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675700000022

第22章 气体元素之谜(1)

氯气、高锰酸钾和食盐杀菌之谜

你把自来水的龙头拧开,自来水就哗哗地流出来。如果你稍为留心一下,就可以闻到一股轻微的气味。原来这是自来水厂用氯气消毒所留下来的“痕迹”。或许你会这样想,氯气是有毒的,准是它把细菌毒死了。这想法可错了。

高锰酸钾

其实,氯气能够灭菌,并不是因为它有毒。原来氯气溶在水中以后,它和水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一种很不安分的次氯酸。次氯酸遇见光或受热,它就会放出初生态的氧。初生态的氧就是原子状态的氧。一般的物质遇上了它,它就死缠不放,非和你结成一体不可,这就出现了强烈的氧化作用。

细菌遇上初生态的氧,氧就死抓住它,使细菌细胞体内的氧化还原系统彻底破坏,细菌也就非死不可了。氯气能够灭菌的内幕,就在这里。发光剂是铝粉或者镁粉,这些金属的粉末能够猛烈燃烧,射出白炽的光芒。在放了焰火后,半空中常常会飘落一些雪花般的轻灰,那就是金属燃烧后生成的氧化铝或氧化镁白色粉末。

发色剂要算是整个焰火中的主角了。焰火那缤纷的色彩,全依仗发色剂。发色剂并不神秘,其实就是些普普通通的化学药品——金属盐类罢了。原来,许多金属盐类在高温下,能够射出各种彩色的光芒。例如:硝酸钠与碳酸氢钠会发出黄光,硝酸锶发出红光,硝酸钡发出绿光,碳酸铜、硫酸铜发出蓝光,铝粉、铝镁合金会发出白光,等等。这种现象,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每种金属盐类在高温下,都会射出自己固有的彩色光芒。

不光是夺目的焰火用到这些奇妙的“染色剂”,人们还把它装在子弹、炮弹里,制成信号弹:在海洋上,红色信号弹是求救的讯号;在大沙漠里,迷路的人用信号弹问路、求救;在战场上,各种颜色的信号弹,更是整个部队行动的讯号。

在化验室里,人们有时候把从野外采来的各种矿物灼烧,借它们射出的彩色光芒,来判别在矿石里到底蕴藏着什么金属。

把几颗紫黑色的高锰酸钾(俗称灰锰氧)投放水中,水就变成嫣红可爱的溶液。

把杯、盘、碗、碟和不能剥皮的水果放在鲜红的高锰酸钾的水溶液中,泡二三十分钟,就有灭菌的妙用。因为高锰酸钾在水里,会跟水发生化学变化,像氯气在水中差不多,也会放出“凶狠”的初生态氧。高锰酸钾能置细菌于死地,也就是初生态氧的功绩。

氯气和高锰酸钾,尽管是不相同的物质,但它们灭菌的本领,却是殊途同归,同出一辙的。

氯气和高锰酸钾的灭菌能力很好,但你手边不一定有这些东西。当你吃无皮可剥的杨梅、杨桃或生葱的时候,也可以用浓盐水浸泡30分钟,同样能达到灭菌之效。

浓盐水为什么能把细菌弄死呢?说来有趣,当细菌落入浓盐水中,浓盐水就把细菌“身体”中的水大量抽出来,使细菌的细胞干瘪。细菌“身体”大量失水,体内的新陈代谢就紊乱或完全停止,这样细菌也就不能生存了。用浓盐水灭菌的道理,正在这里。

“捉氨”之谜

氨(NH3),又名阿莫尼亚,它是一种无色而有独特刺激性臭味又极易溶解于水的气体。它广泛存在于人畜的排泄物中,并在人畜的粪尿或尸体腐烂时产生出来。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自从有了人本身的那一天起,人们就感到了氨的存在——有时甚至还被它呛得睁不开眼!然而,人类真正把它作为一种气体物质,发现它、“捉”住它、研究它,还是近300年间的事。

据有关化学史料记载,早在17世纪初,氨这种气体就被布鲁塞尔的医生、二氧化碳的发现人海尔蒙德发现了。后来,德国著名的化学家格劳贝尔又在17世纪中叶用人尿与石灰共热的方法制出了它。稍后,德国另一位化学家孔克尔发现,在动物残骸腐烂时,能产生一种看不到却很呛人的气体,但他仅仅记下了这一发现的经过。

在孔克尔这一发现之后的大约10年里,又有一个名叫S·赫尔斯的化学家发现,将石灰和卤砂(NH4Cl)混合放入曲颈甑内加热,并将曲颈甑管插入水中,可以见到水槽中的水被曲颈甑倒吸入甑中的现象。这说明他在那时就已发明了我们今天的实验室制氨法。但是,由于他并不知道氨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所以尽管他已经看到了水被倒吸的现象,仍然认为“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就这样,他错过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成功机会。

又过了将近50年,捕捉氨的“接力棒”落到了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的手里。这位气体大王再次重复了赫尔斯用石灰和卤砂混合加热制氨的方法,但在收集氨气时,他巧妙地避开了水而使用了他自己常用的“排汞集气法”。由于氨是不溶于汞(水银)的,所以它终于被普利斯特里收到了瓶子里,并初步测定了它的组成。普利斯特里制得了纯氨,检验了氨的性质,还给它取名为“碱性空气”。今天看来,这个名字起得可能不甚合理,但在当时,由于人们刚刚开始研究空气,而且那时的“空气”概念与我们今天的“气体”含义接近,所以,为氨起这样一个突出其碱性的名字,的确已经很了不起了。与此同时,氨的碱性也为其他国家化学家所认识,并进而把氨叫做“挥发性碱性盐”等。

1780年前后,法国化学家贝托雷进一步测定了氨的组成,把其中氮、氢元素质量比精确到80%∶20%,并再次叫它“挥发性碱”,阿莫尼亚的名字也是从那时开始流传下来的。

从那以后的二百多年里,人们不断地研究它、认识它,它的用途也随之得到开拓和发展,如今,制氨工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基本化学工业之一。无论学过化学还是没有学过化学的人无不晓得氨或阿莫尼亚的大名!

两只幸运的小白鼠——氧气之谜

1774年8月1日,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同往常一样,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工作着。前几天,他发现有一种红色粉末状物质,用透镜将太阳光集中照射在它上面,红色粉末被阳光稍稍加热后就会生成银白色的汞,同时还有气体放出。汞是普里斯特利早已熟悉的物质,可那气体是什么呢?今天他想仔细研究一下。

小白鼠

普里斯特利准备了一个大水槽,用排水法收集了几瓶气体。

这气体会像二氧化碳那样扑灭火焰吗?普里斯特利将一根燃烧的木柴棒丢进一只集气瓶。啊,木柴棒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烧得更猛,并发出耀眼的光亮。看到眼前的景象,普里斯特利兴奋起来,他又将两只小白鼠放进一只集气瓶中,并加上盖子。过去普里斯特利也曾做过类似的实验,在普通空气的瓶子里,小白鼠只能存活一会儿,然后慢慢死去;在二氧化碳气的瓶中,小白鼠挣扎一阵,很快就死了。可是今天,两只小白鼠在瓶中活蹦乱跳,显得挺自在、挺惬意的!

这一定是一种维持生命的物质!是一种新的气体。

普里斯特利显然被激动了,他立刻亲自试吸了一口这种气体,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快和舒畅。普里斯特利在实验记录中诙谐地写道:“有谁能说这种气体将来不会变成时髦的奢侈品呢?不过,现在只有两只老鼠和我,才有享受这种气体的权利哩!”

这是普里斯特利一生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他用的那种红色粉末是氧化汞,用透镜聚集的太阳光加热(不是燃烧),氧化汞被还原为汞,同时释放出氧气。这就是说,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了氧。

可惜普里斯特利当时是化学界中的“燃素说”学派,这种学派认为物体燃烧是由于其中的燃素被释放出来的结果。当他看到这种新气体表现出能积极帮助木柴燃烧的特性,认为这必定是一种缺乏“燃素”而急切地希望从燃烧的木柴中获得燃素的气体,所以他给这种气体命名为“脱燃素空气”。1774年10月,普里斯特利来到巴黎,会见了法国著名的化学家拉瓦锡,并且向拉瓦锡介绍了他新发现的“脱燃素空气”。拉瓦锡不相信这种解释,他重复了普里斯特利的实验,也获得了这种新气体,然而他认为这是一种能帮助燃烧的气体。1779年,拉瓦锡在推翻燃素说的同时,给这种被定名为“脱燃素空气”的气体重新定义。

水和空气中都含有大量的氧,氧是生命不可缺少的元素。这就是氧气被发现和被认识的故事。氧气是这样的重要,可是它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所以发现氧和研究氧是件了不起的大事。不过,还应该说明的是,发现氧气的人,除了普里斯特利外,还有一位科学家舍勒,他是瑞典一位药店学徒出身的化学家。舍勒在1773年就发现了氧气,他根据氧气能帮助燃烧的性质,给新气体取名“火气”。可惜,他的研究著作《火与空气》在出版付印时,被拖延了3年,直到1777年才与读者见面,而这时普里斯特利的发现已为世人皆知了。所幸的是,科学界认为舍勒也是氧气的独立发现人之一。

人们一般公认发现氧的荣誉属于普里斯特利,1874年8月1日,在发现氧气100周年纪念日的那天,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英国伯明翰城,为普里斯特利的铜像举行揭幕典礼;在普里斯特利的诞生地和墓碑前,也有许多科学家和群众前去参观、瞻仰;为纪念氧的发现,美国化学学会还选定在这一天正式成立。

难忘的“错误之柜”——溴之谜

1826年的一天,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在翻阅一本科学杂志时,被一篇题为《海藻中的新元素》的论文吸引住了。论文的作者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叫巴拉尔,23岁,法国人。文中写道:他在用海藻液做提取碘的实验时,发现在析出的碘的海藻液中,沉积着一层暗红色的液体。经过研究,它是一种新元素,这元素有一股刺鼻的臭味,所以给它取名溴。李比希一连看了几遍,突然快步走向药品柜,从架子上找到一个贴有“氯化碘”标签的瓶子。李比希擦去瓶子上的灰尘,摇了摇里边装着的暗红色液体,又打开瓶盖用鼻子嗅,啊,果然有一股刺鼻的臭味。

原来,几年前,李比希在做制取碘的实验时,按步骤向海藻液中通入氯气,以便置换出其中的碘来。他在得到紫色的碘时,还看到了沉在碘下面的暗红色液体。当时,李比希并没有多想,他甚至主观地认为:既然这暗红色液体是通入氯气后生成的,那么它一定是氯化碘了。他在装着这种暗红色液体的瓶子外边贴了一张“氯化碘”的标签,就将它搁置在一旁了。

此刻,李比希感到懊悔不已。假如当时自己稍微认真一点,那溴的发现就该属于自己、属于德国!然而,机会全叫自己错过了。李比希深深地谴责着自己。为了汲取这次教训,他把那只贴着“氯化碘”标签的瓶子,小心地放进一个柜子里。这个柜子,李比希给它取名叫“错误之柜”,里边集中了他在工作中的失败和教训。李比希时常打开这“错误之柜”看看,用来警戒自己。

后来,李比希取得了许多成就,成为德国著名的化学家。他在自传中曾专门谈到这件事,他写道:“从那以后,除非有非常可靠的实验做根据,我再也不凭空地制造理论了。”

巴拉尔的论文发表后,引起震动的还有另一位德国化学家,他叫洛威。洛威得到暗红色液体也在巴拉尔之前,可惜,他也没有做进一步地研究,也错过了发现的机会。

溴的发现告诉我们,科学是不讲情面的,成功只属于那些对新事物充满敏感,而在工作中又踏踏实实、锲而不舍的人。

溴是一种有窒息性恶臭的气体,有毒。它被用来制作溴化物、氢溴酸以及某些有镇静功能的药剂和染料等。

氮气为何重量不同——氩之谜

1892年9月,在英国的著名科学期刊《自然》杂志上,刊登着这样一封读者来信:“不久前,我制取了两份氮气,一份来自空气,一份来自含氮的化合物。奇怪的是,它们的密度值却不相同,大约每升相差5/1000克。空气中的氮重些,虽经多次测定,仍消除不了这个差值。如果读者中有谁能指出其中的原因,我将十分感谢。”

写信的人名叫瑞利,是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的主任。近十几年来,他一直在从事各种气体密度的精确测定,也就是,测量出它们在不同温度下,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实验本来进展得很顺利,可是不久前,当瑞利对氮气的密度进行测定时,却出了件怪事。情况是这样的: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度,他制取了两份氮气,一份是从空气中直接得到的,另一份是通过分解氮的化合物——氨制取的。瑞利想,假如用两份氮气测出的密度值相同,就说明自己的实验准确无误,在测定其他气体的密度时他也是这么做的。谁知结果出乎意料,取自空气的那份氮气,每升重1.256克;而分解氨得到的氮气,每升是1.251克,它们在小数点后第3位数字上出现了差异。瑞利反复检查自己的仪器,把实验重复了一遍又一遍,还改用其他的含氮化合物制取氮气,结果依然如前。瑞利无法解释这个现象,于是写了前面那封信,以寻求帮助。

可是,信刊出后,却如石沉大海。不过瑞利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研究,他又花了两年的时间和精力,继续测定氮气的密度。最后终于得出结论:凡是从化合物分解出的氮气,总比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轻那么一小点儿。他就此又写了一份科学报告,并于1894年4月19日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宣读。

同类推荐
  • 捉猫故事集

    捉猫故事集

    《捉猫故事集》是一本专为儿童撰写的短篇故事集,讲述了生活在法国农庄的小姐妹俩苔尔菲娜、玛丽奈特,她们的爸爸妈妈,和一群动物们的故事。这些动物性格各异,是故事真正的主人公。他们中,有会求雨的猫、耿直善良的狗、理性的鸭子、一心苦读的牛、想要瘦身的猪,还有渴望见到雪的豹子、想要改邪归正的狼、热爱自由的鹿等等。人和动物热热闹闹相处的世界,幽默,感人,发人深省。
  • 格林童话·下

    格林童话·下

    《格林童话》以其单纯、稚拙、富有娱悦性和幻想奇丽等特点,滋养过一代又一代的小读者和大读者。其中许多精美的篇章,早已家喻户晓,为广大读者耳熟能详。
  • 同桌好好玩——同桌爽歪歪

    同桌好好玩——同桌爽歪歪

    《同桌好好玩》从同桌到邻桌,从校园到家庭和社会,形成环环相扣的教育链条。主要人物有“福尔摩斯”巴奇,调皮鬼周大齐,爽歪歪李晓果,见义勇为的侯洋,学习好的小美女纪阳,等等。别小瞧这些爱玩的孩子,他们的本事可不小,他们在玩侦探中竟能让一个快破裂的家庭获得重生,他们通过卖花给贫困的小伙伴温暖;他们在集体的力量中让顽劣的小混混尝尝拳头,也让他们自己从恶作剧中醒悟。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热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热

    本书主要介绍了热的基础知识,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与不熟悉的热现象,以及人类关于热在新时期的探究。我们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们了解和认识有关热的基础知识,并能对生活中的热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释。
  • 艺绝天下(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艺绝天下(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丛书》以感悟的方式发掘浅显故事中蕴涵的有关哲理,来帮助青少年朋友修心养性,提升智慧,做一个生活中的智者,拥有快乐的人生。
热门推荐
  • exo之男神别跑!

    exo之男神别跑!

    “灿烈才不是比克大魔王!”“融化冰山plan”“奶包,努娜会一直在的!”
  • 仃酒集录

    仃酒集录

    这是作者亲自写作的几篇文章,他们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想法,让我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书本的海洋,文章的海洋。
  • 爱de密码

    爱de密码

    三只和女主角都在寻找自己的爱的密码,他们共同的爱的密码到底是什么呢?在完结的时候,会揭晓哦!
  • 圣魔编年史

    圣魔编年史

    一个人普通人,所经历的不可能的故事。魔族,人族,血族,古龙族,战争将会在下一刻开启。
  • 浪漫的青涩年华

    浪漫的青涩年华

    每一片花瓣都代表青春,每一片花瓣都代表幸福……本书将会为你呈现一个貌若天仙,倔强坚强,IQ高到300的柳冰菡怎样对待她的青春以及她的浪漫初恋……她,貌若天仙,才华横溢。他,帅气逼人,寒冷不羁。她,是学校的校花,他,是学校的校草。他们都是天才中的天才……
  • 流亡虚空

    流亡虚空

    星历2120年,人类最后的希望——家园号星际殖民舰,在异族的围攻下,彻底陨落。但异族没有发现,有一艘“火种”级护卫舰逃过了他们的围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最后的灵修者

    最后的灵修者

    上古的传承,最后的灵修者凌珏,拥有着传说中只有盘古才拥有的混沌源体,肩负着灵修一脉的复兴
  • 巅峰五人

    巅峰五人

    五行生生相克又生生相息看金小米一手纸扇如何谈笑江湖看穆可欣一尊铜炉如何妙手回春看水淼一把召唤如何呼风唤雨看炎烈一支钢枪如何刀光剑影看图菲一双小手如何捉风捕影看五人看世界看天下
  • 如果转身看见

    如果转身看见

    “叫一次我的名字吧!”夏芸微微抬头迎着余光她的眼睛澄澈明亮,像冬日里桃花般美丽,惹人注目。“为什么?”“因为...我身上肩负的不仅仅是我的生命,我将带着这两条命开始新的生活!”————莫棱,不得不承认,连我自己都没发现的情况下都喜欢上你了,你这么好,颜值又高,天生令女人倾倒,可是......那是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