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670800000042

第42章 从一张老照片想到的往事

出版社 汤金年

2006年是复旦出版社成立25周年,社里要编写一本。社史,希望出版社的新老同志提供。社史。有关的老照片或文字资料。我提供了一张保存完好的老照片,那是1986年夏天,谢希德校长率领三位副校长、校办主任和几位处长来到国权路出版社印刷厂,召开现场办公会议的合影留念照。虽时隔20余年,但似乎是发生在昨天的事,难以忘却的几件往事浮现在我的面前 …复旦出版社的由来

复旦大学要建立出版社,是历任校领导的共同心愿。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之后,复旦大学已成为面向全国的文理科综合性的重点大学,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随着复旦专业学科的发展和在校学生不断的增多,教材印刷、出版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显突出。

要改变复旦大学的印刷、出版困境,只有自力更生,建立印刷厂,承办出版社。1958年,陈望道校长决定把学校教材科,改名为出版科。学校筹划资金,建造印刷厂厂房,购置铅排、铅印等相关设备,组织人员去商务印刷厂培训技术,整整花了三年时间。1961年,排版系统已经建立,机印设备尚未到位,只有一台四开机和两台圆盘机,尚缺书版印刷的对开机或全张机。但印制。校刊。、少量的书刊及学校行政表格另件已能胜任。1965年,复旦大学曾向中央教育部提出申请,要求准予在复旦建立出版社。北大、清华等六所部属高校也相继向教育部提交申请报告,但由于 “文化大革命 ”的到来而无声无息了。

1977年10月,全国高校恢复招生制度。随之而来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以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澄清了一些人思想上的混乱,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保证了新的招生制度顺利进行。为适应教学与科研发展的形势,1980年初,复旦党委决定:由副书记袁成瑞同志分管出版社、印刷厂的筹建工作,我便是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参与具体工作。当年5月,校党委向教育部呈送了申请报告 ;11月,国家出版局同意成立复旦大学出版社。

打破常规,先急救 “宝藏 ”

1981年5月27日,这是上海解放的纪念日,复旦大学出版社正式成立并挂牌。但实际上,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工作。

在复旦尚未接到中央同意成立出版社的批文之前,上海新闻出版局就迫不及待地通知李龙牧同志和我去参加全市出版工作会议。宋原放局长还直接找我们谈了两件事:一是要复旦出版社立即抓紧抢救复旦一些资深的名教授老专家们的 “宝藏 ”。他说,他们藏有不少很有价值的书稿,必须争取时间,尽快抢救出版。这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了却他们的毕生心愿,复旦出版社责无旁贷。

要求复旦出版社出版陈子展译著的。诗经直解。一书,是宋原放局长所谈的第二件事。他说,陈子展教授曾将。诗经直解。的书稿,先后寄送两家出版社,都被婉言拒绝了。理由是类似图书市场已有两本,一本是郭沫若写的,另一本是北大某教授写的,都是权威性的名家。其实是出版社在考虑经济效益,最为担心的是出版这类古籍书,周期长,成本高,发行量不大,怕亏本。陈教授对此大为不满,投诉于我。陈在来信中说:郭沫若和北大某教授的两本书我都看过,书中错误百出,违背。诗经。的本意。所以我把书名叫。诗经直解,这个 “直”字就是针对前两本书而言的 ;我书的价值就在 “直解 ”上,而不是“曲解 ”。在他书稿作者的名下,加写了 “遗著 ”两字。含意是在他生前得不到出版,死后定会出版的。宋局长说:我虽未曾拜读。诗经直解。的全书,但我对陈子展此人有所了解,他是研究。诗经。的知名学者,他为研究、撰写。诗经直解。这部书,花了20余年心血,定有它的价值和特色所在。陈子展是复旦大学教授,作为复旦出版社,理应争取自己出版,这是一件义不容辞的好事,既可显示复旦出版社的特色,也会在校内外激起正面的反响。对宋原放局长的话,李龙牧深有同感。

当时出版社尚无办公室,李龙牧和我还只是被党委指定为复旦大学出版社筹建负责人。虽然党委组织部找我谈过,告诉我李龙牧担任出版社社长兼总编,我担任直属支部书记。但正式任命尚未下达,这样去开展工作,似乎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然而,李龙牧并不计较这个,他跨越常规,全部精力投入出版组稿工作。通过他登门拜访,个别接触商谈,在出版社成立之前,就已掌握了几部出版条件完全成熟或基本成熟的书稿。其中有徐震编写的。纪念鲁迅诞生100周年。(1981年出版,发行2万册)、陈子展撰写的。诗经直解。(上下两册,1983年出版,首次发行25万册)、董问樵教授撰写的。浮士德。 (1983年出版,4次印刷累计发行65万册 ),张世禄教授撰写的。中国古代汉语教程。(1991年出版,上下两册,第一次印刷发行3000册)。其中。中国古代汉语教程。出版不久,便有台湾出版商慕名而来,买去版权,成为复旦出版社首次境外版权交易。

这几部书,都是出于复旦知名学者之手,独树一帜,并未因图书市场有着出版名家同类版本而逊色。来复旦出版社的那位台湾出版商说,他来之前,已把张世禄教授写的古汉语同北大王力教授写的古汉语作了全面的比较,认为张教授这本简洁明了,写得好,所以选择这个版本。那时,复旦出版社不仅从中取得了社会效益,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更为重要的是,那几部作品公开出版之后,几位老教授就相继去世了。幸好我们 “抢救 ”及时,使他们的作品能够传世。为了抢救老弱病残教授们的 “宝藏 ”,李龙牧不辱使命,日夜操劳。他知道,这些书,都属古籍经典,要求繁体字排印,这对尚在筹建中的复旦出版社来说,真是难上加难。为了保证质量,李龙牧便想方设法,从校内外聘请资深的特约编辑,从事审稿和校阅,同时在无锡郊区物色到具有繁体字书版排版设备及技术力量的印刷厂,落实排印任务,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他却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位年过花甲、年老体弱之人,也有一本。中国新闻史。的书稿放在书桌上等待他去修订完稿。直到1984年学校为了加强出版社的领导,将科研处处长徐余麟同志调来任社长之后,免去了李龙牧的行政工作,他才有时间去完成他的书稿。可惜当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他的。中国新闻史。一书之后不久,他也突然地离开了我们。李龙牧对复旦出版社所作的贡献,将永远载入复旦出版社的史册。

争取外来投资,为出版社后续发展打好基础

1981年以后,中央部属大学多数被批准成立了出版社。为进一步解决教材出版印刷难,由高教出版社提议,教育部批准,向复旦投资985万元人民币,建造40万令印纸规模的印刷厂。此后不久,又获得世界银行教材无息贷款400万美元。

对于上述两项投资和贷款,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把它当作学校一件大事和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首先是将出版社和印刷厂的建设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决定把原生物系在国权路579号的动物房、实验室及原石化厂的部分场地,划为出版印刷基地,决定动迁上海新型发酵厂 (动迁费200万元 ),划给印刷厂二期工程,建造生产车间和纸库房。其次,充实加强出版社的领导班子,将校科研处处长徐余麟同志调任为出版社社长,把领导班子稳定下来。出版社建立了党总支,由强义国同志任总支书记,陈树乔同志任副社长兼副总编,把我调任为出版社副社长兼印刷厂厂长,目的是加强出版社、印刷厂 “边出版边建设 ”的力度,为出版社持续发展打好扎实的基础。再次,在基建动迁工作中,校领导亲自出面协调解决。常务副校长邹剑秋同志为解决生物系动物房、实验室的搬迁和择地新建等协调工作,花费了不少心血。为把出版社的办公大楼建在国权路旁,党委书记林克同志亲自找总务处领导协调,不惜代价,拆除了正在生产的 “生命可乐 ”饮料厂,把场地及时腾出来给出版社建房。谢希德校长见出版社没有日常送书的运输面包车,又无上海市统配指标,有钱也难买到,便立即请市府秘书长帮助解决,甚至把校长办公会议搬到出版社印刷厂的现场,专题解决出版社的难题。校领导对出版社印刷厂如此重视,如此关怀和支持,我们除心怀感激之外,更增强了我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渡过了困难 迎来了曙光

复旦印刷厂的建成,电脑、胶印机等先进排、印、装设备的引进,技术人员培训到位,机器正常运转,产品质量得到公认 ;出版办公大楼的建成,并投入正常使用,标志出版社印刷厂的基础建设已告一段落。前后过程花了整整10年之久。

我们渡过了难忘的艰苦岁月。1980年,教育事业在恢复中,经费、用房特别紧张。总务处处长孙保太安排出版社的开办经费只有2万元,办公用房只有一间,不到20平方米,仅一张办公桌,两把坐椅,一只文件柜。出于无奈,社里七八个人只能立着开会商讨工作。负责财务会计工作的杨允端同志,只能拎着一只布袋,图章、账册、现金、单据都放在布袋里,上班拎着来,下班拎回家。当时出版社没有书库,印刷厂送来的成品图书,只能安放在学校学生宿舍操场旁的防空洞内,出版社所有人马都出动,一捆捆搬进去,又一捆捆地搬出来。检验工、包扎工、运输工都是社里职工。1981年春,即中央同意成立出版社的批文下达后,出版社的办公地点由校内迁至国权路579号原复旦石化厂的办公楼内,在大门口挂上了由苏步青校长题写的 “复旦大学出版社 ”的招牌。这里办公用房是多了几间,每个人都有了办公桌和坐椅,似乎条件好一些。但随着出版社的人员和部门增多,用房仍然拥挤不堪,只得借款,在印刷厂内搭建活动房,用来解决图书发行科的办公用房和书库。又在印刷厂排字间楼顶上加建一层房,用来解决各编辑室的办公用房。没有一张新桌椅,都是在校内库房里拾来的破旧货,这里没有卫生设施,大小便要跑到较远的公共厕所。冬天特别冷,没有取暖器,夏天特别热,没有空调和电扇,工作特别忙,工资待遇没有提高,社里职工确实非常艰苦。但同志们没有一句怨言,对出版社的未来充满希望。

复旦大学印刷厂生产大楼建成,先进的印刷设备取代了落后的印刷工艺,继后出版社办公大楼的落成,出版社书店门市部的开张,这与10年前形成明显的对照,发展变化之大,确实面目一新。

1988年,22台照排电脑引进,自动化胶印机使用,我校首先实现了中央所要求的取消刻印、打印教材的落后工艺。所有 “自编教材 ”如同铅排铅印那样规范和清晰。

1988年,印刷厂铅印、胶印两条生产线,完成了高教出版社20万纸令的统编教材印刷装订任务,完成了复旦出版社90%的图书出版印刷任务,从而解决了印刷难的状况。1990年,开辟了彩色胶印和图书精装的生产线,承担了立信会计双色细线账册的印刷任务,承担了中国地图出版社的各类地图印刷,少儿出版社的儿童彩色画报书刊的印刷,完成了出版。华贸交易会。、。上海词典。、。宁波词典。、。无锡词典。、。浦东新区。等的广告彩印和精装任务。1991年,被中国出版局评定为全国书版定点印刷厂。复旦大学出版社三次出席教育部召开的出版印刷工作会议,并在会上介绍经验。印刷厂是出版社下属的一个单位,上海和全国重点高校有25家出版社或印刷厂前来我校出版社或印刷厂参观和交流。一天下午,罗马尼亚教育部部长来复旦,指定要到印刷厂来参观,他非常仔细地观察印刷设备和印刷质量,当他到装订车间,看到一大堆。上海词典。精装本成品书后,随手拿了一本翻阅,对随同的翻译说,我“们国家,这类的印刷厂在高校里还没有。他”对中国教育设施发展之快,表示钦佩。1990年,中央计委、经委、出版局、教育部组成的考察评估团来复旦时,见到中央的投资、贷款的目标得到全面落实,非常满意,认为这是全国最好的而给予表扬。

一张老照片,不仅勾起了我的回忆,同时也勾起我对复旦老校长、党委老领导们的深切怀念和敬意。回忆的事情已经过去,期盼的曙光已见分晓,复旦出版社在不断发展、健康成长。当我听到复旦出版社2006年图书出版销售总码洋达到2。4亿元,多项质量指标和经济效益在全市评估中获得名列首位时,真是甚感欣慰。

同类推荐
  • 我们在一线

    我们在一线

    “5?12”汶川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但在抗震救灾的艰辛过程中,我在省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和陇南、甘南地震灾区采访时所经历的、听到的、看到的感人情景,仍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感动着我、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 语文知识小丛书:词与短语

    语文知识小丛书:词与短语

    我们说话是一句一句地说,为的是一句话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而一句话又常常是由几个小单位组成的,每一个小单位能表达一个简单的意思。这样的小单位便称作“词”。
  • 精典教育-爱弥儿

    精典教育-爱弥儿

    本书共分为5卷,每一卷的儿童年龄都各不相同,并根据儿童的年龄总结出了相应的教育原则和内容。第一卷,卢梭以小于两岁的婴儿为教育对象,告诉父母怎么进行恰当的体育教育第二卷,卢梭以2-12岁的儿童为教育对象,建议父母重点对儿童进行感官教育第三卷,卢梭以12-15岁的青少年为教育对象,可以进行相应的智育教育第四卷,卢梭以15-20岁的青年为教育对象,此年龄段的孩子开始逐渐接触社会,德育教育是最为关键的教育第五卷,卢梭重点论述对女孩的教育,他以10岁为分界点,分别论述10岁前和10岁后的女孩应该如何教育。
  • 大国与小民: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范儿

    大国与小民: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范儿

    《大国与小民》被鲁迅、柏杨等中国顶层知识分子评为“世界上研究中国民族性最早、最详尽、最切实的著作”之一。这是一部湮没百年的社会学经典译著,作者明恩溥在二十多年审慎研究和大量观察的基础上,生动概括、描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现实和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其观点客观犀利。以前的人是怎样的?别人眼中的我们又是怎样的?今天的中国由何而来?几百年时间里中华民族经历了哪些伟大而深刻的变化?了解和思考这些,对个人的自省自觉,甚至对民族的振兴发展,都是非常有必要且有益的。
  • 走出教学的误区

    走出教学的误区

    高素质的教师不仅应该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还必须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超越自我的人;不仅是专业学科领域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科学的专家。
热门推荐
  • 梼之杌

    梼之杌

    这个光怪陆离的奇幻大陆上。他是商国的十三皇子。他,亦是被远古主神选中的人。然而,他渐渐的发现,周围的一切都迷雾重重。这究竟是命运的安排,还是上天的捉弄?为了生存,他杀戮成性。为了心中那炽热的梦想,他坚持无悔!传承无数宰的命运诅咒,可否由他来解开?让我们拭目以待新书求推荐求收藏求点击,各种求,盼望各位大大多加爱护啊。拜谢拜谢了。
  • 好妈妈会说话:养育好孩子的智慧

    好妈妈会说话:养育好孩子的智慧

    一个好妈妈,影响三代人。孩子是天使,让妈妈开心。孩子是魔鬼,让妈妈焦虑。如何让魔鬼变成天使,做妈妈的,好好说话。我从一个父亲的角度,分享我和妻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些心得体会,特别是和孩子交流的技巧,或许可以给焦虑中的妈妈一些启发。梭罗1845年一个人在瓦尔登湖。他说,屋子里有三把椅子,独处时用一把,交友时用两把,社交时用三把。独处时,通过沉思和冥想来发现自我。交友时,通过谈话来建立连接。我把梭罗的话做了一个延伸,即亲密关系的椅子隐喻,把家里的对话分解在不同的场景之中。一把椅子,单身或独处,自我觉察。二把椅子,成家,夫妻关系。三把椅子,有了孩子,亲子关系。四把椅子,二孩战争,三世同堂,家校沟通。养育好孩子,已经是很多父母的共识。言传身教,是捷径。好好说话,是神通。
  • 神诋1神的新生

    神诋1神的新生

    远古时,神比人类还要早诞生,人类诞生后。神负责监督,管理人类。但,好景不长。一些人类起了贪心,想吞掉神界。他们自知无法与神抗衡,便散播瘟疫让神下凡救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复仇冷漠三公主的帅王子

    复仇冷漠三公主的帅王子

    知道从天堂掉入地狱是什么滋味吗?不知道的话,就由她们来告诉你。她们出于豪门世家,却同是遭遇了恶魔般的童年。父亲的抛弃,母亲的死亡,在她们幼小的心灵上,有了不可抹去的伤痛。十年后,她们华丽归来,但在以不是当年那个幼稚的女孩了……
  • 道长不要啊啊啊

    道长不要啊啊啊

    是两个人堕入地狱苦?还是只剩一人得道成仙苦?原以为是今生孽缘,却原来冥冥之中前世早已注定。傻乎乎的简介:看起来有个暴脾气的妖道捡了一只傻乎乎的铃铛,从此开始了少儿不宜的生活?其实是大智若愚的铃铛逮住了她前世结下的孽缘,从此开始了修成正果日子!但原来,世间万物的来去,都有它的时间。又名《梅子熟时栀子香》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生逍遥之逍遥时空帝

    一生逍遥之逍遥时空帝

    一生逍遥,一生萧瑶!瑶儿,虽然你是最高级的封号时空帝。但是,我,姬玄,一定会用生生世世来守候你,还有属于我们的爱情!萧瑶,我爱你,生生世世!我愿我们:一生逍遥!
  • 史上最强院主

    史上最强院主

    方昊得到学院系统,打造最强学院,管你是绝世天才还是盖世妖孽,本院主看上你那是你的福气。武侠世界广收人才,仙侠世界寻找机缘,进入圣王世界和杨奇意外翻脸,学院起步不久,时空商人入侵,学院被占,杨奇追杀。逃脱追杀,学院集体历练,再度归来,灭时空商人,发展学院。学院由来,圣地传承,继承轮回荣耀,横扫洪荒诸天...............PS:前面武侠不算我写乱,本来想着很多都是留着时空商人入侵在补充的,算是伏笔,但自己想的和写出来就不一样,加上文笔不好,感觉太难写了。
  • 我滴哥哥,王源儿

    我滴哥哥,王源儿

    《我滴哥哥,王源儿》,王源是大家心目中的偶像,如果王源是我滴哥哥,那在我滴哥哥王源身上会发生什么样是事情呢?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