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663400000029

第29章

大觉寺的白玉兰

这些年来,我四次住在阳台山下的大觉寺里,而且每次都是匆忙中小居一夜。进入寺门往往日暮时分,翌日太阳高照后下山离去。也仿佛这样的清净之地,对于红尘中六根未除的我,只赐予人生短暂的宿缘。

每次扑奔大觉寺,我都怀着同一个愿望:看看盛开的白玉兰花。它每年绽放于清明前后,花期长达半月之久,“满树晶莹,如冰似雪,远远望去,犹如雪山琼岛,美不胜收”。四宜堂院内的古玉兰,树龄有300年,据说是在清代由寺内住持迦陵和尚手植。然而,我每回坐在四宜堂的明慧茶院,都是望树兴叹,不是未花,便是凋谢。这怪不得应时物候的玉兰,只因了我的俗事缠身,诚心不足。

我数临大觉寺,应当说还潜藏着一段不为外人所知的内心隐秘,自然是与我的爱无助有着藕断丝连的情感故事。我把它兜底地讲述出来,一颗心也就清净了。或许,这是大觉寺作用于我慧根的禅悟。不过,我在这座庭院里的禅悟,是悖行于佛家“色空”的戒律,因为故事的本身是叙说我与几位红颜朋友、“红粉”爱妻的交往、交流,所涉及的命题是关乎两性的爱情。倘若佛祖有灵,定当双手合胸,口赐一语:无量善哉,罪过也!

初次走进大觉寺,是在2006年的初夏。京城内的暑热一到这里,便转化成了阵阵清风、潺潺水韵。我们置身庙里时,天光落黑了,鸦鹊藏身在古木间,偶尔啼叫数声,更显此地的幽静。吃过“斋饭”(素菜),“寺主”(大觉寺管理处主任)邀我们一行去喝茶。于是,大家就坐在了“明慧茶院”的那株古玉兰旁。所说的大家,其实就我们四人,其中的两位女士,一位是我的顶头上司,另位是上司与我的朋友。大家数年间交往,彼此都很熟悉了,无拘无束地散坐在桌旁,一边纳凉喝着香茗,聆听着古琴,一边作着漫无边际的闲聊,工作、生活、朋友、家庭,就好像在云上散步一般,轻松而随意。人在江湖,往往是身不由己的。每天都忙忙碌碌,神经兮兮,现代生活如同苛刻的鞭子,把人们生存的俗念之心抽打成了“急功近利”的陀螺,而我们也实在无力去改变什么。

我的“上司”小我几岁,是从基层工作中摔打出来的人,经过风雨,见过世面,政治上远远成熟于我,在与之不长的工作接触和交往中,她让我敬重的地方并非“政治”,而是她丰富的内心情感—关注社会,富有良知,看重友谊,同情弱势群体,对于家庭充满热爱之心……尤其难得的是,她身处官场的沙漠还能守望着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绿洲”:坚持读高雅艺术的文学作品,以期修养一种高贵的气质。在今天,我们的很多官员,已经遗弃了中国古代官员“琴、棋、书、画”的传统,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放逐江湖”,满口言辞充斥着烟酒气、市侩气,毫无唐风宋韵、儒雅之态,甚至连魏晋的清谈都凤毛麟角了。相形之下,彰显我的“上司”有些拔乎其萃。

我们之间的交往与交流,始于2003年的草原之行,我的长篇散文《泪浮地平线》对此有记:

车行宽广无边的草原,为了填满这些空旷的寂寞,我们谈起了文学与艺术的久违话题。这些年来,人们浮躁的心灵已经淡远了这座精神殿堂的存在,拼命手蹬脚刨地想够上并握住充满欲望魔力的权杖,如我一样多少得到了(芝麻绿豆大的官职或蝇头微利),过后又跌入深深的空虚。我们不约而同地谈及了《简爱》《勃朗宁夫人十四行爱情诗》,也谈到了《红与黑》《包法利夫人》《马丁·伊登》《老人与海》,它们分别代表着这样的文学主题:爱情—毁灭—追求。

也就是在这次的草原行旅中,她无意中唱了让我默默盈泪的《枉凝眉》,同时也让我在她病中的夜半守护里,真正感受到了一种少有的精神升华:

这一夜,我的经历极其特殊而复杂,我无意识里成为了一个透明时光中的宁静守望者。坦诚地说,我的一颗浸染尘世的心,一颗充满世俗欲念的灵魂,从来没有像今夜这般了无纤尘,这般平静与安宁,如暴风雨过后波平浪静的大海一般充满着深邃的平和。

四年后,我们坐在大觉寺的夏夜里,沐浴着星光与灯光,彼此的心境更加澄澈,宛然阳台山流溢出来的泉水一般,散发着爽神的沁凉。也许,是因了这古寺的清幽氛围,或者两位相陪友人的谈及工作,我和“上司”的散谈,在不觉间转入到了“家庭与爱情”的人生主题。我们以前“星崩”交谈过,因彼此不尽了解,故而显得浮皮潦草,仿佛是那种“戏说”的套路。再说,男女之间谈及爱情,有时会被人误解,或者被“阴暗心理者”借此播弄是非……然而,这一夜,我们确乎涉足了这一严肃的话题,而且是在曾经的佛门禅院。这有点不太守着“出家人”的清规戒律。事实上,大觉寺已非旧貌,修复后没有了暮鼓晨钟,也不见僧人影踪,更别说做着法事了。

京城里的人们到大觉寺来,除了欣赏白玉兰春色,银杏树醉秋,在此小住一夜或数日,只为图个清静,减缓生活在都市里的紧张神经和浮躁情绪。而今的大觉寺业已成了京郊的景区,红男绿女到这里谈情说爱、夫妻小住时日,都是常理之事了。然而,对我来说,我还是从文化的视角,把它看作佛门净地,否则我就不会产生再来的愿望,而且是带着女儿来,带着妻子来,显然,我是在默默寻找一种不为外人所知的失落心理—古今文人的爱情观。

在那个静谧的夜晚,我们就像老友重逢一般,彼此心无障碍地探讨了现实人生的一些困惑,恍然记得我还向她倾诉了我与妻子之间的痛苦往事,讲到了那曲《枉凝眉》……倘若不是来作心灵上的平等朋友相处,我从来都是缄默其口,因为我已经习惯了咀嚼曾经的忧伤,尤其是面对着女上司,生怕他们流露出睥睨或厌倦的眼神儿。其实,我的敏感心灵已被爱无助的痛苦浸渍二十余年了,而且为无情的时光打磨得表层光亮,在旁观者的眼里,仿佛变成了一件爱情的饰品。即便如此,因了情境与彼此理解的心灵,我时或还在不经意间来作诉说,那一串串岁月深处所凝结的苦难钟乳,熬过了多少个难以成眠的长夜!也正因之,我最怕看到的,一种是怜悯的眼神儿,一种是鄙薄的脸色。每遇之,我便在内心里怒吼道:去你的悲悯,我不需要!而我与“上司”的两次倾诉(首次是在草原之行),她似乎都在倾听,起码她的外表是静如止水的。

这一夜,铭刻于我心灵的,还有“上司”的一句诘问:现实中如你所言,还存在多少真正的爱情呢?—如此要言一下子切中了现代人的生存命脉,我自然是回答不出来的,即便是到了今天,我也还是生活在大千世界的困惑之中,而且也还要经历着夏娃的诱惑,去直面一些熟人的改弦易张,昨天还是举案齐眉的,一夜过后就劳燕分飞了。是呵,如此的现实,也在质疑着我们:你的爱情果真不包装着看似华丽的虚伪吗?你还能真正成为比翼齐飞的一个守望者吗?我当怎样来辩答呢?寂静的夜中,淡淡的茶香弥散开来,一些飞蛾还在奋身扑向灯罩,于光亮的地面陈列下它们美丽的羽翅。我们都倦了,看看天时不早,便走出明慧茶院。

当夜,“寺主”安顿我们住进白果树旁的“僧房”。暗影中的枝叶婆娑,疏漏下点点星光,缕缕清风。因了酽茶的兴奋,我横竖睡不着,便翻看起随身带来的纳兰性德词。他的词与传记,从前读过,也还记得他的悼亡。这些年来,历经爱妻的痛苦,随着我的“找死”深入,我对所读的古今悼亡之作,就有了更深一层的体验和理解,如东晋诗人潘岳、唐代诗人元稹的悼亡诗,宋代词人苏轼、贺铸的悼亡词,现当代作家梁实秋的《槐园梦忆》、巴金的《怀念萧珊》……每捧卷无不潸然。

纳兰性德是康熙朝大臣明珠之子,皇帝的一等侍卫,经常扈驾随行,风光无限。其才情也深为康熙帝所赏识。在19岁那年,他与卢氏成婚,郎才女貌,伉俪情笃。有纳兰所写的“定情词”为证:

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血? 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

据研究者考证,“这是纳兰词中少有的几首描写欢乐之情的作品之一”。

然而,好景不长,三载欢情之后,卢氏因难产而病亡。时年22,纳兰长她一岁。

有人说:纳兰失去的是一生的红颜知己,一世的所爱,这是永远的丧失,他不会再有幸福(李雷《我们依然在寻找》)。另说:卢氏的早亡,无论于纳兰的精神,还是肉体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遂于此后“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

在白果树旁的这一夜,对我来说,是一个没有预想到的痛苦温习。我没有预想到的,还有纳兰性德在扈从康熙帝巡幸西山时,曾于大觉寺里呆过,并填词一阕。词曰:

燕垒空梁画壁寒,诸天花雨散幽关。篆香清梵有无间。蛱蝶乍从帘影度。樱桃半是鸟衔残,此时相对一忘言。

从词中所描摹的景象看来,是在春末。大觉寺的玉兰花早就谢过了,而且残瓣已化为了泥土。

还是回到我的夜读上来,刚刚结束玉兰树下的交流,耳畔还回旋着玉音的诘问,转刻间又穿越二百年的时空,去浸淫于一位古代词人的悼亡悲歌。且用情度听: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蝶恋花

另一首更为凄凉与悲苦,而且词牌子和题目,直接采用《青衫湿·悼亡》: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凄灯风飐,痴数春星。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情深意苦,哀感动人”,写了二十余首用来怀念一往情深的卢氏。

此夜,我斜倚在床头,目诵一位多情古人的爱之泪血,耳聆着白果树的飒飒轻语,直至星淡银河。

翌晨,我被窗外喧闹的鸟啼唤醒,于是爬起来,穿上衣服,转至昨夜喝茶的地方。那棵白玉兰古木,纷披着碧叶儿,在晨光里显现出青春般的快乐;近前细心打量,倾攲的枝干已是历经沧桑,皮纹粗砺。终归三百多年的树龄了,是阅历康雍乾盛世与纳兰青春身影的历史老者。只是在昨夜所读的悼亡词里,我并没有看到白玉兰花的字样。

在俯读古玉兰说明文字时,我无意间触目到了枯萎在草地上的几朵玉兰,黄褐颜色,而且干成了几近烟丝的形状,拈至鼻下,仿佛还残存着一缕淡香的游魂。说不上为什么,这一伤感的印象,或许因了纳兰如泣如诉的悼亡词,而再也无从我的记忆里涂抹掉。

从大觉寺归来后,我从花木手册查到木兰科,写道:“玉兰,又名白玉兰,落叶乔木,花白色具香气。花顶生,前一年秋季形成花芽,先花后叶。而且新的花蕾要经过漫长冬季的考验,到来年春天才能竞相开放”。玉兰的同属还有在南方常见的广玉兰。老作家荒煤就曾写了一篇散文《广玉兰赞》,称其在观察中“终于发现了一个秘密:当玉兰花枯萎凋落之后,它的花蕊却变成了近两寸长的鲜丽的近乎紫红色的颗粒如细珠的圆茎,还毅然独立挺立在枝头!而且还在它的根部又冒出一枝新的嫩芽来,似乎证明洁白的玉兰花虽然花开花落,从生到死,然而它还有一颗红心依然耸立,还在孕蕴着新芽”。

大觉寺的白玉兰,在花开花谢的轮回中,也是这般生长的模样吗?只可惜在后来,我又去了两回大觉寺,有一次还带着在京城读研的女儿,而且同样住在白果树旁的客房里,季节为仲夏。另一次是在秋晚,白果树落了一地黄叶。似乎记得两次都有我的“女上司”同往,也同坐在明慧茶院里喝茶、聊天,但有关初次的人生话题—家庭与爱情,没有再延续。也尽管如此,仿佛大觉寺和我还有着一段未了的情缘,这就是后来我偕妻子的小住一夜,而且感受颇深,值得一述。

2007年夏,京城友人送我《大觉禅寺》一书,内里记有“历史名人与大觉寺”,阅后了解到除纳兰性德外,尚有奕绘和顾太清夫妇、朱自清夫妇、冰心和吴文藻夫妇,他们都曾结缘于大觉寺,或赏花,或小居数日。冰心夫妇还在寺内禅房,度过了新婚之夜。关于清代女词人顾太清,我想多费点笔墨。她生于嘉庆,殁于光绪初年,活了77岁,在古时已为寿者。她为贝勒奕绘侧室福晋,善诗词,是有清一代的著名女词人。有“满洲词人,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称。容若即纳兰性德。顾太清在奕绘死后,被逐出其家门,自此生活清苦,晚境寂凉。她死后,附葬于奕绘贝勒园寝。在2007年秋,我访之葬地,曾慨吟一诗。诗曰:

天露残瓦云徘徊,

勾栏倾倒压苍苔。

词人绝代无颜色,

百尺白松百年哀。

在同一日,还访之上庄乡皀甲屯纳兰性德墓址,并赋诗道:

婉约最怕鸳鸯失,

吹彻秋风尽悲词。

潘岳元稹遣悲调,

别情却逊容若痴。

顾太清相伴奕绘同往西山一带,奕绘写有《宿大觉寺》一词,言之“平生岩壑志,恋此不忍回,暂借禅房宿,况无公事催”。顾太清亦写有《三月晦同夫子游黑龙潭至大觉寺路经画眉山》,诗曰:“城西百里多名胜,知乐无过山水间。指点黑龙潭对面,一痕蛾绿画眉山。”只可惜,顾太清一如纳兰性德,并无玉兰花事的歌咏。想必那时的玉兰,还未像今日这般有名,而且每年花开之时,还要举办大觉寺白玉兰花文化节。

悉知这些名流夫妇的情缘大觉寺,自然触发我与妻子同行一居的向往,我们在私下里谋划着下一年度的春暖花开,到时住上数日,净净心灵,除除浮躁。其实,我内心还潜藏着一个想法:在大觉寺里静下心来,认真地读读纳兰的悼亡词,好生感受一番这位古人的至爱纯情,不惜为其殇,更不惜追其亡。这是何等的人生爱情!又何等让现代的朝三暮四者自愧弗如。

又是暮春时节,又是木兰花谢,我和妻子终于成行,当晚住进了大觉寺的方丈院。庭院内一派清幽,几许雅静,院中一株娑罗树绿荫匝地,据说植于明代,树龄算来已有500余年,可谓阅尽沧桑。因了京城朋友的打招呼,我俩素斋之后,便被招呼到明慧茶院去饮茶。玉兰树旁已有人,我们被安置在一株太平花下。大觉寺内生长着三株太平花,其中两棵在这四宜堂院内。太平花,自宋以来被视为祥瑞之花,一直受到皇家独享或用作赏赐。大觉寺栽种此花,可见当时地位之高。因其名祥花美,已故学者季羡林在来过大觉寺后写道:

此时玉兰花已经绿叶满枝,不见花影,而对面的一棵太平花则正在疯狂怒放,照得满院生辉。吃饭后,我们几个人围坐在太平花下,上天下地,闲聊一番,寂静的古寺更加寂静,仿佛宇宙间只有我们几人遗世独立……

同类推荐
  • 有根的文学

    有根的文学

    本书主要寻找并系统认识了民族传统文化,包括儒家、道家、佛家文化及民间文化。这些寻根文学作品表现了民族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精神、心理的塑形和影响,也写出了作家们对文化转换过程中的焦虑状态。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朱自清作品集(1)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朱自清作品集(1)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莎士比亚戏剧集

    莎士比亚戏剧集

    本书收录了莎士比亚的五部戏剧作品,包括了其著名的“四大悲剧”中的《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早期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喜剧《仲夏夜之梦》。四大悲剧是莎士比亚第二时期的作品,它们的创作标志着作者对时代、人生进入了深入思考,并着力塑造了这样一些新时代的悲剧主人公:他们从中世纪的禁锢和蒙昧中醒来。在近代黎明曙光照耀下,雄心勃勃地想要发展或完善自己,但又难以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终于在同环境和内心敌对势力的力量悬殊斗争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牺牲。哈姆雷特为报父仇而发现整个时代出了问题,决定担起“重整乾坤”的责任,结果是空怀大志,无力回天。
  • 三十六陂烟水

    三十六陂烟水

    《三十六陂烟水》为美籍华人作家刘荒田散文精选集,书名出自王安石《题西太一宫壁》。共分三辑,第一辑“落日楼头”,抒写海外人生;第二辑“白头想见江南”,描摹故国所忆所见所感;第三辑“坐看云起时”,包括读书笔记和议论性文章。作者刘荒田生长于“侨乡”台山,又在海外生活多年,思想沧桑、目光敏锐、笔触犀利。从唐人街的人生百态、新旧移民的悲欢歌哭到已老还乡的无限感慨,他的笔刻画出了中西两种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许多篇章既富情趣,又发人深省,饱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
  • 寻找张爱玲的上海

    寻找张爱玲的上海

    这是一部在上海人中去寻找上海的书,它不仅触摸了近代上海百年历史留下的烙印,也展现了今日上海与过去的不同。就挖掘一座城市的人文传承而言,这部书中的过去和现在都鲜活地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部书中可以找到张爱玲笔下许多人物的影子,尤其是那些有着相似命运的女性,她们既像是上海昨天的一面,又反映着上海今天的一面。这部书最让人信服的,是它呈现出的真实。
热门推荐
  • 快穿:一脸懵的谈恋爱

    快穿:一脸懵的谈恋爱

    作为在全国各地都红的人,凌晗当然是要掀起一场大风浪。但他计划准备开始实施时,却被天降的一个盆栽砸到脑袋。为了回去继续实施他的‘完美’计划,被迫穿到各个位面去完成任务(其实就是打工)。可他进入到他的世界里去时,凌晗就明白自己的‘完美’计划已经支离破碎了。无时无刻不在后悔的凌晗抱紧弱小无助的自己。(1v1,新书新人,多包涵)
  • 穿越洪荒宇宙

    穿越洪荒宇宙

    在宇宙面前,人类何等渺小,只有征服与进化才能拉进双方的差距,只有研究与强化才能让自身更强大。以人类为中心,一层层往全宇宙蔓延揭秘。
  • 当黑魔仙穿越到古代

    当黑魔仙穿越到古代

    不过就是看守黑魔法图书馆时踩了本书,竟然穿越到人类古代,莫罗拉黑暗之神,不要这么搞吧!幸好原身家庭关系简单,正直帅气爹爹疼爱,温柔美人娘亲宠溺,本以为就此可以开始咸鱼生活,可谁知天降大锅带走帅气爹爹,而伊诺为了自己的咸鱼生涯不得不走上了解救爹爹的道路,一路过关斩将,破解多件悬案,因此成为整个长安城泥石流闺秀,也因此结识了大理寺少卿陈慕,与他开启了朝九晚五无双休的欢喜冤家道路小魔仙人设灵感来自电视剧巴啦啦小魔仙,无电视剧原型,背景不重复
  • 异世大宁

    异世大宁

    天尚可偷,地尚可盗,人心为何不可窃?“我可以被逼着做道士,因为我想着道姑的清丽;我突发奇想赚的第一笔钱,居然是这个世界最大的11的;我捉弄的第一个人,居然会是牛哄哄的镇国府小姐……”他,一个为了寻找那份失去的父爱,无数次去寻找方法穿梭于时空的人;他,无数次失败后,因突现的北斗易位,南方将明,天象旋转的星璇,而误入一个同明时代的人;他,明知道自己是一枚棋子,被一个个不同的势力利用着,摆布着,可是作为棋子,却不曾退后过一步的人;在这个同明时代,他究竟是怎样一次次地摆脱命运的束缚,怎样做一个偷心的贼圣,怎样找出幕后那带着熟悉气息的推手?且看一枚棋子如何窃得天下归心,窃得盛世太平。
  • 总裁爱上校花老婆

    总裁爱上校花老婆

    他不知不觉爱上了这样一个有是可爱、活泼、火辣,有时又高冷、稳重的她;他霸气、高冷、不易近人,可偏偏对她宠溺到不行......她是娱乐圈天后、霸主,在他的旗下,他捧红了她!他们会怎样向外界宣称呢?又是怎么度过甜蜜爱恋的呢?一起来见证吧!群号码:340146749
  • 林肯

    林肯

    本书为“世界名人非常之路”丛书之一。丛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包括政治领袖、将帅英雄、思想大家、科学巨子、文坛泰斗、艺术巨匠、体坛健儿、企业精英、探险英雄、平凡伟人等,主要以他们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尽量避免冗长的说教性叙述,而采用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通达他们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们建功立业的艰难过程,以便使读者产生思想共鸣和受到启迪。
  • TFboys

    TFboys

    本文由百度和腾讯提供,谢谢合作,仅供参考,以实物为准,蟹蟹O(∩_∩)O~·
  • 兔子的药罐

    兔子的药罐

    ——就是一些偶然创造的小故事。在这里。你可能会找到一些不一样的故事。比如,狮子和猎人。明星和乞丐富翁和面包师……只是一个个小故事。更几章不定,什么时候更不定。
  • 你们是否还少年

    你们是否还少年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村里上完小学,跋山涉水到乡里上初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 倾覆流年

    倾覆流年

    如果永别是你我之间最后的结局,那么我多希望从不曾遇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