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614100000029

第29章 “削藩”第一刀(1)

得知燕王由淮安回返北平的消息,建文帝松了口气。没有骨肉相戕,毕竟值得庆幸。但燕王蔑视朝廷的言行,给他以极大震撼,使他忧心忡忡,常夜不能寐,年纪轻轻便患上了失眠症。

壶漏滴滴,夜已更深。他身心俱疲,但无法入睡。燕王连同其他藩王的势力,犹如连成了一张黑网,在这同样黑色的夜里笼罩着他,使他心里压抑,气息难平。

为了冲破这张网,释去心头的压力,他曾尝试着利用马妃的胴体,在她那里寻得片刻的欢愉。但他失败了。这片刻的欢愉不仅没将他带入梦乡,反倒使他更难入睡。听着马妃在他枕边的轻轻鼾声,他便更烦躁了,身上沁出一层汗。索性披衣起床,踱至轩外。

这是六月下旬。半弯月亮在中天沉浮明灭。虽是暑季,但夜中的微风已凉爽,他感到比在床上要舒服多了。但他的脚步惊醒了蜷在门口瞌睡的宫女,也引来了值夜的太监。他们惶惶地叩问皇上有什么吩咐。他没说什么,径自走向乾清宫。他们也赶忙去乾清宫伺候。

约一刻钟后,他已伏在了乾清宫的御案上。两个宫女在他身后轻轻地打着扇,既扇凉风,也驱赶蚊虫。而他则在灯下翻阅一份很长的奏折。

这并不是现时的奏折。写这份奏折的人,已死去多年了。

掀开这份奏折,便掀开了洪武九年一段震动朝野的历史。

那一年,钦天监从年初即不断报告星象异常:二月岁星逆行人太微;三月荧惑犯井;四月荧惑犯鬼;五月太星犯毕、井,又有客星大如弹丸,白色,止于天仓,几天后愈来愈亮,最终进入紫垣。一直闹了四十余日。这便是所谓的“五星紊度,日月相刑”。于是举国上下惶恐不安。皇帝既受命于天,“五星紊度”自然是上天的警示,当属于灾祸之兆。于是,太祖高皇帝下诏,征求直言,道是“静居日省,古今乾道变化,殃咎在乎人君。思之至此,皇皇无措,惟冀臣民,许言朕过”。鼓励天下直言之士对他提出批评。且谓“于斯王道惟忠且仁者能鉴之。”

然而,真正能敢于直言犯颜的“忠且仁者”,举国之内,除去叶伯巨,还能有谁呢?

叶伯巨者,宁海人也,其时以国子生授平遥县训导,是一个“未入流”的小官儿,他早就看出了洪武皇帝国策的失误,便呈上一份很长的谏书。朋友劝他不要上书,以免招致杀身之祸。而他说:“今天下惟三事可虑耳,其二事易见而患迟,其一事难见而患速。纵无明诏,吾犹将言之,况求言乎?”他讲的“易见而患迟”,系指“开刑太繁”和“求治太速”,而所谓“难见而患速”者,则是指“封藩太侈”。

叶伯巨的谏书,劈头就指出洪武皇帝封藩的错误——

今裂土分封,使诸王各有分地,盖惩宋、元孤立,宗室不兢之弊。而秦、晋、燕、齐、梁、楚、吴、蜀诸国,无不连邑数十,城郭宫室亚于天子之都,优之以甲兵卫士之盛。臣恐数世之后,尾大不掉,然则削其地而夺之权,则必生觖望,甚者缘间而起,防之无及矣。议者日,诸王皆天子骨肉,分地虽广,立法虽侈,岂有抗衡之理?臣窃以为不然。何不观于汉、晋之事乎?孝景,高帝之孙也,七国诸王,皆景帝之同祖父兄弟子孙也,一削其地,则遽构兵西向。晋之诸王,皆武帝亲子孙也,易世之后,迭相攻伐,遂成刘、石之患。由此言之,分封逾制,祸患立生,援古证今,昭昭然矣。此臣所以为太过者也。昔贾谊劝汉文帝尽分诸国之地,空置之以待诸王子孙。向使文帝听从谊言则必无七国之祸。愿及诸王未取国之先,节其都邑之制,灭其卫兵,限其疆里,亦以待封诸王之子孙,此制一定,然后诸王有贤且才者入为辅相。其余世为藩屏,与国同休。割一时之恩,制万世之利,消天变而安社稷,莫先于此。

……

叶伯巨这是借汉、晋两代之教训,针砭当朝“封藩”之弊。当年,汉高祖刘邦鉴于秦室孤立无援乃行分封制。但诸藩日渐强大,为所欲为,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景帝时发生“七国之乱”。待平乱之后,诸王权力有所削减,但封地仍很大。武帝又采用主父偃建议,推行“推恩令”,命令亲王在自己封地内分封众子弟为侯,从而将诸王的领地块块分割,避“削地”之名而行“弱藩”之政,嗣后地方权力全归朝廷,汉室遂得安定。不料一百五十年之后,晋武帝又重蹈汉初“封藩”覆辙,分封子弟二十余人为王,并付予兵权。招致晋武帝死后,八王相继为乱(史称“八王之乱”)。皇室自相残杀,腥风血雨,竟长达十六年之久。折腾得国势颓危,民不聊生,江山不可收拾。………

叶伯巨担心大明王朝再犯汉、晋两朝“封藩”的错误,他深恐因“尾大不掉”而致乱,便上此“万言书”,提醒洪武皇帝记取前车之鉴。其忠心可嘉,其议论可行。殊料洪武皇帝早已忘记了他亲自说过的“惟冀臣民,许言朕过”的话,竟大发雷霆,气极而呼:“小子间吾骨肉,速逮来,吾手射之!”叶伯巨遂被逮入京师。幸亏中书省的官员心怀恻隐(抑或他们与叶伯巨所见略同,惟不敢放胆直言而已),不愿让其受到极刑,便等皇帝怒气平息之后,再奏请处置,结果叶伯巨下刑部狱,一直羁押至死。

叶伯巨既死,朝里朝外再无人敢提及“削藩”这个话题了。于是,诸王羽翼渐丰,气焰渐炽,对“御座”所形成的威胁已显而易见。如今。燕王无视朝廷诏令,硬要进京守丧之举,恰正是“一叶知秋”也或许是端倪初现呢!……

建文帝手抚叶伯巨当年的奏折,暗自慨叹这位“未入流”小官的赤胆忠心。同时,这深中肯綮的奏议又如尖刃,戳到了他的心疾。他反复思虑,感到“削藩”之事已迫在眉睫,必须痛下针砭,摘除痼疾了!………

建文帝合上奏折,离开御座。他慢慢踱出乾清宫正殿,见残月西沉,天地间黑了下来。雾气正在弥漫,使殿宇有一种飘浮的感觉。

他估计这是黎明前的黑暗,上早朝的时间就快要到了。

建文帝如他的祖父一样勤勉。不管夜间睡得多晚,身体多么疲劳,总在早朝时,准时到达奉天殿或奉天门。

但是有一回,因偶感风寒,体倦头昏,他上朝时晚上了一点,让臣僚们等了一会儿。凑巧儿天挺冷,大家在露天里冻得脚疼,但是又不能随便地跺脚取暖,就难免有人会心怀牢骚。于是一位叫尹昌隆的监察御史当即上疏批评。其疏曰:

昔高皇帝鸡鸣而起,昧爽而朝,未日出而临百官,故能庶绩成熙,天下安。陛下嗣守大业,宜追绳祖武,忧勤万几。今乃即于晏安,日上数刻犹未临朝,群臣宿卫疲于侍候,旷职废业,上下懈弛。播之天下,传之四裔,非社稷福也。

这话说得尖刻,也有点小题大做。毕竟新皇帝这是初次上朝迟到;而且,因伤风感冒,鼻塞咽疼,按说是应该卧床休息的。监察御史揪住这么点鸡毛蒜皮小事不依不饶,不仅让他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即便御座左右的近臣们,也觉得尹御史的批评太过火。有知道皇帝迟到原因的,便想当场说明,予以反驳,但却被他止住了。新皇帝表现出了难得的虚心与雅量,接受了尹昌隆的批评,且为此而下诏曰:

昌隆之言切直,而直谏难闻。礼部可颁示天下,使知朕过,朕亦用自警。

新皇帝的“责己诏”得到臣民的广泛好评。他的宽厚仁慈,与洪武皇帝的威猛凶残,恰形成鲜明对照。人们仿佛感觉到了严冬之后的和煦春风。

这一天的早朝,他实在是强打精神。因昨夜失眠之后,又为叶伯巨的奏议所激动,他通宵未曾合眼。好在本日的朝会,各部台衙门无要紧事启奏,很快也便结束了。此后他吩咐随堂太监,宣太常寺卿黄子澄于右顺门内便殿议事。

来到便殿,没有什么闲话,建文帝开口便切入正题:

“先生可还记得在东角门说过的话吗?”

黄子澄先是一愣,但瞬间也便恍然。他从皇上忧郁的面容,联想到前不久燕王赴京奔丧受阻淮安的事,马上就记起了皇上刚被封为皇太孙时,他们二人在东角门关于藩王话题的密议。黄子澄当即向皇上顿首说道:

“臣不敢忘。陛下殷殷之嘱,臣念念于怀。”

“嗯……”建文帝点点头。示意他站起来,复座。然后又问:“对待诸王,该用何策?”

黄子澄说:“依臣之见,无非一个‘削’字。”

“嗯……”建文帝点点头。却又问:“如因‘削’而‘反’呢?”

“陛下!”黄子澄再次顿首而言:“当年晁错向景帝建削藩之议时曾说过,‘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我朝今日之势,与景帝时无二。陛下不要再迟疑了!”

建文帝便激动起来,目光炯然。他想:“莫非我便是汉景帝吗?莫非他便是晁错吗?……他不会是晁错,不会有晁错的下场;我却一定要做汉景帝!要在我的手里实现‘建文之治’!……”二十一岁的年青皇帝,将他的十指互相交叉着,在御案上慢慢握成了拳头。他自己感觉到,与六年前刚做皇太孙时相比,底气壮了,信心也强了。毕竟已经是皇帝了啊!……

“好吧。”建文帝望着跪在地上的黄子澄说,“朕已决定削藩。但如何削,何时削,从何处着手,尚须卿为朕计划。兹事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卿不可不慎细考虑啊!……”

“臣谨遵圣命!”黄子澄说。“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亦望陛下信臣而弗疑……”

建文帝知道黄子澄想的是什么。黄子澄不想做叶伯巨,也不想做晁错。他急忙下御座,亲手将黄子澄扶起,紧握着黄的手,用力摇了摇说:

“先生放胆去做,朕心里有数!”

黄子澄离开右顺门便殿,感到脚步有些轻,而心里却沉重。回到里仁街他的宅邸,整个下午把自己关在书房,思考削藩的事。

他的书房是在正厅的西厢。轩外几株芭蕉,长得正旺,映得书房外一片绿色。下午有微雨,但是无风。大滴大滴的雨水顺了檐瓦落到芭蕉上,怦然有声。他那只颇令人疼爱的獬巴狗一直趴在芭蕉叶下,伸着长长的红舌头,时而朝书房张望着,很亲热似地汪汪两声。

黄子澄伫立窗前,整个下午几乎一动未动,入夜后,便坐了青缦小轿,冒着淅浙沥沥的雨,到南乾道造访齐泰。他准备就自己的想法征求齐尚书的意见。

到得齐府,黄子澄刚要吩咐长随叩门,却发现门上张灯结彩,门旁停了几匹马、几乘轿子,宅院里也传过来喧哗之声。他不禁诧异:“齐尚书晚间如何有这么多的客人?”就有点犹豫——他之所以夜间来访,本是为着避开人们耳目的。但是门房却已认出了他的轿子,早慌慌地进院通报去了。

稍顷齐泰乐呵呵迎出二门,边走边拱手说:

“是哪阵风把年兄给吹来了呀?”——他与黄子澄系同榜进士,故彼此常以“同年”相称。

黄子澄忙还礼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小弟冒昧过府相访,原是有要事商议的,却不想齐大人高朋满座……那就明日再说吧。”

齐泰这才发现黄子澄满面严肃。慌忙拽住他衣袖说:“黄大人说哪里话呀!什么‘高朋’?那都是我本家几位亲戚,是来贺犬子的生日呢!”

黄子澄不禁一愣。说真的,他与齐泰经常见面,应该是很熟的,但却对齐家的情况不太了解。愣怔之后随便问了一句:“那倒是喜事。不知是第几位贵公子的生日?”

这话倒问得齐泰有点尴尬似的。说道:“小弟哪有年兄的福气?就只一个,才刚满周岁呢!”

黄子澄也意识到自己的唐突了。便也有点尴尬。心想:“齐泰的年纪比我还大两岁,如何刚刚添子?”……这事当然不便问。倒是向齐泰解释说:“这大的喜事儿我竟不知,来时亦无准备……”便要吩咐他的长随回府安排贺礼。却被齐泰拉住了。稀里糊涂随着齐泰进了花厅。干了几杯喜酒,又看了齐府女仆抱来的公子。这小公子虎头虎脑,正呀呀学语,煞是可爱。黄子澄夸奖了几句诸如“漂亮”、“有福”的话,随后便由齐泰陪着,进书房喝茶。

齐泰的书房是在东厢。黄子澄这是第三回来齐府喝茶了,但说实在的,对这书房的陈设他还从未仔细地浏览过。从这点上,足可看出黄子澄是那类“大事清楚、小事糊涂”的人。这书房里最引他注意的是一架四折的屏风,上有文天祥的《满江红·题潮阳张许二公庙》,系齐泰亲笔所书,一个个字有拳头大小。黄子澄每回来,只要一坐上这把檀木椅,映入眼帘的便是屏风上“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那十二个字。他相信所有的客人,目睹这样的词句,一定会如他这样把身板坐得笔直,不会作嬉闹之态的。

黄子澄刚呷一口茶,便急忙申明来意。他约略说了皇上在右顺门便殿召见他的经过,同时注意着齐泰的神情。齐泰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他早把为儿子过生日的事置于脑后了。黄子澄看见他的眸子里有明亮的烛光在跳动。他拧紧眉毛,紧抿嘴唇,默然有顷,在茶几上擂了一拳说道:

“好!吾皇圣明,早该如此了!”

黄子澄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尽管黄子澄估计齐泰的态度不会与他相左,但毕竟过去在这事上两人没交过心,对其尚存一点提防,所以在方才的讲述中,他只讲“皇上如何说”,而不讲自己的意见。如今见齐泰的态度竟极鲜明,极果决,他心中为之激奋,情不自禁地握住了齐泰擂在茶几上的拳头,说道:

“有你这句话,皇上应该放心了!……”

随后二人商议削藩的具体办法。黄子澄又问:“依年兄之见,削藩的第一步棋,该如何走?”

同类推荐
  • 青帮最后的大佬:“太爷”张仁奎

    青帮最后的大佬:“太爷”张仁奎

    青帮大佬张仁奎极富传奇色彩。清末科考成为山东滕县头名武秀才,加入过义和团,八国联军入京时,曾护送慈禧西逃。他拜青帮“礼”字辈沈淦为师,成为“大”字辈。张仁奎曾密见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在抗战时,他鼓励弟子为抗战出力,不当汉奸。张仁奎在上海隐居时,成立了“仁社”,与黄金荣的“荣社”,杜月笙的“恒社”三足鼎立。上海滩各帮会一旦与军界、政界发生矛盾,几乎都要找“德高望重”的“张老太爷”出面调解。他的徒子徒孙们遍布军、政、商、学各界,且多属名流。
  • 心理大师——弗洛伊德

    心理大师——弗洛伊德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风雪多瑙河

    风雪多瑙河

    他不是冒险家,却有着冒险家的无惧;他不是侠客,却有着侠客的肝胆;他不是慈善家,却有着慈善家的爱心。这就是欧洲著名侨领张曼新的真实写照。这部长篇传记,运用独具特色的艺术架构和表现手法,浓墨重彩而又生动地再现了九十年代初张曼新挈妇携子勇闯东欧以及他出国前后种种奇特的生活遭际和天方夜谭般的传奇。本书,将带给您一个充满独特情感世界的精神领域!
  • 原来康熙

    原来康熙

    他幼时并不为父皇所爱,却意外地被推上皇帝宝座;他勤奋好学,志向远大,十四岁即计除权臣鳌拜,夺回朝廷主权;他励精图治、宽民裕国、平藩伐准、横扫六合……这位十七、十八世纪堪称帝王英杰的大帝——康熙,在影视剧中被人们塑造得不是太虚狂,就是太平民;不是太高深,便是太世裕。原来的康熙是怎样的人?
  •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
热门推荐
  • 吾为君愿为君

    吾为君愿为君

    他不可一世,却为她放下一身傲骨。她为他背叛族们。当一切大白。最终知道真相的她。他们的感情何去何从。
  • 重生海贼王之五百年后

    重生海贼王之五百年后

    “卧槽!哥我好端端的一个宅男,怎么就不明不白地死了!?不过所幸那个神秘的老头白送我十个愿望,让我可以穿越到海贼王的世界里。可是,坑爹啊!把我变成女生也就算了,哥心里承受能力强,可你竟然把哥我送到五百年以后的海贼王世界!?让我这剧透狂还怎么剧透啊!”看她如何辅佐路飞的后代成为新一代的海贼王。
  • 原罪的现代旅途

    原罪的现代旅途

    “妹妹,你的原罪鉴定书到了。”“哼?”(疑惑)(翻开)“哇,鉴定上说你是傲慢原罪的变异型!”“哼!”(骄傲)(读)“最终鉴定结果,为罕见傲慢原罪变异型……”“哼哼!”(开心)“……傲娇?!”“哈?”“果然是傲娇呢!妹妹,嘿嘿!”“闭嘴!笨蛋!啰嗦鬼!”
  • 不好意思再见你

    不好意思再见你

    一个关于青春、关于校园的故事。没有死去活来的虐恋,没有前世今生的羁绊。有的,只是叶子、涛子,以及一群同样正值青春年少的高中学子。他们用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组合着独属于自己的味道,演绎着自己的精彩人生。
  • 我,你敢爱吗?

    我,你敢爱吗?

    “如果没有孩子,你会娶我吗?”“不会。”“如果我答应离婚,你会爱我们的孩子吗?”“不会”“如果我把孩子拿掉,你会像以前那样对我吗?”“不会。”“如果~~~”“那么多如果,为什么不直接把离婚协议给填了,永远消失在我面前消失呢?”没有感情的问句,是他今晚唯一说得最多的一句。“那我会把孩子打掉,不会让你有什么麻烦,离婚协议我也会签上名字,永远消失在你面前,请你也忘了我,我们从来就没有认识过。”挑眉,扬唇,转身,男人步入黑夜中。男人永远不知道,女人为了他连哭的权利都失去。呵呵,可笑,一纸之约,维持不到一个月,四年情谊,在发生关系那天,注定永不相见,爱情,从来没有眷恋过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仙灵圣医

    仙灵圣医

    背叛的刀锋刺入他的心脏,却被一柄小剑而救。他来到这个陌生的地球,远古的神话,传说的文明,争斗的延续......在他的到来后而一一浮出水面。热血,诙谐,大义,你所想要看的,这里都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冥花飘然下

    冥花飘然下

    冥花飘下,别等了。去了几世的年华,还在等他!放弃吧!世界上总有人会让你流连忘返,也总有人会让你逆流成河。有时候你不能相信一个人有时候你不得不信。到头来是否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就不知道了。此文故事集,不喜勿喷
  • 异界蓝胖子

    异界蓝胖子

    与社会格格不入的非精英人士陆雨。在一个极不靠谱的蓝胖子的帮助下,穿越到一片名为神眷大陆的世界。在剑与魔法的世界里,他使用机器猫的神奇道具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佣兵成长起来。诸如大陆闻名的召唤师,首屈一指的炼金师,风水双系大魔导师这些光环纷纷笼罩在他身上。这里没有信仰之战,有的只是掌控一切的贪欲。他继承了上古人类大帝的传承,从懦弱的宅男到直面神明的英雄。是的,他做的了。他和小叮当是如愿以偿的回到地球,还是在异世界称王称霸。这一切,将在书中慢慢揭晓;注,本书女主较少,出场较晚。11帝请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