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629100000061

第61章 历代封号后世影响

整个唐宋时期,除了威望极高的祖天师张道陵于大观二年(1108)被册封为“真君”外,其他的嗣教天师的赐号都是“先生”,他们死后也并未获得“真君”称号。在古代“真君”乃是对神仙的封号,男称“真君”,女称“元君”,是一种很高的政治待遇。到了元代,由于龙虎山天师道政治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那些离世天师也陆续得到“真君”的封号,而张继先就是这些天师中较早得到“真君”封号的一位,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极大的名气和影响力。据娄近垣《重修龙虎山志》的记载,元代第一位得到真君称号的已故天师为张可大。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元世祖忽必烈册封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为“通元应化观妙真君”。四年之后,张宗演是第二位获得真君称号的天师。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册封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为“演道灵应冲和元静真君”。又过了十三年,在第三批册封时,张继先获得了“真君”称号。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册封第二代天师(嗣师)张衡为“太清演教妙道真君”,第三代天师(系师)张鲁为“太清昭化广德真君”,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为“虚靖元通宏悟真君”。三十六年之后,元惠宗至正四年(1344),未被册封的已故第四代天师至第三十四代天师全部被册封为“真君”。

徽宗崇宁四年(1105)封赐张继先号虚靖先生:

制曰:敕汉天师三十代孙张继先。天师在汉,玄功著闻。汝为裔孙,不替远业,传袭祖法,符水有功,虚靖恬和,道行高洁,宜加显锡,昭尚真风。赐号虚靖先生。娄近垣:《重修龙虎山志》第308页。

《宋史》卷十四“宋徽宗”条,记载了同样的事实:

五月丙午,月犯氐。汉天师三十代孙继先赐号虚靖先生,与免本户田产租徭。寻召赴阙。又诏信州龙虎山张氏自今相龚为山主,传授法箓者即度为道士,仍赐紫衣师号,著为令。

两百年后,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赠张继先虚靖元通宏悟真君:

封三十代真君

上天眷命

皇帝圣旨

元武宗皇帝制曰:朕惟广成子在崆峒,言契形神之妙;亢桑楚居畏垒,礼膺尸祝之荣;矧奕叶振迈于真风,宜锡号优崇于昭代。嗣汉三十代天师虚靖先生,潜心冲默,缮性粹和,道集虚而悟玄玄,行履常而安止止。尝因宋主燕闲之问,极陈老氏清净之宗。神得一以灵,故祷祠而辄应;物归根曰静,惟精气之长存。是用增宠秩于仙阶,袭嘉名于祖牒。仍羽人濯暘谷,岂徒想于高踪;乘白云归故乡,尚祗承于先命。可封三十代天师虚靖玄通弘悟真君。主者施行,至大元年五月日。元明善:《龙虎山志》第130页,参见娄近垣《重修龙虎山志》第322页。

张继先无疑是唐宋时期天师道的一位标志性人物,不仅如此,他也是所有天师中最为响当当的人物。在历代天师中,除了祖天师张道陵之外,似乎很难有人比得上他的名气和影响力。汉末以后,天师道声名隐沦、影响日衰。随着张继先天师的横空出世,其天才的表现、渊博的学识、高妙的道法,折服了世人,扭转了当时天师道发展的颓势,龙虎山天师道从此一举走向中兴。由于张继先是天师道走向中兴的关键人物,因此人们不吝用仙姿绝人、灵悟宿植、道术惊世、神功妙应、天师复生等这些极尽赞誉的词语来描绘他。明代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汉天师世家序》称:“汉末而下,居龙虎山者,岩栖谷隐,修炼以自寿。宋初,渐以道行称于时,暨大观崇宁间,虚靖真君出焉,其神功妙应,一发于御气炼形之实,而后益振,足以方驾于前矣。”又说:“此吾道之盛由真君(张继先)而特著也。”《岘泉集》。元代刘埙《隐居通议》卷十六称:“自昌意以来,号称神明之胄者,既无不历乱磨灭,独汉天师张氏祖讳良,以剑印传如禹鼎。延至魏晋六朝隋唐五季,逾久而著其承家,至此必亦有尤异取信不惑者,然犹未至益人国也。入宋祥符,冠褐始召,崇观符箓始盛,其时有虚靖先生,道始显。”刘埙《隐居通议》卷十六,《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南宋资政殿大学士楼钥《恭题徽宗赐张继先御诗》称:“窃惟汉天师道成于蜀,而教传于龙虎山,至三十代而虚靖出,仙姿绝人,道术惊世,人谓天师复生不为过。”《攻媿集》。明代王世贞《弇州四部稿》续稿卷一百五十八说:“至宣政而虚静先生继先出,其倜傥变幻,君臣各相竞为文彩。”

正是由于张继先的杰出贡献,龙虎山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就在张继先嗣教期间,龙虎山已经一跃而跟当时的著名的茅山、閤皂山的地位持平,形成三山鼎峙的局面。

《茅山志》卷十一载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

敕江宁府,即所居潜神庵为元符观。别敕江宁府句容县三茅山经箓宗坛,与信州龙虎山、临江军閤皂山,三山鼎峙,辅化皇图。刘大彬《茅山志》卷之十一,《道藏》第5册第605页。

南宋道士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十说:

金陵之三茅山,大洞之宗坛也;临江之閤皂山,灵宝之宗坛也;信州之龙虎山,正一之宗坛也。 《道藏》第31册第400页。

南宋岳珂《桯史》卷八说:

今茅山、龙虎、閤皂,实有三坛,符箓遍天下,受之者亦各著称谓,或者帝王之号,又有其别,殆未可知也。《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册4401页。

南宋周必大于乾道癸巳春(1173)《记閤皂登览》中称:

盖天下授箓,惟许金陵之茅山,信州之龙虎山与此山(閤皂山)为三院管辖。周必大:《记阁皁登览》,见《文忠集》卷一百八十三,《钦定四库全书》。

此后,龙虎山的发展势头不减。到南宋理宗时,敕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符箓。此时的龙虎山已经极为鼎盛,成为“宫观压东南”的天下第一福地。四面八方、各个阶层的老百姓向龙虎山涌来,他们“膝行而踵至”,顶礼膜拜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刘埙《隐居通议》卷十六记载:“至穆陵(宋理宗)赐号观妙先生,可大甫三十五代,其退潮拯旱尤信。由是,龙虎山宫观压东南,为福地第一。化人之蒙袂四出者、致方物修士之赢粮访道者、贾挚币祈者、谢者、不宁令者,膝行而踵至。居如市,市如邑,儿童下走,顺风而呼膺而售者,滋富至莫辨。于是用物宏矣。”元世祖时,命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主江南道教事。元大德八年(1304),元成宗特加第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正一教主,兼主领三山符箓。正是由于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所奠定的坚实基础,龙虎山天师道从衰弱走向中兴,并一跃而成为江南道教的领袖,成为大名鼎鼎的万法宗坛。

张继先天师崇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还可以从三个方面得到印证:第一是正一道龙虎宗的晚课中“虚靖天师宝诰”和“祖天师宝诰”并列为本派祖师宝诰。第二是青城山天师洞的天师殿内供奉着隋代石刻张道陵像,旁边同时供奉着第三十代虚靖天师张继先的塑像。除张继先天师外,没有任何一位天师获此配祀殊荣。第三是龙虎山天师祖庭留侯家庙中,内有祖天师殿、三十代天师殿和四十三代天师殿。唯有祖先留侯张良、祖天师张道陵、第三十代虚靖天师张继先,以及人称“列仙之儒”的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待遇极高,拥有塑像,其余的天师仅有牌位而无塑像。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历代天师中,唯有祖天师张道陵和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拥有本派祖师的宝诰,而其他天师并未获此待遇。1994年张金涛、曾广亮辑录的《龙虎山正一日诵早晚课》。早课包括:《澄清韵》、《八神咒》、《开经偈》、《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高上玉皇心印妙经》、《玉清诰》、《上清诰》、《太清诰》、《玉帝诰》、《天皇诰》、《星主诰》、《后土诰》、《南极诰》、《救苦诰》、《斗姥诰》、《三官诰》、《玄天诰》、《老祖天师诰》、《葛仙翁宝诰》、《许真君宝诰》、《虚靖天师宝诰》、《东岳宝诰》、《普化宝诰》、《雷霆总诰》、《社司咒》、《土地咒》。晚课主要持诵《道德经》。

这里所谓的龙虎山正一早晚课中的“祖天师宝诰”和“虚靖天师宝诰”,乃是道门的一种文体,为骈体短文,是道教徒每天早晚必须虔诚诵习的功课。道教早晚课的内容包括经、诰、咒三大类。其中诰即宝诰,即告,乃仙真教诫告示之真言。清代全真道士柳守元《清微宏范道门功课》的《序》中称:“金书玉笈为入道之门,宝诰丹经乃修仙之路。得其门,可以复元真之性;由是路,可以炼不坏之身。”意思就是说持诵经、诰、咒乃是道士每日修行的主要内容。持诵宝诰看似简单,实则玄奥。首先,宝诰中常常阐述仙真祖师的生平伟绩,因此持诵宝诰产生敬慕之心。对初入道门的人来说,还是一次道教历史和教义的普及教育。其次,早晚功课实际上是一种“内斋”法,早晚的诵读宝诰既可以养生,又可以检束人的身心,使人心地清净。再次,道门中人相信仙真的宝诰中愿力广大,时常虔诚念诵不懈,即能与仙真感应交通。此外,他们还相信持诵宝诰能灭罪消衍、禳灾祈福,获得不可估量的功德。因此,道教持诵宝诰有严格的礼仪和规定,必须凝神静气、庄严肃穆。

虚靖天师诰

志心皈命礼

白雪丹消,黄芽旧积。文章星斗,老君授三五飞步之玄;玉局箓符,汉祖传正一斩邪之旨。于以登名于紫府,于以掌握于雷霆。伐疵疠于青城,灭妖氛于下界。巍巍荡荡,妙妙玄玄。去太极登紫微,聚三华朝五炁。随机格物,闲邪存神。祖师三十代天师虚靖冲弘悟道真君,玄风演化天尊。《诸师真诰》“虚靖天师诰”,《道藏》第5册,第762页。

此外,文人骚客、高道等对张继先的仰慕和赞叹,更体现出他道行卓著,泽被后人的一面。

白玉蟾《赞历代天师》,第三十代讳继先,字遵正。

筑著成都人姓刘,丹成蜕迹入罗浮。琼楼数纸御书在,虚静先生已掉头。

白玉蟾《虚靖先生像赞》

七返还丹阿谁无,先生归去谁识渠。时人要见真虚靖,北斗西边一点如。

倪昭卿赋赠叶神童 《修真十书武夷集》卷之五十二,海南白玉蟾

神童天纵何聪明,十幅一息增荣名。若非唐朝李太白,靖通真人当复生。

击石轰雷惊四座,宝卷拈出安群情。八卦五行有妙用,金丹大药自然成。

布袖蝙历贱罗绮,银钩婉娩鬼神惊。仙山便好留仙佩,何必蓬莱顶上行。

张宇初《元夕后喜晴登靖通庵》(岘泉集卷之九)

春阳蔼微和,扶疾释余息。真馆肃虚寥,幽寻修逾载。

小径迷积叶,云萝递空籁。飘梅散轻扬,竹柏纷映带。

澹寂每清神,晴岑列窗黛。灯宵杂市喧,鹄伫凌空界。

抚心倍仰止,素托抱深赖。丛阴支倦还,由兹悟悬解。

白玉蟾《靖通庵》

靖通菴外锁晴云,壁莹飞琼瓦叠鳞。野鸟无心一声晓,岩花有意四时春。

凿开风月长生地,占断烟霞不老身。虚靖当年仙去后,不知丹诀付何人。

夏元鼎《和张虚靖》

太极才分,鸿濛凿破,云收雾开。见曦魂蟾魄,升沉昼夜,光含万象,机应丹台。火里栽莲,水中捉月,两个人人暗去来。鹊桥畔,任传神送气,巽户轰雷。

微哉。火候休猜。无师授徒劳颜闵材。问从头下手,收因结果,争魂夺命, 何处胚胎。小法旁门,幸勤一世,谩道修真不惹埃。争如我,水晶宫里,独步琼阶。《全宋词》。

元代赵孟頫《靖通庵题张虚静真人》

一庵里外巢青云,辟莹飞琼瓦叠鳞。野鸟无心一声磬,岩花有意四时春。

凿开风月长生地,占却烟霞不老身。虚靖当年仙去后,不知丹诀付何人。

旧志上载下半首为江万里作,今照松雪集改正。

娄近垣《重修龙虎山志》第612页。

元代郑元祐《侨吴集》卷三“长短句诗”:

虚靖天师大道歌

千峰秀攒龙虎山,学仙之人住其间。时乘飞驭下人寰,主掌符箓尸神奸。虚靖维出千载后,道风契天高莫攀。如网有纲枢有环,足以立懦而廉顽。岂徒风霆走禀命?政使仙圣皆承颜。大道甚夷民自艰,大道甚经民自孱。天师兴歌一哀唱,只在身中无往还。吁此血肉块,成坏等草菅。气归元海便无极,箭射虚空真等闲。无何虞赵二公辩方始,无乃七圣皆迷、所见才一斑。元代郑元祐《侨吴集》卷三。

《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十三:

巍巍龙虎山,融结自太古。笃生虚靖君,道独继祖武。

真人坐岩穴,萧然一环堵。蓬首目光炯,燕坐阅众父。

奚契虚靖心,天风桧杉舞。

遂昌郑元佑赞

送谢铁崖游龙虎山

有美人兮怀远游,逍遥九州复九州。暂来淮楚与吴越,五云飞上千金裘。

八公山在淝水上,草木尚若森戈矛。澄江如练谁解道,况闻好鸟喧春洲。

东山蔷薇几回落,昔人何处青苔稠。钱唐故宫尽禾黍,帝子一去江空流。

客儿亭前高兴发,便欲着屐穷深幽。天鸡三鸣更五点,海日涌出黄金虬。

瑶笙声断白鹤远,知有子晋从浮丘。蟠桃开花今已实,似许方朔重来偷。

如何去作龙虎客,远慕汉代张留侯。我闻仙翁号虚靖,草庵宛在山之陬。

长乘丹光翳彩凤,或有紫气随青牛。子能候之问至道,黄庭内景非难求。

四方上下游已遍,归来十二仙人楼。楼中长啸弄明月,握手一笑三千秋。

朱思本《闻蝉》

绿槐高柳护溪阴,尽日新蝉嘒嘒吟。

却忆靖通深竹里,熏风时复听瑶琴。《贞一斋诗文稿》卷下,宛委别藏本。

张宇初在《岘泉集》卷四中有一段对张继先的概括非常之精到,他说:

真君生有异征,长而敏悟。以髫龀袭教,而遭际徽庙(宋徽宗)崇道之至。若治蛟解水,馘祟内庭,暨祷禳呵禁之神,已非有道者所不能。而其忠君爱国之实,且累形于辞,数验于兆,使徽庙具造道之见,度祸于未萌,亦岂不于宋朝运祚有所禆益者乎?而乃使耳闻面觌之言,卒成虚遇,岂不深可感哉?然真君之道行卓卓,垂之后世不泯,非国之存亡可得而系焉。张宇初:《应化录跋》。见《岘泉集》卷四。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张继先之所以能够成为龙虎山天师道走向中兴的关键人物,是因为他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各方面有利因素。一方面,张继先绝顶聪明、幼年嗣教、道法高妙,作为一位道士和一位天师,他的优秀是无与伦比的。另外一方面,张继先又是极为幸运的,在他嗣教的期间,恰逢有史以来极其推崇道教的道君皇帝宋徽宗,张继先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展示了他高妙的道法,从而一举抓住了促使龙虎山天师道发展的绝佳机会。

人们在总结张继先时,往往关注其在道教方面的成就和影响,而忽略了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忠君爱国的一面。张继先在“元祐党人碑”的问题上,反对蔡京等对元祐党人所采用的打击报复的手段,朝野上下一派噤若寒蝉的情势下,张继先敢于直言,为元祐党人鸣冤叫屈,对一位方外之人来说,需要极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气。此外,当张继先预感到北宋即将到来的“红羊赤马”之厄,多次想方设法,或当面告知,或委托自己的弟子王道坚告知,可惜宋徽宗充耳不闻,最终大难降临。由此,张继先忠君爱国的拳拳之心可见一斑。正如张宇初所认为的那样,虽然国家难免会灭亡,但是张继先卓越的道法和影响,不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灭亡,会永远流传下去。

1.《道藏》,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出版社1988年版。

2.《中华道藏》,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3.《藏外道书》,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版。

4.《道藏精华》,台北:自由出版社2000年版。

5.《道藏要籍选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6.《三洞拾遗》,合肥:黄山书社2005年版。

7.《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8.《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9.《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10.《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11.《唐大诏令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

12.《四库全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3.《吴中人物志》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4.《吴郡人物志》,台北:明文书局,1991年版。

15.《云笈七签》,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16.《朱子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7.《太平寰宇记》,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

18.《太平广记》,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

19. 清光绪刊本《江西通志》,台北:台湾华文书局1967年版。

20.《唐诗纪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版。

21.《唐会要》,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版。

22.《唐五代宋笔记十五种》,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3.《笔记》二卷,明代陈继儒撰 〔宝颜堂秘笈〕。

24.《重修龙虎山志》十六卷,清娄近垣撰,清乾隆五年刊道光十二年修补本。

25.《耕学斋诗集》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26.《通典》,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

27.《唐六典》,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

28.《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版。

29.乾隆十五年版《贵溪县志》。

30.《文献通考》,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31.《明一统志》,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32.王钦若等《册府元龟》,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

33.《贞观政要》,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

34.《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康熙内府刻本。

35.《事物纪原》,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

36.《学蔀通辨》,台北:广文书局,1971年版。

37.《事物纪原》,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

38.《五杂俎》,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39.《读史方舆纪要》,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版。

40.《礼部志稿》,《文渊阁四库全书》册598,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41.《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

42.《南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43.《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

44.《事林广记续集》,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

45.《叶八白易传》,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46.《诗传旁通,直音傍训毛诗句解》,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7.《谷山笔麈》,北京:中华书局1984 年版。

48.《陔余丛考》,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

49.《万历野获编》,北京:中华书局 1959 年版。

50.《册府元龟》,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

51.《续资治通鉴长编》,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52.《钦定续通志》,清光绪上海图书集成局遵武英殿聚珍版校印。

53.《水浒传注略》,清道光二十五年王氏听香阁刻王开沃补注本。

54.《椒邱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5.《老学庵笔记》,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56.《钦定四库全书考证》,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

57.《演山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版本。

58.《延平府志》,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9.《宋会要辑稿》,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版。

60.《陆九渊集》,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61.《续辑均州志》,清光绪十年均州志局刻本。

62.《御定渊鉴类函》,钦定四库全书荟要。

63.《耳谈》,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64.《元明事类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65.《续吴先贤赞》,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66.《五茸志逸》,钱沄录(点校本),上海市松江区地方史志编委会出版1998年版。

67.《镡津文集》,四部丛刊本。

68.《长洲县志》,明隆庆五年刻本。

69.《耻堂存稿》,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0.《宋诗纪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71.《水浒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72.《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73.《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74.《孤本元明杂剧》,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版。

75.《萨真人得道咒枣记》,明萃庆堂刊本。

76.《日涉编》,清康熙二十七年刻本。

77.《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上海: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4年版。

78.白玉蟾:《白玉蟾诗集新编》,盖建民辑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79.白玉蟾:《白玉蟾文集新编》,盖建民辑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80.《尧山堂外纪》,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

81.《容斋随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82.《吹剑录全编》,上海: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83.《清稗类钞》,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84.《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85.《攻愧集》,四部丛刊初编景印武英殿聚珍本。

86.朱孝臧:《强村丛书》,广陵书社2005年版。

87.《嘉庆余杭县志》,清代张吉安朱文藻纂修。

88.《元诗纪事》,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89.《北梦琐言》,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

90.《贾谊新书、杨子法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91.《历代史纂左编》,明嘉靖四十年胡宗宪刻本。

92.《古今类传》,济南: 齐鲁书社1997 影印本。

93.《元诗选》,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94.《夜航船》,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95.洪迈:《夷坚志》,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

96.钱曾:《读书求敏记》,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版。

97.《侨吴集》,弘治九年张习刊本。

98.《弇州山人四部稿》,明万历刻本。

99.周必大:《文忠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0.《贞一斋诗文稿》,吴江沈氏世楷堂藏版。

101.任继愈:《中国道教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2.卿希泰:《中国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03.陈垣编、陈智超、曾庆瑛补:《道家金石略》,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104.盖建民:《道教金丹派南宗考论:道派、历史、文献与思想综合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105.张寅彭:《民国诗话丛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年版。

106.刘毓盘:《词史》,上海:上海书局1985年版。

107.王国维,徐调孚校注:《人间词话》,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

108.邱树森:《中国历代职官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09.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10.赖瑞和:《唐代基层文官》,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

111.张玉兴:《唐代县官与地方社会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112.王卡:《道教经史论丛》,成都:巴蜀书社2007年版。

113.韩明士著,皮庆生译:《道与庶道:宋代以来的道教、民间信仰和神灵模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14.巴瑞特著,曾维加译:《唐代道教:中国历史上黄金时期的宗教与帝国》,齐鲁书社2012年版。

115.曹本治、刘红:《龙虎山天师道音乐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

116.胡军:《当代正一与全真道乐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7.刘守华:《张天师传说汇考》,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18.吕鹏志:《唐前道教仪式史纲》,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

119.林西朗:《唐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版。

120.刘仲宇:《道教法术》,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

121.刘仲宇、吉宏忠:《正一道教研究》(第一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版。

122.刘仲宇、吉宏忠:《正一道教研究》(第二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版。

123.任宗权:《道教章表符印文化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

124.王永平:《道教与唐代社会》,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5.孙武昌:《道教与唐代文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6.唐代剑:《宋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北京:线装书局2003年版。

127.小林正美:《唐代的道教与天师道》,济南:齐鲁书社2013年版。

128.张广保:《唐宋内丹道教》,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

129.张继禹:《天师道史略》,北京:华文出版社1990年版。

130.张金涛:《中国龙虎山天师道》,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31.张崇富:《上清派修道思想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4年版。

132.祝尚书:《宋代科举与文学》,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

133.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

134.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135.王纯五:《天师道二十四治考》,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36.王育成:《道教法印令牌探奥》,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

137.张勋燎、白冰:《中国道教考古》,北京:线装书局2005年版。

同类推荐
  • 我不是天后

    我不是天后

    本书是潘晓婷的第一本自传,文中展示了她从一个普通少女到世界冠军的成长历程,同时,还记录了她作为一个美女的时尚感悟。书中从她天赋初显露、成为美院落榜生,曾被认为“不良少女”等多个侧面展示了她多彩的少年时代。
  • 创投中国:优秀创投家

    创投中国:优秀创投家

    编辑出版《创投中国》系列丛书,是优质创业投资项目评优表彰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优质创业投资项目评优表彰活动,系依据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评比达标表彰保留项目的通知》所保留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主管的优质投资项目评优表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投中国》系列丛书包括创投家篇、创投机构篇、创投案例篇三本书,60万字,案例生动、资料翔实,集中展现了各优秀创投家、创投机构和创业企业的成长历程和风采。丛书将成为树立创业投资行业标杆,推广行业最佳实践,引导创业投资机构更好地支持创新创业的重要文献。
  • 史迪威日记

    史迪威日记

    二战之前,他曾先后3次被派往中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东南亚节节进逼,他临危受命,被再次派往中国,指挥中缅印战区的对日作战。在将近3年的时间里,他指挥盟国军队在缅甸与日军展开了两次惊心动魄的大血战,为战胜日本法西斯立下殊勋。因战功卓著,他被晋升为四星上将。然而,他所始料不及的是,中美英三国由于各自的需要和利益,在对日作战的战略等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中美两国之间更由于军队指挥权和租借物资的分配等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他除了要忙于对付日本人之外,还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去应付这些“国际政治问题”。盟国间的这些矛盾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史迪威也因此在1944年10月被解除了在中国的指挥职务。
  • 先生们(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先生们(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著名传记作家李辉撰写的他与之交往的文化老人,回忆往事,谈古论今,“时间如此流过,先生们的风范犹存,温暖于心”。
  • 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不及格的政治家——王春榆点评李自成;他为中国古代隐逸史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何鸣看黄宗羲;投机分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柏杨眼中的吴三桂;伊非寻常女,境界堪绝伦——阎崇年眼中的孝庄;慎之又慎解难题——阎崇年解读康熙;疏于哨鹿,勤先天下——樊树志谈雍正;积极进取的儒士与惊世骇俗的狂怪——孟桢评郑板桥;他掌舵的朝代,盛世与危机并存——范文澜评乾隆……本书收录百篇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的评论。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晚而情深

    晚而情深

    以我的主动,成为你我间的开始。不再把你让给任何一个人,以我的性命为你起誓!无所谓之幸福,只一刻,我便求你安好!
  • 快穿逆袭我家宿主超凶的

    快穿逆袭我家宿主超凶的

    【爽文】无所不为日常评语:我家宿主脑子有坑!我家宿主非常冷!我家宿主超级凶!百年没有绑定过宿主的无所不为终于在某一个阴雨连绵的天气里在奈何桥边看上了一个看似很温柔的灵魂。绑定成功之后,他每天都在怀疑人生,家宿主怎么可以这么伪善,她家宿主怎么可以这么冷酷。她家宿主每时每刻都在杀人,简直不要太吓人!这个宿主有点凶残,动不动就把杀人挂在嘴边,作为直属系统无所不为表示他很难过。宿主很伪善,表现的很温柔,其实很血腥很暴力。刚遇见长欢时,无所不为觉得他是最幸运的崽,相处之后,他才发现不是生活诡计多,而是他太天真。每当他想起刚开始绑定时的理由恨不得自戳双目!他到底眼瞎到什么程度,才会认为他家宿主是这个世界上最善良的人呢?(爽文,不玛丽苏,本文不会出现CP,可能在结局会出现男主,女主理智自持,性子慢,系统叫无所不为是个急性子脾气暴躁,反套路来,希望喜欢。不喜勿喷。)
  • 再入红楼潇湘情缘

    再入红楼潇湘情缘

    绛珠还泪归来之时怨气太重,只待在在太虚幻境,不能回归神界,所以受好友女娲指点再入红楼,这一世的她了解一切后还会重蹈覆辙吗?神界早已苏醒的他却早已下凡等待与她的邂逅,他(她)们究竟能否重续前缘!
  • 笑林记趣

    笑林记趣

    《重庆旧闻录1937-1945》丛书以八年中国抗战的大后方指挥中心——重庆为历史背景,以不同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对发生在这里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事件、佚闻、风俗等的串联,展现给我们一幅幅鲜明的、立体的历史画卷。丛书内容并茂,许多珍贵历史图片、史料属首次公开发表,对于我们了解和感受那段特殊的历史,走进那些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解读这座充满传奇的城市,无疑是一套极具可读性,集阅读、收藏于一体的丛书。
  • 无限之世界背后

    无限之世界背后

    章文在一个穿越世界里出来之后,以为一切完结,现世是末日景象,人们都在游戏里玩乐生存。逃避现实。回到现实的他以为风平浪静,但是某个清早脑海中那只大鸟却忽然上线了,并发出了求救信号。现实是现实吗,这里是全球OL!你是造物主的泥人,还是厮杀过后的上帝本尊!世界的真相是什么,你又是谁,究竟在哪里,又要去哪里。来找我吧,我给你答案。
  • 萧瑶之感谢这世上有你

    萧瑶之感谢这世上有你

    [青春][友谊]相信,她会陪你走过艰难的时光,亲手把你交给另一个人手上……好朋友,不仅仅是个名词,触动你的,是她看似幼稚的行为却不断在保护你……明明她连自己也保护不了。感谢这世上有你,此生足矣!
  • 龙追凰

    龙追凰

    两岁皇子有了十几岁地球人的记忆,两岁身体十几岁的智力能碰撞出什么?在阴谋中坐上皇位。
  • 重生之嫡女斗渣男

    重生之嫡女斗渣男

    她,庄静怡,狗血的穿越了!果然穿越文看多了,会遭报应!只是别人穿越,都意气飞扬,活的多姿多彩,为什么轮到她穿越了,却处处都是狗血淋头的剧情?!老天爷,你真的是不长眼啊!别人嫁人,带着满街的嫁妆,她倒好,她嫁人带着妾室,而且这个妾室还对她恨得咬牙切齿,满脑满心的要置她于死地!夫君风流,妾室妖娆,妯娌相争,姑嫂相斗,外加皇子爷们也来凑热闹,这重来的一辈子,怎一个乱字了得!且看,她,庄静怡如何周旋,活出一个穿越者的淡然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乌龙召唤:冷情妈咪

    乌龙召唤:冷情妈咪

    新文正式发布《限时抢婚:晚安我的好好先生》她是世家暗中培养的希望,一旨圣婚,却被诊出身孕,灵力尽失,被人暗下毒盅,万里追杀,名声尽毁,世家不容,无力自保,险先丧命!“今日欺我者,待到他日,我必百倍千倍万倍还之!”灰飞烟灭前,她狰狞至极以命契誓!血红满天!他本是上古遗留的神祗,龙族歼灭,他带着精心护养的龙筋来到凡间,借由禁术将它孕养到了她的腹中……本该毫无牵连,龙子竟让两个冷情淡薄的人相依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