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612200000077

第77章 帝王品味(2)

饮食的原、辅料既是四海精品,御膳房中自然也荟萃了天下名厨。乾隆的口味很宽,供役膳房的高手自然满、蒙、汉、回不同民族者都有,亲幸大臣为迎合皇帝所好,也四处访觅庖厨名手,进奉皇上。乾隆有时还别出心裁,亲自指示制作方法,如中午点心八珍糕的做法,曾命太监胡世杰传旨:“叫你们做八珍糕所有之物:人参二钱、茯苓二两、山药二两、扁豆二两、薏米二两、炒芡实二两、建莲二两、肉粳米面四两、糯米面四两,共为极细面,加白糖八两,和匀蒸糕,蒸得晾凉了,每日随着熬茶时送。”当然,这种情形不多,皇帝主要是品味御厨们的饮撰杰作。他能精细到品出哪一种菜不似出自膳单上所列厨役之手。乾隆十二年(1747年)十月初一在养心殿所备的十五品一桌的酒膳中,有四品莱膳单上注明是张安官做,但皇帝用膳时,感到风味有异,便立即传旨命张安官再亲手做一品呈上。

这个张安官是乾隆早年膳房中著名的苏州厨役,和他一起的苏州厨役还有赵玉贵、吴进朝等。他们常进的菜有“燕窝黄闷鸭子炖面筋”、“燕窝红白鸭子炖豆腐”、“冬笋大炒鸡炖面筋”、“燕窝秋梨鸭子热锅”、“大杂烩”、“葱椒羊肉”等。这些苏菜极合皇帝口味,因此张安官等受到特殊宠遇。但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以后,在膳房中以苏菜独领风骚的是张东官,据吴相缃先生所考,这位张东官原为苏州名厨,长芦盐政西宁以重金招自苏州。乾隆三十六年二月,帝巡皋山东,途次南仓大营马头晚膳,西宁趁机让进张东官露一手。其进菜四品,内有“冬笋炒鸡”,极合乾隆口味,随命“赏西宁家里苏东官一两重银锞二个”。这是张东官为乾隆治膳之始,但乾隆此次出巡及回銮虽多次赞赏张东官手艺,却并未让他跟随进京,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七月东巡盛京途中,才降旨将西宁所进厨役张东官一名交膳房随营做厨,从此苏州张东官正式列名御厨。七月二十二日中伙在定福庄,张东官做“猪肉砂馅煎馄钝”大称旨。当日未正,在兴家楼进晚膳,上传张东官做“鸡丝肉丝煽菜”、“燕窝肥鸡丝”、“猪肉馅煎粘团”又受帝称赏。二十三日特传张东官做“豆豉炒豆腐”,其治办之“糖醋樱桃肉”尤为乾隆所喜食。

从乾隆所欣赏的张东官所做的几品菜来看,并不见山珍海味之类,原料多为猪肉鸡鸭、豆腐白菜这样的大路货,张东官之独得帝宠,盖烹调得宜。而所谓得宜,似乎是投合了乾隆的饮食品味。就南北饮食大概趋向而论,北方人嗜浓厚,南方人尚清淡;北方人以菜品丰、点食多为美,南方人以肴馔洁、果品鲜为美。同样一品“鸡丝肉丝油煽白菜”,北方厨师做得味道浓厚,而出自张东官的调制,则清淡可口。有人说过:“饮食一道如方言,各处不同,只要对口味。口味不对,有如人之情性不合者,不可以一日居也。”张安官摸透了乾隆雅好南味的饮食特点,故而如吴相缃先生所说,自乾隆三十六年以后,“苏州厨役”张东官固为《膳档》中风头最健之人物。

乾隆的嗜好苏菜,与当时江南习尚风靡京师不无关系。邓云乡先生在《红楼风俗谭》一书中说:“在社会上,人们饮爱南酒,食重南味,曲尚南曲,糖称南糖,衣着讲南式,园林效苏杭,一说南方人,便受人另眼看待;能听懂南方话,也觉十分得意。”当时北京社会上所谓南方人,习惯只指江苏、浙江、安徽一带的人,并不包括湖广、四川、广东、福建这些省份。乾隆的饮爱南酒、食重南味,已如上述;他的曲尚南曲、园林效苏杭下面还要提到。邓先生在谈到清代京师中的风俗时,还提到《红楼梦》中所写的“火腿炖肘子”、“酸笋鸡皮汤”、“虾丸鸡皮汤”、“酒酿蒸鸭子”、“胭脂鹅脯”等江南名馔。这些南方菜虽未必原封不动地见于乾隆《膳档》,但可以肯定膳房中的苏州厨役为迎合皇帝口味已把苏菜特色融入了某些北方菜、特别是满族传统菜之中了。如乾隆爱吃的“野鸡汤”、“野鸡丝酸菜汤”、“清蒸鸭子糊猪肉喀尔沁咸攒肉”等似乎就是南北融会、满汉合璧的全新菜肴。就每餐肴馔而言,也是各民族风味菜点纷然杂呈。乾隆四十八年正月二十皇帝在圆明园同乐园听戏,晚膳第一品,自是张东官拿手的“摆肥鸡糟戎刀肉热锅”,第二品是常二做的“炒鸡丝肉丝炖海带丝热锅”,似乎也属苏式菜系;银碗装的“羊他他士”,以及“挂炉羊肉”大概是回族风味吧;这些都出自宫廷厨师之手,还有京师饭庄名厨做的“冬笋鸭腰白鸭子”、“冬笋口蘑爆炒鸡”、“炒木樨肉”等菜肴。总之,乾隆的口味虽受时尚影响,但仍保留着满族饮食的诸多特点。重视传统,又不为传统所囿;追求时尚,但绝不会完全拜倒在时尚之下;一切都要经过自己的审美趣味的重新锻炼和陶铸,从而造就出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以规范和引导整个社会的时尚趋向——这才是乾隆皇帝品味的特异之处。对他喜爱的苏菜如是,对南方园林、西洋绘画……无不如是。

最后,还要谈谈乾隆对饮食器皿的讲究。先看乾隆十二年(1747年)十月初一在重华宫“正谊明道”东暖阁用的一次晚膳,全部汤、菜共二十四品,布在一个洋漆花大膳桌之上:

红潮水碗:燕窝鸡丝香蕈丝火薰丝白菜丝一品;

五福大珐琅碗:续八仙一品、肥鸡白菜一品;

铜珐琅碗:炖吊子一品、苏烩一品、鸭子一品、野鸡丝酸菜丝一品;

四号黄碗:芽韭炒鹿脯丝一品;

银盘:烧狍肉锅塌鸡丝晾羊肉攒盘一品、祭祀腊羊肉一品;

黄盘:粮饵粉糍一品、象眼棋饼小馒头一品;

银碗:折叠奶皮一品;

银盘:烤祭神糕一品;

银碗:酥油豆面一品;

紫龙碟:蜂蜜一品;

二号金碗;拉拉一品(内有豆泥,珐琅葵花盒);

五福捧寿铜胎珐琅碟;小菜一品、南小菜一品、菠菜一品、桂花萝卜一品。

此外,羊肉卧蛋粉汤、萝卜汤、野鸡汤三品未注明容器,粳米膳一碗“照常珐琅碗,金碗盖”。一顿普通晚饭,竟大大小小、错错落落摆上了金、银、珐琅制的餐具二三十件,匙筋还不在内。而据膳档可知乾隆二十一年“御用金羹匙一件(牙靶松石钮)共重一两三钱,金匙一件松石钮共重二两三钱,金叉子一把牙靶松石钮共重八钱”,这种豪奢的气派恐怕是任何人难以望其项背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美食不如美器”的说法,到乾隆时可以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阔绰地步,流风所及,直至季年。嘉道时人姚元之曾说:“近京师宴客,器皿精致,不独外省所未见,即京师向亦未之有也。”哪里来的这么多的美器呢?姚元之了解内幕,他说:“嘉庆十年,磁器库以库贮充斥,请发出变价。年再发一次。于是旧磁悉出,间有明代者。其式样之工,颜色之鲜,质地之美,往时外人偶得一具,必将珍为古玩,今乃为酒席之用。”原来京师士大夫珍为古玩的食器都是乾隆年间内府存贮过多、变价发出的二流货,其未发出的又当如何?姚元之所说的仅是以古磁为食器,他未提到的金银器到了慈禧太后手里则更青胜于蓝了。咸丰十一年(1861年)冬慈禧垂帘听政之初,即扩大膳房,金匙一件即重达三两。乾隆九泉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二、学者皇帝

乾隆皇帝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学者。他聪明天纵,记忆力绝顶,少年时代就把汉文化的根柢——经史背得烂熟于胸,又受到当时著名经学家朱可亭(轼)先生等硕儒的悉心教诲,因此从小打下了牢固的汉学基础。即位以后,在处理政务的余暇,博览丰富而珍贵的皇家庋藏,涉猎的范围更扩大到了先秦诸子,以及历代先贤的文集、诗集,全面而系统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精蕴。他对佛学也有兴趣,但造诣远不及其父雍正皇帝,而只是在郁闷孤独时,才偶尔“闲开梵帙消繁虑”;有时也手书佛家偈语赏给最亲幸的大臣“收束身心,屏除幻妄”。较之传统的中国学者,乾隆又有一个极为特殊的优点,那就是精通多种民族语言。对语言的掌握,乾隆似乎有惊人的天赋,汉语、满语早已达到精熟的程度,自不必说;即位之初,又学习蒙语,“不数年而毕能之”,且能“曲尽其道”;中年以后,为平定回疆、金川,以及接待六世班禅,更学会了“回语”(维吾尔语)、“唐古特语”(藏语)和“西番语”。能掌握五六种民族语言文字,在清代皇帝以至历代帝王中恐怕是首屈一指的。乾隆对自己汉学之精湛,是相当自负的,他公开宣称:“即以汉人文学而论,朕所学所知,即在通儒未肯多让,此汉人所共知。”乾隆身边专事恭维的御用文人且不论,即以当时著名的学者、诗人赵翼来说,对乾隆的学问也是钦佩的。在《簷曝杂记》中,赵翼对乾隆之才学有如下的评述:

上圣学高深,才思敏赡,为古今所未有。御制诗文如神龙行空,瞬息万里。平伊犁所撰告成太学碑文,属草不过五刻,成数千言。读者想见神动天随光景,真天下之奇作也。寻常碑记之类,亦有命汪文端(汪由敦,时为军机大臣)具草者,文端以属余。余悉意结构,既成,文端又斟酌尽善。及进呈,御笔删改,往往有十数语只用一二语易之,转觉爽劲者,非亲见斧削之迹,不知圣学之真不可及也。

赵翼还讲过这样一件小事:有一次前往木兰围场行猎,他随驾前往,读御制《雨猎诗》中有“著裂”二字,怎么也想不起典出何处。过后翻《左传》“齐陈成子帅师救郑”,内有“衣裂杖戈”,文下注云:“裂,雨衣也”,才恍然大悟。还有一次值军机处时,皇帝在军机大臣所拟旨稿上,添了“埋根首进”四字,亦不得其解。日后偶阅《汉书·马融传》,才明白“埋根首进”意为决计进兵。由此,赵翼感慨地说:“圣学渊博如此,岂文学诸臣所能仰副万一哉?”

乾隆皇帝又是一个极富个性的中国学者。他有书卷气,但不迂阔;他喜欢读书人,喜欢有才气的学者,但又看不惯腐儒的泥古不化,不通时变;他一生作到了“理不可不日穷,书不可不日读”,但又注重实践,强调知行合一。

乾隆刚即位,见各省督抚参劾属员的本章中每有“书生不能胜任”、“书气未除”之类的贬语,很不以为然,并明降谕旨,指出“读书所以致用,凡修己治人之道,事君居官之理,备载于书”。他以为,一个州县官如果真称得上书生,“以易直子谅之心,行宽和惠爱之政,任一邑则一邑受其福,莅一郡则一郡蒙其休”。乾隆明确表示:“朕惟恐入不足当书生之称,而安得以书生相戒乎?”下面他又结合自己的经历,痛快淋漓地抒发了对“书生”、“书卷气”的赞美:

朕自幼读书宫中,讲诵二十年,未尝少辍,实一书生也。王大臣为朕所倚任,朝夕左右者,亦皆书生也。若指属员之迂谬疏庸者为书生,以相诟病,则未知此正伊不知书所致,而书岂任其咎哉?至于书气二字,尤为宝贵。果能读书,沉浸酝酿而有书气,更集义以充之,便是浩然之气。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称矣。

讲上述这一番话时,乾隆不过是个二十四岁的青年,他突出强调了读书对陶冶人的品行气质方面的作用。然而,此时的乾隆,虽推重读书,但并未从书本中完全解脱出来,达到挥洒自如的最高境界。乾隆三年(1738年)三月首次亲诣太学,他曾想行“三老五更”古礼。

《礼记·文王世子》记曰:“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天子敬事三老五更,以父兄养之,示天下以孝悌也。这种古礼,直到汉代仍保存着。当时曾养三老五更于太学辟雍,汉明帝则“尊事三老,兄事五更”。未到而立之年的乾隆意想天开,欲恢复古礼,是他政治上不够成熟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他泥古不化的书呆子气。当时大学士鄂尔泰倾向于赞成此举,而大学士张廷玉则断以为不可,行三老五更古礼之议才打消了。四十年后,乾隆御制《三老五更说》,以辟诸家之谬。越六年,又作《三老记》一文,据《孟子》而断定“三老”即“耆艾而长于乡者”,由此而忆及年轻时拘执古礼,遂有以下一段反省:“以今观之,则廷玉之议为当。设尔时勉强行之,必有如廷玉所谓资后人之议者矣……盖戊午(乾隆三年)朕方二十八岁,而戊戌(乾隆四十三年)则六十有八,此亦足验四十年问学问识见之效。而年少时犹未免有好名泥古之意,至今则洒然矣。”

同类推荐
  • 秦始皇:千古一帝的万世梦

    秦始皇:千古一帝的万世梦

    《秦始皇千古一帝的万世梦》主人公扫六国,平天下,车同轨,书同文,千古一帝奠基业;焚书籍,坑儒生,严刑法,苛暴政,万世骂名任评说。其内容包括定九鼎,年轻始皇吞六国、乱世王孙苦少年、一统六国霸业成等。
  •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蒋筑英的故事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蒋筑英的故事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讲述李自成起义的背景和经过。在书中,作者写了关于李自成起义兴衰始末、大明王朝的灭亡、清政权的兴起等内容,中间夹杂了诸多神话元素,可读性较强。
  • 丰臣秀吉(二)

    丰臣秀吉(二)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 千古第一情种柳永

    千古第一情种柳永

    本书讲述了柳永的一生,内容包括:初露锋芒的少年柳永、风流潇洒的青年柳永、艰难跋涉的壮年柳永等。
热门推荐
  • 天动风云

    天动风云

    笑看群雄争,只手搅风云。月下身前影,不许见白头。
  • 筑基一万层

    筑基一万层

    主角没有天赋,没有机遇,更加没有胆子,主张佛系修仙一切随缘,一直坚信:“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然后这一等,筑基七层直接等到了一万层,虽然画风有点不对劲,但是偶尔还是可以吊打一下大罗金仙什么的!
  • 满城春色不如爷

    满城春色不如爷

    一块刻着奇怪花纹的石头,使云华穿越成拥有读心术的异域少女,在与面瘫boss,慵懒神医,痴情武士和众位养眼伙伴的大冒险中,看手握异能的她,是否能改变那原本黑暗的层层阴谋,用简单的深情书写温暖的故事呢?
  • 弑君获宠:爱妃太撩人

    弑君获宠:爱妃太撩人

    暧昧版:当青楼女遇上腹黑男。某女,“你个下流无耻的大混蛋,吃干抹尽了就说我不行,你有本事以后就别再上我的床!”某男邪魅一笑,“昨夜好似是你主动爬到我的床,也好似是你扒了我的衣服。”某女默然无语……虐心版:烟花烂漫,唯独她,月下独酌,泪水满面,却不知心里该为那人的薄情而伤,还是该为自己的遭遇而怜悯。和亲路上,她于袖下藏了一把匕首,决定与敌国君主同归于尽。不料,盖头揭下,她看到的竟是他……刀子,陡然落到地上。他眸色暗沉,看着那掉在地上的那一把锋利匕首,冷声道,“原来,你此番过来竟要杀我?!”她惶恐摇头,不敢置信的看着他说道,“是你,为什么会是你……”
  • 深色的火焰

    深色的火焰

    独孤一狼父子由于意外来到了仙界,在"帝陵“中被困十余年。练成炼体神功后率先冲出绝地,在东荒四处流浪。卖过唱,炼过丹,还与富少结过怨。一个艺演中被高人看中特招进了仙法学院,几番恩怨,与失散多年的母亲见面,却被家族逼着自杀。帝陵中的分身逐渐长大,重出帝陵报仇还愿,与朋友们提出改组仙界联盟,被仇敌四处追杀。界外强敌入侵,独孤一狼与朋友重提改组。为了凝聚人心,联盟接受了改组,民心大振,联盟大军共御强敌。胜利之后,一狼急流勇退隐身山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人间棋话

    人间棋话

    世间万物,沧海桑田天地为棋,众生为子北极圣地,神山之颠举棋博弈,纵横黑白落子无悔,天命难违
  • 穿越空间的故事

    穿越空间的故事

    方为,一个21世纪的杰出女性,功成名就,爱情却惨败,心死自杀后,却被命运安排在一个叫江婉若的古代淑女兼弱女身上,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现代文明挑战古代文明的悲欢离合,及女主角穿越后的爱情故事及白手起家的自立创业经历。
  • 清穿之复鼎

    清穿之复鼎

    蛮夷叩关,天下易主前朝皇裔,卷土重来穿越加重生,既为前朝长公主之女,当不惜代价,不择手段,誓要复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老婆惹不起

    我的老婆惹不起

    我叫齐峰,出生在岭南的一处偏僻小村庄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