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614100000032

第32章 “削藩”第一刀(4)

“穿铁裙子的贡妃”早已永远地去了。但她的骨肉还鲜活于世上,那就是他和周王。尽管他和周王彼此间从未涉及“生母”这个敏感的话题,他们也从未表现出过分的亲密,然而在内心深处,他们的感情总是相通的。相对而言,太子朱标,以及秦王、晋王,都比周王朱棣要疏远一些。他相信周王也会有同样的感觉,周王肯定也知道:“穿铁裙子的贡妃”的故事,周王肯定也知道,可怜的贡妃曾经生育过洪武皇帝的四子和五子。他和他无法直面而视,互诉衷曲,公开地议论一下如何祭奠他们惨死的生母,这便是人世间的可悲之处!

那么今夜的恶梦,没准儿也是贡妃即他的生母托梦于他,让他救助自己的骨肉兄弟。因为据说神仙或鬼魂,才有能力“托梦”,而活人是“托”不起“梦”的。想到这一点,燕王顿感毛骨悚然,同时忧心如焚。“必须救他!”他对自己说,“无论怎样,也得把他救出蒙化!”

似乎听到有个声音,来自天上,或者地下,这样清清楚楚地提醒他。无须分辨,那一定是他们的生母贡妃。母亲在教给他“唇亡齿寒”的道理呢!

其实无须母亲教导,他也懂得这个道理。朱允炆的刀子捅在周王身上,血却在两处流——他的身上也有伤口啊!

他非常清楚,现在被“治罪”的是周王,下一个也许就轮到他了。

自从赴京奔丧受阻于淮安,他便预感到,建文帝以及“用事者”齐泰、黄子澄之流,为稳固帝座,必会向他们这些藩王手里收权。“王国所在文武衙门军士,今后一听朝廷节制”,那仅是第一步。(今后肯定不会有让他燕王节制沿边兵马的机会了!)第二步、第三步……麻烦肯定会接踵而至。他们这些亲王——尤其是他燕王,日子必会越来越难过,处境必会越来越险恶。看不透这一点,那才是傻瓜呢!

他也非常清楚,从现在起,他必须跟朝廷斗心眼儿了!为了生存,甚至得不择手段了!

其实,朝廷不也在跟他们斗心眼儿吗?对付周王令李景隆“假道开封,北征备边”,堂堂朝廷也耍这种花招儿!这不像正经皇帝的来头儿!搞这种小鬼点子的皇帝不会有出息!……

“我知道应该救周王。可我如何救他呢?”燕王朝向繁星密布的夜空发问。

没有回答。只有喝饱了露水的秋虫还在不倦地唧咕;却也莫衷一是。

燕王沿着曲桥、花径来回走。后进入亭阁,坐在石鼓上便再也不动。等到晨曦微露,秋虫也倦睡了,薄雾也从荷塘里升起时,他脑子里总算有了大体的想法。

他知道现在还不能公开跟朝廷对抗。还必须违心地承认朱允炆这个新皇帝。向他俯首称臣。在“忍”的前提下“蓄势待发”。至于救助周王(当然也是救助他自己)的切实可行办法,无非上书建文帝,利用洪武皇帝立下的“祖训”和所谓“亲亲之情”,希望能打动建文帝,对周王减轻处罚。

他记起了上个月里,建文帝曾将周王的罪状写成敕书,颁发诸王“议罪”,即要求诸王对周王的处置发表意见。这未尝不是一次机会。按明洪武皇帝立下的规矩,“皇亲惟谋逆不赦,余罪,宗亲会议取上裁”。只要周王不是“谋逆”,其他的罪行好办,先认下来再说。鉴于他燕王在宗人府的地位(洪武朝时,宗人府以秦王为宗人令,晋王与他为左右宗正,周王、楚王为左、右宗人,五人的班子现在只剩他和周、晋二王了)应该是有资格说话、说话也应该有分量的。且试试再说吧!

然后他便开始构思这封奏书该如何写。书中不好否认周王之罪,却也不说该当何罪。重点是说两点:一是“亲亲之情”、“骨肉之恩”;二是宜按“祖训”处置,不宜逾越“祖制”。总之措辞要软中带硬,有情有理。

此时天已亮了。霞光染红假山一角,枝叶间也有了莺鸣。燕王神清气爽,暂时放下忧心之事,就在亭阁上比划起拳脚来。

建文帝是很容易动感情的人。

上午的朝会上,当刑部尚书暴昭、御史巨敬等议论到某几位藩王”在国多不法”时,这位二十一岁的皇帝曾拍着龙案,声色俱厉地表示:“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朕就重办几个不法者,让天下人看看!”且还当场列举了周王的例子。说“周王尽管是朕叔父,但只要违犯法律,一样追究!”在朝会上,他鼓励有司查访包括藩王在内一切王公大臣的罪行,“只要属实,按律惩治。”话说得慷慨激昂,显示了这位新皇帝的魄力与胆略。然而,当他退了朝,坐到乾清宫里,读到秉笔太监刚送来的一封书信时,情绪马上变了。他暗暗地为刚才所说的话而后悔了。

书信是从北平发来的。燕王在书中说:

……若周王柿所为,形迹暧昧,幸念至亲,曲垂宽贷,以全骨肉之恩。如其迹显著,祖训具在,臣何敢他议?臣之愚议,惟望陛下体祖宗之心,廓日月之明,施天地之德。

读罢,他心头呼地一热。说实话,这是自他登基以来所接到的燕王的第一封书信。——当然,燕王曾经进过“贺表”,但“贺表”与书信不同。贺表仅是为了礼仪之需要所采取的一种形式,讲究的是“格式”,而无实在感情。书信则不同了。书信是两个人面对面的谈话,有感情存焉。他读过第一遍,最先的感觉便是:燕王老老实实称他为“陛下”了,甘心情愿地自称为“臣”了。燕王已不是在淮安时,张口闭口称他为“我侄儿”如何如何了。

他再读第二遍。发现字里行间体现着谦逊或卑躬(如“臣何敢他议?”如“臣之愚议”,等等),同时也洋溢着骨肉亲情(如“幸念至亲”,“骨肉之恩”,等等)。这写信人毕竟是他的亲叔父啊!毕竟是在群臣中享有颇高威望、亦曾深受先皇帝厚爱重用的亲王啊!燕王能用这样的口气说话,不容易啊!——此时他的胸口已有些发烫了。

他读第三遍时,感情渐趋平静而思维接近理智了。他知道这封信的用意是为周王求情(如“曲垂宽贷”等语);但求情的同时,却又与他讲理。讲理的根据便是“祖训”。说是“何敢他议”,但按照“祖训”,这事还真该议一议。在哪儿议?在宗人府议。既然要议,便须先摆出犯罪人的罪状。周王“其迹显著”乎?抑或“形迹暖昧”乎?说实话,所谓“谋逆”也者,真还都是些含含糊糊的东西。因为周王毕竟没有公开地造反啊!“其迹”怎么能“显著”呢?——此时他的心倒有点发虚,而脸倒有点发烫了。

然而,读到第四遍,他的心便踏实了,而脸也不烫了。因为信中提醒他:“体祖宗之心,廓日明之明,施天地之德”。这是为皇上找到了下台的梯子。周王不是无罪,因而逮治他完全有理;燕王现在要求他做的,仅仅是看在“祖宗”面上,法外施仁,从轻发落,而这恰能体现新天子的“仁政”呢!

建文帝反复阅读,思忖再三,觉得燕王的书信无懈可击,人情人理。如搁置不问,说不过去。尤其是当他回忆起父亲(即懿文太子)薨逝前,当着洪武皇帝的面,在东宫里张挂《负子图》的情景时,真是百感交集,心颤鼻酸,扑簌簌落下泪来。《负子图》上马皇后所保护的婴儿,其实不仅是他的父亲朱标,亦应包括燕王、周王,以及故去了的秦王和晋王。他们都是洪武皇帝和马皇后的亲骨肉。马皇后以性命所养护的亲生儿子,逝者逝矣,乃天命也;然而,尚在世者,如因他朱允炆之故而丧命……,他如何向祖宗交代呢!岂不是不可饶恕的罪过吗?!……

朱允炆主意已定。当即令秉笔太监将燕王书奏让齐泰、黄子澄传看。其御笔朱批说是让此二臣先议,拿出意见,但他本人的意思,已是要赦免或宽宥周王的了。

齐泰见到燕王书奏,并看了御批,对建文帝的态度深感忧虑。他连夜找到黄子澄,两个人就在黄府交换看法。黄子澄不惟忧虑,甚且有点愤恨,冲口而出道:

“皇上这是‘妇人之仁’,将坏大事也!”

齐泰说话比黄子澄谨慎,不会拿古人对项羽的评价来比喻当今皇帝,但也觉得“妇人之仁”几个字,用在建文帝身上十分合适。由此他倒没来由地打个寒噤。

也许,在这一刹间,齐泰朦朦胧胧地预感到,他陪伴着建文帝走上了一条危险道路。但这种“危险”的意识甫萌即逝。他来不及想它。他现在最要紧的是如何说服建文帝,对藩王们不能心慈手软。

一文死谏,武死战’”。齐泰说,“你我要做忠臣,无论如何不能让皇上因仁慈而坏大事!”

“说的对!”黄子澄说,“我等就学一回宗孔先生吧!”

“宗孔先生”指的是洪武中期大理寺卿李仕鲁,字宗孔。此人性刚介。因规谏洪武皇帝“勿舍圣堂而崇异端”(此异端指释道教之怙恶不悛者),帝不听,宗孔先生即愤怒地将笏板往地上一掼,说道:“还陛下之笏。请把我的骸骨送归家乡吧!”激帝大怒,令武士当场杖死阶下。

第二天,齐泰、黄子澄进宫见建文帝。他们指出燕王的书奏居心叵测,力劝皇上决不能过于仁慈,“法外施仁”。其态度虽没有“宗孔先生”那么过激,将笏板掼于地上,但的确也十分激烈。尤其黄子澄,直指皇上的弱点是“心太善而耳太软”。说得建文帝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

建文帝最后修正了自己的意见:对周王朱棣既不赦免,也不宽宥,而只是照顾到他的身体、生计等具体难处,将其迁回京师,关押于高墙之内;其子辈继续流徙,不改。

同类推荐
  • 林书豪带给年轻人的九点启示

    林书豪带给年轻人的九点启示

    一本为年轻人量身打造的励志书籍,全书从相信自己、把握机会、重视人才、谦虚宽容、团队精神等九个方面展示了林书豪的成长历程,分析了他成功的原因以及他的成功带给人们的启示。作为同龄人,林书豪的奋斗过程更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他的成功也更容易激起年轻人奋发向上的斗志。
  • 孙中山全传

    孙中山全传

    本书以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以及他们的奇闻轶事贯穿始终,从一个崭新的历史角度勾勒出了民国时期各种人物的众生百态。既而,使读者们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去认识和发觉那个动荡的年代的社会现实,同时也能从微观角度去分析风云变幻的社会本质。本书分别详细的介绍了袁世凯、阎锡山、张作霖、毛人凤、黄金荣、孙中山、蒋介石等等一系列民国历史人物,再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变局,于是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混乱中闪亮登场。无论在历史角度或者人物刻画方面,本书都做到了言辞鲜明,语意深远,从而引导人们去了解和认识一个逝去不久的风云年代。
  • 革命史家胡华

    革命史家胡华

    本书是作者刘涓迅通过整理传主的生前日记、书信、工作笔记、著作和遗稿,搜集传主工作过的地方和报刊、网络等方面的有关资料,采访与传主生前有过接触的知情人。并从撰写“年谱”开始而逐步完成的。该传以胡华的革命者和史学家双重身份的人生经历作为脉络,具体梳理了胡华半个世纪以来从事党史教学与研究的历史背和思想轨迹、学术成果、教学成绩,客观总结了他在教学与研究中的学术得失。热情颂扬了胡华等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崇高思想风范和精神追求。
  • 一路有树

    一路有树

    周末的晚上,应朋友之邀去看京剧《杨门女将》,中国京剧院莅临成都演出。我这个人很少做随意性的事,那么一个不懂京剧的人架起势去看京剧,肯定是有原因的,其一,附庸风雅,想想那是国粹,自己一个文化人应当对之有兴趣才是;其二,怀想逝去的青春。
  • 杭州创意标点

    杭州创意标点

    白居易是卖萌先生,苏东坡是定位大师;获普利兹建筑奖的王澍自称是个活在十七世纪的古人,《甄嬛传》作者的笔名“流潋紫”原来是支口红的牌子,手握拳刀的魏立中敢把明末清初的一块品牌摘下来;作者麦家说他连西湖都没有去游览过,而漫画家蔡志忠说自己是生在台湾,死于杭州;吴海燕从西湖荷花获得灵感,张雷把杭州油纸伞介绍给了世界,朱炳仁则要把铜水稻种进联合国大厦……这一个个的杭州创意标点,串起了了本书的访谈和故事。集记者和作家于一身的作者历时一年多的采访和写作,为我们展现了杭州文化创意的精彩和意韵、前世和今生。
热门推荐
  • 千年蛊尸:反派BOSS来袭

    千年蛊尸:反派BOSS来袭

    简介:沉睡千年的她,意外苏醒,不知何时绑定了个鬼系统!被鬼系统坑了,要完成什么鬼任务,系统,劳资不干了,我要回家睡觉去。【我是黯邪!本文简介不太复合内容,女主高冷!高冷!高冷!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神道独尊

    神道独尊

    常威是一个三流小焊工,在工地讨生活,涮羊肉时电线漏电,将他送到了钢铁世界,成为常家少主。家族危机中,常威电焊技能觉醒,为家族度过难关,获得了钢铁世界无人可练的可笑功法《大力金刚诀》,却不知这正是为他量身打造的,从此踏上通往巅峰之路的台阶。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那些年哪些青春

    那些年哪些青春

    这是一个在职业技术学校的故事,在这里,他们见证了他们的成长。有辛酸、有鼓励、有失败、有成功.......他们曾爱过,也曾疯过...
  • 京剧猫之身宗之谜

    京剧猫之身宗之谜

    星罗班发现身宗有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啥呢?
  • 斗魂大陆ll

    斗魂大陆ll

    在这个世界没有武功,有一种叫武魂的东西!《斗魂大陆ll》独家首发!一一一(剧情全部更改!)
  • 我忘却星辰明月却未曾忘记过他

    我忘却星辰明月却未曾忘记过他

    一见钟情哪不可以发生,你能想象到一个女孩在公交上看到了一个男子,便心中私定终生了吗,快来看一下吧(?ω?)????
  • 时空拼接

    时空拼接

    宝宝叫上了狗屎橛橛【对,没错,相信我,我没打错字】,和sb小少爷,进入了混沌之门,开启了奇特旅程。遇上了逗比黑衣,sb血腥【注明:这里的sb指的是英语里的某人,不要想多】看见了可以吃的冻冻龙,打败了不堪一击的冥,遇上了奇葩天天【注明:将来人物,敬请期待】l
  • 青春你还会不会来

    青春你还会不会来

    青春就是粉色蝴蝶结草莓樱桃朝着妈妈使劲撒娇,青春也是情窦初开的小女生背着妈妈买了第一支口红在第一次约自己喜欢的人看电影时悄悄的抹上。青春是大起大落也是小桥流水,在青春里,我认识了你,在流年里,我失去了你。在回忆里,我懂得了你。我的青春全是你,你就是我的整个青春。
  • 毒王绝宠倾城妃

    毒王绝宠倾城妃

    她身负诅咒,世世凄凉,不是孤独终老就是被爱人背叛而亡、、、他情起于她,千年等待,只愿与她有一世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