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75400000033

第33章 俯仰天地安死无愧——朱熹之生死智慧(3)

孟子也曾言:“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四书集注·孟子卷之七》,《尽心章句上》,第443页。人们只要“原始反终”,从万物有生就有死的实理出发,就可以从理性上接受死亡必会降临的人生结局;但人们要达到“夭寿不贰”,即无论是“早夭”还是“长寿”皆不动于心的状态,则必须从“尽心”与“知性”从发,获得“立命”的生死智慧。那么如何“尽心”与“知性”呢?朱子指出:“天之生物,有有血气知觉者,人兽是也;有无血气知觉而但有生气者,草木是也;有生气已绝而但有形质臭味者,枯槁也。是虽其分之殊,而其理则未尝不同。但以其分之殊,则其之在是者不能不异。故人为最灵而备有五常之性,禽兽则昏而不能备,草木枯槁,则又并与其知觉者而亡焉。”《朱熹集》卷五十九,《书·答余方叔》,第3067页。人之所以成为天地间最“贵”者,是具备了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性”,知此则为“尽心”,尽心则能“知性”,知性便可“事天”。所以,朱熹进一步解释道:“‘夭寿不贰’,是不疑他。若一日未死,一日要是当;百年未死,百年要是当,这便是‘立命’。‘寿夭不贰’,便是知性知天之力;‘修身以俟’,便是存心养性之功。”《朱子语类》卷六十,《孟子十·尽心上》,第1429页。可见,此“俟”绝不是落入民间广泛流行之人无可奈何之“宿命”,而是进入儒家倡导的积极有为之“天命”,亦即将“天”所涵蕴的万物流行发育之条理,转化为人间的人伦道德之准则,这样,外在客体“天”与主体“人”贯通为一,人们从外在之“天之命”获得了践履人伦道德的坚定性,从而也获得了面对死亡的坦然态度。所以,在朱子看来,人在世时,关键是应该表现出“人之为人之理”,亦即“五常之性”(仁、义、礼、智、信),当一切人间之责已承担,一切人间该做之事都完成了,则面对死亡的降临,也就可以安死而无悔无愧和无惧了:“人受天所赋许多道理,自然完具无欠阙。须尽得这道理无欠阙,到那死时,乃是生理已尽,安于死而无愧。

”“生理已尽”指人由生之死的必然性,可是,在面对死亡时,人们往往非常恐惧:不知死究竟是什么?也不知死后到那里去了?其次,则“有愧”,或者做了许多亏心之事;或者还没有来得及做自己想做的事、没有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没有结交想结交的人;特别是没有承担必要的责任、没有完成许多人生的计划、没有享受生活,等等,由于“有愧”,人们就难以达到“安死”。在朱子看来,人们须得在世间努力完成人伦道德的责任,充分表现出“人之为人之理”,一切事情做完,或者尽心尽力地去做了,即实现了无所“愧疚”。那么,面对死亡的降临,人们就可以“安心”。而且,既然尽己之心力完成了人世间的诸般道德责任,人们就有可能通过立德、立功、立言,在精神生命上趋向不朽;也可以通过“气”之感通的介质,永远庇护子孙后代。这两条沟通生与死的自然理性的通道,大大彰显出死亡的儒学价值与意义,这是朱子理气论的自然主义生死观提供给世人的卓越智慧。庆元五年(1199),朱子已七十了,亲人大多已先其而逝,且又遭逢“庆元党禁”之祸,大部分的朋友学生也星散四方,他疾病缠身,自觉离死不远了,在《与项平父书》中云:“熹老病死矣,无复可言。今漫谴人去下致仕文字,念公平生故人,不可无数字之诀。时论一变,尽言者得祸,求全者得谤,利害短长之间,亦明者所宜审处也。”《朱熹集》卷二十九,《书·与项平父书》,第1254页。以诀别的口吻给朋友写信,希望他们能理解其一生的努力奋斗和良苦用心。朱子更在《答马奇之》的信中,以一种强烈的现世之追求,来因应人生最后的死亡结局,充分展示出一个大儒所具备之生死智慧的力量:“世间万事须臾变灭,皆不足置胸中,惟有致知力行、修身俟死为究竟法耳。”转引自赵峰著《朱熹的终极关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20页。“万事须臾变灭”指的就是人有生必然有死的实存,明其为自然之理,则无需忧虑恐惧于其中;关键在“致知力行”,求“知”之所当“知”,力“行”之所当“行”,这就叫“修身”以“俟死”,亦即把人间的责任都承担了,该做之事也完成了,那就可以静候死神的降临了。

次年(庆元六年三月,1200年),朱子病甚,但仍然为学授徒不辍:“庆元六年三月,先生有疾。己未夜,为诸生说《太极图》。庚寅夜,复说《西铭》,且言:‘为学之要,惟事事审求其是,决去其非,积集久之,心与理一,自然所发皆无私曲。圣人应万事,天地生万物,直而已矣。’辛酉,改《大学·诚意章》。午刻,疾甚,不能与。癸亥,诸生问疾,先生勉以‘相倡率下坚苦工夫,牢固著足,方有进步处’。甲子,命移寝中堂,诸生复入问疾,因请曰:‘先生疾革矣,万一不讳,当用《书仪》乎?’先生摇首。‘然则当用《仪礼》乎?’亦摇首。‘然则用以《仪礼》、《书仪》参用之?’乃颔之。就枕,误触巾,目门人使正之,挥妇人无得近。诸生揖而退。良久,恬然而逝。是日,大风拔木,洪流崩山,哲人之萎,岂小变哉!”《紫阳年谱》,李子方著,转引自束景南《朱熹年谱长编》卷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15页。可见,朱子逝前,念兹在兹皆在学术事业的推进,以及学者的培养,至于自我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他毫不在意。临终前,他关心的是以何礼仪办理丧事,特别是他就枕时,头巾误碰不正,其已不能言,目使门徒正之,儒者即便死到临头仍然以“礼”节之。最后他“恬然而逝”,实为人间之事都已完成,责任皆已承担,其自然生命已绝,其人际、社会、精神生命却永存了,他当然可以“安于死而无愧”矣!朱子逝后归葬建阳县唐石里后塘九峰山下大林谷,与妻子刘清四终于重逢于地下,永远不分离了。朱子生死智慧之价值如上所述,朱子倡导的是一种理气论的自然主义生死智慧,强调的是珍生安死,生时不虚度年华,逝时实现无悔、无愧、无憾、无惧、无怍的状态,这是有其深厚之民族文化与心理根基的。就总体而言,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宗教的民族,并没有建构一个如西方那样有着悠久历史的“二元结构的宇宙观”,所以中国人超越性的获取往往也是斥诸于世俗社会的价值,这也许可以避免所谓“宗教的迷狂”、非理性之神秘主义,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表现在生死观上,如何让中国民众建构正确之“死后生命”的观念是一个难题,因为就大多数世俗人而言,人们还是希望有逝后的生命,也渴望着生命的不朽。也正是因为缺乏丰富的“死后生命”的精神资源,许多人往往拥有以下两种有问题的生死观,造成了其现世人生行为的偏差、甚至具有某种破坏性。一为“人死如灯灭”的观念,这种生死观告诉人们:死有什么呢?人一死什么都不知道了;有什么可怕?一死烧之,一烧洒之,如此而已。这种观念如果从思想来源来看,比较复杂,应该说是对传统道教长生不老追求的一种曲解,一种反向的表现形式。一个人若以肉身永存为其终生努力的目标,则其背后的观念就是:人一死什么都没有了,死如灯灭,灰飞烟灭,故而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不死”,此即不能“安于死”,试图改变人必死的实存,可最后又无法改变,不可能实现长生不老,肉身成仙。于是,“人死如灯灭”的观念油然浮现而出,既无法“安于死”,也就做不到“无愧”于生,这是一种传统道教不死观与民间迷信的合和体。这是很危险的观念,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虽然人之肉身永存的观念十分错误,而“人死如灯灭”的观念则有着更大的问题,这会导致这样两种灾难性的后果:或者让人们在生前沉溺于肉欲,无所顾忌,甚至胡作非为、无恶不作,口头语是:“反正都是要死的,死了什么都没有,还有什么不能干啊!老子做了又怎么样!”或者心如死灰,寻觅不到任何人生的价值,丧失了生存与发展的人生动力,思想深处的观念是:“人都要死,一死万物空,一亡万事休,努力又为了什么呢?奋斗又有什么用呢?”这是两种危险的人生观与人生实践方式。

当今中国社会为何道德的总体水平长期不如人意,为何社会上总有那么些年纪轻轻的亡命之徒横行不法?除诸多社会、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原因外,“人死如灯灭”的观念在许多人当中广为流行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这是不可否认、也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另一种错误的生死观是“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盲目地以为人的肉体生命必然可以轮回再生,所以,死亡根本不可怕,产生一种毫无根据的“视死如归”的生死态度,并反过来导致了其在人生过程中怎样做都行,即便犯下重大罪行绑赴刑场时也可以毫不在乎。这种观念应该说是对佛教“六道轮回”观的曲解和断章取义,把轮回“六道”阉割成只剩“人道”,忘记了佛教早已指出的根据“业报”论,人下一辈子也许会进入“天道”、“人道”或“阿修罗道”,但也可能转生入“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等等。从本质上而言,“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生死观坚信人无论做什么、怎么做,都必然轮回“人道”,是一种被肢解的佛教观与民间迷信的合和体,是非常错误的。这种生死观也许可以让人们“安死”,却决然无法做到“无愧”。如果说,“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生死观的错误在于:盲目地以为人之肉体生命通过轮回可以重生人间,从而消解了遵循社会规范的必要性和自觉性,终至滑向无恶不作的任意性的话;那么,“人死如灯灭”观念的根本问题则在于:仅仅看到人之生理生命,其“死”自然是“如灯灭”,但这无疑是把人的生死等同于动物的生死,人的生命等同于一般动物的生命,没有看到人在生理性生命之上之外,还有血缘亲缘的生命,还有人际的社会生命,更有超越的精神生命,而这些人文性生命的生死与生理性生命的死亡并非同步。朱子理气论的自然主义生死智慧,一方面否定了人死后肉体生命可以永存或轮回重生的观点,说明“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看法站不住脚;另一方面又通过“气论”这种介质说明了,人死后仍然可以影响子孙后代的幸福,这可以说是血缘生命的接续和永恒;人们还可以通过立德、立功、立言来获得“三不朽”,是谓精神生命的永恒,所以,“人死如灯灭”的观念也是非常错误的。可见,朱子理气论的自然主义生死智慧以“气之聚散”言生死,既为人类死亡提供了一种自然主义的理性诠释,同时又使人们追求不朽的信念摆脱了神秘化的纠缠,有了理性的根基。从中我们可以引申出这样一种看法:死是人之“生活的终止,但生命可以永存”。也就是说,人之肉体生命一定会死亡,不可能有什么“再生”,所以,不要试图去追求“肉体生命”的永久存在,关键在求得自我之人文生命的永恒。从大多数人生存的实况来看,人们一般都会有后代,所以,逝者已矣,但却因其有绵绵不绝的后代,而使其血缘亲缘生命在生理性生命终止之后仍然存在,这就是朱子所说:“子孙这身在此,祖宗之气便在此,他是有个血脉贯通。”

《朱子语类》卷三,《鬼神》,第47页。而且,人们在社会中生活数十年,人际关系的建构非常复杂、非常丰富,即便其死后,仍可能有众多的人记得他或她,这样,其生理性生命虽然终止了,可其人际的社会生命应该还在延续。这也就是朱子特别重视血脉的繁衍、对逝者的丧葬和祭祀,以及倡导阴宅风水术的深层根源,这些都是为了让逝去者的血缘亲缘生命与人际社会的生命能够永存。其次,人之精神生命的死亡与生理性生命的死亡亦非同步。有许多人生前创造了一些永恒性的精神产品,如音乐、绘画、文学的创作,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的发明创造,如道德人格榜样的矗立,如世间丰功伟业的创建,等等,如朱子的一生,精神的创造特别丰富,那么,虽然其生理生命已完结,可因其“立德、立功、立言”了,则其精神生命永存于世了。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在生理生命终止之后,其人文生命还在延续,这也即是对死亡的一种超越。从以上两点来看,人们都要坚信:从人文生命的角度而言,死亡是人生活的结束,而非生命的终结。意识到这些道理非常重要,可以让人们在由死观生中明白自我的人生责任是:首先,随顺自然之生理生命的成长,去成家立业,孝顺长辈抚育后代,构建自我之血缘亲缘生命;其次,努力地从一个生理性自然生命蜕变为社会生命,建构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再次,努力奋斗,创新创业,立德立功立言,获得永恒之精神生命,终则超越死亡,此即人之人文生命的大辉煌。反之,如若让“人死如灯灭”的观念完全占据人之心灵的话,则会丧失生命中的责任意识;如果让“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观念大流行的话,则会让许多人之人生行为流于任意,可能无所事事,也可能无恶不作,也许心灰意冷,也许“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这必将造成种种灾难性的恶果,这些都是朱子之生死智慧可以提供给现代人的教益,我们应该高度的重视。

同类推荐
  • 美国人眼中的国共内战:把握中美关系大局

    美国人眼中的国共内战:把握中美关系大局

    1947至1950年是美国与中国外交关系最为关键的年代,如何面对瞬息万变的中国政局发展,一直是美国思索的外交主要议题之一。基于共同的反共理念,美国当然希望国民政府能稳定中国政情,以便对抗苏联在东亚的扩张。但事与愿违,国共在战后的对抗过程中,国民党虽然最初胜券在握,但最后却败退台湾。这种诡谲多端,甚至始料未及的中国政局,深深困扰着杜鲁门政府的对华外交政策。探究这个时期杜鲁门政府是如何制定对华政策,以面对风云莫测的中国政局的,是一项颇具意义的课题。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存在着外交与军事上的考量,前者以国务院为主导,后者则以国防部与其所属的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为咨询对象。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集中在探究美国军方,尤其是参谋首长联席会议,究竟以何种角度协助杜鲁门政府制定对华政策的。探究军事单位在美国政府对华政策上所扮演的角色,和传统上以国务院的角度为切入点,是有所分别的。
  • 当干部就得在状态

    当干部就得在状态

    作者围绕当干部如何在状态进行了深入思考,形成的一系列短文,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报刊上公开发表,现从中精选出76篇集结成书。本书认为在状态意味着认真负责、恪尽职守,必须真抓实干、锐意进取,还要严于律己、做好表率,也需要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 与官员谈激励与批评艺术

    与官员谈激励与批评艺术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战略决策。由此,拉开了全党和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学习的序幕。用科学的思想和先进的文化武装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形成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和机制,已经成为全党和广大领导干部的共识。党政领导干部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他们理应成为学习的楷模。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今天,没有千千万万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积极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不可能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 政治正义论——论政治公正性及其对现代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影响(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政治正义论——论政治公正性及其对现代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影响(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文作者威廉·戈德温是英国记者、小说家,同时也是社会思想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政治正义论》是其开山之作。他被认为是功利主义解释者之一和无政府主义的提出者之一。在本书中,作者戈德温认为政府是使社会腐朽的力量。本书对人性作了剔骨见髓的剖析,集中反映了戈德温的政治哲学观点,并奠定了其哲学无政府主义创始人的地位。
  •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读本

    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读本

    《人类学笔记》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亦可称《克罗茨纳赫笔记》)、《巴黎笔记》等一样,是马克思“重要著作”之一。但长期以来,《人类学笔记》并没有得到与其它两个笔记相同的重视和关注,更缺乏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的解读。本书是国内外第一本以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社会哲学理解模式全面解读《人类学笔记》的学术著作。本书将《人类学笔记》置于和谐社会建构理论的学术谱系之中,阐明了其相同的问题域和重要的现实价值。本书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文献摘编、历史考证、研究状况、当代解读。
热门推荐
  • 杀手医妃之妖孽十小姐

    杀手医妃之妖孽十小姐

    呵,想自己堂堂歼夜的王牌杀手一个,也会被组织怀疑?好吧,本来想着死就死了,但穿越又是什么玩意儿?凌……不,应该是暮雨凌笙略微沉思一会儿,嗯……来都来了,确实可以好好玩一玩,但作为回报,她准备帮原主报个仇……于是,将军府似乎不再太平了……不过报仇就报仇吧,自己又是怎么招惹的这个难缠麻烦的男人的?!好吧,暮雨凌笙扶额,她自己也不知道。但是,暮雨凌笙作为异世之人,来到这里,真的只是巧合吗?那自己一身的妖孽天赋,又真的只是作为异世之人穿越而来的外挂吗?或者,暮雨凌笙,真的仅仅是一个异世之人吗?答案,还得她自己慢慢找,而那寻找的路途,会有多长呢?
  • 妖生有你

    妖生有你

    鬼界派兵攻入妖界,妖界公主白岚玲为躲开追兵,携圣物魂褚,转世为人。肩负振兴妖界使命的她,却失去了前世记忆。而他作为鬼王之子,却爱上了她,那年人界七夕节,他偶入月老庙,却看到她端坐蒲团上,虔诚跪拜,愿求得一世好姻缘。女子盈盈一笑:“我叫蓝凌,先生也如我这般来求姻缘?”“嗯,或许我已经找到了!”回到鬼界,凤九零告诉鬼王,他爱上了一只妖精,却被强行抽取了记忆。两人兜兜转转来到人界,她忘记了他,而他也忘记了她!
  • 开饭吧,小辉煌

    开饭吧,小辉煌

    辛苦数载,供吃供喝,供出来的硕士男友居然把她甩了,天理何在!买醉发泄,明明说好一次性的交易硬被这扮猪吃虎的腹黑纯情男拖成了长期协议,女大男小,看这对协议情侣如何谱写爱情神曲……
  • 华胥游记

    华胥游记

    一个现代人莫名其妙来到一块类似十五世纪的世界,东方土地上诸国树立彼此交战不休,西方土地上神权与王权剧烈碰撞,诸多思想在混乱的背景下相互碰撞而又融合,辉煌大世悠悠黄梁。
  • 心医集

    心医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快穿之黑化反派拦不住

    快穿之黑化反派拦不住

    一不小心猝死,为了回到死亡之前拯救自己,寻觅和时空精灵携手穿梭三千世界,净化反派,驱逐外来者。 于是,她每日都要顺毛各种反派大佬,寻觅表示她要罢工,这种日子过不了了! 不是做大佬的白月光,就是做大佬的小弟,偶尔还要扮演一个一步三喘的贵家小姐,时不时的身体还有点缺陷,可为什么那些在书里听起来牛逼哄哄的反派们画风逐渐跑偏了? 说好搞事业的?你们整天不务正业是怎么肥事! 只是这怎么看怎么觉得这些大佬都像一个人的影子呢? 然后某一天所有人的身影都重合在一起,她才发现这个跟着自己跑了这么久的男人。 “觅儿,我终于找到你了。” “上神套路可真深啊。”她看着面前的男人,浅浅一笑。 男人将她揽入怀中道:“寻你千年,方得所愿。” 他护她千年,守她十世轮回,尝遍万苦,如今她便再也不会让他独自一人经历人世万千了。前世今生,寻觅良久,如今握紧你的手我便再也不会松开。三千世界惟愿得你一人心。 ①本文1v1互宠,双洁,放心入坑~ ②本人可盐可甜,虚心接受所有意见。 ③还没想到......
  • 一梦千年之幻想重临

    一梦千年之幻想重临

    一梦千年的易悠,发现曾经熟悉的源星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之前的道路。这里有拳破虚妄,保家卫国的巅峰武者。这里有化虚为真,如梦似幻的神异幻师。这里有以心为链,众志成城的最后桃源。前世,为了守护身后的人,易悠选择以自身的彻底陨灭为代价,使用了最后的禁忌之剑,身化利剑,划破长空。生死轮转,再次回到最初,易悠这一次又将会踏上怎样一条路呢。——————“这一次我会守护好你的。”易悠看着自己手中唯一与自己一起穿越的游戏光碟,破罐子破摔道。PS:有动漫游戏电影等里的角色与力量,但没有相关剧情
  • 顾少的小可爱又在被迫营业

    顾少的小可爱又在被迫营业

    【可盐可甜女主vs霸道偏执男主,甜文,双c】一句话简介:在家不受宠的盛颜资,开辟新生活后被当成了团宠。是蓄谋已久?还是阴差阳错?亦或者情不自禁?顾堇行用一次次手软证明,他可以控制一切,却控制不了自己的心。 本文又名《顾少的追妻日常》《老婆说什么都是对的》 希望大家能喜欢这篇文文,作者大大每天都有努力更新哒~
  • 纵使情深不寿

    纵使情深不寿

    各种类型言情短篇故事,故事不长,希望笑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