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612200000005

第5章 身世之谜(4)

原来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四皇子允祯(按即胤禛)的侧妃钮祜禄氏生了一个女儿,不久听说大臣陈世倌的夫人同日生产,命人将小儿抱进府里观看。那知抱进去的是儿子,抱出未的却是女儿。陈世倌知是四皇子掉了包,大骇之下,一句都不敢泄漏出去。

当时康熙诸子争储夺嫡,明争暗斗,无所不用其极,各人笼络大臣,阴蓄死党。允祯知父皇此时尚犹豫不决,兄弟中如允禟、允禊、允褪等才干都不在自己之下,诸人势均力敌。皇帝选择储君时,不但要比较诸皇子的才干,也要想到诸皇子的儿子,要知立储是万年之计,皇子死了,皇孙就是皇帝。如果皇子英明,皇孙昏庸,决非长远之策。允祯此时已有一子,但懦弱无用,素来不为祖父所喜,他知道在这一点上吃了亏,满盼再生一个儿子,哪知生出来的却是女儿。允祯不顾一切要做皇帝,凑巧陈世倌生了个儿子,就强行换了一个。允祯于诸皇子中手段最为狠辣,陈世倌那敢声张?

这换去的孩子取名弘历,后来就是乾隆。金庸在《书剑恩仇录》中还杜撰了陈世倌的三公子、乾隆的亲弟陈家洛。陈家洛继于万亭为红花会会主后,期望激发乾隆的民族意识,共同成就恢复汉家天下的宏业,而热恋着陈家洛的回部香香公主则牺牲了爱情,身侍乾隆,欲助恋人一臂之力,不幸事败自刎,葬于“香冢”。《书剑恩仇录》这部精彩纷呈的武侠小说即以陈家洛题写了悼香香公主、悲己业、叹乾隆的碑铭为结:

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

郁郁佳城,中有碧血。

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

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金庸先生虽以海宁人写乾隆为海宁陈家之后的故事,但他老老实实地告诉痴心的读者们:“陈家洛这人物是我的杜撰。”他还声明:“历史学家孟森作过考据,认为乾隆是海宁陈家后人的传说靠不住。”至于是否真“靠不住”,金庸没有正面回答,他只是俏皮地说:“历史学家当然不喜欢传说,但写小说的人喜欢。”

廓清迷雾

其实,金庸先生说的不完全对。写小说的人尽管喜欢传闻轶事,但史家对传闻轶事也并非一概不屑一顾。

司马迁把吕不韦为秦始皇生父的传闻记入了《史记·吕不韦列传》。宋太祖猝逝,当时即有太宗杀兄夺位的传闻,以致“烛影斧声”,为千古之谜。但元朝人黄浯,明朝人宋濂、刘俨皆著文辩诬,程敏政撰《宋纪终受考》,辩说尤详。明成祖生母,自明人多异说。吴晗先生写了《明成祖生母考》一文,碛妃为成祖生母遂真相大白。金庸先生提到的“历史学家”孟森,也是一个专喜欢对传闻作考据的人。

长期担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清史研究老前辈的孟森先生似乎对传闻逸事有一种特殊的偏爱,他的《董小宛考》、《世祖出家事考实》、《香妃考实》和《海宁陈家》等为人称道的考据力作都是针对广为流布的传闻逸事而写成的。孟森先生不反对依据传闻写小说,但主张“写小说的人”不能有伤公德。他说:“凡作小说,劈空结撰可也;倒乱史事,殊伤道德。即或比附史事,加以色泽,或并穿插其间,世间自有此一体。然不应将无作有,以流言掩实事,止可以其事本属离奇,而用文笔加甚之,不得节外生枝,纯用指鹿为马的方法,对历史肆无忌惮,毁记载之信用。”这位方正严肃的老先生声明:“事关公德,不可不辩也。”

下面就来看他是如何为乾隆系海宁陈氏之子辩诬的。

一般来说,凡有影响的传闻轶事,不管它怪诞荒唐到何种地步,总是有或多或少历史因由的;如果没有其某种合理性,那么作为传闻是不可能被人们广为接受并长期流传的。乾隆是雍正强行抱养、视为己出的海宁陈氏之子这一影响颇广的传闻即是适例。

支持乾隆为海宁陈家之子这种说法的根据何在呢?

乾隆六度南巡,四至海宁,每次都驻跸在陈家私园——原名“隅园”,而经乾隆改名的“安澜园”中。此其一。

海宁陈家有清帝御题的两块堂匾,名曰“爱日堂”和“春晖堂”。“爱日”也好,“春晖”也好,用的都是唐孟郊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一典故。乾隆若不是陈家之子,谈得上报答父母如春晖一般的深恩吗?此其二。

雍正为皇子时,生育不蕃,出于争储的目的,有可能不择手段地强抢陈家之子冒充己子。此其三。

那个被换走的雍正之女,后来由陈家嫁给了常熟人蒋溥。蒋溥甚得皇上恩宠,官至大学士。蒋溥的夫人是真正的金枝玉叶,她在常熟所居之楼,当地称“公主楼”。此其四。

最后一条根据是,有清一代,海宁陈家科名最盛,名相迭出,宠荣无比,这自然是受到了雍正、乾隆的特别关照。

孟森先生对上述各条理由分别援据史实加以驳正。为叙述清晰起见,先从最后一条谈起。

先世为渤海高氏的海宁陈家,至明初才承外祖姓陈氏,定居海宁,起初不过以卖豆腐为生,并未荣显。至明正德年间,族中才有人考取举人,而陈家的真正发达则是到了万历年间,陈与郊官至太常寺卿,他的兄弟与相官至贵州布政使。就是陈与相这一支,后世最为隆贵。与相有子三人:陈元晖、陈祖苞同登万历癸丑进士,元晖曾官山东左参政,祖苞则作了顺天巡抚。祖苞之子陈之遴,崇祯丁丑榜眼,入清后累迁至大学士——所谓海宁陈家“位宰相者三人”,之遴为第一位。之遴兄弟之暹的儿子陈允于康熙初为尚书,谥“文和”。陈与相第三个儿子叫陈元成,这一支于传闻所谓“海宁陈家”关系最大。元成本人仅以太学生殁世,而卿相多出其后。他的儿子中,陈之闽和陈之问两支高官显宦辈出。之闽的儿子陈元龙,康熙时为进士,历任巡抚、尚书,雍正七年(1729年)授文渊阁大学士——陈家于是出了第二位宰相;元龙的侄子陈邦彦官至侍郎。之问的儿子陈诜为礼部尚书,之后为刑部尚书;陈诜之子陈世倌雍正朝已历任巡抚,至乾隆六年(1741年)以工部尚书授文渊阁大学士——这是陈家第三位宰相,此人即金庸先生指为乾隆生父者。陈世倌的一个侄子陈用敷官至巡抚,那已是乾隆中期以后的事了。据此,孟森令人信服地说明,海宁陈家的仕宦之盛,发端于明朝末年,到清康熙、雍正两朝达到高峰。而乾隆御宇以前,陈氏之为卿相者多已谢世,惟有陈世倌、陈邦彦尚存。世倌、邦彦二人实际上并未得到乾隆逾格关照。邦彦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已入翰林,至乾隆中才得一侍郎,越明年即被革职。陈世倌也在拜相后不久,以错拟票签革职,在谕旨中乾隆说他“自补授大学士以来,无参赞之能,多卑琐之节,纶扉重地,实不称职”,一点也不给留情面,不要说生父,就是前朝所留的元老大臣也很少受到如此刻薄的奚落。

至于说海宁陈家科第之奇,这确是事实。陈氏后人陈其元所撰《庸闲斋笔记》中提到自明正德年间以迄晚清,三百年间“举、贡、进士二百数十人”。但孟森指出,其科第最盛也在康熙时:“四十二年癸未会榜,元龙弟嵩、侄邦彦,诜子世倌,三人同榜。五十六年乙未会榜,元龙子邦直,世倌兄世仁,又一名武婴者,于服属较疏,亦为兄弟子侄同榜。”三年一度的会试,全国士子金榜题名的不过二三百名,海宁陈家兄弟子侄数人频频同登一榜,不能不说是奇迹。之所以如此,和康熙皇帝极力笼络南方世族、重视科举,借以消弭江浙一带士大夫强烈的反清民族意识的政策有关。到乾隆时,陈家科第之盛早已一去不复返了。把乾隆出生前多年的陈家科第之奇,作为乾隆出于陈家的根据,显然是不能成立的。

对海宁陈家有“爱日堂”、“春晖堂”匾额一事,孟森先生首先肯定确有其事,但他考得两额“皆非高宗所书也”,而是康熙书赐的。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陈元龙官侍读学士,有一次康熙御便殿作书,对恭立一旁敬观的翰林们说:“你们家里想必各有堂名,不妨说来,朕书以赐。”随侍的陈元龙奏称:“臣父之阎年逾八十,谨拟‘爱日堂’,恭请皇上御书赐臣。”康熙随即挥毫赐之。由此可见,“爱日堂”虽为康熙御笔,但出自陈元龙奏请。元龙拟“爱日”为堂名,以寓自己不忘慈父之恩。再来看陈家“春晖堂”的来历。“春晖堂”匾额是康熙书赐陈元龙之侄陈邦彦的。邦彦之父维绅早卒,其母黄氏守节四十一载,将邦彦抚育成人。康熙四十六年御书“节孝”二字旌其门,康熙五十二年又赐给陈邦彦“春晖堂”额,以褒扬黄氏对其子的慈母之恩。上述事实载于《词林典故》、《海宁州志》。康熙为陈元龙书堂匾“爱日堂”亦载入清国史馆《陈元龙传》,见《清史列传》。这足以证明陈家“爱日”、“春晖”两堂匾与乾隆毫无瓜葛,更谈不上作为乾隆系陈家之子的根据了。

对于雍正急欲抱养外姓之子为己子的说法,孟森则据史籍所载指出,乾隆降生时,即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海宁陈家在京师作高官的有两位:一是乾隆时曾任大学士的陈世倌之父陈诜,陈诜于康熙五十年四月由湖广巡抚任上内升工部尚书;一是陈元龙,他是康熙五十年八月初四由吏部左侍郎迁广西巡抚,此时距乾隆生日只有九天,估计元龙尚在京中,未赴新任。若说雍亲王胤禛换陈家之子,当不出陈元龙与陈诜这两家。胤禛时年三十有四,已生育四个儿子:弘晖、弘盼、弘昀和弘时,但前三子夭折,二子弘盼在《玉牒》且未以齿序,故弘时以雍亲王第三子称,这个日后命运多舛的孩子当时已长到八岁了,因此至少可以说,胤禛不能说无子嗣。从另一方面看,在诸皇子为争储而明争暗斗趋于白热化的时候,精明而谨慎的雍亲王胤禛也决不肯出此抱异姓、特别是汉人之子的下策。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胤礽被废斥,随即揭发出皇长子胤禔与皇八子胤禩等结党谋夺储位、欲雇杀手暗害胤礽的阴谋。至四十八年三月复立皇太子胤扔,三年半后康熙复废太子。在这政局极其微妙之际,对皇位抱有野心的雍正不能走错一步棋。正如孟森所说:“世宗(雍正)亦安知夺位之必胜?又安知陈氏之子必有福?如后来之乾隆,而于此时易之,且方与诸兄弟角胜于豪芒之间,而与廷臣间留此支节,以供兄弟攻击之资,亦非世宗所肯为。”

还应补充一点,就在乾隆出生后三个多月光景,雍亲王胤禛另一“格格”耿氏又为雍正添了一个儿子弘昼。这以后,雍正又有过四个儿子,老儿子叫弘瞻,雍正十一年(1733年)出生,那时雍正五十六岁。这样一看,说正当壮年,且有八岁儿子弘时、另有一“格格”耿氏也很快临产的雍亲王胤禛竟偷偷摸摸、急急忙忙把自己的女儿掉换陈家的儿子,于情于理,实难讲得通。

既然传说乾隆是雍正用自己的女儿从海宁陈家掉换来的,那么,作为天潢贵胄的雍正之女的下落也应有所交代,这个故事才算得上完整。而江浙一带也恰有这位“真正”皇女的传闻。据说,她后来以陈氏嫁给了大学士蒋廷锡之子蒋溥。蒋家是常熟大姓,蒋夫人陈氏所居之楼在当地被称为“公主楼”。

同类推荐
  • 驱逐倭寇——戚继光

    驱逐倭寇——戚继光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五太后轶事

    五太后轶事

    西汉吕太后,北魏胡太后,唐朝武太后,辽朝肖太后,清朝西太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五位太后。她们临朝称制,实际是五位女皇。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她们是叛逆的女性。她们在权欲的驱使下,成了向封建礼教、“三纲五常”挑战的急先锋。为此,她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表现了铁女人的手腕和性格。本书选择了这五个典型的士性,叙述她们干预朝政因缘始末,意图从一个侧面来探索封建专制政体的某些规律,是一本学术性的通俗读物。行文流畅,文笔生动,既可给人以艺术和知识的满足,又可以给人以深沉的启示。这里是述说往事,为了阅读轻松一些,故以轶事名之,曰“五太后轶事”。
  •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精选了托尔斯泰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美女总统(总理)私人档案:盘点全球政坛女当家

    美女总统(总理)私人档案:盘点全球政坛女当家

    本书讲述了全球女领导人登台内幕,包括:“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巴西天生的女领袖”迪尔马、“德国政治女强人”默克尔等。
  •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巴顿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巴顿

    人类五千年的战争史上,曾涌现出许多叱咤风云、功垂青史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优秀军事将领。在他们中间,有一位被誉为“热血与豪胆”的将军,他以其鲜明的个性、敏锐的感觉、娴熟的战法和高超的指挥艺术导演出一幕幕战争活剧,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和争论。他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杰出将领、陆军四星上将巴顿。
热门推荐
  • 傲娇可爱蜜心酱

    傲娇可爱蜜心酱

    “期满离婚,双方利益。”“产生情愫,关系持续。”“无稽之谈,何来情愫?”“我喜欢你,别离开我。”
  • 白豆白麦

    白豆白麦

    讲述了在下野地充满野性美的土地上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粗犷苍凉的自然景观,艰苦卓绝的生存环境,温柔而倔强的美丽女性,野性十足的男人,交织着情仇,敢恨敢爱,压制与反抗,阴谋与凶杀,构成了西部文学的诸多元素,展示了西部垦荒背景下女性的婚恋悲剧和人性美丽,并表达了对权力体制中人性走向的深刻反思。
  • 明月长风歌

    明月长风歌

    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封狼居胥华夏盖世英豪金戈铁马今安在遥梦将军带儿郎今兮往兮亦难忘问我豪情还剩了多少羿射九天冲云霄且看故事主人公姜长风的逆天之路!
  • 深黑巫师

    深黑巫师

    天空在悲鸣燃烧,大地在痛苦颤抖,漫天飘落的炙热火雨是为巫师绽放的烟火。连接世界的大门被打开,无数的生灵恐惧嚎叫化作巫师们强大己身的养分。
  • 校花我来爱你

    校花我来爱你

    高中生罗潇初入城市,自己的懦弱任人欺负,当遇到兄弟,遇到朋友,遇到贪,一切都将改变,但这迷雾重重的都市,一切都只是开始。
  • 柠檬煮蜂蜜

    柠檬煮蜂蜜

    生活就像柠檬蜂蜜有甜有酸,我们的距离在慢慢靠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相遇的一百种方式

    相遇的一百种方式

    遇到一个很懂你的人其实很难,更难的是这个人恰巧也在等待你。
  • 肖筱你还在这里

    肖筱你还在这里

    “肖筱,对不起”“陈永歌,你没有什么好对不起我的”“我可以补偿你的”“那我希望你在我的生命里消失,再也不要出现”
  • 假婚不昏

    假婚不昏

    夏青威逼胁迫青梅竹马的于泽与自己成婚,只因为撞破他与“另一个男人”的好事。沾沾自喜的夏青并不知道自己已经一步步掉进了某人早设计好的圈套,只因为他对她有怨,结局到底谁才是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