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75400000008

第8章 保身全生养亲尽年——阮籍之生死智慧(1)

阮籍,字嗣宗(210—263),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阮籍以清谈狂放酣饮成为正始名士,以撰著《大人先生传》、《达庄论》、《通易论》、《通老论》被视为“竹林七贤”之精神领袖,又以《咏怀诗》的创作驰名古今文坛。本章不准备对阮籍的文学成就和玄学思想进行讨论,只以其人生观、人生践履、生死观念、生死态度等为核心展开论述,解读其独特生死智慧与生死态度,阐明其人生观与生命实践之价值。人生观:逍遥浮世人生观念与人生实践互为表里、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两者的不同结合便产生出不同的人生模式。对人生模式的评价,既体现了评价者的好恶,又折射出评价者的人生观。阮籍在《大人先生传》中,以寓言的形式比较了“大人先生”、“君子”、“隐士”、“薪者”四种不同的人生模式。

在这四种人生模式中,阮籍独崇“大人先生”,对其他三种人生模式则有不同程度的批评。首先,阮籍高度赞赏“大人先生”的人生模式。“大人先生盖老人也,不知姓字。陈天地之始,言神、黄帝之事,昭然也。莫知其生平年之数。尝居苏门之山,故世或谓之。问养性延寿,与自然齐光。其视尧、舜之所事,若手中耳。以万里为一步,以千岁为一朝。行不赴而居不处,求乎大道而无所寓。先生以应变顺和,天地为家,运去势隤,魁然独存。自以为能足与造化推移,故默探道德,不与世同。”阮籍:《大人先生传》,陈伯君《阮籍集校注》第161页,中华书局1987年版,以下凡引该书,不再标明版次。“大人先生”核心的人生追求是“与自然齐光”,亦即与天地齐寿,超越于生死之外,而最重要的人生活动则在“养性延寿”。在一般人看来,所谓“养性”就是人们通过修养心性来变化和改造自己的自然本性,逐渐适应社会,最终成为一个“社会人”或“道德人”。“大人先生”恰恰相反,其“养性”的目的是去除各种文明、制度、文化对自然人性的污染,使人回复到天真无暇的纯洁状态。人之生命一旦回归于自然本性,就能与“道”合一,“与自然齐光”。“与自然齐光”并非肉体上的不朽,而是精神上的自由、本体性的永恒,即所谓“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变化散聚,不常其形。天地制域于内,而浮明开达于外,天地之永固,非世俗之所及也。”《阮籍集校注》第165页。“逍遥”者,无待之来往自由也;“浮世”者,无执之游戏人间也。人虽生存于天地间,却在一定社会中生活,因此要随顺各种社会规则,包括习俗、道德、法律等等。所以,不仅无法获得清幽绝尘的“逍遥”,更难以挣脱动荡污秽的现实世界去“浮世”。“大人先生”不同,其性与天地之“道”合一,摆脱了世俗人伦道德与各种规则的羁绊,获得了“心性”的独立自由。人的心性自由了,形体也就“逍遥”了。人如何才能“逍遥浮世”呢?关键在于做到“超世而绝群,遗俗而独往”,不以尘世的荣华富贵为念。阮籍云:“神者,自然之根也。彼勾勾者自以为贵夫世矣,而恶知夫世之贱乎兹哉!故与世争贵,贵不足争;与世争富,富不足先。必超世而绝群,遗俗而独往;登乎太始之前,览乎沕漠之初;虑周流于无外,志浩荡而自舒;飘飖于四运,翻翱翔乎八隅;欲从而仿佛,浣漾而靡拘;细行不足以为毁,圣贤不足以为誉;变化移易,与神明扶;廓无外以为宅,周宇宙以为庐。强八维而处安,据制物以永居。夫如是则可谓富贵矣。”《阮籍集校注》第185—186页。

“大人先生”具有与世俗之人完全不同的人生追求:世俗之人追求的“富贵”是地位尊显、权势熏天、家财万贯,并为此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相互厮杀,哪里能做到逍遥自由、延年益寿?而“大人先生”以回归“自然之根”为务,以超世绝群为志,世俗的一切富贵毁誉皆视如粃糠,无动于心。所以他们可以独往独来,逍遥于天地之间,怡然自得,延年益寿,甚至永寿不死。在阮籍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大富大贵”。然而,芸芸众生有几人能领悟呢?所以“大人先生”只有遗世而独立。其次,阮籍又以嘲讽的笔调描写了“君子”的人生模式。其云:“天下之贵,莫贵于君子:服有常色,貌有常则,言有常度,行有常式;立则磬折,拱若抱鼓,动静有节,趋步商羽,进退周旋,咸有规矩。……诵周、孔之遗训,叹唐、虞之道德,唯法是修,唯礼是克,手执珪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少称乡闾,长闻邦国,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故挟金玉,垂文组,享尊位,取茅土,扬声名于后世,齐功德于往古,奉事君上,牧养百姓,退营私家,育长妻子,卜吉而宅,虑乃亿祉,远祸近福,永坚固已。”《阮籍集校注》第163页。“君子”从外在看,其容貌行止,进退周旋,皆中规中举;从人生存在的角度而言,君子们口中诵读的是古圣贤之言,一举一动皆以礼仪为准绳;至于其人生追求则是:少以德行著称于乡里,长则闻名于邦国。在政治上发奋努力,取高位,扬声名,忠君惠民,克勤克俭,念兹在兹的是“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因而在“君子”眼中,“大人先生”们那种不取人间富贵,独往独来,专注于精神逍遥的人生模式,实在是“身处困苦之地,而行为世俗之所笑。”然而在“大人先生”看来,“君子”的人生模式并不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往者,天尝在下,地尝在上,反覆颠倒,未之安固,焉得不失度式而常之?天因地动,山陷川起,云散震坏,六合失理,汝又焉得择地而行,趋步商羽?往者群气争存,万物死虑,支体不从,身为泥土,根拔枝殊,咸失其所,汝又焉得束身修行,磬折抱鼓?李牧功而身死,伯宗忠而世绝,进求利以丧身,营爵赏而家灭,汝又焉得挟金玉万亿,祇奉君上而全妻子乎?”《阮籍集校注》第165页。

“大人先生”认为:自然变化无穷无尽,社会演化亦十分迅捷,以不变之礼仪因应万变之社会,必然会生硬僵化,落后时代,贻笑大方。即使你建盖世之功,扬百代之名,也未必能获善终。李牧抗敌卫国,身遭惨死;伯宗忠贞直谏,后世绝灭。所以,求取名利、图谋爵禄实为取死之途。不仅亿万财富化为乌有,而且妻子儿女的性命都难以保全。“君子”人生模式的错误在于违背自然本性,过分推崇人为,破坏了自然社会的本来面目。在阮籍眼中的理想世界应该是:“昔者天地开辟,万物并生;大者恬其性,细者静其形;阴藏其气,阳发其精;害无所避,利无所争;放之不失,收之不盈;亡不为夭,存不为寿;福无所得,祸无所咎;各从其命,以度相守。明者不以智胜,暗者不以愚败;弱者不以迫畏,强者不以力尽。”《阮籍集校注》第169—170页。可是,君子们却“造音以乱声,作色以诡形;外易其貌,内隐其情,怀欲以求多,诈伪以要名。”这就造成了“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坐制礼法,束缚下民,欺愚诳拙,藏智自神。强者睽氐而凌暴,弱者憔悴而事人;假廉以成贪,内险而外仁;罪至不悔过,幸遇则自矜。”《阮籍集校注》第170页。人们越是有为,礼仪道德越繁杂,社会就越动乱,人心就越险恶,奸诈虚伪、假仁假义、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的现象就越来越多。阮籍对“君子”人生模式的批判武器源于庄子“齐万物”、“同是非”的观点。在阮籍看来,礼法是君子们安身立命之道,但正是这些东西造成了社会贵贱、贫富、恩怨,使天下人为之相搏相残,终至造成“亡国、戮君、溃败之祸”。总之,君子人生模式既给社会国家带来无穷灾难,更让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还让个体和家庭成员陷于危机四伏的境地。再次是“隐士”的人生模式。按一般的逻辑推理,遗世独立、避入深山、专注修养心性、追求延年益寿之“隐士”在阮籍的眼中应该是理想的人生模式,但实际上,隐士的人生模式亦遭到阮籍的抨击。《大人先生传》中以传神之笔描写了一位“隐士”,他看见飘然若仙的“大人先生”时,心甚喜,认为可以“均志同行”,曰:“善哉!吾得之见而舒愤也。上古质朴淳厚之道已废,而末技遗华并兴,豺虎贪虐,群物无辜,以害为利,殒性亡躯,吾不忍见也,故去而处兹。人不可与为俦,不若与木石为邻。安期逃乎蓬山,角里潜乎丹水,鲍焦立以枯槁,莱维去而逌死,亦由兹夫!吾将抗志显高,遂终于斯,禽生而兽死,埋形而遗骨,不复反余之生乎!夫志均者相求,好合者齐颜,与夫子同之。”《阮籍集校注》第172—173页。隐士之人生模式,从摒弃世俗生活开始,远离人间社会,躲进深山老林,与木石为邻,像“禽兽”一般生死,追求“质朴淳厚”之道。这似乎是一种自性舒展的生活,是人之自然生命的绽放。可是在阮籍看来,隐士的人生模式,恰恰是建立在区分好坏、是非、优劣的基础之上,骨子里还隐匿着“求名”之实。“故至人无宅,天地为客;至人无主,天地为所;至人无事,天地为故。无是非之别,无善恶之异,故天下被其泽,而万物所以炽也。若夫恶彼而好我,自是而非人,忿激以争求,贵志而贱身,伊禽生而兽死,尚何显而获荣,悲夫!子之用心也。薄安利以忘生,要求名以丧体,诚与彼其无诡,何枯槁而逌死?”《阮籍集校注》第173页。“大人先生”比较了“至人”与“隐士”的人生态度:“至人”的人生态度无是非之别,无善恶之分;“隐士”则刻意以己为“是”,以他人为“非”。“大人先生”认为隐士非自己同道,于是“遂风起而云翔”,继续远行。隐士羞愧万分,“衣草木之皮,伏于岩石之下,惧不终夕而死。”《阮籍集校注》第173页。可见,弃社会、离人间、像禽兽般生死的隐士生活,亦为阮籍所不取。最后是“薪者”的人生模式。“大人先生”继续云游,途中遇到一个砍柴的“薪者”,于是问:“汝将焉以是终乎哉?”《阮籍集校注》第176页。意思是说:你就这样困顿艰辛以终生吗?“薪者”云:如何终我一生并不重要,“圣人”且无所忧惧,我又有什么悲哀的呢?

“盛衰变化,常不于兹,藏器于身,伏以俟时。”这个“薪者”并非是普通的樵夫,而是一个形在江海、心存“魏阙”、待机而起的非等闲之辈。“薪者”列举了一些古代将相先穷后达的故事,指出:“由此视之,穷达讵可知耶?且圣人以道德为心,不以富贵为志;以无为为用,不以人物为事;尊显不加重,贫贱不自轻;失不自以为辱,得不自以为荣。木根挺而枝远,叶繁茂而华零。无穷之死犹一朝之生,身之多少,又何足营?”《阮籍集校注》第176页。在“薪者”看来,人间祸福、贫富、贵贱皆“无常主”。有些人在富贵中忘乎所以,岂不知“富贵俯仰间”,转眼间富贵荣华烟消云散。也有些人身陷贫贱,忧心忡忡,岂不知“贫贱何必终”,也许某天会财运亨通、发家致富?关键在于人们要安于所处的境遇,既不要为富贵而喜形于色,也不要为贫贱而悲哀痛苦。“大人先生”基本肯定了“薪者”的人生模式:“虽不及大,庶免小矣”,意思是说,这种人生模式虽然没有通达于“大道”,但已超凡脱俗了。然而“薪者”的人生模式为何“不及大”?原因在于他虽然可以对世俗的名利权势淡然处之,但没有彻底忘却,骨子里仍盼望待时而动、趁势而发,获得大富大贵。所以,“薪者”也不能作逍遥之游。

于是“大人先生”离开了“薪者”,“度重渊,跨青天,顾而逌览焉”《阮籍集校注》第188页。,继续做他的逍遥游。通过“大人先生”、“君子”、“隐士”、“薪者”四种人生模式的比较,阮籍认为只有“齐万物”、“泯是非”、“一生死”,与大道为一体,不以世事为念,不追求世俗荣华富贵,摆脱一切束缚的“大人先生”人生模式最为理想。这种人生模式并不刻意避开人际社会关系去与木石为邻、禽兽为伍,而是任情所动、率性而行,对世事不拘泥执着,无牵无挂,这样就可以逍遥于“无何有之乡”了。人生践履:遗落世事《大人先生传》文辞瑰丽、想象奇特、意境空灵,长期被人们视为文学作品。但如果结合阮籍生平加以考证,可以发现“大人先生”就是阮籍的化身,他实践的正是“大人先生”的人生理念。对此《晋书·阮籍传》有载:“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道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遂归著《大人先生传》,所言皆胸怀间本趣。”传中的“大人先生”蔑视“礼法”,瞧不起礼法之士。

阮籍也是如此,他厌恶礼法对人性的束缚。丧礼在儒家礼法中是最严格、最繁琐的,而阮籍在守母丧时,将对母亲的“至孝”藏在心里,在行为上却大胆突破儒家的礼法。《晋书·阮籍传》云:“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透过阮籍这些不遵礼法的狂妄举止,人们却可发现他“至孝”的真性情。其实,阮籍怪异言行的真正意义在于:宣告世俗礼仪正是扼杀人的生命性情的工具。所以,对礼法之士,阮籍以“白眼对之”,拒之千里;而对性情中人,则以“青眼对之”,必与其一醉方休。“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晋书·阮籍传》,《阮籍集校注》第419页。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礼之严格近乎法。但阮籍却不在乎:“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世说新语·任诞》,《世说新语校笺》第393页,徐震堮著,中华书局1984年版。“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炉沽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世说新语·任诞》,《世说新语校笺》第393页,徐震堮著,中华书局1984年版。嫂子回娘家,阮籍不顾男女授受不亲的礼制,和她告别;邻家少妇有美色,阮籍醉后,不怕别人非议,仍“眠其侧”。阮籍的性情坦荡纯真,言行合一,是真正的君子。相反,很多“礼法之士”,表面上循规蹈矩、道貌岸然,内心却心怀鬼胎,行为上猪狗不如,礼法沦为他们的遮羞布。与其如此,莫若废之,此乃阮籍“礼岂为我辈设也”之真意。“大人先生”渴望摆脱世事纠缠和人际束缚,在天地之间作“逍遥游”,但又绝非离群索居,躲进深山老林与木石禽兽为伍,阮籍忠实地践履了这种人生观念。阮籍少时,受家庭及社会风气影响,也曾有意气风发、济世救民之志,有诗为证:“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

同类推荐
  • 中国共产党英烈志1(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中国共产党英烈志1(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林详谦(18891923)名元德。福建闽候人。林祥谦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幼年时仅读了几年书,便因家境贫困只得停学务农。1906年,由于生活所迫,年仅14岁的林祥谦便随父亲进马尾造船厂做工,受尽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严峻的生活现实,炼就了他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坚强性格。1922年初,他只身离开马尾来到汉口江岸,经技术工种考试,被江岸铁路工厂录用。此间,为了维护工人的权利,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人的劳动收入,他和工友们曾多次开展小规模的罢工斗争,并用怠工的办法来对付工头的压迫。
  •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新发展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新发展

    《全球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新发展:一种国家治理的视角》以国家治理为理论视角,基于“政党、国家与社会”的治理互动机制.分析和总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创新成果。新型国家政权基石的确立、政党推动型国家政体建构模式的巩固、国家治理方略的形成、国家职能的现代转型、国家发展战略的确立、国家的民族化建构的进展.大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发展,形成了以国家治理为特色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新形态。
  • 长短经一日一释

    长短经一日一释

    《长短经》是唐代学者赵蕤编写的一本纵横学著作。共九卷64篇,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杂家和阴阳家思想之大成,黑白杂糅之书,深入地剖析君臣谋略的利害得失,不失为官场学扬名立万的顶级范本。成书后作者亦因此显名于世,时人称“赵蕤术数,李白文章”。
  • 公务员职业道德:忠于国家(四)

    公务员职业道德:忠于国家(四)

    本书内容包括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于国家利益,维护党和政府形象、权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严守国家秘密,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的言行作斗争;忠于国家宪法,模范遵守法律法规,按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执行公务,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维护法律尊严。
  • 社会主义所有制研究

    社会主义所有制研究

    《刘诗白选集》收录了刘诗白教授70多年来从事经济学研究的著述、论文、书法作品,包括未出版的哲学、经济学手稿,主要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产权理论、所有制问题、经济改革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等问题的见解和研究。在社会主义产权理论、转型期经济运行机制,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以及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改革的深化,起了有益的影响,也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本选集以刘诗白先生经济学的研究为主体,突出其杰出的学术贡献,展现一代学者在中国关键历史时刻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的创新性判断和前瞻性研究,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卓越贡献和一代学人的治学风范。
热门推荐
  • 废土大王

    废土大王

    废土小人物袁方,一不小心得到系统加持,一步步崛起,横扫一切黑暗,让末日世界变成天堂!“叮,系统检测到宿主能量值不足,现在为宿主开启‘买呗’预支功能,希望宿主玩得开心。”“...”
  • 仙雄

    仙雄

    一个修炼道路上的废材,却意外的将废材之体修炼到连天才都不能企及的高度,可是却因触犯门规,被破了五行体终身无法修炼!然而正因此让他踏上了成为傀师的路,一个个强大的傀儡在他的手中诞生,赤鸾,鏋龙,九翼金鸡,混沌雷王,神蚁军团……一个谁都无法阻止的强大存在正在慢慢的成长!
  • 世界大畅游

    世界大畅游

    动漫,游戏,电影,电视剧,作者熟悉什么写什么,作者还需要恶补剧情。笔力可能不够!写的次了可以给意见!妖精的尾巴,海贼王,虐杀原形,漫威,十里桃花。
  • 异次元奇幻大冒险

    异次元奇幻大冒险

    梦想成真之日,现实破灭之时。平淡的人生从此结束,非凡的生活就次开始。
  • 我要做个路人甲

    我要做个路人甲

    新书《不靠谱的无敌系统》已上传!主角已不要脸走天下!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 你也穿越了姐妹

    你也穿越了姐妹

    穿越回古代的苏悦,成了狗皇帝的小老婆之一。宫斗?心情好,搁自己宫里吃香的喝辣的心情不好,打一下那些绿茶婊.白莲花的脸反正他是贵妃,怕屁,朝廷有自己的将军老爹,宫里有自己的女扮男装狗皇帝小姐妹小日子过得真舒坦……直到真.狗皇帝醒了姐妹马甲没了只能勾引皇帝,偷他钱养姐妹
  • 仙珠坛

    仙珠坛

    风成淇:你我本是血脉相通的骨肉手足,但在记忆的刀光剑影里,却没有你的影子。我将你寻得,约定兄弟一齐,踏遍江山,剑指天涯,可你却自此杳无音讯,仿佛这天下,再也没有了你的音容笑貌---我断剑重铸,在仙珠坛前伫剑而立,在这你曾焚身的地方守望千年,而你,还能否回到我眼前,听我再唤你一声,哥哥……赤三娘:我爱的人是你,——而你却不是你。你像是满天星斗里最明亮最灿烂的一颗,可望却不可及。你活着,却如同死亡一般;你死了,却永远活在我心里。纵使相思入骨,纵使万劫不复,千年之后再见到你,依然,眉眼如初。
  • 和五颜六色的小朋友一起打怪兽

    和五颜六色的小朋友一起打怪兽

    和平常的一个早晨,在床上发呆的顾枫,只感到背后一凉,竟在一瞬间,去世了?!三天后,法庭上,法官落手的那一刻;被告人的座椅上,冒出了红色的光芒,随后爆开。新的世界开始了!主角:顾枫、唐辉配角:其他标签:无限流、打怪升级、重生,异能
  • 新官场现形记

    新官场现形记

    天下事,无奇着不有。市井小混混李三机缘巧合,进入官场,恪守做官四大名枪,即偷桃报李,溜须拍马,标榜拉拢,结党连襟,四大暗箭,即造谣,排挤,栽赃,嫁祸的原则,在官场之中无往而不利。美女投怀,秋波暗送。阳奉阴违,诡计百出。试看天下官场,谁可争锋。
  • 银海扬帆:于洋传

    银海扬帆:于洋传

    本书是我国著名电影艺术家于洋的传记。于洋出身贫寒,少年时即因机缘巧合进入电影行业,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他进过敌人监狱,在枪林弹雨中进行过革命工作,并主演了多部影响深远的电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