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75400000025

第25章 堂堂正正煌煌宇宙——陆九渊之生死智(5)

又说:“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为何相距千里之遥、相隔千百年之后的“圣贤”都“本只一家”呢?为何“宇宙”与“己心”同呢?在象山先生看来,宇宙之本质是“生生之道”,人是宇宙所创生的精华,其心性之本亦是“生生”(仁)。从这一点而言,人之“心”与“宇宙”同。“大其心”者,亦即自反及扩充自身的精神世界,真正体会“生生”之“仁”充塞自我亦溢满天地,从而在具体的人生活动中显现“生生”之“仁”。于是,己之精神也就上达至宇宙,这岂非“与天地同”?既然与天地同,人又何有“死”?既然人们立志“要与天地同”,则在生活中又何不去做仁义礼智之事?可见,人们可以经由“大其心”而体会到生命的普遍性,显现生命的普遍性,由此来实现生命的永恒性,从而超越死亡。这就需要人们由内在心性的修养,通过“由生观死”,再到“由死观生”来获致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价值。中国古代民间社会广泛进行的对天、地、君、亲、师的祭祀,从根本上说,就是通过一整套的礼仪,使“小我”之精神与祖先、圣贤、天地相沟通,获得“大我”式的存在。孤零零的生命,是“小我”的生命;只有上达之祖先,并进而与天、地、君、亲、师相系,才获得了“大我”的存在,才能最终超越死亡的限囿而实现永恒。这即是象山先生所讲的:“人须是闲时大纲思量:宇宙之间,如此广阔,吾身立于其中,须大做一个人。”《语录下》,《陆九渊集》卷三十五,第439页。“大做一个人”实则就是以己之“心”去上达宇宙之“心”。人之形体有限,人之寿命有时,可人之精神却可达于天地,与“天理”相合一,如此,必超越有限而实现无限。此时,人们行其所当行,为其所应为,无私无畏,直道而行,成为一个“大人”,并快乐无比:“大人之事,至公至正,至广大,至平直。剖蠡管之见,荡其私曲,则天自大,地自广,日月自昭明,人之生也本直,岂不快哉!岂不乐哉!”《与包敏道》,《陆九渊集》卷十四,第183页。象山先生认为,要真正使自我与天同而超越死亡,一者必去“吾心之害”,其云:“夫所以害吾心者何也?欲也。欲之多,则心之存者必寡,欲之寡,则心之存者必多。故君子不患夫心之不存,而患夫欲之不寡,欲去则心自存矣。然则所以保吾心之良者,岂不在于去吾心之害乎?”《养心莫善于寡欲》,《陆九渊集》卷三十二,第380页。人们若溺于感性生活之所获之享乐,必不能去沟通人我、物我、宇宙与我,必无法领会生命存在的普遍性,如此,将无法获得生命的永恒,更不能超越死亡。二者必须从“俗见俗习”中超拔出来。“俗见”,是世间错误的看法;“俗习”,是世间沿袭下来的不良做法。在象山先生看来,人们若沉溺在“俗见俗习”之中,是难以体会“宇宙无非至理,圣贤与我同类”的道理,也难以使自我之“本心”上而与“天理”合一,下而在人伦日用间发显,如此,必不能跃出“小我”之局限性,获得“大我”之存在,亦即“舞蹈乎康庄,翱翔乎青冥”,岂不乐哉!岂不快哉!岂不伟哉!对陆象山生死智慧之现代沉思首先,我们对象山先生的人生观进行一番现代深思。象山之学直承儒学中孟子一系,以直指本心、明心见性、心即理的“易简工夫”独树一帜,创建了与程朱理学相鼎立的心学。其有关人生的学说,要在让人把世俗的人生追求置于求“天爵”的人生价值和“做人”的人生理想统帅之下,并把人生境界极高的“大人”树为人生终极的理想,整个学说的核心在发明本心之善,提升生存的境界。在现代工商社会名利之求泛滥成灾的今日,象山先生的人生精神及人生的践履还有可资借鉴的地方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第一,现代经济的发展,以创造和获取利润为核心与基础,整个社会的生产、销售、消费领域无不弥漫着金钱至上的气息。当然,市场经济的存在及发展,的确离不开这些经济的杠杆,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也需要它们为动力机制。但是我们也应该从象山先生的人生学说中悟解到,日常的经济活动与人生的领域既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许多不同的面向。

如果说,人生命的延续主要靠生活资料的供给和消费,人生活的丰富主要取决于物质财富占有的多少,那么,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获取却主要取决于精神境界的高低。如上所述,象山先生的人生学说,并非不承认世俗的生存欲望,但认为这些绝不能成为人生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在他看来,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价值不在求名求利求贵,而在“堂堂做个人”;人生最高的理想,也不是成为大富大贵之人,而是在人生境界上成为“大人”。他说:“上是天,下是地,人居其间。须是做个人,方不枉。”《语录》,卷三十五。“做人”看似非常容易,天下众生不皆是“人”么?可实质上却不那么简单。在象山先生的人生学说中,天地生人,是先验地贯之以性善的,人之本质就在其道德的心性。所以,要“做人”,还要堂堂正正做个“人”,就必须充分地自明本心之善,并自觉地使这种善性显现于日常之思听言动中,如此当然不容易。象山先生云:“人要有大志。常人汩没于声色富贵间,良心善性都蒙蔽了,今人如何便解有志,须先有智识始得。”(同上)所谓“人要有大志”,就是要人们把生活的欲求与人生的价值区分开来,当今社会,许许多多的人,正是把生活欲求与人生价值混而同之,于是便“汩没于声色富贵间”,求钱不厌其多,求权唯恐不大,把金钱权势的获取移易为人生最大价值最高理想的实现。孰不知当一个人汩没于声色与富贵时,其善性良知便越来越受到蒙蔽和伤害。现代社会许多的经济犯罪刑事犯罪不就是“汩没”于钱权而造成的吗?所以,象山先生的人生学说对今日之较普遍的“金钱至上”的人生观不啻是一种理性的矫正,是给许多沉迷在肉欲漩涡中不可自拔者的一剂良药。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人生天地间,成为万物之灵长,就必须负起“人”的责任,要有“人”之思、“人”之行。故而人生最大的价值绝不在金钱的获取和肉欲的满足,而在为“人”、做“人”,在现实生活中则表现为责任、关爱、诚信等。一个现代人,当然要为生存和生活而去谋取金钱、物质,但同时,我们绝不可把人生的价值和理想置于这种低层次的需求上,而应该以“堂堂地做个人”为最大的人生理想,从而在自我的生存与生活的过程中具备正确的目标、规范,应该说这是现代人获致真正的人生幸福的基础。第二,既然人生最高的理想在“堂堂地做个人”,那么,此“人”究竟是怎样的“人”呢?在象山先生的人生学说中,“人”可分为多种:一类是所谓“愚不肖者”,即“惟声色、臭味、富贵、利达之求而不知为学者。”《与胡达材(二)》,卷四。此“学”不是现今所指的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是指学以为人的道理。“愚不肖者”只顾眼前之利盖的获取,只求肉欲之最大的满足,他们“居茅茨则慕栋宇,衣敝衣而慕华好,食粗粝而慕甘肥。”《语录上》,卷三十四。这种人为什么有无穷无尽的欲望而沦为“愚不肖者”呢?

关键在于他们“狙于习俗,蔽于闻见,以陷于恶而失于本心”。《与黄日新》,卷三。是世俗的风气使然,是遍于社会各个方面的误导使然,他们失去了人之本然的善性,并且惘然不知:“志销气腐,无豪杰特立之操,波流之所荡激,终沦胥而不能自振,尚何望其能轩轾于人哉?”《续书何始于汉》,卷三十二。象山先生此语的确一针见血,越八百余年我们仍然感觉到其有着不可磨灭的穿透力和震撼力。第二类人可称为“贤者”:“乖争、陵犯、污秽、陂邪之行,常情之所羞所恶者,乃或纵情甘心而为之,此所谓行之不肖者也。于此有所不敢为,有所不忍为,有所不肯为,而每求其是者、正者、善者而为之,虽未能必是、必正、必善,而其志则然,日履之间,盖与向所谓不肖者背而驰也,是亦可谓行之贤者也。”《与包详道》,卷六。

“贤者”与“不肖者”最大的不同在于,贤者有向善之心和向善的行为。一个人不可能立即就达到完完全全的良心良知的显现,只要做到坏事“不敢为”,恶事“不忍为”,邪事“不肯为”,就是一个高于“不肖者”的“贤者”了。虽然“贤者”在人格境界上已大大高于“愚不肖者”,但在象山先生的人生学说中,其仍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所蒙蔽,有所移夺,有所陷溺,则此心为之不灵,此理为之不明,是谓不得其正,其见乃邪见,其说乃邪说……溺于声色货利,狃于谲诈奸宄,牿于末节细行,流于高论浮说,其智愚贤不肖,固有间矣,若是心之未得其正,蔽于其私,而使此道之不明,则其为病一也。”《与李宰(二)》,卷十一。“愚不肖者”主要沉溺于声色货利而不知本心之善,“贤者”虽不至于被肉欲所桎梏,但却惑于错误的观点与学说,此“心”仍为不明。所以,“贤者”亦非理想的人生境界,在象山先生的人生学说中,唯有“大人”,才是其推崇的最高人生境界的存在。有学者用“超人”来阐释象山先生倡导的“大人”,这极易引出误解郭名家顾春著《陆九渊教育思想研究》,郭名家、顾春著,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63页。。因为,象山先生继承儒学之传统,提倡的“大人”,既不指钱多权高势大者,亦不指身怀绝技,健壮如牛者,更不指有特殊神通、超越凡俗者。

“大人”仍是个平常人,他要吃要睡要游乐,他有父老乡亲朋友师长,甚至也要求取功名利禄。但是,“大人”之为“大人”,不在于他能超凡脱俗,而在于其境界大大地高于凡俗之人。他不仅自明本心之善,还在日常生活中完完全全地体现出这种善。平常人吃喝拉撒,想的是如何取得更好的吃更好的穿更好的玩;而“大人”也要吃喝,但其孜孜以求的却是道德心性的修养,其与亲朋好友相处相交,处处遵循本心之善体现出的道德准则,而求取功名利禄则皆为增进天下苍生之福祉。可见,象山先生所谓之“大人”,完全是一种人生的境界,而非是什么“超人”。现实中的人皆必不可免的要谋生,为此就必须要去取利。象山先生认为,取“利”有二途:一为孜孜求利,唯利是图,是为“小人”;另一则为以“义”制“利”,“利”字当头先思“义”,是为“君子”。“大人”也是“人”,故亦不免于考虑“利”,但其取“利”非为满足个人之私欲,而是为社会、为天下苍生谋取其“利”。要在现实生活中做这种事,就必须在人生境界上达到极高的层次,其关键就在于,将自我之本心与天地宇宙之精神相沟通相融汇相合一,意识到人心所具之“理”(道德)实乃天所赋予,故此“我”在社会行仁义道德之事乃是天地所“命”,乃是天理之表现。如此便没有了“小我”,便没有了“私心”,便不会有孜孜取私利的思念及行为。象山先生说:“义理之在人心,实天之所与,而不可泯灭焉者也。”《思则得之》,卷三十二。“义理所在,人心固然,纵有蒙蔽移夺,岂能终泯,患人之不能反求深思耳。此心苟存,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也;处贫贱、富贵、死生、祸福一也。”《邓文范求言往中都》,卷二十。象山先生的人生论首先能给现代人一种督促,那就是:人生在世,就要活得像个“人”,就要努力做一个“人”。不要自沉沦于“愚不肖者”,亦不要自甘于当一个“贤者”,而应该努力去做一个“堂堂的人”,一个立于宇宙间与天地万物同流的“大人”。象山先生的人生论又可给现代人一种自信,那就是:人皆可以做一个“人”,还能做一个“大人”。因为人是天地精华之凝聚,天理人心同而为一,所以,是“人”就要皆为“善”,表现于人生活动中亦必循善。人人自善又善他,这个社会必成人间天堂。象山先生的人生论还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动力,它能促使那些私欲熏天、金钱至上、无所不为者猛醒,也能让忙碌于日常生活的现代人注意到正确的人生价值、人生理想和人生境界的确定,并因此在生活中达到一个崭新的层面。唯如此,现代人才能获得人生真正的顺畅和幸福。其次,我们进一步对象山先生的死亡智慧做一些现代的思考。儒家生死哲学最大特色之一,亦是象山先生生死哲学的核心观念之一,即是所谓“大其心”。当人们于人生奋斗过程时,当人们面对生死攸关时,时时反省其内在之道德心,扩充己之精神以与宇宙精神相系相通,从而使己之小我生命与宇宙大生命合而为一,这样就获得了生命的不朽。象山先生超越死亡之方法,亦构成儒家生死哲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分言之,有三大步骤:一要求人们除去私利,从而消解“人己之别”;二是摒弃物欲,从而消解“物我之分”;三则“大其心”,从而消解“人天之隔”。个我之身体会朽,个我之生命易逝。但是,由人心之灵觉感通,使己与“天道”合一,这就从感性的、个我的生活进入到理性的、大我的生命,从而获得了人生的普遍性,如此,便实现了精神生命之不朽与永恒。象山先生之能达到临终前的心地坦荡,在死神面前道出“亦自然”这样平静的话;历史上的先贤先哲之能慷慨赴死、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其实践的正是其生死价值论及超越死亡之方法与途径。现代人在解决生死问题时,尤其是面对生死攸关时,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生死智慧。

同类推荐
  • 政治正当性

    政治正当性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大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承担的重大研究项目“中西思想史视野中的政治正当性”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本书作者都是研究中国与西方思想史、政治哲学的专家学者。当他们从古今中西各自的专业视角研究了政治正当性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的理论形态和话语方式之后,发现即使在不同的文明模式和现代性轴线上,不同形态的政治正当性依然面临着共同的问题意识和时代困境。遂围坐在一起,以自由讨论的方式进行了一场关于政治正当性的古今中西对话。
  • 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实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实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世界中国学论坛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市新闻办联合承办,是一个高层次、全方位、开放性的学术论坛。本论坛每两年在上海举办一届。世界中国学论坛是讲述中国故事的舞台,中国故事丰富而精彩!
  • 中华民国专题史第03卷:北京政府时期的政治与外交

    中华民国专题史第03卷:北京政府时期的政治与外交

    本书主要研究北洋时期的政治与外交,即包括北洋时期的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演变,也包括当时的外交状况,以及两者之间互为影响的复杂关系。
  • 美国秘密情报档案

    美国秘密情报档案

    CIA(美国中央情报局)和FBI(美国联邦调查局)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两个秘密情报组织,从他们最初的雏形到今天已经整整发展了300年。在这300年的时间里,两个机构为美国全世界战略作出了卓绝贡献。从美国的独立战争到二战,几乎在各个地方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即使是华盛顿、林肯等人也对美国的秘密情报组织赞不绝口。今天,在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和特工加入后,美国的情报机构已经肩负起维护美国安全决策、刺探别国事务、进行机密资料整理分析等重要职责,继续在美国的军政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机关干部实用词条读本

    机关干部实用词条读本

    每年开展的市直机关干部读书活动即将开始。过去的岁月里,机关干部集中学习了党建理论、社会管理、经济工作与理论创新等方面的知识,大家读书、思考、笔耕结合,形成了爱读书、多读书、勤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氛围,学有所获、学有所长。文以载道、书如智友,今年大家要学些什么?这确实给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的同志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热门推荐
  • 王子的初恋

    王子的初恋

    恍若一万年的等待,花谢花开,人去人来。贵族王子洛云幻终于等到了他今生为之痴迷的那个女孩。可是这个杂草似的女孩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让他心碎。因为她不为财所动,不为权所动,更不为他的帅所动。也许就是这样的特别,所以才会让洛云幻迷得如痴如醉……
  • 轻云拂月之凤鸣宫阙

    轻云拂月之凤鸣宫阙

    从一个普通的官宦人家千金成长为翻手云覆手雨的帝王,其间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高处不胜寒,但高处的绝美风景又有几人能看得到?
  • 健康饮食520个提醒

    健康饮食520个提醒

    本书分三个部分介绍了科学摄取营养的方法,食物的科学应用,以及疾病与饮食的关系,科学地阐述了人们应该如何吃,如何选择食物,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等问题,同时,强调了不当饮食及嗜好对人体的危害。
  • 梦魇迷宫之沉睡之子

    梦魇迷宫之沉睡之子

    “精神契约1%、2%……100%,叮~,契约完成,欢迎来到梦魇迷宫,我是您的契约系统荼蘼。”游戏简介:每一条道路都有陷阱,每一个转角都充满惊喜,前方的道路迷雾重重,背后的道路分崩坍塌,参加剧情游戏获得前行的线索,寻找记忆碎片拼凑消失的回忆,迷宫的中心有你想要的答案,迷宫的终点是重生的曙光,最后祝您游戏愉快。
  • 隐游记

    隐游记

    “这是兮颜兽,最为珍惜自己的颜值,要想顺利地记录信息我们就必须要拿泥巴呼它脸上!”看着前方十分绚丽的妖兽凌一诺一脸正经的道。“可是师父,这不是灵瑞吗?”看着前方的灵瑞栗子天真的问道。凌一诺:“……”“栗子,你要知道,师父说的永远都是对的。”看着天真的栗子,凌一诺一脸严肃的蛊惑道。—————————————————————————————周更,请原谅我的懒惰……
  • 绝品修真狂少

    绝品修真狂少

    杨叛,一个没有武魂无法修炼的古武家族废材子弟,受尽白眼与欺凌,阴差阳错之下,被修真界一代仙帝夺舍,从此,便踏上一条风骚的崛起之路。炼丹炼器,摆阵制符,妙手悬壶,无限神通;拳打恶少二代,一路所向无敌,风生水起;醉卧美人膝头,绝美校花、御姐老师、清纯小护士、妖娆少妇……纷至沓来。杨叛说:我本志在修真,求求你们这些女人不要骚扰我行不行?
  • 不错所爱

    不错所爱

    只因一次任性的旅行,只因一场无关情事的初恋,便让兰一在那场意外中沉睡了五年之久。只因十八岁的那场车祸,只因那替他悲痛的眼泪,便让季遥等待了十二年之长。可是人生无常,当他如愿抱得美人归,当她甘心与他终老,一个个巧合的出现又无情的离别了两人。爱情是什么,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定义。可是,你要相信,只要两人守护好彼此的爱意也终究能破镜重圆。兰一并不是懦弱的,可当死亡一次又一次的找上她的时候,她真的很害怕。
  • 恻引之心

    恻引之心

    高考后,她一心决然选择去他的城市他的身边,他是个明星,她确实个普通女孩,对于她来说算是比登天还难,可就是这股劲她做到了,留在了他身边。他叫“易烊”她叫“吕嘉”他们本是属于不同世界的人,两个人的共同经历和慢慢慢慢磨合,在一起致相爱。相识相爱的小故事,如果喜欢,慢慢品味,相信其中的一章为你而作,你就是其中的主角。
  • 我刚到,你就来了

    我刚到,你就来了

    “有的时候我会在想,如果我们在早一点遇见,是不是会更好?”安井野趴在他的肩头,手指在他的胸口绕着圈圈,男人的眼神越来越深沉,隐忍了许久,翻身压住在触摸着他胸口的可人儿,低头轻咬住安井野的耳垂,魅惑的说到:“怎么会?现在遇见刚刚好,太早遇见,出于道德考虑,还不能把你吃掉印上我的痕迹,这会让我每天都无法过的安宁的。”说完,唇瓣离开玲珑的耳垂,滑落到安井野的脖颈,一路向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