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75400000016

第16章 循礼修为终古不死——李觏之生死智慧(1)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宋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县)人,学者称其“盱江先生”。北宋中期著名思想家,一生几乎皆为“邑外草莱之民”、“南城贱民”、“建昌军草泽”,但却以政论、易论、礼论而名世,范仲淹赞其“善讲六经,辨博明达,释然见圣人之旨。著书立言,有孟轲、扬雄之风义,实无愧于天下之士……”《李觏外集卷第一·荐章四首》,《李觏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69页。

下引该书均只注篇名。《宋元学案》称其“俊辩能文”《宋元学案·高平学案》,中国书店,1990年版,第88页。,朱熹则“谓李泰伯文得自经中,虽浅,然皆自大处起议论,盖有取尔也”《李觏集·附录三》,第523页。。李觏科考、举茂才等皆不中,回乡讲学于盱江书院,从游者常百余人。后因范仲淹等人的大力举荐,遂入太学为直讲、说书,并曾权同管勾太学,故而“门人升录者千有余人”,“东南士人,推以为冠”,俨然“为宋代儒宗”。所以,胡适先生云:“李觏是北宋的一个大思想家。他的大胆,他的见识,他的条理,在北宋的学者之中,几乎没有一个对手……他是江西学派的一个极重要的代表,是王安石的先导,是两宋哲学的一个开山大师。”《胡适文存》二集,卷一,黃山书社1966年版。本章不准备全面讨论李觏的思想,仅从其生死观的角度切入,以期获得一些卓越的生死智慧。生存智慧:“人事修”人之生首先显现为生命在时间中的延续、空间中的拓展,是为生存。人与动物不同的是,不仅生存在大自然里,更生存在社会的环境之内。所以,其不仅要经受自然环境形成的生存困难,还必须经受社会环境造成的生存问题。生存之不易使人们无不孜孜于寻求与建构化解生存困境的方法、途径和技巧,是谓生存的智慧。李觏因其艰难的处境,对此更是有着切肤之感,他常称自己一生“落魄不肖”,“身不被一命之宠,家不藏担石之谷”《上孙寺丞书》,第296页。,“觏也蚤以薄祐不能及时,上乏骐骥千里之力,下无铅刀一割之效,退藏山野,日就衰老。虽然用农夫之谷,分工女之帛,既得以不死,而无益于人。”《上孙寺丞书》,第296页。生存的不易,当然使李觏对如何克服生存困难的智慧有着特殊的兴趣,并通过解《易》而发挥出来。作为西周初年的作品《易经》,本为筮书,以卦爻辞的演算告人以吉凶事宜。出于战国时代多人之手的《易传》则是对《易经》所做的最古的一种注解。易学专家高亨先生说:“《易经》既是筮书,筮人自然要根据卦爻的象数来判断人事的吉凶。”《寄周礼致太平论上诸公启》,第276页。这就形成了历史上解易之象数派。但《易》本身因其神秘性、抽象性、空灵性等而被认为蕴藏有深刻与丰富的义理,于是,又形成了易学史上的义理派。李觏解《易》,开宗明义即声明承自王弼黜“象数”而重“义理”的思路:“援辅嗣之注以解义”《周易大传今注》,高亨著,齐鲁书社1983年版,第3页。,其目的是“盖急乎天下国家之用”,“人事修而王道明”《删定易图序论略》,第52页。。当然,李觏与王弼以老庄玄学解《易》不同,用的是儒学义理来解《易》,这种方法论上的特点使李觏的易论充满着丰富而实用的生存智慧。

第一,“常”与“权”的关系问题。万事万物、社会国家、人生事情等无一不在有规律地变化发展之中,是谓“常”;但事物有时也会脱出常理,发生一些变异,人们顺势而动而行,是谓“权”、“宜”、“通变”。李觏说:“常者,道之纪也。道不以权,弗能济矣。是故权者,反常者也。事变矣,势异矣,而一本于常,犹胶柱而鼓瑟也。《履九五》曰:‘履,贞厉。’谓履道尚谦,不喜处盈,而五以阳处阳,正当其位,是以危也。《丰六二》曰:‘丰其部,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谓处明动之时,爻皆以居阳位,又不应阴为美,而二以阴居阴,常于厥位,故幽而无睹,不能自发也。若夫排患解纷,量时制宜,事出一切,愈不可常也。”《易论第八》,第41页。任何事物都有质的稳定性和发展变化中一定的规则在,一般而言,人们可以将使事物的这种常住性上升为常理性,认识之适应之且运用之。但是,人们在掌握此“常理”的同时,要意识到事物的发展在一定的条件和情况下,会脱离原有的轨道,逸出常理,发生不同寻常的变化,此时,人们再以常情常理处之,必受挫甚至失败,造成生存的困难。所以,人们应该“通变”,处之以“宜”,运用非常规的办法来适应事物的变化发展,此之谓“权”,在此意义上,“权”即是反“常”。在生存中,人们若不懂“权”变的重要性,就会陷入墨守成规、固执己见、不能通达,形成人生困境。所以,人们只有同时掌握两个方面,并巧妙地应用,才能处事不疑惑、不犹豫、不沮丧、不陷入祸患、不发生谬误,且获得生存之顺利与成功。所以,“度宜而行之”,“通权达变”、“量时制宜”是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一种生存的智慧。第二,“祸”与“福”的关系问题。有人问:文王被囚,箕子为奴,此之祸“岂其所自取哉”?意思是说,文王与箕子,古之圣贤,何以不能避祸?李觏说:有些祸患是自己不明事理而招致,有些祸患却是必不可免的。前者可用“祸患”言之,而后者却不能视为“祸患”,“是有命焉”。同样的生存灾难,在感觉上认识上却一是“祸患”、一为“有命”,其间之区分在何处呢?李觏运用易理解释云:“《节六三》曰:‘不节若,则嗟若,无咎。’谓以阴处阳,以柔乘刚,违节之道,以至哀嗟。自己所致,故无所怨咎也,此患自己招者也。《渐初六》曰:‘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谓始进而未得其位,则困于小子,穷于谤言,故曰‘小子厉有言’也。困于小子谗谬之言,未伤君子之义,故曰:‘无咎’也……《蹇六四》曰:‘往蹇来连。’谓往则无应,来则乘刚,往来皆难,故曰‘往蹇来连’。然得位履正,当其本实,虽遇于难,非妄所招也。此患非己招,不可免者也。是有命焉,非智之过也。亦有进不违私,志在救难,以危其身,此又君子之大义非智者之羞也”《易论第十》,第45页。

李觏此处要说明的是,人生中实存的状态有穷与达、富与贫、平安与祸患等等,但在思想意识上,对这些实存的状况要有不同的认识,从而有不同的接受态度,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存的智慧。违背自然规律,悖逆人事之理,必招致这样或那样的祸与患,这是咎由自取,所以,就要安于所受,吸取教训,避免以后再陷入类似的灾祸之中。但若君子受小人之谗言暂时受困,则并未伤及“君子之义”,所以,人们根本不必以祸患视之,可安然而受。当人们所遇的灾难并不是自己处置不当引起,就应视其为“命”(自然)所致,既如此,也不必忧心如焚,怨声载道。更进一步言之,君子们拯斯民于水火,自然会身处困境险境甚至于死境,但这却是“君子之大义”使然,根本不是其无智所导致,更应该安然受之。所以,李觏言:“天道之变,日星循环,占之而不舛者,以知其数也。人事之动,情伪交错,应之而不谬者,以知其势也。持之以正,用之以中,百禄之来,弗可辞也已。噫!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哉!”《易论第十》,第46页。在此,李觏所提出的生存智慧是:万事万物变化无穷,人间祸福亦变幻莫测。人无不喜福厌祸,但需要明白的是,人间的祸患又是无可避免的。这时,最重要的是在思想意识上要拥有三种不同的接受方式:一是面对咎由自取的祸患,我们要从“自作自受”的角度而接受,并吸取经验教训;二是人们受外在不可控制的力量所致而陷入不可免之祸害,只需坚持做人的准则,便无可畏惧地受之;三是人们为了社会和人民的福祉身陷危难之境,那更是可从内在之道德价值的承诺而以“君子之大义非智者之羞也”受之。这就是李觏为世人提供的接受祸患的生存智慧。但是,人生于世,当然不是为承受祸患而活,关键是要消祸于未形,避难于未至,以至转祸为福。设问:

由福而祸,犹如影之随响,要如何才能消灾免祸呢?李觏云:“火之生也,一勺之胜,及其燎也,川流莫竞。

是故君子慎乎始也。《节初九》曰:‘不出户庭,无咎。’谓为节之初,将整离散而立制度也。故明于通塞,虑于险伪,不出户庭,慎密不失,然后事济而无咎也。初九曰: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谓居健之初,宜审其策,以行其事。壮其前趾,往而不胜,宜其咎也”《易论第九》,第43页。。所谓“慎乎始”,即是调动人们思维的超前性,从事物刚开始时便预期预感预见到可能会发生的变化和发展,以未来可能发生的状态来规范现今自我的行为,如此,祸患便可消之于未萌芽的状态。再设问:若人生中“不慎而失之”,祸患已临头,有否补救的办法呢?李觏说:在于人是“明”还是“昧”。聪明者辨别祸患早,即使偶尔处置失当,祸患已临,亦可“过而能改”;而不明事理的“昧者”总是“以智饰非”,固执己见,以至祸患临头仍不知醒悟,终则悔无可及。李觏由《易》推之云:“《讼九四》曰:‘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谓处上《讼》下可以改变者也。

故其咎不在,若能反本理,变前之命,安正不犯,不失其道,为仁由己,故吉从之也。”《易论第九》,第44页。所以,人们在生活之中,在处理问题之时,对任何事情切忌让其“贯盈”,要慎乎始,让事物的发展保持在可以把握得住的程度,否则,事发展至“极”,大祸必临头,一切悔之晚矣。第三,生存中把握“时”的重要性。“时”是时机、机会、关键点之谓,在李觏看来,人生中把握时机而行止,掌握机会而行动,抓住关键而动作,是趋吉避凶、获得生存中最佳状态的重要方法。他说:“时乎时,智才弗能违矣。先时而动者,妄也;后时而不进者,怠也。妄者过之媒,怠者功之贼也。《蹇初六》曰:‘往蹇来誉’。谓处难之始,居止之初,独见前识,睹险而止,以待其时,故往则遇蹇,来则誉也。《归妹六三》曰:‘归妹以反须,反归以娣。’谓室主犹存,而求进焉,进未值时,故有须也。不可以进,故反归待时,以娣乃行也。凡此不可先时者也……《节九二》曰:‘不出门庭,凶。’谓初已造之,至二宜宣其制矣。而故匿之,失时之极,则遂废矣。故不出门庭,则凶也。凡此不可后时者也。”《易论第六》,第37—39页。在李觏看来,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之一是:

面对事物的发展,何时可“进”何时应“退”?若具体到儒者,则是“进”而治国平天下,“退”则养亲修身颐养天年。李觏认为,是“进”还是“退”完全要看其“时”到还是未到。先时而“进”为“妄”,一定凶;后“时”而动为“怠”,必不获成功。而且,在现实的人生过程中,往往是进取之“时”易见,容易把握;而退隐之“时”难见,不易掌握。所以,李觏要求人们“见机而作”,抓住时机而有所行动。若贻误了时机,灾祸临头才想躲避,那是无法做到的。这就叫做:“危至而后求行,难可免乎?”因此,人们不应“矫枉过正”,而要“和而不同”,“身乃无患”;不要因为心中有所欲求而左盼右顾,迟疑不决,这称作“以欲而忘患,鳞属所以死于饵也”,鱼儿因贪口腹之欲,所以上了钓者之饵的当,死到临头罔然不知;人们在生活中还要远“小人”才能“远害”。在李觏看来,人之生存中虽有许多趋吉避凶的方法,最根本的还是“守正”:“若夫分有所定,义不可去,则莫若守正之为利也。《泰九三》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谓处天地之将闭,平路之将陂,时将大变,世将大革,而居不失其贞,动不失其应,艰而能贞,不失其义,故无咎也。信义诚著,故勿恤其孚,于食有福也。”《易论第六》,第37—39页。

“守正”者,即坚执儒家道德仁义不动摇。无论是“居”之停,还是“动”之行;也不管是在安居乐业之时,还是处于艰难险阻之境,人们皆要持“义”不怠,毫不动摇,这就叫“既明且哲”,足“以保其身”。所以,李觏所言之“时”,决非是要人们投机取巧,为己之利而“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而是心有所主,虽然也要见机行事,但其根本点还是要求人们持道德仁义而处世。在中国古代,因为有着深厚丰富的易学的传统,也因为人们实际上的生存之不易,“常”与“权”、“祸”与“福”,以及“时”的问题是思想家们常常讨论的对象。李觏的贡献在于:由“易”而窥“天道”——从阴阳二气来释《周易》,实开宋代易学义理派中气学一脉的先河;又由天道而人事——因为阴阳二气的变化、相摩相荡是贯之于自然与社会的至理,故而亦是《易》之核心,由《易》而察之人事,亦必以易理贯之于人世间的一切。这就是李觏生存智慧的方法论和最为关键的地方。人之生存本就在天地之间,生存之智慧本就应该取之于自然天道,因此,人们若师心自用,崇尚人为之伪,把生存的智慧皆立于自我的奇思怪想之上,必不能达到生存的佳境,必陷自己于灾难接踵而至的悲惨状况之中。所以,泰伯先生提供的生存智慧的卓著之处,不在其内容如何丰富深刻,提出了什么特别的方式和技巧,而在其观察问题的视野,在于其生存智慧所由出的方法论。生活准则:

循礼人生不唯表现为生命在客观环境中的存在,更表现为生命体在人世间的生活。生命重要的是存在,而生活中凸显的则是人之感受与感觉。若问人之生活究竟是什么?简言之,就是人在生命延续的基础上,由内在之心、性、情而产生的欲望、欲求、情感等的现实化过程。可是,人皆有生命,生命皆蕴藏心性情,心性情皆要化为人间的欲望、欲求与情感,于是,人们在人生的过程中必不可免地会与他人、社会以及自然界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为了使人人可得遂其情其欲,亦为了社会的安定和与自然的共存,人们遵守一定的人生准则也就成为了必然。在中国传统社会,人生准则一部分归入“德”,一部分则化为“礼”。泰伯先生特别地发展了儒家关于“礼”的学说。人生于世,生命是个我的,生活是个我的,其存在与感受皆表现为是“我”的而非别人的。因此,从人之内心而言,向往的是一种自在自由的、顺情适意的生活。可是人之生命在孕育时便是父母的,出生后又只能在社会中成长,由非自觉到自觉地接受着社会、历史、文化、语言、传统的模塑和规范,从这样一种生存性质而言,人又不可能达到完全的自在与自为。这即是个我性与类我性、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紧张,表现于外、显现于人之生活中,就是人渴望过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之生活与“礼”之种种规则规矩规范所导致的应该如此必然这样之间的冲突。为此,有孔子倡导的人们循“礼”应该有内在之仁爱精神为基础的化解模式,也有荀子李觏从礼以养人之“性”的解决方法,其深意都是希望一定程度上消解这些紧张与冲突。在儒学发展史上,礼乐刑政是政治学说的核心。孔子救无道之世的利器便是“克己复礼”,由“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归位、名实相符而正天下、治天下、平天下。但孔子敏锐地发现,典章制度、仪规准则并非仅仅是外在的规范,人们若无一种内在之精神相配合,“礼”就可能成为一种“死”的毫无生气的东西,人们勉强行礼是无法真正循礼的。所以,孔子指出:“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论语译注·阳货篇》,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下引只注篇名。“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

同类推荐
  • 公共管理问题研究

    公共管理问题研究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根据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唯物史观认为:国家的性质就是阶级专政,即:在一个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阶级专政和政治统治。因此,国家是统治阶级共同的集体力量与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通过国家对社会实施领导和管理权力。公共行政管理是国家权力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国际政治中的外交、战争与伦理

    国际政治中的外交、战争与伦理

    本书是周桂银诸多研究成果的集成,主要包括作者长期对外交理论、国际战略和国际伦理等的研究成果,对当代外交的重要思想、体系和道义等进行系统阐释,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拓展,是一本严肃深刻的学术专著。
  • 走进服务型政府

    走进服务型政府

    本书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持编写的记录、总结、阐述多年来宁夏致力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内容有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解读论证,相关文件、资料的整理,具体工作方案的解读,经验的总结及收到的实效等。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和谐社会建设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和谐社会建设

    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全面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各种学科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方法,准确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要根据对历史经验的正确总结、对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以及对国内外情况的深入比较,深刻论述六中全会的《决定》提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大举措。
  • 解放思想论:从解放思想到科学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解放思想论:从解放思想到科学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论述了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思想原点;第二章论述了批判思维是解放思想的根本方法;第三章从非执政党建设角度提供了一个思想僵化、亡党失政的反面例证;第四章仅以必然性的三个环节为线索,对包含从解放思想到科学发展历史必然性的科学体系作了一个纲要式说明。
热门推荐
  • 将军称帝一朝封后

    将军称帝一朝封后

    她治愈他的孤独与冷漠,他守护她的幸福与家园戎马一生,恣意纵情,金戈铁马,号令天下。权术阴谋里的深情,步步为营。
  • 拖更少女穿越吧

    拖更少女穿越吧

    死宅小说作家苏七七意外穿越到自己写过的三本未完结小说中!在三本书中,七七感悟到书中人物世界真正的情感,也收获了许许多多难忘的经历......
  • 快穿之魔尊慢点儿跑

    快穿之魔尊慢点儿跑

    暮幽谷众人都晓得,颜一一是个反应迟钝的。看着平日里人模人样蛮精明,实则就是个憨宝宝!不然怎么看不出尊上喜欢她?全暮幽谷都知道啊!不理尊上一时爽,回头追夫到处跑!“宿主,魔尊又跑了。”“宿主,魔尊已经不在这个位面了。”“宿主……”“宿主……”“宿主!你不要放弃啊!你是来救魔尊的!!”看着好不容易收集到的灵魂碎片,颜一一无奈:当真是……现世报,来的快啊!
  • 重生第一国民影后

    重生第一国民影后

    飞机失事,夏如倾穿越到异世名声狼藉的十八线同名小艺人身上。凭借演技,她在娱乐圈混的顺风顺水。意外和某个男人纠缠在一起。“总裁,唐总又开始纠缠夫人了!”助理一个报告,某人直接抛下几十人的会议及匆匆的剧组。从此开启了虐狗模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方天界

    方天界

    他有一个令人不解的身世,有一个连仇人是谁都不知道的血海深仇,有一个势力遍布天下却喜欢带着动物面具不敢见人的敌对组织,有一个势力不小但算数能力不好的人贩子的敌人。他还有一节无坚不摧的指骨,一本满满的都是真(胡)理(话)的传(坑)承(爹)宝典,一本原主人对杜甫怀有深深地眷(残)恋(念)的婴幼儿教育读物看图识字——《基础教材》,一本怀着残疾人对武道至上的拳拳追求的剑谱。主演:倒霉的幼年时期的小天宇:冤枉啊!谁看见了我的头骨?倒霉的杀手时期的方天宇:冤枉啊!我真的不用剑。到咩的寻家时期的方天宇:冤枉啊!我真的只姓方,不姓方天。和哎呦不错和光头领衔主演。
  • tfboys之恋上复仇三公主

    tfboys之恋上复仇三公主

    王俊凯,你终究没有信任我,而是信任了莺冰杉,你不要懊悔!我恨你!——薰梦旋梦旋,对不起!是我误会了你,回来吧!我爱你!——王俊凯王源,原谅我不辞而别,你的兄弟伤害了我的姐姐,我不得不离开,对不起!——薰雪灵薰雪灵!我恨你!你为什么要不辞而别,回来吧!别让沈墨有可趁之机。我爱你!——王源易烊千玺,你误会了我就不要后悔!找你的莲晴恋去!——薰明月明月,原谅我,虽然我知道我对你伤害是我无法弥补的,但我只想对你说一句:“我爱你!”——易烊千玺
  • 武斗星空

    武斗星空

    整片星空无比宽阔,主角应运而生,在这番天地之间,闯出自己的宇宙,且看主角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孤影录

    孤影录

    这一生,我活了两世!虽手染无尽鲜血,但我不是魔!我还有心,就算它已冰冷。
  • 嚣张皇后岂能惹

    嚣张皇后岂能惹

    她是现代超级天才女博士,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她是古代冷宫的弃后,废材花痴草包女。她们是不同世界的两个人,却有着相同的名字和一样倾国倾城的容貌。他是古代冷酷孤傲的残酷嗜血帝王。当她穿越成她,他是一如既往地厌恶还是会无法自拔的爱上她?他是一如既往地冷眼旁观还是会用生命护她周全?而她穿越千年是巧合,还是千年之前有人等待她的回归?她又是怎样风华绝代,把一切报复回去,让那些欺辱她的人生不如死,后悔来到世界上呢?对于帝王的宠爱她是享受还是大放厥词的说:皇帝?我不稀罕。当他们强强联手,是笑傲江湖,还是看尽人间百态?敬请观看我的第一部小说:嚣张皇后岂能惹
  • 死亡旋律倒计时

    死亡旋律倒计时

    一场头脑风暴高速运转的推理游戏,你想来试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