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614100000084

第84章 皇家也有难念的经(3)

“什么?十七弟想哪里去了!”永乐很诧异似地摇摇头,但仍和蔼地微笑说,“当年五弟想去钱塘,皇考不允。建文无道,竟将钱塘封于其弟,却也未能就藩。唉,钱塘非善地也。十七弟再挑一挑看。”

宁王没办法,他辩不过永乐这理儿。既然杭州不行,那就苏州吧。苏州也还不错!于是他也吟诗道:“夜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不料永乐又摇摇头嘿地一笑:“十七弟呀,你是怎想的呢?苏州乃京畿之地,距京师太近,这不合适。你再挑挑看?”

既然苏州也不行,宁王更是失望。他没兴趣再挑拣了。就说,那陛下想令臣去哪里呢?

永乐便收敛笑容,向宁王伸出四根手指,一根一根扳着说:“建宁、重庆、荆州、东昌,此四郡,都是好地方儿。十七弟可任选其一。”

宁王一听,心里唰地凉了,凉透了。说实在的,这四个地方与他原先所期望的相去太远,差距太大。不要说他和永乐过去还有什么大宁之盟;即便没有什么“中分天下”之约,就是按老规矩,他作为高皇帝亲子,总也该有落脚的地方啊!全国一百四十座府城,随便摸一个,也未必比这几个差呀!朱棣呀朱棣,你竟是这般无情无义的人吗?你忘记了你当年是怎么可怜兮兮跪到我府里去的吗?你忘记了我是如何在北平辛辛苦苦为你起草一道道檄文的了吗?“贵人健忘”,真是“贵人健忘”啊!朱棣啊,阴险狡猾的朱棣呀!……

宁王忍不住哭了。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拂袖而去。回到馆驿,一头倒在床上便不省人事儿。

永乐听说宁王病了,便也觉得于心不忍似的。反复思忖,建宁、重庆、荆州、东昌既然宁王皆未看中,那就换南昌吧。于是,他亲手抄写了一份王勃的《滕王阁序》赏赐给了宁王。南昌经王勃一吹,似乎是天下最好的府郡,什么“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又什么“雄州雾列,俊彩星驰”。但宁王到那儿一看,他的王府只不过是江西布政司腾出来的个旧院儿,其房屋规制与其他亲王的府邸根本无法相比,连他在大宁的王府都不如。但他有什么办法?他只能认命。不敢拒绝,也不敢有怨言。必须小心有人到新皇帝那里告发他有什么“异谋”。

宁王自此学会了韬光养晦。购置了一处“精庐”,整日在精庐里鼓琴读书。也别说,后来还真是编写了不少书籍。

宁王到了南昌不久,郡中有人向朝廷告密,说宁王诽谤皇帝。但永乐笑道:“没有的事儿。”

永乐有他亲自掌握的密探。这些密探在永乐朝初期还不是太多,但毕竟已经有了。他们分散在各地,藩王们是重点盯防的对象。宁王在南昌倒未被发现有什么劣迹,倒是在岷王、代王、齐王、谷王那里,侦探出了大量的罪行。

岷王、代王、齐王在建文朝曾被废为庶人。永乐登基后,他们认为是拨云见日,枯木逢春。他们希望回到洪武的时代,藩王既掌握兵马,又有诸多特权,可以在封地为所欲为。但他们很快便发现这纯属痴心妄想。

永乐帝对他们虽也“优礼”,但决不容许他们骄恣放纵,更不能干任何危害皇权的事儿。否则,“大兄”对付他们,可比建文又厉害多了!

最先尝到厉害滋味儿的是岷王。当初岷王被建文削爵废为庶人,是因了西平侯沐晟告发“多行不法”。如今复爵后,仍不思悔改,又故态复萌。整日沉湎于酒色,酒醉后擅自收缴地方官的印信,无故殴戮吏民。永乐帝查得了证据,不禁十分恼怒,在岷王复爵三个月后便向他问罪,降其官属。过了不到半年,再削其护卫。岷王这才意识到,他事实上又沦落为一个平民了。

第二个被惩办的是代王朱桂。代王论起来与永乐还有一层亲戚关系——代王妃也是徐达的女儿,徐皇后的亲妹子。也许正因了这层关系,永乐对这对夫妻的性脾非常熟悉。听说代王复爵回到大同后又开始为非作歹,永乐便赐玺书告诫他说:

“朕闻弟骄纵不规,国人多怨言,告发者颇众。弟虽已复王位,却独不记建文时窘境耶?”

后来又整理了三十二条罪状,召其入朝,准备当面训责。不料代王却不理不睬,未曾入朝。

这且不说。又听说代王妃仰仗她是徐皇后的亲妹、当今天子的小姨,故骄狂无比,竟以虐人为乐。因妒恨代王宠爱两个侍女,便用火漆漆伤了她们的面颊,使之成为癞疮。代王一看,便将王妃连同王世子一同撵到外面住宿。这些情况很快便有密探报告皇上。永乐帝一看代王太不像话,不成体统,随即革其三护卫及官属。但这朱桂已不可救药,干脆破罐子破摔,时常醉醺醺地带了他几个儿子,脏衣破帽地游行于市中,动辄从袖中掏出斧锤伤人。闹得永乐帝也只好“眼不见为净”,懒得管他了。

第三个被制裁的是齐王。齐王素性凶暴。建文时期被关押了几年,刚被救出的时候还算规矩,但一俟回到青州,便又为所欲为无法无天。永乐帝见苗头不好,将其召至京师当面教训,提醒他不要忘记“削藩”之苦。谁知齐王当面诺诺,转过身去则依然如故。

齐王暗地里畜养刺客,又招揽所谓的异人术士,对青州府的官吏根本不放在眼里。竟然命令王府的护卫据守青州城;甚至将城墙隔断,不许守吏登城夜巡。这种行为实在也太出格儿了。于是守吏李拱、曾名深等向朝廷写信,揭发齐王此举有“急变”之嫌。不料齐王得知消息,干脆将李、曾等拘押起来,企图杀人灭口。事情紧急,永乐忙下诏索要李拱等人,并责谕齐王改过。随后齐王来朝,廷臣们纷纷弹劾齐王的罪过。谁知齐王竟怒目圆睁,冲着朝臣们厉声叫骂:

“你们这班喋喋不休的奸臣贼子!又想效仿建文朝来迫害本王吗?瞧着,等有机会,本王定尽斩不饶!”边骂,一边还用手掌做了“斩首”的架式。

齐王如此狂妄桀骜,侮辱大臣,自然引起众愤。永乐帝也无法庇护他,便削其官属护卫,又诛杀齐王府有关的人员,释放了被齐王私自关押的李拱等人。随后,永乐问齐王悔不悔?齐王却只是哼地一声,竟显示了怨愤之意。永乐只好叹一声,将其废为庶人——这是永乐三年八月的事情。

“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帝王之家亦不能例外。如果说,对待徐辉祖、梅殷这类讨厌的“戚畹”,和岷王、代王、齐王这类可恶的小弟,他虽有些犯愁,但总有办法对付;那么,对待自己亲生的儿子们,他却大伤脑筋,一筹莫展,甚至无可奈何听天由命了。

也许,这是惟帝王才有的烦恼和悲哀。

他有三个儿子(其实是四子,但第四子朱高燨已早夭)和五个女儿。儿子即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其子女与太祖相比实在不多,但他所遇到的烦恼却并不比太祖少。

他这三个儿子,一人一个心眼儿,水火不能相容,这已是公开的秘密。说起来,过去他这一辈的几位兄弟,比如懿文太子、秦王、晋王、周王,虽说也有些疙疙瘩瘩,但还没有像他的这几个儿子,互相视若仇寇。洪武三十四年秋,方孝孺施反问计,高煦、高燧“趁火打劫”,差点儿让他误杀了世子。这件事留下的阴影至今未能消除——大概永远也不会消除的了。而且这阴影所带来的伤害,已超出了他们家庭的范围,对朝廷对国家都带来深深的影响。它像一件陶器或瓷器的炸纹儿,这炸纹儿也许是明显的,也许暂时还被一层什么东西隐蔽着,但稍不留神,不定哪霎儿它将会使这件陶器或瓷器破碎!

国家被称之为“神器”。他有时候就做这种什么陶器或瓷器突然破裂的恶梦。

他必须尽一切努力不使“神器”出现裂纹儿。

说到家吧,那便是“立储”即确立东宫皇太子的问题。

真没想到啊,当年太祖高皇帝遇到的难题儿如今又在他的面前出现了!

当年太祖实在看不中皇长子朱标。太祖看中的是他,四子朱棣。可按照立储的嫡长制,“储君”还是得选定朱标。后来太子薨逝,这道难题儿再次出现。太祖是非常明显地表示出对皇长孙的不满和准备选定他朱棣为“储君”的意向了,可到头来还是得遵奉立储嫡长制,把他老人家本不喜欢的孙子抱到了皇帝的龙椅上!……

事实证明,他老人家的确错了!

他老人家为这错误的抉择,付出了多少生命、多少财帑啊!……

永乐元年正月,许多大臣就上表,请立皇太子了。说来这也是规矩,皇帝登基便应立储(太祖就是在其即帝位时立朱标为太子的),但他犹豫不决,敷衍群臣说:“皇长子年纪不大,正当进学读书之时。俟其知识丰富,道德益进,立储之事议之未晚呢。”两个月后,文武百官再次上奏请立太子。他仍是辩了一通“皇长子还是先丰富其学识吧”,把这事儿又搁置起来。于是人们便增添了疑忌。人们觉得这是大事儿,皇帝以“丰富学识”为由不册封太子,这难以令人信服。这事儿若不早确定下来,必会影响国家政局稳定的。再又说了,人们也窥测到了皇上的心理——皇上是不喜欢朱高炽,却又捉不住朱高炽什么坏的把柄儿,故尔犹豫不决。皇上喜欢的,首先是朱高煦,因为他随王征战,屡立殊功;其次是朱高燧,他机灵乖滑,颇能揣摸老人家的心思,极孝顺的。但是众多官僚还是拥戴高炽而讨厌(或者惧怕)高煦。高煦不说别的,只那暴戾的性脾和不端的品行(譬如当年偷了徐辉祖的良马逃亡,在路上怒鞭驿丞,差点儿要了人家性命,这事儿人们还记忆犹新),就不够君主的料儿。相比之下,朱高炽温文尔稚,沉稳谦逊,让他做皇帝至少不会胡来,而人们围拢在这样的皇帝身边心情也会舒畅些的。所以人们都发急。但话又说回来,立储是皇帝的事儿,别人急也没用。急得过了火儿,没准儿还会惹出麻烦。

于是人们便去找周王。想请周王出面,劝皇帝尽快立储。周王是皇上的同母弟,他的话皇上肯定能信得过,也有足够的份量呢。

在永乐登基后,因对诸亲王实行了“优礼”政策,允许亲王们随时来朝(而不是如洪武、建文时代,没有诏令不准进京),所以周王来趟应天还是极方便的。说到周王,经过了七灾八难,人变得老诚了。也不是当年玩世不恭的模样了。故而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人们知道周王支持朱高炽,就觉得这事儿很有把握。

却想不到连周王也不行。只要一提到“立储”,皇上马上就把话题转开,“王顾左右而言他”。周王知道皇上有难言之隐,就不好再张口了。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周王心里叹道。他自己的“经”不就很难念吗?那个向建文出告发他有“异谋”的不肖子朱有火动,至今提起来都恨得他牙根儿疼。周王的家庭也很难调理(跟永乐家颇有点相似):二子和三子联合起来对付周世子,闹腾得没有个安生的时候!唉!……

周王走后,永乐倒是烦躁起来了。他被迫又将这个不愿接触,却又难以回避的难题再翻腾出来。

他知道朱高炽并不是坏孩子。高炽端庄沉静,做事循规蹈矩,内心很是仁慈。当年他的祖父高皇帝曾令他与秦、晋二王的世子分别阅军,结果每天都是他回来最晚。太祖问他回来晚的缘由,他说:“早晨天甚寒冷,我待军士们吃过早饭后才阅军,故尔迟归。”又有一回,太祖让他与秦、晋二世子一起分阅诸臣奏章。太祖发现他所阅处的大臣奏章中,有几个错字他未曾修改,以为他疏忽大意。其实,他是重视奏章中关于国计民生的大端,而不太注意无足轻重的细枝末节。他对太祖说:“孙儿未敢忽略。但念其小过,不必计较呢。”太祖又问他:“舜、汤时水旱,百姓何以为恃?”他说:“有恃于圣人恤民之政。”太祖听了,颔首赞道:“唔,我孙儿有君子之识。”

然而说也怪,太祖所欣赏的朱高炽的长处,恰恰永乐最是讨厌。在永乐看来,高炽的这所谓长处,颇似建文,以及建文的父亲懿文太子。而其症结所在,便是永乐皇帝内心深处,与儒家的理念有格格不入的地方。说得再明白一点,便是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当建文那样的“仁柔”的皇帝。

同类推荐
  •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本书从李时珍的家学渊源,行医经验到著修本草纲目说起,对李时珍的医学成就和本草纲目的医学资料珍贵价值都进行了介绍。
  • 死亡密码

    死亡密码

    他们是世界近现代政坛上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特出的人生经历,使人们对其死亡的原因也更加关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档案栏目编著的死亡密码通过解密档案和对历史线索的再梳理,与亲历者和专家学者们一起探究他们的死亡真相。破译历史密码,还原历史真相。不论是革命领袖,抑或是大国政要,还是敌对阵营里的头面人物、政要、间谍,从他们的身上以及围绕着他们发生的一切,会让读者深刻体会到政治斗争的严酷,以及人生命运的多变。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海明威卡夫卡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海明威卡夫卡

    海明威和卡夫卡是著名的外国文学作家,他们的著作至今影响深远。名人成功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成功前的历史却鲜为人知。本书对二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二人成功的主客观因素。该书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有所裨益。
  • 贝多芬传

    贝多芬传

    本书是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著名的人物传记之一。这是一颗受伤后近乎窒息的心灵勃发而出的一曲激昂的交响乐(贝多芬本人正是这样的经历),是对音乐艺术大师贝多芬一生的真实素描。
  • 必知的外国数学家

    必知的外国数学家

    为了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同学们能够早日迈入数学的殿堂,我们特地编写了这套‘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本套丛书根据具体内涵进行相应归类排列,有数学趣闻、数学密码、数学之谜、数学智力,以及数学游戏、数学闯关等内容,并配有相应的答案,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实用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中小学生培养数学爱好的配套系列读物。
热门推荐
  • 本宫要休夫君

    本宫要休夫君

    世上女子都向往宫廷的荣宠与权贵,只有她明白那红砖绿瓦下的凄凉与悲伤。自古最是无情帝王家,她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却无端卷入皇室纷争的漩涡中,成了天下人口中的红颜祸水。两朝皇妃,帝王江山,终究不是她想要的。
  • 再帅都不能打扰我学习

    再帅都不能打扰我学习

    无敌写手,我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网络小说爱好者
  • 摄政王的倾世独宠

    摄政王的倾世独宠

    她是北辰国的花痴草包女,将军府二小姐,意外落水死于非命,她现代世界顶级特工,意外身亡,成为将军府二小姐。他北辰国摄政王,冷血无情,手握重权,却唯独对她宠溺无边,柔情似水,为她愿倾尽所有,只为得佳人心。
  • 隔壁那个偷窥狂

    隔壁那个偷窥狂

    且看一个闷骚系呆懵面瘫如何追上他喜欢了十多年的伪·冰山·真·花瓶系女神的。女神不好追,要看你怎么追。喜欢请收藏,多谢观看乀(ˉεˉ乀)
  • 踏仙途之东帝

    踏仙途之东帝

    小友老夫看你根骨奇佳天赋异凛特来只指点迷津,让尔等不再迷惘
  • 没有人比我更懂奥秘

    没有人比我更懂奥秘

    恐怖生物翻跃维度涌来,啃食生机,肆虐蔓延。贵族宰执的国度秩序崩毁,人命如草。“三日后,我将清除所有寄生、蚕食此世的害虫,无论怪物人类。介于善恶间者,自觉遵守十二道核心主义价值观或有转机。”末世的浪潮中,白色修罗、明日先知、整活之王、黑暗前行者、炽阳之神--苏亚站出来,向世界宣告。.......他将怀揣唯一的光,在这最黑暗的夜,充当炬火,独自照耀。
  • 长生的上下两千年

    长生的上下两千年

    带着前世记忆的秦子戈重生到金戈铁马,纵横睥睨的先秦时代。本欲做一看客的他,却被命运的洪流席卷。道家高人北冥子观其面相言其命犯天煞孤星,必定将是克父、克母、克师、克友、克妻、克子之人。自以为熟知历史发展的他一笑了之。但在好友惨死,母亲自尽,姐嫁鳏夫后,面对明知不可能战胜的命运,他选择了用生命来抗争。机缘巧合下,他吞下了嬴政的长生不老丹。想死的活了千年,不想死的却永眠地下。世人都道长生好,又岂知若是凄苦,纵是长生又何用。世人皆说长生好,唯君自在随天老!不渡世人不渡己,不求长生不求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名剑龙驹

    名剑龙驹

    天下之马,若灭若没,若亡若失。大唐贞观初年,唐太宗平定四方,被各地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高昌王麹文泰拒绝与中原往来交易,太宗遣兵部尚书侯君集为交河道大总管率军出讨。数月之后,侯君集大破高昌,麹文泰病逝,其子麴智盛投降。侯君集在唐军大获全胜之际,竟然私自掠夺了高昌国的财宝,其中便有一匹罕见的白龙驹。
  • 通天武圣

    通天武圣

    一颗先天神通果,将自身打造成战斗机器,可攻可防,攻击则斗转星移、破灭无数,诸天十方最强的矛!防则衍化黑洞,吸万物以补自身,九天十地最强的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