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564700000016

第16章 与罗洪谈《收获》

遭逢放“卫星”的时代

蔡:你是什么时候到《收获》杂志社的?

罗:现在的《收获》,不承认我们那一段的《收获》。本来上海作协有个《文艺月报》,我是一九五三年去那里的。五十年代文学界风浪比较大。一九五六年提倡“百花齐放”,大家感觉这是好事,比较自由。刊物来稿也比较多。没有多少时候,到一九五七年气氛马上不同了。当时上海市委宣传部,张春桥在管,盯着我们这个刊物,时常要检查。哪一篇是毒草,由他说了算。我们办刊物很苦恼。当时北京《人民文学》发出来的作品我们都觉得很好,像王蒙的作品,《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结果我们认为很好的都是大毒草。我们自己的刊物也有毒

草,开始的时候还不叫毒草。刊物要出来了,自己还没有拿到,还在印刷厂装订,一要出新的,就马上得送宣传部,从印刷厂直接送去宣传部审查。所以,我们发稿的时候大家都发出去,校样都校好了的,还没有拿到刊物时,宣传部命令常常就已经出来了,说:“你们这一期问题很大。×××要检查。”这种情况常有。到一九五七年,风声更紧,更不得了。一九五八年大跃进,问题更多。我们刊物总归听他们的,没办法,我们是宣传部下面的。那时候姚文元也在我们编辑部待了几个月。他那时候没有工作,也不回家,住在我们编辑部。他不是编辑部的工作人员,可是他没有事做,就在作家协会里面。他当时也很喜欢文艺,在编辑部看看稿子什么的。后来,张春桥老是跟北京有联系,就叫姚文元去帮他。姚文元成了他的帮手。两个人关系才密切起来。编辑部也不来了。王洪文是工人作家。他也写过一两篇东西,被张春桥看中。王洪文这个人比较活跃,一下子就和张春桥弄到一起。后来,被推举到北京去。

蔡:王洪文也写过东西吗?

罗:写过一两篇,没写起来。他是上海工会的,跟我们编辑部的关系倒不大。一九五八年时,我们编辑部的稿子很难找。因为右派弄了那么多,很多人不愿意写了。我们就从年轻工人作家,从自由来稿中,去发现比较好的作品。那时候,提倡“要从工农兵中去培养我们的队伍,创造队伍”。口号提出来之后,也没有出过多少东西。我们也没有办法,要等人家自己来稿。要培养一个作家得等到什么时候?当时我们也已经培养出几个工人作家了,像胡万春、陶克兴、费礼文,已经发表了他们几篇作品。这也是我们自己有意识从工农兵来稿中选择、培养出来的,跟口号没关系。一九五八年口号漫天飞,什么一天等于××年。发出来的作品,都是坐火箭这一类的。我们怎么办呢?全体出动下工厂,下农村。我们的刊物反映的也都是这些,没有出路。大跃进反映的是数量,是不讲质量的,一塌糊涂。大家都吹牛,农村好好种田的人很少。到处都在放卫星,我们刊物也发表这种内容。一九六〇年三年自然灾害,都是人为的。一九六一年连蔬菜都不好买。什么自然灾害?干旱、下雨过去有,现在也有,从来也没有闹到蔬菜都买不上。我们这个刊物也办不下去。你翻开看,我们的刊物都是一片机器声,什么在工厂里干了几天几夜,一个月也不睡觉。结果并没有增产。《文艺月报》被逼到这个时候,办得很不好。我们就想换一下,把比较好的姿态给读者,改变内容。刊物也变了一个名字。那时候就叫《上海文学》。后来就变成《收获》。

时世难料起变化

蔡:是什么时候变成《上海文学》的?

罗:一九六三年,还是一九六四年?《上海文学》变了一段时间以后,因为一下子要真正变成怎么样,实际上也蛮难的。组稿也困难。本来培养了一支小小的队伍。他们也不可能老写东西。新培养的年轻作家,也不可能成为主力军。老作家又都不想写,害怕犯错误。过去《文艺月报》都是反映工厂一片机器声,反映农村也写不好。改成《上海文学》以后,好稿子还是很少。那时组到几篇好稿,还被说成毒草。比如丰子恺的散文,受到批判。这样老作家就更不愿意写了。当时我们的主编是叶以群。他先是被派到电影厂。他不愿意搞,想回到文学上。所以,就回来挂了个主编的名字。我们有疑问的,决不定的稿子,他拿去看一看。

蔡:他来《上海文学》当主编。他是什么时候过来的?

罗:建国以后,他是从内地来的,先到电影厂。《文艺月报》先是唐弢当主编。唐弢后来到北京去了,就是叶以群当主编。还有魏金枝,在杂志社负责的。直到最后真正拿不定,大家意见不同,才叫叶以群看。一般稿子他不看。《上海文学》还是弄不好。编辑部的人都急得不得了。刊物没什么好讲的。读者欢迎你,销路就好;不欢迎你,销路就不好。我们也不能光依靠国家来供给。自己总得办得好一点。那时候没什么办法。小的刊物很难组稿。我们就想办一个大一点的刊物。弄它两个长篇,小的文章可以少了,发稿好办多了。那时,早期的那个《收获》停办了。我们就用《收获》这两个字,也不管将来会怎么样,将来怎么样我们都无法知道。

蔡:当时主要是因为小型刊物不好组稿。

罗:大刊物好办,弄几个长篇,可以维持好几期,我们是两个月一期。

蔡:你们《上海文学》还是月刊,改成《收获》变成了双月刊。

罗:这样我们就办成个大的刊物。

蔡:不是把你们的《上海文学》合并到《收获》去的。

罗:早那个《收获》已经散掉了。

蔡:《收获》一九六〇年停刊,一九六一到一九六三年都没有,直到一九六四年才又出现,不过这个《收获》是从《上海文学》过来的。

罗:我们办《收获》已经很迟了,大概是一九六四年几月份?

蔡:是一九六四年一月。

罗:没那么快。

蔡:就是一九六四年一月复刊的,实际上不能说是复刊,而是说到一九六四年才出现一个从《上海文学》延伸过来的《收获》。

罗:不是复刊,我们没有复刊。

蔡:你们是各自的编辑部,只不过用了《收获》的名字。

罗:早先的《收获》,那是巴金、靳以他们办的。我们办的用同样的名字——《收获》。巴金反正是作协的主席,还是巴金担任主编。但并不是复刊,因为是两种、是两样。将来能承认我们是他们的继续,就承认。不承认,我们也可以用《收获》,就是这样来的。我们是没有路可走了才改的名字。我们这个《收获》不是“正统”的。现在的《收获》,不承认我们有这么一段时间。他们是从一九五七年创刊,到一九六〇年停刊。停了一段时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再重新复刊。他们叫这复刊。

蔡:好像不是这样。我看过不少文章提到,都把一九六四至一九六六年这段时间的《收获》,也算进去了。包括孔罗荪的文章都这么写的。说这是第一次复刊。“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收获》,是第二次复刊。严格说起来,你们这个时期的《收获》的确不是正宗的,甚至跟老《收获》是不搭界的。

罗:这大概是前些年他们的想法。过去,他们刚复刊时,并不承认我们。

蔡:他们有没有不承认你们,这我倒是不大晓得。第一个《收获》在一九五九年靳以去世以后,孔罗荪主持过一段工作。到一九六四年的这个《收获》,开始是叶以群担任副主编,他自杀后是魏金枝接替副主编。主编当然都是巴金。还有,就是萧岱也一直是两个《收获》的编辑部主任。后来,又到第三个《收获》,主编依然是巴老。萧岱提升为副主编。现在线索基本上清楚了。

编辑部的那些事

蔡:《收获》办到一九六六年,“文革”来了。又停办了。编辑部的人,都到哪里去了?

罗:编辑部的人都散掉了。刊物不办了,大家都搞运动去了。

蔡:一九六四到一九六六年这段时间,你都在《收获》编辑部?

罗:一直在。

蔡:那段时间编辑部的组稿情况怎样?

罗:当时长篇稿子比较容易办。浩然塞给我们编辑部一篇稿子。

蔡:是《金光大道》吗?

罗:他正开始写《金光大道》,已经好几章,还没写完,够我们用个三两期的。他出身很好,写他的过去,从农村开始写,后来他到部队去,计划写两三部。“文化大革命”起来时,还没写完。才写了一部多一点,我们也不管。也不知道有什么“文化大革命”,就说你写了就归我们。

蔡:是谁向他组的稿?

罗:郭卓到北京去,碰到他好几次,向他组稿。浩然这个人比较爽快,就答应了。还组到好几部稿子,现在想不起来了。手头一时起码得有三部长篇,发一部,另外两部也不一定发表,但手头要有。感觉组到长篇踏实,再组短稿比较容易。短篇搞几篇,散文弄一点,什么凑一点,这样颜色比较多,篇幅也灵活。

蔡:那时候你在《收获》负责哪部分?

罗:主要是小说、散文。

蔡:你发过哪些稿子印象比较深?

罗:我讲不出来。我手头没有刊物。我的爱人原来在上海师大,上海师大的红卫兵在上海是有名的,把我们的书,还有放衣服的箱子,用卡车拉走好几车。干了一辈子,什么都没有。

蔡:当时《收获》编辑部有哪些人?

罗:一个是王道乾,搞法国文学的。他和萧珊是西南联大同学。萧珊当时也在我们编辑部。有一次他到巴金家去,说他想要到北京去工作。巴先生就对他说:“你就不要去了。”当时有萧岱,他看稿子有时拿不准,做不了主。我们小说、散文组是编好稿子再给他们的。编的时候,有时我们就到魏老那里去商量一下,看看我们准备用的,下一期发哪些稿子。

蔡:魏老是魏金枝。

罗:他在编辑部年纪最大,都叫他魏老。我们编好稿子,让他看看,同意发,我们就拿走。有的他也拿不准的,或者拿下,或者让编辑部主任看看。编辑部主任非党员不可。魏老也不是党员。为了不要出什么毛病,所以叫萧岱看一看。萧岱是党员,但他好像很犹豫。有时候也拿不准。这样编辑部需要再来个同志。王道乾是到我们这里入党的,开始也不是党员。萧岱资格老,是编辑部主任,王道乾是副的。我们《上海文学》需要人,大概是萧珊讲的,你不要去了,我们这里还缺一个编辑部主任。所以王道乾就到我们《上海文学》了。后来跟以群讲,他也正需要人。他在文学研究所工作,很忙的。假如有一个人差不多能拿准,他可以不要全部稿子都看,只有觉得有点那个的,他看上一两篇就可以了。王道乾来了之后,倒是把这个担子挑起来了。每一期一定要有几篇理论。我们这里搞理论的有两三个人。魏老说:“理论稿子我不看。”这类稿子就给萧岱看,萧岱看后给以群。王道乾来了以后,就把理论稿子交给王道乾,以群的工作就减轻了。所以编辑部需要一个人来看理论稿子。他是研究法国文学的,中国现代文学也有研究。

蔡:以群和魏金枝两个人都同时当副主编吗?

罗:都是副的。

蔡:有没有先后?比如以群干了一段时间之后不干了,然后魏金枝接着干。

罗:都干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同时的。以群死于“文化大革命”。

蔡:被迫害,自杀了。

罗:后来刊物也不办了。

蔡:除了刚才说的,你一个,萧珊也在,以群、魏金枝、萧岱、王道乾,编辑部还有哪些人?

罗:还有好多。郭卓、茹志鹃、彭新琪、施燕平、欧阳翠、左泥、周介人。周介人一直在我们编辑部。他复旦毕业之后就来,一九六四至一九六六年时的《收获》也在。

蔡:直到“文革”结束以后,后来他当了《上海文学》的副主编。

罗:他本来就是《上海文学》的。“文革”结束以后,《收获》恢复了,归他们原来的一批同志办;《上海文学》也恢复过来,周介人在那里办。施燕平名义上是编辑部副主任,但实际上工作是我们大家一起干的。还有个看理论稿子的傅艾以。我当时是小说组的组长,茹志鹃是副组长。还有一个杨友梅,也在我们组里头。左泥原来是个业余作者,后来我们缺人就把她拉过来。还有一个费礼文。

蔡:他是个工人作家。一九五七年创刊的那个《收获》和一九七九年复刊的《收获》人都不多,就你们那个阶段的《收获》人比较多。

罗:为什么我们人多?《文艺月报》和《上海文学》都是人多的,留下来的人当然也是多了。有些人反右的时候走掉了,后来又进来了几个。施燕平、傅艾以都是看理论稿子的。我们从来稿中间发现了好几个作者,后来一直发表文章,成了作家。一个月当中,每个人都要看一大摞稿子。他们认为基础好的就给我,修改出来了好几个人。有些人到现在还给我写信。总之,要修改出来好稿子不容易。需要看看有没有真实的生活。否则,我们也不喜欢。而且对生活感受、认识比较好,我们才会用。

编辑部的头头脑脑

蔡:当时,巴金为《收获》做了什么事情?

罗:有时候北京、上海比较难的稿子,他要了解一下。他一般不大来。稿子不看的,这是一个条件,因为他自己也很忙。现在的《收获》,当然是另一回事。但我们当时的编辑部,要用他的名义约稿。他不太愿意。因为我们这些人用他的名义,要是用多了不太好。所以一般不大用。我们说要巴老的稿子,这个是可以的。

蔡:他毕竟是《收获》的主编。请你谈谈他在一九六四年至一九六六年期间,对杂志社有过哪些具体的帮助。

罗:萧珊就在我们编辑部。有时通过巴老的关系,让萧珊跟某个作者说一下。我们要他的稿子。实际上也已经通过巴老的关系了。这种情况他愿意的,因为他也比较了解这些人。有时候我们指定要他写个什么内容的,写一篇短文或者什么的,那么他会同意的。一般我们不敢随便用他的名义。

蔡:你谈谈以群对《收获》的贡献。

罗:这个人很认真。他有时会和我们一起探讨稿子。他在文学所也很忙,我们还拿稿子给他看,而且给他限定时间。他都按时还我们,蛮负责的。

蔡:你对魏金枝还有哪些印象。

罗:魏老也蛮认真负责。你要叫他看几篇稿子就给他,他都接受。他别的事情也不干的。那时候编辑部的气氛一直蛮好的。

蔡:你和萧岱是同事,请讲讲他在编辑部的具体工作情况。

罗:萧岱这个人也是很认真的。有时候叫他看稿子,他会说哪些好哪些不好。有时候,他胆子比较小。当时叫王道乾来,是为了有一个人把一把关,看理论稿子。作品稿子,魏老看了以后,给萧岱也看一看。他们两个都同意了,就用不着送给以群看。因为以群太忙了。他一般不看要发的稿子。理论往往有拿不定的。所以,王道乾也送给以群看看。从萧岱这方面来看,他的稿子是用不着给以群看的,因为魏老也看了。因为我们都已经决定了,那么魏老觉得可以的,我们就发。萧岱还要管编辑部整个事务性的工作。所以,他实际上看的稿子不多。

办杂志的两难

蔡:一九六四年至一九六六年,政治形势越来越紧张,《收获》在当时发的文章政治色彩很浓,包括封二登有支持越南反美的宣传画,支持非洲人民的图片,等等。请谈谈当时的背景。

罗:这些是王道乾弄的,他这个人比较极端。这些图片都是他出的主意。

蔡:跟形势跟得比较紧,配合当时的政治宣传。

罗:说态度比较鲜明也是可以的。

蔡:你们当时的《收获》发行量怎么样?

罗:前面的《文艺月报》、《上海文学》都办不下去。《收获》还可以,起码是《上海文学》的一倍还不止,我估计还不到一万。这已经蛮高的了。好的话还会升的。所以,我们都蛮高兴的。

蔡:你们当时的《文艺月报》或《上海文学》发行量很低。

罗:当时各省有一个《××月报》、《××文学》。相比而言,《上海文学》还是好的。后来到了“大跃进”以后才不行了。读者老看那些东西不满意。我们就感觉不对了。所以我们就想变一下。刚开始,《上海文学》也不行。后来销路高一些。就这么回事。后来《收获》一万不到,已经蛮好了。

蔡:这些年的《收获》,发行量有十万上下,处于纯文学期刊的前列。

罗:因为巴金一直在那里撑着。他们有十万就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

蔡:请谈谈《收获》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罗:《收获》刚出来影响很大。那时候文学比较低潮的时候,也有几个大型刊物。为什么影响比较大呢?因为都是名家。特别是那时候,名家都不大出来了。办《收获》这么个杂志,许多有名的人都是愿意来投稿的。都是老一辈的,也要新一辈的稿子。所以《收获》一出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站得住。当然后来北京也办了好几个大的刊物,也有许多名作家。一开始倒好谈。现在的销路蛮好,但要注意一点,刊物在互相竞争。北京的几个刊物还不错。这里有巴老领着、带着,才有过去到现在的地位。但我听说,《收获》的读者年龄偏大,希望能有更年轻的读者,在年轻人中间有比较大的影响。要让他们也喜欢《收获》,不容易。有几次它也想转一下,比如也发过引起读者争议的。我觉得,《收获》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到现在还是站得住的。这一点倒是没有什么动摇。可是要年轻读者有很多,也喜欢《收获》,这个是很难,工作难做。

同类推荐
  • 美国当代诗歌三十年

    美国当代诗歌三十年

    本书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诗歌的新发展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20位诗人的诗歌作品做解读和评论。全书以西方文艺理论及文化研究为工具,以当代美国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为依托,研究和阐释诗歌中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以及蕴涵其中的文化意义,侧重于研究在国内尚未受到重视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诗歌领域极重要的诗人及作品。
  • 各自的朝圣路

    各自的朝圣路

    《各自的朝圣路》收集了作家周国平自1995年4月至1998年的散文作品,是他的第二本散文集。本书内容涵盖了读书感悟、心路历程、对爱的体验和针对某些时弊的“争鸣”等。
  • 金石榴

    金石榴

    曙光花园是本世纪初完工的品牌工程,不管是外形设计还是内部装修,都是上上之作。入住的业主们非富即贵,他们对安保的要求尤其苛刻。年复一年,这里连失物事件都没发生过,何况何大夫家境非常一般,匪徒找她家打劫,真是瞎了眼睛!这是春天里一个晴好的正午,和煦的阳光从树叶的间隙里筛落下来,活泼的光斑就在地上跳动。樱花、木桃和垂丝海棠都按捺不住生命的躁动,开得张扬而灿烂;麻雀、画眉们在枝头撒欢,被碰落的花瓣优雅地飘落在地上,小区显得格外的宁静和祥和。
  • 我给总统当御医

    我给总统当御医

    李计留先生——一位中非友谊使者,获得总统嘉奖颁发“骑士勋章”的中国援非医疗队员——声名远播的非洲总统“御医”,在当代中国援非医疗史上颇具传奇和冒险色彩:他以精湛绝妙的中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先后“迷倒了”三任总统,对他赞不绝口;他和总统的关系极其微妙,有时亲密无间,有时伴君如伴虎,曾跟随总统到处出访,一享尊贵,有幸列席联合国大会,亦亲眼目睹了总统的婚姻和爱情复杂关系的内幕……
  • 诗经里的植物

    诗经里的植物

    认识《诗经》里的植物,能够让人不经意间想象出中华文明曾经生成的场所:心里的一爱一恨、容颜里的一擦一笑、山风里的一呼一吸、雪雨中的一飘一落,虽然已经相隔两千多年,伴随这样的心路历程,让我对生活于其中的家乡土地、山、河流,比所看的,要更为厚重,更为缥缈,更为神秘。因此,在这种亲切感里,爱的心也更真实一些。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师道无疆

    重生师道无疆

    “这个世界上,没有废物的学生,只有废物的老师和家长!”============================重生的孟云来到了地球灵气复苏的第十个年头,毅然决然的办起了修真补习班,当起了光荣的补习班老师。结果一不小心就将一个个别人嘴中的废材教成了战功赫赫的仙盟将军,富可敌国的商业巨擘,将天劫炼为丹药的炼丹宗师,本世代最伟大的仙学家……等等一系列了不得的大人物。本书正经又名《师道无疆》本书不正经又名《灵气复苏大老师》写书不易,大家走过路过留个点击,收藏,推荐票呗。
  • 纪元启迪录

    纪元启迪录

    文明的伊始,时间的延续。从仰望星空开始,人类学会了思考,从发现火种开始,人类学会了制作,从历经和平开始,人类学会了延续。如今,主神时代降临,人类是否能学会生存。
  • 娘子,为夫错了

    娘子,为夫错了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作为千机阁主的君涵,从小就让自己无情无心,那些东西对她来说都是累赘。他是天下第一庄的庄主,有着自己心爱的女人,以为那是自己唾手可得的爱情,可是到头来却发现只是一场水中月、镜中花。他们两人在情路上逃亡、追逐,以为的天长地久,可是却往往逃不过命运的追捕。
  • 道藏本纪

    道藏本纪

    苍茫尘世浩野长空一袭白衣三尺青锋踏尽尘世不归路且看浮生皆一梦执手朱红傲苍生剑碎星河日携手共长生
  • 霸气御姐:这个杀手有点冷

    霸气御姐:这个杀手有点冷

    大仇得报,一朝穿越,司空影成了战王府中一朵奇葩,还特么自带一条二哈。司空影:上一世为复仇而活,这一世誓为自己而生。某大爷指着某蠢萌一脸高冷地说:“这只我要了”。某女不甘示弱指着某男“这只我要了”。
  • 裴少每天只想父凭子贵

    裴少每天只想父凭子贵

    【1v1完结】在世人眼中,裴霁泽是万众瞩目的禁欲影帝。可在叶婉婉眼里,他就是个夜夜贪欢还不负责任的无赖人渣!重生后,叶婉婉躲开裴霁泽,每天只想乖乖养娃,努力败家。不料对方却痛改前非,死乞白赖的黏了上来——以前:“叶婉婉,你长成这样谁要啊!”呵!得了间歇性失忆症的裴少就是了不起?,每天都在作死的边缘反复横跳!现在:“老婆!你不要我和孩子了吗老婆?老婆你快康康我!财大气粗不粘人,父凭子贵了解一下啊老婆!老婆、老婆你别走!我是你的脑残粉啊啊啊!”不会吧,不会真的还有人不知道裴霁泽才是真香打脸一百年的究极舔狗吧,不会吧不会吧......号外号外!傲娇影帝在线打脸!赔碗cp又又又产糖啦!拍电影公费恋爱、录综艺也要把狗骗进来杀!救救孩子吧!这狗粮太齁了!
  • 风尘绝恋:流星划过的痕迹

    风尘绝恋:流星划过的痕迹

    “风萧萧兮易水寒。”夜色中,一位少女正仰望着星空情不自禁的想起这句诗来。也许,她们的遇见只是一种巧合。她的存在,就是一个意外,而他,就是意外的遇见了这个意外。爷爷的死对她打击很大,得知真相的她又改何去何从?在这个新世纪,社会险恶,适者生存,她又如何在这里为自己撑起一片天?她又该不该接受他的心意?为了复仇,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的离她而去,她,又该如何?
  • 大佬一见钟情后

    大佬一见钟情后

    陌亦然第一次见到某男时就给他算了一卦“小哥哥~小哥哥~不要再往前走了,再走就要走进我的心里了。”“往前看。”陌亦然看着面前的绿绿的草地默了,咋就那么绿呢。“额!小哥哥别走啊!我刚刚给又你算了一卦你命里缺我。”“你看我怎么好看娶我你不亏哦!而且娶一送一。”陌亦然揪着旁边的刚刚遇见的小包子,向着某男说着买一赠一。“那是我儿子。”陌亦然一脸惊讶的看着某男怀念自己还没出生就夭折的爱情。“妈咪你怎么了。”陌亦然转过头看向自己身边的震惊的看着身边的小包子,这是直接跳过了谈恋爱结婚生子这么多的步骤直接养孩子了?
  • 史上最强一拳流

    史上最强一拳流

    什么最强组织?不存在的,什么最强公会?不存在的,法神战神洪荒巨兽?你扛得住我一拳,我叫你爸爸!我史上最强没有之一。