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75600000022

第22章 快乐音符(3)

经过询问,才知道“江西省第二届马拉松联谊赛”是半程马拉松比赛。比赛路线从老体育中心出发,绕城一圈后又回到起点。正在这时,人群一阵骚动,警察和工作人员也加强了防护。听见旁边有人鼓掌有人喊:“第一名来了!”“加油!加油!”只见一名穿白色运动背心、黑色运动短裤、绿色运动跑鞋的青年男子,胸前贴着异常醒目的红色数字“0001”,正匀速快步跑过来,一辆警车和一辆救护车,隔着十多米的距离缓缓地紧随其后。这里已经是回程,距离冲刺的终点老体育中心大约还有两三千米,从他良好的运动状态和他跑过去很久第二名才远远地在转弯处出现的事实,可以预测他夺冠有望。事后得知,这位0001号选手,从比赛开始就一直跑在最前面,最终毫无悬念地稳夺冠军,他的背心上印着“大连理工大学”的字样。获得女子第一名的选手,则是上饶师院的一名女学生。

看来参加这次半程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还真不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电视台摄像记者坐在敞篷车上穿梭其间不断拍摄精彩镜头,骑摩托车的警察和120急救车等人员车辆也分段间隔在后面随行,各个长跑协会的旗帜在选手队伍中高高飘扬着,志愿者们及时为选手送上水和饮料并摇旗呐喊,道路两边热情的观众不时为选手加油喝彩……

我一边和选手们逆向而行,一边向他们行注目礼:前面几批都是健壮的男运动员,然后我发现了一个混在一群男运动员中穿白色运动衣扎着马尾的女运动员,接下去,我看见头发花白已经谢顶的六七十岁的老人,有图片介绍一位来自鹰潭的六十五岁的选手虽没拿到名次却轻松地跑完了全程;看见了好几个已经不再年轻的女运动员奔跑其间,据介绍取得了女子第二名的选手,来自河北,今年已经三十多岁。最让我惊讶和感动的,是一个才十一二岁貌似小学刚毕业的小小的女运动员,前面的选手已经望不见身影,后续的选手又被她远远甩在身后,当时这段街道上,恰巧没有停放或行驶的车辆、没有驻足围观喝彩的观众、没有摇旗值守的志愿者,宽敞冷清的街道、绿树铺展的背景,忽然带给我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仓皇和落寞。只有这位小女生,那么执著、自信、洒脱,晃着一头学生短发,昂首挺胸,匀速前行,独自跑在宽阔而空荡的凤凰大道上,背上的号码纸,随着她跑步的节奏,一飘一扬,让我不由得从心里对她肃然起敬。全民健身、重在参与的新体育精神,在这个小小的女选手身上,得到了最集中最完美的体现。我甚至雄心勃勃地想,中学时参加过女子一万米长跑的我,下一届的马拉松比赛是不是也去报个名试试……

9点半,我准时到达市艺术中心三楼会议室。由上饶司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三清女子文学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上饶市首届微电影创作专家研讨会”在这里召开!为把周亚鹰创作的长篇散文《二姐》拍成30集电视连续剧,正在上饶广丰实地采景的国家一级编导、剧作家、经典老电影《知音》的编剧——华而实老师出席本次会议并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华老师首先给我们简单介绍了电影的种类,目前有胶片电影、数字电影、微电影三种;又介绍了电视剧和电影、微电影在剧本写作和拍摄技巧上的区别;以《二姐》这部电视连续剧的编导和拍摄场景为例,对微电影剧本的创作构架、场景设计、矛盾冲突、人物塑造作了细致而生动的讲解,强调剧本创作一定要做到“舍得”,把所有不必要的情节、字眼、抒情、描写去掉,只留下必不可少的干货,然后通过电影中的场景、对话、表情、动作来做最直观的表达。华老师推荐了一本关于电影的好书——苏牧的《荣誉》,推荐了第一部微电影作品——《老男孩》。

华老师幽默而风趣地说:我通过电影《上饶集中营》《方志敏》知道了上饶,现在,我又通过电视剧《二姐》的编导来到上饶,被上饶的美丽所吸引,爱上了上饶。上饶不缺故事,不缺人才,只要熟练地掌握好这些技巧,寻找素材,挖掘源泉,多写多练,以“我爱上饶”为主题集写、编、导一条龙的微电影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起来。

上饶市艺术创作研究所的陈建英老师是上饶本土的剧作家,国家二级编剧。他就作家的转型、微电影的情感冲突和情节冲突、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主题结构和表现手法作了指导性发言,建议平时多看情节性的小说,少看情感性的小说。

之后,与会作家与华老师就微电影剧本创作进行了现场交流和讨论,提出问题,现场解答。在不断的聆听和记录中,仿佛有一扇通往电影新世界的门,正在我的眼前缓缓拉开……

2012年4月30日

花落我家

一片树叶可以折射出整个春天,一些细节可以反映出家庭和社会前进的脚步,只要你仔细聆听,用心感受……

(一)我家的地平线

“妈妈!妈妈!你快看!大雁排成一字飞往南方了!”

一个秋高气爽的早晨,阳光普照着上饶这座美丽的城市。时间已近七点,我正在厨房里手忙脚乱地准备早餐,儿子赖在床上看风景。

听见儿子的呼唤,我还是一边继续剥蛋,一边忙着把稀饭盛进他专用的碗里,然后放在脸盆的冷水中浸着。

等我赶到窗前探头寻找时,早已不见了大雁的踪影。我怀疑地转过头问:“儿子,是真的吗?大雁这么早就飞往南方了吗?”

我家住在城市中央,一座高楼的最顶层,房子东西朝向,每天看太阳从东边的屋顶升起,向西边的屋顶落去。城市的屋顶是我家的地平线,城市的天空是我家窗前最生动最美丽的风景。

所以我的家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光线明亮,四季分明。夏天,当第一缕阳光把房间映照得通明透亮,我们就热得赶紧起床,出去跑步登山上班上学,绝不给自己寻找睡懒觉的借口。冬天,整个的下午,透过阳台的玻璃窗,半个客厅都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这一年到头让人又爱又恨的太阳,让我深深认同了妈妈第一次来看房时说的一句话:“四季晒太阳总比终年不见阳光好多了。”

除了夏季的太阳和炎热让人难以忍受外,其余的时间都是我最爱的美丽和美好。白天,可以躺在床上或地板上,看澄碧的蓝天、轻柔的白云,看小鸟匆匆掠过,看鸽子翩翩起舞,高兴了就伫立屋顶放歌一曲。夜晚,可以静静地融在月色里,看银河流动、群星闪烁、月缺月圆,还有闪着光亮的夜航飞机穿行于夜幕中的固定航线。常常在不经意间,午夜梦回时发现,一弯明月正挂在天空,夜色静谧,夜凉如水,喧嚣的城市也已经安歇,只有“寂寞嫦娥舒广袖”,让人恍若重入相思梦中,天上人间,不知今夕何年……

慢慢地,窗前的风景变得充盈灵动和丰富绚丽起来。

改造之后的步行街,霓虹闪烁,游人如织,俯仰之间犹如蝼蚁行走,让观者有一种红尘之外的超脱。夜半回望,却如退潮后的海滩,空荡、冷清,街面经保洁员每周两次的全面清洗后,正干净整洁地蓄积着能量,准备迎接又一个狂欢日的到来。

视野之内一左一右耸立起两座高楼,还安装了美丽的景观灯,楼顶最尖端亮着明明灭灭闪闪发光的红色指示灯,这是儿子最爱看的风景之一。每天晚上我还在洗衣拖地时,他已经自己躺在床上乖乖地看着风景睡着了。

门前的平台——别人的屋顶,是我家的人造风景——一个小小的美丽的植物园。那里生长着一棵柚子树。树下,四季常青、春天开花的紫色鸢尾,来自老家的山涧,它的子孙已经到我几个爱花的朋友家里落了户;秋季盛开的橙黄色花朵,叶和花都和鸢尾相似,但不知道花名,那是今年春天我路过一片菜地时,在刚推平的路基旁捡来的残根,想不到秋天就开出了如此美丽的花朵;藤蔓爬满栏杆树梢、后来居上洋洋自得的是喇叭花;还有屈身于花盆里的蓖麻、吊兰、仙人球、文竹;特别是其中一盆,春天我有心栽下了薄荷,最后却只成活了一株杂草,枝叶繁茂,盛开着热烈的色彩明艳的小黄花,结出形似香蕉、顶上伸出三根小刺的形状奇特的小果实,带给我们一份意外的惊喜。

小鸟来唱歌,蜜蜂来采蜜,当蝴蝶也在其中翩翩飞舞时,该是我给儿子上昆虫课的时间了。蝴蝶偷偷产下了卵,过一段时间,我们就在残缺的青菜叶片背后,找到了孵化出来的小青虫。此外,我们还在植物园里找到了蚜虫、蚯蚓、蜗牛、壁虎、蚂蚁等。为了对付蚜虫,儿子特意从滨江公园、森林公园捉来好几只它的天敌——七星瓢虫,放进我家小小的花园里。

晨观朝彩,暮映晚霞,春思飘雨,冬赏飞雪。当节日的焰火在眼前次第盛开时,每一个人都回归到红尘的圆桌旁,把酒言欢,窗外,正酝酿着新一轮春天的到来……

(二)我家的年

我家的年,从又看见了在外打工回家过年的第一个亲人开始!

我家有舅姨九个,表姐妹兄弟加上自己的兄弟姐妹有三四十个,再加上他们早已生儿育女的子女,形成一个很庞大的家族。从中国大地涌动打工潮开始,我的众多亲人们就踏上了外出务工的漫漫长路。在外面的世界里,体验到了精彩,也品味到了无奈!有的学有所长,闯出自己的一小片天地,当上了小主管;有的继续奋斗在流水线上,用娴熟的技艺获得可观的回报;有的运气不佳,被骗被欺甚至被打,到年底一无所获两手空空。但不管怎样,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回家过年!家——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

他们的家都在那一个个美丽而又贫穷的小山村。当拥挤的火车终于停靠在上饶站,家是近了,但对于我的亲人们来说,依然遥远。他们还得背着驮着并不轻松的行囊,穿越人流,挤上公交车到市区,再由市区辗转来到汽车站,挤上通往农村的中巴车。只有当双脚真正踏在熟悉的、浸润过他们汗水的土地上时,我的亲人们才终于停住了长达一年的漂泊的脚步,身心真正地回到了家。

这样一切顺利回到家的很多。但火车24小时奔驰,其他车辆却不一定。所以,我的亲人们就会难得地在某一个傍晚或凌晨,敲响住在市中心的我的家门。有时,凑巧大家都在同一个晚上到达,于是,四个人挤一张床,或者,睡了上半夜的,把床让给后半夜来的亲人。然后大家坐在一起聊聊一年的经历和收益、委屈和快乐,在同悲同喜中,感受到久违的亲情和温暖!仿佛先过了一个心灵上的年。

手机普及以后,当买到火车票,知道几点到达上饶时,如果时间晚了,回去没车,他们就会打个电话,提前告知我。从他们的电话里,我也可以听见时代前进的强劲足音:除了坐火车买卧铺的,坐飞机的,还有羡慕着邻居开小轿车回家,心里憋足了一口气,把小轿车定为下一步奋斗目标的。

(三)我们的快乐

金秋十月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观看了盛大的60周年国庆阅兵,分享了满街国旗飘飘、满眼大红灯笼、举国同庆的喜悦的同时,我的小家庭也收获了属于我们的小小的快乐。

首先是我的两篇文章《白菜女人和玫瑰女人》《信江河边洗衣裳》,陆续在《上饶县报》登出后,我的另一篇文章《饶城,让生活更美好》和儿子的习作《小鸟是我的朋友》,同时在10月15日的《上饶县报》上登出。我和儿子正在开心得意呢,儿子他爸也捧着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刚发表的学术论文,向我们报喜来了。

这让我想起2006年的快乐往事。因为家住山乡小镇,自家就有油茶林,对给祖祖辈辈提供食用油,并给童年增添了无限乐趣的家乡的油茶,我们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当得知全县正在开展“中国油茶之乡”征文比赛时,已从学校退休在浙江做家教的爸爸、在县林业局工作的我自己、在浙江上班还在厦门出差的小弟都激情难抑,每人写了一篇参赛文章,爸爸的《我的油茶情结》和我的《霜降时节》同获三等奖,小弟的《家乡的油茶树》获得了优秀奖,后来《我的油茶情结》还在《上饶县报》《上饶日报》上登出,成就了一段油茶佳话,也成为我们全家最快乐的共同回忆。

前几天,一个亲戚带着读高中的儿子,到我妈妈家吃饭。妈妈高兴地把登着我们文章的报纸,拿给他看。他瞟了一眼,问道:“登这么一篇文章有多少钱?”我答:“《上饶县报》没有稿费的,一分钱也没有。”他不屑地一笑:“没钱写什么!有那时间还不如打一场麻将来得痛快!”妈妈有点生气地把报纸拿回来递给他儿子,说:“那就给你儿子看看,考试时作文占了很多分。”过后妈妈对我们说:“有一句古话:世上唯有读书高。现在社会好,没读过书的人,靠卖书也可以赚钱很出息。但你爸在浙江,做了这么多年的家教就知道,越是有钱的大老板,越是希望子女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能写文章是人一生的荣耀!”

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怀着对读书、对知识的尊重和渴求,成长、成熟。在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以学习为乐,以阅读为趣,以写作为荣。在增长知识的同时,用文字丰富人生,尽情享受着属于我们自己的快乐。

(四)荞麦果

“五一”假期回了趟妈妈家。听妈妈和大舅、大姨聊家常。

话题从荞麦果开始。

前几天妈妈听一个邻居说起,她女儿买了几斤荞麦粉,包萝卜丝馅的荞麦蒸饺,又香又好吃。问荞麦粉哪里有卖,原来是从上饶市买来的。妈妈说:“以前穷人填肚的粗粮,现在乡下找不到了,倒是城市里有卖。下次回来时你也给我带几斤,我很想自己做点荞麦果吃。”

妈妈和大姨回忆起年少时生活的艰难。粮食不够,即便是菜羹,多吃一碗也要被大人责骂;只有一套衣服换洗,冬天也是一条单裤,上身加一件破棉袄,冻得鼻涕涟涟直打哆嗦;一年到头打双赤脚,砍柴挑水,夏天光着脚板踩在滚烫的石头路上,只能不断跳跃奔跑,冬天回到家才可以脱掉烂草鞋,套上破棉鞋。大姨说:“我每次提到以前的苦,儿孙们总是当笑话,还怪我们这一辈的人没本事。”

我问大舅:“以前田地和现在一样多,人口还更少,为什么连饭都吃不饱;现在农民都不愿种田了,很多田地都荒芜着,却丰衣足食,还家家盖起了小洋楼,你觉得最关键的一点在哪里?”

大舅想了想说:“最关键的一点是水稻品种的改良和双季稻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确保大家都有饭吃。原来水稻只能种一季,亩产最多两三百斤,那点粮食哪里够吃。遇上大旱大涝,甚至颗粒无收。俗话说:家中无粮,父子不亲。除了观音土和棕树籽,所有能填肚子的东西我都吃过。”

望着这历尽生活艰辛,却依然健康快乐生活着的三兄妹,我感慨万分:

大舅七十多岁。儿女都在浙江公司里上班。前几年家里就盖好了新楼房。现在他还照样上山栽树,下地耕种,打理着自家的几亩责任田,每年还要送我几斤自家洗出来的红薯粉。我家有大事小情,妈妈必定请了大舅过来,商量以后再做决定。

大姨也七十多岁了。四个女儿都做了奶奶外婆,三个儿子也都成家盖了新楼,带着媳妇一起在深圳、广西一带开店打工。她一人带着几个孙子孙女,还有重外甥子、重外甥女一大串,在家里洗衣烧饭搞后勤,还能顺带在自家菜地里种些瓜果蔬菜,倒是越活越精神。

同类推荐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卢梭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卢梭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梁晓声文集·散文2

    梁晓声文集·散文2

    《梁晓声文集·散文》尽可能全地收录了梁晓声迄今为止创作的全部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渗透了社会历史的变迁、风俗人情的移易、人性心灵的内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史诗似的描绘了时代的全景,讨论了诸多社会热点问题。
  • 爱你生命的每一天

    爱你生命的每一天

    《爱你生命的每一天》是“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之一,这套丛书共收入了8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的8部散文集,包括李国文的《历史的真相》、陈忠实的《俯仰关中》、刘心武的《人情似纸》、宗璞的《二十四番花信》、迟子建的《我对黑暗的柔情》、周大新的《我们会遇到什么》、熊召政的《醉里挑灯看剑》和刘玉民的《爱你生命的每一天》。这套丛书是国内第一次将多位茅盾文学奖获奖者的散文以丛书的形式集中呈现,反映了他们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和独特风格。
  • 繁星·春水(全新修订版)

    繁星·春水(全新修订版)

    《繁星》《春水》是冰心小诗中的精华。这些小诗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书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精悍而意味深长,语言明白晓畅而又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本书还收录了冰心散文、小说中的名篇佳作,引领读者全方位领略其温柔清丽的笔风、风格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邃的文化内涵,真正让大师的文学魅力滋养我们的灵魂和生命!
  • 刘师培讲中国中古文学史

    刘师培讲中国中古文学史

    民国时期风云变幻,学人辈出,学术名作纷纷涌现,此次结集百册经典出版,欲为复兴中华文化,助力全民阅读贡献力量。
热门推荐
  • 大千世界交易站

    大千世界交易站

    刘道长,不是道长,他姓刘,名道长。刘道长,父母早逝,身高体壮,家财万贯,为人豪爽,洁身自好,是标准的富二代配置,广大未婚已婚少女少妇的梦中情人。只可惜,道长对富二代生活没兴趣,整天装成穷屌丝,准备逆袭白富美。也许因为装逼遭雷劈,他果然被雷劈了。毫不意外,被雷劈的补偿福利——穿越,李道长享受到了,穿越金手指——三千世界交易站,可以跨界面交易的神器,刘道长也得到了。但是,刘道长碰到麻烦了。因为不是他炼化了神器,而是神器炼化了他。作为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肉身成器灵的代表,刘道长悲剧的发现自己只能在神器能力辐射范围之内活动。更悲剧的是,神器变成了一座城堡,搬都搬不动。被变相软禁的刘道长不得不殚精竭虑的升级神器,不为逆天,只为能到更远的地方玩一玩。
  • 圣光的真谛

    圣光的真谛

    请简述一下圣光的真谛?圣光的真谛?哦吼,这题我看过!苏铭眉飞色舞地在试卷中写下一个大字:脏!圣光这件小事,脏就完事啦。
  • 黑暗居士

    黑暗居士

    无尽的人生,无尽的追求,事业,美人,永生,你即将看到的是一部宏伟的成功与永生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七色

    七色

    同学之间无拘无束的纯真友情;男女之间青涩、甜蜜的爱情;草木夜间的幽幽生长,竟然揭开了生命的奥秘……燕雄海,一个从小顽皮捣蛋、成绩一直全班倒数第一的农村小子,因为小时候滚轮胎玩而对化学产生兴趣,在大学时被同学戏称为“教授”,因一篇学术论文在美国最权威的杂志《科学家》上发表,从而一举成名,后又因为发现能延长人类寿命至180岁的生命元素,从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 我替天庭养貔貅

    我替天庭养貔貅

    天庭动物园升级改造,动物们无处安置,我认养了一只貔貅,一切都从此改变。
  • 风干的影子:冯忠华新闻作品选

    风干的影子:冯忠华新闻作品选

    了解中国的煤矿工业,如果不知道潞安矿务局的王庄煤矿,就不能算真正了解中国的煤炭工业。而我对王庄煤矿的认识,则是伴随着与冯忠华同志友谊的加深而不断深化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中国煤炭报》社工作。在众多的来稿中,时常见到山西潞安矿务局王庄煤矿冯忠华同志的稿件,简明扼要的重要消息、精彩纷呈的新闻特写、活灵活现的人物通讯……让我印象颇深。两年后在一次煤炭系统的会议上与忠华相逢,面孔陌生,然名字极熟,一见如故,双手一握,自此成了一生的朋友。
  • 反派大佬别过来

    反派大佬别过来

    苏吟安穿书了!!!穿成了女配!反派大佬总是粘着自己怎么回事?!女主也和想象中不太一样怎么回事!-爱上苏吟安以前反派大佬:别碰我,离我远点-爱上苏吟安之后反派大佬:之之~
  • 流星蝴蝶谷

    流星蝴蝶谷

    传闻流星蝴蝶谷的主人是四个女人,是四个绝艳又心狠手辣的女人。他们从五湖四海而来,却因同是天涯受伤人而聚首,每一个女人都背负着一段放不下的深情,他们狠毒,但同时他们又是那么凄美……
  • 中洲幻粟

    中洲幻粟

    中洲大地,千年一瞬,小事若干,藕断丝连。(因为腾讯不让删除和调整三天外的章节,所以我的改版只能陆续用新章节代替旧章节。望看过我书的朋友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