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77800000009

第9章 儒家经典

第八章儒家经典:《论语》

提起《论语》,大概是最为人熟知的儒家经典,可以说,《论语》甚至在今天的中国也是个

人修养中的

基础部分。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写道:“《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

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

圣人言行弟子编纂

《论语》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一生言行,包括孔子与弟子、时人相互问答或弟子间相互问

答之语的著作。这些话当时被随时记下来,孔子死后,弟子门人把它收集起来,编辑成书,

即是《论语》。在汉代,《论语》有三种本子。其中《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

古论语》为西汉景帝子鲁恭王刘余为建宫室,毁孔子旧宅

得。因其不用汉代隶书,而用战国时通行文字书写,故称《古论语》。东汉末,大经学家郑

玄以《张侯论》为底本,参照《齐论语》、《古论语》作《论语注》,以后还有一些人为之

作注。三国魏何晏集众注之善者,作《论语集解》,与郑玄之《论语注》并立学官。至唐代

,郑注亡佚。而何注留传了下来。

对于《论语》的编纂者为谁,成书于何时,有不同的说法。郑玄以为“仲弓、子游、子夏等

撰”。柳宗元《论语辩》以为是曾子弟子“乐正子春、子思之徒者为之尔”。“孔子弟子尝

杂记其言,然而卒成其书者,曾氏之徒也。”就《论语》中提供的一些信息推断,此书不是

一人一时完成,而是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们经过约80年时间的努力陆续编成的。最后成书

当在公元前400年左右。

《论语》一书,共20篇,计492节,合计12700字。《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

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

它是我国一份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可以这样说,《论语》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书

籍。

《论语》的成书时,正值奴隶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走向全面崩

溃,新的封建制不可遏止地形成和壮大起来,社会的各种矛盾表现得空前尖锐和激烈。奴隶

社会的基本矛盾,即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更加激化,奴隶反对奴隶主阶级的斗争风

起云涌,已经壮大起来的新兴地主阶级展开了向奴隶主贵族夺取政权的斗争,城市中的自由

民,即所谓“国人”,掀起了反奴隶主阶级的斗争。各条战线上的斗争,汇成了强大的洪流

,猛烈地冲击着腐朽没落的奴隶制。天下大乱,“礼坏乐崩”。这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

实行剧烈变革的大转变的时代。《论语》就是这个大转变时代的产物。

集大成作儒学圣典

《论语》每篇取第一章中的两字或三字作为篇名,如《学而》、《为政》、《

公冶长》等。《论语》包含的内容很广,涉及到当时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

德等各个方面。

《论语》一书的核心就是“仁”,“仁”的伦理学意义是“爱人”。

用“仁”这个基本范畴把“为政以德”,即取“为政”为篇名,

以下类此。除个别篇有个大致中心,如《学而》讲做人的根本,《八NC031》、《乡

党》讲礼

乐制度外,作为语录体著作的《论语》,多数篇章没有中心,各章之间也没有内在联系。

《论语》语言简约、凝炼,善于用简短的词句表达深刻的意蕴,令人玩味不尽。宋代理学家

程颐说:“顾自十七八谈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论语》中的

一些词句,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在人民中广泛流传。如“温故而知新”,“学而不厌,诲

人不倦”,“欲速则不达”,“三思而后行”,“任重而道远”等等,这些简练的语句,表

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迪。

《论语》中提出了儒家思想最重要的道理规范是忠、孝、悌、信、恕。忠是臣对君以及一般

人相互交往的行为规范。孝与悌是维护家族、宗族之内人与人关系的规范,是维系宗法关系

的纽带。孝是对父母的敬养和服从,规范着族内、家内成员对族长、家长的行为,以维护族

长、家长的绝对权威。悌是尊重兄长,规范着族内、家内同辈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维护宗子

、长子在子辈中的绝对权威。孝与悌都包含着下对上的自觉服从。信,就是诚实不欺,信守

诺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就是关于“信”的。孔子认为,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

是处理君臣朋友等关系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

孔子很强调礼对各种道德行为的节制作用。礼作为礼节仪文,是实践仁德的外在形式,不同

的道理规范正是通过相应的礼的实施而体现出来。

孔子的政治理想是“为国以礼”“为政以德”。“为国以礼”,是讲用礼来建立统治秩序,

使等级关系固定化,使阶级关系达到和谐。

“为政以德”意思是用道德准则作为处理政务的指导方针和主导,即德治。认为礼德之治能

触及人们心灵,比刑政之治更为有效。

实行德治,首先要求统治者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先“修己”,后“安人”。统治者“修己

”,一方面是培养爱人的道德情感,这是执政者所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是形成道德形象以

感化民众。用德处理政务,就好像北极星处在它座处的位置,而周围群星环绕一样,只要统

治者“居其所”,老百姓也会自然地拥戴他们。

孔子最为憧憬的,是达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雍也》)和“安百姓”,他认为这是连尧

舜都还没有完全做到的,然而是应该实现的理想。

孔子的人生价值观是“仁,无以尚之”的价值尺度。追求仁德并不是个别人的倾向,而是人

们共同的意愿。

既然仁德是人生最有价值的追求,那么,当人们进行价值选择时,很自然地,应该以仁德为

尺度,决定取舍。

孔子高度赞扬维护道理原则、实践道德理想的献身精神,这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过重大影响

为了实现“仁”的理想,孔子提出了以“中庸”为核心的方法论。所谓中庸,指观察和处理

问题的方法和原则,包括执中与用中两个环节。过与不及是相对于中的两端,它说明一定事

物在时空中的运动,当它发展到一定状态时,应从量的关系上找出并确定其一定的质,这就

是“中”。因此,这个“中”可以理解为“度”,事物的真理性就在“度”之中,没有达到

或超过这个“度”都会陷于片面性或谬误。孔子还认为“中”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在不

同的时间、不同的事物中,适中关系并不一样。

孔子对社会生活中一系列对立两端的辩证认识和处理,体现了“中庸”这一方法和原则的运

用。在治国的理论中,孔子提出宽与猛、惠与费、劳与怨、富国与富民等矛盾进行考察。他

在处理这些矛盾时,不是对矛盾的两端进行抑制,而是寻求调节点,采用适当的途径使双方

的利益联结起来,共同得到满足。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打破“官学”,“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

孔子

“学而优则仕”、因材施教、循循

善诱、虚心求教、学行并重、学思相济的教育

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有较大的影响。他在教学实践、教学方法上总结

出的可贵经验,在我国教育史上确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儒学家说,后来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正统学说,《论语》就成为儒家学说的主要经典。到南

宋时,理学家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为四书。到了

明清两朝,规定科举考试中,八股文的题目,必须从四书中选取,而且要“代圣人立言”。

这一来,当时的读书人都要把《论语》奉为“圣典”,背得滚瓜烂熟。

整个封建时代,尤其是汉代以后,孔子开创的儒学始终处于显学独尊的地位,因此,作为儒

学主要经典著作的《论语》,在我国古代思想史和文化史上,自然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它

是封建士大夫和莘莘学子的必读书,无论是精华面还是糟粕面,都深深地渗透进政治、道德

、文教等各个领域里。它既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国民性的形成,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又

被历代权势者扩大与利用其中的消极面,改造成为统治与奴役人民思想的手段,这种同样明

显的正负社会效应,就使对《论语》的评价众说纷纭,甚至尖锐对立。不过,有一点是肯定

的:《论语》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而且其影响已越出国界,遍及东方乃至世界

。古今中外,关于《论语》的著作简直是“汗牛充栋”,仅日本学者林泰辅博士在《论语年

谱》中所著录的就达3000多种。

同类推荐
  • 舒口水:新闻深呼吸

    舒口水:新闻深呼吸

    “我想写一本有我自己特色的书,书里面的观点也是我独一无二的。”正在整理晚上节目文字稿的老舒慢悠悠的说道:“我的书会涵盖三个内容,一部分是绝对独家的东西,我的独家,我们栏目的独家,一些很好的观点,其次是我在栏目中说过,但是感觉还没有说透的,我在书中继续深入,最后就是某些不适合在电视上说的观点和事件,我也想探讨下。”借用了白岩松的话:“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舒中胜总结了自己的人生信条:“寻找常识、与人共享”。
  • 我与祖国共奋进——北京工商大学国庆60周年活动纪实

    我与祖国共奋进——北京工商大学国庆60周年活动纪实

    本书记录了2009年北京工商大学参与首都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的人和事。全书以“游行方阵”、“广场合唱”、“晚会联欢”三支队伍为载体,回顾训练历程、聚焦可爱师生、畅谈国庆感言,意在展现训练全景、展示工商师生的别样风采、讲述国庆盛典背后的故事。
  • 让课堂充满幽默

    让课堂充满幽默

    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幽默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包括从幽默教育的理论修养到各具体学科课堂教学的机智应变,并提供了许多可供直接引用的幽默素材撷英。本书案例丰富、幽默风趣,可悦读,可操作,可模仿,可会心一笑,可掩卷深思,是新教师自我提升的案头书、教学艺术培训的参考书。
  • 2049,相信中国

    2049,相信中国

    中国是唯一的无神论世俗大国,唯一的文明持续五千年不间断的大国,唯一的数次和平崛起的大国,唯一的在殖民浪潮中未被同化的大国,唯一的财富和科技持续拥有二千年中心地位之一的大国,唯一的还在使用象形文字的大国……一个唯一是巧合,许多唯一就是特质。本书带领读者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向读者展示秦汉唐宋的辉煌,雅片战争的屈辱,新时代的雄心。通过对比,用事实和理论向世人论证,2049年的中国是一个更加富足、和平和文明超越的大国。随着中国的雄起,世界将走向三极化。
  • 大陆记者看台湾

    大陆记者看台湾

    书中收录了作者出行台湾的采访纪实和对台湾风土、文化、现状、娱乐以及选举情景的所见所闻,大陆人眼中的台湾,大陆人最贴近台湾时的感受,是最真实的,也是最好的镜头。三个月的时间,让我们一起看台湾。
热门推荐
  • 韶华时光曾旖旎

    韶华时光曾旖旎

    我有一个关于文学的梦,也有一个关于青春的梦。第一次写小说,虽然小说纯属虚构,人物的情感却是我真真切切设身处地去思考,甚至能够感同身受。当文学系才女遇上建筑系校草~~一个爱情的故事便悄悄地油然而生。故事相对真实、简单而平凡,却希望能成为你一个短暂的陪伴~
  • 夏衍

    夏衍

    毕业之后总会想起学生时代的一些事,梦里总是各种穿插,哪怕那些曾经不美好的回忆也变得珍贵起来。丑小鸭逆袭之路没有那么顺利,这背后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哪怕千辛万苦迎来的也不是白天鹅的美好归宿。我们都是有梦想的孩子,却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童话般的故事美好的并不现实,所以我们的女主夏衍并没有多顺遂的经历。我是个喜欢悲中带喜的人,但愿她能打动你。
  • 浮笙落世梦寒沉

    浮笙落世梦寒沉

    有的时候,人为的想法以及被操纵的做法,人的命运真的就如你所愿吗?所经历的一切真的就是能企及的梦吗?让我来带你们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 科学的广告

    科学的广告

    本书汇集了克劳德·霍普金斯对广告的思想精粹,全书分为21章,每章一个主题,句句是金律。霍普金斯坚持为占消费者95%的大众服务,他的广告更加关注人性的那一面,关注大众消费者的真正心态;注重实效,注意区分广告和文学的区别。他在广告方面的每一个创举,比如优惠券、测试营销、邮购广告营销和免费试用等,都是围绕广告的效果来进行的。
  • 怒海魅影

    怒海魅影

    东海之滨,方丈岛上,一座秃了顶的小山丘上一少年静静伫立,眺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心中充满着幻想。“海娃,快回家了,没看见乌云压头顶了?”“噢…”农历六月初七,那天刚好是海娃的11岁生日,原本说好的会陪着海娃过生日的爹娘因为生活太过艰苦而选择了出海打渔。海娃本名林枫,农村因为怕孩子不好养就取了一个小名,这个幸运的小名伴着林枫平安的度过了11年……
  • 一见你便情深似海

    一见你便情深似海

    (封面是在网上找的底图,如有侵权,请联系我,马上撤销。)她是他心上的光,而他是她仰望的那轮明月。想谈一场是幻想也能成真的恋爱,想和你去看星星,想和你去巴黎,巴黎的梦是她,亦是他。如有来生,我希望还是你,陪我做完那个梦吧?可好?她笑着说:“把手给我吧?”他脑子一下子空白了,丢失了所有的知觉,理智,梦幻却又不可思议。她伸出手,“我牵你走。”那年,他对她说:“有你的一生,都觉得时光不可辜负”
  • 穿越寡妇的田园生活

    穿越寡妇的田园生活

    小叔子愚蠢,后婆婆恶毒,公公的不作为,后婆婆用分家把她们赶出来家门,原身走投无路带着三个孩子投奔回娘家,结果病死让21世纪在末日的程韵穿越过来,程韵冷笑不要紧不就是酒楼吗谁稀罕,她开饭馆赚到钱比她们都多。
  • 皇家十三骑士之雷奥尼克斯

    皇家十三骑士之雷奥尼克斯

    《皇家十三骑士·雷奥尼克斯》作者:迅闪泡泡本作品奇幻中带有一点动漫的味道。看似和平的世界里,其实充满了邪恶与阴谋!雷克拉斯与安杰拉两大战斗民族一日之间被灭族,这是阴谋?还是别的?存活下来的族人雷蒙是复仇?还是成为皇家十三骑士重振一族?请去本书中寻找答案…………
  • 那一年时光流逝的瞬间

    那一年时光流逝的瞬间

    那一年,微风暖暖,初夏的阳光照射在我们身上。一场美妙的邂逅,造就了他们今后的时光。意外邂逅,直到六年后的再次相遇,他们能否认出当年的自己?在一起后,被最好的朋友算计,被他抛弃,她又会怎样还手?当少女带着光芒回归,两天相交过的线段,能否再次相遇?
  • 公主们的恋爱复仇之路

    公主们的恋爱复仇之路

    她们身上背负着很多,她们有着血海深仇,她们从小就经历了很多,有谁比她门经历的多,她们那是还是孩子,小小年纪的她们竟遭遇了那么多,她们就因复仇而成为好姐妹。十几年后,她们回来了,她们回来复仇了,那些曾经杀害她们亲人的人/陷害她们的人的死期到了,而那些人却以为她们已经死了,不,她们没死,她们变强大了,不再是当年的柔柔弱弱的小女孩了。但她们的出现扰乱了他们的生活,她们叶也一样。他们会发什么样的事情呢?尽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