮。夏琴音目瞪口呆。“可是……”陆立挥挥手打断了夏琴音下面的话,眼睛很认真地看着夏琴音,“我知道你和卓天易的关系,可是你们俩过的不幸福。”少年轻轻说:“不如跟我吧。”晨晨新坑《大人在上,求抚摸》戳这里,轻松小白文,http://novel.hongxiu.com/a/537394/
  • 机情物语

    机情物语

    当机器人在人类世界中开启了情感之路,她会找到她所爱的人吗?而找到的那个人会因她不是人而狠心抛弃吗?究竟是机器人能改变被控制的命运而获得自由,还是终成为一个高智能武器玩偶这一切的一切都还是未知。而好戏却即将开演……
  • 萌丫头的花样冷男

    萌丫头的花样冷男

    现在谁能救我啊,呜呜呜呜…谁能来救我啊!“喂,小姐你要在上面趴多久啊?”“啊!”谁啊,突然叫那么大声的做什么啊!突然的大嗓门声音从下面传来,吓得我手抖的没有抓稳,从上面坠落…掉下来好一会,没什么感觉啊。什么情况,不痛?没感觉到痛,从那高的地方掉下来屁屁不是会痛么?怎么一点感觉没有呢!“小姐,你挺轻的嘛!我单手就…”“啊,你个王八蛋!”“啪!”我居然掉在了一个男生的怀里,陌生的面孔虽然长得还不错,但突然在自己的面前放大,他的话还没吐完,他的大脸就吓得我随手给了一记巴掌。“哇,你恩将仇报啊!”“啊,好痛!”啊…他居然就这样放手,好痛啊。
  • 被掩埋的巨人(双语版石黑一雄作品)

    被掩埋的巨人(双语版石黑一雄作品)

    公元六世纪的英格兰,本土不列颠人与撒克逊入侵者之间的战争似乎已走到了终点——和平降临了这片土地,两个族群比邻而居,相安无事地共同生活了数十年。但与此同时,一片奇怪的“遗忘之雾”充盈着英格兰的山谷,吞噬着村民们的记忆,使他们的生活好似一场毫无意义的白日梦。一对年迈的不列颠夫妇想要赶在记忆完全丧失前找到此刻依稀停留在脑海中的儿子,于是匆匆踏上了一段艰辛的旅程。他们渴望让迷雾散去,渴望重拾两人相伴一生的恩爱回忆——但这片静谧的雾霭掩盖的却是一个黑暗血腥的过去,那是一个在数十年前被不列颠人的亚瑟王用违背理想的手段掩埋的巨人。一个神秘的撒克逊武士肩负使命来到这片看似平和的山谷,他那谦逊的外表背后隐藏着怎样秘而不宣的动机?他的使命带给这个国度将是宽恕的橄榄枝还是复仇的剑与火?而亚瑟王最后的骑士高文则决心用生命守护国王的遗产,因为守护它就意味着守护最后的和平。记忆与宽恕,复仇与和平,四人的命运不可避免地交织在了一处,而结局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