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81800000012

第12章 告子章句上

【原文】

告子①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②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注释】

①告子:告,姓。子,对男子的尊称。孟子的学生,为深入研究人性之理,因此反复求教于孟子。②杞柳:杨柳科植物。桮棬:杯盘一类的用器。桮,同“杯”。

【译文】

告子说:“人性好比是杞柳,仁义好比是杯盘;使人性具备仁义,就好比是用杞柳树材制作成杯盘。”

孟子说:“你能顺着杞柳的本性来制作成杯盘呢,还是要伤害杞柳的本性来制作成杯盘?如果说要伤害杞柳的本性来制作杯盘,那你也要伤害人的本性才能具备仁义么?带领天下的人都来祸害仁义的,必定是你的言论了!”

【原文】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译文】

告子说:“人性就像急流的水一般,冲开东面缺口就向东流,冲开西面缺口就向西流。人性不分善和不善,就好像水流本不分东流与西流一样。”

孟子说:“水确实本没有东、西流的分别,但是没有上、下流的区别吗?人的本性趋向善,犹如水爱向低处流。人的本性是没有不善良的,水的本性是没有不向下流的。如果水受拍打而飞溅起来,能使它一时高过额头;堵住通道而让水倒行,能使它一时流上山岗。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这是情势逼着它如此。人之所以能使他做出不善的行为,他的本性的变更也犹如这样受到了外力的逼迫。”

【原文】

告子曰:“生之谓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

曰:“然。”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

曰:“然。”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译文】

告子说:“天生的禀赋叫做性。”

孟子说:“天生的禀赋叫做性,就像白色的东西叫做白吗?”

告子说:“是的。”

孟子说:“白羽毛的白和白雪的白一样,白雪的白和白玉的白一样吗?”

告子说:“是的。”

孟子说:“那么,狗的生性和牛的生性一样,牛的生性和人的生性一样吗?”

【原文】

告子曰:“食色①,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

曰:“异于白马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异于长人之长与?且谓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

曰:“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

曰:“耆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②吾炙,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与?”

【注释】

①色:性欲。②耆:同“嗜”。

【译文】

告子说:“饮食、性欲是人的本性。仁是内在的,不是外在的;义是外在的,不是内在的。”

孟子说:“为什么说仁是内在的、义是外在的呢?”

告子说:“他年长,我尊敬他,他并不就是我的长辈了。犹如那东西白色而我把它作为白的东西,是随着它外表的白色,所以说义是外在的。”

孟子说:“尊敬不同于白色,白马的白和白人的白没有什么不同,不知道对老马的爱惜和对长者的尊敬也没有什么不同吗?而且你是说长者义呢,还是尊敬长者的义呢?”

告子说:“对于我自己的弟弟就爱护,对于秦人的弟弟就不爱护,是以我作为乐意爱否的标准,所以仁是内在的;尊敬楚人的长者,也尊敬我的长者,是以年长作为乐意尊敬的标准,所以说义是外在的。”

孟子说:“爱吃秦人的烤肉和爱吃我们自己的烤肉是没有多少区别的。看来事物也都有这类似的情形,那么爱吃烤肉的心思难道也是外在的吗?”

【原文】

孟季子①问公都子曰:“何以谓义内也?”

曰:“行吾敬,故谓之内也。”

“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

曰:“敬兄。”

“酌则谁先?”

曰:“先酌乡人。”

“所敬在此,所长在彼,果在外,非由内也。”

公都子不能答,以告孟子。

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彼将曰敬叔父。曰,‘弟为尸②,则谁敬?’彼将曰敬弟。子曰:‘恶在其敬叔父也?’彼将曰在位故也。子亦曰在位故也。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

季子闻之,曰:“敬叔父则敬,敬弟则敬,果在外,非由内也。”

公都子曰:“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然则饮食亦在外也?”

【注释】

①孟季子:孟子的小弟弟。一说原文中本无“孟”。季子:即本书《告子下》中之季任。②尸:古代代表死者接受祭祀的人叫尸。

【译文】

孟季子问公都子说:“为什么说义是内在的呢?”

公都子说:“对人表达内心的敬意,所以说义是内在的。”

孟季子说:“有个乡里的人比你兄长大一岁,你尊敬谁呢?”公都子说:“尊敬兄长。”孟季子说:“同席饮酒你给谁先斟呢?”公都子说:“先斟乡里的人。”

孟季子说:“你内心所敬的是兄长,外面所尊的是那乡里的人,可见那义毕竟是外在的,并不是从内心发出的。”

公都子不能应答,把这事告诉了孟子。孟子说:“你可以反问他,是该尊敬叔父呢?还是尊敬弟弟呢?他会说:‘敬叔父。’你说‘弟弟担任了受祭的代理尸,那敬谁呢?他会说‘敬弟弟’。你说:‘刚说该尊敬叔父的道理又在哪里呢?’他会说‘这是因为弟弟处在尸位的缘故。’你也说‘因为乡里人处在客位的缘故。平常该尊敬兄长,那一会儿饮酒该尊敬来客乡里人’。”

孟季子听了这些话后,说:“在这种情况下尊敬叔父,在那种情况下尊敬弟弟。这义毕竟是外在情况决定的,不是由内心发出的。”

公都子听了反问道:“人们冬天喝热饮料,夏天喝凉饮料,那么饮食也不是出于内在的需要,而是由于外在的天气所决定的吗?”

【原文】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①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②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③。’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

【注释】

①才:犹材质。②《诗》:此处诗名引自《诗·大雅·烝民》,这是首赞美周宣王的诗歌。③懿:美。

【译文】

公都子说:“告子说:‘人性本没有善,没有不善。’有人说:‘人性可以使它变得善,也可以使它变得不善。所以,周文王和武王在位,百姓就崇尚善;周幽王和厉王在位,百姓就崇尚暴。’又有人说:‘有的人本性善,有的人本性不善,所以,尧这个圣人为君主,却出现象这个坏蛋;瞽瞍这样缺德的人为父,却生了大舜这个好儿子,纣这样暴虐的人作侄儿,而且作了君主,却同时有微子启、王子比干这样以仁德著称的叔父。’如今老师说人性本来就善良,那么他们说的都不对么?”

孟子说:“按人们本来的性情是都能够成为善的,这便是我所说的人性本善。至于有的人不干善事,不能责怪他的本性不好。同情之心人人都有,羞耻之心人人都有,恭敬之心人人都有,是非之心人人都有。同情之心属仁,羞耻之心属义,恭敬之心属礼,是非之心属智。仁义礼智的美德,不是由外面虚饰而成的,是我本身原来就有的,只是未曾自觉去领悟罢了。所以说,‘只要去求索就不难获得,一旦放弃就不免失去。’有的人相差一倍、五倍甚至无数倍,他们就是没有能充分发挥天生优美才性的人。《诗》经中说过:“上天生育万民,事物都有法则。百姓把握常规,崇尚美好品德。’孔子说:‘作这篇诗的人,大概是懂得道理啊!世间有事物必然有法则;百姓能把握这天生常规,所以能崇尚那美好的德行。’”

【原文】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今夫□麦①,播种而耰之②,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③,皆熟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故龙子曰:‘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也。’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易牙④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惟耳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于子都⑤,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注释】

①□(móu)麦:即大麦。②耰(yōu):撒下种子后,耙土覆盖,以防鸟儿啄食。③日至:此指夏至。④易牙:春秋时人,相传他善于烹饪,齐桓公的宠臣。⑤子都:古代著名的美男子,以后沿用为美男子的通称。⑥刍(chú):吃草的家畜叫刍,如牛羊。豢(huàn):吃谷的家畜叫豢,如猪狗。

【译文】

孟子说:“丰收年景,子弟多半懒惰;灾荒年岁,子弟多半横暴,这并非天生的资质如此不同,是由于外在的因素损害了他们的内心才变得这样的。例如种大麦,播下种子把地耙平,如果土地相同,栽种的时节也相同,便蓬勃地生长,到了夏至时节都成熟了。即使有所不同,就是因为土地有肥有瘠,雨露的多寡和人下功夫的好坏有所不同的缘故。所以,凡是同类的东西大体相同,为什么惟独对于人却要怀疑呢?圣人与我们是同类,所以龙子说:‘不知道脚的大小形状去编草鞋,但我知道决不会编成盛土的筐子。’草鞋样式相似,说明普天下人的脚形是相同的。人们的口对于滋味有相同的嗜好。烹调师易牙掌握了我们口味的嗜好,所以他烹调的菜为人们所喜爱。假使人们的口味,生来就与别人不同,像狗和马与我们不同一样,那么,天下的人为什么都喜欢随从易牙的口味呢?讲到口味,天下的人都期望尝到易牙烹调的口味,可见天下人的口味是相似的。耳朵也是如此,讲到声音,天下的人就期望听到音乐家师旷演奏的乐曲,可见天下人的听力是相似的。眼睛也是如此,讲到子都,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他很漂亮的,不能鉴别子都漂亮的,那是没长眼睛的人。所以说,口对于滋味有相同的嗜好,耳对于声音有相同的听觉,眼对于容貌有相同的美感。讲到内心(思想),惟独就没有相同之处吗?内心的相同之处是什么呢?是理,是义。圣人不过是早先得知了我们内心相同的东西,因此理和义使我们的内心喜爱,就如同牛羊狗猪的肉适合口味是一样的。”

【原文】

孟子曰:“牛山①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②,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牿亡之矣。牿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注释】

①牛山:山名,在今山东临淄县之南。②濯濯:形容山上光秃秃的。

【译文】

孟子说:“牛山上的树木曾经长得很茂盛,因为靠近大都市,经常被刀斧所砍伐,能保持茂盛吗?虽然它日夜生长,雨露也在滋润,并非没有新芽和旁枝长出来,牛羊接着又在山上放牧糟踏它,所以牛山变成那样光秃秃的了。人们见它光秃秃的,便误以为它不曾生长过树木,这难道是山的本来面目(本性)吗?类比在人的身上,难道没有仁义之心吗?他之所以丢失了原有的善心,也好像刀斧对于牛山上的树木一般,天天去砍伐它,它还能保持原有的茂盛吗?尽管他日夜息养善心,接触清晨的清明之气,促成了他与别人相接近的好恶。可他第二天的所作所为,又来搅乱他,使他丢失了刚产生的与别人相接近的好恶。这样反复遭到搅乱,那么清晨之气就不足以存留其善心,善心不足以存留一点儿,就和禽兽相差不远了。人们见他沦为禽兽,便以为他不曾有过好的资质,这难道是人的本来面目吗?因此,如果得到应有的培育,没有什么事物不生长的,如果失去了应有的培育,没有什么事物不消亡的。孔子说:‘把握它就存留,放弃它就消失,出和入没有定时,也不知它的去向。’这就是指人心而言的吧!”

【原文】

孟子曰:“无或①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②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③,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释】

①或:同“惑”。②鸿鹄:天鹅。③缴(zhuó):朱熹《集注》云:“以绳系矢而射也。”

【译文】

孟子说:“不要对大王不明智感到奇怪,即使有普天之下容易生长的植物,让它曝晒一天,寒冻十天,那就没有能够成活的。我见到大王的次数很少,我一退出来,那些泼冷水的人就到了,我即使对他有所触动一点善心又怎样呢?例如下棋这种技术,本来是一种小技术,如果不专心致志却学不到手。弈秋,是全国的下棋能手。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就只听弈秋讲授。另一个虽然好像在听,实际他一心以为天鹅就要飞来,想拿起弓箭去射它,这样,这个人尽管和前面那个人一起学习,但成绩赶不上人家。你说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人家吗?我说,不是这样。”

【原文】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①,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嘑尔而与之②,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

①豆: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具。②嘑尔:呵叱声。

【译文】

孟子说:“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两样东西不能同时要到,我就宁愿不要鱼而要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大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并得,我就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但所珍爱的东西超过了生命,所以就不能苟且偷生地取得。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所厌恶的东西超过了死亡,所以对于有的祸害不能做无原则的逃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保存生命的手段,为何不去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躲避祸害的事情,为何不去做呢?从中得以生存的手段却不去用,由此得以躲避祸害的事情却不去做,是因为所想要的有超过生命的,所厌恶的有超过死亡的。不仅贤者有这样的心思,人人都有,不过贤者能不失去它罢了。一小筐饭,一小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得不到它就可能死。可是呵叱着给别人,路上的行人都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连乞丐都不屑要。然而万钟粟米却不分清礼义就接受了,万钟粟米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使住宅漂亮、妻妾得到供养、相识的贫苦人受我的恩惠吗?以往宁愿身亡都不接受的,现今为了使住宅漂亮去接受了;以往宁愿身亡都不接受的,现今为了使妻妾得到供养去接受了;以往宁愿身亡都不接受的,现今为了使相识的贫苦人受我的恩惠去接受了,这些事难道不也是可以罢手的吗?这就叫做迷失了他的本性。”

【原文】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译文】

孟子说:“仁,是人本质的良心;义,是人平生的大道。舍弃人生的大道而不走,放弃人的良心而不找回,真可悲呀!人们的鸡狗丢失了,便知道要去找回来,可良心丧失了,却不知道去寻找。做学问的道理没有别的,只是找回丧失的良心罢了。”

同类推荐
  • 超越审美现代性:从文艺美学到政治美学

    超越审美现代性:从文艺美学到政治美学

    本书把本来意义上的美学称为“文艺美学”,它有着极其深厚的理论传统,令人崇敬,正如伟大艺术作品深深感动着每个人。本书对艺术的批判和对文艺美学的批判完全是一种先验的政治的理论思维的结果。同理,本书以中世纪艺术为范本所揭示的艺术的象征性和创造性,也是运用理论思维对艺术本质所做的一种“先验演绎”,与对中世纪艺术的历史性研究不在同一个界面上。早就有人把马克思学说的根本精神解读为一种美学,在本书所揭示的政治美学的意义上,马克思学说本质上必然是一种关于最美政制和最美人性何以可能的先验政治美学。
  • 我生有涯意无尽:梁漱溟人生的艺术

    我生有涯意无尽:梁漱溟人生的艺术

    这本书收录了梁濑溟先生对人生、社会、历史、文化、宗教进行的深入探究与思考,为了解和研究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梁濑溟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以及生活情操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资料。书中的主题有人生的意义及态度、欲望与态度、人生观、道德观、儿童心理及青年修养问题、朋友与信用、择业、中国文化问题及构造问题、求学与不老、成功与失败以及谈佛、宗教等方面。该作品是哲学思想的总结,也是其一生精华作品的集萃。
  • 理想国

    理想国

    《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的对话体著作,共分十卷阐述了他建立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的方案。它通过各界名流对话和争辩的形式,表达了柏拉图对人类社会种种重大问题的看法,如政治制度、宗教、道德、教育、婚姻家庭、文艺、男女权力等。
  •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正鉴于此,我们择取古本、兼采众本,精校精审,荟萃众家之长,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编成。《易经》的六十四卦详解,是全书主体。按经上、经下分为两章,每卦独成一节,各节皆有原文、译文、解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可先窥其门户,后登其堂奥,由浅入深,从而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本书在保持了传统《易经》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努力为读者提供可以深入阅读的平台,以期让每个读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读出属于自己的一本《易经》。
  • 论语价值——换种角度读经典

    论语价值——换种角度读经典

    本书分段排列《论语》原文、译文之后,附列古今中外名人相关思想的精彩言论,内容涉及修养、学习、处世、待人等诸多方面。
热门推荐
  • 众仙之殇

    众仙之殇

    浩瀚星空,失落之地。魔躯仙骨,镇压群修。世人称呼它为———仙冢!一个少年崛起于仙冢之内,探寻上古隐秘,得上古法宝,修绝世功法,一路斩仙屠魔,重整天道!书友群:43-87-61-45-6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白富美赖上我

    白富美赖上我

    从小我就不受我爸妈喜欢,父母家里有2套房,我却从没拿过一分零花钱和压岁钱。他们和我唯一的交流就是拳头跟皮带。我也是个叛逆的孩子,不管怎么挨打,从来没对父母屈服过。但这种生活我始终觉得暗无天日。直到有一天,我在学校的厕所里邂逅了暗恋已久的女神。凑巧的是,女神居然来了大姨妈,英雄救美之下,我找到了自己生活中的温暖。以这份温暖为契机,美女们从此一个个赖上了我……
  • 先婚厚爱

    先婚厚爱

    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结婚是顺理成章的事。爱?我会疼你宠你一辈子,让你爱上我。其实就是被逼婚的失恋女水墨遇到腹黑大灰狼,被他拐回去以后的温馨甜蜜生活。
  • 七尘神话

    七尘神话

    你看过西游记没?看过!你看过封神榜没?看过!……扯淡!真正的神话,岂是打个妖怪,修炼成仙那么简单?
  • 改嫁皇后

    改嫁皇后

    前世的她是一名优秀的情妇,一个成功的商人,却没有朋友,没有爱情。今世的她是一缕异世幽魂,任是无情也动人,看她如何收获人情,如何斩获爱情。温文尔雅如他,爱她护她,却是别有内情,当层层真相被剥开,教她情何以堪?冷漠无情如他,强大到让她不得不步步为营。心灵失守是否敌得过家破人亡?她又该何去何从?
  • 魔书之林恋梦

    魔书之林恋梦

    恋梦是巫女的女儿,恋梦在日复一日的排挤与嘲笑声中独自成长。十八岁的恋梦不想做巫女而是当一名演员遭到母亲的极力反对。她无意间得到一本魔书魔书打开的一刹那她进入了梦乡。在梦里恋梦和一位男孩许下爱情的约定:梦醒一定会找到男孩和他永远在一起回到现实恋梦发现这个男孩就是大明星周晨晞从此恋梦带着魔书勇敢追寻爱情……
  • 金戈赣浔

    金戈赣浔

    一场突发的丧尸危机让几名大学生走向了他们未曾设想过的道路。
  • 猎情追爱,强宠不乖妻

    猎情追爱,强宠不乖妻

    亿万身家的总裁可以征服商界、身边美女如云、潇洒快活,却为了追女人而甘愿放下面子和身份,展开一场狩猎追爱的游戏。女人要什么,总裁就给什么,女人要最好吃的美食,总裁便当顶级煮饭男,女人要买名贵品牌,总裁大方的刷卡全包了!女人求疼求宠,总裁就当一回霸道男,女人求坏求狠,总裁就当一回狂野男,女人求温柔求深情,总裁就当一回暖男!追女人获爱,面子身份什么的都统统见鬼去吧!获得女人的芳心,要什么就要什么,要房有房,要车有车,要煮饭男要有煮饭男!应尽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