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629100000023

第23章 道法高强开坛授箓

此外,每逢三元日,到了天官、地官、水官考校人们得失的时间,张修天师就要下山开坛授箓度人。唐代是对符箓授受非常重视的一个时代,各派符箓,由低及高,共有一百二十阶,其中以正一派的二十四箓为基础。由于龙虎山天师世家的巨大感召力和张修天师的高强道法,每年三元日,慕名前往龙虎山法坛的人络绎不绝。在这些授箓求度的人群中,有两个人比较特别有名:一位乃是江西大富商刘迁,另一位是茅山高道邓先生——邓启霞。

江西大富商刘迁身上发生的一件事情,曾经轰动一时。江西大富商刘迁乃是当时商界响当当的人物,生意做得很大,富甲天下,名噪一时。虽然是像刘迁这样的大富商,每天忙于商业的经营和人际的应酬,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在内心深处却十分空虚,因而慕道和向道的意愿十分坚决。他在得知龙虎山的张修天师道法高强之后,于三元日前往龙虎山求度。经过龙虎山严格的考查之后,刘迁获得了授箓的资格,跟同一批求道者一道皈依道门,在龙虎山被授予都功箓。刘迁虽然获授都功箓成为道门弟子,但每天忙于生意上的事务,无暇修道。就这样,一晃就过了很多年。

有一天,刘迁亲自去金陵处理一宗大的生意,刘迁到金陵后随即住店休息。第二天一早,仆人叫门,无人应门,打开门一看,刘迁脉息全无,已经一命呜呼了。就在刘迁的家人悲痛欲绝,为他料理后事,准备下葬之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刘迁的身体居然微微蠕动,慢慢活了过来。就在家人惊喜之际,刘迁向大家讲述了他死后发生的奇事。刘迁说,就在自己睡着之后,被两位冥官捉拿到了地狱。正在自己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之时,天空忽然出现耀眼的金光,一位身穿黄衣的仙官从天而降,拦住了两位冥官的去路,对他们说:“两位冥官,请索下留人。”

两位冥官回道:“请问仙官有何吩咐?”

黄衣仙官说:“你们难道没看见刘迁身佩正一箓吗?身佩正一箓之人,名在上天,不归你们冥府管辖。如果抓错了人,你们可是要担责任的啊!”

两位冥官听后,大吃一惊,答道:“多谢提醒,我们险些出错。不过,根据我们冥府的记录,刘迁大限已到,我们不抓他的话,又如何处置呢?请明仙官示。”

黄衣仙官说:“刘迁虽然大限已至,不过他身佩正一箓,可以延寿三十年。”

两位冥官道:“这下妥了,我们可以放人了。刘迁就交给您了!”

说罢,刘迁眼前金光一闪,睁开眼睛已经回到了阳间。有了这次死而复活的不凡经历,刘迁深感龙虎山正一箓的神奇。于是反思自己的人生,认识到无论是钱财、地位、名誉,还是妻妾儿女,这些东西在死亡的面前是多么脆弱啊!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刘迁幡然悔悟,决定放下自己的金钱、名位和家庭,脱去自己华美的绫罗绸缎的衣服,抛弃锦衣玉食的生活,毅然辞家,上龙虎山,追随张修天师修道去了。刘迁的事迹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很多人听闻了刘迁的故事之后,纷纷前往龙虎山,恳请张修天师授箓,成为张修天师的弟子。杜光庭《道教灵验记》、元明善《龙虎山志》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对刘迁的事迹均有记载。

(唐)杜光庭《道教灵验记》卷十一《刘迁都功箓验》载:

刘迁者,江西大贾。诣十九世天师,传授都功法箓。明年卒于金陵,两夕而苏,云:“冥官所追,忽有金光自天而下,黄衣使者乘空而至,执素简读曰:‘刘迁身佩正一箓,名在上天,非地司所籍。大限既足,可延三十年。’”由是披褐修道,入龙虎山师奉天师焉。

元明善《龙虎山志》53页:

修尝授法箓江西大贾刘迁。明年,迁来言,昨贾金陵得暴疾死,见黄衣人执素简,谓迁曰:汝佩正一法箓,非地司所摄。迁得复活,从师游。是为天师十九代。元至正十三年,赠冲玄翊化昭庆真君,子谌嗣。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之十九:

张修,字德真,仲良之长子。为人质朴,常衣布素,不喜华饰。与妻耕于野,不与乡人交通。岁以符法传人、治病,应时而验。所得法信,皆施贫士,甘于寂寞,无所贪慕。先二年,自营坟郭,曰:吾二年当去。至期乃沐浴更衣,端坐而化,时年八十五岁。

除了刘迁之外,茅山道门威仪邓启霞,字云叟,乃是唐代名震一时的“北帝派”创始人邓紫阳邓天师的后人。年轻时专程到龙虎山追随第十九代天师张修,参受法箓,获授正一都功箓。据南唐徐锴《茅山道门威仪邓先生碑》的记载:邓启霞少年时曾于唐咸通元年(860),投茅山太平观柏道泉为弟子,六年后披度为道士。唐咸通十二年(871),到龙虎山十九代天师参授都功正一法箓。乾符三年(876)至茅山太平观三洞法师何元通处,进授中盟上清法箓。

《茅山道门威仪邓先生碑》记载了邓启霞的生平事迹,以及他诣龙虎山追随十九代天师参授都功正一法箓,后成为一代高道的事实。兹列引如下:

原夫性与天道,夫子秘而不言。神之格思,诗人谓之难度,况乎穷幽极奥,炼气陶形?而庸庸之徒,交臂于遗金,爽口于缘鹄,涂穷于缺甃,智极于转丸,奔驰莫逢,视听莫见,真人隐而下士笑者,又焉足怪乎?宏之在人,可得而言矣。故茅山道门威仪邓君启霞,字云叟,其先南阳人,今为丹阳金坛人也。开元时有邓天师者,道简上圣,屈乎下风,光国垂勋,隐景遁化。君即其后也。祖讳文,考讳章,皆不仕。君性理和敬,神识宏深。咸通元年,始诣茅山太平观柏尊师道泉为弟子。方羁丱,六年乃披度为道士。十二年诣龙虎山,十九代天师参授都功正一法。乾符三年,诣本观三洞法师何先生,元通进授中盟上清法。何即桃源黄先生洞元之弟子也,与瞿仙童为同学之友焉。其源流隐显,著自前闻,固非末学所能谈悉。天祐四年,吴太祖旌别元异,始加简署。寻为本山道副,九年为山门威仪,再赐紫服。华阳洞天仙圣游集太平观,即太宗文皇帝为升真先生之所立也。虽神真所处,杳以静深。而外迹系时,与之崇替。中和之际,寇盗星驰。人力所为,翦焉将烬。世之后学,无所式瞻。君誓高日月,诚贯金石。周流劝谕,力与志拜。人物感其精诚,神明助其寻度。荆棘陨萚,并为芝丹。鸱枭革音,复见鸾鹤。像设严毖,垣楹轮奂。其所经始,三百馀间。山楼所须,田畴帑庾,什器等率皆称是。

夫紫荩兆于建业,茅山连于金陵。君之缵修,灵境光复。而有唐中兴之业,亦自此而基。神理幽通,不期而会者矣。义祖武皇帝作镇江表,特加礼异。至诚所启,罔有不从。是以力役复蠲,樵苏有禁。梁怀王藩屏淛右,亲图写其像焉。君既拱此元珠,轻其尺璧。内以宏道,外以成人。贞素先生王君,理解清深,墙宇高嶷,未尝不摄齐捧袂,虚往实归,舒其愤悱。致于夷旷,偏得其道,以居京师。君于世学,多所精诣。体此敏博,冲而用之。既居其实而去其华,养其内而遗其外,故不复为称矣。夫流光迅驰,道俗同在。若并辔半岭,而升降则殊。及夫百龄有穷,万物将蜕,众自此沦厌,君自此跻升。真俗之间,由是而判。幽冥恍惚,昧者不知。春秋八十有五,太和四年,岁在壬辰,解化于山门。君所传经箓,昭显于时,则故元博大师(真素先生)王君栖霞,惠和大师康君可久,茅山威仪王君敬真,麻姑山威仪王君体仁,表叹大德,赐紫安君光美。左街焚修大德张混成,庐山道副重安寂,并被国宠,翊于道风。入室弟子故太平观都监陈修一、陈守一,今茅山都监主教,门事表叹大德邓栖一、监观倪宏一等,并随其性习,间参道要。山门教宇,栖一有其劳。君遗世虽遥,贞石犹缺。真迹未勒,门人惧焉。锴之蒙浅,虽晚闻道,昔尝逮奉贞素伏申之敬,贞素之上清门人今右街章表大德刘君德光,为启霞之友,邓君栖一因而见托,故锴不为让焉。其铭曰:

大道泛兮,物无不在。人代有敝,真风无改。于铄邓君,情遗所宰。惟道是求,惟道是采。脱落畎亩,超登云海。天作茅峰,人作瓃。君始从师,逸而功倍。教法遥邈,君能复之。一匡轮迹,允洽昌期。君既往矣,谁能嗣之。弟子栖一,承兹道基。敬仰高风,刻石为碑。俾尔后学,高山仰之。董诰:《全唐文》第19册,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卷八百八十八,第9283页。

以上两个例子,一位是俗家弟子,一位是正式道士,都获授正一都功箓。那么到底什么是箓,什么是授箓仪式,什么又是都功箓呢?总的来说,受箓仪式即是获得箓的一种仪式,“箓”是受箓仪式之核心。浅白地讲,道士的“箓”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职场的各种资格证书,但这两者绝不能等同,因为“箓”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及神圣而超世俗的宗教内涵是普通的资格证书所没有的。这里所说的“箓”也是法箓,是授予道士的法职,也是道士与真神沟通的凭信,拥有法箓道士就能够调遣官将吏兵等鬼神,拥有巨大的威力。道教认为神在本质上是道炁,通过受箓才能将箓上的官将吏兵纳入自己的身体之中,也才能够出官上章(主要是通过存想的方式,想象先把箓中的神进入自己体内,然后从自己身体出去升天禀报),这样道士才具备消灾、驱魔、捉鬼、治病的威力。因此,道士与神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道士还未成仙之前,通过受箓就获得了支配官将吏兵的权利。《正一法文太上外箓仪》称:“未受箓时,无所呼召,受箓之后,动静呼神。不行戒者,呼之不至,破戒之人,吏兵远身。”一般来说,道士法箓还必须跟戒律相配合修行,法箓才会灵验,其巨大法力才能发挥出来。《洞玄灵宝课中法》称:“箓者,戒箓情性,止塞愆非,制断恶根,发生道业。从凡入圣,自始及终,先从戒箓。然始登真。”《道藏》第32册第229页。既讲到受箓与戒律的配合,也讲到受箓是道业开始的标志,从此以后一步一步向着登真成仙目标努力。

所谓的都功箓,即学道之人,最初所受之箓。一般来说授箓基本程序为:初授太上三五都功箓,升授太上正一盟威箓;再授上清三洞五雷箓,升上清大洞经箓。根据《天坛玉格》的规定,授箓有大体有5个等级:

初次授箓:授予《太上三五都功经箓》,简称“都功箓”,要求:通晓《早晚功课经》,诵读《老子道德经》、《度人经》,属六、七品职衔;

第二次加箓:升授《太上正一盟威经箓》,简称“盟威箓”,要求:通晓正一诸经,属四、五品职衔;

第三次加箓:加授《上清三洞五雷经箓》,简称“五雷箓”,要求:通晓《上清经》,属三品职衔;

第四次加箓:加升《上清三洞经箓》,简称“三洞五雷箓”,要求:通晓《三洞经》,属正二品职衔;

第五次加箓:晋升《上清大洞经箓》,简称“上清箓”,要求:通览藏经,属正一品职衔,通常只授给天师真人,不授他人。

明代朱权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讲到授箓的单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初真受法,必先受箓,许补从九品。其正九品,未受录人不许任之。

第二个原则:凡行斋醮,虽有他品,复而未受,都功箓无祭酒职者,誊诚不达。七品以上,不受盟威箓,不许任之。五品以上,不受洞渊箓,不许任之。四品以上,不受神霄箓,不许任之。三品以上,不受大洞箓,不许任之。

第三个原则:法与箓相需,不可相违。天心法,宜受都功箓。五雷法,宜受高上神霄箓。灵宝法,宜受紫虚阳光箓及灵宝中盟录。天蓬法,宜受北帝伏魔箓。天枢法,宜受上清回车毕道箓。赵侯南法,自有正振,宜受赵侯箓。朱权:《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见《中华道藏》第28册,第688页。

由此可见,刘迁和邓启霞在第十九代天师张修处,最初所受的法箓为初等级的都功箓。即使是初等级的道箓,已经有如此巨大的威力。可以想见,高等级的道箓的威力更是高深莫测。

前面提到的在木叶上篆写符文,乃是天师世家的家传秘法。除了第十九代天师擅长该法之外,《天师世家》还记载第三十四代天师张庆先,亦擅长木叶篆符。据说第三十四代天师张庆先曾“游山之张公洞,有井极深,戏以木叶投入,俄而波涛汹涌,有一老龙从井出,拜而有请,戒之毋旱涝而去”。可见木叶篆符的威力巨大,张庆先天师一个游戏性的动作,居然把井中的老龙惊起,前来拜见天师。此外,苏东坡曾经写过一首木叶篆符有关的诗作,从中亦可以看出天师世家木叶篆符的巨大影响。

(过安乐山,闻山上木叶有文,如道士篆符,云,此山乃张道陵所寓,二首其一)

天师化去知何在,玉印相传世共珍。故国子孙今尚死,满山秋叶岂能神。

同类推荐
  • 李敖快意恩仇录

    李敖快意恩仇录

    人人都说李敖狂傲,请看其自负。人人都说李敖爱美女,请看美女如何爱李敖。人人都说李敖是颂神,请看刁民闹衙。人人都说做自己,唯李敖一人耳!如果说《李敖回忆录》是画龙之作,《李敖快意恩仇录》则是点睛之书。
  •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上)

    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上)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主要有政坛伟人、发明始祖、经济导师、军事将帅、科技精英、谋略奇才、企业富豪、思想先驱、外交巨擎、文坛巨匠、艺术大师。阅读这些世界名人的个人简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风采与成功智慧,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能够激励我们的理想和志向,指导我们的人生道路和事业发展。
  • 努尔哈赤传

    努尔哈赤传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即清太祖,大清帝国的开山始祖,八旗兵创建者和统帅,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努尔哈赤的一生波诡云谲,野心、杀戮、权谋、奇情交织,既是骑马弯弓的塞外英雄,又是攻无不取的常胜帝王。本书将努尔哈赤的一生客观地一一呈现出来。
  • 血色码头

    血色码头

    本书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水旱码头--古镇碛口为背景,讲述了当地盛、程两大家族,八路军,晋绥军的10个主要人物的爱恨情仇与可歌可泣的故事。作者以风土人情的笔风描写各位主人公的传奇故事,为读者重现了一个存在于过去的碛口,同时用朴实的带有山西风味的语言,把一个个活生生的碛口人带到读者面前。
  • 袁崇焕

    袁崇焕

    本书主要写袁崇焕的一生,写他如何打败天命汗努尔哈赤和天聪汗皇太极,又写崇祯帝中反间计、杀袁崇焕而使皇太极成为袁崇焕的克星,本书重点写明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登上历史舞台的最后十年,袁崇焕为辽事而投笔从戎,为辽事施展才华,也为辽事建树功勋,因辽事而召唤仇神,因辽事而惨遭冤杀,也因辽事而垂千古。
热门推荐
  • 再回首已是往事

    再回首已是往事

    是你死皮赖脸的闯进我的孤岛。当我真正适应你们的存在,开始依赖你们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这是一场荒唐的骗局。我好傻。父亲的死带走了所有。同样也揭开了隐藏多年的秘密……不知道再次遇见你的时候,我还能否想起那个说要把“快乐分给我一半”的少年。
  • 斩断我们之间

    斩断我们之间

    不知名的手段两个陌生人紧紧联系在一起,一生共生,一死同死,怎么办?解决一下吧
  • 青莲大帝

    青莲大帝

    一个拥有千年经历的灵魂,一具拥有举世罕见天赋的肉体。因为神体的压制而被驱赶家门,从此而得走上神帝之路。修炼本是逆天而行,踏天而上,看我如何,以身为剑,灵气破天。神灵不毁。而我当永世不灭!一步步从枯骨嶙峋的道路上,迈上那神帝之位。
  • 修仙真谛

    修仙真谛

    活着,为了什么?为了活着。修仙,为了什么?为了长生。仙路漫漫,困难重重,求长生仿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大道无情,若不能修成真仙,得证混元,只能魂飞魄散,再入轮回。看一个毛头小子,如何一步步修炼,掌握世间法则,洞悉修仙真谛,最终成就真仙。
  • 节操于我如浮云

    节操于我如浮云

    肤白貌美,能文能武,死皮赖脸,节操又不能当饭吃
  • 半世欢

    半世欢

    声明1:我们阴阳家,不是SSR的阴阳师,也不是穿行于阴间阳界的鬼怪乱神,而是,以阴阳五行勘破宇宙奥义的科学研究者。声明2:欢脱的重生,不宅斗,只斗天下。——————奶奶说:有智者预言,当圣人身着素白长袍,手持日月之魂,踏羽御风而来之时,和平之光将会降临。奶奶说:雨良,你肩负天命,去找圣人吧。于是我出山而去,谁知,圣人还未找到,却找到了被封印的前世记忆……正是:阴阳生流转,天地育河山,怜子前生苦,再予半世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傲武天心

    傲武天心

    武道之极,抬手破九霄,俯身惊九幽!一颗心,坚强着,强大着,心怀天下,大爱苍生!一位少年的武道之路,从这里走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公主嫁到将军别逃

    公主嫁到将军别逃

    她江钰婳是尊贵无双的公主,这一生却为了那个狗男人,听信了她的白莲花妹妹,最终害得父皇母后被毒杀鞭尸,皇兄惨死,她疆国的天下被占,百姓流离失所,而那个男人身为大将军,却爱她入骨的,最终却也因为她顶罪而被千刀万剐~~这一世,她亏欠了太多的人,来世,她一定要好好对待他们,她一定要让那对狗男女生不如死,好好去爱那个为了她可以放弃一切的男人……秦亦墨,这一世,本公主就赖上你了,你休想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