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38800000014

第14章 佛教对家庭问题的看法(2)

中国是重视孝道的民族,佛教也是重视孝道的宗教。《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慈父悲母长养恩,一切男女皆安乐,慈父恩高如山王,悲母恩深如大海。”《父母恩重难报经》则以母亲怀胎生产的艰难、危险以及养儿育女的艰辛,而说:“假使有人左肩担父,右肩担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遶须弥山,经百千劫,血流没踝,犹不能报父母深恩。”父母养育之恩如昊天罔极,当我们长大独立后,怎能不思报答,尽反哺之孝呢?因此,我认为如果无法三代同堂,至少让老人家和儿孙毗邻而居。如此,能方便照应,又有各自独立的空间,应该是比较圆满的安排吧!《杂宝藏经·弃老国缘》里记载,弃老国有个规定:“若有老人,必须驱逐。”有位大臣在父亲年老后,不忍遗弃,就建了地窖将父亲藏在里面,依然孝顺奉养。有一天,天神以种种难题试问国王,国王无法回答,便询问朝中所有大臣,也没有人能破解。后来这位大臣以父亲的智慧,为国王解危。国王于是解除禁令,下令全国民众必须奉养年老父母,以尽孝道。可见老人累积一生的经验,往往有可提供参考和实用的智慧。

能善尽孝道,抚养、关心父母,让他们能安享天年,是为人子女的本分与责任。另一方面,老人本身也需建立正确的观念和生活态度,如对人生的功名、感情、得失种种,要学会放下;保持开朗的心情,广结善缘;饮食清淡,养成运动的习惯等等,如此,晚年才能过得健康又自在。我觉得,老人不是年纪,而是心境;老化不在身体,而在心灵。如果老年人在性格上,能随和、不固执,肯“老做小”,并能适时提供智慧和经验,相信不但不会令人讨厌,自己更能成为快乐而可爱的老人。

前面提到因为生育率偏低,而寿命又普遍延长,形成人口快速老化,引发诸多“老人问题”。同样,因为出生婴儿减少,从二十几年前的“两个孩子恰恰好”,到如今很多家庭只生育一个孩子。由于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或教育不当使他们无法健全成长,不懂得与人相处等等。当然,更有许多问题家庭形成所谓的“问题儿童”。请问大师,现代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星云大师:人口恐慌已是全世界普遍的问题。目前美国的生育率为14人,日本的生育率更低。根据2005年《商业周刊》报导,从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显示,1947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454个孩子,到了2003年只剩129个,2004年降至128个,创近60年来新低纪录。现在台湾妇女平均只生118个小孩,已在全世界敬陪末座了。

虽然日本将事业有成却未婚、无子的女强人形容为“败犬”,许多女性依然慨叹“宁为败犬”,也不愿走入婚姻、儿女的牢笼里。中国大陆实施“一胎制”,造成“四二一”家庭(夫妻两人,抚养四个老人、一个孩子)日益增多,对社会生活、家庭伦理都产生不少影响。

父母的家庭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养成、道德观念的建立、身心的成长等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如前面所言,由于时代、环境的变迁,家庭结构产生许多变化,有单亲家庭,有由祖父母抚养孙子的隔代家庭,有父或母再婚,与继父(母)同住的家庭,有迎娶外籍新娘的家庭等。不能否认,这些不同于一般传统观念所认定的家庭,确实比较容易产生“问题儿童”。

但也不是绝对的,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即是出身单亲家庭。中国的孟子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在母亲贤惠的教育下,留下“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美谈。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三岁时就父母双亡,由兄嫂抚养长大,他在贫困中刻苦自学,而有“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文学成就。

佛教里有不少祖师大德,也是成长于不健全的家庭。如致力整顿僧制,改革佛教的民初佛教领袖太虚大师,两岁丧父,五岁时母亲改嫁,由外婆抚养长大。日本曹洞宗初祖道元禅师三岁丧父,八岁亡母,童年即体悟人世无常及人情冷暖,因而发心向道。所以,只要自己肯立志向上,发愤图强,依然能从贫瘠恶劣的环境中,创造出美好的前程。

佛光山有一所专门收容孤儿的育幼院;我们很少对外传播或供人参观,我不愿“孤儿”两个字影响院童的幼小心灵。他们都是佛光山的公主、王子,我要给他们一个正常的生活空间,让他们如一般家庭的儿童一样成长。我也常常告诉他们要奋斗、勤劳,立志做个有用的人,才能让社会接受,将来也才会有前途。很多早期的院童,现在都成为社会的优秀分子呢!

相反的,如“四二一”家庭中,被父母、祖父母“三千宠爱在一身”的独生子,所得到的关心、教育和投资必然最多,但是也造就出不少依赖性强、娇贵、蛮横、不知感恩、不懂礼貌的小孩。

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如有的父母每天忙于工作,让孩子自由发展,由电视节目、大量物质,填充孩子的时间与心灵需求;有的孩子由祖父母照顾,而祖父母大多采取“满足式”教育,对孙子有求必应;有的孩子由菲佣、印佣照顾,生活无虑,但易出现语言发展迟缓、情绪不稳定的缺陷,以及情感寄托上的落差。或者交给托儿所,而托儿机构良莠不齐,又是一个保姆照顾多个小孩,无法关注个别的需要。

不论哪一种家庭背景,都不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绝对因素。小孩子观念错误、行为偏差,往往是由父母造成的。父母的身教很重要。历史上,许多名人之所以能够功成名就,都要归功于良好的家教。例如美国总统华盛顿小时候砍了樱桃树,坦诚认错,父亲称赞他诚实。佛教对子女的教育也非常重视,佛陀在《长阿含经》卷十一里,告诉父母教育儿女应该:“一者制子不听为恶。二者指授示其善处。三者慈爱入骨彻髓。四者为子求善婚娶。五者随时供给所需。”因此,养育子女除了疼爱、抚养,还要教育他们去恶行善,方是为人父母之道。

总之,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必须养成他们正常的生活、处世的诚信、良好的习惯、接受的性格,及培养感恩、忍耐、礼貌、合群、勤劳的美德。尤其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可以经常肆意地讽刺他、讥嘲他、责备他、歧视他,要尊重子女的人格发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信仰及人生观、价值观。

“赡老抚幼”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与美德,大师在此为我们做了精辟的分析,也提供很好的处理方式。接下来的问题在西方国家比较少发生,对东方人而言,却是家庭重大的问题。中国人常说“一个厨房容不下两个女人”,婆媳之间的纠葛,是自古以来一直存在的。大师对这方面的看法如何?婆媳之间有何相处之道?

星云大师:自古以来,婆媳相处一直是社会、家庭的重要问题。有的婆媳亲如母女,相处得水乳交融;有的婆媳则势如水火,彼此互不相容。婆媳之间的相处之道,实在是一门大学问。

对中国人而言,结婚不只是男女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的联姻。因此,以前的男人娶妻会说娶“一房媳妇”,于是娶过来的媳妇除了负责家务,相夫教子,更须服侍公婆。唐朝诗人王建的《新嫁娘》绝句:“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即传神道尽新妇小心翼翼侍候公婆的心情。不过,造成媳妇困扰、痛苦的,很少是来自异性的公公、伯叔,大多来自同性妯娌、小姑的排挤,及婆婆的挑剔、虐待,而等到“多年媳妇熬成婆”之后,自己又成为挑剔虐待别人女儿的婆婆了;一代一代如此轮回。这种女性姻亲的相斥情结极为复杂。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即是描述婆媳问题的典型例子。东汉末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娶刘兰芝为妻,夫妻感情深笃,但焦母不喜欢这个媳妇,百般刁难,虽然刘兰芝美丽聪慧,善良勤劳,“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且遵循礼教,“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最后还是被遣返娘家,造成了夫妻双双殉情的悲剧。还有,南宋诗人陆游和唐婉的甜蜜婚姻,也是被母亲强行拆散。他著名的《钗头凤》一词中,有着对此婚姻下场的悲伤、幽怨、无奈和不满。

从古至今,因婆媳不合而造成的家庭悲剧时有所闻。佛陀时代,有位大护法须达长者,他有七个儿子,前六个儿媳都很贤淑孝顺,唯有最小的媳妇玉耶虽然天姿国色,却骄奢傲慢,嫁进门之后,对丈夫、公婆皆蛮横无礼、不孝敬,给家庭带来许多纷争。须达长者苦恼不已,只好请佛陀教化这位顽劣的媳妇。佛陀于是告诉玉耶,如何才是真正的美女,以及为人妻、为人媳应有之道。关于孝顺侍奉公婆方面,佛陀说为人媳妇要做到五点:“一者,晚眠早起,修治家事,所有美膳莫自向口,先进姑嫜夫主;二者,看视家物,莫令漏失;三者,慎其口语,忍辱少嗔;四者,矜庄诫慎,恒恐不及;五者,一心恭孝姑嫜夫主,使有善名,亲族欢喜,为人所誉。”听了佛陀的教诲,玉耶惭愧忏悔,从此成为贤慧的妻子、媳妇,整个家庭恢复过去的和乐美满(《玉耶女经》)。

我觉得婆媳的关系,要如赵丽云博士所说的“跳探戈”:你进我退,我进你退。如果两个人的脚步同时前进,就会踩到对方;如果两个人同时后退,这一支舞也跳不下去。所以婆媳之间要懂得互相礼让与赞美,才能和谐相处。

对于婆媳之间的关系,据我了解有四种层次:

第一等婆媳,如母女亲密。认为别人家的女儿成为自己的媳妇,便是一家人,而视为亲生女儿一般,以体谅的心、关怀的情,来对待她;做媳妇的,也视婆婆为母亲一般侍奉、体贴、关心,偶尔对婆婆撒娇,时时找婆婆聊天,谈谈工作,谈谈心事。像这样如母女般亲密的婆媳关系,是第一等的。

第二等婆媳,如朋友尊重。婆媳之间如朋友般,以同理心设身处地了解对方的辛劳,互相尊重包容,并给予彼此生活的空间,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能适时做好沟通。如朋友般的婆媳,仍然能和谐相处。

第三等婆媳,如宾主客气。婆媳好比主人与客人,彼此客气,有礼貌,既不斗气,也不会互相看不顺眼。只要有事出远门,能告知去处;从外地回家,能带个小礼物,也还可以和平相处。

第四等婆媳,如冤家相聚。这种婆媳关系是最差劲的,有的婆婆把媳妇当成冤家对头,认为是来抢儿子、抢家产、抢当家的;做媳妇的则不勤快,只会发号施令,整天跟婆婆计较、斗嘴,或是经常在先生面前,数落婆婆的不好,让身为丈夫、儿子的,夹在婆媳之间难以做人。曾国藩说:“骄为凶德,惰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属于冤家对头的婆媳,要引以为戒。

家庭是生命的延续,也是道德的传承,如果婆媳之间不能好好相处,如何发挥家庭的功用?婆媳之间,应该凡事往好处想,相互信赖,彼此尊重,共同来营建幸福美满的家庭。

夫妻是构成家庭的基本成员,中国过去主张“男主外,女主内”,现代工商社会,高喊两性平等,许多妇女纷纷走入职场。夫妻有时为了工作更得分居两地,日久对双方感情的维系是一大考验。请问大师,两性真能平等吗?面对家庭与事业两难的情况,夫妻应该如何配合,才能维系幸福的婚姻?

星云大师:“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并不只限于过去的中国社会。据我所知,在美国,女性就业的普遍化,也是这二十年来的事。事实上,人类最早的社会是属于“母权制社会”。《吕氏春秋》载:“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描述的即是典型的社会现象,那时候,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上都居于领导地位。从早期的姓氏,也可看出母系社会遗留的痕迹,如炎帝姓“姜”,夏是“姒”姓,周是“姬”姓,秦是“嬴”,都有女字旁。而且依《说文解字》的诠释,我们姓名的“姓”字本身,也是由女、生组合,表示“人所生也”。

如此的“母权制社会”维持一两万年,约五千年前才进入父权的社会,并形成“女嫁男,从夫居”的婚姻家庭。后来更从儒家思想发展出“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以此建立封建阶级、礼仪制度。东汉班固言“夫妇”是:“夫者,扶也,以道扶接也。妇者,服也,以礼屈服。”(《白虎通义·三纲六纪》)即明确指出“夫”是可扶持、倚仗的人,“妇”则是应屈服顺从的人。也把“妻”解释为“齐”,意思是“贞齐与夫”,须终身不改。从这类的以音释义,也可看出夫妻之间不平等的地位,以及男尊女卑的现象。

值得探讨的是,男性抑制女性,是一种专制、独尊、统治的霸权心态,传统女性也大都心甘情愿处于隶属地位,其言行举止往往和社会所认同的角色一致。从汉代班超著的《女诫》、唐太宗长孙皇后著的《女则》、陈邈妻郑氏著的《女孝经》等,都可看出女性本身对女性角色的规范。尤其《女诫》中提出的“四德”和“夫者,天也”的说法,更充分表现出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观念。不仅是中国,美国上世纪60年代时,有些州的法律也规定,已婚妇女若无丈夫的书面许可,是不能签订契约和获得贷款的,而且在结婚仪式中,也要求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如今,父系家庭的体制犹在,孟子所言“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的观念,仍是大部分男性的基本观念。不过,“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论点早已不盛行了!随着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均等,教育程度提高,“贤妻良母”已不是女性一生唯一的事业。加上工商社会里,工作性质、形态都异于往日,许多工作已不是只有男性才能承担的。而且,女性有着细心耐烦、温和谦逊的特质,行事比较圆融,容易化干戈为祥和。

女性不论是为了经济需要、社交往来,还是为了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走入社会职场,一旦回到家,往往还要负担起大部分的家务。这种蜡烛两头烧的辛苦,是可以想见的。长久以来,“女治内”“君子远庖厨”的习惯与观念,要改变可能得花一点时间。幸好现在有的丈夫很体贴,回到家也会帮忙做家事、照顾孩子,这是很好的现象。我认为夫妻可以真心沟通、协调,在家务、孩子照顾上,分工合作,达成共识。如你煮饭、我洗碗;你洗衣服、我拖地;你接送孩子,我帮孩子洗澡……到底家是夫妻两人共有的,有参与,就有责任;有参与,就有感情,自然就能拥有健康快乐的家庭。

男女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比如:女性体力比较不够,男性就多做一点费体力的事;男人的想法粗枝大叶,女人比较细心,在细腻的地方,女人就多用一点心。天地之间乾坤阴阳和合,万物就生长;不和合就会有缺陷。因此,我觉得这个世界上,男女相互赞美、认同,相互尊重、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至于夫妻因为工作分居两地,如果是短期的,还无妨,如果是长时期,就不太妥当。既然结婚了,彼此应该履行夫妻的义务、尽家庭的责任。而且日子久了,对彼此的感情也是一大考验。

延续前面的问题,现代女性普遍加入职场,拥有自己的经济来源。而随着女权、人权、自主权的抬头,夫妻的财产也由过去的“共有制”,到了今天的“分开管理制”。请问大师,对于夫妻的财产管理,您认为共有好?还是分开管理好?

星云大师:记得2002年6月,“立法院”通过“夫妻财产制”的修法时,当初研拟、提案的妇女团体及许多妇女都非常兴奋!她们经过十一年的奋战,终于废除了以家父长制为基础的“联合财产制”,而有了强调夫妻人格独立,义务同担、权利共有的夫妻财产“所得分别制”。

同类推荐
  • 奇山:佛教道教名山

    奇山:佛教道教名山

    本书分为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江西龙虎山和四川青城山等四部分,内容包括:佛教的传入和灵鹫寺、清凉山佛教的极盛时期、藏传佛教的传入和兴盛、画中姑娘幻化的峨眉山、大上清宫中的百神传说等。
  •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

    本书展示了马丁·路德求道的心路历程,论述了他在对传统学说的批判性思考和个人的实证中获得塔楼体验,实现神学突破,进而建立十字架神学的过程,分析了他在其“宗教改革四大著作”中阐述的更完善的神学思想。除此之外,还描述了他为捍卫自己发现的福音真道而与罗马教廷对抗,最终开宗立派的过程,并论述了他领导的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农民起义、激进的改革派的分化及其与当时复杂的宗教矛盾和政治斗争的关系,多角度地展示了其颇有争议的形象。
  • 禅的智慧

    禅的智慧

    本书以参透世理人情的智慧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禅的入世智慧,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禅在心中心中有禅,处处即禅心不妄动,超脱化外原本无物,何染尘埃等六部分内容。
  •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每天懂一点净化人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人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热门推荐
  • 我们的906

    我们的906

    一群学生在这里,书写下只属于我们的故事,他也许会重复,但绝对是每个人心中,温存的回忆。
  • 重生之夫人来袭

    重生之夫人来袭

    蓝祁炎A城屈指一数的重量级人物,年纪轻轻,内敛稳重,喜怒不行于色,未婚,却有一5岁儿子,所有人都知,这是他蓝祁炎的心头肉,掌中宝。车祸后傻了三年的韩彩依醒来后,人生便开了挂。照顾蓝祁淮是身为她做保姆所责,作为秘书处理他祁蓝炎工作上的事务更是她职责!白天做他秘书,晚上在他家照顾他宝贝儿子。终于在某一天,某女一副悍妇架势,双手叉腰说道。“蓝祁炎,你这是在压榨我劳动力!我要辞职。”某男,眼皮子也没抬一下,签了桌上的文件,“可以,给你转正。”某女“转正?你想不花一分钱得一个免费劳力?没门儿!”甜度五颗星~~~~~~
  • 他道我是佛

    他道我是佛

    鼓声不止。战火不息。师父说要万般冲突皆是为利。可惜出家人不懂情。不知“情”才是混乱之源。
  • 翩然而至你还在吗

    翩然而至你还在吗

    异能者时代,异能者分为两大帮派:光明,暗阁病娇光明教主遇上冰山暗阁阁主青梅竹马之间的相爱相杀,爱恨情仇。她看着他亲手害死了自己的至亲挚友,他看着她一步步成长复仇,然后再次让她跌入谷底“阿曦,你相信我,我只是太爱你了。”“你爱我?你不觉得你的爱很廉价吗?”
  • 迷茫绿之火龙刀

    迷茫绿之火龙刀

    上官明从小爱学武,长大后他学艺有成就想在江湖上闯出一番事业,所以不停的和别人比武,还得到了江湖上所有人都想得到的火龙刀,数年后才明白这些年他都是在迷茫中度过,现在终于明白珍惜眼前一直爱着自己的女人,所以他决定退出江湖,可是在他决定要退出江湖的时候却遇到了冲冲追杀,最后让爱他的女人小玉整整在山谷中等了他十年,然后两人才一起远离江湖过完了后半生。
  • 魔尊的心间独宠

    魔尊的心间独宠

    人物:南宫听雪皇甫泽延简介:三百年前,他遇雷劫误入凡间,偶遇了正在涣衣的她。只一眼,仿若天地失色,从此他的眼里再容不下他人。什么命数,什么天罚,他愿堵上一切,只为一生厮守,“雪儿,你是我的。”大婚当夜,她留书一封,字字泣血,“…终是缘浅,从此便忘了罢”。男子一震,嘴角一口心血溢出“你为何离我而去…雪儿”。三百年后,依旧是那男子,一双丹凤眼仿佛可以勾人魂魄,他斜倚于塌上,眼中露出一抹凌厉。“报告魔尊,天界三公主大婚,请您前去观礼…”天宫闺阁,女子着一身华服,青丝成髻,明眸皓齿,眉目如画,却透着一股淡淡的忧伤,“婉儿,为何我总是觉得这场景相熟,可我却记不得其它…”及时已到,宾客满座,“今日乃是我天界喜事,众仙家…”话未说完,一妖孽男子于半空缓缓落下……——————————分割线————————“不管辗转多少次…你永远是我见过最美的风景…我爱你,雪儿。”
  • 冷王倾世追弃女

    冷王倾世追弃女

    三年前在林中昏迷,只剩半条命的夏缘被夏里国尚书府的老管家救起,醒来的那一刻她什么都不记得,却无缘无故的成为了夏里国尚书府失散多年的大小姐。三年中她被囚禁在尚书府的偏僻小院里,世人不知道她的存在,“亲人”不知道她的失忆,都把她当作一个笑话,所有人都厌烦她。她虽倾城绝色、技能满点,却遭人唾弃。她表面冷酷、不近人情,却无人知晓她内在的火热,没人明白她的无助与伤痛。她不能放弃,三年里总有一段厮杀,一个黑影在她脑中频繁出现,这个黑影让她决定重新认识自己。她用三年的每个夜晚熟悉环境。她隐忍,她察言观色,她为自己伪装一副冰冷面具。只为等待一个契机,走出禁锢她的枷锁,追寻自由。三年后的千花盛典,万里繁花像是迎接她的再次入世,不过她不想扬名万里,她只想多要一些自由的阳光。盛典上她遇到了轮椅上的他。听说他风流倜傥、温润如玉,曾是百姓最爱戴的亲王。如今却半身残疾,生性薄凉变为皇室的弃子。四目相对,火花刹那,爱情的开始?不!这是繁华与阴谋席卷大地,乱世中冰刀相见,有情亦有义。当尘埃落定,只愿他们的世界冬有夏阳,所到温凉。
  • 白鹿呦呦寄我心

    白鹿呦呦寄我心

    本是生活在深山翠林中一只小鹿精名唤白鹿呦,总是向往山下的美好生活,在她不断的央求下鹿阿娘只好答应,疼爱她的哥哥白鹿鸣带着她一同下山拜师学艺,而拜师途中结识了许多有趣的朋友,随后又发生了一系列令鹿呦意想不到的事情,而她从小就总是做一个令她很奇怪的梦,随着时间的推移梦见的次数越来越多,而事情似乎越来越清晰,可她却怎么也抓不住头绪。熟不知她自己,以及她身边的人早已卷入了一个惊天的谜团之中……
  • 信札杂志社

    信札杂志社

    [信札出品]-信札书舍是由信札工作室全力打造的一本网络杂志,在创世中文网和广大读者见面,欢迎各大读者来信,加群。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们的文字。
  • 求知文库——濒危的绿色生命

    求知文库——濒危的绿色生命

    本书主要介绍了濒危的绿色生命种类、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贡献等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