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708400000025

第25章 感悟社会(11)

领我们前往参观的是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华侨,名叫林锦仁,祖籍福建永春,在马来亚生长,后到新加坡做辣椒干生意,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7个公司的董事长,是无数优秀华人企业家中的一个。老人身体极佳,又非常健谈,一路上当起了我们的义务导游。他说在南洋,华人对孙中山先生是顶礼膜拜的,因为孙中山在海外奔走的过程,也就是他躬行“天下为公”、致力国民革命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像一座熔炉,锤炼了海外华人的魂灵,铸就了锲而不舍、成就事业的华人精神。在晚晴园的院子里,唯一的一块石刻上,就是李光耀题写的一句话:“孙中山,一个改变中国命运的人”,室内的展厅里面,也有一块狂草匾额,上书“晚色多回韵,晴云越秀明”八个大字,颇为耐人寻味。晚晴园原是新加坡客商张永福的产业,是他特意买下给母亲安享晚年之用的一栋别墅,并取是名。1906年,他冒着激怒殖民地及清政府的危险,把别墅借给孙中山作为在东南亚革命活动的指挥中枢,不久便成为同盟会在东南亚的总部,直到辛亥革命爆发。此后孙中山虽然再没有回到新加坡,但广大华侨一直对他敬仰有加,他也曾深情地说道:“华侨是革命之母。”1994年,晚晴园被列为国家古迹并定名为孙中山南洋纪念馆,2001年11月12日孙先生诞辰135周年纪念日对外开放。

从晚晴园出来,我的心情非常复杂,从眼前的花团锦簇,联想到了广大华侨、华人的奋斗历程。新加坡基本上是个华人国家,华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6.3%。可以说,这个美丽富饶岛国的崛起,是与广大华人的艰苦努力分不开的。就在离晚晴园不远的地方,有一条街区,名叫“牛车水”,那里满街都承载着华人辛酸的过去,记录着华人风雨沧桑的奋斗历程。20世纪上半叶,数不清的福建、广东难民,为躲战乱,或因饥荒,纷纷闯南洋,找活路。他们来到新加坡,大都是赶着牛车到马来亚提水来卖,以此赚几个血汗钱,晚上集中在这一带搭棚住宿。由于贫穷,他们每天只能拣拾那些洋人们不吃的肉骨头熬汤,加上些酸菜萝卜之类,用来充饥,还把这个汤称之为“肉骨茶”。久而久之,“牛车水”就成了这里的地名。“肉骨茶”也逐渐变成了一道风味菜肴,颇受华人喜爱。我在学校的食堂里就常买了吃,确实别有风味。那时华人妇女尤为悲惨,她们一般都终身不嫁,辛劳所得都积攒下来,寄回老家父母。其中有一位,终年辛劳,省吃俭用,直到老年病死时,竟从她的枕头里面翻出一大摞现钞,总计有8万多元。可怜老太太拉了一辈子的水,至死都没有用上一个钱。这就是无数华人旧时的血泪故事之一。后来新加坡实行城市改造,并打算将牛车水的矮旧房屋拆除,盖上新房,但遭到了广大华人的反对,政府便顺乎民意,干脆保持这里的独特风格。至今要吃到地道的中国风味,人们都知道要到牛车水。每到春节期间,这里便洋溢着浓烈的中国传统气氛,到处是红灯笼、红对联,舞龙舞狮,热闹非凡,成为新加坡一道靓丽的风景。

华人是海外最常用的称呼,其实就是龙的传人,是中华民族的枝枝叶叶。见到他们,我总是从心底里涌起亲切,涌起敬佩。人们不是常说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睿智的民族吗?这些在海外华人身上是得到了如此强烈的印证和鲜明的体现。想当年李光耀先生带着这群华夏子孙,团结马来人、印度人以及其他种族的人们,励精图治,奋起创业,不仅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还开创了举世瞩目的富国之路;不仅继承发扬了中华文化之精髓,还把东西方文化结合得如此巧妙,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性、创造性,还体现了与兄弟民族的包容性、先进性。在这里,各种族之间、各阶层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相处得是如此和谐,如此相得益彰,真的令人叹为观止。

夜幕降临之时,林老先生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东海岸吃海鲜,恰好他老伴说有一桩生意要出差去吉隆坡,便与我们共进晚餐,饭后乘火车出发。我问她,怎么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忙生意?她笑着说,反正闲着没事,多干点没啥。我突然想,他们这种对事业孜孜以求、生生不息的精神,不正是广大华人力量之源、崛起之魂吗?我曾听一位出租车司机说,在新加坡,开出租车的大都是第二职业,他们因为处于低收入阶层,为了活得更好些,从不怨天尤人,而是默默无闻地苦干。无数海外华人的业绩,不仅凝聚成了华人的旗帜,也给我们这些居住在中华母体的子孙们以强烈的震撼和启示。

赞叹科学发展

新加坡确实是个富国,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个不到400万人口的小国,国内生产总值高达1590亿新元(约900亿美元),人均GDP22000美元,货币供应量达332亿,外汇储备800亿美元。教育普及,就业充分,居者有其屋,生活无甚忧。真是世外桃源,人间盛境。探寻新加坡由穷变富的历程,我得到的只能是一句话,这就是:坚持了科学的发展观。

发展是要遵循其规律的,违背规律的盲目瞎闯,必然要付出沉痛的代价。新加坡的迷人之处,首先就在于审时度势,准确定位。1965年独立后,从客观条件看,新加坡人口少、劳动力资源和国内消费资源都有限;土地面积小,几乎没有自然资源;同时又极端缺乏科技和资本,基础设施落后。但她却处在马六甲海峡的尖端位置,是主要海运航线的交通口,是东南亚各国的心腹要地。究竟如何发展?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政府的决策是八个字:扬长避短,以小搏大。他们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即一方面集中资金办大事,大规模建设裕廊工业园,另一方面努力吸引外资,发展制造业、炼油、交通运输等第二产业,仅用4—5年时间,就实现了经济起飞,打下了经济国际化的基础。而到了80年代中期,当中国等周边国家改革开放活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时,新加坡又及时转型,仅用五六年时间,就迅速从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转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正如有人形容的那样,一夜之间,服装、家具等制造业不见了,而电子、精密仪器以及金融业、物流业遍地兴起,国际性的产业结构已经形成。进入新世纪后,新加坡又注意分析亚洲新兴经济和新知识经济的挑战,提出了新的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即在发展国内经济的同时,致力于发展国外经济,“张开第二经济翅膀”,走海外发展之路,打造未来的国际型经济模式。这种既冷静思考又富有远见的战略,紧紧地把住了新加坡的脉搏,积极稳妥地引导着这艘航船,始终朝着胜利的彼岸前进。由此,我又想到了成都武侯祠前的那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崇尚精英治国,努力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是新加坡建设和发展的“杀手锏”。为了培养人才,他们可说是不惜血本,愿花重金。一个典型的做法,是政府从初中阶段起,就开始物色优秀的学生,每年选出200名,集中主要教学资源进行教育,称为“天才班”。政府还为优秀大学生出国留学设立了许多奖学金,如“李光耀奖学金”“武装部队奖学金”“财政部奖学金”等等,选送了大批“天才”出国深造,然后再回国效力。在此基础上,政府通过严格的考试和招聘制度网罗最杰出的人才,并通过给予优厚报酬来确保他们维持廉洁与高效。据说在现政府中,部长一级的干部绝大多数都是享受过政府奖学金的,其中包括现任总理吴作栋和副总理李显龙。在吸引人才方面,新加坡更是高招迭出。每年都要派出大批工作人员到世界各地进行宣传,以“工资高、税收低”的优惠政策,招贤纳士,广揽人才。其引才的工作做得异常周到细致,只要看准了一个,就会不遗余力,力促成功。光上世纪90年代初期实行的“人才招聘计划”,一次就引进了700多名留学欧、美、澳洲等地的中国留学毕业生,全是博士以上学位。我每每想到这些,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为了及时引导人民跟上世界潮流,做到人人成才,人人不落后于世界发展趋势,新加坡政府还十分注重语言上的跟进。六七十年代,李光耀先生号召国民大学英语,使国民的素质跟上了与欧美的经济接轨;现在又认为21世纪是中国崛起的时代,必须学好中文,以便于与中国做生意。他还很少有地在电视上用不太流畅的华语接受记者的采访,宣布了每年要输送200名优秀学生到清华、北大留学的政策。

新加坡的经济是高效的经济。政府有很强的经济实力,以财政部为投资主体的淡马锡控股公司几乎涵盖了所有命脉企业;经济政策前瞻性强,对国家经济发展目标具有有效干预;经济政策可以对应国际经济形式的灵活程度;加上低福利、低税收,很少受社会福利体制的拖累。同时也使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从收入上看,10%的家庭月收入2万元左右,而约20%的家庭月收入仅在1000—2000元左右。那么如何处理好这个社会矛盾,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兼顾公平?政府采取了很多办法,其中最突出的是公积金和组屋两个方面。政府规定,凡有工作的公民,必须强制上缴月工资20%的公积金,同时政府给予补助相同的金额,一起存入银行。公积金的80%可供本人买房、买股票、交大学学费等,8%用于养老,12%用于医疗储蓄账户。这个制度既鼓励人们积极工作,又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中、低收入者;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又降低了所得税率,形成了社会良性循环。为了实现“居者有其屋”,新加坡政府从60年代后期起,就致力于为公民提供住房(新加坡称之为“组屋”),目前已累积建造了80余万套。购买组屋必须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后来提高至8000元),每个家庭一生可购两次。这样就照顾了中、低收入者,通过房贴实行转移支付,缩小财富差距。因此,现在在新加坡看不到穷人,再穷也有一套住房,这就是公积金与组屋结合给中低收入者带来的好处。通俗地说,是政府用老百姓的钱,统一为老百姓办事。正因为有这些亲民、利民的政策,新加坡尽管也还存在不少社会问题,尽管还有3.5%的失业率,但人民是安居乐业的,社会是稳定的。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美丽富饶的新加坡,必将沿着既定的轨道,顺利实现新的转型,健康阔步地向前迈进!

2004年6月15日作于南洋理工大学

同类推荐
  • 心海放歌

    心海放歌

    接触心灵,感悟生活。还原我们心中深处最真实的波动。心海荡漾,人海沉浮,我们的心需要在思索中得到解脱。《心海放歌》带心灵去感悟。
  • 我的红黑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的红黑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收录季羡林回忆“文化大革命”的文章,这些在今天的读者看来如同天方夜谭、惊心动魄的经历,恰是作者经历了深刻的反思、观察、困惑和期待之后留存下的刻骨铭心记忆。
  • 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温情卷)

    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温情卷)

    《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温情卷)》,微茫尘世,我们总是会遇见那么多普通甚至是卑微的人、事与物,却从未真真实实的体会温暖并感动我们的存在。我们总是喜欢抬头仰望寻找什么,却忘了,其实最澄澈和繁华的美丽,就在脚下。只要静心聆听,只要如水一般柔软和善良,那么,身边的一切都会成为诗意而灵性的,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生命财富。
  • 我们,江湖未有期

    我们,江湖未有期

    12位江湖“萌友”,13篇热血江湖故事,他们潇洒自由,他们友善亲切,他们是生活在北京上海的友人,浪迹在丽江西藏的过客,求学在美国巴西的浪子,还有定居在遥远地方的江湖人,他们每个故事都无可替代,每个故事都是真实的冒险。
  • 中国文化名人谈父亲(上)

    中国文化名人谈父亲(上)

    在中国的文化意识中,父亲是天,是铁的纪律,是人生的权威,是绝对的原则,是冷酷的理念,严峻的教导者,但这只是文化观念的表导意识。我们通过这套书,中要告知天下的儿女们父爱如山。
热门推荐
  • 东方境界乡

    东方境界乡

    某个曾经的少年穿越成了少女,获得了一个坑人的系统。一见面就杀死了自己两次的大妈,喜欢钱的巫女,傲娇且喜欢烧人的某看上去老妖怪实际上一只纯爷们的妹子,喜欢四处聚赌的鬼王……幻想乡真是太糟糕了。————————————————好的,以上都是仿照谁的我就不多说了,总之。欢迎观看幻想乡online2.0玩家在幻想乡的生(zuo)存(si)经历。
  • 奇怪的刀

    奇怪的刀

    与其做个小王爷,不如做个至情至性的真汉子!
  • 我是你最爱吃的菜

    我是你最爱吃的菜

    “如果,喜欢我,你以后并不会快乐,你会不会后悔现在喜欢上我?”“喜欢一个人,就是喜欢了。后悔…那只能是后悔遇见吧。可是命运既然让我们相遇,那喜欢可能是必然的结果。因为你就是你,我就是我。”
  • 我师傅你惹不起

    我师傅你惹不起

    剧情版:于自己师傅的雷劫当中醒来,望着漫天脚踩飞剑的剑修。楚沉惊呼:“这也是一个剑修的世界?”……若干年后,第五位拜入楚沉门下的剑帝,刚洗劫完某仙宗的库府。望着泪流满面的仙宗掌门:“还不快滚!我师傅……你惹不起!”通俗版:楚沉在上古开(忽)宗(悠)立派,脚踩各方势力,打得各方大佬哭爹喊娘……
  • 末世十大魔窟

    末世十大魔窟

    天,又是空间设备又是机甲的也就算了,居然还都是自己打造!这哪里是第二份礼物,直接就是超豪华大礼包了。凌山水表示:完了,自己父母太神仙,儿子不想努力了怎么办?在线等,急!
  • 江湖上的那些琐事

    江湖上的那些琐事

    是什么让堂堂七尺男儿沦落究竟是什么让猪脚变得如此风骚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原来是系统穿越时出错原本七尺男儿现在娇弱女子修仙江湖那些事
  • 与黑暗组织的较量

    与黑暗组织的较量

    与黑暗组织的较量,boos的女儿安德烈亚,怪盗基德被黑暗组织追杀,到底视生命为空气的黑暗组织,还会做出什么事情。
  • 我真是巨侠

    我真是巨侠

    一心想当大侠,闯荡江湖的周玉侠,真的穿越成了大侠,但这个大侠有点坑,是妥妥的假侠士、伪君子。于是,一场大侠保卫战开始了,周玉侠用行动向天下证明,我真的是大侠,不,不对,我是巨侠!
  • 北生结

    北生结

    炼狱的鬼魂到达18层时地狱的使者微笑邀请:欢迎来到人间!人会说怕鬼,而鬼会说看不透的只有人心!“姐姐,我会活得比你更精彩!”“我们为奴的,愿殿下安好。”“还望施主日后多照拂本寺了。”“我只会说一次,记住了,季槿枳!”“不要忘了北熙,不忘记住北熙……”女主经历,男主不详,后面会有到笔墨不多,不喜勿喷,谢谢。
  • 穿书之魔女来错频道了

    穿书之魔女来错频道了

    莫名其妙穿成没头没尾的甜文女五号,顾倾默然了。想好好吃瓜,却还是介入其中……所以她决定回去!只是为什么需要为世界和平出生入死!话说,这不是治愈小白甜文吗?风水师什么的,这是要炮灰的节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