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600300000004

第4章 罗马尼亚

上世纪80年代,由于罗马尼亚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中罗之间的贸易很密切,中国远洋船去罗马尼亚的很多,中国海员在罗马尼亚也留下了很多故事。

1990年,罗马尼亚发生了事变,群众在军队的支持下推翻了政府,齐奥塞思斯库总统夫妇被枪毙。我听到这消息一点都不吃惊,我在罗马尼亚前后逗留过七个月,那时罗马尼亚的情况就表明,如不改革、不发展经济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我第一次去罗马尼亚是1984年11月到达,到第二年的2月离开,是在康斯坦萨港装卸货。第二次是1986年的1月到达,4月离开。是在多瑙河里的格拉茨港卸货,而后回康斯坦萨装货,运去的是煤、焦炭。装回的是化肥、汽车发动机、石油钻井设备。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国内看过一篇中国记者的报道,对罗马尼亚人的生活赞不绝口,说是好的很,文章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描述了罗马尼亚人民的生活。比我们强多了,人人衣着光鲜、住宅宽敞、食品丰富、出行有车。

我不想说那位记者说的都是不真实的,我只想把我自己在罗马尼亚七个月的所见所闻从这几个方面说说我所看到的罗马尼亚人的生活,这是我亲眼看到的,不加任何夸张或贬低之词。

罗马尼亚人冬天穿的大多是毛料或皮衣,女士们外罩毛皮大衣,脚蹬长统皮靴,身上都戴一些金银首饰,但人们的衣服式样都很少变化,花色单调,做工也一般。当时在中国到处都有的牛仔装、羽绒服、运动衣在这却很少见。有个中国水手下地,当地的年轻人想要他的衣服,结果,丫丫牌羽绒服、一身牛仔服、内衬的运动衣、脚上的旅游鞋、尼龙丝袜,全换成了当地产的皮大衣、西装和皮鞋,人家还又给了他一笔罗马尼亚货币“列伊”。也许在时装方面,人们会追求外来货的风格不同,但我从罗马尼亚买回来送给家里女士们的丝袜,却是没一双穿过第二次的,上脚不久就开丝,破洞。

到一个城市,只要到食品店去看一看有什么、价钱高低,就可以知道当地人的日常生活水平。在康斯坦察的大大小小副食店里,除了瓶子就是罐子,看不到什么鲜活食品,仅有的一个农贸市场里,货摊也不多,零零星星的有些苹果和西红柿,个头比鸡蛋大不了多少。我们走在大街上,只要有排队的,不用问,准是买新鲜货的。一天我们在大街上逛,在我们前面走着一位穿着裘皮大衣,带着金首饰的女士,忽然跑了起来,原来前面的商亭里售货员搬出了一些罐头卖,她是跑上去排队的,我们走近一看;中国的花生米罐头!还有一次,商店前排着长长的队,是卖香蕉的。人们一看我们几个外国人走向队首,一阵骚动,船长奇怪了,我们看看不行么?我悄悄的对他说:不是,外国人可以不排队买!你看就这点香蕉,他们怕全让咱们买了。于是我们赶紧离开。一次,一条希腊船卸橙子,每个工人后面都跟着一个警察!那是高干商店的货,一般人甭想享受到。

我们在康斯坦察港装过石油钻井设备,这是中罗换货贸易中的罗方给我们的货,胜利油田的四位工程师到我们船上监装,想住在我们船上。他们对船长说,住在船上监装不是不信任我们装货质量,而是他们在下面实在无法住下去了。

他们是去年10月就抵达康斯坦察了。原定八套设备分两批交货,每月一批。年底前完事回国。可到了一月底,罗方才交付第一批四套钻井设备,第二批还不知几月能交。他们到康斯坦察市后,罗方先把他们安排住进酒店,第一天在酒店餐厅里吃饭时,服务员对他们服务周到,礼貌有加。可第二天开始,没人理他们了。饭菜迟迟不来,好不容易三催五叫的端上来了,还是凉的。他们仔细一观察:别的外国客人都给小费!他们一天国家定的生活费用有限,别说小费,就是这酒店的饭价也叫他们觉的不值。于是他们借口在厂里住工作方便,要求厂里安排住处,厂方就给他们在职工住宅区安排了一套有四个卧室的房子。这种三房、四房一套的住房在罗马尼亚很普遍,一般年轻人一结婚,都有房分给新婚夫妇住。罗马尼亚鼓励生育,孩子一多,就可换三四间一套的房。房子是不错,住进去后才发觉煤气、水、电、取暖都成问题。罗马尼亚本是传统的产油国,可那些年不知是因为什么原因,石油等能源非常紧张。煤气供应不足,一般的居民都托关系找。虽然厂方负责煤气罐,但他们也有断顿的时候。食品不用说了,我们都看见了,电也是经常没有,冬季的黑海边,白天经常气温都在零度以下,暖气时有时无把他们冻得七荤八素。所以,听说第一批货装中国船时,他们就找到船上想在船上住。

船长很痛快的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中国船就是中国人的家,和我们一块生活吧!在下面受那罪干吗!”

船长还吩咐管事,他们按船上伙食标准交人民币,如果下船时有节余,就还给他们外币现金。人家出趟国不容易,省下的外汇买点东西给老婆孩子带回去,也不妄出来一趟。

四位同志在我们船上很快就和我们熟了。他们感慨道:"我们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这次出国也是花了很大力气争取来的,想着退休前没机会了。也到外面开开洋荤。没想到这洋荤开的?”

轿车在罗马尼亚很普遍,三分之一的家庭有车,可没有油,就成了摆设。1986年初,我国驻康斯坦察的领事馆开馆,航运代表处通知在港的各中国船船长、政委届时出席开馆仪式。我们的航运代表老刘找罗马尼亚朋友借车,个个说出车没问题,就是油得老刘给!

对于罗马尼亚人民的这种生活状况,我和代理、工人、理货员聊过,他们也是两种看法。一些人认为应该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而且对齐奥塞斯库将一家大大小小安排在党政军警的重要位置上,把罗马尼亚当成了齐家的家产非常不满。另一种认为在苏联的淫威下,齐奥塞斯库总统坚持了相对独立的道路已是很不容易,至于改革应该慢慢来。

看看罗马尼亚的情况,虽然人民生活水平相对我们来说差不了多少,(比我们文化大革命时代强)但比起她周边的欧洲国家差了不止一星半点,而人民总是要追求好生活的。

罗马尼亚人民是善良朴实的人,他们中很多人好学、肯干。船装卸货时,有理货员在船工作。他们是专门负责清点货物数字,记录货物外包装是否完好的。完货后,根据理货报告,大副签发货物收据。

有一个理货员叫尤利,会六国语言,英、俄、法、希腊、德和汉语。和我们用汉语交谈一点没有障碍。工作也很认真。但业务虽好,却一直不受重用。

还有一个理货员,基卡内斯库,胖胖的,据他自己说是退役的海军少校。我想起罗马尼亚电影“爆炸”的主人公基卡,就叫他基卡,他很乐意得到这个外号。基卡学中文很用心,他手里老拿着一个小本子。上面每个词都用罗马尼亚文标上中文发音和意思。一有机会就背呀,念呀。觉得自己会说了就找我们,问我们他说的对不对

“三副,中国话女孩是姑娘,小姑娘,大姑娘,老姑娘。是不是?”

我忍着笑对他说:“前两个词说的对,但老姑娘可不能乱用,只有嫁不出去的女孩才叫老姑娘。”

“哦!我不记这个词!”他很认真的在本子上把“老姑娘”划掉。

“基卡,你都五十多岁了,会英文就够了,干吗还学中文?”

“哦!中罗友好,中国船多,我学了中文我们就是好朋友!对了!中国人说:学到老……”基卡一下想不起来了,急的直拍脑袋。

“活到老,学到老。”我提醒他。

“对!活到老,学到老。我不老,我学中文!”基卡很有信心的说。

罗马尼亚工人干活有时很叫我们头疼,比如装化肥,当吊机将一托盘的袋装化肥放到舱里后,工人们托盘放到那就卸到那,多搬远点都不干,结果装着装着,货舱中间堆出个尖,四周没装,所以我们经常下舱监督工人干活。其实,他们和我们前些年“干不干两块半”是一样,而且也崇洋媚外,我们监装时大声申斥工人,他们听到是听,但一点改变也没有。

有一天,工头对我说:今天在二舱工作的是老劳模组,叫我放心,不用去二舱看了。我没信他的话,还先下二舱对着那些老工人大声的喊叫,令他们好好装,他们看着我,也不回嘴。只是默默的分头工作去了。两个小时后,当我再次来到二舱,我楞住了,他们先把前面工人留下的边角装满,而后安照顺序从外向里一圈圈的装,货码的整整齐齐,干的很好!老劳模们看我进来也不理我,眼光里还有点敌视,我想想刚才对他们的大喊大叫的不礼貌,心里很内疚但又不知说什么好。我坐在货堆上,嘴里吹起了箸名的罗马尼亚民歌“照镜子“,老劳模们听到我的口哨一个个停下手里的工作,围了过来。

“你?罗马尼亚?”他们用很简单的词表达着,我点点头,嘴里继续吹着,老劳模们乐啦。他们手舞足蹈的跳着,也吹起了“照镜子”,他们乐了几分钟,停下来对我比划,他们都是挂过劳动奖章的,见过齐奥塞斯库的,工作没的说,叫我放心。

到下班的时候,我站在梯口,手里拿着一瓶中国白酒,劳模们过来了,我把酒递给他们,表示对他们的尊敬,他们却推了回来。嘴里不停地说些啥。

工头告诉我:"他们说你用酒奖励他们是瞧不起他们。”

“那要怎样办?”

“下次他们来时,别去监督他们”

可以后这个组再没来过我们船。

当时中国和罗马尼亚关系密切,除了政治上的原因,还有就是贸易,不过,中罗贸易不是正常的外汇结算贸易,大部分是以货易货,就是罗方开出要货单,中国发去货,再从罗方可以用来换的货物中挑可以要的货物。

说实话,我们的老百姓一直对外来货有一种盲目的崇拜,(这几年好多了),似乎只要是进口货就是好的,当然这与我们长期被封锁有关系,但也是我们政府有些无奈。

就拿罗马尼亚产品来说,质量不怎么样,价格也不便宜。不是因为政治原因,真没有理由要那些货,可即使是这样水平的东西,运回国内也很抢手,80年代的大城市人都会记的,罗马尼亚产的家具可是当上等货来卖的。

大家都不知道,就是这样的东西,由于罗马尼亚要中国货的数量很大,他们也没多少可以用来换中国货。有时中国的贸易代表不得不接受一些很不怎么样的东西,有总比没有强。可有些货物有还不如没有。

像我国与罗马尼亚这样的贸易关系,我们至少损失了物质还会有些国际关系方面的回报,而我们与有些国家的交往,怎么说呢,还是讲真事,大家看了自己去体会吧。

同类推荐
  • 穿越侏罗纪

    穿越侏罗纪

    《穿越侏罗纪》本书为“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丛书之《穿越侏罗纪》。
  • 中国记忆小说二

    中国记忆小说二

    时光在一成不变地飞逝,人类以文学的睿智记录下时间瞬间的步履。许多许多年以后,再寻觅这些丝缕的痕迹时,在茫茫的时间之海中才得以找到消弭了的历史回声。
  • 有间文库:伤逝

    有间文库:伤逝

    一九二五年创作的《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反映青年男女爱情的小说。作者将一对青年的爱情故事放置到“五四”退潮后依然浓重的封建黑暗背景中,透过他们的悲剧命运寓示人们要将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结合起来,引领青年去寻求“新的生路”,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 一百零八个红手印(闪小说美德篇)

    一百零八个红手印(闪小说美德篇)

    本套书精选3000余篇闪小说,所有篇目均在国内公开报刊发表过。每篇都有独到的思想性,画面感强,适合改编手机短信小说。这些闪小说除了通过故事的演绎让读者了解这些闪小说的可感和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外,特别对广大初高中生读者的心灵是一次很好的洗涤。
  • 君子风

    君子风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热门推荐
  • 很幸福

    很幸福

    她以为他是书香名门,是个温润气质的公子少爷,结果却…完全不是那样!她笑着,可是她的眼睛却总在哭。母亲突然死了,留下她与冷漠的父亲。明明16岁的花季,眼神却好似历尽沧桑。玩世不恭的少年,第一次认真想要做一件事,第一次想要为一个女孩不再挥霍青春,第一次想要给这个女孩一辈子的幸福…
  • 刀俎记

    刀俎记

    “为何不学剑?”“如此刀法,闻所未闻。”“建个刀门吧,这么好的刀法,不传下去太可惜了。”
  • 灵风云

    灵风云

    其实这是一部无聊的作品。23333是玄幻故事啦还有本人是新人请大家多多包涵
  • 你出现在我整个青春

    你出现在我整个青春

    只是用来记录我和我男朋友的爱情故事。也希望和别人分享我们的爱情。(因为我很懒,所以都是一个一个我能想起来的我们相处的小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故事,)
  • 管理学教程

    管理学教程

    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已有与人类文明一样久的历史,但作为一门科学而存在,却还只有百年左右的时间。目前,管理学已发展成为一个大的学科门类,其触角已伸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理学的知识也在不断地演进。目前,管理学科的专著、教材版本较多,这一方面为我开展管理学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但另一方面,大量不同版本的专著和教材显得过于庞杂,在参考过程中有时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们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能汲取各方面的精华,结合最新的管理学研究成果,并用新的编排方式,编写一本更适合普通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的实用型教材。
  • 斗罗之冰火仙魔变

    斗罗之冰火仙魔变

    武魂双生,冰火同体。魔丸灵珠,天劫降临!
  • 元素主宰

    元素主宰

    于绝境中创造希望,于黑暗中谱写光明。追逐梦想的少年,光怪陆离的元素世界。生与死,黑暗与光明,爱与恨交织。一段关于弱者的奋斗历程编织而出的可歌可泣的成长史。
  • 国民老公在古代

    国民老公在古代

    当别人叫我国民老公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因为我觉得,不能别人叫我国民老公,我就真的以国民老公自居,那样会很假,老百姓一定会骂我的,根本就没有这种国民老公的。后来试着做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我做这个国民老公起码还是做的很放心的。现在,不仅我身边的朋友都叫我国民老公,几乎所有人都叫我国民老公。我就是国民老公,国民老公就是我,我是不一样的烟火。
  • 洪荒天醒

    洪荒天醒

    地球解开上古封印,体积扩大八十一倍。山海秘境重现,灵气充满整个世界。外星文明入侵地球,抢夺上古宝物。洪荒生物苏醒,宗门圣地解封,地球的修真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 星辰闪烁只为你

    星辰闪烁只为你

    他们三人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她早已喜欢上了他,而他却一直认为自己喜欢的是另一人,直到她离开去了别的地方,他才知道原来她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自己的心里,他想要去找她,她却冷语相对,终究是他负了她……而另一人早已看透了他的心意,心甘情愿的让步了他们到底能不能在一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